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見官差上門,知那花蘿卜小子惹禍上身了,便問公差:“兩位小爺,黃少爺他怎麽啦?”
那年長的衙役道:“黃進犯了事,昨晚在萬春酒樓把諸同知家公子打了,現在關牢內。”
小舍吃了一驚,忙道:“我是蘇州府通判,與你們府衙諸同知認識,煩請兩位帶我去看看他。”
衙役聽小舍報出了名頭,便帶著他去了那牢房。
黃少爺道:“昨天和施思思喝多了,惹了諸公子,沒想到對手是個很有靠山的,看來一時半會回不了常熟了,麻煩哥哥帶個信,讓家人來打通下關節,爹爹是虞山鎮有名的黃員外,一打聽便知。”
小舍道:“黃兄別急,讓我先去見了諸同知再說。”
說話間,諸同知帶著鼻青眼腫的兒子來了,一見小舍便問黃進是什麽人?
小舍道是剛中舉的秀才,父親在蘇州有些名望,與我結伴回家。
諸同知道:“即然是舉人,按祖訓是可以免刑罰的,但作為戒律,賠償是免不了的,”
小舍道:“同知大人,怎麽個賠償?”
“你我即然是同僚,且我犬兒也有錯,各打五十拍,賠些看病抓藥的錢吧。至於賠多少,兄弟你說了算。”
小舍便去問那黃進,小員外不缺錢,隻要能回去,使多少錢子都行。
小舍便讓拿出二錠銀子,給了同知,算作賠禮。
黃進出了牢門,酒早已醒了,對小舍千恩萬謝。連客棧的錢也搶著付了。二人便離開了常州,騎著馬回了蘇州。
過了兩天,這黃進也挺能知恩圖報,帶了一些常熟的貴重禮物及幾隻叫花雞上門致謝,兩人便成了兄弟。
......
這日上午,張小舍隨上司鍾同知去了幾個員外家,說是去吳江的路上經常碰到強人,貨物搶了不少,那裏屬羊捕頭管轄的地塊,小舍便把羊捕頭叫來問詢。
羊捕頭道:“已經抓了好幾個,但是那水係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而且蘆葦叢生,那強人一般搶了,等我們趕到便鑽進蘆葦深處,我們船又少,很難逮到。”
小舍見羊捕頭說得也有道理,便如此這般吩咐一番。
吳江出絲綢,城裏的商家大戶都去那進貨。這日天色將晚,秋風蕭瑟,官道上塵土飛揚,幾輛驢車“咯吱咯吱”拖著滿載的貨物一路往北。
寶帶橋下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搖曳,那趕驢的哼著:
“月亮月亮蕩蕩,姊妹姊妹雙雙。
大姐配了上塘,二姐配了下塘。
三姐配了海灘上,四姐配來配起無人要。
爹爹轉來尋人家,尋著洞庭山上第一家。
方磚皮皮石子家,歪角水牛養兩排。
大小米屯堆不光,爹爹看自哈哈笑。”
那小二郎哼得正起勁,猛聽見官道邊,有人在黑處喊一聲“起”,一條絆馬繩憑空升起,那驢兒也沒叫喚,車便倒了。
月光下,見幾個赤著雙臂,持著砍刀的人衝將上來。
領頭的就是張小舍的冤家,夷亭土匪頭兒“野和尚”,光著頭,坦露著滿是胸毛的上身,揚著九環刀大笑道:“好貨色,兄弟們上。”
那趕車的小夥把蒙麵扯掉:“野和尚,來得正好,我是張小舍,速速繳械投降,饒你狗命。”
野和尚大吃一驚,道一聲:“不好!”便帶人往河邊逃,河邊原來停泊的船早已不見了蹤影。
驢車上火光衝天,幾十名巡捕把他們團團圍住,弓箭齊發,一下射倒了七,八個。野和尚隻能往桑樹林中逃去,新來的騰飛,蔣正,速度奇快,一下把他圍住。
野和尚武功也有上進,那刀舞得飛快,騰飛兩人拚足功夫,緊纏不放,野和尚且戰且退,跳上了一處墳地,居高臨上。兩人攻不上去。
