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混子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傳人 作者:甜瓜苦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祝守一這時候沒想到九叔也來問他問題了。
九叔這個問題在祝守一看來是非常難回答的。
那就是涉及到其中存在感不強但一直在的人物。
那便是沙僧。
而九叔想知道的,居然是沙僧為什麽得不到好的職位。
這點祝守一覺得要詳細說其實能說很多。
其實在祝守一看來金身羅漢菩薩已經很對的起沙僧了,他自己也明白自己做了什麽,成了菩薩也不會說什麽。
一、論出身。
唐僧出身本來就高,加上幫助如來傳播佛法,得佛名正言順。
孫悟空由開天辟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師傅是菩提祖師,與地仙之祖鎮元子八拜之交,體內仙丹、蟠桃、瓊漿玉液無數,手持金箍棒,腳踏筋鬥雲。一路上降妖伏魔,出力不討好得事情大多數都是他做的。
孫悟空有出身、有實力,幹的多,封佛很正常。
豬八戒會三十六般變化,所持武器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親賜的上寶沁金鈀,俗稱九齒釘耙。豬八戒本身就天資聰慧,成仙之路也很順暢,而且其中有一回遇到烏巢禪師,隻識得豬八戒,就能知道豬八戒本身有多厲害。豬八戒在書中也承擔了不少責任,淨壇使者說白了也算是個美差,相當於拆遷辦主任之類的。
但沙僧的出身就很差勁了,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可以想象一下,你被貶下凡了,還在這吃過路人,你心有多大。
二、論所作所為。
唐僧姑且不算,他本身就是西天取經的重要人物,成佛也是必要的。
孫悟空主要做的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每逢打妖精什麽的都是他去做,然後被唐僧一頓埋怨,甚至還趕走好幾次。不過就事論事,他所做的也都是為了唐僧好,加上本身的資質,成佛也是完全可以的。
豬八戒主要做的是不吃力還討好的工作,能夠拍的好馬屁,關鍵時刻也能幫上孫悟空許多事情,在很多時候孫悟空不能出麵都是由豬八戒代勞的,自身比較優越,但是好吃懶做,最好隻能做個淨壇使者。
沙僧這個人就不太好了,總共出手的次數是非常少的,幾乎每次都是為了自己著想。第一次出手就是唐僧收他的時候,與豬八戒和孫悟空打了幾下。第二次出手是在真假美猴王,他打死了那個假扮自己的猴子,再後來出手的就少了,基本上沒做什麽事,是個混隊伍領工資的人。
總的來說沙僧還是很不錯了,混吃領工資最後混到“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好歹也是個菩薩的位置,比羅漢要強很多。
所以沙僧是屬於沒出力那一類的!全程劃水看行李不打妖怪。那為什麽沙僧不打妖怪呢?
沙僧給人的印象就是個沉默寡言的老好人,取經走了十四年,基本上就沒他的什麽戲。這不免令人生疑,他究竟真的是個老好人還是假裝出來的?
如果他是假裝出來的一個老好人,那麽,他的動機、目的就是想通過偽裝手段混進取經隊伍,在裏麵搞破壞!可是,《西遊記》看到結束,也沒發現他使壞,那麽,在這部小說中,就隻能把他定位成:真的是個老好人。
在取經隊伍中,沙僧的工作任務和孫悟空、豬八戒是一樣的,負責消滅妖怪,保護唐僧,使取經隊伍得以前進。
可奇怪的是,沙僧居然沒立功,一個大妖怪也沒打死,功果對於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他的工作業績,豬八戒就經常向孫悟空要功果,或是幹脆直接搶功果,沙僧他卻沒有。
是不是沙僧的本事不濟,打不過妖怪呢?我們來看一下他的本事,其實沙僧還是有本事的,可他為什麽就不打妖怪呢?
從頭看到尾,沙僧總是說,我看著師父,當師父被捉走後,他又說我看著行李,總之不肯賣力上前,再就是幹脆讓妖怪抓去,一上場打不了幾下就束手被擒了。沙僧的實力不可能這麽小。
沙僧不賣力,在取經隊伍中有什麽用呢?一個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怎麽會被觀音菩薩選中呢?
