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麻煩事,馮菲菲不管,細節部分,全部由劉小姐來做,入賬由會計做。季柯南隻是填寫了借條,其他的都不用管。
事實上季柯南不太懂會計學,隻要會計要求他寫什麽,他就寫,最後對賬,才領取核銷單,領到了核銷單,這才徹底完結,不用再擔心債權債務的事。核銷單等於一筆勾銷。多年來一直如此操作,沒出什麽大的問題。小問題還是有,例如車票填寫出問題。多報或者少報,錯報或者虛報,都是存在可能的。越是管錢的人,出問題也就越多。人都有這個缺點。貪婪,屬於每一個人。
這是一整套流程,具體術語不太懂,也不必弄懂,如果都懂了,會計的飯碗就沒了,給會計留一條生路。有些賬的確是一本糊塗賬。糊塗人遇到糊塗賬,永遠算不清。好在會計和劉小姐都精明透頂,算賬不在話下,非常清楚。精確到分,不差分毫。畢竟受過專業訓練,對業務十分熟悉。不給劉小姐找麻煩。當然,最高興算是馮菲菲那肥妞,可以得到相當豐厚的利益。要說誰最虧,柯南最虧。吃力不討好,最後吃飯都是自己掏腰包。沒有占到公家便宜,就是想方設法要占便宜。要不然,會被別人笑話的,簡直愚不可及。
這次雖說借了錢,可是多哥不能和季柯南去山下買摩托車,需要另外約時間。因多哥再四說先去鶴村看看,安排好後,直接去山下摩托店買摩托。項目第一,交通工具第二,人第三。這個順序,多哥分得清。他知道怎樣解決,一切圍繞如何賺取最大名利為中心,其他都靠邊站。柯南知道他以前受過刺激,對一般充滿敵意,一旦執掌權力,就要大開殺戒的。
這樣他們就分道揚鑣。有兩個車站。一個在西,一個在東。在西的車站是短途的,直接去各個鄉鎮各個村。在東的車站是長途的,直接去江城和夷陵等地。小縣城和小鄉鎮,鄉鎮看起來比縣城還要大,因為地形地勢造成的地貌,看起來平地和丘陵多點,這個在山區非常少見,越是大山區,平地或者丘陵越少。柯南還是喜歡平地,因為柯南生活的地方就是平原。所謂丘陵也少。
摩托車車城在東,說來說去,還是要經過那個地方,那麽說,就可以直接購買下山的車票,直接去。長途車不願帶短途乘客,不是不想,是短途客車車主的抗議。都是從自己的立場考慮,怎樣對自己方便怎樣來,不為別人考慮,已經成為一股風氣,短期內無法改變。
如果長途車承攬短途乘客的業務,對他們賣票,對長途車來說,隻是小兒科、順水人情,但是對短途客車車主來說,是不公平的。長途車就是拉長途旅客,不能拉短途。除非短途車不拉了,反正走不通。短途車不可能去跑長途。該是啥就是啥,不必擔心,各有各的優點和長處,最終旅客受益即可,怎麽方便怎麽來。
多哥喜歡一個人單獨行動,天馬行空,單槍匹馬的,獨來獨往,有點像獨行俠。但有些小雞肚腸,愛斤斤計較,嘴裏不說,心裏有數。一旦有把柄被他掌握,他會不留情。
季柯南心裏還是覺得多哥有點意思,如果不想分享他的摩托車,可以直說。當時,買摩托車的時候他是不喜歡這一款的,因這一款費油,不需要那麽大的,季柯南心想,既然買,就買大的,坐個人不費勁,買小了,沒勁兒,山區的路又難走,小馬力的摩托車帶不動。
多哥騎的摩托車,就這樣成了他的專用車,如果季柯南要借,必須要經過多哥同意,隻要他同意才借。問題是,他也要經常用。不在一個項目點,一個有車,一個沒車,有些不公平。從大局出發,從整體考慮,還是要考慮平衡一下,有車的積極工作因為有車,可以隨便跑,一會兒就到一個地方,一會兒到了另一個地方。沒車的,隻停留在想法上,心裏想去,沒辦法去,也懶得去,因為去一個地方就是一天,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交通工具,來去都不方便。
後來出了一個摩托車使用規範,這是在辦公室想出來的,由劉小姐和馮菲菲那肥妞共同製作,發給季柯南和多哥。多哥沒有看,季柯南也沒辦法,雖說壓在桌子玻璃下麵,隻是好看,不管用。
這個製度作用不大,車還是車,人還是人。多哥仍是一人一車,季柯南這邊是一人沒車。如果都在縣城,季柯南可以在多哥休息的時候,騎上摩托車練練手,其餘的時間沒有機會,練不成,沒辦法。
