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太後這一來,雨陵詩會當然是沒去成,於是夫妻倆人回到府裏,商商量量的看怎麽應對。
這時候老太太忽然派人來問,說是雨陵詩會就在後天了,怎麽還不見於青陌起程去,正好帶上本家某位小姑子一道去,兩人結伴也好相互照應著。張景融本想陪於青陌一塊去,但是眼下官署事多,就隻好多派了幾名侍從相隨。
隻是於青陌這頭剛出城門,太後就追了上來,一口一個貝貝的叫著,讓於青陌不覺毛骨悚然:“太……大娘,我和小姑子去鬆涯山,一路奔波的,就不勞您貴體相陪了。”
太後聽了她的話用幽怨的眼神看著她,小姑子叫張蘭微,這時也正一臉不解地看過來。於青陌長歎了一口氣,說:“沒用的!”
說完這句於青陌就不再說話,隻跟張蘭微靠在一塊兒。
去鬆涯山的路上夏意綿綿,這才知道原來夏也可以用這樣柔和纏綿的字眼,一望無際的野草幽花盡是融融洽洽的淺碧深紅色。路上行人懶懶,多是二三人騎馬而行,青衫年少或杏裳紅妝,著眼相望好不愜意動人。
起初於青陌在車上坐著,後來也耐不住想騎馬,誰讓太後眼光跟雷達似的掃著她。也好在她從前有很多年在馬會騎馬健身的經曆,所以對騎馬並不陌生。
“太太,您還是坐回馬車上來吧。”朱槿在車上喊了聲。
“這不就快到鬆涯山了,就不回馬車上了。”
說話間就到了鬆涯山,鬆涯山離平江約五十餘裏,是一處風景秀美的地方,有寺有泉更有先帝手書的“詩家聖境”四個大字。
說起來這“雨陵詩會”還是很有來頭的,先帝朝時一位有名的大詩人就是出自鬆涯山,那人號鬆涯山人,住所前有一座小亭題名就叫“雨陵”,鬆涯山人從前每年春夏之交就邀請詩朋詞友到雨陵前會詩,自此以後就有了“雨陵詩會”的傳統。
各自在山下安排了,太後也安穩地住在了隔壁,倒沒過份熱情地,反而連用飯時都不見人,於青陌也暫時是了輕便,就領著朱槿和張蘭微吃了頓舒坦的。
第二天就是雨陵詩會,今年的詩會是由平江尚文館主持,尚文館館主上台說了幾句客套話就開始了今年的雨陵詩會。
“今年的詩題是,尋幽、訪友。”
說完台下就一片安靜,這時雨聲、風聲夾雜著山林裏樹葉與蟲鳥的鳴叫,聽在耳裏分外的和諧安逸。不過盞茶時間,就有人站在了台閣上高聲吟起詩來:“偶入溪山裏,蘭韻並鬆風,青煙吐禪意,碧水照銅鍾……”(偶瞎寫的,肯定平仄有差,捂臉看遁走)
這詩聽著倒是順耳,於青陌雖然不是慣讀詩詞的,但好歹幼兒園開始背唐詩三百首,道是“不會寫詩也會吟”,點了點應了聲不錯。
“好一句幽風吐禪意,倦雨響銅鍾。”眾人紛紛品評了起來,於青陌在旁邊聽著,半眯眼間許多才子才女們都一一呈上了詩文,多是贏得滿堂彩,畢竟能到雨陵詩會來的都不是什麽草包。
正在她半夢半醒,正覺得快要睡過去的時候,有人說了聲:“不知道師妹的詩文成否?”
