既然朱勁鬆已經成了大明第二十一代皇帝,那麽其他地方不說,山東和河南這兩個歸屬於孟良崮造反集團治下的地盤肯定是不能接著用錢聾五十年這種年號了。
年號這種東西是漢武帝首創,漢武帝親自明令頒布的第一個年號是“元封”,後來追封的始創年號則是“建元”,其後成為定製,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十四個年號,明朝的皇帝們大多都是一人一個年號。
現在到了朱勁鬆這裏,自然也該挑一個好聽一點兒的年號,畢竟年號這東西不是隨便取的,基本上都有著其美好寓意在裏麵。
像永樂,其寓意就有“江山永固,萬民安樂”的寓意在裏麵,像正德這個年號則是有“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的意思在裏麵。
當然,年號這種事情也不光有好的一麵,另外一麵則是很讓人頭疼。
比如永樂,跟“長樂”是同一個意思,而唐朝有個長樂王李幼良被冠以皇叔篡位的罪名,遭到後人唾棄,所以策劃給朱棣上“永樂”年號的人,也未必沒有譏諷朱棣皇叔篡位的意思在裏麵。
至於後世的沙雕網友們解讀起來那就更讓人歡樂了,甚至還有人以為年號是按照缺什麽補什麽的原則來取的。
比如正德這個年號,很多人都理解為明朝的大臣們覺得朱厚照德行不正,所以才讓他“正德”。
實際上,真正缺什麽補什麽的年號也真實存在,但是那些年號基本上都是我韃清用過的,比如溥儀就曾經用過一個“康德”的年號,跟大明沒什麽關係。
除此之外,還有像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年號神龜、北周靜帝宇文闡用過的年號大象,這些年號擱在當時確實沒什麽問題,但是放後世那不就是神獸成群了嘛。
還有什麽“保大”、“萬歲通天”、“天賜禮盛國慶”之類的,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取年號這事兒並不像沙雕網友們想象的那麽簡單,一般都要考慮到這個皇帝是怎麽回事兒。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比如想要證明這個皇帝是受命於天、王朝正統,比如希望在這個皇帝的治理下能夠江山永固、繁榮昌盛,比如表示新朝伊始、萬象更新,再比如歌頌文治武功、品行德操。
像朱勁鬆這種情況就很令人頭疼。
受命於天、王朝正統能夠挨著邊,畢竟他承繼的是大明的帝統,用個授、應、啟、命之類的完全可以;要說新朝伊始、萬象更新也沒問題,畢竟大明已經亡了一百多年,用個繼、開、初、始之類的也沒問題,但是朱勁鬆的文治武功、品行德操也擺在那裏,用個隆、德、武、昌之類的字也沒毛病。
所以,麵對著“承明”、“興明”、“元始”、“開皇”、“始元”、“永初”、“至德”、“廣德”之類的年號,朱勁鬆這個大明新皇也很頭疼。
更讓朱勁鬆感覺憋屈的是中興這個年號被南朝齊和帝蕭寶融用過,魏後廢帝元朗也用過。
總不能直接叫“洪興”吧?以後出門跟人打仗叫開片,跟人談判叫講數,再動不動就來一句尖沙咀是我罩的?
一怒之下,朱勁鬆幹脆放棄了選一個年號的想法,直接掀桌子不玩了——既然沒有好聽的年號給朕用,那朕幹脆把年號給廢掉,大家以後都沒得玩。
反正年號本來也就是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最主要的作用一是讓老百姓知道坐在龍椅上的是哪一個,另外就是可以作為表示年份,像劉恒沒有年號,也沒耽誤他“孝文皇帝”的諡號。
為了有利於日後子子數數們的紀年方式,也為了方便全球化,朱勁鬆直接選擇了黃帝紀年的方式,即以史書上記載的黃帝登基為皇帝的那一年為“開元”元年。
按照公元紀年法,根據推算,軒轅元年即公元前2697年,所以錢聾五十年換算成黃帝紀元,應該是1785年再加上2697年,是為“開元”四千四右八十二年,即開元4482年。
至於會不會因此而冒犯到黃帝他老人家,朱勁鬆覺得根本就沒那個可能——誰家老祖宗會嫌棄自家的子孫後代?就算黃帝他老人家再怎麽生氣,也不至於一道天雷下來吧?
