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假故事真道理
我的女朋友是九叔傳人 作者:甜瓜苦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阿一你最真實的看法是什麽呢?還有你是怎樣接觸到它的呢?”
阿九問的仔細,祝守一覺得也得答個仔細。
而若是問及祝守一心裏的緣故,其實也是說來比較偶然的呀。
其實祝守一當時並沒有什麽緣故,就是想拿起《西遊記》看看。
看完忍不住歎一句:絕了。
書都不能細看,觀其大略是很愜意的。一旦一個個字的看,一個個字撞到你的眼裏,進度慢下來不說,還得費心查閱,是故可創一門新的讀書法,細讀原文而不求解,問題交有緣人答去罷。
(一)取經,總得有個緣由
西遊取經,是有個緣由的。取經的緣由不僅大書特書,還反複出現在唐僧師徒的度關文牒中。
書裏這麽說,唐太宗輕許諾言卻沒做到,被索命至陰司。
魏征通陰陽,為唐太宗事先聯絡了陰司崔判官不題。
傳神的來了。唐太宗剛走進“幽冥地府鬼門關”,李建成、李元吉似在門口等著世民,見著世民上來就揪打索命。
被崔判官喝退後,李世民與陰間鬼王一一對證,結果罪不至死,崔判官卻趁機偷改生死簿,增加了李世民二十年陽壽。
李世民返回時,因知陰司缺瓜果卻不缺冬瓜西瓜,答應送南瓜於陰司鬼王,雙方相揖而別。
因陰司有去路,無來路,李世民不得原路返回,隻得遊觀地府。崔判官引其至陰山背後十八層地獄處,行至“枉死城”,一夥拖腰折臂、有足無頭的鬼魅攔住李世民,喊:還我命來!
李世民慌的藏藏躲躲,崔判官說這些枉死的冤業,需要你拿錢買平安。李世民自然是沒帶錢,崔判官說陽間有個相良老者,因為勤儉持身卻齋僧樂道,有十三庫金銀在此,你可以借一下,上去再還。
李世民自然是聽崔判官的話,還陽後搞水陸大會,超度枉死城亡靈。
祝守一當時看著,笑的停不下來。嗬,人間黑話大全。
什麽“聖君賢相”?作者告訴你了,“聖君”許諾你敢信?“聖君”沒有虧心事?陰間、陽間不走人情世故?枉死之人千萬計,不也是“聖君”花錢擺平?關鍵他這度鬼魂、買平安的錢,還是盤剝善良百姓而來!
由此看,陰司的交易,自是缺陽光,所以說須要送南瓜為禮。真·人間黑話大師!
取經,竟然緣起於這麽一個交易,哼,一個“空”字怕是擔的起了!哈哈哈!
(二)取經,取的是三藏真經
何為三藏真經?書裏借如來之口交代了兩次。
第一次。如來收了悟空,回到西天,向眾敘述前事,語氣平淡無異常,唯結尾一句令人玩味:玉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卻方辭駕而回。
諸佛的反應更有意思:聽言喜悅,極口稱揚。
佛祖出馬,不過隻滅一石猴,與悟空關於天道的機鋒不談,弘揚宇宙正道的意義不講,卻說了“請我坐了首席”,諸佛竟然由此“喜悅稱揚”?這文字寫的俗了些吧。
上文止住,更匪夷所思的畫麵出現了。
佛祖與眾享“盂蘭盆會”,書中說,大眾感激,各獻詩伸謝。
諸位睜大眼睛且看:諸佛獻詩三首,分為福、祿、壽。
紮眼麽?竟然有“祿”?
方外之人寫出了:祿享千鍾世太平,祿爵無邊萬國榮。下筆如此辛辣酸損,真難為你是個古人了。
如來隨後微開善口,宣揚正果。書裏特意寫了一筆,李世民還陽後,大行仁政,“自此時,蓋天下無一人不行善者”。
沒事沒事,緣由這個事向來不打緊的,關鍵看這麽重要的三藏真經是什麽?
