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到神爵這幾年發生了很多事,劉詢漸漸成熟,卻也因為天下安富、權傾朝野而漸漸自負。(人性的弱點,我就沒見過幾個功成名就之後不驕傲的人)


    前段日子糧食連年豐收,每石穀價值僅五錢。很多事情都是一把雙刃劍,糧食的價格過低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當時的宣帝還隻是抑製鹽價、減免口錢,而到了五鳳年間,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對他不熟沒關係,你一定知道他修訂的那本著作——《九章算術》!)站了出來。他在重新實施前禦史大夫桑弘揚創建的平準法之餘,還向宣帝上表了日後沿用千年的常平倉製度。


    常平倉是中國古代政府為調節糧價,儲糧備荒以供應官需民食而設置的糧倉。換句話說就是政府計劃經濟,幹預調節糧價,達到“利民”的目的。


    而且,當時漕運所消耗的人力很多,僅從關東向京師運穀400萬斛,每年就需用6萬人的勞力。而在三輔、弘農、河東、上黨、太原等郡買糧設常平倉,再供給京師所用,一下就能減省關東多半的漕卒。 666


    經濟問題忙完,劉詢很快就在神爵初年迎來了他一生最大考驗——西羌造反。


    事情要從義渠安國這個坑貨講起。


    當時的義渠安國是光祿大夫,受命巡視西部羌人的部落。先零的首領就跟他請求,說想要渡過湟水,在漢人棄耕的荒地上放牧。義渠安國這個坑死人不償命的主,居然就敢回去向朝廷奏報。


    趙充國老將軍一聽真是氣炸了,絲毫不給麵子的當庭訓斥,說他奉命出塞卻超越使者權限,管了不該管的事情。事情果然不出所料,羌人強行渡過湟水,而當地的郡縣卻不能製止。


    很快,西羌動作頻頻。


    元康三年,先零羌部落與其他的羌人部落互相交換人質,共同盟誓,達成和解。過了一個月,羌人君長狼何派出使者向匈奴借兵,妄圖進攻鄯善、敦煌,阻斷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


    這個時候,趙充國急了。早在羌人達成同盟的時候,老將軍就預感到了他們會和匈奴勾結。如今這個局麵叛亂一觸即發,要趕緊派使者去巡視邊郡,加強戰備。警告西羌,瓦解他們的同盟,揭露其陰謀。


    想法很好、很正確,實施的人卻掉了鏈子。如果派的是常惠、馮奉世這種外交天才的話,他會按照孝宣皇帝所製定的基本國策進行懷柔,也許事情會出現轉機。


    可惜,丞相府和禦史大夫府上報的人選是義渠安國。這孩子是魏相舉薦的,年輕衝動又熱血,還極度渴望建功立業。這導致丞相和禦史大夫心軟了,想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結果,義渠安國不僅沒能達成使命,還坑了整個大漢朝廷。


    義渠安國到了西羌,先把先零羌君長都給抓了起來,砍頭[衰]。然後,縱兵進攻先零羌部落,殺了一千多人,把陛下的大國道義和懷柔政策拋到了九霄雲外。


    這導致西羌人不幹了,就算是已經歸降的其他羌人部落,包括歸義侯楊玉等羌人君長也都是敢怒不敢言。你莫名其妙打著安撫調停的旗號來大開殺戒,我們怎麽辦?還能咋辦,反了!


    很快,羌人又開始劫掠小部落,背叛朝廷,進攻邊塞和城邑,殺害漢朝邊境官吏。義渠安國一看他們不服管,衝動熱血又腦殘的勁就上來了。留守三千騎兵駐紮就敢跟人家本地的羌族正麵剛[汗]。結果在浩亹縣被伏擊,丟失了很多戰車和重武器,輸得老慘了。


    沒辦法,義渠安是丟盔棄甲灰溜溜的回了長安報戰況。朝廷連追究他的空閑都沒有就得去平定叛亂準備打仗,也是心累。


    遇到打外族這種事,趙充國就跟廉頗、李廣一樣,那是打了雞血蹦著高的想去。可是宣帝雖然清楚他德高望重,作戰經驗豐富卻也擔心他年紀大了,年近八十的老人家上戰場會出事,於是派邴吉去請教他:“誰可以率軍出征?”趙老將軍毫不客氣:“沒有比老臣更合適的!”


