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可能不怎麽精彩,甚至有點無聊,權且當做我用來正(chui)三(nan)觀(shen)的吧。


    之前的十章,每一個章節我都會用兩個字來形容宣帝——腹黑。對,他是腹黑,他是耍陰招,但他是個天才,真正治國平天下的政治英才。


    他會玩人所以得到了權,他有才華所以能治國,他三觀正所以成為明君。可以說劉病已是將嚴謹腹黑和重情重義完美結合的典型代表。


    我會寫這章基本能算政治報告的東西是想告訴大家,野心家和政治家的區別。爾虞我詐,弄權專政固然精彩紛呈大家都愛看,可人生不可能全是陰謀詭計。就像故劍情深,它沒有陰謀論,隻是愛情最好的模樣罷了。


    同樣,我們應該以多重角度看待曆史人物,我不希望因為我之前一直在講政治鬥爭,讓大家覺得劉病已隻是一個城府極深的權術高手。我希望大家對他的印象,是盛世明君、中興之主。


    今天,我們來談宣帝親政之後是如何治國的。


    首先是吏治,這是宣帝一生都在抓的問題。核吏,甚至成為了後世對其政績整體評價的四分之一。


    宣帝出身民間,他很清楚從百姓的角度出發,想要的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員。老百姓最恨的就是貪官汙吏和豪強俠盜,一個官哪怕你沒有才華、政績不算出色,隻要清廉節儉也會受到愛戴。哪怕你缺心眼不會做人,隻要你能不對權貴低頭、懲處地方豪強,老百姓也會對你交口稱讚。


    而宣帝卻是人品政績兩手都要抓,所以在他手下當官會有一種現代孩子高考的危機感。因為宣帝實在是太喜歡考試了,動不動就審核一遍朝臣或者從地方上抽樣檢查。


    他勵精圖治,每隔五天就要召開一個全體會議,自丞相以下,諸位大臣都要就自己分管的工作向皇帝作詳細匯報。


    在任命州刺史、郡太守、諸侯國相等地方高級幹部的時候,漢宣帝都要親自召見談話。先聽他怎麽說,然後再看其工作實效;如果言行不一或是說大話的,就一定要逼問他們說出個所以然來。


    雖然宣帝是一個喜歡考試的上司,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喜歡獎勵員工的老板。侍中、尚書等中央高級幹部有表現優異的,會厚加賞賜;恩及子孫的獎賞,將來不因本人故去而剝奪。


    而且,宣帝在民間的時候就已經精通法律,他很清楚,光靠思想道德去教化民眾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有周備的法律係統。所以他設置的中樞機構職能周密,各項法律製度設置完備;上下相安無事,沒有官員會苟且偷懶。


    宣帝是個很討人喜歡的皇帝,他出身民間所以非常了解民生疾苦。他很清楚,老百姓過的好不好,朝廷中央是鞭長莫及的,關鍵還是看地方父母官是否盡職盡責。


    所以,宣帝對地方官尤為看重,有非常好的政策。地方上二千石官員工作有實效的,劉病已就頒發正式詔書予以表彰,增加他們的俸祿,賞賜黃金,甚至賜爵關內侯;中央大員出現空缺,就按照他們所受獎勵的多少先後依次任用。


    而在有漢一朝這一時期的好官最多,漢宣帝當政時期也被譽為漢朝的中興時期。這就是真正的“孝宣中興”。


    宣帝的中興和武帝的大一統不一樣,他不是統一、不是征伐,而是改善民生,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所以,宣帝可以說是西漢最得民心的皇帝。而得民心者得天下,所言非虛。


    論愛民如子,西漢能與宣帝媲美的怕隻有孝文皇帝了。而經曆了整個孝宣中興盛世光景的劉向,在和漢成帝討論曆代先帝時則不遺餘力的做起了“宣吹”。堅持認為漢宣帝比漢文帝更了不起。


    這是絕對的民心思慕,因為劉向這小子以前曾經因為推薦方(神)士(棍),而被宣帝貶過官[允悲]結果,他居然是宣帝頭號大粉[笑cry]


    劉向和成帝的對話太長,貼出來很麻煩,文言文大家也看不太懂,我就小小的總結一下。大體過程是這樣的:


    成帝一開始根本沒想問他爺爺,他問的是漢文帝。劉向卻長篇大論說了一大通宣帝的事,還強調了兩遍文帝不如宣帝。


    你這麽玩,成帝自然不得不提一下“其治天下孰與孝宣皇帝?”(文帝和宣帝哪個好?)


    結果我們的劉向小同學來勁了,吹的我這個宣帝真愛粉都甘拜下風“中宗之世,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親,單於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其治過於太宗之時。亦以遭遇匈奴賓服,四夷和親也。”(誒嘛,聽的我好嗨森= ̄w ̄=)各種強調文帝不如宣帝,還重點從內政,法律,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麵說明為什麽不如宣帝[允悲]


    “其治過於太宗之時。”這話幸虧是兩千多年前的劉向說的,這要是我敢在網上說這話,隻怕會被杠精掛旗杆吧(????w????)


