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送走太監,高檻立即下令,水師出渤海南下,直奔杭州灣。另三軍整備,隨時準備開拔。由晁蓋、盛欒、尚高、孫新率軍一萬,及三千女軍留守薊州,其餘十二萬大軍全部做好南下準備。
不少將軍感到不解,如今宋遼邊境平靜,遼軍全力應對東北戰事,在宋遼邊境兵力空虛,幾時又大軍壓境了?高檻借口遼國有南下之意圖,為的是婉拒朝廷調兵前往江南之決策,可為什麽又要下令水師率先南下,並令全軍做好南下準備?
高檻看到眾將軍那狐疑不解的神情,肅聲說道:“當初在平定王慶叛亂之後,我軍本待一鼓作氣,轉戰江南。可童貫為了爭功邀寵,有意將我薊州軍撤回,自己興兵五十萬,鏖戰數月而徒勞無功。經此一戰,方臘氣焰更盛,江南叛亂愈演愈烈。朝廷已經無兵可用,這才想到我薊州軍。將軍們,江南一戰,非我薊州軍不可,但童貫既有妒才之心,我等自然不能任其擺布。這仗要打,但不用上杆子求著去打,隻有這樣,才能為將士們爭取到更多的福利保障,讓將士們安心在前線廝殺。”
聽完高檻的這一席話,眾將軍這才明白高檻的良苦用心。
薊州軍在按部就班的做著各種準備,不到二十天,朝廷的第二道聖旨下到,再次催促薊州軍出戰江南。並允諾撥庫銀五十萬兩作為軍費,隻要薊州軍能平定江南,高檻官升二品,其他參戰將軍酌情順升。
這一次的聖旨沒有上一次生硬,措辭柔和,說高檻是國之棟梁,大宋之倚仗,薊州軍是大宋利器,無敵之師。言語之間,處處透著一個“求”字。
關鍵是那五十萬銀作為軍費,大大鼓舞了軍心。
水師傳來消息,兩萬水師已經繞過山東半島,進入黃海水域,正在奉令南下。
高檻下令,三軍整肅,開拔江南。
這一次薊州軍的行動更是盛況空前,十二萬大軍足足花了兩天時間才全部離開薊州城。
方臘軍在與童貫所統領的近五十萬宋軍鏖戰半年之久,終於取得了勝利,童貫被迫撤軍。杭州城內歡騰一片,方臘為慶祝這次偉大的勝利,在杭州城中的行宮內設宴與群臣共同慶祝,並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
左丞相婁敏中、右丞相祖士遠、參政沈壽、兵部尚書高玉、東廳樞密院使呂師囊、蘇州元帥邢政,大太子方天定以及四大元帥鄧元覺、厲天閏、石寶、司行方、水軍總管成貴等方臘麾下重臣濟濟一堂,杯盞交錯,慶祝宋軍撤軍。
方臘躊躇滿誌,坐在大殿王位上,舉杯說道:“各位臣工,各位元帥、將軍,大家辛苦了。苦戰數月,宋軍終於撤離,我江南之地再現平安。我要感謝各位將士的浴血奮戰,感謝各位謀臣的出謀劃策,大家一起舉杯,幹了!”
婁敏中舉杯起身道:“如今官府腐敗,苛捐雜稅猛似虎狼,使得民怨沸騰、民不聊生。聖公舉義,上合天意,下應民心。聖公奉行是法平等,無分高下,得萬民擁護,上天庇佑。趙家王朝民心已失,早晚會被聖公取而代之。童貫之敗,實乃天意如此,可見聖公大事可成也。”
他的這一番話,立即引起眾臣工的呼應,紛紛起身舉杯,說道:“聖公乃天降神龍,救黎民於水火,大事可成!”
“童貫閹人興不義之師,行逆天之事,失敗乃是必然。”
“聖公莫如早些登基稱帝,也好號令天下百姓,共同推翻暴政,還人間清平。”
各個躇躊滿誌,畢竟如今是大勝宋軍,若是方臘成了新皇帝,建立了新皇權,那麽自己就是開國功臣,名垂青史且不說,福蔭子孫、榮華富貴自是不在話下。
人在得意時未免忘形,大致如此。
呂師囊則說道:“各位大臣,如今我南國大軍雖然新勝,卻不可沾沾自喜!如今我南國兵強馬壯、良將如雲,正是開疆拓土、推翻暴政之時。平江府北鄰秀洲,威脅蘇杭之地,以我之見,我們應該攜勝利之威,開啟北伐之行。下平江府、克常州、潤州、江寧等地,據長江天險與宋朝劃江而治。如此一來,我江南富庶之地可無虞也。待時機成熟,再舉兵渡江北伐,則大業可成!”