當然,之所以會選擇黃帝紀年的方式,其實除了朱勁鬆沒找到一個喜歡的年號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傳承。
隻要朱仲楉這個大明皇帝認準了黃帝紀年,那麽自黃帝之後的三皇五帝以及夏、商、周三代就成了鐵史。
也省得總有外國有人叨逼叨說些夏朝不存在之類的屁話。
至於說以後跟國際友人接觸,國際友人們是不是願意承認黃帝紀元以及夏朝的存在,會不會給國際友人們帶來不便,則完全不在朱皇帝的考慮範圍之內。
東西南北一條街,打聽打聽誰是爹。
當爹的要用黃帝紀年,誰會在乎那些兒子孫子們的意見?
願意承認得承認,不願意承認也得承認。
隻不過,想用黃帝紀年,也並不是那麽容易的,首先就是黃帝登基的時間不好確定,總不能你朱皇帝說黃帝他老人家是在4482年前登基的,咱們大家夥兒就得認,因為紀年涉及到的事情太多,得考究一番才行。
咱大明不是那些蠻夷,幹不出來偽造曆史這麽下作的事情。
也幸虧曾誠當過幾年的泰安府知府,在朱仲楉這個新鮮出爐的大明第二十一任皇帝表示要使用黃帝紀年之後,曾誠當即就帶人考據了各種典籍,證明了朱仲楉這個皇帝說的對。
沒錯,黃帝他老人家就是在四千四百八十二年之前登基的,所以現在我大明四百一十七年,就是黃帝四千四百八十二年。
然後,朱仲楉就在孟良崮報紙上傳檄天下。
之所以會用朱仲楉這個名字,除了要昭示出大明正統的身份之外,主要還是因為朱勁鬆這個名字跟我韃清簽訂了議和條約。
跟你韃清簽訂議和條約的是朱勁鬆,而出兵打你韃清的是朕朱仲楉,懂?
朱皇帝的檄文很簡單,簡單到隻要識字就能看懂。
“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均田免賦,天下一家”
朱皇帝表示,願意認同檄文中二十四字綱領並且願意主動投降的,可以直接派人跟孟良崮接觸,到時候會按照反正來從輕發落,至於不認同這二十四字綱領的也無所謂,咱朱皇帝會挨個打到你們認同。
然後,天底下一眾大大小小的反賊們就被氣笑了,甚至都笑的肚子疼。
這天底下的反賊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其中自稱是崇禎皇帝五世孫的反賊沒有八十也得有七十,憑什麽你朱勁鬆就覺得自己是真正的崇禎皇帝五世孫?
就憑你叫朱仲偌?
朕還叫朱仲植/朱仲極呢!
再說了,天底都亂成現在這個鳥樣兒了,你朱勁鬆就一定能定鼎中原?
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呢!
當然,笑歸笑,一眾反賊們誰也不敢真的因此就輕視朱勁鬆這個天字號的反賊頭子。
無論是朱仲植也好,還是朱仲極也罷,又或者是天底下其他的反賊頭子們,這些人的心裏都清楚,朱勁鬆這個天字號的反賊頭子可是最早舉起反旗,如今占據的地盤最大,手下火器數量最多也最為精良,手下兵馬也最能打,現在朱勁鬆這個天字號的反賊頭子忽然登基稱帝,又說要“正本清源、一統寰宇”,誰要是敢在這種要命的關頭把朱勁鬆這個天字號的反賊頭子當笑話,估計最後自己就會成為笑話。
朱仲植直接就把手底下的一眾大臣給召集了起來:“山東的朱勁鬆朱逆如今改了名號,自認是我大明崇禎皇帝五也孫。”
“可笑的是,朕怎麽不知道還有這麽個兄弟的存在?”
先是說了句笑話,讓大殿裏的氣氛微微緩和一些,朱仲植又接著說道:“不過,朕這個兄弟的實力還是很強的,如今又打出了正本清源的旗號,估計是打算對外用兵了。”
“若是朕這個兄弟領兵北上直隸或者南下江蘇,那倒還好一些,若是朕的這個兄弟領兵攻咱們山西,不知道眾位卿家可有什麽退敵良策?”
