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成功的說服了我。”李賢在沉默了許久之後,終於阻斷了全麵消滅明妓暗娼的計劃,他覺得有必要等一等。
這不是李賢害怕困難。
而是在現實中,他們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決這些娼妓身上的疾病。
解救不太樂意被解救的她們,並且讓她們和被解救的畸零女戶住在一起,是對畸零女戶的傷害。
潔身自好,是屈原的成語。
屈原因為不肯跟楚國的貪官汙吏走到一起去,被人陷害流放,碰到了一個農夫,農夫問他為何變的如此的落魄。
屈原說,這世道就像是泛濫的江水一樣的渾濁,而他的自己卻像是山泉一樣清澈見底,清澈見底的山泉,是不願意和渾濁的江水河流,這有錯嗎?
晏子聽聞之後,就說潔身守道,不同世人陷乎邪。
而後潔身自好這個典故,就被孟子的徒弟,萬章給整理到了《孟子·萬章上》之中,算成了儒家經典。
潔身自好這四個字,知易行難,又有幾個出淤泥而不染?
他暫時放棄了對南京城,甚至整個南衙,近乎於猖獗的娼妓現象的梳理。
他不害怕困難,但是脆弱的畸零女戶,不能再承受更多的傷害了。
徐承宗鬆了口氣,李賢因為有陛下的兜底,每次做事都比較激進。
他笑著說道:“佛尚且不渡無緣、無信、無願之人,我們何必惹這等事呢?”
李賢卻搖頭說道:“佛也不渡窮人。”
一時間整個應天府巡撫衙門充滿了歡快的空氣,獨特的大明笑話,讓人忍俊不禁。
這個笑話是有一定的時代背景,任何一個教派,他的第一要義都是勸人向善,佛門亦是如此,勸人作惡,那就是邪異。
但是在大明,佛門本是勸人向善之地,結果慢慢變成了藏汙納垢之所。
洪武六年高皇帝下令,凡是民家女子,年齡未到四十歲,不許當尼姑、女冠。
洪武二十年高皇帝再下令,百姓若年齡在十五歲歲以上,不許入寺為僧。
洪武二十四年高皇帝又下令,假若有人效法瑜珈教,自稱善友,假藉張真人的名頭,私造符錄,均治以重罪。
洪武二十七年高皇帝再下嚴令,在僧道中,若有人私自擁有妻妾,允許眾人趕逐。若包庇容隱,一同治罪。僧人自稱白蓮、靈寶、火居、僧道不務祖風,妄為議論,也要治以重罪。
永樂十年,太宗文皇帝下諭,如果僧道不守戒律,參與民間修齋誦經,並計較報酬厚薄,或修持沒有誠心,飲酒食肉,遊蕩荒淫,乃至妄稱道人,男女雜處無別,敗壞門風,將殺無赦。(明太宗實錄128卷)
這種禁令之下,在明初的那五十多年的時間裏,僧侶極少。
能招致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如此嚴苛對待,可見風氣之糜爛。
皇帝,始終處於整個大明的最頂層,如臨九霄,看不清世間的細節,這是必然的,所以能鬧到讓大明的太祖太宗皇帝三令五申,可見其風氣之劣。
要知道朱棣手下的頭號文臣,黑衣宰相姚廣孝,可是個大和尚。
南衙就有一首流行的民謠唱的就是和尚:「爐中燒上馬牙香,門外懸著白紙榜,堂前列起銅佛像。鼓鈸兒一片響,直吃得拄肚撐腸。才拜了梁王懺,又收拾轉五方,沒來由窮日忙。」
這是貪財。
在鬆江府有一個康員外最近在告狀,這位康員外告的是一個淫僧,康員外年過四十無子,納了一方小妾,生了個兒子,眉眼一點都不像。
這康員外察覺到了不對勁,他這小妾,天天到一個廟裏去求子,生了孩子還去還願,康員外便帶著人去抓,抓到了這小妾和淫僧玩的正歡。
這小妾一供述,這康員外的原配,居然也是淫妬。
鬆江府的蔣通判,以嚴刑斃淫僧,報到了京師,大理寺卿核準,呈給陛下,陛下朱批淫僧死罪。
南衙緹騎查補三次,找到了不少的受害者。
「上海吏員康姓者,妻妾皆為淫妬。後事覺,蔣通判以嚴刑斃之。市曹時有“削發複犯紀,出家又帶枷”之誚。」
這是貪色。