<a id="wzsy" href="http://www.aiyueshuxiang.com">aiyueshuxiang.com</a>
後來,又到了一個地方,在新的項目點,還是老樣子,沒辦法,季柯南隻能忍耐。忍耐到一定程度,一定會逆襲成功。這是規律。當然,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特殊情況就難說。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心態好。
沒有摩托車,可以坐其他交通工具,可以報銷,就是不太方便,以前都沒有摩托車,不也照樣做項目?活人不會讓尿給憋死。
摩托車就是腿腳,有了工具,有了好腿腳,可以跑更遠,跑腿的活兒都是摩托車駕駛員幹的,坐摩托車的不幹,是指揮,就像項目主管,大小是個管事的,心裏不是很平衡嗎?
一般來說,負責人或者管事的,都不親自駕駛,一般副職或者副手,在駕駛交通工具,駕駛員一般是聽指揮的。不能自己做主,要聽命於人。
鑒於以前的種種表現,多哥迫切讓季柯南也駕駛摩托車,借此可以擺脫季柯南,讓季柯南和自己一樣,平起平坐,要駕駛都駕駛,各自獨立,不被指揮。都是喜歡自由自在的,不想聽別人的指揮,總認為別人的指揮都是錯的。不是從自己本身考慮,是為別人的利益考慮的。
摩托車就是快,輪子飛轉,看看走路的人,自己的幸福感就油然而生。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時間,可以做更多的事,這是好事,社會進步,從解放行路難開始。行路不再難,就是進步,可以早點進入文明社會。多哥的工作效率就是高,因為能幹,所以多幹。為了不讓季柯南偷懶,配置摩托車,是必須的。說服劉小姐的不是別人,是多哥,當然,季柯南也不拒絕。
如果想從事第二職業,這摩托車就相當於腳,可以走得更遠,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話是這樣說,可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如果當地人都不歡迎,去到人家的家裏,多少都不習慣,也不能讓別人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說清楚了,項目也到了結束的時間。一個項目完結,另一個項目開始。如果沒有考察新項目,也就沒有資金進來,結果很慘。沒有資金進來,就沒有行政開支,沒有了開支,就發不出工資,最終受害的還是受害,沒有變化,也毫無起色。
當然,這個想法顯得稚嫩。沒人相信這麽高大上的說辭。季柯南最大的私心,還是在此,就是有了交通工具,會更好善用時間,不浪費任何光陰,在有限的時間之內,盡量多做點事,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其實,季柯南不相信命運,隻是覺得應該這樣做,實際上也這樣做,盡量讓自己感到開心和滿足,也能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感到自己有價值,活著對他人有用。
多哥可能沒有考慮到這個,也講不出什麽大道理,不過,在某種情況下,他更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得到別人的表揚。因為按照他的情況,得不到很多人的青睞和愛,在社會上處處碰壁,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也看不到別人對他的嘉許。他怎麽留名於世界,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生積累,包括經驗、學識、勇氣和智慧。