如來: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
天地之間沒有人,隻有鬼?寧度鬼,不渡人?!直接解放枉死城不就行了?費唐僧師徒這麽大的周章幹啥?我一向魯鈍。
你第一次看,大概不會太在意。結尾,佛祖又介紹了一次,依舊是“談天說地度鬼”。
據悉,《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唐僧師徒最終隻取回五千零四十八卷。
“度鬼”,還是殘卷,真是對得起一個“空”字。
(三)為什麽唐僧是取經人
且聽官宣版:我待要送上東土(三藏真經),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曆千山,詢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沙和尚馬上就在後文拆台: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
為什麽選他?
第一次在行文中介紹唐僧身份的是鎮元子,說他是如來的二徒弟,金蟬子轉生。說他倆五百年前(沒錯,也是這個時間點)在“蘭盆會”(少了個“盂”字)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佛祖最後又給了一層信息,說金蟬子“因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
即便是被貶,唐僧也不是一般人。陳玄奘是丞相之外孫、狀元之子,他在書中第一次正麵出場(雖是附錄),可不是說自己是“胎裏素”,而是殺賊為父報仇,端的智勇雙全。
年紀輕輕的他,在水陸大會成為公認的頭號法師。
唐太宗問: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他閃出,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這是不會說話辦事的人麽)。
觀音院丟了袈裟,孫悟空去找妖怪,唐僧恐嚇大小和尚:“這去尋著袈裟,萬事皆休;但恐找尋不著,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如何,恐一人不能脫也”。
豬八戒初入門時,受悟空擠兌幾句後,發幾句牢騷,唐僧道:悟能,你若是在家心重嗬,不是個出家的了,你還回去罷。慌得八戒跪下認錯。
感覺他在初期,是外柔內剛、條理分明、進退有度的一個人。
也不是沒有缺點。習慣埋怨悟空等人闖禍卻連累自己。悟空說他是法嚴量窄,八戒私下叫他老和尚。
但他怎麽就變成一個遇事就哭哭啼啼的孱弱和尚呢?
前文都是據書裏的內容如實寫的,這,我隻能推論一把:他遇到超出自己認知邊界以外的事。無助。
他那一套,在南贍部洲吃得開,對普通人也可以,但遇到神仙鬼怪,他無可奈何(這麽說,佛祖讓他取經很有道理)。
你看他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孫悟空打殺強盜(真假美猴王之前一回)兩段中,表現的那麽堅持、那麽決絕,就是要把孫悟空趕走。因為他終於能確定自己是對的了,孫悟空打殺的就是普通人,眼見為實。
如來最終給了他當頭一棒,嚴厲警告唐僧: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再休嗔怪。
後麵,不想說了,隻想說他的一些側麵。
他因人參果像小孩因而不食,最後看仙家吃,他也吃了。
八十八回,他已經開始教八戒看人下菜碟了,“物有幾等物,人有幾等人,如何不分個高低貴賤”。
後麵,師徒一行隻要是幫了國王的,也不念耽誤取經路程了,住一個月都行;幫了普通百姓,多呆一會兒都不行,因為耽誤了取經行程,甚至翻臉要走。
他從來沒在書裏說,取經要普度眾生。他後來隻說,再不回去,唐王要埋怨我。
那請你原諒我的刻薄嘍。
(四)取經路上的影影綽綽
先說點有意思的。孫悟空嚇唬小妖,說自己“帶了個摺疊鍋,進來煮雜碎吃”。書裏很少寫他愛吃什麽,這裏自曝的點令人象深刻。
如來聞詔去拿悟空,走之前少不了叮囑,說的卻是: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哈哈哈。