更有杭州府的嘉定縣新行鎮淨相寺,刮地泥,摻和了一點香料,號稱靈丹,可治萬疾,雇了不少的托兒,假裝聾喑跛躄,服藥便好,數千人上當。
這是緹騎們在走訪之中發現的,那還能饒得了他們?楊翰立刻就抄了這淨相寺,居然在淨相寺發現了不少畸零女戶。
這一下子,又鬧到了陛下麵前,最後緹騎查補清楚,也是要被砍頭的。
這是欺詐斂財。
簡單來說,在大明,佛門是個生意,不渡窮人,鬧到被朱棣要殺無赦,就是其歪風邪氣,已經不是清規戒律可以約束,隻能上國法了。
李賢和徐承宗的這簡短的對話之後,是大明禮樂崩壞的一個縮影,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a href="http://m.loubiqu.net" id="wzsy">loubiqu.net</a>
“但是我們要廣開教化之門,若是肯回頭是岸,也未嚐不可接納,隻是得檢查清楚,莫要混入害群之馬便是。”李賢還是開了個口子。
畸零女戶年齡都沒有超過十五歲的,所以她們還沒到接客的時候,基本上沒什麽烈性花柳病,但是這些明妓暗娼那就說不準了。
這也算是收容先行探索一下,日後有了解決之法,再行解決。
徐承宗點頭說道:“那是自然。”
李賢想了片刻說道:“最近京師來了個新科進士,二甲第七,四川鎮雄府人士,名叫李燧,倒是正直之人,把這事交給他去做吧。”
“登聞鼓啊,他膽子是真的大,這都有五十多年沒人敢去敲了吧。”
徐承宗歎了口氣說道:“最後一次是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了。”
“懷遠縣的一個老翁七十七歲,兩個兒子都上了戰場死在了塞外,家裏隻有一個孫子,隻有八歲,有司追逮補伍,把這八歲小兒拉了壯丁。”
“高皇帝聞之哀憐,大怒追問群臣:軍士追補之例,年幼者勿許,何有司違令如此耶?!”
洪武二十五年,距離大明軍大破元廷的捕魚兒海之戰,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年的時間,朝中馬放南山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
為了反對重文輕武,更是各種手段齊出,類似於這種一家皆亡,追補幼孫之事,此起彼伏。
就如同劉玉娘的父親南下西洋出海,死在了海上,劉玉娘的母親領不到撫恤就算了,生活也沒有了任何的保障,不得不把劉玉娘賣給牙行,是一個道理。
劉玉娘現在成了李賢的繼室,她那個母親來認她,她死活不肯相認,劉玉娘的不孝,成了李賢身上的笑柄之一。
為了阻止朝廷振武備、阻止朝廷下西洋,有司什麽幹不出來呢?
徐承宗時常想不通他們興文匽武的內在邏輯。穀
確實是五十多年,登聞鼓未曾響起了。
這李燧的膽子,是真的大。
徐承宗認可李賢的說法說道:“這件事交給李燧,我覺得可以。”
“李巡撫,我隻希望陛下的一片良苦用心,無論是勢要,還是巨賈,他們能夠體會理解。”
“我們已經很克製了,但是若是依舊不知悔改,一再忤逆,那就不能怪我們手下不留情了。”
徐承宗之所以如此看重畸零女戶的案子,一來是因為畸零女戶的悲慘遭遇,二來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魏國公的國公府上上下下。
他的煙雲樓涉及其中,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他沒有直接戕害過這些畸零女戶,但是這些畸零女戶的最後產物終端,卻是在他的煙雲樓裏。
他們家的煙雲樓不是沒有過錯。
他是真心實意的希望大明朝解救畸零女戶和瘦馬,能夠成功,所以才不讓李賢操之過急。
這樣一來,無論是求心安,還是求陛下的寬宥,他都有些理由。
