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戥頭案有沒有進展?”朱祁鈺問到了十分重要的問題。
興安趕忙俯首說道:“練綱已經去了四川,已經到了重慶府,現在已經開始督辦了。”
“吏部給了一份四川各府州縣的官員名單,可以隨時調任。”
“一名天子緹騎帶了兩名提刑千戶和兩百錦衣衛,已經趕往了四川,再加上襄王也在關注此事。”
“查到誰,就辦誰!”
李燧能敲得響登聞鼓,是因為他是舉人,入京的理由是趕考,雖然他在大理寺和都察院碰了一鼻子的灰,又馬上迎來了會試。
李燧要到東華門看榜,才讓他有了敲登聞鼓的契機。
都察院的那位四川監察禦史有些大意了,確切的說,是他知道了李燧榜上有名之後,就鬆了口氣。
因為李燧一旦登榜,就代表著鯉魚躍龍門,和他們一樣,最少也是七品推官起步。
可是李燧還是穿著破草鞋,來到了登聞鼓前,敲響了五十年未曾響起的登聞鼓。
在洪武年間,任何一個老農都可以敲響的登聞鼓,可是在景泰年間,想要敲響登聞鼓,就不是那麽容易了。
李燧必然猶豫過,他的家境普通,破戶奔走五千裏,來到京城,而且他心裏的那個舊人也嫁給了他人。
李燧付出了太多的代價,他隻要肯妥協一點,以四川鎮雄府舉人的身份,哪裏會有這麽多的悲劇呢?
朱祁鈺不同意李燧去陝西行都司,是因為他不認同這種人就該磨練磨練的規則。
李燧受的苦太多了,再磨把人磨廢了。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讓吏部左侍郎王翱督辦此事。”
“王翱嗎?”興安趕忙說道:“臣遵旨。”
王翱,大明的吏部左侍郎,因為得罪了楊士奇,在地方兜兜轉轉二十五年,扈從南下平叛。
這代表了皇帝的極度重視。
戥頭案,要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倭國的這個足利義政有點怪,是那種居於幕後之人嗎?”朱祁鈺看著唐興送來的銀山圖和他的描述。
在他的視角裏,這個足利義政似乎是幕後黑手一樣的人物。
興安認真的想了想說道:“不是,他就是怕事吧,唐指揮和袁指揮不是蠢笨之人,他們說足利義政不足為慮,那估計就是不怎麽樣。”
“今參局但凡有點辦法,也不會喝那個退妊藥了。”
袁彬說好聽點那叫赤子之心,說難聽點是認死理,一根筋兒。
這樣的人,雖然心思簡單了點,可認人卻是一認一個準。
朱祁鈺也傾向於興安的判斷,放下了唐興的奏疏說道:“眼下倭國多災多難,國內民亂頻繁,足利義政這個樣子,怎麽能管理好倭國呢?”
國主享受了無限的權力,萬民供養,那就得承擔相應的責任。
或許唐興、袁彬會看走了眼,可是今參局這個妖婦跟了足利義政那麽久,若非失望透頂,又怎麽會喝下那碗藥湯呢?
朱祁鈺認真的思考了片刻說道:“傳朕的旨意,讓唐興、袁彬和陳福寅在危險之時,放下一切,必須立刻撤退,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一切事物,便宜行事。”
他作為皇帝,要先給他們開口子,讓他們愛怎麽折騰怎麽折騰,不必顧慮那麽多。
反正是在倭國的地頭上。
正如興安所言,大明的船越多,他們仨就越安全,大明的海商就越安全。
大明是他們堅強的後盾。
“李燧這個人不錯,肯吃苦。”朱祁鈺站起身來,滿是笑意的說道。
李燧到了南衙之後,立刻接受了非常棘手的龍江造船廠的複工,進退有據,處理的井井有條,而且多次親自深入鄉裏,走到了百姓之中,勸諭百姓。
“有點奇怪啊。”朱祁鈺拿著奏疏,有點古怪的說道:“為何琉球到鬆江市舶司的消息會這麽快?”
貴州到京師的奏疏要九十多天,南衙到京師隻要十五天,但是琉球來的奏疏,太快了,快到了讓朱祁鈺都有點犯迷糊。
大明的船跑的這麽快嗎?