朱槿看著捅了捅於青陌,於青陌就啊的一聲醒了過來,看著滿堂的人都看過來,臉一紅就有些心虛了。好嘛,人家在這詩詩文文的好不熱鬧,她卻在這裏睡覺,真是丟臉丟出太陽係了。
好在她也是肚子裏有貨,熟讀唐詩三百首,這樣的場景還是應付得過去:“一路行徑處,莓苔見屐痕,白雲依靜渚,芳草閉閑門。過雨看鬆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才子才女們品評了一番,她這詩在滿天下的才子才女們麵前,當然不算最出彩的,但好歹是三百首裏的,也不至於落了她的臉麵:“白雲依靜渚,芳草閉閑門,當真好景好句好心思,師妹文章比之當年更勝了,且也少了女子的閨閣氣,若說勝便勝在這無半絲脂粉之氣。”
師妹?難道是於翰林的門生,嘖,於翰林他老人家真是學生滿天下啊:“師兄過獎。”
最後宣布三甲的時候,於青陌聽到了一個有點熟悉的名字:“一丙,於芳菲。”
“三小姐怎麽也來了,太太,您得過去招呼一聲。”朱槿恰時地提醒了她,原來是她那三妹妹,
她這頭想著事,朱槿還當她是不願意去,就又催促了一聲,她就由著起身,其實她也想去看看那位嫁作肅親王妃的三妹。不過照著從前的那點消息,似乎她把這位三妹得罪了,這會兒不知道會不會把她拒之門外:“朱槿,三妹會不會不見我。”
“當然不會了,三小姐最心善了,對太太向來就好,怎麽會怪您呐。”
果然是一路順利地見到了於芳菲,於芳菲看著她似乎還有些埋怨,不過卻還是帶著些笑地請她坐下:“姐姐,恭喜。”
“喜什麽,還恭喜呢。”於青陌就不明白這聲恭喜是從哪裏來的。
“喏,姐姐是一甲,姐姐的詩比從前要好了,姐夫不愧是以文進仕的,連帶著姐姐這一年多來,文章也更勝從前了。”於芳菲這態度也說不出是親熱還是生疏,總之讓人覺得怪怪的。
笑了笑,於青陌說道:“三妹,我從前糊塗,總是做錯事兒,真是對不住你。”
這肅王妃於芳菲從前在於翰林府裏就是個小受氣包,借著於青陌的機緣嫁給了肅親王,現在是高高在上,任誰也不敢欺負,所以算來也是半帶怨恨半帶感激的:“姐姐哪裏有做錯過事,要說錯也都是妹妹的錯兒,總能讓姐姐說對不住我呢。”
“三妹看來是不肯再理會我,那我這就走,省得三妹惱我惱壞了身子。”說話間於青陌就起身,正要挑簾子出去,簾子卻從外麵挑了起來,眨眼間就進來個男人。
朱槿手連忙行了禮:“奴婢拜見肅親王。”
肅親王?這天下的王爺難道不要錢的,到哪都能見著:“見過肅親王,肅親王有禮。”
“陌陌,你如今也這麽多禮了?怎麽這就要走,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多坐會兒吧。”肅親王對於青陌,那真是說不清道不明,連他自己都理不出頭緒來的那種感覺。
於青陌差點成了他的王妃,卻李代桃僵之下讓於芳菲代嫁了,雖然是庶女,但於芳菲的外祖家身份也不低,肅親王幾番思考沒再追究。當然這多半也是因為於青陌,以及他那不成器的弟弟李留山,要不是這兩個人,他現在還不知道娶的是哪家的姑娘呢。
肅親王腦子裏這些彎彎繞繞的,於青陌可是一個字都不清楚,於是聽著“陌陌”兩個字就發暈,除了李留山那渾人之外,這肅五也管她叫陌陌的,這兩個字簡直是魔咒啊:“主臣有別,總是不能疏忽了的。”
“跟她說什麽,她反正一直拿我當外人,就算到了現在也寧願信大姐的也不願意我聽我一句話。姐姐啊,你怎麽地麽傻,從前我以為你是天真純善,但現在想來就是傻,除了傻沒有別的。”於芳菲說這些話 時眼裏隱隱有淚光,模樣好不幽怨。
這景況讓於青陌有點手足無措,倒是肅親王反應得快,坐過去遞了帕子,又柔聲安慰道:“芳菲,從前的事說來做什麽,現在你們姐妹也都各自有了歸屬,和和樂樂過日子也就是了。”
接過肅親王遞來的手帕擦了眼淚,於芳菲還是惦記著於敏君的事,有些哽咽地道:“姐姐,我求你,不要大姐說什麽你就聽什麽,那樣會害了你的。都是姐妹,我哪願意說她的是非,但是姐姐啊,你真要等到她害得你無家可歸、無依無靠你才會反省嗎?”