大明律雖然沒有規定這件事犯了律法,大明的鐵榜裏麵,也沒有要求他們這些勳臣不得做揚州瘦馬的生意。
甚至煙雲樓還是當年明太祖高皇帝賞賜的產業,作為營生。
可是,徐承宗還是積極立功,爭取陛下的寬大處理。
這事太過於黑暗,這件事落幕之時,他隻期望著自家傳下來的爵位,不會被陛下給褫奪。
徐承宗真的希望,他們能夠好自為之。
但是有些事,不是徐承宗能夠左右的,畸零女戶的案子鬧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依舊有人衝著槍口撞上來,也不意外。
“對了,上次你上書那件事,陛下朱批了嗎?就是做善事抵稅那個。”徐承宗問起了一件事。
前段時間,李賢突發奇想搞了個遺傳稅的主意,然後希望鼓勵商賈們加大對慈善的投入,可以減稅。
李賢搖了搖頭說道:“陛下不批,還說不要開這個口子,日後莫談。”
“呼。”徐承宗麵露輕鬆的表情,整個人都不那麽緊張了。
李賢出身並不豪奢,所以他不清楚一些事,十分正常。
對於徽商、浙商、淮商等等多數人的家訓,無不是“以誠待人”“以信接物”“以義為利”的道德規範來行事。
而且在旱災、水災等事中,也要做到樂善好施、賑災濟困、扶危救難。
他們設立善堂、善局、濟局、育嬰堂、養屙所等等機構,看似是在捐資捐物,延醫送藥。
但是隻要拆開去看,每一樁,其實都是生意罷了。
善堂、善局,養的是那些城內的乞兒,城外的流寇,為自己培養打手。
但凡是手下工匠不聽話或者說想辦的事辦不成,就會有人來問候,潑糞那是小事,抓著你家親人幾天不還,也隻是教訓,忽然消失的無頭公案比比皆是。
濟局,周濟的不過是自己的打手,育嬰堂更是跟江南瘦馬的源頭,畸零女戶的重要來源。
而所謂的養屙所更是觸目驚心,不過是利用慈善二字賣藥罷了。
賣笑的賺不過賣藥的。
說的就是賣藥的暴利,超過了賣藥的暴利。
在養屙所內,都是各種新藥兜售,如那淨相寺的剮地泥,佐以香料,製成靈丹有異曲同工之妙。
遺產稅開了口子可以免征,那麽其他的稅賦是不是可以免征呢?比如現在大明財政三大核心,正賦、海稅、鈔關,是不是可以一應減免呢?
這個口子,開不得。
李賢是希望他們能做點善事,可是這個願景其實很困難。
當然徐承宗不知道,李賢就是那這種事做魚鉤,釣魚罷了。
可惜,惹了陛下的批評和訓誡。
“最近遇到一些難事。”徐承宗靠在軟篾藤椅上,無力的揉搓著眉心,愁眉苦臉。
陛下曾經在戶部清吏司設了一個勞保局,旨在勞動保護,意圖緩和勞資關係,讓百姓勞有所得。
這個勞動保護的勞保局,根據各地的物價規定了最低的勞動報酬,在北衙還稍微好點,但是在南衙,這勞保局壓根就是一紙空文。
具體而言,就是上有政令,下有對策。
這個對策很有趣,既然是保護雇用勞工,那麽在工匠入工坊的時候,簽一份書契,確定非雇用關係便是。
比如日昇號商號雇用了張三為工匠,張三在做了三個月工之後,發現勞動報酬極低,找到了勞保局。
勞保局書吏發現他們的書契之中,通過一些「人看不懂」的話,將雇傭轉化為了合作。
徐承宗靠在藤椅上,晃著身子把最近的一些見聞告訴了李賢。
李賢是個大忙人,但是徐承宗不是,徐承宗整日裏招搖過市,就是在聞訊這些怪事。
李賢麵色古怪的說道:“這不正好嗎?”
“啊?”徐承宗疑惑的看著李賢。
李賢笑意盎然的說道:“這正愁著沒魚上鉤啊,既然敢這麽幹,這個什麽日昇號,看來是商號不想做了,非要試試國法,不正好嗎?”
“他還留下書契作為書證,這還替我們省了查找書證了。”
“殺雞儆猴,不就是愁沒有雞可以殺嗎?這送上門來,自然要辦他。”
徐承宗恍然,李賢是個恨不得給勢要巨商們刨墳頭的主兒,這平日裏沒事,李賢還想去打打秋風,搜刮點稅收。
這陛下的明旨,他們居然敢這麽李代桃僵。
那還能怪李賢出手不留情嗎?