沙僧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他打了八百,貶下界來。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胸脅百餘下。
<a id="wzsy" href="https://m.wucuoxs.com">無錯小說網</a>
沙僧很痛苦,這個時候,菩薩說:“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複你本職,心下如何?”
觀音菩薩開出了兩個條件:教飛劍不來穿你,複你本職,這對沙僧來說,是相當優厚的,所以沙僧滿口答應,成交了。
三個徒弟中,觀音菩薩最先看中的是沙僧,並且給沙僧開的價也是三人中最高的!這就說明菩薩本來是指望他來大展身手,降妖捉怪的。
可是,沙僧加入到取經隊伍後,一點也不賣力,基本上沒發揮什麽作用。這樣一個混日子的人,究竟好不好呢?我們從多個角度來分析:
從孫悟空的角度看:經常幫忙打妖怪,又不爭功,沙僧是個好人。
從豬八戒的角度看:經常幫忙打妖怪,又不爭功,沙僧是個好人。
從唐僧的角度看:沙僧是個好人,唐僧從來就沒批評過他。
從觀音的角度看:沙僧偷懶,很不賣力。
沙僧一直跟著在走,盡管他不打妖怪,但依然是在履行合同,觀音菩薩也不能單方麵毀約,所以沒把他這個隻出勤不出力的人清理出去。
沙僧他隻出勤不出力,所以就沒什麽功果,最後封他做了金身羅漢,是三個徒弟中級別最低的,但是,他顯然要比悟空八戒劃算,因為他也是得了正果,而且他的投入最少。
什麽是團隊精神?這就是團隊精神。一個健康的團隊不僅僅要提供精英人才發揮能力的空間,更要提供閑雜人等混日子的空間。
從外部環境看,取經團隊允許有人混日子。但是,我們本著“理性人的第一選擇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這條最本質的原則來看,沙僧他不應該無所作為,他應該精神飽滿,朝氣蓬勃地去打妖怪,以便獲得更多的功果。
但是,沙僧他放棄了,所以,有人說沙僧才是真正修行的人,不為功名所動,不受外界誘惑。我說這些都是屁話!這叫“非理性”!
理性人的第一選擇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既然沙僧選擇了放棄進取,那就一定是因為放棄對他最有利,進取對他沒多大利!
同時祝守一覺得也因為唐僧和孫悟空要成就的是王,眾生之王,他修成後要為無數的生命負責。所以在取經前,取經中,你都會發現,孫唐兩人修行的起心目的是為救度各自的眾生,唐僧更是身寄千萬百姓。
沙僧和八戒,從他們各自得道之日起,他們的修道目的就是自覺自救,羅漢,亦稱自覺覺者。
仔細看,就會發現,沙僧在西遊記中過的關很少,為人也很低調,因為他的內心很清淨,目的很單一,菩薩給他的“淨”字,實在是妙啊!菩薩的總結能力讓人仰歎!
實際上,沙悟淨的以前,可是個轟轟烈烈的大英雄。
在前生為人時,他是天生一塊練武的料,並且少年時期就雲遊天下,遍訪名師,學得一身的好武功。你就知道,這一旦入了江湖,那肯定是興風作浪,高手自然到處比武,拳打腳踢,揚名立萬。而且因為他的性情豪邁,走到哪裏都是萬眾矚目,都是天下年少後生們的楷模和榜樣。
可是,他是個有情操有追求的人,這武藝練著練著,就感到似乎應該背後有更高的境界。因為這武功練著練著吧,總是能恍然進入另一種天地的感覺。練武一樣需要先天的好根基,一樣需要天然的能入靜,一樣需要長時間的凝神止慮。這些前提要求本來就是跟修道的要求是一樣的。況且,這武功,本來就是修道人才玩的。
練武呢,是修道人通脈的一種手法。並不是每個修道人都要采用這種手法,是有一些人,有這方麵根基,並且他修的將來的成就中,有這方麵的因素。而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他們三個之前修行的法門,全都有這方麵因素,他們三個,都有這方麵根基。這種人的性情裏,有一種能瞬間忘我而動的能力。那種心無旁騖的舍我狀態,那種意誌強大到似乎能讓自己的身體隨著意念而改變的忘我。