她徹底傻眼了,到底有什麽深仇大恨,讓這一家子的姐妹水火不容的,這於翰林家到底是怎麽教養子女的。她不是親生的,可於芳菲是親生滴啊:“三妹,知道你是為我好,現在我已經懂了。”
“那你告訴我大姐在平江對不對,她要做什麽,你有沒有由著她,有沒有聽她的去做?”於敏君留給於芳菲的印象十分不好,畢竟她雖然是飛上枝頭了,卻終究沒嫁自己心裏的那個人,要說不怨不恨當然不現實。
擰了擰帕子,於青陌覺得這個就比較不好說了,畢竟看於芳菲這樣,要是知道了於敏君就快過府了,還不得殺到平江去:“無非是看上了新風館而已,三妹放心,新風館已經轉手了,一勞永逸也省得她惦記。”
“姐姐,你真是個麵團捏的人,泥人還有三分火氣,你就是個任揉捏的。遊樂園的事你怎麽說,姐夫的事你又怎麽說,還想瞞著我呢,要不是我從平江過鬆涯來,還不知道你這正室做得這麽窩火呢。”這會兒就真真是妹妹跟姐姐說話了,於芳菲也不顧忌肅親王在場,脾氣跟當時在翰林府裏頭一樣寧折不彎倔到了骨子裏。
最後,於芳菲做了個決定:“姐姐,我和你一塊回平江,這事我不幫你誰還能幫你。”
回平江“幫我”……不用了,太後還沒搞定呢,而且她真是沒想好太後應該怎麽應對,要是再來一個三妹,她怕自己支應不過來。
雨陵詩會結束後,於芳菲愣是要拉著她敘舊,倒把自家夫君扔一邊了。這頭個晚上於芳菲是拉著她憶苦又思甜直到半夜,等到於芳菲說累了,於青陌也睡得差不多了。
隻是半夜一場雨把於青陌吵醒了,起身正要去關窗戶,卻發現消失了一天有餘的太後正在對麵的亭子裏,對麵坐著肅親王,兩人似乎在商量什麽……(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www.qidian.com</a>,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這時候老太太忽然派人來問,說是雨陵詩會就在後天了,怎麽還不見於青陌起程去,正好帶上本家某位小姑子一道去,兩人結伴也好相互照應著。張景融本想陪於青陌一塊去,但是眼下官署事多,就隻好多派了幾名侍從相隨。
隻是於青陌這頭剛出城門,太後就追了上來,一口一個貝貝的叫著,讓於青陌不覺毛骨悚然:“太……大娘,我和小姑子去鬆涯山,一路奔波的,就不勞您貴體相陪了。”
太後聽了她的話用幽怨的眼神看著她,小姑子叫張蘭微,這時也正一臉不解地看過來。於青陌長歎了一口氣,說:“沒用的!”
說完這句於青陌就不再說話,隻跟張蘭微靠在一塊兒。
去鬆涯山的路上夏意綿綿,這才知道原來夏也可以用這樣柔和纏綿的字眼,一望無際的野草幽花盡是融融洽洽的淺碧深紅色。路上行人懶懶,多是二三人騎馬而行,青衫年少或杏裳紅妝,著眼相望好不愜意動人。
起初於青陌在車上坐著,後來也耐不住想騎馬,誰讓太後眼光跟雷達似的掃著她。也好在她從前有很多年在馬會騎馬健身的經曆,所以對騎馬並不陌生。
“太太,您還是坐回馬車上來吧。”朱槿在車上喊了聲。
“這不就快到鬆涯山了,就不回馬車上了。”
說話間就到了鬆涯山,鬆涯山離平江約五十餘裏,是一處風景秀美的地方,有寺有泉更有先帝手書的“詩家聖境”四個大字。
說起來這“雨陵詩會”還是很有來頭的,先帝朝時一位有名的大詩人就是出自鬆涯山,那人號鬆涯山人,住所前有一座小亭題名就叫“雨陵”,鬆涯山人從前每年春夏之交就邀請詩朋詞友到雨陵前會詩,自此以後就有了“雨陵詩會”的傳統。