    宣帝又問:“那應該派出多少軍隊去平羌虜呢?”趙充國回答:“百聞不如一見。出兵多少,還是要去前線親自觀察。請陛下相信老臣,不用擔憂。”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宣帝也笑了:“好吧。”(百聞不如一見這個成語出自《漢書·趙廣漢傳》)


    神爵元年,趙充國遠征西羌,七十六歲高領掛帥拜先鋒,立不世之功,創千古績業。


    如果說在漢宣帝一統天下這個主線遊戲上最艱難的副本是什麽,掃西羌毫無疑問位列榜首。而遊戲難度加持的原因卻不是羌族難纏或將軍畏敵,而是劉詢自己求勝心切急於求成,讓一場穩贏的勝仗拖成了趙老將軍人生的落幕戰。這也成為他一生最嚴重的錯誤之一,我最心疼趙充國的一段。哎,韓增啊,你為什麽沒跟著去西域幫老將軍避禍啊!嗚嗚~


    趙老將軍抵達金城之後,很快就在半夜裏分批渡過了黃河。他很清楚羌人不懂得用兵,沒能守住四望峽穀才會讓漢軍這麽輕易就渡河。所以,趙老將軍應對時非常沉著冷靜,士卒鬥誌昂揚。反觀羌人,則因為多次挑釁不果,漢營堅守不出而相互埋怨,懼怕趙充國老將軍的威名。


    在這之前,報告西部都尉先零羌部落造反的人是雕庫。而雕庫部落中有很多人滯留在先零,所以西域都尉將雕庫扣為人質。趙充國趁此機會放了雕庫,讓他回去告訴其他羌族首領:“大軍這次隻懲辦有罪之人,羌人隻要能與反叛者劃清界限,就不會遭到鎮壓。漢天子說了,犯法者隻要斬殺首惡,就可以將功贖罪。”


    趙老將軍是打算利用政策分化,恩威並施,招降為主來瓦解敵軍,等到時機成熟再組織力量將西羌叛族一舉擊潰。這是最正確、有效的思路和途徑,可惜漢宣帝不這麽想。


    劉詢太心急了!他太渴望建功立業甚至超過高祖、孝武。趙充國的安撫計劃耗時久、成效慢,而希圖建立赫赫武功的陛下根本等不了。


    當時宣帝已經征調三輔、太常掌握的由刑徒組成的漢軍(不會是昭帝元鳳元年,平武氐的那波吧⊙﹏⊙b[汗]希望是我想多了)三河郡等地的步兵,金城郡等地的騎兵,還有羌人組成的騎兵和武威郡等地的駐守漢軍,共計六萬人。這個時候滿腦子速戰速決的陛下隻需要一點火星,這堆炸藥就徹底著了。


    很快,導火索就遞了過來。酒泉郡太守辛武賢奏報:漢軍駐紮備戰,北防空虛,難以持久。我們應該帶三十日糧草,在七月上旬分路出擊,將其打散。截獲他們的妻兒、牲畜再撤軍,這樣反複掃蕩,一定可以使羌寇崩潰!


    餅畫的是很好,不過全是廢話。詔令傳到西羌,發給群臣討論,沒等賊寇崩潰,趙充國和長史董通年先崩潰了。


    想象一下,一萬漢軍騎兵,按辛武賢的想法,分兵兩路迂回千裏。一匹馬駝的三十日糧草包括兩斛八鬥米、八斛麥、衣服、裝備和兵器。這麽多東西別說掃清西羌了,人家都有足夠的時間撤退到深山老林,再誘敵軍深入包抄你的後路、把守險關,然後阻斷漢軍糧草把咱們全殲了!


    我的陛下啊,好好懷柔他們,再分化瓦解、重點打擊這樣的萬全之策不好嗎?不好!陛下現在要速戰速決,要建立千古未有之霸業,你們的忠言隻要逆耳就不好![黑線]


    劉詢連自己早前一直強調的“懷柔”都忘了,拒納忠言這條路一直走到黑。朝中的公卿大臣真正懂打仗的能有幾個,還不都是隻會內政的文官居多。他們都覺得討好如今乾綱獨斷的陛下就好了,如果是穩贏的事那就速戰速決。趙老將軍你都快八十的人了,還在前線留著老骨頭過冬幹啥。


    於是,朝臣都覺得先零羌的戰鬥力頑強,再加上罕羌、開羌部落協助,不首先打敗罕羌和開羌,最終難以解決先零的叛軍。


    劉詢這個時候的耐性基本上被磨沒了,他直接就派來個空降兵去膈應趙充國——宣帝任命辛武賢為破羌將軍。而原本隨軍出征的皇親國戚許延壽被封為強弩將軍。(嘖嘖,瞧這倆名號就知道劉詢的求勝欲有多強)


