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則說,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壁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此道乃大道,天地萬物沒有任一可脫離道法。


    《黃帝內經》有曰:從其根,與萬物沉伏於生長之門,與天地相始終。當人與大道合一的時候,又怎麽能不入下假身,又怎麽能沒有清靜之心,又怎麽能不自產仙丹呢?”


    燕玄龍說:“先修成大道還是先尋得大藥,哪個前哪個後?”


    老者喝了一口茶,耐心地對三位後學說:“形者生之舍,氣者生之充,神者生之利。藥產自身,身生於道,道法自然。


    是故大丈夫恬然無思,澹然無慮,以天為蓋,以地為輿,四時為馬,陰陽為禦,乘雲陵霄,與造化者俱。縱誌舒節,以馳大區。可以步而步,可以驟而驟。令雨師灑道,使風伯掃塵;電以為鞭策,雷以為車輪。上遊於霄雿之野,下出於無垠之門,劉覽偏照,複守以全。經營四隅,還反於樞。


    故以天為蓋,則無不覆也;以地為輿,則無不載也;四時為馬,則無不使也;陰陽為禦,則無不備也。是故疾而不搖,遠而不勞,四支不動,聰明不損,而知八紘九野之形埒者,何也?


    執道要之柄,而遊於無窮之地。


    是故天下之事,不可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萬物之變,不可究也,秉其要歸之趣。夫鏡水之與形接也,不設智故,而方圓曲直弗能逃也。是故響不肆應,而景不一設,叫呼仿佛,默然自得。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而後動,性之害也;物至而神應,知之動也;知與物接,而好憎生焉。


    好憎成形,而知誘於外,不能反己,而天理滅矣。故達於道者,不以人易天,外與物化,而內不失其情,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


    小大修短,各有其具,萬物之至,騰踴肴亂而不失其數。是以處上而民弗重,居前而眾弗害,天下歸之,奸邪畏之,以其無爭於萬物也。故莫敢與之爭。”


    見三人默默點頭,老者繼續說:“恪守本性,卓然獨立,與宇宙萬物相感相應。


    隻有大道最充滿的體現者,才能領略真正人生的崇高意義和珍貴價值,才能得到到高至妙的仙方。


    未有能搖其本而靜其末,濁其源而清其流者。孰能濁以靜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你們明白自己在尋找什麽嗎?什麽明白什麽是無藥仙方?這些你們都曾經深入地思考過嗎?”


    燕玄虎正欲說話,老者擺擺手說:“清靜身心、修煉大道莫過於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座道觀、寺廟,你信你心中的太上老君嗎?你信你心中的觀音菩薩嗎?你心中有神靈的位置嗎?世界雖大,隻有一個人,那就是你自己。其他的一切都是自我的投射。走吧,你們去尋找吧,大道就在腳下。”


    “請教半白老神仙,我們應當往哪裏走呢?”燕玄飛問。


    “尋找天機,一路向西。”


    老者用手指指西方,說:“我也要搬家了,這地方已經被征用做房地產了。”


    三人拎著老者送他們的一布袋餅子,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鍾離師父,一路向西是到哪裏去?那不是又回到太乙宮了?”燕玄虎問。


    “北緯30度線上,一路向西,到達拉薩,那裏是世界屋脊。”燕玄龍騎上自行車瘋跑。


    “大師兄,半雲老神仙不是讓我們一路向西嗎?”燕玄飛問。


    他轉過頭說:“那是上乘之道,不是我們普通人能走得通的路。”


    兩個年青的道人也剛剛吃飽喝足才洗了澡,精神煥發。三人一路狂騎,過官林、東安、金壇,到達茅山。


    茅山,坐落在江蘇省句容市和金壇市的交界處,因山勢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為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


    《真誥》曰:句曲地肺,土良水清,謂華陽洞天,又名金陵地肺山,為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一福地。


    道家稱“句曲之金陵,是養真之福境,成神之靈墟。”小茅峰北為良常山,舊名北重山。秦始皇登句曲垂山時,曾埋白璧一雙,深七尺。群臣毛曰:巡狩之樂,莫過於山海,自今以往良為常也。乃改北垂為良常山。為道教第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十二洞天。


    西漢景帝時,有陝西鹹陽人茅盈、茅固、茅褒三兄弟看破紅塵,寫下了: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原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遂尋山修道。


    公元前82年,六十開外的茅盈來到句曲山,即茅山,正值當地瘟疫流行,便住在華陽洞,以山上草藥為百姓治病,活人無數,經過潛心修煉,終於得道成仙。


    元《茅山誌》記載:某日,uu看書. 王君接到仙書,朝見西王母,攜茅盈同往,駕起雙龍神車,飛往白玉龜山,在青琳宮見西王母。得道後又將一位溺水之人掘地挖棺,三日能語,在世活了九十歲。後人為了紀念三茅真君的功德,建廟山巔,塑像供祀。遂將句曲山改稱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稱北茅山,向稱茅山。


    茅山的宮觀道院曾以“甲天下”著稱,最盛時多達257處,有房屋5000多間,至清末尚存“三宮五觀”。


    三宮是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守宮、崇禧萬壽宮。五觀是德祐觀、佐祐觀、玉晨觀、白雲觀、乾元觀。


    “大師兄,茅山的道觀全是正一派嗎?”燕玄飛推著自行車邊走邊問。


    “茅山,是中國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又是道教正一、全真共修共存之地。”


    “聽說,三宮傳正一教,五觀傳全真教,是這樣嗎?”燕玄虎側臉望著燕玄龍。


    三人將自行車停在茅山腳下的林中,信步登高。


    “茅山道教,奉三茅真君為祖師,尊魏華存為第一代太師,楊羲為第二代玄師。唐宋是茅山道教的全盛時期,宋理宗嘉熙三年令35代天師張可大主領三山符籙。到了元代,原並行於江南的天師、上清、靈寶等道派逐漸合流,歸並於以符籙為主的正一派。從此茅山成為正一為主的道場,但其教義譜係等仍按上清派沿傳。


    </br>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一仙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安安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安安君並收藏太一仙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