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迷糊中,被如意低聲喚著道:“郎君,府上的同知來了。”
小舍急忙起床,想老同知年歲大了,總不能讓他辛苦上來,穿好衣服準備下樓。
金主薄滿麵春風,手裏拎著些禮物上來了,一見小舍,便道:“張通判,你勞累了一天,趕緊躺著躺著。”
小舍納悶,自已的官銜還是昆山縣衙的主薄,在蘇州府是臨時打雜的,啥時成了通判?
金主薄拱手道:“今天代知府大人來,一是慰問,二是轉告個好消息,經吏部欽定,皇上批準,哥哥不才,現任蘇州府同知,正五品,賢弟任蘇州府通判,正六品。”說罷取出一紙公文,遞給小舍。
小舍想起,早上倒是有人喚他“金同知”的,當時自已還在恍惚中,沒留心,原來自已高升了,便拱手還禮道:“老同知大人呢?”
“同知已經告老還鄉幾日了,就是賢弟去無錫的那日。”
通判是知府分掌糧運、水利、屯田、牧馬、江海防務等事務官,一個知府內可有幾個通判官。同知則相當於付市長,權力相差不大。
小舍破格上升,他自己都未必料到,心裏當然開心,請金同知下了樓,在客廳坐下,太太如意已經把茶奉了上來。
同知道:“湯宗任山東按察史時,我就在縣城當主薄,後來去他去北平,就帶著我,一直沒升任什麽官,主薄,主薄一直叫到今天,這次聽說是戶部尚書夏元吉,太子少師姚廣孝大人幫的忙。”
小舍道:“便是幫助燕王奪得皇位的道衍和尚,聽說現在在蘇州穹窿山隱居,什麽時候我們去拜訪拜訪。”
金同知點頭應允,新官上任他急著回府,張王氏攔也攔不住,燒好的一桌好菜,一家人就隻好自已消受了。
張王氏道:“兒啊,明天我和如意要到杭州靈隱寺,寧波普陀山上香,路途遙遠,少至五六天,多至十天半月的,家裏的事,由你姨媽照應。”
說起家務事,小舍便把那天醉酒後的事說了出來,告訴娘紅瑤是冤屈的。
張王氏懊惱了,她自己打臉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是為娘的冤枉孩兒和紅瑤了,什麽時候為娘去紅瑤鄉下陪不是。”
吃罷中飯,小舍覺得自已身體好多了,便去了府上。
自已的公房搬到了蔣通判一起,老上司也喜歡小舍的人品,臉上堆著笑道:“咱爺倆又一塊共事了,有你這個小犢子衝鋒陷陣,俺老夫可是如虎添翅,更上一層樓了。”
小舍也客氣道:“大人,你是小舍的領路人,你可別把我甩啦,有什麽力氣活隻管遣差。”
兩個忘年交,你一句我一句的肉麻起來。
欽差大臣暈船,身體欠佳,湯知府便請了蘇州名醫幫他調養了兩天,這日感覺好多了,便想去拜會他的老友道衍和尚,人稱“黑衣宰相”的姚廣孝。
說到曹操曹操就到,這日下午一頂官轎直接進了儀門,姚廣孝一身僧服,來了蘇州府。
這次蘇鬆水災,姚廣孝便回老家賑災,把獲賜了黃金全部給了宗族的鄉親,卻吃了姐姐和故友王賓的“閉門羹”,心裏多少有些不爽,知道老戰友卜者金忠從浙江巡視回蘇,便來相會歎歎苦衷。
這朝中僧錄司左善世,年僅十四歲便剃度出家,法名道衍。奇人真是奇相,他眼眶是三角形,麵如麥色,像病虎一般.他是一個和尚,又拜了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所以和學占卜的金忠情投意合,無話不說。
兩人在客廳談得甚歡,連湯宗也插不上嘴。
金忠笑道“當年成祖起兵那日,突有暴風雨將王府的簷瓦吹落,這不祥之兆,連成祖也怕了。大人居然能看出,王府的青瓦墮地,是燕王要用皇帝的黃瓦這祥兆,真令小弟萬分欽佩.”
