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一行得到當前吳國大鴻臚葛係的接見,還是比較容易的。
這裏麵有何水的恩師董奉的麵子在,當然,更主要的是因為最近的葛係比較……閑。
大鴻臚在秦及漢初本名典客,西漢沿設,為九卿之一。漢景帝中元六年改名大行令,漢武帝太初元年改名大鴻臚。職務主要是諸王入朝、郡國上計、封拜諸侯及屬國首領等,多與禮儀有關,後遂變為讚襄禮樂之官,王莽時期改為典樂。東漢官名稱大鴻臚卿。秦漢時凡諸侯王、列侯和各屬國君長,以及外國君主或使臣都被視為皇帝賓客,與此有關事務多由大鴻臚掌管,如諸侯王、列侯受封或其子息嗣位以及奪爵、削地。諸侯王進京朝見皇帝,大鴻臚典掌禮儀;諸侯王死亡,大鴻臚遣使吊唁,並草製誄策和諡號;臣屬於漢藩屬國君長,在接受漢封號或朝見皇帝時,以及外國使臣來貢等,也都由大鴻臚承辦禮儀事務。所以,別看這個職務位列九卿,工資也很誘人(中二千石,即月俸一百八十斛,一年二千一百六十斛。),但幹的約等於外交部長的活。隻是眼下,“兄弟”國家蜀漢已經完蛋了,和魏國又基本上處於全麵開戰的狀態,吳國內部經過幾輪“血洗”,宗室早就被收拾的差不多了,沒有什麽進京朝見皇帝的手續,所以,日常的業務早就無法正常開展,葛係每天的日常就是打卡上班、打卡下班,清閑得很。
對於董奉,葛係也有過接觸和來往,二人也算是有些共同語言,比如,都曾經和道家有些關係來往(葛係的兄長便是葛玄,董奉早年也癡迷過道教神仙煉丹之術;現在二人都對這些少年時代的愛好興致缺缺,不過慣性使然,董奉是一心撲在醫學上,葛係則是專注於養生)。
“何水何勝冰?”看著拜帖,葛係有些迷糊,董奉的徒弟雖然不是太多,可自己也不可能認全,不過一個醫生弟子的身份,也沒有什麽值得冒充的,何況是還來見自己這個地位虛高卻無實權的人,又是問了下人,來者是一個糟老頭子和一個骨瘦如柴的十六七歲少年的時候,最後一點戒心也放了下來,也就給放了進來。
此行隻是何水和王迪,進了建業城之後,李流他們便接著商人和醫生的身份四散開來打探信息,再加上李流的長相有點凶悍,所以就沒拉出來溜溜。
在門人的引領下,何水與王迪走進了葛係的宅中,院落不大,清淨淡雅的風格,院落中間有一池塘,旁邊一棵古樹,房間,大約是四五間的樣子,也沒有什麽雕梁畫棟和富麗堂皇,要是不說,誰也想不到這個一個位列九卿,年薪可以有個四五十萬人民幣的高官住所。唯一吸引王迪注意的便是池塘邊有一巨石,上麵密密麻麻的刻著一大段文字,一走一過之間,王迪隻能依稀認出其中幾個字來。
“老何,上麵是什麽?”王迪快走幾步來到何水身邊,低聲問道。此段文字如此顯眼,想必一定是這葛係十分中意的,知道點內情,投其所好也不是不可以,雖然時間有點緊迫。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雲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兩失其情,請試粗論之。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能致也。至於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曾子銜哀,七日不饑。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懷殷憂,則達旦不瞑。勁刷理鬢,醇醴發顏,僅乃得之;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發衝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國亂於下也……”何水讀了開頭一段之後,想了想說道:“此乃嵇康的《養生論》,大概意思是……”
“不用說了,知道是什麽就行了。”王迪沒有讓何水繼續說下去。
嵇康的《養生論》?看來這葛係,要麽是嵇康的粉絲,要麽熱衷於大保健、不,是養生啊,後者的可能應該更大一些,好吧,今天的主題有了。
入了正堂,一睹葛係的真顏,王迪更加確定了自己的判斷,果然是對養生感興趣,保養的還真是好啊,完全看不出實際年齡,看須發是有些銀白的,可那皮膚,不說吹彈可破也差不多了啊。