書中說托塔李天王一直托著塔,原因竟是哪吒尋機向自己報仇。哈哈哈。
偷吃蟠桃,偷飲禦酒,盜食仙丹,並不怎麽打緊,隻見赤腳大仙上奏玉帝,言明悟空假傳聖旨。玉帝才起殺心。但豬八戒卻是赤腳大仙越班啟奏才保下來的。
<a href="https://m.ranwen.la" id="wzsy">ranwen.la</a>
虎力大仙求雨,是驚動玉帝了的,也是玉帝同意了的。
妖精的信息傳輸係統很通暢,前麵的妖精剛說是唐朝和尚,後麵的妖精就知道隻是個唐朝和尚;前麵的妖精知道是金蟬子,後麵的妖精就基本都知道了。
孫悟空告訴觀音菩薩,紅孩兒變成觀音的模樣騙拿了豬八戒。觀音聽說,在書中唯一一次大怒道:“那潑妖敢變我的模樣!”恨了一聲,將手中寶珠淨瓶往海心裏撲的一摜,唬得那行者毛骨悚然,即起身侍立下麵。後麵收拾紅孩兒的手段自然重了些,還戴了金箍,老牛和鐵扇公主說他們的孩子為奴了。
觀音舉薦二郎神去捉孫悟空,還知道二郎神“聽調不聽宣”。二郎神擒住悟空後獨自上天庭交差,天師卻啟奏玉帝:四大天王等眾已捉了妖猴齊天大聖李。朝中無人難做仙啊。
車遲國毀僧尊道,竟然是太白金星托夢眾僧眾記牢孫悟空的樣子,日後找孫悟空幫忙。
太白在書裏叫李長庚,一般是他主張議和招安,那也就是說,還有一派不怎麽喜歡議和詔安。發現沒有,太上老君出境次數不少吧,而且每次帶給唐僧師徒的磨難都很重。觀音菩薩胯下的金毛犼所用的鈴鐺,也是太上老君所做。
這頭玉帝手下的太白幫著佛祖的徒弟取經,那頭佛祖麾下的觀音幫著玉帝與親屬緩和關係。兩人為何如此出力?影影綽綽。
豬八戒:我本是天河裏天蓬元帥。隻因帶酒戲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
那龍道:我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五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
你看他倆的罪過,不知道衡量尺度的話,隻能看責罰,小白龍重了些。
但你看沙和尚:我不是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卷簾大將。隻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
在看不出罪過有多大時,看責罰顯得觸目驚心,每七天就要受穿心之苦。
你從他的言行有度就該知道,他確實是玉帝身邊之人,卷簾嘛,大概就是領導上轎子時給領導撩簾子的,一個領導的身邊人,究竟犯了什麽錯?淩霄寶殿寶物千千萬,因為打碎一件玻璃盞顯然有些誇張。
“當年撞那禍時,不知帶累我等多少”。豬八戒對孫悟空的這句指責,我完全同意。所以,五百年前蟠桃會上究竟發生了什麽?
最後,唐僧、孫悟空、沙悟淨是加升大職正果;豬悟能和白龍馬為“職正果”。
那是個什麽座次呢?
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後麵是南無鬥戰勝佛,鬥戰勝佛之後是南無觀世音菩薩。最後三位菩薩是淨壇使者菩薩,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八戒和大鵬金翅雕都享受祭口淨壇之權,顯然八戒打不過那位。
(五)孫悟空取到了真經
孫悟空的真經是啥?應該不是那三藏真經。
起初他的動機大概是為了長生不老、歡樂無邊吧,結果一溜做到了齊天大聖,該滿意了吧。
並不。因為沒意思,書裏的神仙忙於各種社交聚會,聚會的主題不過是好酒、好果而已。
不滿意這個秩序,老孫試著換一下。
孫悟空:“淩霄寶殿非他久,曆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隻此敢爭先”。
如來:(玉帝)他自幼修持,苦曆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孫悟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結果被鎮壓了。
慶祝鎮壓孫悟空的“安天大會”上,龍肝鳳髓,玉液蟠桃。不過是宇宙清平賀聖朝,醒時明月還依舊。
如果這個破秩序還能運行,老孫試著在其中發揮些好作用呢?
