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其實上一章是七十六章來的———
而此時亭內的肅親王滿麵肅容,倒真是合了他的封號——莊嚴端肅。太後則是穩坐釣魚台似的望著自己名義上的兒子,嘴角露出篤定的笑容來,她有理由相信,那張椅子是任何皇子心裏都思量過的。
“崇兒,母後等你一句話。”選擇肅親王的原因非常好理解,肅親王的母妃是太後的族妹,而她早已過世。太後之所以陪同於青陌一道來,不過是順路罷了,這個女兒有多重要,她自己心裏清楚,再重要也重要不過家庭利益以及天下江山的延續。
皇帝要對付太後的娘家,太後當然要保,女兒……不過是順道罷了,十幾年不曾親近,能有多少母女情。愧疚是必然的,當太後更惱火的是皇帝的態度,不但要針對她的娘家,而且出手就要殺她的親女兒,太後就不由得起了別的心思。
但是,肅親王自小長在宮廷,並不因為太後選擇了他而感到喜出望外,隻是微微一低頭說道:“回母後娘娘,兒臣肖想過高高在上,萬萬人在下,但是兒臣如今隻想攜妻及子安樂一方。母後,宮禁深深,兒臣出來了,便不想再回去。”
太後瞬間皺眉,其實她也想到了肅親王有可能拒絕,畢竟這是一趟渾水,而肅親王太愛惜羽毛:“崇兒,難道你寧可讓外姓人奪了天子之位,也不願意替家庭擔起這份責任嗎?”
“母後娘娘,太史正大人曾經垂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江山非一姓之江山。兒臣自問沒有掌管百姓家天下的才能,還請母後娘娘選聘賢能,兒臣願以身家性命相輔絕無二心。”肅親王要說不動心那絕對是假的,但要說非常渴望那也不現實,最主要的還是放野了的孩子,是不會再回到牢籠裏去的,哪怕那牢籠黃金為鑄、寶石為嵌也隻是牢籠。
“崇兒,你覺得誰是賢能,誰可擔百姓之天下?”太後瞬間就把球踢了出去。
肅親王笑了笑坦然地看著太後說道:“兒臣愚鈍,沒有賢能的眼睛,怎麽能看出賢能的人來。母後娘娘恩慈而智慧,必定早已經有了人選。隻是兒臣想問母後娘娘一句,您確定張大人和張太太會聽任您的擺布,拿張家上下千餘口人的性命來做這天大的賭注麽?”
“張大人?那是個沒有天下誌向的小男兒,皇帝要貝貝的命,他隻有與我合作才能保住貝貝。這局棋上,他張景融隻有聽命行事的份。”太後自信地說道。
然而肅親王卻搖了搖頭,說:“母後娘娘,您輕看了張大人,此人襟懷之廣非等閑之人能比擬。若真是小男兒,瀾江決堤他不會獨身一人留守堤壩,也絕不會在人人都歌功頌德之時,直指皇上政令疏失。您方才問兒臣誰是賢能,兒臣雖然沒有賢能的眼睛,但卻認為所做所為能到張大人這份上,應該可以稱得上賢能了。”
“罷了,崇兒是打定了主意要拂了哀家的話,道是兒大不由娘,哀家也不勉強你。至於誰是賢能,群雄並出之時,最後的勝者自然是賢能之人。”太後半眯著眼睛笑了起來,她真正的目的並不是把肅親王送到大位之上,而是要肅親王上她的船。
皇子的教育中有一條,那就是江山不能易姓,所以太後有理由相信,所以的皇子在知道實情後,絕對會站在她這一邊。宮裏太後早已經安排好,皇帝在短時間內壓根不會發現太後離宮,而太後要做的就是見每一個皇子,爾後勤王。
太後說完話就走了,留下肅親王在原地拍著石桌長歎:“陌陌,是你吧!”
聽著這一聲“陌陌”,於青陌渾身一抖,她趴在這有時候了,本來就涼透了,肅親王這一聲像是盆涼水澆到了她心頭。想了想站起來,大大方方地走進亭子裏:“肅親王好閑情,當亭聽雨雅致非常啊!”
“陌陌,你我之間不需要這些彎彎繞繞的東西,你想知道什麽,張大人或許不知道也或許不方便說。那麽陌陌,你想從我這裏知道些什麽?”肅親王指了指對麵的座兒,示意於青陌坐下,又取出杯子倒了杯茶推到於青陌在前。
端起杯子,於青陌看了肅親王一眼,心想這倒是個直來直去的人,所性也不遮掩直接道:“太後的最終目的是什麽?”