聽著自家皇帝每句話裏幾乎都要帶著“朕這個兄弟”這幾個字,大殿裏的氣氛倒也不像剛才那般凝重。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兒,隻要最頂上的主心骨不亂不作死,下麵的人就能有信心,要是最頂上的主心骨都沒個主意,那下麵的馬仔們就會亂成一團。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錢聾老狗跟之前占據了河南的朱仲桃。
錢聾老狗是自己作死,而占據了河南的朱仲桃則是聞朱而亂,一聽到朱勁鬆進攻河南就先自己慌了神,這才導致整個河南沒能抵抗多長時間。
現在朱仲植這個山西版的大明皇帝鎮定自若的召集君臣,笑著跟群臣們商議該怎麽應對朱仲楉的進攻,這就讓山西版大明的一眾大臣們安心了許多。
隻是安心歸安心,對於朱仲楉這個天字號的反賊頭子,整個山西版的大明朝廷就沒有人不頭疼——自家還得防著韃子的進攻,而朱仲楉卻能連戰連捷,逼得韃子主動割地賠款,這其中的差距,不可謂是不大。
隻是還沒等山西版大明朝廷的皇帝跟大臣們商量出一個對策來,緊接著卻又接到了另外一個讓他們頭疼到想死的消息。
盤踞在延安府那邊的另外一股反賊開始響應山東的匪首朱仲楉。
盤踞在延安府的反賊有兩個匪首,一個叫朱三順,另一個叫劉二牛。
就在山東的匪首朱勁鬆打出了朱仲楉的旗號之後,已經占據了整個延安府,正一點一點向周圍擴張的那個朱三順也打出了朱仲椖的旗號,聲稱他是山東匪首朱仲楉的親弟弟,整個延安府的反賊接受山東反賊的領導。
你說這尼瑪的叫什麽事兒?
東邊是山東反賊朱仲楉手下的山東,南邊是山東反賊朱仲楉手下的河南,原本還以為西邊和北邊能是兩條最後的退路,可是現在看來,西邊的延安府那裏哪兒是退路啊,明明也是一條死路!
而相比於山西版大明朝廷上下的蛋疼痛恨和糾結,錢聾老狗這個韃清蝗帝卻是被氣瘋了。
雖然錢聾老狗的腦袋不怎麽靈光,但是對於朱勁鬆這個逆賊前腳收下議和銀子,後腳卻又登基稱帝甚至還喊出驅逐韃虜口號的無恥行為,錢聾老狗多少還是能看懂一些的。
“他居然敢欺騙朕!”
差點兒被氣出個好歹的錢聾皇帝一邊摔打著東西,一邊怒氣衝衝的罵道:“先以朱勁鬆的名義跟我韃清簽訂了議和條約,再以朱仲楉的名義登基稱帝,他想幹什麽!他這是拿朕當傻子耍!”
而和珅和中堂一邊在心裏嘀咕著你丫就是傻子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一邊躬身諂笑著說道:“萬歲爺息怒,依奴才之見,那朱勁鬆朱逆打出這個旗號來,倒也不見得就是壞事兒。”
見錢聾老狗瞥了自己一眼,和珅和中堂趕忙解釋了起來:“奴才看情報裏麵寫的,朱逆手下的叛軍並沒有向直隸方向集結,而是在向山西和江蘇兩個方向集結。”
“這就意味著,山東的朱逆是打算除掉山西跟江蘇的兩個朱逆。”
“現在山東的朱逆匆忙稱帝,隻怕其手下許多製度都還沒有完善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用兵,還是分兵兩線作戰,山東朱逆焉有不敗之理?”
“所以,依奴才之見,萬歲爺倒不如繼續坐山觀虎鬥,任由山東的朱逆跟山西和江蘇的朱逆繼續打下去算了。”
隻是錢聾老狗卻忍不住有些動心。
山東朱逆現在是分兵兩線作戰,萬一其中一處失敗,那我韃清豈不是有了可趁之機?