方天定舉杯賀道:“好啊,呂太尉高瞻遠矚,所謀所想,正是本太子心中之念。此舉若成,我江南之地將固若金湯,豈懼宋庭再來入侵?”
方臘擺擺手,說道:“各位臣工所議,關乎國運。呂太尉所諫言,深得我心。不知哪位將軍願做這北伐先鋒,為我南國開疆拓土,立不朽功勳?”
厲天閏起身道:“末將願往。”
方臘說道:“好!厲元帥不愧是我南國擎天一柱!我命你為北伐征討右路軍元帥,撥兵馬兩萬,uu看書uuknsh擇日出秀洲,兵發平江府。”
厲天閏俯身領命,方臘又說道:“命方天定為北伐征討左路軍元帥,撥兵馬兩萬,擇日出廣德,兵發宣州。”
方天定起身恭敬領命。
方臘掃視滿殿文武群臣,說道:“我在杭州等著兩位元帥的捷報,屆時本公親臨江寧、潤州,為二位慶功!”
厲天閏、方天定齊齊舉杯說道:“屬下一定不辱使命,請聖公放心。”
三日後,兩路大軍在杭州城內隆重祭旗開拔,幾聲炮響,大軍開出杭州城,一路殺奔平江府,一路殺奔宣州而去。
不到半月,兩城被克,大軍繼續北上,右路軍殺奔無錫、常州,直逼潤州。左路軍則直奔江寧府而去。
然而,就在大軍捷報頻傳之時,信使急報進了杭州城。
方臘正在殿上與幾位重臣研究戰局,構想如何建國之事,殿門外傳來執事太監的高聲一唱:“軍情急報!”
方臘趕緊說道:“速傳上殿。”
信使急急奔進大殿,納頭便拜:“小人拜見聖公、各位大人。”
方臘擺手道:“起來回話。可是前線又有捷報傳來?”
信使起身說道:“回稟聖公,非是前線戰報。根據斥候傳回的消息,宋軍再次派遣大軍向我江南開進,目前已經到了淮南東路,不出十日,便可兵臨揚州。”
殿中幾位大臣與方臘倒也不見得如何吃驚,仿似此事本就在意料之中。
不少將軍感到不解,如今宋遼邊境平靜,遼軍全力應對東北戰事,在宋遼邊境兵力空虛,幾時又大軍壓境了?高檻借口遼國有南下之意圖,為的是婉拒朝廷調兵前往江南之決策,可為什麽又要下令水師率先南下,並令全軍做好南下準備?
高檻看到眾將軍那狐疑不解的神情,肅聲說道:“當初在平定王慶叛亂之後,我軍本待一鼓作氣,轉戰江南。可童貫為了爭功邀寵,有意將我薊州軍撤回,自己興兵五十萬,鏖戰數月而徒勞無功。經此一戰,方臘氣焰更盛,江南叛亂愈演愈烈。朝廷已經無兵可用,這才想到我薊州軍。將軍們,江南一戰,非我薊州軍不可,但童貫既有妒才之心,我等自然不能任其擺布。這仗要打,但不用上杆子求著去打,隻有這樣,才能為將士們爭取到更多的福利保障,讓將士們安心在前線廝殺。”
聽完高檻的這一席話,眾將軍這才明白高檻的良苦用心。
薊州軍在按部就班的做著各種準備,不到二十天,朝廷的第二道聖旨下到,再次催促薊州軍出戰江南。並允諾撥庫銀五十萬兩作為軍費,隻要薊州軍能平定江南,高檻官升二品,其他參戰將軍酌情順升。
這一次的聖旨沒有上一次生硬,措辭柔和,說高檻是國之棟梁,大宋之倚仗,薊州軍是大宋利器,無敵之師。言語之間,處處透著一個“求”字。
關鍵是那五十萬銀作為軍費,大大鼓舞了軍心。
水師傳來消息,兩萬水師已經繞過山東半島,進入黃海水域,正在奉令南下。
高檻下令,三軍整肅,開拔江南。
這一次薊州軍的行動更是盛況空前,十二萬大軍足足花了兩天時間才全部離開薊州城。
方臘軍在與童貫所統領的近五十萬宋軍鏖戰半年之久,終於取得了勝利,童貫被迫撤軍。杭州城內歡騰一片,方臘為慶祝這次偉大的勝利,在杭州城中的行宮內設宴與群臣共同慶祝,並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
左丞相婁敏中、右丞相祖士遠、參政沈壽、兵部尚書高玉、東廳樞密院使呂師囊、蘇州元帥邢政,大太子方天定以及四大元帥鄧元覺、厲天閏、石寶、司行方、水軍總管成貴等方臘麾下重臣濟濟一堂,杯盞交錯,慶祝宋軍撤軍。
方臘躊躇滿誌,坐在大殿王位上,舉杯說道:“各位臣工,各位元帥、將軍,大家辛苦了。苦戰數月,宋軍終於撤離,我江南之地再現平安。我要感謝各位將士的浴血奮戰,感謝各位謀臣的出謀劃策,大家一起舉杯,幹了!”