道衍苦笑道:“嗬嗬,賢弟的美言是一句,王賓的“和尚誤矣,和尚誤矣”也是一句,同樣是至友,為什麽所言區別如此之遙遠。
小舍插嘴道:“大人,也許所處的地位不同,得到的利益不同,角度不同導致的。“
小舍畢竟在官場混得少,又仗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直言相待,蘇州知府沒曾料到,趕緊用手勢打斷他的話。
道衍摸了一下光亮的頭頂:“張通判,所言極是,王賓獨居,uu看書 w.uukanshu.c 沒有老婆孩子,每天穿件布衣穿行在蘇州鬧市,賣藥為生,走到哪裏身後都跟著一群孩子看熱鬧,他看人的角度當然不同。“
聽姚廣孝叫他張通判,小舍知道金同知的判斷正確,自已的升任是這“黑衣宰相”幫了忙,便朝他拱了供手作了個揖,替他添了些茶。
金忠道:“王賓的老師是金華戴思恭,是全國最好的名醫,明太祖病逝,建文帝即位,將所有侍醫全治罪,獨提升他為太醫院史,如今以老辭歸鄉裏,我這次去浙江還特意拜訪了他。“
姚廣孝道:“他與成祖可是舊交,又為皇上治愈過寄生蟲病,功勞不小。“他轉過頭對湯宗笑了笑又道:“老僧這次來,想麻煩湯老弟一點事!“
湯忠道:“大人說麻煩二字,可是見外了,有事盡管吩咐。“
姚廣孝道:“明帝在光福穹隆山給了老僧一塊地,那裏風水極好,兵聖孫子隱居在那,寫了《孫子兵法十三篇》。老僧正好還有些銀兩,想建個寺院,多少給後人留些東西。“
湯忠道:“建廟修橋,功德無量,不知大人需要小官做些什麽?“
姚廣孝道:“不瞞賢弟,老僧雖然是本鄉人,浪跡江湖久了,對本地的工匠,勞力實在不熟。”
湯宗看了一下小舍,手一指道:“張通判是本土人,他熟,他熟,就交給他便是。”
小舍沒料到湯宗會把這差事推給他,他想起了師父曾說過周莊的張廳是蘇州“香山幫”匠人建的,雕梁畫棟,金壁輝煌,工藝甚佳,而且“香山幫”匠人都住在穹窿山南的香山,胥口一帶。
小舍急忙起床,想老同知年歲大了,總不能讓他辛苦上來,穿好衣服準備下樓。
金主薄滿麵春風,手裏拎著些禮物上來了,一見小舍,便道:“張通判,你勞累了一天,趕緊躺著躺著。”
小舍納悶,自已的官銜還是昆山縣衙的主薄,在蘇州府是臨時打雜的,啥時成了通判?
金主薄拱手道:“今天代知府大人來,一是慰問,二是轉告個好消息,經吏部欽定,皇上批準,哥哥不才,現任蘇州府同知,正五品,賢弟任蘇州府通判,正六品。”說罷取出一紙公文,遞給小舍。
小舍想起,早上倒是有人喚他“金同知”的,當時自已還在恍惚中,沒留心,原來自已高升了,便拱手還禮道:“老同知大人呢?”
