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麵比開封的宋代鐵塔還要高。作為世界著名的懸河,黃河平灘水位比兩岸地區平均高出四至六米,多的達十米,沒有人也想象大堤決口的情景。
目前三門峽水庫每年可發電十億千瓦左右,收入約為兩億元,這是黃委會、三門峽水電站及其二千五名員工的主要經濟來源。三門峽水庫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水庫,建成後的四十多年間,關於它的存廢之爭,一直沒有停息過。1995年,建立的三門峽庫區濕地保護區,2006年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吸引了大量的野生鳥類,每年入冬至次年初春,都會迎來西伯利亞的白天鵝,數量達到萬隻,占河南越冬白天鵝的95%以上,三門峽也因此獲得了天鵝城的美譽。
燕玄龍沿著黃河灘頭,邊騎行邊打聽。當地人聽到王屋山馬上就說成陽台宮,並不談王屋山,似乎他們已經將王屋山等同於陽台宮了,可見道教在當地的影響之大。
見天色將晚,燕玄龍找到了避風的凹地露宿,此處正是王屋山的西坡。他撐開帳篷,點燃篝火,燒了點熱水,忽然想起一天沒有吃飯了,便取出老漢送的饅頭,裏麵夾的雞蛋鹹菜,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中國的老百姓多善良啊。
剛吃完飯,手機響了,是元玄子的來電,他問:“你在哪裏?”
燕玄龍說:“在濟源以西35公裏處的王屋山。”
元玄子說:“他們已經出了潼關,估計明天晚上能到你那裏,路上有什麽困難,隨時打電話聯係。”
燕玄龍苦笑道:“最大的困難是說話沒人聽啊,政策出不了帳篷,嗬嗬。”
元玄子也笑了:“心猿要鎖,意馬要栓,全靠你掌握了。”
接下來,兩人又聊了些華山論劍研討會的內容,無非是道家如何促進社會的和睦穩定發展,教化人心等等,道家的一貫立場仍然是當官若為人民服務,天下自然太平。當官若為人民幣服務,天下如何太平?就算把太上老君喊來,他也隻能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我無情而民自清。我是指統治階層,無情是指沒有個人私情。這些話講了幾千年,哪個當官的愛聽,說也白說,現今道家的思想早已式微,道教的正統早已失傳,留下的隻是軀殼和樣式罷了。
通話結束後,燕玄龍陷入了深思:對於古人,我們是進步還是退步?對於天地,我們是生存還是掠奪?對於宇宙,我們是奇跡還是笑柄?
燕玄龍思索良久,夜不成寐,他索性把手機裏儲存的資料調出來,翻看起來。
據中國最早的地理誌《禹貢》記載:“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故稱王屋。”王屋山東依太行,西接中條,北連太嶽,南臨黃河,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之一,禹封九山,王屋為首,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王屋山主峰天壇山,原名瓊林台,海拔1715米,主峰之巔有石壇。“黃帝於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天,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黨,自此天壇之始。”為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壇祭天之所,世稱“擎天地柱”、“太行之脊”。
魏華存《清虛真人王君傳》稱其師王褒得道後,被封為“太素清虛真人,領人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故王屋山又稱小有清虛之天。
杜光庭著《天壇王屋山聖跡記》稱天壇山為“五嶽四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會之所。
直至唐代司馬承禎,始提出係統的洞天福地之說,將全國名山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王屋山為十大洞天之第一洞天,其所集《天地宮府圖》雲:“第一王屋山洞,周回萬裏,號曰小有清虛之天,在洛陽、河陽兩界,去王屋縣六十裏,屬西城王君治之。”
南朝高道陶弘景《真誥》中,亦稱“王屋山,仙之別天,所謂陽台是也。諸始道者皆詣台陽。陽台為清虛之宮也。”
