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子旭跟著於靜一家人來到二樓一個小包廂裏。於靜招呼眾人一一落座。
於靜的爸媽很自然地坐在正對門口的中間位置,於靜挨著媽媽坐,房彪被於靜的爸爸拉到自己跟前坐下,穆子旭坐在房彪的旁邊。
“來,你們也認識一下。”於靜走到房彪和穆子旭跟前說,“這位是我同學的哥哥,叫穆子旭,也是當兵的,現在在西域工作。”
“班長好!”房彪熱情地伸出右手。
“你好。”穆子旭握住了房彪的手,輕輕用力,他感覺對方手上很有勁。
在軍隊,遇到比自己軍齡長的人,都可以叫班長,那是一種親切,也是尊重。沒當過兵的人可能不理解這種稱謂。
於靜和媽媽忙著點菜。三個男人就聊了起來。
“小房,蘭州籍在北京的大學生有不少吧?你們這個聯誼會有多少人?”於靜爸爸問。
“在北京的蘭州籍大學生沒統計過,應該很多,我們隻是小範圍聯絡了一些熟悉的,大概一百多人。”房彪說。
“百十號人,也不少,夠一個連的兵力了。”於靜爸爸說,“你們平時都搞些什麽活動?”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聯誼會的宗旨是聯絡同鄉感情、相互支持幫助。其實,也沒搞什麽重要的活動,就是逢年過節聚一聚。個別投緣的,私下裏也會有一些緊密型的交往。”
“哦,挺好,挺好。”於靜爸爸說,“小穆,你老家是哪裏的?”
“我的家在東北,”穆子旭挺直了腰杆說,“遼寧的。”
穆子旭用餘光掃了一眼房彪,看到房彪筆挺的軍裝,他提醒自己,雖然穿的是便裝,也不能遜色太多。
“小穆是東北的,卻在西北工作,我們能聚到皇城根下,也是一種緣分。”於靜爸爸說,“你在部隊是做什麽工作的?”
“後勤工作,主要搞財務。”穆子旭說。
“嗯,不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工作也很重要。”於靜爸爸說。
“爸,你這個假軍迷今天遇上真軍人了,好好請教一下年輕人吧。”於靜把菜單交給服務員,也加入了聊天。
“小房,你是在哪個軍校讀書?”
“我是裝甲兵學院。”
“讀什麽專業?幾年級了?”
“學的是軍事指揮專業,大四了。”房彪說。
“裝甲兵,厲害,那可是陸戰之王。”於靜爸爸說,“想當年,希特勒打蘇聯,發動閃擊戰,主要靠坦克部隊橫掃千軍。”
“是的,坦克是集進攻與防守於一體的突擊火力,要取得陸地作戰勝利,坦克必不可少。”房彪說,“前不久的海灣戰爭,地麵部隊最直接的對抗,就是伊拉克的t72坦克與美軍的m1a2坦克大戰。”
“t72坦克好像是蘇聯產的吧?”於靜爸爸問。
“就是。海灣戰爭,陸上火力比拚,就是美蘇爭霸。”房彪說。
“這兩種坦克哪個更有優勢呢?”於靜爸爸問。
“如果要比較坦克的性能,主要是三個方麵:火力、防護和機動性。”房彪說,“前兩項指標,美軍的m1a2要勝一籌。”
“哦?”
“伊軍的t72坦克火炮雖然口徑大,達到125毫米,但是它的有效射程隻有2400米。美軍m1a2坦克火炮口徑稍小,是120毫米,但它的有效射程達3500米。就像胳膊長的人與胳膊短的人打架,當然胳膊長的人有優勢。”房彪說。
“防護性能也是美軍坦克厲害嗎?”於靜爸爸問。
“是的,美軍坦克用的是貧鈾裝甲,防禦破甲彈相當於1300毫米厚的均質鋼。伊軍的坦克是複合裝甲,防護能力就差得多。”房彪說。
“機動性呢?”
“機動性方麵,伊軍的t72坦克要好一些。畢竟美軍m1a2坦克是重型坦克,有60多噸,t72坦克隻有40噸,跑得要快一些。”
“戰損率相差多少?”於靜爸爸還在追問。
“好了,好了,別再討論坦克大炮了。”於靜媽媽說,“快嚐一嚐烤鴨吧。”
“哦,好,吃飯,吃飯。”於靜爸爸像是找到知己,談起軍事裝備就沒個完。
剛吃了幾口,於靜爸爸又問:“小穆,你現在在部隊還有打槍開炮的機會嗎?”