季柯南也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幫助更多的人,當然,在物質上的幫助,是非常有限的,在精神層麵的幫助,卻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時,也是必須的。精神層麵的東西,比物質方麵的東西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騎著摩托車下鄉,加上外形,穿衣打扮,多哥就是當地人的裝束,這樣看來,其實很多其貌不揚的人,在默默做著好事。許多有錢人,其實非常低調。這個低調,不是裝出來的,是自然而然的東西或者習慣使然。
如果老項目點隻配一輛摩托車,那說得過去,因為沒多少項目,也沒多少人手去做,摩托車的使用率並不高。可以充分發揮摩托車的功能或者作用。
新項目再配一輛摩托車,尹賢仁就可以坐了。如果馮菲菲和劉小姐來,也可以坐著新摩托車兜兜風,讓季柯南也顯擺顯擺一番,其實,遇到這樣的事,很多人就麻木了,看透了,但是不說透,這樣聰明人的作法;還沒看透,就開始喋喋不休,顯得多麽淺薄,一點都不沉著,不夠成熟,一定吃虧,不能總是說,而不做,等於沒有前進,隻有後退。這樣是不文明,是倒退,是不思進取,更是破壞者,總要想辦法破壞別人的好事。自己做不到,達不到目的,也不讓別人達到,和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很類似。
尹賢仁聽說要買摩托車,他沒有一絲變化。他不會騎摩托車,和他關係不大。不管誰騎摩托車,他總是乘客,駕駛員不是他,風險也不在他那裏。
他家住在公路邊,剛好是上坡,那條路經常出事。這個讓他感到害怕,對於摩托車,更是不敢接觸。大多數人就栽在摩托車上。
一般來說,摩托車是人包鐵,轎車是鐵包人,一看就知道轎車的安全係數高,值得借鑒和擁有。對於摩托車,尹賢仁十分厭煩,那麽,尹賢仁是不會染指摩托車的,這個讓季柯南很放心。
如果他也要騎摩托車,那麽,按照季柯南的想法,這個摩托車弄壞了算是誰弄的?怎樣賠償?這個都需要商量。如果商量不成,也要按照公平原則來處理。
一人管理一台摩托車,這是好事。分工負責、安排到位。尹賢仁甘心做一名普通的老百姓,隻有這樣,他才能保證安全。要知道,她們生活的地方其實並不安全。
尹賢仁經常看到車禍,當然希望自己平安。對於摩托車,有人勸他買,他卻不去買,而是去賣。
賣掉的是青春、是夢想,是歲月,是一去不複返的少年不知愁滋味,這個年紀的勇敢,讓人既羨慕、又擔憂。
尹賢仁的聰明之處是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有了實力,才會做好事、做大事。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是實實在在的真理。
有的人有夢想,總想達到自己的目標,無論如何,就是到不了那個高度。至於深刻認識,那是後話,值得思索。
尹賢仁到了戴老花鏡的年齡,但是,不願承認自己年老,心裏依然很年輕。不是倚老賣老,就是要弄出一些幺蛾子讓大家惡心惡心。
最終不要摩托車。可是買摩托車的目的就是要一個代步工具。現在工具沒了,就要繼續找,無論什麽原因,無論有多牛,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生命比什麽都重要。隻要有一條命,不放棄,不輕易退出,堅持下去,都會得到榮耀的冠冕,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喜愛。
當然,嘩眾取寵,其實是很多人的毛病,尹賢仁看準了開車的不如坐車的,無論什麽車,隻要是車,就比走路強。
還有一點,如果一起騎摩托車出去辦事,肯定是兩個人,不會產生深仇大恨,畢竟都在一條繩子上拴著,誰都跑不了,誰對誰錯,需要仔細分辨。如果大家再有意見,也隻是在圈子裏提提而已,不會產生什麽副作用。
同乘一輛車,其實可以拋棄不同的意見,統一起來,更有利於工作的開展。允許存在問題的不同看法,也常常處於尷尬狀態中,到最後,仍可以相互欣賞。