“幼帝登基,推選大臣輔佐,母後娘娘則可並坐問政。”肅親王也不是糊塗人,早已經從太後的話和舉動裏想明白了太後的目的,在政治上男人大多數時候都女人更加敏感以及全麵。
並坐問政,原來是慈禧太後那套啊!太後的野心倒是沒有多大嘛,竟然沒想過把皇帝推開自己登基做女皇,這說明太後遠不如武媚啊!於青陌這麽一想,就撇了撇嘴說:“我不管她要做什麽,我隻想安穩過日子,不希望張家上下出任何問題,不知道肅親王有沒有什麽高見?”
“高見愧不敢當,母後娘娘此行不會成功,你可以做的就是信任張大人,還有就是不摻和進太後的任何行動裏。在宮裏出生長大的,誰也不是傻子,母後娘娘很難成功,因為母後娘娘也是外姓人,皇子的教育第一條就是手足不得掌兵,外姓不得幹政。”而他們,都是被教育得非常好的皇子,因為這一條裏的利害關係,這些年來所有的皇子早已經想明白了。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就得首先維護這一條。
“謝謝,我明白了!”太後啊太後,您老人家的心思真不咋滴,計謀也不咋滴。
“陌陌,麵對母後娘娘的時候,要當她是母親,而不是太後,這樣你才能保命,懂嗎?”肅親王重重地把這句話說了出來。
而於青陌想了想,點了點頭,又和肅親王說了幾句話就各自散了,於青陌回到屋裏思考了大半夜,等清早再醒來時就看到了太後笑眯眯的臉,溫厚而慈和,顯得那麽的親切那麽的愧疚。
“貝貝,你是不是要回去了,那我叫人收拾了跟你一塊啟程。”太後說罷就伸手來拉於青陌。
但是於青陌把手往回縮了縮,無比委屈和哀憐地看向太後,眼裏水光盈盈地側著臉說:“太……大娘,我不認識您,請您自行回了。”
一旁的張家姑娘張蘭微出神地問了一句:“十太太,您真不認識這位大娘嗎,可是她看起來跟您很熟啊!”
聽著張蘭微的話,於青陌迅速拿帕子擦了擦眼角,但是越擦眼淚越多,於是也不擦了,隻是扭過頭靠在張蘭微的肩上“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這一哭哭得悲慟無比,足讓聽者傷心,聞者落淚。
她這舉動不但讓張蘭微手足無措地拍著她的背,一邊安慰一邊陪著掉淚,也讓太後不由得惻然,畢竟是自己的女兒,血脈連心,怎麽可能半點不動念呢!
“我不認識她,從來沒有見過,從來沒有聽過,從來就不認識……”
張蘭微明顯被嚇住了,連忙拍著於青陌說:“好好好,不認識不認識,十太太您別哭了,您一哭我也想哭。就算十爺要讓您姐姐過府,您也別傷心成這樣啊,我知道您一路上都不開心,老太太本來是讓我陪著出來散心的,您要是這樣哭紅了眼回去,老太太該責怪我的。”
這一番話讓於青陌恨不得抱著張蘭微狠狠親上一口,這姑娘就是她的及時雨啊,苦肉計加示弱什麽的應該會對太後起效。張景融說要讓太後愧疚,那麽於青陌打算好了,來的時候沒顧上,這回去的路上非讓太後愧疚到無以複加不可。
“蘭微,我怎麽這麽苦呢,爹不是爹,娘不是娘,姐姐不親妹妹不近,原以為得了景融這樣溫厚的好夫君,但沒想到才多久,他就要納妾過門。蘭微,上天欺負人也不是這樣欺負的,難道就因為我生錯了,就欺負我欺負成這樣嗎?”