至於道教何時傳入王屋山,已難稽考。南北朝以前,有《真誥》卷五雲:毛伯道、劉道恭、謝稚堅、張兆期,皆後漢時人也。學業道在王屋山中,積四十餘年,共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道恭服之又死,謝稚堅、張兆期見之如此,不敢服之,並捐山而緊。去後,見伯道、道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請道,與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數百歲。
隋唐以後,李唐王朝尊老子為始祖,以道教為國教,敕令各地營建道觀。被稱為我國藥王的醫學家孫思藐晚年結廬於王屋山翠微庵,采藥行醫,濟世救人,uu看書 ww.uuanu 直至141歲無疾而終,現孫真人基尚存。
唐代道教茅山宗的第四代宗師司馬承禎,與陳子昂、宋子問、盧藏用、王適、畢構、李百、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相往來,號稱“仙宗十友”。曾先後被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召到京城,倍加賞賜。唐玄宗李隆基尊其為“全國道教首座”並於唐開元十二年命司馬承禎為師,入王屋山之靈都觀修道,終老於仙姑頂。
司馬承禎於王屋山置陽台觀以居之,曾著《修真秘旨》、《坐忘論》,可謂無價之珍寶,開元二十三年卒,享年八十九歲,葬於王屋山西北之鬆台。至此,道風大盛,王屋山成為全國道教活動的中心。
王屋山、茅山和天台山,為道教上清派的重要道壇,唐代天師道、北帝派、金丹神仙道,都在王屋山流傳。唐代王屋縣令王璨,棄官入王屋山修道,誦讀《黃庭經》,金皇室後裔完顏德明為天壇山守寺道人。王褒、孫思邈、張探玄、李含光、譚峭、煙蘿子、王長生、許綺、宋德方、秦誌安、張誌謹等高道皆曾在王屋山修道。
從宮觀裏供奉的神靈來看,全真道、正一道、太一道、龍門派、三豐派、上清派等道教各門各派都有,王母洞裏還供奉著通天教主、齊天大聖、無生老母等民間宗教神靈。縱觀全國範圍,在一個地市集中眾多的宮觀,融合各家的門派,可謂獨一無二,稱王屋山區域為“道教之鄉”絕非虛言,實至名歸。
</br>
</br>
目前三門峽水庫每年可發電十億千瓦左右,收入約為兩億元,這是黃委會、三門峽水電站及其二千五名員工的主要經濟來源。三門峽水庫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水庫,建成後的四十多年間,關於它的存廢之爭,一直沒有停息過。1995年,建立的三門峽庫區濕地保護區,2006年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吸引了大量的野生鳥類,每年入冬至次年初春,都會迎來西伯利亞的白天鵝,數量達到萬隻,占河南越冬白天鵝的95%以上,三門峽也因此獲得了天鵝城的美譽。
燕玄龍沿著黃河灘頭,邊騎行邊打聽。當地人聽到王屋山馬上就說成陽台宮,並不談王屋山,似乎他們已經將王屋山等同於陽台宮了,可見道教在當地的影響之大。
見天色將晚,燕玄龍找到了避風的凹地露宿,此處正是王屋山的西坡。他撐開帳篷,點燃篝火,燒了點熱水,忽然想起一天沒有吃飯了,便取出老漢送的饅頭,裏麵夾的雞蛋鹹菜,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中國的老百姓多善良啊。
剛吃完飯,手機響了,是元玄子的來電,他問:“你在哪裏?”
燕玄龍說:“在濟源以西35公裏處的王屋山。”
元玄子說:“他們已經出了潼關,估計明天晚上能到你那裏,路上有什麽困難,隨時打電話聯係。”
燕玄龍苦笑道:“最大的困難是說話沒人聽啊,政策出不了帳篷,嗬嗬。”
元玄子也笑了:“心猿要鎖,意馬要栓,全靠你掌握了。”
接下來,兩人又聊了些華山論劍研討會的內容,無非是道家如何促進社會的和睦穩定發展,教化人心等等,道家的一貫立場仍然是當官若為人民服務,天下自然太平。當官若為人民幣服務,天下如何太平?就算把太上老君喊來,他也隻能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我無情而民自清。我是指統治階層,無情是指沒有個人私情。這些話講了幾千年,哪個當官的愛聽,說也白說,現今道家的思想早已式微,道教的正統早已失傳,留下的隻是軀殼和樣式罷了。
通話結束後,燕玄龍陷入了深思:對於古人,我們是進步還是退步?對於天地,我們是生存還是掠奪?對於宇宙,我們是奇跡還是笑柄?