事實上季柯南不太懂會計學,隻要會計要求他寫什麽,他就寫,最後對賬,才領取核銷單,領到了核銷單,這才徹底完結,不用再擔心債權債務的事。核銷單等於一筆勾銷。多年來一直如此操作,沒出什麽大的問題。小問題還是有,例如車票填寫出問題。多報或者少報,錯報或者虛報,都是存在可能的。越是管錢的人,出問題也就越多。人都有這個缺點。貪婪,屬於每一個人。
這是一整套流程,具體術語不太懂,也不必弄懂,如果都懂了,會計的飯碗就沒了,給會計留一條生路。有些賬的確是一本糊塗賬。糊塗人遇到糊塗賬,永遠算不清。好在會計和劉小姐都精明透頂,算賬不在話下,非常清楚。精確到分,不差分毫。畢竟受過專業訓練,對業務十分熟悉。不給劉小姐找麻煩。當然,最高興算是馮菲菲那肥妞,可以得到相當豐厚的利益。要說誰最虧,柯南最虧。吃力不討好,最後吃飯都是自己掏腰包。沒有占到公家便宜,就是想方設法要占便宜。要不然,會被別人笑話的,簡直愚不可及。
這次雖說借了錢,可是多哥不能和季柯南去山下買摩托車,需要另外約時間。因多哥再四說先去鶴村看看,安排好後,直接去山下摩托店買摩托。項目第一,交通工具第二,人第三。這個順序,多哥分得清。他知道怎樣解決,一切圍繞如何賺取最大名利為中心,其他都靠邊站。柯南知道他以前受過刺激,對一般充滿敵意,一旦執掌權力,就要大開殺戒的。
這樣他們就分道揚鑣。有兩個車站。一個在西,一個在東。在西的車站是短途的,直接去各個鄉鎮各個村。在東的車站是長途的,直接去江城和夷陵等地。小縣城和小鄉鎮,鄉鎮看起來比縣城還要大,因為地形地勢造成的地貌,看起來平地和丘陵多點,這個在山區非常少見,越是大山區,平地或者丘陵越少。柯南還是喜歡平地,因為柯南生活的地方就是平原。所謂丘陵也少。
摩托車車城在東,說來說去,還是要經過那個地方,那麽說,就可以直接購買下山的車票,直接去。長途車不願帶短途乘客,不是不想,是短途客車車主的抗議。都是從自己的立場考慮,怎樣對自己方便怎樣來,不為別人考慮,已經成為一股風氣,短期內無法改變。
如果長途車承攬短途乘客的業務,對他們賣票,對長途車來說,隻是小兒科、順水人情,但是對短途客車車主來說,是不公平的。長途車就是拉長途旅客,不能拉短途。除非短途車不拉了,反正走不通。短途車不可能去跑長途。該是啥就是啥,不必擔心,各有各的優點和長處,最終旅客受益即可,怎麽方便怎麽來。
多哥喜歡一個人單獨行動,天馬行空,單槍匹馬的,獨來獨往,有點像獨行俠。但有些小雞肚腸,愛斤斤計較,嘴裏不說,心裏有數。一旦有把柄被他掌握,他會不留情。
季柯南心裏還是覺得多哥有點意思,如果不想分享他的摩托車,可以直說。當時,買摩托車的時候他是不喜歡這一款的,因這一款費油,不需要那麽大的,季柯南心想,既然買,就買大的,坐個人不費勁,買小了,沒勁兒,山區的路又難走,小馬力的摩托車帶不動。
多哥騎的摩托車,就這樣成了他的專用車,如果季柯南要借,必須要經過多哥同意,隻要他同意才借。問題是,他也要經常用。不在一個項目點,一個有車,一個沒車,有些不公平。從大局出發,從整體考慮,還是要考慮平衡一下,有車的積極工作因為有車,可以隨便跑,一會兒就到一個地方,一會兒到了另一個地方。沒車的,隻停留在想法上,心裏想去,沒辦法去,也懶得去,因為去一個地方就是一天,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交通工具,來去都不方便。
後來出了一個摩托車使用規範,這是在辦公室想出來的,由劉小姐和馮菲菲那肥妞共同製作,發給季柯南和多哥。多哥沒有看,季柯南也沒辦法,雖說壓在桌子玻璃下麵,隻是好看,不管用。
這個製度作用不大,車還是車,人還是人。多哥仍是一人一車,季柯南這邊是一人沒車。如果都在縣城,季柯南可以在多哥休息的時候,騎上摩托車練練手,其餘的時間沒有機會,練不成,沒辦法。
<a id="wzsy" href="http://www.aiyueshuxiang.com">aiyueshuxiang.com</a>