是日昇號先動的手!
這不是李賢害怕困難。
而是在現實中,他們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決這些娼妓身上的疾病。
解救不太樂意被解救的她們,並且讓她們和被解救的畸零女戶住在一起,是對畸零女戶的傷害。
潔身自好,是屈原的成語。
屈原因為不肯跟楚國的貪官汙吏走到一起去,被人陷害流放,碰到了一個農夫,農夫問他為何變的如此的落魄。
屈原說,這世道就像是泛濫的江水一樣的渾濁,而他的自己卻像是山泉一樣清澈見底,清澈見底的山泉,是不願意和渾濁的江水河流,這有錯嗎?
晏子聽聞之後,就說潔身守道,不同世人陷乎邪。
而後潔身自好這個典故,就被孟子的徒弟,萬章給整理到了《孟子·萬章上》之中,算成了儒家經典。
潔身自好這四個字,知易行難,又有幾個出淤泥而不染?
他暫時放棄了對南京城,甚至整個南衙,近乎於猖獗的娼妓現象的梳理。
他不害怕困難,但是脆弱的畸零女戶,不能再承受更多的傷害了。
徐承宗鬆了口氣,李賢因為有陛下的兜底,每次做事都比較激進。
他笑著說道:“佛尚且不渡無緣、無信、無願之人,我們何必惹這等事呢?”
李賢卻搖頭說道:“佛也不渡窮人。”
一時間整個應天府巡撫衙門充滿了歡快的空氣,獨特的大明笑話,讓人忍俊不禁。
這個笑話是有一定的時代背景,任何一個教派,他的第一要義都是勸人向善,佛門亦是如此,勸人作惡,那就是邪異。
但是在大明,佛門本是勸人向善之地,結果慢慢變成了藏汙納垢之所。
洪武六年高皇帝下令,凡是民家女子,年齡未到四十歲,不許當尼姑、女冠。
洪武二十年高皇帝再下令,百姓若年齡在十五歲歲以上,不許入寺為僧。
洪武二十四年高皇帝又下令,假若有人效法瑜珈教,自稱善友,假藉張真人的名頭,私造符錄,均治以重罪。
洪武二十七年高皇帝再下嚴令,在僧道中,若有人私自擁有妻妾,允許眾人趕逐。若包庇容隱,一同治罪。僧人自稱白蓮、靈寶、火居、僧道不務祖風,妄為議論,也要治以重罪。
永樂十年,太宗文皇帝下諭,如果僧道不守戒律,參與民間修齋誦經,並計較報酬厚薄,或修持沒有誠心,飲酒食肉,遊蕩荒淫,乃至妄稱道人,男女雜處無別,敗壞門風,將殺無赦。(明太宗實錄128卷)
這種禁令之下,在明初的那五十多年的時間裏,僧侶極少。
能招致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如此嚴苛對待,可見風氣之糜爛。
皇帝,始終處於整個大明的最頂層,如臨九霄,看不清世間的細節,這是必然的,所以能鬧到讓大明的太祖太宗皇帝三令五申,可見其風氣之劣。
要知道朱棣手下的頭號文臣,黑衣宰相姚廣孝,可是個大和尚。
南衙就有一首流行的民謠唱的就是和尚:「爐中燒上馬牙香,門外懸著白紙榜,堂前列起銅佛像。鼓鈸兒一片響,直吃得拄肚撐腸。才拜了梁王懺,又收拾轉五方,沒來由窮日忙。」
這是貪財。
在鬆江府有一個康員外最近在告狀,這位康員外告的是一個淫僧,康員外年過四十無子,納了一方小妾,生了個兒子,眉眼一點都不像。
這康員外察覺到了不對勁,他這小妾,天天到一個廟裏去求子,生了孩子還去還願,康員外便帶著人去抓,抓到了這小妾和淫僧玩的正歡。
這小妾一供述,這康員外的原配,居然也是淫妬。
鬆江府的蔣通判,以嚴刑斃淫僧,報到了京師,大理寺卿核準,呈給陛下,陛下朱批淫僧死罪。
南衙緹騎查補三次,找到了不少的受害者。
「上海吏員康姓者,妻妾皆為淫妬。後事覺,蔣通判以嚴刑斃之。市曹時有“削發複犯紀,出家又帶枷”之誚。」
這是貪色。
更有杭州府的嘉定縣新行鎮淨相寺,刮地泥,摻和了一點香料,號稱靈丹,可治萬疾,雇了不少的托兒,假裝聾喑跛躄,服藥便好,數千人上當。
