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原的戰事傳到了北京,皇帝大喜,本來想讓大將軍薛祿前去慰問,不料七十三歲的他突然病故,隻能臨時改變主意宣張輔,張小舍代替他前去。
小舍他們趕到開原城時,指揮同知皇甫斌僅剩最後一口氣。
他眼裏流著淚,喘著氣,朝小舍吐出了最後一句話:“一定要把吾兒安葬好。”
父子倆為了抵抗阿魯台的騷擾而相繼戰死,張小舍立即宣讀詔書,皇甫父子建忠烈塚並厚葬,給千戶吳貴等建忠勇塚,所有參戰的將士按功論賞。
張輔宣聖旨:“令皇甫家人世襲同知,吳貴家人世襲千戶。百戶吳囊,毛觀家族亦如此。”
開原的知縣秉報道:“這次沒想到,阿魯台帶了萬把人來,早知如此,應該固守在城中,等侍援軍到來。”
小舍聽了,訓斥道:“你這馬後炮,難道皇甫他們白死的嗎?他們二三千人至少把韃靼兵的威風滅掉了,阿魯台那種老的戰術開始沒用了,他再敢侵襲大明,要掂量掂量自已的膽量了。”
......
小舍從邊關回來,如意喜滋滋的對他說:“我和紅瑤繡的一百多件繡品全賣了。”
“怎麽這次賣的如此順手?”
“可不是,胡濙大人幫的忙,按朝廷官價收購,公平合理,現在已經到了鄭和公公南京寶船上了。”
“娘子消息靈通啊,這次鄭公公六十一艘寶船,二萬七千五百五十人從南京龍灣起航。”
“為什麽不在太倉了呢?”
“兩天後到太倉亮亮那,鄭公公要帶去塊刻石,上麵記著曆次出使的《通番事跡記》。”
“原來為了塊石頭,不過也好,上麵說不定還刻著我和紅瑤的名字。”
“想得美,七次下西洋,幾萬件貨品的主人名都寫上,這石碑要多大啊?”
如意被相公的話嗆住了,紅著臉道:“鄭公公什麽時候出發呢?”
“閏十二月初六出發,初八到太倉,明年開春前到福建長樂,在那進行遠航前的準備,等候季風開洋。聽說在長樂南山寺也要立一《天妃靈應之記》碑。”
“為什麽要分兩處立兩塊呢?”
“長樂南山的天妃行宮、三峰塔,三清寶殿都是鄭公公出錢建的,所以要鐫嵌《天妃靈應之記》碑以示紀念。”
“相公到底是朝中人,知道的那麽清楚。”如意的臉上顯出了幸福的光彩,她順手把小舍鬢發上幾根白發摘了下來。
“我是聽他副使李興公公說的。”小舍忍著頭皮上的痛說著。
如意把一根根白發摘下後粘在小舍手背上:“鄭公公已經六十了,會不會有下次了。”
“這次主要是好多西洋國家借故路遠不肯來朝貢,這是宣宗派鄭公公去西洋的主要目得,不過還是有不少人反對。”
“憑什麽反對,鄭公公把好東西帶出去,也把好東西帶回來的啊。”
“你不知道,皇上雖然還實行海禁,但有本事的人還是用私船把貨物偷運回來販賣,就說那靉靆,來自外洋,鄭公公從來沒帶回來過。”
“就是那個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看字會發暈的東西?”
