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嘛,所以,他成為晉王,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在原曆史時空中,司馬昭封王就是發生在景元五年(264年)三月三十日。隻不過眼下,因為一係列混亂事件的影響,稱王事件已經推遲了一個月。


    但是,問題不在時間的早晚,鍾會和薑維都知道,司馬昭要是能邁出這一步,必須是在天下大局已定的前提下:北方統治穩固,西南新依附之地隱患消除,江東不足為懼後才會這麽做(原時空就是這樣,鍾會和鄧艾死於非命,以薑維為代表的蜀漢複國勢力在成都大亂中消亡殆盡,劉禪等皇族內遷後受到優待,南中地區的霍弋和巴東的羅憲正式歸順之後,掌控了對江東的上遊優勢之後,司馬昭才封王),而現在呢,事件推遲時間發生了(當然,不管是鍾會還是薑維都不知道這個對比性時間節點的存在),可是,眼下,這益州的局勢還沒有穩定啊,不然,前段時間他為何要做出親自前往益州的軍事部署來?不就是因為鍾會和鄧艾,還沒有清除掉嗎?


    從兵發長安,準備親自進軍益州到忽然稱王,如此巨大的計劃轉變,隻能說明。。。。。。


    “晉公(王)命不久矣!”鍾會和薑維對視一眼後,幾乎異口同聲的說道。


    “所以,紮在廣都的這顆釘子就不急著拔除了,晉公,啊,是晉王,眼下是不太適合軍旅顛簸的,安心修養吧!成都,或者說益州,暫時是安全了!”吐了口氣,鍾會輕鬆的說道。


    “但是,士季怎麽就如此肯定晉王命不久矣呢?這隻是一種可能,萬不可掉以輕心啊!”薑維有點不死心,就差這麽一點點啊!混賬司馬昭,該死的時候不死!


    “伯約不知,此番出征之前的一年多時間裏,吾與晉王是有過多次接觸交流的,”鍾會得意洋洋的說道:“尤其是在私下場合的交談中,會不止一次發現,晉王的身體已是大不如前了,時常出現眩暈頭痛,麵紅目赤的狀態,一旦單次的交談時間長了,還會出現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甚至是昏沉嗜睡的狀況,隻是在那裏強行支撐而已。會當時是裝作渾然不知而已,但是私下將這些情況詢問了一些醫者,他們的回複都是比較一致的,認為這都屬於中風的症狀表現啊,伯約了解中風吧?一旦病發,輕則半身不遂,重者甚至會猝死!此病如若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態,做事不急不躁,節製飲食,尤其是不酗酒的話,尚可控製,但是晉王,嘿嘿,這些不良嗜好,就沒有一個不中的!”


    正是看到了晉王命不久矣,你鍾會才會萌生野心,千方百計的爭取到這次掌兵的機會吧,薑維心裏暗想。


    “伯約是在想小弟何時有了僭越的想法吧?就是在這個時候啊。”仿佛看透了薑維所思所想,鍾會做出了解答,繼而問道:“伯約,還記得吾等當初的謀劃嗎?”


    王迪根據自己對原曆史的理解,鍾會和鄧艾本就矛盾重重,薑維故意投降鍾會,借其手除掉鄧艾(此步驟成功),再鼓動鍾會發動政變與司馬昭決裂,然後除掉益州所駐魏軍的骨幹將領(功虧一簣,失敗),最後找機會幹掉鍾會,完成複國大業。但是,在本時空,不知道究竟是受了怎樣的影響,此猜測居然在一開始就是完全錯誤!


    當鄧艾完成偷渡陰平後,薑維就知道,成都必然淪陷,戰場之上,蜀漢大勢已去,亡國之痛已是不可避免,所以,在那時就開始謀劃駭人聽聞的複國大業。


    所以,薑維第一時間投降了鍾會,並和鍾會開始布局。首先是挑撥關係不假,不過那是在挑撥鄧艾與司馬昭的關係,而不是鍾會和鄧艾之間的關係:布置了死士潛伏在鄧艾身邊,故意行刺不成(當然,就算是真想行刺,成功概率也很低)還沒留下活口,令鄧艾猜忌是鍾會所為(事實上鄧艾也真是這麽猜忌的),不過隨後鍾會居然也遭到了死士的暗殺(自然還是薑維和鍾會布置的),鍾會在此次刺殺事件中比鄧艾還要嚴重,居然受了傷,因此懷疑是鄧艾所為(都是在演戲),最後,經過探討和交流後,兩人相互諒解,達成共識:這是司馬昭的行為,狡兔死走狗烹啊,不得不反戈一擊了。