穆子旭夾了一口菜,還沒塞進嘴裏,他又放下了,說:“我們不打槍,就打算盤。”
“和平年代,打算盤比打槍好。”於靜媽媽笑著說,“來,小穆,吃肉。看你瘦的,多吃點。”
於靜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一會兒看看房彪,一會兒看看穆子旭。一會兒看看爸爸,一會兒看看媽媽。
談起軍事裝備,穆子旭插不上嘴,他向來對這些知識不感興趣,平時關注也不多。
此刻,他感到自己有點多餘。不過,於靜媽媽倒是對他挺好的。
“小房,你們那個裝甲兵學院在北京哪一片?”於靜爸爸問。
“在豐台區,盧溝橋附近。”房彪邊吃邊說。
“盧溝橋,‘七七事變’那段曆史,真是令人扼腕。”於靜爸爸說,“小房、小穆,我想請教一下你們兩位軍官,對於盧溝橋事變發生時,主政平津的29軍軍長宋哲元的功過怎麽看?”
穆子旭和房彪相互看了看,誰也沒有先開口。
“小穆,你是中尉了吧,你先說說。”於靜爸爸說。
“這段曆史,我了解不深。”穆子旭說,“記得《中國革命史》課堂上,老師說,29軍各部隊將領及基層戰士抗戰態度堅決,作戰英勇,有長城抗戰時的作風,盡到了抗戰守土的責任。”
“嗯,嗯。”於靜爸爸點點頭。
“但是,軍長宋哲元就另當別論了。”
“為什麽呢?”
“宋哲元對抗日的態度比較曖昧,企圖依靠談判平息事端,卻中了日軍緩兵之計。在七七事變發生後,他不讓中央軍進入華北抗日,致使平津過快淪陷,對全國抗戰局勢的惡化有難以推脫的責任。”
“我不這麽看曆史。”房彪說。
“哦,u看書 uuas.c小房,那你以為呢?”於靜爸爸問。
“宋哲元所領導的冀察政權對中央政府的政令大體上是奉行。對日本則隻是敷衍。在他主持冀察政務委員會期間,一直將親日分子排斥在外。七七事變爆發後,29軍頑強抵抗,副軍長佟麟閣將軍、132師師長趙登禹將軍戰死,能說宋哲元不抗日嗎?”
“宋哲元就是一個軍閥,他首鼠兩端,為的是保住自己‘華北王’的地位。”穆子旭說。
“平津失守,華北淪陷,那是多方麵原因造成的,並不是宋哲元一人之過。”房彪說。
“嗯,嗯,小房的這個觀點有意思。”於靜爸爸說,“但是……
“老於,可以了。這麽多好吃的也擋不住你的嘴。”於靜媽媽說,“我們今天不是要京師論劍,你也不是主持大局的武林盟主。”
(下一章:《於心不甘》)邊地疏紅
於靜的爸媽很自然地坐在正對門口的中間位置,於靜挨著媽媽坐,房彪被於靜的爸爸拉到自己跟前坐下,穆子旭坐在房彪的旁邊。
“來,你們也認識一下。”於靜走到房彪和穆子旭跟前說,“這位是我同學的哥哥,叫穆子旭,也是當兵的,現在在西域工作。”
“班長好!”房彪熱情地伸出右手。
“你好。”穆子旭握住了房彪的手,輕輕用力,他感覺對方手上很有勁。
在軍隊,遇到比自己軍齡長的人,都可以叫班長,那是一種親切,也是尊重。沒當過兵的人可能不理解這種稱謂。
於靜和媽媽忙著點菜。三個男人就聊了起來。
“小房,蘭州籍在北京的大學生有不少吧?你們這個聯誼會有多少人?”於靜爸爸問。
“在北京的蘭州籍大學生沒統計過,應該很多,我們隻是小範圍聯絡了一些熟悉的,大概一百多人。”房彪說。
“百十號人,也不少,夠一個連的兵力了。”於靜爸爸說,“你們平時都搞些什麽活動?”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聯誼會的宗旨是聯絡同鄉感情、相互支持幫助。其實,也沒搞什麽重要的活動,就是逢年過節聚一聚。個別投緣的,私下裏也會有一些緊密型的交往。”
“哦,挺好,挺好。”於靜爸爸說,“小穆,你老家是哪裏的?”
“我的家在東北,”穆子旭挺直了腰杆說,“遼寧的。”
穆子旭用餘光掃了一眼房彪,看到房彪筆挺的軍裝,他提醒自己,雖然穿的是便裝,也不能遜色太多。
“小穆是東北的,卻在西北工作,我們能聚到皇城根下,也是一種緣分。”於靜爸爸說,“你在部隊是做什麽工作的?”
“後勤工作,主要搞財務。”穆子旭說。
“嗯,不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工作也很重要。”於靜爸爸說。
“爸,你這個假軍迷今天遇上真軍人了,好好請教一下年輕人吧。”於靜把菜單交給服務員,也加入了聊天。
“小房,你是在哪個軍校讀書?”
“我是裝甲兵學院。”
“讀什麽專業?幾年級了?”