並且他在還沒有師父的時候,就天然懂得了凝神斂心,天天謹守不殆。說起來隻是一句話,人家一旦踏上苦尋明師的路途,可就是起碼一二十年毫不動搖呀。他的苦曆,可比當年的豬剛鬣漫長,也比當年的美猴王漫長。而且,他走遍天下不得遇明師,居然毫不氣餒的重新開始,天下再走一遍。又是不遇明師,然後再走一遍萬國九州。走了十多遍,又走了十多遍……恐怕他這一生,基本上都是在貧苦的遊曆尋師中度過的,幾乎跟密勒日巴當年的苦修一樣。真的是莫大的付出啊,一生都要過去了。
小說中寫的這四句話,不知有多少人,能體味出其中的巨大的苦。
後來,忽然就遇到真人明師了,人家幾句話就讓他開竅了。三下五除二,他的修煉就圓滿了。
哎!怎麽突然就變得這麽輕易了?那是因為他的修行法門,主要就是苦修,而且是在沒有任何希望的黑暗中苦修。其實他沒有師父帶領入門之前,已經有師父在暗暗的引導他、看護他了。他意誌堅定、沉著、單一,在別人看來是枯燥乏味沒情趣的家夥,可是他的意誌之強大,絕非一般人能比。他的意誌強大得能超越他本人的生命,這種人,正是適合這種別人根本就承受不了的苦修。
他這樣的本性,修成了適合做大內高手、禦林軍。而且到了天宮的確做了禁軍的一個頭,“南天門裏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
玉皇大帝不但封他為卷簾大將,還賜予了一根降妖寶杖。看到沒,給他的是降妖杖。你說,這天庭裏哪裏來的妖怪嘛!那給他這降妖杖,是幹什麽呢?應該是經常去下界降妖伏魔才對。也就是說,這南天門內的禁軍老大,其實是負責下界掃蕩群魔的,那麽,他應該經常進入三界。
他是依靠意誌修成的,成就了解脫自我,超脫三界,但是跟豬八戒當年一樣,不能成就王的事業,而是成就了武靈的功德。
成也意誌,敗也意誌,他在蟠桃會上,竟然是因為意誌上出了紕漏,失手打破了琉璃盞、玉玻璃。護法神的大將出了如此紕漏,眾天神無不大驚失色。這可是天庭將會出現重大危機的征兆。於是,他就因此而被貶下界了。
為什麽說他的意誌出現了巨大的問題?大家注意一個細節,菩薩在安排三藏取經的關竅時路過流沙河,降服勸善了沙悟淨,叫他不要殺生,他也答應了。可是等唐僧到時他跳上來要捉唐僧,難道是拿回去當寵物養嗎?當然不是,是要吃他。那不就是連答應菩薩的要求都做不到嗎?人間要是違約都不是小事,和神違約就更大了。就如同人間的酒鬼一樣,被欲望控製時,這酒想戒欲飲的難熬感受是一樣的。
再對比下孫悟空和豬八戒,他兩人一旦受菩薩勸誡,就身體力行。孫悟空最好,500年反省,內心悔過一下子就皈依;八戒一開始覺得沒好處,等菩薩勸完,也立刻不再吃葷傷人。
前前後後這些事情,說明了這沙悟淨,先天的缺乏悲憫之心,頂多是能做到救度自己,沒有悲憫他人救度眾生的心懷。所以麽,小說作者讓他最終成就羅漢果位,是最恰當的安排,羅漢就是這種自覺自利的神。
因為孫悟空無論是品德、智慧、武力,體質,人脈,全都已經達到了佛的境界和標準,豬八戒和沙僧遠遠都不夠這個層次。孫悟空以前完全不是這個樣子,這都是一路上磨練出來的結果。成佛不是看你功勞,而是看你各綜合方麵是否達到了要求。
論品德,一路除妖孫悟空都是主動去找妖怪麻煩,而豬八戒和沙僧都是能躲就躲。
找玉帝救旱災,最體現出孫悟空的善良和明事理,這件事的理,完全在孫悟空這一邊,但是他已經不像以前那樣毫無禮貌說幹就幹了,而是回去勸大家搞搞形式,尊重玉帝,玉帝一看孫悟空給他尊重,他也給孫悟空麵子,立刻米山麵山金鎖就斷了。這就是互相給麵子,一般大人們辦事的方式,說明孫悟空已經上道了,既講品德,又講辦事的方法。
恐怕玉帝還會從心底對悟空更親近些,就像班主任往往最喜歡的並不是最聽話的班長課代表,而是以前最頭疼最調皮,但是後來卻改邪歸正的孩子。這樣的人不提拔,那如來能提拔誰?