這是緹騎們在走訪之中發現的,那還能饒得了他們?楊翰立刻就抄了這淨相寺,居然在淨相寺發現了不少畸零女戶。
這一下子,又鬧到了陛下麵前,最後緹騎查補清楚,也是要被砍頭的。
這是欺詐斂財。
簡單來說,在大明,佛門是個生意,不渡窮人,鬧到被朱棣要殺無赦,就是其歪風邪氣,已經不是清規戒律可以約束,隻能上國法了。
李賢和徐承宗的這簡短的對話之後,是大明禮樂崩壞的一個縮影,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a href="http://m.loubiqu.net" id="wzsy">loubiqu.net</a>
“但是我們要廣開教化之門,若是肯回頭是岸,也未嚐不可接納,隻是得檢查清楚,莫要混入害群之馬便是。”李賢還是開了個口子。
畸零女戶年齡都沒有超過十五歲的,所以她們還沒到接客的時候,基本上沒什麽烈性花柳病,但是這些明妓暗娼那就說不準了。
這也算是收容先行探索一下,日後有了解決之法,再行解決。
徐承宗點頭說道:“那是自然。”
李賢想了片刻說道:“最近京師來了個新科進士,二甲第七,四川鎮雄府人士,名叫李燧,倒是正直之人,把這事交給他去做吧。”
“登聞鼓啊,他膽子是真的大,這都有五十多年沒人敢去敲了吧。”
徐承宗歎了口氣說道:“最後一次是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了。”
“懷遠縣的一個老翁七十七歲,兩個兒子都上了戰場死在了塞外,家裏隻有一個孫子,隻有八歲,有司追逮補伍,把這八歲小兒拉了壯丁。”
“高皇帝聞之哀憐,大怒追問群臣:軍士追補之例,年幼者勿許,何有司違令如此耶?!”
洪武二十五年,距離大明軍大破元廷的捕魚兒海之戰,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年的時間,朝中馬放南山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
為了反對重文輕武,更是各種手段齊出,類似於這種一家皆亡,追補幼孫之事,此起彼伏。
就如同劉玉娘的父親南下西洋出海,死在了海上,劉玉娘的母親領不到撫恤就算了,生活也沒有了任何的保障,不得不把劉玉娘賣給牙行,是一個道理。
劉玉娘現在成了李賢的繼室,她那個母親來認她,她死活不肯相認,劉玉娘的不孝,成了李賢身上的笑柄之一。
為了阻止朝廷振武備、阻止朝廷下西洋,有司什麽幹不出來呢?
徐承宗時常想不通他們興文匽武的內在邏輯。穀
確實是五十多年,登聞鼓未曾響起了。
這李燧的膽子,是真的大。
徐承宗認可李賢的說法說道:“這件事交給李燧,我覺得可以。”
“李巡撫,我隻希望陛下的一片良苦用心,無論是勢要,還是巨賈,他們能夠體會理解。”
“我們已經很克製了,但是若是依舊不知悔改,一再忤逆,那就不能怪我們手下不留情了。”
徐承宗之所以如此看重畸零女戶的案子,一來是因為畸零女戶的悲慘遭遇,二來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魏國公的國公府上上下下。
他的煙雲樓涉及其中,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他沒有直接戕害過這些畸零女戶,但是這些畸零女戶的最後產物終端,卻是在他的煙雲樓裏。
他們家的煙雲樓不是沒有過錯。
他是真心實意的希望大明朝解救畸零女戶和瘦馬,能夠成功,所以才不讓李賢操之過急。
這樣一來,無論是求心安,還是求陛下的寬宥,他都有些理由。
大明律雖然沒有規定這件事犯了律法,大明的鐵榜裏麵,也沒有要求他們這些勳臣不得做揚州瘦馬的生意。