小舍後世見的多了,不過叫法不同,明朝叫靉靆,後世叫眼鏡。他知道對如意說不清,就用雙手圈成兩個圓形放眼前。
“這我見過,雲綺她公公就有,是那個殺人的伍老板從西洋帶給他的。”
“這還算小的事,還有大量的辣椒,烏木甚至黃金鑽石。”
“這都是些什麽人,有這麽大的本事。”
“肯定是能左右皇帝的人,所以這些人最反對鄭和公公下西洋,影響他們的財路。”
“相公,咱們別摻合,聽著也害怕。”
小舍不言語了,他心中明白,老一輩的人一個個去世,文官中的利益集團已經開始變得愈加貪婪,而且更加肆無忌憚。好的是於謙、周忱這幫巡撫開始上位,並且稱其職,民安其業,江南呈現一派極盛景象。其中尤以他的好友況鍾最著稱。
這日況鍾和金通判押著幾個蘇州府下麵的貪官進京。
完事了,金通判便來小舍家中敘舊。
小舍道:“蘇州府除了你,還有誰作主的,況鍾去了就把他抓了?”‘
“一個是行在大理寺少卿嚴鬆,下來巡查後一直賴在蘇州不走,以欽差之名,拉了一幫自已的人,把個蘇州知府搞得烏煙瘴氣,什麽事都他說了算。把蔣通判氣得告勞還鄉了。”
“況鍾本人就是吏員出身,深知吏治積弊。他肯定看得出端倪。”
“況鍾大人到任之初,不動聲色,也沒與我交談,暗中對屬吏進行考察。”
“這是他的作風,上回他隨我去蘇州時,你也知道,來無蹤去無影的。”
金通判道:“他會裝,這幫人環立在他周圍請判牒,他便問他們怎麽做,反正都按別人的的意見進行辦。”
“嚴鬆肯定會當他傻瓜了,再說嚴鬆是欽差,也有權自已作主。uu看書.uuknshu ”
“況鍾也是欽差,況鍾私下對我說,赴任前皇帝親自設宴為他送行,並為他頒發了敕書。在敕書中,給予他一定的權力,奏章可直達禦前,也就是說可以越級直接與皇帝聯係。”
“哦,對了,況鍾是帶著皇帝尚方寶劍去的,可以先斬後奏。”
金通判喝了口如意端來的茶道:“嚴鬆認為新來的知府愚庸無能,糊塗可欺。不料三天後,況鍾召集嚴鬆的手下人,責問他們:“先前有事應該做,你們不讓我做;有的事不該做,你們強迫我做。你們貪贓枉法,欺上瞞下,罪當死。”同時,他還把皇帝所賜的敕書當眾宣讀,其中有“屬下官員有作惡害民的,你可以逮起來送到京城”的話。
“況鍾這個天不怕,終於把尚方寶劍拿出了。”
金通判笑得眉飛色舞:“這些屬吏聽了,大驚失色。況鍾一一宣布他們貪贓枉法的罪行,並將情節特別嚴重的幾個人立刻處死。
“他怎麽這麽快就查到了他們的證據?”
小舍他們趕到開原城時,指揮同知皇甫斌僅剩最後一口氣。
他眼裏流著淚,喘著氣,朝小舍吐出了最後一句話:“一定要把吾兒安葬好。”
父子倆為了抵抗阿魯台的騷擾而相繼戰死,張小舍立即宣讀詔書,皇甫父子建忠烈塚並厚葬,給千戶吳貴等建忠勇塚,所有參戰的將士按功論賞。
張輔宣聖旨:“令皇甫家人世襲同知,吳貴家人世襲千戶。百戶吳囊,毛觀家族亦如此。”
開原的知縣秉報道:“這次沒想到,阿魯台帶了萬把人來,早知如此,應該固守在城中,等侍援軍到來。”
小舍聽了,訓斥道:“你這馬後炮,難道皇甫他們白死的嗎?他們二三千人至少把韃靼兵的威風滅掉了,阿魯台那種老的戰術開始沒用了,他再敢侵襲大明,要掂量掂量自已的膽量了。”
......
小舍從邊關回來,如意喜滋滋的對他說:“我和紅瑤繡的一百多件繡品全賣了。”
“怎麽這次賣的如此順手?”
“可不是,胡濙大人幫的忙,按朝廷官價收購,公平合理,現在已經到了鄭和公公南京寶船上了。”
“娘子消息靈通啊,這次鄭公公六十一艘寶船,二萬七千五百五十人從南京龍灣起航。”
“為什麽不在太倉了呢?”
“兩天後到太倉亮亮那,鄭公公要帶去塊刻石,上麵記著曆次出使的《通番事跡記》。”
“原來為了塊石頭,不過也好,上麵說不定還刻著我和紅瑤的名字。”
“想得美,七次下西洋,幾萬件貨品的主人名都寫上,這石碑要多大啊?”
如意被相公的話嗆住了,紅著臉道:“鄭公公什麽時候出發呢?”