論智慧,很多唐僧都看不明白想不明白的事,孫悟空都心裏一清二楚,例如他給唐僧講經。例如見到接引佛祖,孫悟空都能明白是怎麽回事,但是其他人都不懂。傳佛經,發現無字空本,孫悟空就明白怎麽回事,而別人不明白。通天河掉下來,佛經沉水,別人都不明白怎麽回事,但是孫悟空一下來就明白。可以說,取經的後期,完全是孫悟空在配和如來走形式,如來沒教他,但是他完全明白怎麽配和。這樣的人不提拔,那如來能提拔誰?
武力和體質,西遊的世界,武力是比較次要的,而體質則重要的多。強如二郎神,也隻是灌江口的地方神,孫悟空武力雖不是最高,但絕對夠佛的門檻了,觀音也弄不了他,隻能用計謀讓他帶緊箍,無論誰想打孫悟空的主意,最後下場都不好。
想弄死孫悟空,更是門都沒有,玉帝、老君、如來這些人都沒辦法弄死孫悟空,孫悟空是壽與天齊不滅身,他們隻能困住孫悟空,想辦法教化孫悟空,將孫悟空拉到自己這邊來,不與係統為害。其它那些厲害的,都沒孫悟空這好體質,牛魔王穿了鼻子就不行了,而孫悟空穿了琵琶骨都一點事都沒有。
所以其它厲害的妖怪隻能當手下,當坐騎,當看門的。老君的瓶子裝孫悟空,孫悟空隻是覺的孤拐有點軟了,哀歎要死,但其實根本就死不了,要是能死的話,當初老君就用瓶子裝孫悟空,而不是用老君爐來煉孫悟空了。
而最終要的,是人脈,如來座下四大菩薩,都是老實人,還高冷,也許武力很強,但論交際,就遠不如孫悟空了,孫悟空是真正的天上地下人麵情熟。二郎神和鎮元大仙這些實力派和有地位的人,都和孫悟空拜了把子,老君、玉帝不說怕不怕他,但都得給孫悟空麵子,要仙丹給仙丹,要下雨給下雨。
一路上所有這些事,要是換四大菩薩去辦,恐怕誰也拉不下這個臉麵,我堂堂觀音,萬一被你老君的看爐子的童子給裝了瓶子,這算怎麽回事?以後蟠桃會上見了麵還怎麽說話?但孫悟空就不在乎,下次見了老君照樣嬉皮笑臉開玩笑,見如來也要嚷嚷他和妖怪有親戚,觀音的禪院說燒就燒了,不但燒了,還返回頭找觀音辦事,觀音生氣也沒轍,還得幫他。
因為孫悟空有分寸有尺度,被他搞過的人過後無不和他關係更好了,托塔李天王那麽恨他,但也得欠他人情。而且孫悟空不但能交上麵朋友,也能交下麵朋友,和四海龍王,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三仙翁、陰曹地府也能稱兄論弟,和普通人類獵戶也能交朋友。
總嚷嚷說要打土地解悶,但從來沒真打過,反倒是最後都是幫土地除了害,奪回洞府什麽的。四大菩薩都是清淨為主,要真出去辦事,就沒孫悟空那樣和誰都熟絡,會辦事。沒有誰比孫悟空更合適了,整套西遊記,除了沒當上玉帝之外,就沒有孫悟空沒辦成過的事,絕對無愧“鬥戰勝”這三個字。這樣的人不提拔,如來能提拔誰?