各自在山下安排了,太後也安穩地住在了隔壁,倒沒過份熱情地,反而連用飯時都不見人,於青陌也暫時是了輕便,就領著朱槿和張蘭微吃了頓舒坦的。
第二天就是雨陵詩會,今年的詩會是由平江尚文館主持,尚文館館主上台說了幾句客套話就開始了今年的雨陵詩會。
“今年的詩題是,尋幽、訪友。”
說完台下就一片安靜,這時雨聲、風聲夾雜著山林裏樹葉與蟲鳥的鳴叫,聽在耳裏分外的和諧安逸。不過盞茶時間,就有人站在了台閣上高聲吟起詩來:“偶入溪山裏,蘭韻並鬆風,青煙吐禪意,碧水照銅鍾……”(偶瞎寫的,肯定平仄有差,捂臉看遁走)
這詩聽著倒是順耳,於青陌雖然不是慣讀詩詞的,但好歹幼兒園開始背唐詩三百首,道是“不會寫詩也會吟”,點了點應了聲不錯。
“好一句幽風吐禪意,倦雨響銅鍾。”眾人紛紛品評了起來,於青陌在旁邊聽著,半眯眼間許多才子才女們都一一呈上了詩文,多是贏得滿堂彩,畢竟能到雨陵詩會來的都不是什麽草包。
正在她半夢半醒,正覺得快要睡過去的時候,有人說了聲:“不知道師妹的詩文成否?”
朱槿看著捅了捅於青陌,於青陌就啊的一聲醒了過來,看著滿堂的人都看過來,臉一紅就有些心虛了。好嘛,人家在這詩詩文文的好不熱鬧,她卻在這裏睡覺,真是丟臉丟出太陽係了。
好在她也是肚子裏有貨,熟讀唐詩三百首,這樣的場景還是應付得過去:“一路行徑處,莓苔見屐痕,白雲依靜渚,芳草閉閑門。過雨看鬆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才子才女們品評了一番,她這詩在滿天下的才子才女們麵前,當然不算最出彩的,但好歹是三百首裏的,也不至於落了她的臉麵:“白雲依靜渚,芳草閉閑門,當真好景好句好心思,師妹文章比之當年更勝了,且也少了女子的閨閣氣,若說勝便勝在這無半絲脂粉之氣。”
師妹?難道是於翰林的門生,嘖,於翰林他老人家真是學生滿天下啊:“師兄過獎。”
最後宣布三甲的時候,於青陌聽到了一個有點熟悉的名字:“一丙,於芳菲。”
“三小姐怎麽也來了,太太,您得過去招呼一聲。”朱槿恰時地提醒了她,原來是她那三妹妹,
她這頭想著事,朱槿還當她是不願意去,就又催促了一聲,她就由著起身,其實她也想去看看那位嫁作肅親王妃的三妹。不過照著從前的那點消息,似乎她把這位三妹得罪了,這會兒不知道會不會把她拒之門外:“朱槿,三妹會不會不見我。”
“當然不會了,三小姐最心善了,對太太向來就好,怎麽會怪您呐。”
果然是一路順利地見到了於芳菲,於芳菲看著她似乎還有些埋怨,不過卻還是帶著些笑地請她坐下:“姐姐,恭喜。”
“喜什麽,還恭喜呢。”於青陌就不明白這聲恭喜是從哪裏來的。
“喏,姐姐是一甲,姐姐的詩比從前要好了,姐夫不愧是以文進仕的,連帶著姐姐這一年多來,文章也更勝從前了。”於芳菲這態度也說不出是親熱還是生疏,總之讓人覺得怪怪的。
笑了笑,於青陌說道:“三妹,我從前糊塗,總是做錯事兒,真是對不住你。”
這肅王妃於芳菲從前在於翰林府裏就是個小受氣包,借著於青陌的機緣嫁給了肅親王,現在是高高在上,任誰也不敢欺負,所以算來也是半帶怨恨半帶感激的:“姐姐哪裏有做錯過事,要說錯也都是妹妹的錯兒,總能讓姐姐說對不住我呢。”
“三妹看來是不肯再理會我,那我這就走,省得三妹惱我惱壞了身子。”說話間於青陌就起身,正要挑簾子出去,簾子卻從外麵挑了起來,眨眼間就進來個男人。
朱槿手連忙行了禮:“奴婢拜見肅親王。”
肅親王?這天下的王爺難道不要錢的,到哪都能見著:“見過肅親王,肅親王有禮。”