這樣也很詭異。
看著他言語強硬的找曾經看不上的神仙幫忙降妖,我的腳指頭和他一起用力。至真假美猴王一關,他進入淩霄寶殿,竟然稱玉帝為“萬歲”,並且自稱“臣”。同學,你忘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如此重大轉折的到來,如來卻隻說:且看二心競鬥而來。
我魯鈍,隻看得一心。孫悟空信守承諾,始終未提第一個師傅的名字,甚至對外人說自己的名字是觀音菩薩取的;七十七回,聽聞唐僧被吃,失聲淚似泉湧,八十六回再哭,八戒罵他是個膿包;雖然未勝二郎神,但大方承認,每次自我介紹都說這段,後來見了麵,叫二郎神大哥。
他悟到的“空”又是什麽?
想想人,算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學會直立行走(學藝),馴化野生物(當好弼馬溫),學會用火(煉丹爐走一遭),然後就能高呼自己是齊天大聖了?《三體》都告訴你不要傲慢。
那怎麽辦?
第二十四回,唐僧問悟空,幾時方能到西天?悟空卻說: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隻要你見性誌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後文中,唐僧趕路途中歎氣:幾時能夠此身閑?說:若功成之後,萬緣都罷,諸法皆空。那時節,自然而然,卻不是身閑也?
再後文中,孫悟空說唐僧隻是念得《般若心經》,卻不曾解得。八戒悟能笑悟空妖精出身,妄談佛道。唐僧卻說:悟能、悟淨,休要亂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緣由是空,結局是空,都無所謂。偉大的是你反抗了,鬥爭了,始終朝著自己認為向好行善的道路前進。“我等保護你取獲此經,乃是奪天地造化之功,可以與乾坤並久,日月同圓,壽享長春,法身不朽”。
作者用一個個假故事告訴了大家這一個真道理呀。
阿九問的仔細,祝守一覺得也得答個仔細。
而若是問及祝守一心裏的緣故,其實也是說來比較偶然的呀。
其實祝守一當時並沒有什麽緣故,就是想拿起《西遊記》看看。
看完忍不住歎一句:絕了。
書都不能細看,觀其大略是很愜意的。一旦一個個字的看,一個個字撞到你的眼裏,進度慢下來不說,還得費心查閱,是故可創一門新的讀書法,細讀原文而不求解,問題交有緣人答去罷。
(一)取經,總得有個緣由
西遊取經,是有個緣由的。取經的緣由不僅大書特書,還反複出現在唐僧師徒的度關文牒中。
書裏這麽說,唐太宗輕許諾言卻沒做到,被索命至陰司。
魏征通陰陽,為唐太宗事先聯絡了陰司崔判官不題。
傳神的來了。唐太宗剛走進“幽冥地府鬼門關”,李建成、李元吉似在門口等著世民,見著世民上來就揪打索命。
被崔判官喝退後,李世民與陰間鬼王一一對證,結果罪不至死,崔判官卻趁機偷改生死簿,增加了李世民二十年陽壽。
李世民返回時,因知陰司缺瓜果卻不缺冬瓜西瓜,答應送南瓜於陰司鬼王,雙方相揖而別。
因陰司有去路,無來路,李世民不得原路返回,隻得遊觀地府。崔判官引其至陰山背後十八層地獄處,行至“枉死城”,一夥拖腰折臂、有足無頭的鬼魅攔住李世民,喊:還我命來!