    成帝得到回答後,跳過這個問題,又問文帝和周成王哪個好?注意,這是讓比較文帝和周成王!結果劉向剛開始還回答問題,後麵又跑偏了,開始長篇大論一通文帝如何不如宣帝![笑cry][笑cry][笑cry]


    文帝宣帝擱現在要是流量小生的話,劉向可能早就被貼上宣帝腦殘粉的標簽了[允悲]劉中壘,你好歹也是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典籍整理做過不朽貢獻的大人物,怎麽這麽不矜持,一碰到孝宣皇帝的話題就狂熱得跟個追星的小女孩似的[允悲]


    宣帝不僅核吏,還重農。他重視農業生產到了什麽地步呢?連自己皇陵周邊的土地都拿給沒有土地的老百姓耕種了[允悲]


    而在這方麵,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人才,雖然他沒有麒麟閣精英榜上的人名氣大,但是卻一口氣創造了兩個成語出來。


    此人叫龔遂,字少卿(跟邴吉撞字了)。一個靠著成語小故事,上過高中語文試卷的人[笑cry]


    有一年,渤海郡鬧饑荒,很多農民沒飯吃活不下去,出來搶劫、造反。一時間,盜賊並起,治安大亂。漢宣帝下令征召才能出眾的官員前往平亂。丞相(魏相)、禦史(邴吉)舉薦前昌邑國郎中令龔遂。


    剛見到龔遂的時候,宣帝有點失望。因為當時龔遂已有七十多歲,漢宣帝召見龔遂,龔遂個子矮小,與劉病已所聽到的形象不相符合,心裏有些看不起。


    但龔遂卻靠著敏銳恰當的答對,打消了宣帝的疑慮,證明了自己是一個不靠臉吃飯,而是靠才華的人~於是宣帝就任命龔遂為渤海太守。


    龔遂出發前向陛下討了一個承諾:希望朝廷不要用法律來約束我,我將會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見機行事。宣帝同意了還賜給他黃金以示勉勵,於是龔遂便孤身上路來到了渤海。


    到了渤海,他發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召回那些派出去捉捕盜賊的官吏,凡是手持鐮刀鋤頭以及其它農具的人,一律視為良民百姓,各級官吏不得再緝拿盤問;隻有手持兵器的人才算是盜賊。


    作亂的百姓一聽到新任太守的命令,紛紛扔掉刀劍弓弩,拿起鐮刀鋤頭。說也奇怪,就這麽一條小小的命令,居然讓亂民全部消失了,老百姓又重新安居樂業。於是龔遂打開官府糧倉救濟貧民;選派品行端正的官員安撫百姓,實施管理。


    在渤海做了一段時間太守以後,龔遂發現齊地風俗崇尚奢侈,人們喜歡從事工商末業,不願意在田間辛苦勞作;於是龔遂以身作則,u看書 w.uukanshu 提倡勤儉節約,勸導百姓從事農業生產。他規定按照每家人口的多少,必須種樹多少,養家畜多少。


    見到有帶刀持劍的,龔遂就讓他們把劍賣了買耕牛,把刀賣了買牛犢,還對他們說:“帶刀持劍哪裏比得上帶牛佩犢!”


    他時常不辭勞苦,往來巡視。經過這一番努力,龔遂終於使勃海郡內各家各戶都有了一定的積蓄;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刑事案件以及民間訴訟也越來越少。


    龔遂的人品和業務能力難得,宣帝的無私信任和不加幹涉也難得。君臣相信,將相和,才有締造一個盛世的資本。


    龔遂在孝宣中興裏實在是個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卻同樣為中華成語庫貢獻了“帶牛佩犢”和“賣劍買牛”。


    孝宣中興的重視農業生產和吏治清明從龔遂身上可見一斑,無愧於有漢以來良吏最多的評價。


    君賢臣謹步正軌,勤政愛民迎中興。而我相信,一個好皇帝最簡單的定義無外乎是讓老百姓過好日子,宣帝做到了?


    本章沒什麽重點,就是係統的介紹了一下核吏和重農。濫賞前文我們提到過,而懷柔將會後文再敘。


    “濫賞”“核吏”“重農”“懷柔”這八個字高度概括了孝宣皇帝一生的政績,都是緩和社會矛盾,利國利民的好政策。而宣帝勵精圖治、努力建設國家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


    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區別是什麽?大概就是慈禧在那辦萬壽慶典、吃一百多道菜的時候,宣帝在那忙著官員的升遷考核連晚飯都顧不上吃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孝宣治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未央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未央詢並收藏孝宣治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