綜上幾條,豬八戒和沙僧都完全達不到佛的程度,甚至其實連羅漢菩薩的水平都達不到,他們能成菩薩,都是沾了孫悟空和唐僧的光,因為他們是唐僧的徒弟,孫悟空的師弟,所以才給個職位。
那麽至此,祝守一覺得問題也應該說明清楚了。
九叔這個問題在祝守一看來是非常難回答的。
那就是涉及到其中存在感不強但一直在的人物。
那便是沙僧。
而九叔想知道的,居然是沙僧為什麽得不到好的職位。
這點祝守一覺得要詳細說其實能說很多。
其實在祝守一看來金身羅漢菩薩已經很對的起沙僧了,他自己也明白自己做了什麽,成了菩薩也不會說什麽。
一、論出身。
唐僧出身本來就高,加上幫助如來傳播佛法,得佛名正言順。
孫悟空由開天辟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師傅是菩提祖師,與地仙之祖鎮元子八拜之交,體內仙丹、蟠桃、瓊漿玉液無數,手持金箍棒,腳踏筋鬥雲。一路上降妖伏魔,出力不討好得事情大多數都是他做的。
孫悟空有出身、有實力,幹的多,封佛很正常。
豬八戒會三十六般變化,所持武器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親賜的上寶沁金鈀,俗稱九齒釘耙。豬八戒本身就天資聰慧,成仙之路也很順暢,而且其中有一回遇到烏巢禪師,隻識得豬八戒,就能知道豬八戒本身有多厲害。豬八戒在書中也承擔了不少責任,淨壇使者說白了也算是個美差,相當於拆遷辦主任之類的。
但沙僧的出身就很差勁了,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可以想象一下,你被貶下凡了,還在這吃過路人,你心有多大。
二、論所作所為。
唐僧姑且不算,他本身就是西天取經的重要人物,成佛也是必要的。
孫悟空主要做的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每逢打妖精什麽的都是他去做,然後被唐僧一頓埋怨,甚至還趕走好幾次。不過就事論事,他所做的也都是為了唐僧好,加上本身的資質,成佛也是完全可以的。
豬八戒主要做的是不吃力還討好的工作,能夠拍的好馬屁,關鍵時刻也能幫上孫悟空許多事情,在很多時候孫悟空不能出麵都是由豬八戒代勞的,自身比較優越,但是好吃懶做,最好隻能做個淨壇使者。
沙僧這個人就不太好了,總共出手的次數是非常少的,幾乎每次都是為了自己著想。第一次出手就是唐僧收他的時候,與豬八戒和孫悟空打了幾下。第二次出手是在真假美猴王,他打死了那個假扮自己的猴子,再後來出手的就少了,基本上沒做什麽事,是個混隊伍領工資的人。
總的來說沙僧還是很不錯了,混吃領工資最後混到“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好歹也是個菩薩的位置,比羅漢要強很多。
所以沙僧是屬於沒出力那一類的!全程劃水看行李不打妖怪。那為什麽沙僧不打妖怪呢?
沙僧給人的印象就是個沉默寡言的老好人,取經走了十四年,基本上就沒他的什麽戲。這不免令人生疑,他究竟真的是個老好人還是假裝出來的?
如果他是假裝出來的一個老好人,那麽,他的動機、目的就是想通過偽裝手段混進取經隊伍,在裏麵搞破壞!可是,《西遊記》看到結束,也沒發現他使壞,那麽,在這部小說中,就隻能把他定位成:真的是個老好人。
在取經隊伍中,沙僧的工作任務和孫悟空、豬八戒是一樣的,負責消滅妖怪,保護唐僧,使取經隊伍得以前進。
可奇怪的是,沙僧居然沒立功,一個大妖怪也沒打死,功果對於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他的工作業績,豬八戒就經常向孫悟空要功果,或是幹脆直接搶功果,沙僧他卻沒有。
是不是沙僧的本事不濟,打不過妖怪呢?我們來看一下他的本事,其實沙僧還是有本事的,可他為什麽就不打妖怪呢?
從頭看到尾,沙僧總是說,我看著師父,當師父被捉走後,他又說我看著行李,總之不肯賣力上前,再就是幹脆讓妖怪抓去,一上場打不了幾下就束手被擒了。沙僧的實力不可能這麽小。
沙僧不賣力,在取經隊伍中有什麽用呢?一個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怎麽會被觀音菩薩選中呢?