“君異(董奉的字)近來可好?”率先開口的是葛係,切入點還是董奉,畢竟,屋子裏這幾位都不認識,尬聊,是難以避免的。
“家師多年前就令門下弟子外出行醫,弟子已是有四年未曾得見恩師了。”何水很是恭敬的回道。
“也是巧了,”葛係笑道:“再過個把月,君異也會來建業,到時候你們師徒也便可以重逢了。”
“那就好了。”何水臉色微微一變,隨即很高興的說道。
“外出行醫幾年,想必醫術也是更加精湛了,今日就為本官把把脈如何?”見何水沒有什麽異常,葛係又說道。
“大人說笑了,”何水一躬身:“看大人的氣色,u看書.ukahu無須把脈便可知深諳養生之道,調養極其合理。”
“養生?”葛係搖搖頭:“本官哪是什麽養生,不過是仰仗家兄(葛玄)的一些煉丹心得,在修道成仙的道路上小有所成罷了,吾說與君異聽,君異還不信,不然也不會跑過來辯論一番了,哈哈。”
聽了這話,何水臉色一下變得有些難堪,隨即又恢複了正常,倒是身後的王迪,冷笑的微表情沒有收住,被葛係看到了眼裏。
“身後少年乃是何人?因何發笑?”葛係有點不高興。
“小人收的一名不成器的弟子,沒有見過什麽世麵,大人不要見怪。”何水連忙解釋。
“那就是懂點醫術了?吾剛才所言有何可笑之處?”葛係卻是很奇怪的揪著王迪不放。
“欲求仙者,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不待何水答話,王迪搶先一步把話頭給堵死了,擺出了一副自己不信道家,不信神仙方術的基本立場。
“但務方術便不得長生?”葛係冷笑:“吾服食藥物,群穀不食(不吃五穀),恬淡無欲,卻不能度世不死?”
“吞藥養性,能令人無病,不能壽之為仙,服藥過度反會中毒;人不飲食,違反生理本能肯定要餓死,有血脈之類,無有不生,生無不死,人,物也。雖貴為王侯,性不異於物。物無不死,人安能仙?故諸學仙術為不死之方,其必不成!”王迪振振有詞的說道(向偉大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同誌致敬)。
“但,人雖不能長生,卻可養生。”王迪話鋒一轉。
這裏麵有何水的恩師董奉的麵子在,當然,更主要的是因為最近的葛係比較……閑。
大鴻臚在秦及漢初本名典客,西漢沿設,為九卿之一。漢景帝中元六年改名大行令,漢武帝太初元年改名大鴻臚。職務主要是諸王入朝、郡國上計、封拜諸侯及屬國首領等,多與禮儀有關,後遂變為讚襄禮樂之官,王莽時期改為典樂。東漢官名稱大鴻臚卿。秦漢時凡諸侯王、列侯和各屬國君長,以及外國君主或使臣都被視為皇帝賓客,與此有關事務多由大鴻臚掌管,如諸侯王、列侯受封或其子息嗣位以及奪爵、削地。諸侯王進京朝見皇帝,大鴻臚典掌禮儀;諸侯王死亡,大鴻臚遣使吊唁,並草製誄策和諡號;臣屬於漢藩屬國君長,在接受漢封號或朝見皇帝時,以及外國使臣來貢等,也都由大鴻臚承辦禮儀事務。所以,別看這個職務位列九卿,工資也很誘人(中二千石,即月俸一百八十斛,一年二千一百六十斛。),但幹的約等於外交部長的活。隻是眼下,“兄弟”國家蜀漢已經完蛋了,和魏國又基本上處於全麵開戰的狀態,吳國內部經過幾輪“血洗”,宗室早就被收拾的差不多了,沒有什麽進京朝見皇帝的手續,所以,日常的業務早就無法正常開展,葛係每天的日常就是打卡上班、打卡下班,清閑得很。
對於董奉,葛係也有過接觸和來往,二人也算是有些共同語言,比如,都曾經和道家有些關係來往(葛係的兄長便是葛玄,董奉早年也癡迷過道教神仙煉丹之術;現在二人都對這些少年時代的愛好興致缺缺,不過慣性使然,董奉是一心撲在醫學上,葛係則是專注於養生)。
“何水何勝冰?”看著拜帖,葛係有些迷糊,董奉的徒弟雖然不是太多,可自己也不可能認全,不過一個醫生弟子的身份,也沒有什麽值得冒充的,何況是還來見自己這個地位虛高卻無實權的人,又是問了下人,來者是一個糟老頭子和一個骨瘦如柴的十六七歲少年的時候,最後一點戒心也放了下來,也就給放了進來。
此行隻是何水和王迪,進了建業城之後,李流他們便接著商人和醫生的身份四散開來打探信息,再加上李流的長相有點凶悍,所以就沒拉出來溜溜。