“同知已經告老還鄉幾日了,就是賢弟去無錫的那日。”
通判是知府分掌糧運、水利、屯田、牧馬、江海防務等事務官,一個知府內可有幾個通判官。同知則相當於付市長,權力相差不大。
小舍破格上升,他自己都未必料到,心裏當然開心,請金同知下了樓,在客廳坐下,太太如意已經把茶奉了上來。
同知道:“湯宗任山東按察史時,我就在縣城當主薄,後來去他去北平,就帶著我,一直沒升任什麽官,主薄,主薄一直叫到今天,這次聽說是戶部尚書夏元吉,太子少師姚廣孝大人幫的忙。”
小舍道:“便是幫助燕王奪得皇位的道衍和尚,聽說現在在蘇州穹窿山隱居,什麽時候我們去拜訪拜訪。”
金同知點頭應允,新官上任他急著回府,張王氏攔也攔不住,燒好的一桌好菜,一家人就隻好自已消受了。
張王氏道:“兒啊,明天我和如意要到杭州靈隱寺,寧波普陀山上香,路途遙遠,少至五六天,多至十天半月的,家裏的事,由你姨媽照應。”
說起家務事,小舍便把那天醉酒後的事說了出來,告訴娘紅瑤是冤屈的。
張王氏懊惱了,她自己打臉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是為娘的冤枉孩兒和紅瑤了,什麽時候為娘去紅瑤鄉下陪不是。”
吃罷中飯,小舍覺得自已身體好多了,便去了府上。
自已的公房搬到了蔣通判一起,老上司也喜歡小舍的人品,臉上堆著笑道:“咱爺倆又一塊共事了,有你這個小犢子衝鋒陷陣,俺老夫可是如虎添翅,更上一層樓了。”
小舍也客氣道:“大人,你是小舍的領路人,你可別把我甩啦,有什麽力氣活隻管遣差。”
兩個忘年交,你一句我一句的肉麻起來。
欽差大臣暈船,身體欠佳,湯知府便請了蘇州名醫幫他調養了兩天,這日感覺好多了,便想去拜會他的老友道衍和尚,人稱“黑衣宰相”的姚廣孝。
說到曹操曹操就到,這日下午一頂官轎直接進了儀門,姚廣孝一身僧服,來了蘇州府。
這次蘇鬆水災,姚廣孝便回老家賑災,把獲賜了黃金全部給了宗族的鄉親,卻吃了姐姐和故友王賓的“閉門羹”,心裏多少有些不爽,知道老戰友卜者金忠從浙江巡視回蘇,便來相會歎歎苦衷。
這朝中僧錄司左善世,年僅十四歲便剃度出家,法名道衍。奇人真是奇相,他眼眶是三角形,麵如麥色,像病虎一般.他是一個和尚,又拜了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所以和學占卜的金忠情投意合,無話不說。
兩人在客廳談得甚歡,連湯宗也插不上嘴。
金忠笑道“當年成祖起兵那日,突有暴風雨將王府的簷瓦吹落,這不祥之兆,連成祖也怕了。大人居然能看出,王府的青瓦墮地,是燕王要用皇帝的黃瓦這祥兆,真令小弟萬分欽佩.”
道衍苦笑道:“嗬嗬,賢弟的美言是一句,王賓的“和尚誤矣,和尚誤矣”也是一句,同樣是至友,為什麽所言區別如此之遙遠。
小舍插嘴道:“大人,也許所處的地位不同,得到的利益不同,角度不同導致的。“
小舍畢竟在官場混得少,又仗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直言相待,蘇州知府沒曾料到,趕緊用手勢打斷他的話。
道衍摸了一下光亮的頭頂:“張通判,所言極是,王賓獨居,uu看書 w.uukanshu.c 沒有老婆孩子,每天穿件布衣穿行在蘇州鬧市,賣藥為生,走到哪裏身後都跟著一群孩子看熱鬧,他看人的角度當然不同。“
聽姚廣孝叫他張通判,小舍知道金同知的判斷正確,自已的升任是這“黑衣宰相”幫了忙,便朝他拱了供手作了個揖,替他添了些茶。
金忠道:“王賓的老師是金華戴思恭,是全國最好的名醫,明太祖病逝,建文帝即位,將所有侍醫全治罪,獨提升他為太醫院史,如今以老辭歸鄉裏,我這次去浙江還特意拜訪了他。“
姚廣孝道:“他與成祖可是舊交,又為皇上治愈過寄生蟲病,功勞不小。“他轉過頭對湯宗笑了笑又道:“老僧這次來,想麻煩湯老弟一點事!“
湯忠道:“大人說麻煩二字,可是見外了,有事盡管吩咐。“
姚廣孝道:“明帝在光福穹隆山給了老僧一塊地,那裏風水極好,兵聖孫子隱居在那,寫了《孫子兵法十三篇》。老僧正好還有些銀兩,想建個寺院,多少給後人留些東西。“
湯忠道:“建廟修橋,功德無量,不知大人需要小官做些什麽?“
姚廣孝道:“不瞞賢弟,老僧雖然是本鄉人,浪跡江湖久了,對本地的工匠,勞力實在不熟。”
湯宗看了一下小舍,手一指道:“張通判是本土人,他熟,他熟,就交給他便是。”
小舍沒料到湯宗會把這差事推給他,他想起了師父曾說過周莊的張廳是蘇州“香山幫”匠人建的,雕梁畫棟,金壁輝煌,工藝甚佳,而且“香山幫”匠人都住在穹窿山南的香山,胥口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