想了想,錢聾老狗便開口道:“若是我韃清拿出來一些火繩槍和燧發槍給山西的朱逆,卻不知……”
聽到錢聾老狗這麽一說,和珅和中堂當即就被嚇了一跳。
年號這種東西是漢武帝首創,漢武帝親自明令頒布的第一個年號是“元封”,後來追封的始創年號則是“建元”,其後成為定製,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十四個年號,明朝的皇帝們大多都是一人一個年號。
現在到了朱勁鬆這裏,自然也該挑一個好聽一點兒的年號,畢竟年號這東西不是隨便取的,基本上都有著其美好寓意在裏麵。
像永樂,其寓意就有“江山永固,萬民安樂”的寓意在裏麵,像正德這個年號則是有“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的意思在裏麵。
當然,年號這種事情也不光有好的一麵,另外一麵則是很讓人頭疼。
比如永樂,跟“長樂”是同一個意思,而唐朝有個長樂王李幼良被冠以皇叔篡位的罪名,遭到後人唾棄,所以策劃給朱棣上“永樂”年號的人,也未必沒有譏諷朱棣皇叔篡位的意思在裏麵。
至於後世的沙雕網友們解讀起來那就更讓人歡樂了,甚至還有人以為年號是按照缺什麽補什麽的原則來取的。
比如正德這個年號,很多人都理解為明朝的大臣們覺得朱厚照德行不正,所以才讓他“正德”。
實際上,真正缺什麽補什麽的年號也真實存在,但是那些年號基本上都是我韃清用過的,比如溥儀就曾經用過一個“康德”的年號,跟大明沒什麽關係。
除此之外,還有像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年號神龜、北周靜帝宇文闡用過的年號大象,這些年號擱在當時確實沒什麽問題,但是放後世那不就是神獸成群了嘛。
還有什麽“保大”、“萬歲通天”、“天賜禮盛國慶”之類的,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取年號這事兒並不像沙雕網友們想象的那麽簡單,一般都要考慮到這個皇帝是怎麽回事兒。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比如想要證明這個皇帝是受命於天、王朝正統,比如希望在這個皇帝的治理下能夠江山永固、繁榮昌盛,比如表示新朝伊始、萬象更新,再比如歌頌文治武功、品行德操。
像朱勁鬆這種情況就很令人頭疼。
受命於天、王朝正統能夠挨著邊,畢竟他承繼的是大明的帝統,用個授、應、啟、命之類的完全可以;要說新朝伊始、萬象更新也沒問題,畢竟大明已經亡了一百多年,用個繼、開、初、始之類的也沒問題,但是朱勁鬆的文治武功、品行德操也擺在那裏,用個隆、德、武、昌之類的字也沒毛病。
所以,麵對著“承明”、“興明”、“元始”、“開皇”、“始元”、“永初”、“至德”、“廣德”之類的年號,朱勁鬆這個大明新皇也很頭疼。
更讓朱勁鬆感覺憋屈的是中興這個年號被南朝齊和帝蕭寶融用過,魏後廢帝元朗也用過。
總不能直接叫“洪興”吧?以後出門跟人打仗叫開片,跟人談判叫講數,再動不動就來一句尖沙咀是我罩的?
一怒之下,朱勁鬆幹脆放棄了選一個年號的想法,直接掀桌子不玩了——既然沒有好聽的年號給朕用,那朕幹脆把年號給廢掉,大家以後都沒得玩。
反正年號本來也就是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最主要的作用一是讓老百姓知道坐在龍椅上的是哪一個,另外就是可以作為表示年份,像劉恒沒有年號,也沒耽誤他“孝文皇帝”的諡號。
為了有利於日後子子數數們的紀年方式,也為了方便全球化,朱勁鬆直接選擇了黃帝紀年的方式,即以史書上記載的黃帝登基為皇帝的那一年為“開元”元年。
按照公元紀年法,根據推算,軒轅元年即公元前2697年,所以錢聾五十年換算成黃帝紀元,應該是1785年再加上2697年,是為“開元”四千四右八十二年,即開元4482年。
至於會不會因此而冒犯到黃帝他老人家,朱勁鬆覺得根本就沒那個可能——誰家老祖宗會嫌棄自家的子孫後代?就算黃帝他老人家再怎麽生氣,也不至於一道天雷下來吧?