即便是船跑得快,可這驛站戳子,卻是一日數百裏,從琉球來的信,居然隻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從鬆江府送到了京師,和貴州的奏疏一道入了京。
“這個啊,嘿嘿,得問於少保了。”興安居然賣起了關子,顯然興安了解其中詳情,但是他沒說,而是讓陛下自己去問。
“嘿!好你個興安。”朱祁鈺正打算去轉悠下,向著講武堂的主樓而去。
一陣陣的西北風,帶著漠北的黃沙還有石景廠火燒火燎的味道,吹進了京師。
已經八月份了,過了立秋,天氣開始轉涼,秋風之下,大黃色的橡樹葉不舍的離開了枝頭,打著旋落在了路麵之上。
朱祁鈺來到了講武堂的偏院落,這裏原來是大隆興寺,後來改建為了武廟,另外半個院子,改為了聚英堂,是大明的武勳們坐班的地方。
於謙、石亨、陳懋、張懋、朱勇等人,都在聚英堂之內。
陳懋年歲大了,和於謙一樣擔任講武堂的祭酒,雖然從南衙平叛歸來之後,陳懋已經實質性的退休,可是他身體還很硬朗,每日都會到聚英堂坐班。
陳懋代替了楊洪,成為了講武堂內定海神針。
朱祁鈺沒讓興安唱到,而是徑直的走了進去,石亨在講武堂內上課,朱勇在德勝門外的軍城練兵。
“好呀,背著朕下棋是吧!”朱祁鈺一走進正廳,就看到了於謙和陳懋在下兵推棋盤。
很久沒有人跟朱祁鈺對弈了。
畢竟「朕必贏」的興安作弊器在,聚英堂的諸位軍將,也沒興趣跟陛下這個臭棋簍子下兵推棋盤。
“參見陛下。”於謙和陳懋趕忙起身行禮。
朱祁鈺揮了揮手示意免禮,讓提督講武堂內臣李永昌讓開,自己站在了裁判的位置上。
“平倭之戰。”朱祁鈺看著堪輿圖就明白,他們下的旗是攻打倭國本島的兵推棋盤。
這副堪輿圖已經精準了許多,在大明過去的堪輿圖中,朝鮮和倭國的比例有點太大了。
這張堪輿圖采用的是度數旁通的成果之一經緯製圖法。
朝鮮的輪廓雖然還不精準,但是已經比例已經正確了許多,尤其是到倭國的距離。
過去以為的萬裏長波,其實隻有不到兩千裏,隻需要半個月就可以趕到。
這裏麵十分醒目的是濟州島的位置,占據了濟州島,可以進攻倭國本島。
而另外一路則是通過琉球登島的方案。
朱祁鈺看了半天說道:“有點意思,如果濟州島是大明的就好多了。”
濟州島是一個十分好的屯兵地點,占領之後,可以控製朝鮮東部和倭國。
“可以是。”於謙笑著回答道。
“哦?”朱祁鈺搖頭說道:“朝鮮現在的國王首陽君,可是非常非常的恭順,前幾天還請旨,想要派自己的兒子到京師的四夷館就學。”
“這麽恭順,朕無緣無故的揍他,實在是不合適啊。”
“胡尚書的壓力太大了。”
朝鮮之前的王世子李弘暐在叛逆期,不肯跪接聖旨,這首陽君李瑈可是極為恭順,當政的第一要務,就是如何做好大明的狗。
奉行「事大交鄰,大明安則朝鮮安」。
這不最近一直吵著讓他的兒子都到大明的四夷館學習學習大明文化。
朱祁鈺開始以為是王世子或者弄個棄子來做質子,可是李瑈想的是把所有的兒子都派來,一共四個。
朱祁鈺和胡濙商量了下,就讓他把兒子派來了。
這麽恭順,朱祁鈺都不好意思揍他了。
於謙指著濟州島和對馬島的位置說道:“陛下,大明有倭患,朝鮮更有倭患,往常年月,朝鮮的使臣總是在鴻臚寺哭訴倭患之苦,讓大明申斥逆子作亂。”
“倭寇從對馬島到朝鮮燒燒搶掠,無惡不作,朝鮮自顧不暇,打又打不過,隻能哭了。”
“所以如果我們要求在濟州島建立軍港,朝鮮應該是十分樂意的。”
朱祁鈺不怕風力,胡濙洗不了的地,皇帝就不幹了嗎?
必須要做。
鉗製倭國和朝鮮的戰略要地,沒有大明的駐軍,朱祁鈺如何能夠放心呢?