在門人的引領下,何水與王迪走進了葛係的宅中,院落不大,清淨淡雅的風格,院落中間有一池塘,旁邊一棵古樹,房間,大約是四五間的樣子,也沒有什麽雕梁畫棟和富麗堂皇,要是不說,誰也想不到這個一個位列九卿,年薪可以有個四五十萬人民幣的高官住所。唯一吸引王迪注意的便是池塘邊有一巨石,上麵密密麻麻的刻著一大段文字,一走一過之間,王迪隻能依稀認出其中幾個字來。
“老何,上麵是什麽?”王迪快走幾步來到何水身邊,低聲問道。此段文字如此顯眼,想必一定是這葛係十分中意的,知道點內情,投其所好也不是不可以,雖然時間有點緊迫。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雲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兩失其情,請試粗論之。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能致也。至於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曾子銜哀,七日不饑。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懷殷憂,則達旦不瞑。勁刷理鬢,醇醴發顏,僅乃得之;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發衝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國亂於下也……”何水讀了開頭一段之後,想了想說道:“此乃嵇康的《養生論》,大概意思是……”
“不用說了,知道是什麽就行了。”王迪沒有讓何水繼續說下去。
嵇康的《養生論》?看來這葛係,要麽是嵇康的粉絲,要麽熱衷於大保健、不,是養生啊,後者的可能應該更大一些,好吧,今天的主題有了。
入了正堂,一睹葛係的真顏,王迪更加確定了自己的判斷,果然是對養生感興趣,保養的還真是好啊,完全看不出實際年齡,看須發是有些銀白的,可那皮膚,不說吹彈可破也差不多了啊。
“君異(董奉的字)近來可好?”率先開口的是葛係,切入點還是董奉,畢竟,屋子裏這幾位都不認識,尬聊,是難以避免的。
“家師多年前就令門下弟子外出行醫,弟子已是有四年未曾得見恩師了。”何水很是恭敬的回道。
“也是巧了,”葛係笑道:“再過個把月,君異也會來建業,到時候你們師徒也便可以重逢了。”
“那就好了。”何水臉色微微一變,隨即很高興的說道。
“外出行醫幾年,想必醫術也是更加精湛了,今日就為本官把把脈如何?”見何水沒有什麽異常,葛係又說道。
“大人說笑了,”何水一躬身:“看大人的氣色,u看書.ukahu無須把脈便可知深諳養生之道,調養極其合理。”
“養生?”葛係搖搖頭:“本官哪是什麽養生,不過是仰仗家兄(葛玄)的一些煉丹心得,在修道成仙的道路上小有所成罷了,吾說與君異聽,君異還不信,不然也不會跑過來辯論一番了,哈哈。”
聽了這話,何水臉色一下變得有些難堪,隨即又恢複了正常,倒是身後的王迪,冷笑的微表情沒有收住,被葛係看到了眼裏。
“身後少年乃是何人?因何發笑?”葛係有點不高興。
“小人收的一名不成器的弟子,沒有見過什麽世麵,大人不要見怪。”何水連忙解釋。
“那就是懂點醫術了?吾剛才所言有何可笑之處?”葛係卻是很奇怪的揪著王迪不放。
“欲求仙者,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不待何水答話,王迪搶先一步把話頭給堵死了,擺出了一副自己不信道家,不信神仙方術的基本立場。
“但務方術便不得長生?”葛係冷笑:“吾服食藥物,群穀不食(不吃五穀),恬淡無欲,卻不能度世不死?”
“吞藥養性,能令人無病,不能壽之為仙,服藥過度反會中毒;人不飲食,違反生理本能肯定要餓死,有血脈之類,無有不生,生無不死,人,物也。雖貴為王侯,性不異於物。物無不死,人安能仙?故諸學仙術為不死之方,其必不成!”王迪振振有詞的說道(向偉大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同誌致敬)。
“但,人雖不能長生,卻可養生。”王迪話鋒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