小舍道:“弓箭手,射了他,這種人惡貫滿盈,留不得。”幾箭上去,野和尚即是鐵鑄的也擋不住,一會便打成了馬蜂窩。
小舍命令手下,把那賊人屍體和幾名活捉的小土匪帶回城中,第二日,野和尚的屍首便懸在葑門城牆上示眾。
這一下把強盜的氣焰全滅了。吳江幾個員外,見除了心頭大患,做了匾額,上書“為民除暴”,敲鑼打鼓的送到府上。
小舍中了舉人,又立了戰功,名利兼收,那鍾同知也對他另想相看,有什麽事都先與他商量。
這天同知讓小舍一塊去獅子林寺拜訪姚廣孝,小舍想道衍和尚鼓勵他上進,也應該去麵謝他一番,兩人進了寺院門,門子道:“大人去了穹窿山,今日也許不回了。”
兩人便上了城西郊那山,雪龍馬畢竟是匹寶馬,上坡奇快,金同知根本追不上他。
到了山頂,秋天的山嶺,滿山都是火紅的楓樹林。那楓葉,uu看書 ww.ukashu.om 紅的耀眼,紅的熱烈,剛到新建的道觀,兩錦衣衛便擋住了去路,小舍便亮出了身份,錦衣衛人道:“道衍和尚不在。”
小舍見那道觀裏竟然有穿黃色僧服的人進出,那錦衣衛卻不阻攔,心裏好生奇怪,便故意道:”來都來了,能否讓我們燒柱香再走。”
錦衣衛道:“我問了方丈再說。”
一會兒錦衣衛人出來道:“燒香可以,但不準進殿。”
金同知道:“你一個人進去吧,我在門口等下,給馬喂些糧草。”
小舍便進了去,那殿堂飛簷翹角,龍脊上做了幾尊先聖的雕像。小舍便點上香,團拜四方,眼睛也不閑著,見耳門外有兩人眉清目秀的僧人,正在竊竊私語,小舍裝著遊客的閑情,便湊近些試探兩和尚:”師父,請問這殿堂供那尊菩薩?
倆人中一位年長些的道:“我隻知道了,這裏是青鬆子煉丹升仙處,後來又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這修道成仙,屬道教茅山派的道院。裏麵供玉皇大帝,其它就不清楚了。”
小舍察覺這兩和尚也是雲遊而來,為什麽被姚廣孝視為坐上賓,除非是大臣以上那種級別的,難道是建文帝一起的應能,應賢?他怕以後姚廣孝生疑,不敢久留,趕緊退了出去。
鍾同知突然道:”我想起了,姚廣孝回京與內閣首輔解縉在編永樂大典了。”
那年長的衙役道:“黃進犯了事,昨晚在萬春酒樓把諸同知家公子打了,現在關牢內。”
小舍吃了一驚,忙道:“我是蘇州府通判,與你們府衙諸同知認識,煩請兩位帶我去看看他。”
衙役聽小舍報出了名頭,便帶著他去了那牢房。
黃少爺道:“昨天和施思思喝多了,惹了諸公子,沒想到對手是個很有靠山的,看來一時半會回不了常熟了,麻煩哥哥帶個信,讓家人來打通下關節,爹爹是虞山鎮有名的黃員外,一打聽便知。”
小舍道:“黃兄別急,讓我先去見了諸同知再說。”
說話間,諸同知帶著鼻青眼腫的兒子來了,一見小舍便問黃進是什麽人?
小舍道是剛中舉的秀才,父親在蘇州有些名望,與我結伴回家。
諸同知道:“即然是舉人,按祖訓是可以免刑罰的,但作為戒律,賠償是免不了的,”
小舍道:“同知大人,怎麽個賠償?”
“你我即然是同僚,且我犬兒也有錯,各打五十拍,賠些看病抓藥的錢吧。至於賠多少,兄弟你說了算。”
小舍便去問那黃進,小員外不缺錢,隻要能回去,使多少錢子都行。
小舍便讓拿出二錠銀子,給了同知,算作賠禮。
黃進出了牢門,酒早已醒了,對小舍千恩萬謝。連客棧的錢也搶著付了。二人便離開了常州,騎著馬回了蘇州。
過了兩天,這黃進也挺能知恩圖報,帶了一些常熟的貴重禮物及幾隻叫花雞上門致謝,兩人便成了兄弟。
......