沙僧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他打了八百,貶下界來。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胸脅百餘下。
<a id="wzsy" href="https://m.wucuoxs.com">無錯小說網</a>
沙僧很痛苦,這個時候,菩薩說:“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複你本職,心下如何?”
觀音菩薩開出了兩個條件:教飛劍不來穿你,複你本職,這對沙僧來說,是相當優厚的,所以沙僧滿口答應,成交了。
三個徒弟中,觀音菩薩最先看中的是沙僧,並且給沙僧開的價也是三人中最高的!這就說明菩薩本來是指望他來大展身手,降妖捉怪的。
可是,沙僧加入到取經隊伍後,一點也不賣力,基本上沒發揮什麽作用。這樣一個混日子的人,究竟好不好呢?我們從多個角度來分析:
從孫悟空的角度看:經常幫忙打妖怪,又不爭功,沙僧是個好人。
從豬八戒的角度看:經常幫忙打妖怪,又不爭功,沙僧是個好人。
從唐僧的角度看:沙僧是個好人,唐僧從來就沒批評過他。
從觀音的角度看:沙僧偷懶,很不賣力。
沙僧一直跟著在走,盡管他不打妖怪,但依然是在履行合同,觀音菩薩也不能單方麵毀約,所以沒把他這個隻出勤不出力的人清理出去。
沙僧他隻出勤不出力,所以就沒什麽功果,最後封他做了金身羅漢,是三個徒弟中級別最低的,但是,他顯然要比悟空八戒劃算,因為他也是得了正果,而且他的投入最少。
什麽是團隊精神?這就是團隊精神。一個健康的團隊不僅僅要提供精英人才發揮能力的空間,更要提供閑雜人等混日子的空間。
從外部環境看,取經團隊允許有人混日子。但是,我們本著“理性人的第一選擇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這條最本質的原則來看,沙僧他不應該無所作為,他應該精神飽滿,朝氣蓬勃地去打妖怪,以便獲得更多的功果。
但是,沙僧他放棄了,所以,有人說沙僧才是真正修行的人,不為功名所動,不受外界誘惑。我說這些都是屁話!這叫“非理性”!
理性人的第一選擇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既然沙僧選擇了放棄進取,那就一定是因為放棄對他最有利,進取對他沒多大利!
同時祝守一覺得也因為唐僧和孫悟空要成就的是王,眾生之王,他修成後要為無數的生命負責。所以在取經前,取經中,你都會發現,孫唐兩人修行的起心目的是為救度各自的眾生,唐僧更是身寄千萬百姓。
沙僧和八戒,從他們各自得道之日起,他們的修道目的就是自覺自救,羅漢,亦稱自覺覺者。
仔細看,就會發現,沙僧在西遊記中過的關很少,為人也很低調,因為他的內心很清淨,目的很單一,菩薩給他的“淨”字,實在是妙啊!菩薩的總結能力讓人仰歎!
實際上,沙悟淨的以前,可是個轟轟烈烈的大英雄。
在前生為人時,他是天生一塊練武的料,並且少年時期就雲遊天下,遍訪名師,學得一身的好武功。你就知道,這一旦入了江湖,那肯定是興風作浪,高手自然到處比武,拳打腳踢,揚名立萬。而且因為他的性情豪邁,走到哪裏都是萬眾矚目,都是天下年少後生們的楷模和榜樣。
可是,他是個有情操有追求的人,這武藝練著練著,就感到似乎應該背後有更高的境界。因為這武功練著練著吧,總是能恍然進入另一種天地的感覺。練武一樣需要先天的好根基,一樣需要天然的能入靜,一樣需要長時間的凝神止慮。這些前提要求本來就是跟修道的要求是一樣的。況且,這武功,本來就是修道人才玩的。
練武呢,是修道人通脈的一種手法。並不是每個修道人都要采用這種手法,是有一些人,有這方麵根基,並且他修的將來的成就中,有這方麵的因素。而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他們三個之前修行的法門,全都有這方麵因素,他們三個,都有這方麵根基。這種人的性情裏,有一種能瞬間忘我而動的能力。那種心無旁騖的舍我狀態,那種意誌強大到似乎能讓自己的身體隨著意念而改變的忘我。
