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整個楊府早已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唯餘楊聰的書房還有些許燈光透出。
楊聰坐在書桌前,呆呆的看著眼前的幾篇八股文,眉頭都皺成了一個川字型。
他並不是看不懂這些文章寫的什麽東西,畢竟原來的楊聰也“苦讀”《四書五經》十餘載,不說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一般的文章他還是看得懂的。
問題,他找不出八股文的規律啊!
當然,如果從格式和規定等方麵來理解,要說八股文沒規律,那是胡說八道。
八股文的格式和規定那是相當有規律的,用迂腐和死板來形容這些規律都不為過。
那麽,八股文有多死板呢?
首先,八股文的題目必出自《四書五經》,也就是說,科舉考試的題目你不用去猜,必定摘自《四書五經》中的某一句。
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等,這些都可能作為科舉考試題目。
然後,八股文格式要求很嚴格,整篇文章必須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部分,而且後四個部分,起股、中股、後股、束股,也就是正式闡述你觀點的正文,每個部分都必須由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組成,合起來總共八股,八股文之名也由此而來。
當然,這八股文可不是分成八段,然後後麵四段是四對排比對偶的文字就行了,科舉考試對每段的格式和內容都有嚴格的規定。
比如,破題,必須用兩句到三句點破題目的要義;承題,必須用三句到五句,承接破題,對題目作進一步說明。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以“學而時習之”為題,怎麽寫開頭才算合格的八股文呢?
兩句破題:學與時進,功斯純矣。
三句承題:蓋學而不習與弗學等,學而不時亦與弗學等,而純於學者豈若是乎。
這樣寫就對了,不能一開始就闡述自己的論點,也不能囉裏巴嗦一大堆,開頭兩段必須嚴格按八股文的格式來破題、承題。
至於起講,簡單來說就是我講的大概是什麽,我要開始講了啊,因為前麵破題和承題都是解釋題目的含義,沒有自己的論述,從這起講開始就可以闡述自己的論點,所以,這起講也有引發論述的意思。
還有後麵的入題,簡單來說就是我對題目的理解是什麽,也就是結合題目和上麵起講中的闡述進一步說明自己的論點,至於為什麽這麽理解,請看下麵的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的論述,這個入題大致就是起個中間過渡的作用。
最後的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就是正文,也就是詳細闡述自己的論點。
這四段最是考校人,因為每一段都必須由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組成,而且還必須像寫詩詞和對聯那樣,講究平平仄仄,講求押韻。
比如,描寫大海和章魚,你就不能簡單一句,大海寬廣無垠,蔚藍的海水一望無際,仿佛連接著天際,海水中的章魚......。
按八股文的格式,大致應該這樣寫。
大海啊,你全是水。
章魚啊,你全是腿。
當然,這樣寫隻是格式上勉強湊合,內容上是嚴重不符合規定的,因為八股文對文章的內容,或者說描寫的手法也是有嚴格要求的。
八股文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規定,那就是整篇文章都必須用孔子、孟子等古聖先賢的口氣說話,也就是所謂的代聖人立言,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想怎麽寫就怎麽寫,想怎麽說就怎麽說,更不能用風花雪月的典故褻瀆聖人。
這個老要命了,因為古聖先賢說話的時候基本都帶著之、乎、者、也等助詞,你要想寫出來的東西看上去像古聖先賢的口氣就要到處加這些助詞,加的好倒還罷了,加的不好,那就要鬧笑話了。
比如前麵對大海和章魚的描寫,如果完全按八股文要求來寫,大致就會變成這樣。
海之大者,一望無際乎,海之內兮,全是水也。
章之魚者,荒誕不羈乎,身之外兮,全是腿也。
這格式死板,規矩繁多正是八股文最為人詬病的地方。
比如,前麵兩三句破題,三四句承題,連句數都規定死了,讓人怎麽發揮?
又比如後麵八股正文更是跟寫對聯一樣,必須對仗工整,闡述自己的觀點還要像寫對聯一樣來闡述,這樣不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嗎?
更有甚者,八股文對整篇文章字數都有規定,按明朝的規定,多於五百字的試卷就廢了,五百字,前麵還要根據格式要求寫四段近乎廢話的東西應景,這觀點怎麽論述的清楚呢?