    給辛武賢踐行的時候,劉詢賜予璽書來褒獎他的破敵策略。最過分的是,他甚至專門下了敕書去批評趙充國。


    這份敕書言辭有多激烈呢,我們來感受一下。節選一句:“將軍考慮過嗎,戰爭使得國家花費巨大,將軍卻要曠日持久、經年累月,去獲取小的勝利。將軍認為這樣做合適嗎!”(將軍不念中國之費,欲以歲數而勝微,將軍誰不樂此者!——《漢書·卷六十九·趙充國辛慶忌傳第三十九》)


    可惜,趙充國是個心思單純、隻想報效國家不懂人情世故的可愛老將軍。他明知道皇帝生氣了,卻還在堅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果然,辛武賢一過去,就跟許延壽一起秉承著宣帝陛下的殷切期盼,急於冒進。可我們的趙老將軍是誰啊,戰神!


    武帝朝的時候,漢軍被匈奴圍困,斷糧數日。趙充國鐵骨錚錚,愣是帶著一百多精銳奮勇突擊、殺出重圍。到了長安把鎧甲一脫,身上二十多處創傷都一聲沒吭。


    這樣一個鐵血漢子在士卒心裏啥地位,皇帝的空降兵又算個毛。所以,雖然辛武賢他們蹦著高的想去和西羌正麵剛,趙老將軍和他的兵都巋然不動,做好了在西域過冬的準備。


    在趙充國的觀念裏,隻要做得對就應該堅持,為的是國家最高利益,而不是討好皇帝。哎,老將軍啊,有些時候實話不能實說,做得對也不能盲目堅持,不僅得罪了所有人還不能使事情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辛武賢和許延壽把情況一上報,宣帝氣壞了。這時候邴吉就來勸了,說咱們文官都不懂打仗,老將軍經驗豐富就聽他一次吧。陛下你換了趙將軍,還能派誰去掃西羌呢?宣帝不管怎麽說,邴吉大恩人的麵子得給。於是,六月二十八日上奏,七月六日即得到宣帝的詔書,同意按照趙充國的部署用兵。


    趙充國引兵到了先零,羌虜長時間駐守已經鬆懈麻痹了。漢軍突襲,先零羌丟棄輜重慌忙去渡湟水,可是趙充國卻命令放慢追趕速度——窮寇莫追!(趙老將軍一定是孫子兵法的忠實擁躉)


    果然,先零羌搶渡湟水先溺死了數百,又投降和被殺了五百多人,漢軍繳獲大量物資:牛羊馬十萬餘頭,車輛四千。等到了罕羌,因為趙老將軍下令不得焚燒民宅,讓罕羌族很高興,相信漢軍不會對他們趕盡殺絕。


    底下的將軍都在爭辯,說不能放虎歸山。趙老將軍卻一句話得罪了所有人:“諸君隻知道維護法統,為自己建功立業考慮,不是在為國家長遠利益著想啊。”(這也太得罪人了,將士們想要建功立業,怎麽就是不愛國了?)


    幸好,話說完不久,皇帝的詔書就到了,讓靡忘(罕羌首領)部落立功贖罪。此一戰對罕羌而言,可謂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到了秋天,趙老將軍病了。趙充國在外頭的時間一長,宣帝就又開始犯錯了[汗]他是真的著急。


    劉詢心想著之前的仗不都打贏了嗎?咱速戰速決把那一堆羌族收拾好了就回來吧。你一個古稀老人,犯得上把命賠在那片荒漠嗎?(男神,你醒醒啊!之前那個懷柔萬邦的明君哪去了!)


    當時投降的羌人有一萬多,趙充國估計剩下那些也很快就會土崩瓦解。於是打算撤兵,留下步兵屯田。結果,請求屯田的奏書還沒送到,陛下命令急進的詔書就先來了。


    最要命的是,慰問完病情宣帝不僅畫風一轉要求十二月的時候先攻先零,還把辛武賢任命為趙充國的助手!(助手,這。。。。男神你是有多盼著他們起內訌。[允悲])


    這時候,趙充國他兒子趙卬勸父親。咱別跟陛下唱反調了,好好養病吧。萬一您跟陛下意見相左,朝廷跟上回一樣再派個繡衣使者來責備,可就沒那麽好運氣了。自身都難保,更何談考慮國家安危?