並且他在還沒有師父的時候,就天然懂得了凝神斂心,天天謹守不殆。說起來隻是一句話,人家一旦踏上苦尋明師的路途,可就是起碼一二十年毫不動搖呀。他的苦曆,可比當年的豬剛鬣漫長,也比當年的美猴王漫長。而且,他走遍天下不得遇明師,居然毫不氣餒的重新開始,天下再走一遍。又是不遇明師,然後再走一遍萬國九州。走了十多遍,又走了十多遍……恐怕他這一生,基本上都是在貧苦的遊曆尋師中度過的,幾乎跟密勒日巴當年的苦修一樣。真的是莫大的付出啊,一生都要過去了。
小說中寫的這四句話,不知有多少人,能體味出其中的巨大的苦。
後來,忽然就遇到真人明師了,人家幾句話就讓他開竅了。三下五除二,他的修煉就圓滿了。
哎!怎麽突然就變得這麽輕易了?那是因為他的修行法門,主要就是苦修,而且是在沒有任何希望的黑暗中苦修。其實他沒有師父帶領入門之前,已經有師父在暗暗的引導他、看護他了。他意誌堅定、沉著、單一,在別人看來是枯燥乏味沒情趣的家夥,可是他的意誌之強大,絕非一般人能比。他的意誌強大得能超越他本人的生命,這種人,正是適合這種別人根本就承受不了的苦修。
他這樣的本性,修成了適合做大內高手、禦林軍。而且到了天宮的確做了禁軍的一個頭,“南天門裏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
玉皇大帝不但封他為卷簾大將,還賜予了一根降妖寶杖。看到沒,給他的是降妖杖。你說,這天庭裏哪裏來的妖怪嘛!那給他這降妖杖,是幹什麽呢?應該是經常去下界降妖伏魔才對。也就是說,這南天門內的禁軍老大,其實是負責下界掃蕩群魔的,那麽,他應該經常進入三界。
他是依靠意誌修成的,成就了解脫自我,超脫三界,但是跟豬八戒當年一樣,不能成就王的事業,而是成就了武靈的功德。
成也意誌,敗也意誌,他在蟠桃會上,竟然是因為意誌上出了紕漏,失手打破了琉璃盞、玉玻璃。護法神的大將出了如此紕漏,眾天神無不大驚失色。這可是天庭將會出現重大危機的征兆。於是,他就因此而被貶下界了。
為什麽說他的意誌出現了巨大的問題?大家注意一個細節,菩薩在安排三藏取經的關竅時路過流沙河,降服勸善了沙悟淨,叫他不要殺生,他也答應了。可是等唐僧到時他跳上來要捉唐僧,難道是拿回去當寵物養嗎?當然不是,是要吃他。那不就是連答應菩薩的要求都做不到嗎?人間要是違約都不是小事,和神違約就更大了。就如同人間的酒鬼一樣,被欲望控製時,這酒想戒欲飲的難熬感受是一樣的。
再對比下孫悟空和豬八戒,他兩人一旦受菩薩勸誡,就身體力行。孫悟空最好,500年反省,內心悔過一下子就皈依;八戒一開始覺得沒好處,等菩薩勸完,也立刻不再吃葷傷人。
前前後後這些事情,說明了這沙悟淨,先天的缺乏悲憫之心,頂多是能做到救度自己,沒有悲憫他人救度眾生的心懷。所以麽,小說作者讓他最終成就羅漢果位,是最恰當的安排,羅漢就是這種自覺自利的神。
因為孫悟空無論是品德、智慧、武力,體質,人脈,全都已經達到了佛的境界和標準,豬八戒和沙僧遠遠都不夠這個層次。孫悟空以前完全不是這個樣子,這都是一路上磨練出來的結果。成佛不是看你功勞,而是看你各綜合方麵是否達到了要求。
論品德,一路除妖孫悟空都是主動去找妖怪麻煩,而豬八戒和沙僧都是能躲就躲。
找玉帝救旱災,最體現出孫悟空的善良和明事理,這件事的理,完全在孫悟空這一邊,但是他已經不像以前那樣毫無禮貌說幹就幹了,而是回去勸大家搞搞形式,尊重玉帝,玉帝一看孫悟空給他尊重,他也給孫悟空麵子,立刻米山麵山金鎖就斷了。這就是互相給麵子,一般大人們辦事的方式,說明孫悟空已經上道了,既講品德,又講辦事的方法。
恐怕玉帝還會從心底對悟空更親近些,就像班主任往往最喜歡的並不是最聽話的班長課代表,而是以前最頭疼最調皮,但是後來卻改邪歸正的孩子。這樣的人不提拔,那如來能提拔誰?