當然,之所以會選擇黃帝紀年的方式,其實除了朱勁鬆沒找到一個喜歡的年號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傳承。
隻要朱仲楉這個大明皇帝認準了黃帝紀年,那麽自黃帝之後的三皇五帝以及夏、商、周三代就成了鐵史。
也省得總有外國有人叨逼叨說些夏朝不存在之類的屁話。
至於說以後跟國際友人接觸,國際友人們是不是願意承認黃帝紀元以及夏朝的存在,會不會給國際友人們帶來不便,則完全不在朱皇帝的考慮範圍之內。
東西南北一條街,打聽打聽誰是爹。
當爹的要用黃帝紀年,誰會在乎那些兒子孫子們的意見?
願意承認得承認,不願意承認也得承認。
隻不過,想用黃帝紀年,也並不是那麽容易的,首先就是黃帝登基的時間不好確定,總不能你朱皇帝說黃帝他老人家是在4482年前登基的,咱們大家夥兒就得認,因為紀年涉及到的事情太多,得考究一番才行。
咱大明不是那些蠻夷,幹不出來偽造曆史這麽下作的事情。
也幸虧曾誠當過幾年的泰安府知府,在朱仲楉這個新鮮出爐的大明第二十一任皇帝表示要使用黃帝紀年之後,曾誠當即就帶人考據了各種典籍,證明了朱仲楉這個皇帝說的對。
沒錯,黃帝他老人家就是在四千四百八十二年之前登基的,所以現在我大明四百一十七年,就是黃帝四千四百八十二年。
然後,朱仲楉就在孟良崮報紙上傳檄天下。
之所以會用朱仲楉這個名字,除了要昭示出大明正統的身份之外,主要還是因為朱勁鬆這個名字跟我韃清簽訂了議和條約。
跟你韃清簽訂議和條約的是朱勁鬆,而出兵打你韃清的是朕朱仲楉,懂?
朱皇帝的檄文很簡單,簡單到隻要識字就能看懂。
“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均田免賦,天下一家”
朱皇帝表示,願意認同檄文中二十四字綱領並且願意主動投降的,可以直接派人跟孟良崮接觸,到時候會按照反正來從輕發落,至於不認同這二十四字綱領的也無所謂,咱朱皇帝會挨個打到你們認同。
然後,天底下一眾大大小小的反賊們就被氣笑了,甚至都笑的肚子疼。
這天底下的反賊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其中自稱是崇禎皇帝五世孫的反賊沒有八十也得有七十,憑什麽你朱勁鬆就覺得自己是真正的崇禎皇帝五世孫?
就憑你叫朱仲偌?
朕還叫朱仲植/朱仲極呢!
再說了,天底都亂成現在這個鳥樣兒了,你朱勁鬆就一定能定鼎中原?
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呢!
當然,笑歸笑,一眾反賊們誰也不敢真的因此就輕視朱勁鬆這個天字號的反賊頭子。
無論是朱仲植也好,還是朱仲極也罷,又或者是天底下其他的反賊頭子們,這些人的心裏都清楚,朱勁鬆這個天字號的反賊頭子可是最早舉起反旗,如今占據的地盤最大,手下火器數量最多也最為精良,手下兵馬也最能打,現在朱勁鬆這個天字號的反賊頭子忽然登基稱帝,又說要“正本清源、一統寰宇”,誰要是敢在這種要命的關頭把朱勁鬆這個天字號的反賊頭子當笑話,估計最後自己就會成為笑話。
朱仲植直接就把手底下的一眾大臣給召集了起來:“山東的朱勁鬆朱逆如今改了名號,自認是我大明崇禎皇帝五也孫。”
“可笑的是,朕怎麽不知道還有這麽個兄弟的存在?”
先是說了句笑話,讓大殿裏的氣氛微微緩和一些,朱仲植又接著說道:“不過,朕這個兄弟的實力還是很強的,如今又打出了正本清源的旗號,估計是打算對外用兵了。”
“若是朕這個兄弟領兵北上直隸或者南下江蘇,那倒還好一些,若是朕的這個兄弟領兵攻咱們山西,不知道眾位卿家可有什麽退敵良策?”