“學的是軍事指揮專業,大四了。”房彪說。
“裝甲兵,厲害,那可是陸戰之王。”於靜爸爸說,“想當年,希特勒打蘇聯,發動閃擊戰,主要靠坦克部隊橫掃千軍。”
“是的,坦克是集進攻與防守於一體的突擊火力,要取得陸地作戰勝利,坦克必不可少。”房彪說,“前不久的海灣戰爭,地麵部隊最直接的對抗,就是伊拉克的t72坦克與美軍的m1a2坦克大戰。”
“t72坦克好像是蘇聯產的吧?”於靜爸爸問。
“就是。海灣戰爭,陸上火力比拚,就是美蘇爭霸。”房彪說。
“這兩種坦克哪個更有優勢呢?”於靜爸爸問。
“如果要比較坦克的性能,主要是三個方麵:火力、防護和機動性。”房彪說,“前兩項指標,美軍的m1a2要勝一籌。”
“哦?”
“伊軍的t72坦克火炮雖然口徑大,達到125毫米,但是它的有效射程隻有2400米。美軍m1a2坦克火炮口徑稍小,是120毫米,但它的有效射程達3500米。就像胳膊長的人與胳膊短的人打架,當然胳膊長的人有優勢。”房彪說。
“防護性能也是美軍坦克厲害嗎?”於靜爸爸問。
“是的,美軍坦克用的是貧鈾裝甲,防禦破甲彈相當於1300毫米厚的均質鋼。伊軍的坦克是複合裝甲,防護能力就差得多。”房彪說。
“機動性呢?”
“機動性方麵,伊軍的t72坦克要好一些。畢竟美軍m1a2坦克是重型坦克,有60多噸,t72坦克隻有40噸,跑得要快一些。”
“戰損率相差多少?”於靜爸爸還在追問。
“好了,好了,別再討論坦克大炮了。”於靜媽媽說,“快嚐一嚐烤鴨吧。”
“哦,好,吃飯,吃飯。”於靜爸爸像是找到知己,談起軍事裝備就沒個完。
剛吃了幾口,於靜爸爸又問:“小穆,你現在在部隊還有打槍開炮的機會嗎?”
穆子旭夾了一口菜,還沒塞進嘴裏,他又放下了,說:“我們不打槍,就打算盤。”
“和平年代,打算盤比打槍好。”於靜媽媽笑著說,“來,小穆,吃肉。看你瘦的,多吃點。”
於靜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一會兒看看房彪,一會兒看看穆子旭。一會兒看看爸爸,一會兒看看媽媽。
談起軍事裝備,穆子旭插不上嘴,他向來對這些知識不感興趣,平時關注也不多。
此刻,他感到自己有點多餘。不過,於靜媽媽倒是對他挺好的。
“小房,你們那個裝甲兵學院在北京哪一片?”於靜爸爸問。
“在豐台區,盧溝橋附近。”房彪邊吃邊說。
“盧溝橋,‘七七事變’那段曆史,真是令人扼腕。”於靜爸爸說,“小房、小穆,我想請教一下你們兩位軍官,對於盧溝橋事變發生時,主政平津的29軍軍長宋哲元的功過怎麽看?”
穆子旭和房彪相互看了看,誰也沒有先開口。
“小穆,你是中尉了吧,你先說說。”於靜爸爸說。
“這段曆史,我了解不深。”穆子旭說,“記得《中國革命史》課堂上,老師說,29軍各部隊將領及基層戰士抗戰態度堅決,作戰英勇,有長城抗戰時的作風,盡到了抗戰守土的責任。”
“嗯,嗯。”於靜爸爸點點頭。
“但是,軍長宋哲元就另當別論了。”
“為什麽呢?”
“宋哲元對抗日的態度比較曖昧,企圖依靠談判平息事端,卻中了日軍緩兵之計。在七七事變發生後,他不讓中央軍進入華北抗日,致使平津過快淪陷,對全國抗戰局勢的惡化有難以推脫的責任。”
“我不這麽看曆史。”房彪說。
“哦,u看書 uuas.c小房,那你以為呢?”於靜爸爸問。
“宋哲元所領導的冀察政權對中央政府的政令大體上是奉行。對日本則隻是敷衍。在他主持冀察政務委員會期間,一直將親日分子排斥在外。七七事變爆發後,29軍頑強抵抗,副軍長佟麟閣將軍、132師師長趙登禹將軍戰死,能說宋哲元不抗日嗎?”
“宋哲元就是一個軍閥,他首鼠兩端,為的是保住自己‘華北王’的地位。”穆子旭說。
“平津失守,華北淪陷,那是多方麵原因造成的,並不是宋哲元一人之過。”房彪說。
“嗯,嗯,小房的這個觀點有意思。”於靜爸爸說,“但是……
“老於,可以了。這麽多好吃的也擋不住你的嘴。”於靜媽媽說,“我們今天不是要京師論劍,你也不是主持大局的武林盟主。”
(下一章:《於心不甘》)邊地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