論智慧,很多唐僧都看不明白想不明白的事,孫悟空都心裏一清二楚,例如他給唐僧講經。例如見到接引佛祖,孫悟空都能明白是怎麽回事,但是其他人都不懂。傳佛經,發現無字空本,孫悟空就明白怎麽回事,而別人不明白。通天河掉下來,佛經沉水,別人都不明白怎麽回事,但是孫悟空一下來就明白。可以說,取經的後期,完全是孫悟空在配和如來走形式,如來沒教他,但是他完全明白怎麽配和。這樣的人不提拔,那如來能提拔誰?
武力和體質,西遊的世界,武力是比較次要的,而體質則重要的多。強如二郎神,也隻是灌江口的地方神,孫悟空武力雖不是最高,但絕對夠佛的門檻了,觀音也弄不了他,隻能用計謀讓他帶緊箍,無論誰想打孫悟空的主意,最後下場都不好。
想弄死孫悟空,更是門都沒有,玉帝、老君、如來這些人都沒辦法弄死孫悟空,孫悟空是壽與天齊不滅身,他們隻能困住孫悟空,想辦法教化孫悟空,將孫悟空拉到自己這邊來,不與係統為害。其它那些厲害的,都沒孫悟空這好體質,牛魔王穿了鼻子就不行了,而孫悟空穿了琵琶骨都一點事都沒有。
所以其它厲害的妖怪隻能當手下,當坐騎,當看門的。老君的瓶子裝孫悟空,孫悟空隻是覺的孤拐有點軟了,哀歎要死,但其實根本就死不了,要是能死的話,當初老君就用瓶子裝孫悟空,而不是用老君爐來煉孫悟空了。
而最終要的,是人脈,如來座下四大菩薩,都是老實人,還高冷,也許武力很強,但論交際,就遠不如孫悟空了,孫悟空是真正的天上地下人麵情熟。二郎神和鎮元大仙這些實力派和有地位的人,都和孫悟空拜了把子,老君、玉帝不說怕不怕他,但都得給孫悟空麵子,要仙丹給仙丹,要下雨給下雨。
一路上所有這些事,要是換四大菩薩去辦,恐怕誰也拉不下這個臉麵,我堂堂觀音,萬一被你老君的看爐子的童子給裝了瓶子,這算怎麽回事?以後蟠桃會上見了麵還怎麽說話?但孫悟空就不在乎,下次見了老君照樣嬉皮笑臉開玩笑,見如來也要嚷嚷他和妖怪有親戚,觀音的禪院說燒就燒了,不但燒了,還返回頭找觀音辦事,觀音生氣也沒轍,還得幫他。
因為孫悟空有分寸有尺度,被他搞過的人過後無不和他關係更好了,托塔李天王那麽恨他,但也得欠他人情。而且孫悟空不但能交上麵朋友,也能交下麵朋友,和四海龍王,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三仙翁、陰曹地府也能稱兄論弟,和普通人類獵戶也能交朋友。
總嚷嚷說要打土地解悶,但從來沒真打過,反倒是最後都是幫土地除了害,奪回洞府什麽的。四大菩薩都是清淨為主,要真出去辦事,就沒孫悟空那樣和誰都熟絡,會辦事。沒有誰比孫悟空更合適了,整套西遊記,除了沒當上玉帝之外,就沒有孫悟空沒辦成過的事,絕對無愧“鬥戰勝”這三個字。這樣的人不提拔,如來能提拔誰?
綜上幾條,豬八戒和沙僧都完全達不到佛的程度,甚至其實連羅漢菩薩的水平都達不到,他們能成菩薩,都是沾了孫悟空和唐僧的光,因為他們是唐僧的徒弟,孫悟空的師弟,所以才給個職位。
那麽至此,祝守一覺得問題也應該說明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