李世民慌的藏藏躲躲,崔判官說這些枉死的冤業,需要你拿錢買平安。李世民自然是沒帶錢,崔判官說陽間有個相良老者,因為勤儉持身卻齋僧樂道,有十三庫金銀在此,你可以借一下,上去再還。
李世民自然是聽崔判官的話,還陽後搞水陸大會,超度枉死城亡靈。
祝守一當時看著,笑的停不下來。嗬,人間黑話大全。
什麽“聖君賢相”?作者告訴你了,“聖君”許諾你敢信?“聖君”沒有虧心事?陰間、陽間不走人情世故?枉死之人千萬計,不也是“聖君”花錢擺平?關鍵他這度鬼魂、買平安的錢,還是盤剝善良百姓而來!
由此看,陰司的交易,自是缺陽光,所以說須要送南瓜為禮。真·人間黑話大師!
取經,竟然緣起於這麽一個交易,哼,一個“空”字怕是擔的起了!哈哈哈!
(二)取經,取的是三藏真經
何為三藏真經?書裏借如來之口交代了兩次。
第一次。如來收了悟空,回到西天,向眾敘述前事,語氣平淡無異常,唯結尾一句令人玩味:玉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卻方辭駕而回。
諸佛的反應更有意思:聽言喜悅,極口稱揚。
佛祖出馬,不過隻滅一石猴,與悟空關於天道的機鋒不談,弘揚宇宙正道的意義不講,卻說了“請我坐了首席”,諸佛竟然由此“喜悅稱揚”?這文字寫的俗了些吧。
上文止住,更匪夷所思的畫麵出現了。
佛祖與眾享“盂蘭盆會”,書中說,大眾感激,各獻詩伸謝。
諸位睜大眼睛且看:諸佛獻詩三首,分為福、祿、壽。
紮眼麽?竟然有“祿”?
方外之人寫出了:祿享千鍾世太平,祿爵無邊萬國榮。下筆如此辛辣酸損,真難為你是個古人了。
如來隨後微開善口,宣揚正果。書裏特意寫了一筆,李世民還陽後,大行仁政,“自此時,蓋天下無一人不行善者”。
沒事沒事,緣由這個事向來不打緊的,關鍵看這麽重要的三藏真經是什麽?
如來: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
天地之間沒有人,隻有鬼?寧度鬼,不渡人?!直接解放枉死城不就行了?費唐僧師徒這麽大的周章幹啥?我一向魯鈍。
你第一次看,大概不會太在意。結尾,佛祖又介紹了一次,依舊是“談天說地度鬼”。
據悉,《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唐僧師徒最終隻取回五千零四十八卷。
“度鬼”,還是殘卷,真是對得起一個“空”字。
(三)為什麽唐僧是取經人
且聽官宣版:我待要送上東土(三藏真經),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曆千山,詢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沙和尚馬上就在後文拆台: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
為什麽選他?
第一次在行文中介紹唐僧身份的是鎮元子,說他是如來的二徒弟,金蟬子轉生。說他倆五百年前(沒錯,也是這個時間點)在“蘭盆會”(少了個“盂”字)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佛祖最後又給了一層信息,說金蟬子“因汝不聽說法,輕慢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
即便是被貶,唐僧也不是一般人。陳玄奘是丞相之外孫、狀元之子,他在書中第一次正麵出場(雖是附錄),可不是說自己是“胎裏素”,而是殺賊為父報仇,端的智勇雙全。
年紀輕輕的他,在水陸大會成為公認的頭號法師。
唐太宗問: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他閃出,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這是不會說話辦事的人麽)。
觀音院丟了袈裟,孫悟空去找妖怪,唐僧恐嚇大小和尚:“這去尋著袈裟,萬事皆休;但恐找尋不著,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如何,恐一人不能脫也”。
豬八戒初入門時,受悟空擠兌幾句後,發幾句牢騷,唐僧道:悟能,你若是在家心重嗬,不是個出家的了,你還回去罷。慌得八戒跪下認錯。
感覺他在初期,是外柔內剛、條理分明、進退有度的一個人。
也不是沒有缺點。習慣埋怨悟空等人闖禍卻連累自己。悟空說他是法嚴量窄,八戒私下叫他老和尚。
但他怎麽就變成一個遇事就哭哭啼啼的孱弱和尚呢?