婁敏中舉杯起身道:“如今官府腐敗,苛捐雜稅猛似虎狼,使得民怨沸騰、民不聊生。聖公舉義,上合天意,下應民心。聖公奉行是法平等,無分高下,得萬民擁護,上天庇佑。趙家王朝民心已失,早晚會被聖公取而代之。童貫之敗,實乃天意如此,可見聖公大事可成也。”
他的這一番話,立即引起眾臣工的呼應,紛紛起身舉杯,說道:“聖公乃天降神龍,救黎民於水火,大事可成!”
“童貫閹人興不義之師,行逆天之事,失敗乃是必然。”
“聖公莫如早些登基稱帝,也好號令天下百姓,共同推翻暴政,還人間清平。”
各個躇躊滿誌,畢竟如今是大勝宋軍,若是方臘成了新皇帝,建立了新皇權,那麽自己就是開國功臣,名垂青史且不說,福蔭子孫、榮華富貴自是不在話下。
人在得意時未免忘形,大致如此。
呂師囊則說道:“各位大臣,如今我南國大軍雖然新勝,卻不可沾沾自喜!如今我南國兵強馬壯、良將如雲,正是開疆拓土、推翻暴政之時。平江府北鄰秀洲,威脅蘇杭之地,以我之見,我們應該攜勝利之威,開啟北伐之行。下平江府、克常州、潤州、江寧等地,據長江天險與宋朝劃江而治。如此一來,我江南富庶之地可無虞也。待時機成熟,再舉兵渡江北伐,則大業可成!”
方天定舉杯賀道:“好啊,呂太尉高瞻遠矚,所謀所想,正是本太子心中之念。此舉若成,我江南之地將固若金湯,豈懼宋庭再來入侵?”
方臘擺擺手,說道:“各位臣工所議,關乎國運。呂太尉所諫言,深得我心。不知哪位將軍願做這北伐先鋒,為我南國開疆拓土,立不朽功勳?”
厲天閏起身道:“末將願往。”
方臘說道:“好!厲元帥不愧是我南國擎天一柱!我命你為北伐征討右路軍元帥,撥兵馬兩萬,uu看書uuknsh擇日出秀洲,兵發平江府。”
厲天閏俯身領命,方臘又說道:“命方天定為北伐征討左路軍元帥,撥兵馬兩萬,擇日出廣德,兵發宣州。”
方天定起身恭敬領命。
方臘掃視滿殿文武群臣,說道:“我在杭州等著兩位元帥的捷報,屆時本公親臨江寧、潤州,為二位慶功!”
厲天閏、方天定齊齊舉杯說道:“屬下一定不辱使命,請聖公放心。”
三日後,兩路大軍在杭州城內隆重祭旗開拔,幾聲炮響,大軍開出杭州城,一路殺奔平江府,一路殺奔宣州而去。
不到半月,兩城被克,大軍繼續北上,右路軍殺奔無錫、常州,直逼潤州。左路軍則直奔江寧府而去。
然而,就在大軍捷報頻傳之時,信使急報進了杭州城。
方臘正在殿上與幾位重臣研究戰局,構想如何建國之事,殿門外傳來執事太監的高聲一唱:“軍情急報!”
方臘趕緊說道:“速傳上殿。”
信使急急奔進大殿,納頭便拜:“小人拜見聖公、各位大人。”
方臘擺手道:“起來回話。可是前線又有捷報傳來?”
信使起身說道:“回稟聖公,非是前線戰報。根據斥候傳回的消息,宋軍再次派遣大軍向我江南開進,目前已經到了淮南東路,不出十日,便可兵臨揚州。”
殿中幾位大臣與方臘倒也不見得如何吃驚,仿似此事本就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