    總之,經過薑維和鍾會的設計和離間挑撥之後,鄧艾成功的叛離了司馬昭陣營(他本就是感念司馬懿與司馬師,對司馬昭是無愛的):反正已經無法被領導容納,索性就玩一把大的,為鄧氏家族和子孫後代謀求更大利益。


    總之,經過三方交涉,決定,結成統一戰線,初步規劃如下:未來,由鍾會和薑維提供支援並且抵擋住魏國方麵有可能的阻撓和破壞,保證鄧艾毫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率軍順流而下直取東吳,滅掉或者重創東吳後,鄧艾就成為江東之主,屆時再整頓兵馬對壽春一帶形成威脅,吸引魏軍主力轉移到南線後,鍾會就率領大軍出漢中,薑維再出隴西,二人配合作戰,助力鍾會占據北方,最後一步,薑維擁戴事先逃到巴東的劉諶為帝,實現複國大業,再現三足鼎立局麵——至於誰能完成天下一統,那就交給子孫後代去做吧。


    這個部分的計劃是薑維能拿出來吸引、展示出來給鍾會鄧艾二人的部分,最關鍵的是隱藏起來的真正意圖:誘惑鄧艾第一時間南下攻打東吳,將其精力牽製在江東。其實在原時空當中,鄧艾也有了下江東的企圖,所以,滅蜀後便向司馬昭提出了滅吳的具體措施:“留隴右兵20000人,巴蜀兵20000人,煮鹽煉鐵,同時建造船隻,事先準備日後沿江討伐東吳事宜。做完此事後,布告天下,讓東吳知道他們所麵臨的局勢,明白利害關係,東吳一定歸順。這樣,就不用征討而可以平定東吳了。眼下最主要的就是要厚待劉禪,招致吳景帝孫休歸順,如果將劉禪送到洛陽,東吳會認為這是軟禁流放,對勸他們歸附不利。應當暫且留下劉禪,等待明年秋冬,可封劉禪為扶風王,賜給他資財,派人服侍,讓他享受。設置廣陵、城陽為王國,以待吳主孫休投降。那樣,東吳就會畏懼威德,望風歸順了。”——不得不說,鄧艾的這一套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的手段是很高明的,但也是其取死之道,一人鯨吞吳蜀,這樣的偉業司馬昭會任由他一人完成?擅自安排劉禪的人生走向,擅自承製拜官,這又置司馬昭於何地?


    鄧艾出兵後,再想法挑撥司馬昭與鍾會的關係(這個其實不用怎麽挑撥,直接利用就完了,什麽都不做,司馬昭也會出手的),消耗二者的力量,最後,暗中積蓄力量的自己,將精疲力竭的鍾、鄧二人風卷殘雲一般消滅,完成複國壯舉,屆時吳國重創,魏國元氣大傷,蜀漢也就進可攻退可守了!


    這是薑維的a計劃,一開始進展極為順利,但是,由於中途出現了羅憲在廣都把水攪渾的變數,在不知道羅憲所為的前提下,u看書 .uukanshu 薑維再度腦洞大開,修改成了b計劃:養寇自重,利用羅憲這顆釘子,不斷消耗掉鍾會的力量,令其不得不提前和司馬昭對決,然後在鄧艾還在和東吳方麵撕逼的時候,找準時機將鍾會和司馬昭排擠出益州,最後,複國。


    這個b計劃因為是臨時起意的應變修改,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司馬昭出兵的時間自己做不了主,司馬昭出兵後,鍾會的下屬人心背離,不堪一擊等等,尤其是自己複國的時機火候要拿捏好,不然很容易引火燒身。


    後來好了,因為知道了羅憲的存在,所以,不怕累的薑維就又修改成了c計劃:詐敗,將被分散瓦解的蜀軍暗中集中在羅憲那裏,力量此消彼長後,逼迫亂了方寸的鍾會(內有羅憲,外有司馬昭)請求鄧艾回援成都,然後,啟動糜武這個雙麵臥底,聯絡陸抗,在後麵發動反擊,截殺鄧艾(如若鄧艾著急回師的話,必然會選擇更為方便快捷的水路,這樣,陸抗就能建立優勢,扳回一局),正所謂唇亡齒寒,為了解救鄧艾,鍾會也一定會去支援,這樣,不管是與吳軍合擊鄧艾,偷襲鍾會,還是趁亂攻擊空虛的成都,力量已經暗中壯大起來的羅憲,都是很有把握的。


    現在好了,薑維的腦洞都開到這個程度了,鍾會也已經點頭要讓鄧艾回來了,結果,一封公文送到,說是司馬昭稱王,結果,鍾會從中推導出了其命不久矣的結論,不著急滅掉羅憲,不著急召集鄧艾回師了。


    那豈不是功敗垂成?


    不可!就差這最後一步了!我薑維一定要促成這個計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之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梧老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梧老師並收藏漢之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