聽著自家皇帝每句話裏幾乎都要帶著“朕這個兄弟”這幾個字,大殿裏的氣氛倒也不像剛才那般凝重。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兒,隻要最頂上的主心骨不亂不作死,下麵的人就能有信心,要是最頂上的主心骨都沒個主意,那下麵的馬仔們就會亂成一團。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錢聾老狗跟之前占據了河南的朱仲桃。
錢聾老狗是自己作死,而占據了河南的朱仲桃則是聞朱而亂,一聽到朱勁鬆進攻河南就先自己慌了神,這才導致整個河南沒能抵抗多長時間。
現在朱仲植這個山西版的大明皇帝鎮定自若的召集君臣,笑著跟群臣們商議該怎麽應對朱仲楉的進攻,這就讓山西版大明的一眾大臣們安心了許多。
隻是安心歸安心,對於朱仲楉這個天字號的反賊頭子,整個山西版的大明朝廷就沒有人不頭疼——自家還得防著韃子的進攻,而朱仲楉卻能連戰連捷,逼得韃子主動割地賠款,這其中的差距,不可謂是不大。
隻是還沒等山西版大明朝廷的皇帝跟大臣們商量出一個對策來,緊接著卻又接到了另外一個讓他們頭疼到想死的消息。
盤踞在延安府那邊的另外一股反賊開始響應山東的匪首朱仲楉。
盤踞在延安府的反賊有兩個匪首,一個叫朱三順,另一個叫劉二牛。
就在山東的匪首朱勁鬆打出了朱仲楉的旗號之後,已經占據了整個延安府,正一點一點向周圍擴張的那個朱三順也打出了朱仲椖的旗號,聲稱他是山東匪首朱仲楉的親弟弟,整個延安府的反賊接受山東反賊的領導。
你說這尼瑪的叫什麽事兒?
東邊是山東反賊朱仲楉手下的山東,南邊是山東反賊朱仲楉手下的河南,原本還以為西邊和北邊能是兩條最後的退路,可是現在看來,西邊的延安府那裏哪兒是退路啊,明明也是一條死路!
而相比於山西版大明朝廷上下的蛋疼痛恨和糾結,錢聾老狗這個韃清蝗帝卻是被氣瘋了。
雖然錢聾老狗的腦袋不怎麽靈光,但是對於朱勁鬆這個逆賊前腳收下議和銀子,後腳卻又登基稱帝甚至還喊出驅逐韃虜口號的無恥行為,錢聾老狗多少還是能看懂一些的。
“他居然敢欺騙朕!”
差點兒被氣出個好歹的錢聾皇帝一邊摔打著東西,一邊怒氣衝衝的罵道:“先以朱勁鬆的名義跟我韃清簽訂了議和條約,再以朱仲楉的名義登基稱帝,他想幹什麽!他這是拿朕當傻子耍!”
而和珅和中堂一邊在心裏嘀咕著你丫就是傻子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一邊躬身諂笑著說道:“萬歲爺息怒,依奴才之見,那朱勁鬆朱逆打出這個旗號來,倒也不見得就是壞事兒。”
見錢聾老狗瞥了自己一眼,和珅和中堂趕忙解釋了起來:“奴才看情報裏麵寫的,朱逆手下的叛軍並沒有向直隸方向集結,而是在向山西和江蘇兩個方向集結。”
“這就意味著,山東的朱逆是打算除掉山西跟江蘇的兩個朱逆。”
“現在山東的朱逆匆忙稱帝,隻怕其手下許多製度都還沒有完善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用兵,還是分兵兩線作戰,山東朱逆焉有不敗之理?”
“所以,依奴才之見,萬歲爺倒不如繼續坐山觀虎鬥,任由山東的朱逆跟山西和江蘇的朱逆繼續打下去算了。”
隻是錢聾老狗卻忍不住有些動心。
山東朱逆現在是分兵兩線作戰,萬一其中一處失敗,那我韃清豈不是有了可趁之機?
想了想,錢聾老狗便開口道:“若是我韃清拿出來一些火繩槍和燧發槍給山西的朱逆,卻不知……”
聽到錢聾老狗這麽一說,和珅和中堂當即就被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