朱祁鈺是個大明獨夫,他首先是大明皇帝,一切以大明的利益優先。
於謙當然知道陛下肯定對濟州島有覬覦之心,他在朝中最大的職責,就是勸陛下仁恕。
這是一份仁恕的政策,大明保朝鮮不受倭寇的襲擾,而大明在濟州島駐軍,這是大仁。
大明的船越近,他們的生活就越安定。
大明的海疆安全,贏一次,他們的生活安定也贏一次,這是個雙贏的結果。
“讓胡尚書和李瑈溝通一下,看看朝鮮的意思。”朱祁鈺點了點濟州島位置。
大明平倭之心,路人皆知,在大明平倭是不需要理由的,大明飽受倭寇的困擾,萬民同欲。
“朕這次來是問問於少保,為何倭國的消息會傳的這麽快,這才不到五日,就送到了京師?”朱祁鈺坐到了主位上,有些疑惑的問道。
這年頭,這消息快的不正常。
於謙老神在在的說道:“陛下沒發現,靖安諸府的消息也比別的地方更快些嗎?”
“哦?”朱祁鈺忽然想起了羅馬公主埃萊娜到了嘉峪關,京師就收到了消息。
“其實沒什麽秘密,信鴿罷了。”於謙笑著說道。
“臣在靖安諸府窮極無聊,就一直在琢磨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加快傳遞消息。”
“消息傳得越快,京師的應對速度越快,則大明江山越加安泰穩固。”
信鴿。
朱祁鈺忽然想起自己玩《戰地》的時候,英國的坦克上都會有個信鴿。
據說是二戰之後,留下的傳統,在無線電無法通訊的時候,進行通訊。
朱祁鈺還專門去了解過,慈父就非常喜歡用這種飛行的通訊兵。
先後出台過《軍用信鴿通信條例》、《通信部隊關於軍用信鴿養鴿部隊作戰訓練指南》,整個衛國戰爭中,蘇聯的信鴿共傳遞了十五萬份情報。
二戰中,各國部隊之中,擁有大量的信鴿,這些背著情報的信鴿,穿過了槍林彈雨,立下了赫赫戰功。
會飛的通訊兵,名副其實。
於謙笑著說道:“《開元天寶遺事》中,張九齡就善用飛奴,家養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隻以書係鴿足上。”
“有《唐國史》曰:舶發之後,海路必養白鴿為信,舶沒,則鴿雖數千裏,亦能歸也。”
“《淳熙三山誌》曰:舶鴿,似鳩而差小。”
“養鴿子傳消息,也算是咱們中國的傳統了,臣在五原府建了一個鴿舍,專門用來養鴿。”
“後來這養鴿子越養規模越大,前年,把北京到鬆江府的官道驛路的鴿籠建起來了,這養了兩年終於能用了。”
於謙是少保,建幾個鴿舍而已。
這是大規模的養殖信鴿,並且將信鴿用在通訊之上。
朱祁鈺感慨萬千,以前大明是窮,知道這是好東西,可是養不起。
現在大明闊綽了,僅僅是官道驛路,已經無法滿足大明朝堂對地方的掌控了,信鴿自然走上了曆史的舞台。
“多養點。”朱祁鈺十分確信的說道:“錢不夠用,問內帑要。”
驛路的暢通,是大明政令通達的保證。
於謙趕忙說道:“現在是兩個驛站的鴿舍,距離不足百裏中繼,早上放飛,晚上放歸,速度極快,錢其實不花多少,比驛馬便宜太多了。”
“本就是試試,等到真的能用了,再稟報陛下。”
信鴿能不能用?好用不好用?那得試試才知道,胡亂奏稟,那豈不是蒙蔽陛下,讒言媚上?
<a href="http://m.bidige.com" id="wzsy">bidige.com</a>
他已經試了兩年了,確是能用,也好用,這次的鬆江府傳遞銀山圖,就是典型的一次實驗,很快,還能更快。
於謙繼續說道:“陛下臣以為最先做的應該是往貴州的驛路上,添加鴿舍。”
襄王打算在貴州搞點大新聞,陛下也支持襄王,襄王要修貴州的路,官道驛路可能會有阻塞,那麽信鴿,飛躍十萬大山,就是另外一個選擇。
通信暢通,可以有效的減少戰略誤判,加速消息的流通,是大明的當務之急。
“善哉。”朱祁鈺點頭認可了於謙的建議,點頭說道:“於少保果然是國家柱石。”
“臣就是養鴿子罷了。”於謙謙遜的說道。
興安趕忙俯首說道:“練綱已經去了四川,已經到了重慶府,現在已經開始督辦了。”
“吏部給了一份四川各府州縣的官員名單,可以隨時調任。”
“一名天子緹騎帶了兩名提刑千戶和兩百錦衣衛,已經趕往了四川,再加上襄王也在關注此事。”
“查到誰,就辦誰!”