這邊於青陌抹著淚哭訴,另一頭還不忘悄悄地掃一眼太後,當那句“我生錯了”說出口的時候,太後明顯一顫,眼淚就那麽流了下來。於青陌握拳暗道“有門”,那就火上再澆點油上去,繼續哭訴了下去。
到最後和張蘭微一塊哭成了兩個淚人,連帶著朱槿都在旁邊哭著,太後看著也是淚眼朦朧。女人的心永遠冷硬不起來,何況眼前的是一個原本心裏就有少許愧疚的母親,現在當然是愧疚得很了。
這還不夠,回平江的一路上,於青陌總是適時地溫情著,又適時地埋怨與委屈,偶爾還提起在翰林府裏的遭遇,又說起在張家的“不如意”。太後一時被溫情軟化著,一時被委屈和埋怨攪出愧疚來,又一時為於青陌的遭遇而憤怒,這些情緒一路上主導了太後全部的心。
等再次看到平江的城門時,太後已經成了一個愧疚而憤怒的母親,而同時也後悔當初把女兒扔下,讓她遭受這樣那樣的苦痛。
但是,太後的一切情緒真實嗎,她所做的一切真的奏效了嗎?這還得時間來檢驗,她現在不太相信眼睛所看到的,而她的心告訴她,太後這太過厚重結實的鐵心肝兒,還是好好磨著才能成“針”!(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www.qidian.com</a>,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而此時亭內的肅親王滿麵肅容,倒真是合了他的封號——莊嚴端肅。太後則是穩坐釣魚台似的望著自己名義上的兒子,嘴角露出篤定的笑容來,她有理由相信,那張椅子是任何皇子心裏都思量過的。
“崇兒,母後等你一句話。”選擇肅親王的原因非常好理解,肅親王的母妃是太後的族妹,而她早已過世。太後之所以陪同於青陌一道來,不過是順路罷了,這個女兒有多重要,她自己心裏清楚,再重要也重要不過家庭利益以及天下江山的延續。
皇帝要對付太後的娘家,太後當然要保,女兒……不過是順道罷了,十幾年不曾親近,能有多少母女情。愧疚是必然的,當太後更惱火的是皇帝的態度,不但要針對她的娘家,而且出手就要殺她的親女兒,太後就不由得起了別的心思。
但是,肅親王自小長在宮廷,並不因為太後選擇了他而感到喜出望外,隻是微微一低頭說道:“回母後娘娘,兒臣肖想過高高在上,萬萬人在下,但是兒臣如今隻想攜妻及子安樂一方。母後,宮禁深深,兒臣出來了,便不想再回去。”
太後瞬間皺眉,其實她也想到了肅親王有可能拒絕,畢竟這是一趟渾水,而肅親王太愛惜羽毛:“崇兒,難道你寧可讓外姓人奪了天子之位,也不願意替家庭擔起這份責任嗎?”
“母後娘娘,太史正大人曾經垂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江山非一姓之江山。兒臣自問沒有掌管百姓家天下的才能,還請母後娘娘選聘賢能,兒臣願以身家性命相輔絕無二心。”肅親王要說不動心那絕對是假的,但要說非常渴望那也不現實,最主要的還是放野了的孩子,是不會再回到牢籠裏去的,哪怕那牢籠黃金為鑄、寶石為嵌也隻是牢籠。
“崇兒,你覺得誰是賢能,誰可擔百姓之天下?”太後瞬間就把球踢了出去。
肅親王笑了笑坦然地看著太後說道:“兒臣愚鈍,沒有賢能的眼睛,怎麽能看出賢能的人來。母後娘娘恩慈而智慧,必定早已經有了人選。隻是兒臣想問母後娘娘一句,您確定張大人和張太太會聽任您的擺布,拿張家上下千餘口人的性命來做這天大的賭注麽?”
“張大人?那是個沒有天下誌向的小男兒,皇帝要貝貝的命,他隻有與我合作才能保住貝貝。這局棋上,他張景融隻有聽命行事的份。”太後自信地說道。
然而肅親王卻搖了搖頭,說:“母後娘娘,您輕看了張大人,此人襟懷之廣非等閑之人能比擬。若真是小男兒,瀾江決堤他不會獨身一人留守堤壩,也絕不會在人人都歌功頌德之時,直指皇上政令疏失。您方才問兒臣誰是賢能,兒臣雖然沒有賢能的眼睛,但卻認為所做所為能到張大人這份上,應該可以稱得上賢能了。”
“罷了,崇兒是打定了主意要拂了哀家的話,道是兒大不由娘,哀家也不勉強你。至於誰是賢能,群雄並出之時,最後的勝者自然是賢能之人。”太後半眯著眼睛笑了起來,她真正的目的並不是把肅親王送到大位之上,而是要肅親王上她的船。
皇子的教育中有一條,那就是江山不能易姓,所以太後有理由相信,所以的皇子在知道實情後,絕對會站在她這一邊。宮裏太後早已經安排好,皇帝在短時間內壓根不會發現太後離宮,而太後要做的就是見每一個皇子,爾後勤王。
太後說完話就走了,留下肅親王在原地拍著石桌長歎:“陌陌,是你吧!”
聽著這一聲“陌陌”,於青陌渾身一抖,她趴在這有時候了,本來就涼透了,肅親王這一聲像是盆涼水澆到了她心頭。想了想站起來,大大方方地走進亭子裏:“肅親王好閑情,當亭聽雨雅致非常啊!”
“陌陌,你我之間不需要這些彎彎繞繞的東西,你想知道什麽,張大人或許不知道也或許不方便說。那麽陌陌,你想從我這裏知道些什麽?”肅親王指了指對麵的座兒,示意於青陌坐下,又取出杯子倒了杯茶推到於青陌在前。
端起杯子,於青陌看了肅親王一眼,心想這倒是個直來直去的人,所性也不遮掩直接道:“太後的最終目的是什麽?”