    這是良言,老將軍你養好病慢慢圖謀不成嗎?不成!趙充國開始了“作死”之路。他責備兒子沒有一點忠心報國的意思,埋怨朝廷錯用新人不說,還造成如今這樣的局麵。指責丞相和禦史大夫推薦義渠安國造成羌族造反。怪罪大司農中丞耿壽昌沒有買夠穀米。說義渠安國兩次出使,耗費軍資達到半數,兩次政策失誤,導致西羌叛亂。失之毫厘,差之千裏,這就是結果。(沒錯,“失之毫厘,謬以千裏”也是趙充國的軼事典故)


    這話已經爛到家,沒救了。本來丞相和禦史大夫還是幫你說話的,這一下你連他們都罵,誰還願意幫你?魏相因為推薦了義渠安國已經夠自責了,你還火上澆油。魏弱翁是什麽人?揪著他不放基本就別想好了,於是,魏相公開反對屯田。(參考一下霍光和趙廣漢)


    還有,雖然趙充國罵的是耿中丞,但大司農朱邑也委屈,他和耿壽昌可都是忠心耿耿的清官啊。結果這個孩子非常不堅強,神爵元年秋天就沒了。宣帝給了他兒子黃金百斤,助其祭祀家廟。


    哎,所有人都鬧心的要命。支持屯田的人不到一半。


    宣帝非常生氣╰_╯,估計他都沒怎麽細看老將軍的上書。不管趙充國說什麽,劉詢都一律回複:你說要撤軍屯田。那按將軍的計劃,羌虜何時平定?戰事何時結束?有什麽好處?都給我詳細匯報!


    然後一片丹心的趙老將軍又拖著病體給年輕氣盛的皇帝上書提供正確作戰方案,整整數出了十二大好處。而得到的卻是近似指責的寥寥數語:請將軍考慮清楚,再奏報上來。[心疼]


    趙充國病了,可辛武賢卻一心想著要建功立業、掛帥封侯呢!漢徇秦製,雖說沒那麽嚴苛的法律,但也是按首級算軍功。如今陛下和老將軍慪氣,趙充國又一病不起,辛武賢和許延壽就想著出去大殺四方。


    未成想,他們為求殺得過癮,卻逼反了羌人。先零的主力越過大山,兵鋒竟然直至張掖、酒泉。消息傳來,朝野震動。這下,所有人都不說話了。


    劉詢懵了,被打疼之後他才這麽明白自己做錯了。(“懷柔”是多麽、多麽重要~)本指望著穩贏的事,如今打的這麽墨跡,就算是之前被老趙毒舌氣壞了的眾人,也不得不聽人家會打仗人的話。


    趙充國每次上奏,宣帝都會把奏書拿到朝會上和公卿大臣一起討論。最初讚成趙老將軍的隻有十分之三,後來上升到十分之五,而如今竟然達到了十分之八。劉詢想跟趙充國認錯,但是他好麵子,想讓朝臣給個台階下。


    於是宣帝詔問那些最初否定趙充國意見的臣子,責問他們為何改變主意。魏相何等聰明,他很清楚真正改變主意的人不是這些臣子,而是陛下。就說:“臣愚蠢,不了解用兵之道。後將軍多次謀劃平定羌亂,u看書ww.uknshu.om 他的話很有道理。臣敢說,按照後將軍的謀劃行事,羌亂一定可以平定。”


    這個台階給的宣帝很舒服啊,劉詢很滿意,批準了趙充國撤兵屯田的請求,還告訴他要注意身體、多加保重。


    由於辛武賢和許延壽多次請求出擊羌虜,又考慮到趙充國的屯墾部隊較為分散,劉詢擔心羌人襲擾就決定兩方麵同時進行,要他們配合中郎將趙卬出擊羌虜。(還是不死心啊~)


    許延壽迫使四千羌人投降,辛武賢斬首兩千,趙卬斬首和迫使投降的羌人有兩千多人。而趙充國的屯戍部隊卻招降了五千餘人。


    事實擺在眼前,劉詢終於認了:他不會打仗,隻會治國,到底還是要把戰場留給將軍們。宣帝詔令罷兵,隻留下趙充國那一萬屯田部隊。第二年五月,趙老將軍又乘勝追擊,將判羌全部抓獲,殺了首惡楊玉和酋長非,率領屯田漢軍凱旋。


    此一戰,青史永存!趙老將軍橫掃西羌、朝廷在金城設置屬國安置歸降羌人等都為西域都護府的設立和未來新疆一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版圖歸入華夏奠定不朽奇功。更是被西漢著名辭賦家楊雄盛讚“在漢中興,充國作武”!


    趙老將軍威震匈奴,平定西羌,年近八十依舊掛帥出征,頂風冒寒,堅守邊境,實在是我輩楷模!


    可惜,趙充國性子太正太直,一輩子隻想著保家衛國打匈奴、降西域,卻不諳人情世故總是不聽勸告得罪他人。雖然可愛,卻在日後遭遇劫難痛失愛子,讓西羌之行成為他波瀾壯闊的人生落幕之戰,可以說是不無遺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孝宣治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未央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未央詢並收藏孝宣治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