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道教樓觀派興盛,先有田峪十老在樓觀通道觀修道,名振朝野。後有陳寶熾等人隱居樓觀,講學著書,朝庭數次垂詢。有的樓觀道士隱居太白山。


    太白山道教遂歸入樓觀派。


    北齊文宣帝時(公元550-557年)太白山祠續建。唐代道教大興,因太白山位於近郊,虔誠的道教徒便入山修道,孫思邈、郭休、王林、李渾就是此時上太白山長期修道煉丹的著名道士。


    元代以後,因眉縣地處太白山下,故全縣各鄉鎮、大村皆有太白廟。其中以遠門口、清湫、高廟和縣城南郊的太白廟規模、香煙最為鼎盛。在遠門口和營頭兩條入山線路上,從山口直到山巔,每隔2。5km、5km或10km便有一處廟宇。


    清宣統時太白山宮觀廟宇有133處,道士200餘眾,統受縣道會司管。遠門口有唐九省十三宮,聞名省內外。


    民國時,大小軍閥擴軍混戰以廟為營房,太白山廟宇均遭兵燹匪患之禍,後被官方在剿匪和消滅軍閥勢力的戰火中毀為廢墟。


    太白山佛教活動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武帝盡誅長安僧人並下令諸州、鎮,凡佛像、佛經一律擊毀,僧人無論長幼全部坑殺。關中僧人多逃往太白山中。


    唐顯慶三年(658年)在太白山北麓的下西銘村,為玄奘法師(唐僧)修建西銘寺。時孫思邈隱居太白山中,常來西銘寺,與宣律往來談論。


    武周永昌元年(689年)八月,天竺婆羅門僧佛陀波利來眉,在淨光寺見到西銘寺上座澄觀法師。


    北宋時,在太白山腳下又興建了兩座巍峨宏大的佛教古刹:一是斜穀關的蟠龍寺。二是縣城南郊的淨光寺,寺院古樹參天,香煙繚繞,十方僧人和尊佛眾生絡繹不絕。


    明人孫太初有《退宿雲庵》詩曰:“獨坐山中寺,鏡開真意存。瓦燈燃石壁,鬆葉暗柴門。夜久無存動,詩成偶自言。上方鍾意早,山月落前軒。”


    清代中期,道、佛二教在太白山相互融混。如康熙初年,知縣梅遇捐俸百兩,並籌資重建城南太白廟,規模宏偉壯觀,在廟左有修建一慈雲庵,中塑佛像,傍列數楹,亦各金碧瑰麗。由僧人同時管理佛道之寺觀。在入太白山的線路上兩教寺觀穿插而立。


    民國22年盛夏,於佑任、邵力子、西北農學院德籍林學博士芬茨爾等人登臨太白山,行至菩薩大殿,應僧人祈字。於老揮毫潑墨題書“扶孤啟家”扁額贈之。邵力子還為菩薩大殿捐大洋2000,芳名在碑。《重修菩薩大殿暨續定山界記》:太白山為秦嶺第一仙鏡,鍾五嶽之靈。興雲施雨,澤潤生民,禦大旱而捍大災,時忽陰而忽晴,具終南山之真脈,持清除之清氣,山高200餘裏,橫向八百之遙,真仙居之地也。


    民國十八年(1929年)富饒的八百裏秦川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赤地千裏,匪亂成患,官府腐敗,民不聊生,沿山寺院蕩然無存。


    老人搖搖頭,說:“反正是個練家子,經常一天之內往來金台觀、龍門洞和張良廟。”


    “怎麽可能?”燕玄虎表示無法置信。


    燕玄龍給燕玄飛遞了一個眼色,兩人朝那人跑去的方向攆去。燕玄虎給老人說聲再見,也跟著跳出院牆。


    跑出金台觀不遠,在一處山坡之上,見到那人抱膝坐在樹枝上,臉朝白雲,幽然吟詩:


    百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貴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燕玄虎騎著自行車來到樹下,對著那人大聲說道:


    宇宙茫茫總是空,呼吸之外無一累。


    勞勞碌碌為誰忙,人生大抵皆如醉。


    爭名爭利滿長安,到頭勞攘有何味?


    世人不識夢醒關,黃梁覺時真是愧!


    誰知,那人跳下直接就蹬了燕玄虎一腳,然後,接著上樹。燕玄虎仰麵八叉地躺在地上,一手揉肩,一手指著燕玄龍說:“師兄,他這麽欺服我,你可不能不管?”


    燕玄龍當然不能置若罔聞,他從袖中摸出太乙銀丸,向那人翹起的小腿彈去。豈知那人隻用腳趾輕輕一夾,然後,將腳伸進衣服口袋裏。


    “天呐,他會柔身術!”燕玄飛驚叫道。


    看明顯不是人家的對手,燕玄龍將雙拳一抱,客氣地問道:“請問前輩如何稱呼?”


    “不怨深山自采樵,山中別有好清標。幽居石室仙鄉近,不假環牆世事遙。飲食高呼天外鶴,u看書.ukn 摩雲仰看峽中雕。時時皂白浮沉景,顯貫真空睡大覺。”那人依舊眼望流雲。


    燕玄飛說:“獨住深山搤寂寥,閑雲作伴屏喧囂。耽慵不念生涯拙,好靜唯便熟境銷。著假空貪齊李杜,明真何必等鬆喬。研窮壽算文章力,豈奪虛無造化標。”


    那人聞聽是一名女冠,便笑道:“也知天意我先歸,故遣靈岩爾先覆。高歌物外歸去來,大隱廛中益開悟。”


    燕玄虎問道:“請問您是全真教的道士嗎?”


    那人說:“凡人入道,必戒酒色財氣,攀緣愛念,憂愁思慮。去聲色,以清靜為娛;屏滋味,以恬淡為美。我看你等不像全真弟子。”那人跳下樹下,疾步而去,如風一般。


    三位道人在後麵瘋狂追趕,但無論如何就是離他還有一米半,三人心中又驚又喜,仿佛點了一把火在熊熊燃燒。


    不到兩個小時,來到了龍門洞。


    龍門洞位於隴縣西北陝甘交界處,古名靈仙岩,是六盤山南段景福山麓的一部分。始於春秋,建於西漢,盛於金元,興於明清,是中國五大懸空寺之一,是全真龍門派祖師丘長春參玄證道之所,道教龍門派的發祥地。《道教誌》記載龍門洞為天下第一洞。


    大定二十年(1180),丘處機被龍門的景致所吸引,兩年後,他自磻溪遷往隴州龍門山隱修,詩言:


    龍門峽水淨滔滔,南激朱崖雪浪高。


    萬壑泉源爭湧湊,千岩石壁競呼號。


    周流截斷紅塵境,宛轉翻開白玉膏。


    勝境無窮言不盡,臨風時顧一揮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一仙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安安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安安君並收藏太一仙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