這日上午,張小舍隨上司鍾同知去了幾個員外家,說是去吳江的路上經常碰到強人,貨物搶了不少,那裏屬羊捕頭管轄的地塊,小舍便把羊捕頭叫來問詢。
羊捕頭道:“已經抓了好幾個,但是那水係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而且蘆葦叢生,那強人一般搶了,等我們趕到便鑽進蘆葦深處,我們船又少,很難逮到。”
小舍見羊捕頭說得也有道理,便如此這般吩咐一番。
吳江出絲綢,城裏的商家大戶都去那進貨。這日天色將晚,秋風蕭瑟,官道上塵土飛揚,幾輛驢車“咯吱咯吱”拖著滿載的貨物一路往北。
寶帶橋下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搖曳,那趕驢的哼著:
“月亮月亮蕩蕩,姊妹姊妹雙雙。
大姐配了上塘,二姐配了下塘。
三姐配了海灘上,四姐配來配起無人要。
爹爹轉來尋人家,尋著洞庭山上第一家。
方磚皮皮石子家,歪角水牛養兩排。
大小米屯堆不光,爹爹看自哈哈笑。”
那小二郎哼得正起勁,猛聽見官道邊,有人在黑處喊一聲“起”,一條絆馬繩憑空升起,那驢兒也沒叫喚,車便倒了。
月光下,見幾個赤著雙臂,持著砍刀的人衝將上來。
領頭的就是張小舍的冤家,夷亭土匪頭兒“野和尚”,光著頭,坦露著滿是胸毛的上身,揚著九環刀大笑道:“好貨色,兄弟們上。”
那趕車的小夥把蒙麵扯掉:“野和尚,來得正好,我是張小舍,速速繳械投降,饒你狗命。”
野和尚大吃一驚,道一聲:“不好!”便帶人往河邊逃,河邊原來停泊的船早已不見了蹤影。
驢車上火光衝天,幾十名巡捕把他們團團圍住,弓箭齊發,一下射倒了七,八個。野和尚隻能往桑樹林中逃去,新來的騰飛,蔣正,速度奇快,一下把他圍住。
野和尚武功也有上進,那刀舞得飛快,騰飛兩人拚足功夫,緊纏不放,野和尚且戰且退,跳上了一處墳地,居高臨上。兩人攻不上去。
小舍道:“弓箭手,射了他,這種人惡貫滿盈,留不得。”幾箭上去,野和尚即是鐵鑄的也擋不住,一會便打成了馬蜂窩。
小舍命令手下,把那賊人屍體和幾名活捉的小土匪帶回城中,第二日,野和尚的屍首便懸在葑門城牆上示眾。
這一下把強盜的氣焰全滅了。吳江幾個員外,見除了心頭大患,做了匾額,上書“為民除暴”,敲鑼打鼓的送到府上。
小舍中了舉人,又立了戰功,名利兼收,那鍾同知也對他另想相看,有什麽事都先與他商量。
這天同知讓小舍一塊去獅子林寺拜訪姚廣孝,小舍想道衍和尚鼓勵他上進,也應該去麵謝他一番,兩人進了寺院門,門子道:“大人去了穹窿山,今日也許不回了。”
兩人便上了城西郊那山,雪龍馬畢竟是匹寶馬,上坡奇快,金同知根本追不上他。
到了山頂,秋天的山嶺,滿山都是火紅的楓樹林。那楓葉,uu看書 ww.ukashu.om 紅的耀眼,紅的熱烈,剛到新建的道觀,兩錦衣衛便擋住了去路,小舍便亮出了身份,錦衣衛人道:“道衍和尚不在。”
小舍見那道觀裏竟然有穿黃色僧服的人進出,那錦衣衛卻不阻攔,心裏好生奇怪,便故意道:”來都來了,能否讓我們燒柱香再走。”
錦衣衛道:“我問了方丈再說。”
一會兒錦衣衛人出來道:“燒香可以,但不準進殿。”
金同知道:“你一個人進去吧,我在門口等下,給馬喂些糧草。”
小舍便進了去,那殿堂飛簷翹角,龍脊上做了幾尊先聖的雕像。小舍便點上香,團拜四方,眼睛也不閑著,見耳門外有兩人眉清目秀的僧人,正在竊竊私語,小舍裝著遊客的閑情,便湊近些試探兩和尚:”師父,請問這殿堂供那尊菩薩?
倆人中一位年長些的道:“我隻知道了,這裏是青鬆子煉丹升仙處,後來又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這修道成仙,屬道教茅山派的道院。裏麵供玉皇大帝,其它就不清楚了。”
小舍察覺這兩和尚也是雲遊而來,為什麽被姚廣孝視為坐上賓,除非是大臣以上那種級別的,難道是建文帝一起的應能,應賢?他怕以後姚廣孝生疑,不敢久留,趕緊退了出去。
鍾同知突然道:”我想起了,姚廣孝回京與內閣首輔解縉在編永樂大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