李燧能敲得響登聞鼓,是因為他是舉人,入京的理由是趕考,雖然他在大理寺和都察院碰了一鼻子的灰,又馬上迎來了會試。
李燧要到東華門看榜,才讓他有了敲登聞鼓的契機。
都察院的那位四川監察禦史有些大意了,確切的說,是他知道了李燧榜上有名之後,就鬆了口氣。
因為李燧一旦登榜,就代表著鯉魚躍龍門,和他們一樣,最少也是七品推官起步。
可是李燧還是穿著破草鞋,來到了登聞鼓前,敲響了五十年未曾響起的登聞鼓。
在洪武年間,任何一個老農都可以敲響的登聞鼓,可是在景泰年間,想要敲響登聞鼓,就不是那麽容易了。
李燧必然猶豫過,他的家境普通,破戶奔走五千裏,來到京城,而且他心裏的那個舊人也嫁給了他人。
李燧付出了太多的代價,他隻要肯妥協一點,以四川鎮雄府舉人的身份,哪裏會有這麽多的悲劇呢?
朱祁鈺不同意李燧去陝西行都司,是因為他不認同這種人就該磨練磨練的規則。
李燧受的苦太多了,再磨把人磨廢了。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讓吏部左侍郎王翱督辦此事。”
“王翱嗎?”興安趕忙說道:“臣遵旨。”
王翱,大明的吏部左侍郎,因為得罪了楊士奇,在地方兜兜轉轉二十五年,扈從南下平叛。
這代表了皇帝的極度重視。
戥頭案,要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倭國的這個足利義政有點怪,是那種居於幕後之人嗎?”朱祁鈺看著唐興送來的銀山圖和他的描述。
在他的視角裏,這個足利義政似乎是幕後黑手一樣的人物。
興安認真的想了想說道:“不是,他就是怕事吧,唐指揮和袁指揮不是蠢笨之人,他們說足利義政不足為慮,那估計就是不怎麽樣。”
“今參局但凡有點辦法,也不會喝那個退妊藥了。”
袁彬說好聽點那叫赤子之心,說難聽點是認死理,一根筋兒。
這樣的人,雖然心思簡單了點,可認人卻是一認一個準。
朱祁鈺也傾向於興安的判斷,放下了唐興的奏疏說道:“眼下倭國多災多難,國內民亂頻繁,足利義政這個樣子,怎麽能管理好倭國呢?”
國主享受了無限的權力,萬民供養,那就得承擔相應的責任。
或許唐興、袁彬會看走了眼,可是今參局這個妖婦跟了足利義政那麽久,若非失望透頂,又怎麽會喝下那碗藥湯呢?
朱祁鈺認真的思考了片刻說道:“傳朕的旨意,讓唐興、袁彬和陳福寅在危險之時,放下一切,必須立刻撤退,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一切事物,便宜行事。”
他作為皇帝,要先給他們開口子,讓他們愛怎麽折騰怎麽折騰,不必顧慮那麽多。
反正是在倭國的地頭上。
正如興安所言,大明的船越多,他們仨就越安全,大明的海商就越安全。
大明是他們堅強的後盾。
“李燧這個人不錯,肯吃苦。”朱祁鈺站起身來,滿是笑意的說道。
李燧到了南衙之後,立刻接受了非常棘手的龍江造船廠的複工,進退有據,處理的井井有條,而且多次親自深入鄉裏,走到了百姓之中,勸諭百姓。
“有點奇怪啊。”朱祁鈺拿著奏疏,有點古怪的說道:“為何琉球到鬆江市舶司的消息會這麽快?”
貴州到京師的奏疏要九十多天,南衙到京師隻要十五天,但是琉球來的奏疏,太快了,快到了讓朱祁鈺都有點犯迷糊。
大明的船跑的這麽快嗎?