“幼帝登基,推選大臣輔佐,母後娘娘則可並坐問政。”肅親王也不是糊塗人,早已經從太後的話和舉動裏想明白了太後的目的,在政治上男人大多數時候都女人更加敏感以及全麵。
並坐問政,原來是慈禧太後那套啊!太後的野心倒是沒有多大嘛,竟然沒想過把皇帝推開自己登基做女皇,這說明太後遠不如武媚啊!於青陌這麽一想,就撇了撇嘴說:“我不管她要做什麽,我隻想安穩過日子,不希望張家上下出任何問題,不知道肅親王有沒有什麽高見?”
“高見愧不敢當,母後娘娘此行不會成功,你可以做的就是信任張大人,還有就是不摻和進太後的任何行動裏。在宮裏出生長大的,誰也不是傻子,母後娘娘很難成功,因為母後娘娘也是外姓人,皇子的教育第一條就是手足不得掌兵,外姓不得幹政。”而他們,都是被教育得非常好的皇子,因為這一條裏的利害關係,這些年來所有的皇子早已經想明白了。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就得首先維護這一條。
“謝謝,我明白了!”太後啊太後,您老人家的心思真不咋滴,計謀也不咋滴。
“陌陌,麵對母後娘娘的時候,要當她是母親,而不是太後,這樣你才能保命,懂嗎?”肅親王重重地把這句話說了出來。
而於青陌想了想,點了點頭,又和肅親王說了幾句話就各自散了,於青陌回到屋裏思考了大半夜,等清早再醒來時就看到了太後笑眯眯的臉,溫厚而慈和,顯得那麽的親切那麽的愧疚。
“貝貝,你是不是要回去了,那我叫人收拾了跟你一塊啟程。”太後說罷就伸手來拉於青陌。
但是於青陌把手往回縮了縮,無比委屈和哀憐地看向太後,眼裏水光盈盈地側著臉說:“太……大娘,我不認識您,請您自行回了。”
一旁的張家姑娘張蘭微出神地問了一句:“十太太,您真不認識這位大娘嗎,可是她看起來跟您很熟啊!”
聽著張蘭微的話,於青陌迅速拿帕子擦了擦眼角,但是越擦眼淚越多,於是也不擦了,隻是扭過頭靠在張蘭微的肩上“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這一哭哭得悲慟無比,足讓聽者傷心,聞者落淚。
她這舉動不但讓張蘭微手足無措地拍著她的背,一邊安慰一邊陪著掉淚,也讓太後不由得惻然,畢竟是自己的女兒,血脈連心,怎麽可能半點不動念呢!
“我不認識她,從來沒有見過,從來沒有聽過,從來就不認識……”
張蘭微明顯被嚇住了,連忙拍著於青陌說:“好好好,不認識不認識,十太太您別哭了,您一哭我也想哭。就算十爺要讓您姐姐過府,您也別傷心成這樣啊,我知道您一路上都不開心,老太太本來是讓我陪著出來散心的,您要是這樣哭紅了眼回去,老太太該責怪我的。”
這一番話讓於青陌恨不得抱著張蘭微狠狠親上一口,這姑娘就是她的及時雨啊,苦肉計加示弱什麽的應該會對太後起效。張景融說要讓太後愧疚,那麽於青陌打算好了,來的時候沒顧上,這回去的路上非讓太後愧疚到無以複加不可。
“蘭微,我怎麽這麽苦呢,爹不是爹,娘不是娘,姐姐不親妹妹不近,原以為得了景融這樣溫厚的好夫君,但沒想到才多久,他就要納妾過門。蘭微,上天欺負人也不是這樣欺負的,難道就因為我生錯了,就欺負我欺負成這樣嗎?”
這邊於青陌抹著淚哭訴,另一頭還不忘悄悄地掃一眼太後,當那句“我生錯了”說出口的時候,太後明顯一顫,眼淚就那麽流了下來。於青陌握拳暗道“有門”,那就火上再澆點油上去,繼續哭訴了下去。
到最後和張蘭微一塊哭成了兩個淚人,連帶著朱槿都在旁邊哭著,太後看著也是淚眼朦朧。女人的心永遠冷硬不起來,何況眼前的是一個原本心裏就有少許愧疚的母親,現在當然是愧疚得很了。
這還不夠,回平江的一路上,於青陌總是適時地溫情著,又適時地埋怨與委屈,偶爾還提起在翰林府裏的遭遇,又說起在張家的“不如意”。太後一時被溫情軟化著,一時被委屈和埋怨攪出愧疚來,又一時為於青陌的遭遇而憤怒,這些情緒一路上主導了太後全部的心。
等再次看到平江的城門時,太後已經成了一個愧疚而憤怒的母親,而同時也後悔當初把女兒扔下,讓她遭受這樣那樣的苦痛。
但是,太後的一切情緒真實嗎,她所做的一切真的奏效了嗎?這還得時間來檢驗,她現在不太相信眼睛所看到的,而她的心告訴她,太後這太過厚重結實的鐵心肝兒,還是好好磨著才能成“針”!(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www.qidian.com</a>,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