“陌陌,你如今也這麽多禮了?怎麽這就要走,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多坐會兒吧。”肅親王對於青陌,那真是說不清道不明,連他自己都理不出頭緒來的那種感覺。
於青陌差點成了他的王妃,卻李代桃僵之下讓於芳菲代嫁了,雖然是庶女,但於芳菲的外祖家身份也不低,肅親王幾番思考沒再追究。當然這多半也是因為於青陌,以及他那不成器的弟弟李留山,要不是這兩個人,他現在還不知道娶的是哪家的姑娘呢。
肅親王腦子裏這些彎彎繞繞的,於青陌可是一個字都不清楚,於是聽著“陌陌”兩個字就發暈,除了李留山那渾人之外,這肅五也管她叫陌陌的,這兩個字簡直是魔咒啊:“主臣有別,總是不能疏忽了的。”
“跟她說什麽,她反正一直拿我當外人,就算到了現在也寧願信大姐的也不願意我聽我一句話。姐姐啊,你怎麽地麽傻,從前我以為你是天真純善,但現在想來就是傻,除了傻沒有別的。”於芳菲說這些話 時眼裏隱隱有淚光,模樣好不幽怨。
這景況讓於青陌有點手足無措,倒是肅親王反應得快,坐過去遞了帕子,又柔聲安慰道:“芳菲,從前的事說來做什麽,現在你們姐妹也都各自有了歸屬,和和樂樂過日子也就是了。”
接過肅親王遞來的手帕擦了眼淚,於芳菲還是惦記著於敏君的事,有些哽咽地道:“姐姐,我求你,不要大姐說什麽你就聽什麽,那樣會害了你的。都是姐妹,我哪願意說她的是非,但是姐姐啊,你真要等到她害得你無家可歸、無依無靠你才會反省嗎?”
她徹底傻眼了,到底有什麽深仇大恨,讓這一家子的姐妹水火不容的,這於翰林家到底是怎麽教養子女的。她不是親生的,可於芳菲是親生滴啊:“三妹,知道你是為我好,現在我已經懂了。”
“那你告訴我大姐在平江對不對,她要做什麽,你有沒有由著她,有沒有聽她的去做?”於敏君留給於芳菲的印象十分不好,畢竟她雖然是飛上枝頭了,卻終究沒嫁自己心裏的那個人,要說不怨不恨當然不現實。
擰了擰帕子,於青陌覺得這個就比較不好說了,畢竟看於芳菲這樣,要是知道了於敏君就快過府了,還不得殺到平江去:“無非是看上了新風館而已,三妹放心,新風館已經轉手了,一勞永逸也省得她惦記。”
“姐姐,你真是個麵團捏的人,泥人還有三分火氣,你就是個任揉捏的。遊樂園的事你怎麽說,姐夫的事你又怎麽說,還想瞞著我呢,要不是我從平江過鬆涯來,還不知道你這正室做得這麽窩火呢。”這會兒就真真是妹妹跟姐姐說話了,於芳菲也不顧忌肅親王在場,脾氣跟當時在翰林府裏頭一樣寧折不彎倔到了骨子裏。
最後,於芳菲做了個決定:“姐姐,我和你一塊回平江,這事我不幫你誰還能幫你。”
回平江“幫我”……不用了,太後還沒搞定呢,而且她真是沒想好太後應該怎麽應對,要是再來一個三妹,她怕自己支應不過來。
雨陵詩會結束後,於芳菲愣是要拉著她敘舊,倒把自家夫君扔一邊了。這頭個晚上於芳菲是拉著她憶苦又思甜直到半夜,等到於芳菲說累了,於青陌也睡得差不多了。
隻是半夜一場雨把於青陌吵醒了,起身正要去關窗戶,卻發現消失了一天有餘的太後正在對麵的亭子裏,對麵坐著肅親王,兩人似乎在商量什麽……(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www.qidian.com</a>,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