後來,又到了一個地方,在新的項目點,還是老樣子,沒辦法,季柯南隻能忍耐。忍耐到一定程度,一定會逆襲成功。這是規律。當然,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特殊情況就難說。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心態好。
沒有摩托車,可以坐其他交通工具,可以報銷,就是不太方便,以前都沒有摩托車,不也照樣做項目?活人不會讓尿給憋死。
摩托車就是腿腳,有了工具,有了好腿腳,可以跑更遠,跑腿的活兒都是摩托車駕駛員幹的,坐摩托車的不幹,是指揮,就像項目主管,大小是個管事的,心裏不是很平衡嗎?
一般來說,負責人或者管事的,都不親自駕駛,一般副職或者副手,在駕駛交通工具,駕駛員一般是聽指揮的。不能自己做主,要聽命於人。
鑒於以前的種種表現,多哥迫切讓季柯南也駕駛摩托車,借此可以擺脫季柯南,讓季柯南和自己一樣,平起平坐,要駕駛都駕駛,各自獨立,不被指揮。都是喜歡自由自在的,不想聽別人的指揮,總認為別人的指揮都是錯的。不是從自己本身考慮,是為別人的利益考慮的。
摩托車就是快,輪子飛轉,看看走路的人,自己的幸福感就油然而生。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時間,可以做更多的事,這是好事,社會進步,從解放行路難開始。行路不再難,就是進步,可以早點進入文明社會。多哥的工作效率就是高,因為能幹,所以多幹。為了不讓季柯南偷懶,配置摩托車,是必須的。說服劉小姐的不是別人,是多哥,當然,季柯南也不拒絕。
如果想從事第二職業,這摩托車就相當於腳,可以走得更遠,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話是這樣說,可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如果當地人都不歡迎,去到人家的家裏,多少都不習慣,也不能讓別人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說清楚了,項目也到了結束的時間。一個項目完結,另一個項目開始。如果沒有考察新項目,也就沒有資金進來,結果很慘。沒有資金進來,就沒有行政開支,沒有了開支,就發不出工資,最終受害的還是受害,沒有變化,也毫無起色。
當然,這個想法顯得稚嫩。沒人相信這麽高大上的說辭。季柯南最大的私心,還是在此,就是有了交通工具,會更好善用時間,不浪費任何光陰,在有限的時間之內,盡量多做點事,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其實,季柯南不相信命運,隻是覺得應該這樣做,實際上也這樣做,盡量讓自己感到開心和滿足,也能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感到自己有價值,活著對他人有用。
多哥可能沒有考慮到這個,也講不出什麽大道理,不過,在某種情況下,他更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得到別人的表揚。因為按照他的情況,得不到很多人的青睞和愛,在社會上處處碰壁,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也看不到別人對他的嘉許。他怎麽留名於世界,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生積累,包括經驗、學識、勇氣和智慧。