還有,整篇都要用古代先賢的口氣來寫,這得多難為人啊,搞的很多古代讀書人都跟吃錯藥了一樣,滿口的之乎者也,其實,不是他們喜歡這麽說話,而是科舉考試要求他們用這種口氣!
總而言之,從格式和規定這些方麵來說,八股文是相當有規律的,那麽,楊聰為什麽會認為這八股文找不出規律來呢?
主要原因,這些格式和規定所有考生都知道啊!
他想找出的規律是這時代所有讀書人都不知道的規律,或者說,他想找出的是科舉的捷徑。uu看書.uukanh
簡單來說,就是不用跟這個時代的書呆子一樣死讀《四書五經》也能做出上好八股文的方法。
這個方法自然沒這麽容易找出來,他拿著幾篇八股文仔細對照了半天,還是沒有一點頭緒。
他隻感覺,這些八股文除了迂腐就是死板,沒一點意思,看著都讓人昏昏入睡。
這些文章的確不怎麽樣,因為這些都是他吃完飯之後厚著臉皮去嚴老先生那裏求來的,也就是說,這些八股文都是跟他同窗的那些窮秀才寫出來的。
其實,縣學也不光是講解《四書五經》,嚴老先生也經常出題讓下麵的生員寫八股文。
不過,他就是出題,很少講解,更不會教學生總結八股文的規律,就讓你自己寫,寫完給他看。
他看了,覺著寫的好的就會當眾讀一讀,以示嘉獎,寫的不好,他也會批評一番,僅此而已。
這些所謂寫的好的自然都是那些窮秀才寫的,他們都能考上秀才,做八股文肯定比楊聰他們這些例生肯定強多了。
楊聰以前就屬於寫的不好的那一類,不過他寫的八股文倒還還不至於狗屁不通,所以,嚴先生才說他資質還可以,隻要努力,考上生員沒什麽問題。
這會兒他倒不是不想努力,他隻是不想按這年代讀書人的方法去努力而已,要按這年代讀書人的方法去努力,他恐怕還得讀幾年才能考上秀才。
而且,就算他努力一輩子,能不能考上舉人還不好說。
至於進士,那真如同嚴老先生說的,一點希望都沒有。
楊聰坐在書桌前,呆呆的看著眼前的幾篇八股文,眉頭都皺成了一個川字型。
他並不是看不懂這些文章寫的什麽東西,畢竟原來的楊聰也“苦讀”《四書五經》十餘載,不說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一般的文章他還是看得懂的。
問題,他找不出八股文的規律啊!
當然,如果從格式和規定等方麵來理解,要說八股文沒規律,那是胡說八道。
八股文的格式和規定那是相當有規律的,用迂腐和死板來形容這些規律都不為過。
那麽,八股文有多死板呢?
首先,八股文的題目必出自《四書五經》,也就是說,科舉考試的題目你不用去猜,必定摘自《四書五經》中的某一句。
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等,這些都可能作為科舉考試題目。
然後,八股文格式要求很嚴格,整篇文章必須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部分,而且後四個部分,起股、中股、後股、束股,也就是正式闡述你觀點的正文,每個部分都必須由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組成,合起來總共八股,八股文之名也由此而來。
當然,這八股文可不是分成八段,然後後麵四段是四對排比對偶的文字就行了,科舉考試對每段的格式和內容都有嚴格的規定。
比如,破題,必須用兩句到三句點破題目的要義;承題,必須用三句到五句,承接破題,對題目作進一步說明。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以“學而時習之”為題,怎麽寫開頭才算合格的八股文呢?