即便是船跑得快,可這驛站戳子,卻是一日數百裏,從琉球來的信,居然隻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從鬆江府送到了京師,和貴州的奏疏一道入了京。
“這個啊,嘿嘿,得問於少保了。”興安居然賣起了關子,顯然興安了解其中詳情,但是他沒說,而是讓陛下自己去問。
“嘿!好你個興安。”朱祁鈺正打算去轉悠下,向著講武堂的主樓而去。
一陣陣的西北風,帶著漠北的黃沙還有石景廠火燒火燎的味道,吹進了京師。
已經八月份了,過了立秋,天氣開始轉涼,秋風之下,大黃色的橡樹葉不舍的離開了枝頭,打著旋落在了路麵之上。
朱祁鈺來到了講武堂的偏院落,這裏原來是大隆興寺,後來改建為了武廟,另外半個院子,改為了聚英堂,是大明的武勳們坐班的地方。
於謙、石亨、陳懋、張懋、朱勇等人,都在聚英堂之內。
陳懋年歲大了,和於謙一樣擔任講武堂的祭酒,雖然從南衙平叛歸來之後,陳懋已經實質性的退休,可是他身體還很硬朗,每日都會到聚英堂坐班。
陳懋代替了楊洪,成為了講武堂內定海神針。
朱祁鈺沒讓興安唱到,而是徑直的走了進去,石亨在講武堂內上課,朱勇在德勝門外的軍城練兵。
“好呀,背著朕下棋是吧!”朱祁鈺一走進正廳,就看到了於謙和陳懋在下兵推棋盤。
很久沒有人跟朱祁鈺對弈了。
畢竟「朕必贏」的興安作弊器在,聚英堂的諸位軍將,也沒興趣跟陛下這個臭棋簍子下兵推棋盤。
“參見陛下。”於謙和陳懋趕忙起身行禮。
朱祁鈺揮了揮手示意免禮,讓提督講武堂內臣李永昌讓開,自己站在了裁判的位置上。
“平倭之戰。”朱祁鈺看著堪輿圖就明白,他們下的旗是攻打倭國本島的兵推棋盤。
這副堪輿圖已經精準了許多,在大明過去的堪輿圖中,朝鮮和倭國的比例有點太大了。
這張堪輿圖采用的是度數旁通的成果之一經緯製圖法。
朝鮮的輪廓雖然還不精準,但是已經比例已經正確了許多,尤其是到倭國的距離。
過去以為的萬裏長波,其實隻有不到兩千裏,隻需要半個月就可以趕到。
這裏麵十分醒目的是濟州島的位置,占據了濟州島,可以進攻倭國本島。
而另外一路則是通過琉球登島的方案。
朱祁鈺看了半天說道:“有點意思,如果濟州島是大明的就好多了。”
濟州島是一個十分好的屯兵地點,占領之後,可以控製朝鮮東部和倭國。
“可以是。”於謙笑著回答道。
“哦?”朱祁鈺搖頭說道:“朝鮮現在的國王首陽君,可是非常非常的恭順,前幾天還請旨,想要派自己的兒子到京師的四夷館就學。”
“這麽恭順,朕無緣無故的揍他,實在是不合適啊。”
“胡尚書的壓力太大了。”
朝鮮之前的王世子李弘暐在叛逆期,不肯跪接聖旨,這首陽君李瑈可是極為恭順,當政的第一要務,就是如何做好大明的狗。
奉行「事大交鄰,大明安則朝鮮安」。
這不最近一直吵著讓他的兒子都到大明的四夷館學習學習大明文化。
朱祁鈺開始以為是王世子或者弄個棄子來做質子,可是李瑈想的是把所有的兒子都派來,一共四個。
朱祁鈺和胡濙商量了下,就讓他把兒子派來了。
這麽恭順,朱祁鈺都不好意思揍他了。
於謙指著濟州島和對馬島的位置說道:“陛下,大明有倭患,朝鮮更有倭患,往常年月,朝鮮的使臣總是在鴻臚寺哭訴倭患之苦,讓大明申斥逆子作亂。”
“倭寇從對馬島到朝鮮燒燒搶掠,無惡不作,朝鮮自顧不暇,打又打不過,隻能哭了。”
“所以如果我們要求在濟州島建立軍港,朝鮮應該是十分樂意的。”
朱祁鈺不怕風力,胡濙洗不了的地,皇帝就不幹了嗎?
必須要做。
鉗製倭國和朝鮮的戰略要地,沒有大明的駐軍,朱祁鈺如何能夠放心呢?