“閏十二月初六出發,初八到太倉,明年開春前到福建長樂,在那進行遠航前的準備,等候季風開洋。聽說在長樂南山寺也要立一《天妃靈應之記》碑。”
“為什麽要分兩處立兩塊呢?”
“長樂南山的天妃行宮、三峰塔,三清寶殿都是鄭公公出錢建的,所以要鐫嵌《天妃靈應之記》碑以示紀念。”
“相公到底是朝中人,知道的那麽清楚。”如意的臉上顯出了幸福的光彩,她順手把小舍鬢發上幾根白發摘了下來。
“我是聽他副使李興公公說的。”小舍忍著頭皮上的痛說著。
如意把一根根白發摘下後粘在小舍手背上:“鄭公公已經六十了,會不會有下次了。”
“這次主要是好多西洋國家借故路遠不肯來朝貢,這是宣宗派鄭公公去西洋的主要目得,不過還是有不少人反對。”
“憑什麽反對,鄭公公把好東西帶出去,也把好東西帶回來的啊。”
“你不知道,皇上雖然還實行海禁,但有本事的人還是用私船把貨物偷運回來販賣,就說那靉靆,來自外洋,鄭公公從來沒帶回來過。”
“就是那個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看字會發暈的東西?”
小舍後世見的多了,不過叫法不同,明朝叫靉靆,後世叫眼鏡。他知道對如意說不清,就用雙手圈成兩個圓形放眼前。
“這我見過,雲綺她公公就有,是那個殺人的伍老板從西洋帶給他的。”
“這還算小的事,還有大量的辣椒,烏木甚至黃金鑽石。”
“這都是些什麽人,有這麽大的本事。”
“肯定是能左右皇帝的人,所以這些人最反對鄭和公公下西洋,影響他們的財路。”
“相公,咱們別摻合,聽著也害怕。”
小舍不言語了,他心中明白,老一輩的人一個個去世,文官中的利益集團已經開始變得愈加貪婪,而且更加肆無忌憚。好的是於謙、周忱這幫巡撫開始上位,並且稱其職,民安其業,江南呈現一派極盛景象。其中尤以他的好友況鍾最著稱。
這日況鍾和金通判押著幾個蘇州府下麵的貪官進京。
完事了,金通判便來小舍家中敘舊。
小舍道:“蘇州府除了你,還有誰作主的,況鍾去了就把他抓了?”‘
“一個是行在大理寺少卿嚴鬆,下來巡查後一直賴在蘇州不走,以欽差之名,拉了一幫自已的人,把個蘇州知府搞得烏煙瘴氣,什麽事都他說了算。把蔣通判氣得告勞還鄉了。”
“況鍾本人就是吏員出身,深知吏治積弊。他肯定看得出端倪。”
“況鍾大人到任之初,不動聲色,也沒與我交談,暗中對屬吏進行考察。”
“這是他的作風,上回他隨我去蘇州時,你也知道,來無蹤去無影的。”
金通判道:“他會裝,這幫人環立在他周圍請判牒,他便問他們怎麽做,反正都按別人的的意見進行辦。”
“嚴鬆肯定會當他傻瓜了,再說嚴鬆是欽差,也有權自已作主。uu看書.uuknshu ”
“況鍾也是欽差,況鍾私下對我說,赴任前皇帝親自設宴為他送行,並為他頒發了敕書。在敕書中,給予他一定的權力,奏章可直達禦前,也就是說可以越級直接與皇帝聯係。”
“哦,對了,況鍾是帶著皇帝尚方寶劍去的,可以先斬後奏。”
金通判喝了口如意端來的茶道:“嚴鬆認為新來的知府愚庸無能,糊塗可欺。不料三天後,況鍾召集嚴鬆的手下人,責問他們:“先前有事應該做,你們不讓我做;有的事不該做,你們強迫我做。你們貪贓枉法,欺上瞞下,罪當死。”同時,他還把皇帝所賜的敕書當眾宣讀,其中有“屬下官員有作惡害民的,你可以逮起來送到京城”的話。
“況鍾這個天不怕,終於把尚方寶劍拿出了。”
金通判笑得眉飛色舞:“這些屬吏聽了,大驚失色。況鍾一一宣布他們貪贓枉法的罪行,並將情節特別嚴重的幾個人立刻處死。
“他怎麽這麽快就查到了他們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