兩句破題:學與時進,功斯純矣。
三句承題:蓋學而不習與弗學等,學而不時亦與弗學等,而純於學者豈若是乎。
這樣寫就對了,不能一開始就闡述自己的論點,也不能囉裏巴嗦一大堆,開頭兩段必須嚴格按八股文的格式來破題、承題。
至於起講,簡單來說就是我講的大概是什麽,我要開始講了啊,因為前麵破題和承題都是解釋題目的含義,沒有自己的論述,從這起講開始就可以闡述自己的論點,所以,這起講也有引發論述的意思。
還有後麵的入題,簡單來說就是我對題目的理解是什麽,也就是結合題目和上麵起講中的闡述進一步說明自己的論點,至於為什麽這麽理解,請看下麵的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的論述,這個入題大致就是起個中間過渡的作用。
最後的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就是正文,也就是詳細闡述自己的論點。
這四段最是考校人,因為每一段都必須由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組成,而且還必須像寫詩詞和對聯那樣,講究平平仄仄,講求押韻。
比如,描寫大海和章魚,你就不能簡單一句,大海寬廣無垠,蔚藍的海水一望無際,仿佛連接著天際,海水中的章魚......。
按八股文的格式,大致應該這樣寫。
大海啊,你全是水。
章魚啊,你全是腿。
當然,這樣寫隻是格式上勉強湊合,內容上是嚴重不符合規定的,因為八股文對文章的內容,或者說描寫的手法也是有嚴格要求的。
八股文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規定,那就是整篇文章都必須用孔子、孟子等古聖先賢的口氣說話,也就是所謂的代聖人立言,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想怎麽寫就怎麽寫,想怎麽說就怎麽說,更不能用風花雪月的典故褻瀆聖人。
這個老要命了,因為古聖先賢說話的時候基本都帶著之、乎、者、也等助詞,你要想寫出來的東西看上去像古聖先賢的口氣就要到處加這些助詞,加的好倒還罷了,加的不好,那就要鬧笑話了。
比如前麵對大海和章魚的描寫,如果完全按八股文要求來寫,大致就會變成這樣。
海之大者,一望無際乎,海之內兮,全是水也。
章之魚者,荒誕不羈乎,身之外兮,全是腿也。
這格式死板,規矩繁多正是八股文最為人詬病的地方。
比如,前麵兩三句破題,三四句承題,連句數都規定死了,讓人怎麽發揮?
又比如後麵八股正文更是跟寫對聯一樣,必須對仗工整,闡述自己的觀點還要像寫對聯一樣來闡述,這樣不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嗎?
更有甚者,八股文對整篇文章字數都有規定,按明朝的規定,多於五百字的試卷就廢了,五百字,前麵還要根據格式要求寫四段近乎廢話的東西應景,這觀點怎麽論述的清楚呢?
還有,整篇都要用古代先賢的口氣來寫,這得多難為人啊,搞的很多古代讀書人都跟吃錯藥了一樣,滿口的之乎者也,其實,不是他們喜歡這麽說話,而是科舉考試要求他們用這種口氣!
總而言之,從格式和規定這些方麵來說,八股文是相當有規律的,那麽,楊聰為什麽會認為這八股文找不出規律來呢?
主要原因,這些格式和規定所有考生都知道啊!
他想找出的規律是這時代所有讀書人都不知道的規律,或者說,他想找出的是科舉的捷徑。uu看書.uukanh
簡單來說,就是不用跟這個時代的書呆子一樣死讀《四書五經》也能做出上好八股文的方法。
這個方法自然沒這麽容易找出來,他拿著幾篇八股文仔細對照了半天,還是沒有一點頭緒。
他隻感覺,這些八股文除了迂腐就是死板,沒一點意思,看著都讓人昏昏入睡。
這些文章的確不怎麽樣,因為這些都是他吃完飯之後厚著臉皮去嚴老先生那裏求來的,也就是說,這些八股文都是跟他同窗的那些窮秀才寫出來的。
其實,縣學也不光是講解《四書五經》,嚴老先生也經常出題讓下麵的生員寫八股文。
不過,他就是出題,很少講解,更不會教學生總結八股文的規律,就讓你自己寫,寫完給他看。
他看了,覺著寫的好的就會當眾讀一讀,以示嘉獎,寫的不好,他也會批評一番,僅此而已。
這些所謂寫的好的自然都是那些窮秀才寫的,他們都能考上秀才,做八股文肯定比楊聰他們這些例生肯定強多了。
楊聰以前就屬於寫的不好的那一類,不過他寫的八股文倒還還不至於狗屁不通,所以,嚴先生才說他資質還可以,隻要努力,考上生員沒什麽問題。
這會兒他倒不是不想努力,他隻是不想按這年代讀書人的方法去努力而已,要按這年代讀書人的方法去努力,他恐怕還得讀幾年才能考上秀才。
而且,就算他努力一輩子,能不能考上舉人還不好說。
至於進士,那真如同嚴老先生說的,一點希望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