朱祁鈺是個大明獨夫,他首先是大明皇帝,一切以大明的利益優先。
於謙當然知道陛下肯定對濟州島有覬覦之心,他在朝中最大的職責,就是勸陛下仁恕。
這是一份仁恕的政策,大明保朝鮮不受倭寇的襲擾,而大明在濟州島駐軍,這是大仁。
大明的船越近,他們的生活就越安定。
大明的海疆安全,贏一次,他們的生活安定也贏一次,這是個雙贏的結果。
“讓胡尚書和李瑈溝通一下,看看朝鮮的意思。”朱祁鈺點了點濟州島位置。
大明平倭之心,路人皆知,在大明平倭是不需要理由的,大明飽受倭寇的困擾,萬民同欲。
“朕這次來是問問於少保,為何倭國的消息會傳的這麽快,這才不到五日,就送到了京師?”朱祁鈺坐到了主位上,有些疑惑的問道。
這年頭,這消息快的不正常。
於謙老神在在的說道:“陛下沒發現,靖安諸府的消息也比別的地方更快些嗎?”
“哦?”朱祁鈺忽然想起了羅馬公主埃萊娜到了嘉峪關,京師就收到了消息。
“其實沒什麽秘密,信鴿罷了。”於謙笑著說道。
“臣在靖安諸府窮極無聊,就一直在琢磨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加快傳遞消息。”
“消息傳得越快,京師的應對速度越快,則大明江山越加安泰穩固。”
信鴿。
朱祁鈺忽然想起自己玩《戰地》的時候,英國的坦克上都會有個信鴿。
據說是二戰之後,留下的傳統,在無線電無法通訊的時候,進行通訊。
朱祁鈺還專門去了解過,慈父就非常喜歡用這種飛行的通訊兵。
先後出台過《軍用信鴿通信條例》、《通信部隊關於軍用信鴿養鴿部隊作戰訓練指南》,整個衛國戰爭中,蘇聯的信鴿共傳遞了十五萬份情報。
二戰中,各國部隊之中,擁有大量的信鴿,這些背著情報的信鴿,穿過了槍林彈雨,立下了赫赫戰功。
會飛的通訊兵,名副其實。
於謙笑著說道:“《開元天寶遺事》中,張九齡就善用飛奴,家養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隻以書係鴿足上。”
“有《唐國史》曰:舶發之後,海路必養白鴿為信,舶沒,則鴿雖數千裏,亦能歸也。”
“《淳熙三山誌》曰:舶鴿,似鳩而差小。”
“養鴿子傳消息,也算是咱們中國的傳統了,臣在五原府建了一個鴿舍,專門用來養鴿。”
“後來這養鴿子越養規模越大,前年,把北京到鬆江府的官道驛路的鴿籠建起來了,這養了兩年終於能用了。”
於謙是少保,建幾個鴿舍而已。
這是大規模的養殖信鴿,並且將信鴿用在通訊之上。
朱祁鈺感慨萬千,以前大明是窮,知道這是好東西,可是養不起。
現在大明闊綽了,僅僅是官道驛路,已經無法滿足大明朝堂對地方的掌控了,信鴿自然走上了曆史的舞台。
“多養點。”朱祁鈺十分確信的說道:“錢不夠用,問內帑要。”
驛路的暢通,是大明政令通達的保證。
於謙趕忙說道:“現在是兩個驛站的鴿舍,距離不足百裏中繼,早上放飛,晚上放歸,速度極快,錢其實不花多少,比驛馬便宜太多了。”
“本就是試試,等到真的能用了,再稟報陛下。”
信鴿能不能用?好用不好用?那得試試才知道,胡亂奏稟,那豈不是蒙蔽陛下,讒言媚上?
<a href="http://m.bidige.com" id="wzsy">bidige.com</a>
他已經試了兩年了,確是能用,也好用,這次的鬆江府傳遞銀山圖,就是典型的一次實驗,很快,還能更快。
於謙繼續說道:“陛下臣以為最先做的應該是往貴州的驛路上,添加鴿舍。”
襄王打算在貴州搞點大新聞,陛下也支持襄王,襄王要修貴州的路,官道驛路可能會有阻塞,那麽信鴿,飛躍十萬大山,就是另外一個選擇。
通信暢通,可以有效的減少戰略誤判,加速消息的流通,是大明的當務之急。
“善哉。”朱祁鈺點頭認可了於謙的建議,點頭說道:“於少保果然是國家柱石。”
“臣就是養鴿子罷了。”於謙謙遜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