甚至煙雲樓還是當年明太祖高皇帝賞賜的產業,作為營生。
可是,徐承宗還是積極立功,爭取陛下的寬大處理。
這事太過於黑暗,這件事落幕之時,他隻期望著自家傳下來的爵位,不會被陛下給褫奪。
徐承宗真的希望,他們能夠好自為之。
但是有些事,不是徐承宗能夠左右的,畸零女戶的案子鬧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依舊有人衝著槍口撞上來,也不意外。
“對了,上次你上書那件事,陛下朱批了嗎?就是做善事抵稅那個。”徐承宗問起了一件事。
前段時間,李賢突發奇想搞了個遺傳稅的主意,然後希望鼓勵商賈們加大對慈善的投入,可以減稅。
李賢搖了搖頭說道:“陛下不批,還說不要開這個口子,日後莫談。”
“呼。”徐承宗麵露輕鬆的表情,整個人都不那麽緊張了。
李賢出身並不豪奢,所以他不清楚一些事,十分正常。
對於徽商、浙商、淮商等等多數人的家訓,無不是“以誠待人”“以信接物”“以義為利”的道德規範來行事。
而且在旱災、水災等事中,也要做到樂善好施、賑災濟困、扶危救難。
他們設立善堂、善局、濟局、育嬰堂、養屙所等等機構,看似是在捐資捐物,延醫送藥。
但是隻要拆開去看,每一樁,其實都是生意罷了。
善堂、善局,養的是那些城內的乞兒,城外的流寇,為自己培養打手。
但凡是手下工匠不聽話或者說想辦的事辦不成,就會有人來問候,潑糞那是小事,抓著你家親人幾天不還,也隻是教訓,忽然消失的無頭公案比比皆是。
濟局,周濟的不過是自己的打手,育嬰堂更是跟江南瘦馬的源頭,畸零女戶的重要來源。
而所謂的養屙所更是觸目驚心,不過是利用慈善二字賣藥罷了。
賣笑的賺不過賣藥的。
說的就是賣藥的暴利,超過了賣藥的暴利。
在養屙所內,都是各種新藥兜售,如那淨相寺的剮地泥,佐以香料,製成靈丹有異曲同工之妙。
遺產稅開了口子可以免征,那麽其他的稅賦是不是可以免征呢?比如現在大明財政三大核心,正賦、海稅、鈔關,是不是可以一應減免呢?
這個口子,開不得。
李賢是希望他們能做點善事,可是這個願景其實很困難。
當然徐承宗不知道,李賢就是那這種事做魚鉤,釣魚罷了。
可惜,惹了陛下的批評和訓誡。
“最近遇到一些難事。”徐承宗靠在軟篾藤椅上,無力的揉搓著眉心,愁眉苦臉。
陛下曾經在戶部清吏司設了一個勞保局,旨在勞動保護,意圖緩和勞資關係,讓百姓勞有所得。
這個勞動保護的勞保局,根據各地的物價規定了最低的勞動報酬,在北衙還稍微好點,但是在南衙,這勞保局壓根就是一紙空文。
具體而言,就是上有政令,下有對策。
這個對策很有趣,既然是保護雇用勞工,那麽在工匠入工坊的時候,簽一份書契,確定非雇用關係便是。
比如日昇號商號雇用了張三為工匠,張三在做了三個月工之後,發現勞動報酬極低,找到了勞保局。
勞保局書吏發現他們的書契之中,通過一些「人看不懂」的話,將雇傭轉化為了合作。
徐承宗靠在藤椅上,晃著身子把最近的一些見聞告訴了李賢。
李賢是個大忙人,但是徐承宗不是,徐承宗整日裏招搖過市,就是在聞訊這些怪事。
李賢麵色古怪的說道:“這不正好嗎?”
“啊?”徐承宗疑惑的看著李賢。
李賢笑意盎然的說道:“這正愁著沒魚上鉤啊,既然敢這麽幹,這個什麽日昇號,看來是商號不想做了,非要試試國法,不正好嗎?”
“他還留下書契作為書證,這還替我們省了查找書證了。”
“殺雞儆猴,不就是愁沒有雞可以殺嗎?這送上門來,自然要辦他。”
徐承宗恍然,李賢是個恨不得給勢要巨商們刨墳頭的主兒,這平日裏沒事,李賢還想去打打秋風,搜刮點稅收。
這陛下的明旨,他們居然敢這麽李代桃僵。
那還能怪李賢出手不留情嗎?
是日昇號先動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