前文都是據書裏的內容如實寫的,這,我隻能推論一把:他遇到超出自己認知邊界以外的事。無助。
他那一套,在南贍部洲吃得開,對普通人也可以,但遇到神仙鬼怪,他無可奈何(這麽說,佛祖讓他取經很有道理)。
你看他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孫悟空打殺強盜(真假美猴王之前一回)兩段中,表現的那麽堅持、那麽決絕,就是要把孫悟空趕走。因為他終於能確定自己是對的了,孫悟空打殺的就是普通人,眼見為實。
如來最終給了他當頭一棒,嚴厲警告唐僧: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再休嗔怪。
後麵,不想說了,隻想說他的一些側麵。
他因人參果像小孩因而不食,最後看仙家吃,他也吃了。
八十八回,他已經開始教八戒看人下菜碟了,“物有幾等物,人有幾等人,如何不分個高低貴賤”。
後麵,師徒一行隻要是幫了國王的,也不念耽誤取經路程了,住一個月都行;幫了普通百姓,多呆一會兒都不行,因為耽誤了取經行程,甚至翻臉要走。
他從來沒在書裏說,取經要普度眾生。他後來隻說,再不回去,唐王要埋怨我。
那請你原諒我的刻薄嘍。
(四)取經路上的影影綽綽
先說點有意思的。孫悟空嚇唬小妖,說自己“帶了個摺疊鍋,進來煮雜碎吃”。書裏很少寫他愛吃什麽,這裏自曝的點令人象深刻。
如來聞詔去拿悟空,走之前少不了叮囑,說的卻是: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哈哈哈。
書中說托塔李天王一直托著塔,原因竟是哪吒尋機向自己報仇。哈哈哈。
偷吃蟠桃,偷飲禦酒,盜食仙丹,並不怎麽打緊,隻見赤腳大仙上奏玉帝,言明悟空假傳聖旨。玉帝才起殺心。但豬八戒卻是赤腳大仙越班啟奏才保下來的。
<a href="https://m.ranwen.la" id="wzsy">ranwen.la</a>
虎力大仙求雨,是驚動玉帝了的,也是玉帝同意了的。
妖精的信息傳輸係統很通暢,前麵的妖精剛說是唐朝和尚,後麵的妖精就知道隻是個唐朝和尚;前麵的妖精知道是金蟬子,後麵的妖精就基本都知道了。
孫悟空告訴觀音菩薩,紅孩兒變成觀音的模樣騙拿了豬八戒。觀音聽說,在書中唯一一次大怒道:“那潑妖敢變我的模樣!”恨了一聲,將手中寶珠淨瓶往海心裏撲的一摜,唬得那行者毛骨悚然,即起身侍立下麵。後麵收拾紅孩兒的手段自然重了些,還戴了金箍,老牛和鐵扇公主說他們的孩子為奴了。
觀音舉薦二郎神去捉孫悟空,還知道二郎神“聽調不聽宣”。二郎神擒住悟空後獨自上天庭交差,天師卻啟奏玉帝:四大天王等眾已捉了妖猴齊天大聖李。朝中無人難做仙啊。
車遲國毀僧尊道,竟然是太白金星托夢眾僧眾記牢孫悟空的樣子,日後找孫悟空幫忙。
太白在書裏叫李長庚,一般是他主張議和招安,那也就是說,還有一派不怎麽喜歡議和詔安。發現沒有,太上老君出境次數不少吧,而且每次帶給唐僧師徒的磨難都很重。觀音菩薩胯下的金毛犼所用的鈴鐺,也是太上老君所做。
這頭玉帝手下的太白幫著佛祖的徒弟取經,那頭佛祖麾下的觀音幫著玉帝與親屬緩和關係。兩人為何如此出力?影影綽綽。
豬八戒:我本是天河裏天蓬元帥。隻因帶酒戲弄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
那龍道:我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五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
你看他倆的罪過,不知道衡量尺度的話,隻能看責罰,小白龍重了些。
但你看沙和尚:我不是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卷簾大將。隻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
在看不出罪過有多大時,看責罰顯得觸目驚心,每七天就要受穿心之苦。
你從他的言行有度就該知道,他確實是玉帝身邊之人,卷簾嘛,大概就是領導上轎子時給領導撩簾子的,一個領導的身邊人,究竟犯了什麽錯?淩霄寶殿寶物千千萬,因為打碎一件玻璃盞顯然有些誇張。
“當年撞那禍時,不知帶累我等多少”。豬八戒對孫悟空的這句指責,我完全同意。所以,五百年前蟠桃會上究竟發生了什麽?