燕玄龍思索良久,夜不成寐,他索性把手機裏儲存的資料調出來,翻看起來。
據中國最早的地理誌《禹貢》記載:“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故稱王屋。”王屋山東依太行,西接中條,北連太嶽,南臨黃河,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之一,禹封九山,王屋為首,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王屋山主峰天壇山,原名瓊林台,海拔1715米,主峰之巔有石壇。“黃帝於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天,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黨,自此天壇之始。”為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壇祭天之所,世稱“擎天地柱”、“太行之脊”。
魏華存《清虛真人王君傳》稱其師王褒得道後,被封為“太素清虛真人,領人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故王屋山又稱小有清虛之天。
杜光庭著《天壇王屋山聖跡記》稱天壇山為“五嶽四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會之所。
直至唐代司馬承禎,始提出係統的洞天福地之說,將全國名山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王屋山為十大洞天之第一洞天,其所集《天地宮府圖》雲:“第一王屋山洞,周回萬裏,號曰小有清虛之天,在洛陽、河陽兩界,去王屋縣六十裏,屬西城王君治之。”
南朝高道陶弘景《真誥》中,亦稱“王屋山,仙之別天,所謂陽台是也。諸始道者皆詣台陽。陽台為清虛之宮也。”
至於道教何時傳入王屋山,已難稽考。南北朝以前,有《真誥》卷五雲:毛伯道、劉道恭、謝稚堅、張兆期,皆後漢時人也。學業道在王屋山中,積四十餘年,共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道恭服之又死,謝稚堅、張兆期見之如此,不敢服之,並捐山而緊。去後,見伯道、道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請道,與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數百歲。
隋唐以後,李唐王朝尊老子為始祖,以道教為國教,敕令各地營建道觀。被稱為我國藥王的醫學家孫思藐晚年結廬於王屋山翠微庵,采藥行醫,濟世救人,uu看書 ww.uuanu 直至141歲無疾而終,現孫真人基尚存。
唐代道教茅山宗的第四代宗師司馬承禎,與陳子昂、宋子問、盧藏用、王適、畢構、李百、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相往來,號稱“仙宗十友”。曾先後被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召到京城,倍加賞賜。唐玄宗李隆基尊其為“全國道教首座”並於唐開元十二年命司馬承禎為師,入王屋山之靈都觀修道,終老於仙姑頂。
司馬承禎於王屋山置陽台觀以居之,曾著《修真秘旨》、《坐忘論》,可謂無價之珍寶,開元二十三年卒,享年八十九歲,葬於王屋山西北之鬆台。至此,道風大盛,王屋山成為全國道教活動的中心。
王屋山、茅山和天台山,為道教上清派的重要道壇,唐代天師道、北帝派、金丹神仙道,都在王屋山流傳。唐代王屋縣令王璨,棄官入王屋山修道,誦讀《黃庭經》,金皇室後裔完顏德明為天壇山守寺道人。王褒、孫思邈、張探玄、李含光、譚峭、煙蘿子、王長生、許綺、宋德方、秦誌安、張誌謹等高道皆曾在王屋山修道。
從宮觀裏供奉的神靈來看,全真道、正一道、太一道、龍門派、三豐派、上清派等道教各門各派都有,王母洞裏還供奉著通天教主、齊天大聖、無生老母等民間宗教神靈。縱觀全國範圍,在一個地市集中眾多的宮觀,融合各家的門派,可謂獨一無二,稱王屋山區域為“道教之鄉”絕非虛言,實至名歸。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