季柯南也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幫助更多的人,當然,在物質上的幫助,是非常有限的,在精神層麵的幫助,卻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時,也是必須的。精神層麵的東西,比物質方麵的東西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騎著摩托車下鄉,加上外形,穿衣打扮,多哥就是當地人的裝束,這樣看來,其實很多其貌不揚的人,在默默做著好事。許多有錢人,其實非常低調。這個低調,不是裝出來的,是自然而然的東西或者習慣使然。
如果老項目點隻配一輛摩托車,那說得過去,因為沒多少項目,也沒多少人手去做,摩托車的使用率並不高。可以充分發揮摩托車的功能或者作用。
新項目再配一輛摩托車,尹賢仁就可以坐了。如果馮菲菲和劉小姐來,也可以坐著新摩托車兜兜風,讓季柯南也顯擺顯擺一番,其實,遇到這樣的事,很多人就麻木了,看透了,但是不說透,這樣聰明人的作法;還沒看透,就開始喋喋不休,顯得多麽淺薄,一點都不沉著,不夠成熟,一定吃虧,不能總是說,而不做,等於沒有前進,隻有後退。這樣是不文明,是倒退,是不思進取,更是破壞者,總要想辦法破壞別人的好事。自己做不到,達不到目的,也不讓別人達到,和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很類似。
尹賢仁聽說要買摩托車,他沒有一絲變化。他不會騎摩托車,和他關係不大。不管誰騎摩托車,他總是乘客,駕駛員不是他,風險也不在他那裏。
他家住在公路邊,剛好是上坡,那條路經常出事。這個讓他感到害怕,對於摩托車,更是不敢接觸。大多數人就栽在摩托車上。
一般來說,摩托車是人包鐵,轎車是鐵包人,一看就知道轎車的安全係數高,值得借鑒和擁有。對於摩托車,尹賢仁十分厭煩,那麽,尹賢仁是不會染指摩托車的,這個讓季柯南很放心。
如果他也要騎摩托車,那麽,按照季柯南的想法,這個摩托車弄壞了算是誰弄的?怎樣賠償?這個都需要商量。如果商量不成,也要按照公平原則來處理。
一人管理一台摩托車,這是好事。分工負責、安排到位。尹賢仁甘心做一名普通的老百姓,隻有這樣,他才能保證安全。要知道,她們生活的地方其實並不安全。
尹賢仁經常看到車禍,當然希望自己平安。對於摩托車,有人勸他買,他卻不去買,而是去賣。
賣掉的是青春、是夢想,是歲月,是一去不複返的少年不知愁滋味,這個年紀的勇敢,讓人既羨慕、又擔憂。
尹賢仁的聰明之處是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有了實力,才會做好事、做大事。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是實實在在的真理。
有的人有夢想,總想達到自己的目標,無論如何,就是到不了那個高度。至於深刻認識,那是後話,值得思索。
尹賢仁到了戴老花鏡的年齡,但是,不願承認自己年老,心裏依然很年輕。不是倚老賣老,就是要弄出一些幺蛾子讓大家惡心惡心。
最終不要摩托車。可是買摩托車的目的就是要一個代步工具。現在工具沒了,就要繼續找,無論什麽原因,無論有多牛,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生命比什麽都重要。隻要有一條命,不放棄,不輕易退出,堅持下去,都會得到榮耀的冠冕,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喜愛。
當然,嘩眾取寵,其實是很多人的毛病,尹賢仁看準了開車的不如坐車的,無論什麽車,隻要是車,就比走路強。
還有一點,如果一起騎摩托車出去辦事,肯定是兩個人,不會產生深仇大恨,畢竟都在一條繩子上拴著,誰都跑不了,誰對誰錯,需要仔細分辨。如果大家再有意見,也隻是在圈子裏提提而已,不會產生什麽副作用。
同乘一輛車,其實可以拋棄不同的意見,統一起來,更有利於工作的開展。允許存在問題的不同看法,也常常處於尷尬狀態中,到最後,仍可以相互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