最後,唐僧、孫悟空、沙悟淨是加升大職正果;豬悟能和白龍馬為“職正果”。
那是個什麽座次呢?
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後麵是南無鬥戰勝佛,鬥戰勝佛之後是南無觀世音菩薩。最後三位菩薩是淨壇使者菩薩,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八戒和大鵬金翅雕都享受祭口淨壇之權,顯然八戒打不過那位。
(五)孫悟空取到了真經
孫悟空的真經是啥?應該不是那三藏真經。
起初他的動機大概是為了長生不老、歡樂無邊吧,結果一溜做到了齊天大聖,該滿意了吧。
並不。因為沒意思,書裏的神仙忙於各種社交聚會,聚會的主題不過是好酒、好果而已。
不滿意這個秩序,老孫試著換一下。
孫悟空:“淩霄寶殿非他久,曆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隻此敢爭先”。
如來:(玉帝)他自幼修持,苦曆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孫悟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結果被鎮壓了。
慶祝鎮壓孫悟空的“安天大會”上,龍肝鳳髓,玉液蟠桃。不過是宇宙清平賀聖朝,醒時明月還依舊。
如果這個破秩序還能運行,老孫試著在其中發揮些好作用呢?
這樣也很詭異。
看著他言語強硬的找曾經看不上的神仙幫忙降妖,我的腳指頭和他一起用力。至真假美猴王一關,他進入淩霄寶殿,竟然稱玉帝為“萬歲”,並且自稱“臣”。同學,你忘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如此重大轉折的到來,如來卻隻說:且看二心競鬥而來。
我魯鈍,隻看得一心。孫悟空信守承諾,始終未提第一個師傅的名字,甚至對外人說自己的名字是觀音菩薩取的;七十七回,聽聞唐僧被吃,失聲淚似泉湧,八十六回再哭,八戒罵他是個膿包;雖然未勝二郎神,但大方承認,每次自我介紹都說這段,後來見了麵,叫二郎神大哥。
他悟到的“空”又是什麽?
想想人,算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學會直立行走(學藝),馴化野生物(當好弼馬溫),學會用火(煉丹爐走一遭),然後就能高呼自己是齊天大聖了?《三體》都告訴你不要傲慢。
那怎麽辦?
第二十四回,唐僧問悟空,幾時方能到西天?悟空卻說: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隻要你見性誌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後文中,唐僧趕路途中歎氣:幾時能夠此身閑?說:若功成之後,萬緣都罷,諸法皆空。那時節,自然而然,卻不是身閑也?
再後文中,孫悟空說唐僧隻是念得《般若心經》,卻不曾解得。八戒悟能笑悟空妖精出身,妄談佛道。唐僧卻說:悟能、悟淨,休要亂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緣由是空,結局是空,都無所謂。偉大的是你反抗了,鬥爭了,始終朝著自己認為向好行善的道路前進。“我等保護你取獲此經,乃是奪天地造化之功,可以與乾坤並久,日月同圓,壽享長春,法身不朽”。
作者用一個個假故事告訴了大家這一個真道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