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天的準備,移駕襄陽的計劃安排好了。


    首先,在禦馬監四千騎兵的護送下,從三省六部九寺二十司等官署抽調出來的三百餘名精英官僚,在鄭國公劉崇望的率領下輕裝前往襄陽,會同荊州方麵先把架子立起來。


    安排官員住處,劃分各司衙署, 組成行在朝廷。


    其次,通知各進奏院,節帥奏章轉送襄陽。


    最後,首相杜讓能獲命,兼關內京畿、禦林軍三大營、京西京北行營諸軍大元帥,監國攝政,留守長安, 禦馬監督師太監江方慶臨時調任大內總管,主持大明太極興慶三宮內務。


    淑妃何芳鶯代掌內印,製令內侍省,禦馬監掌刑太監顧弘文隨帝出征,擔任扈駕都將,率內侍省七百精心挑選的武宦與樞密偵查緝事司的兩千特務,作為皇帝的近衛扈從軍。


    製令荊襄節度使趙德諲,做好接駕準備。


    冬月初九,甲級戰犯王建王宗懿父子被押赴刑場,刑部核準的九百五十六名西川死犯一並處決,定初三年十一月初九,斬王建全家四十七口於獨鬆樹刑場,朝廷遣使布告四方。


    初十,小雪,十萬禁軍待命藍田。


    李曄鐵胄覆麵,身披明光十三甲,右執天子劍, 左掌傳國玉璽, 端坐在紫宸殿龍椅上, 有資格上朝的文武百官分列大殿左右,其餘各司有品的文武官吏在丹鳳樓外集會送行。


    望著上位的少年天子,大臣們都很感慨。


    此時的皇帝雙目深陷,眼球遍布血絲,嘴唇幹裂,連日的籌謀操勞讓他心神憔悴,若不是穿著華麗的甲胄衣裳,看上去與流民無異,帝國前途係於一身,責任之重可以想象。


    沉默中,皇帝從龍椅上站起。


    “杜相公,朝廷和京師,朕就交給你了。”


    李曄拾級而下,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緩緩伸出手,把傳國玉璽交與杜讓能,杜讓能雙手舉過頭頂接下,然後重重一跪,叩首哽咽道:“當不辱命,若有分毫差池,臣自裁謝罪!”


    李曄沒再多說什麽,轉身離開了紫宸殿。


    回到後宮,李曄又去了長安殿。


    皇帝要禦駕親征的消息早就傳遍內中了,今天是出征的日子,淑妃所在的長安殿是後宮實際中心,各殿妃嬪和大小宦官自發來到這裏等候,她們知道皇帝一定會來跟淑妃告別。


    望見一身戎裝的皇帝,十三位妃子也很感慨。


    “謔,都在啊?”


    李曄故作驚訝,把內印交給何芳鶯,深吸一口氣道:“從梓州到成都,從成都到長安,從壽王府到大明宮,你我結為連理已經十年,你是我的結發妻子,這個家,朕就交給你了。”


    妃嬪們默默流淚,何芳鶯哽咽不語。


    李廷衣再次勸阻道:“自古以來,天子處中國以臨萬方,陛下承襲祖宗基業,千金尊貴,責任至重,怎能親赴險境?父王來信說,他會起兵南下為國討賊,請陛下收回成命!”


    聽聞五鎮僭越,李克用勃然大怒,多次揚言要起兵南下剿賊,不但遣使勸說鍾傳等人取消王號,還給李廷衣寫了信,要女兒安慰皇帝,同時給李曄上了奏章,讓皇帝不要慌。


    隻需李曄一紙製令,他立刻率眾渡河南下。


    即位以來,李曄沒有和李克用見過麵,但君臣二人的關係卻越來越好,每當李曄生辰,李克用都會特地進獻大量錢糧,即使打仗的時候也不曾忘記,李曄也投桃報李。


    每到他生辰,都會派宦官帶著禮品去太原。


    四鎮聯討河東的時候,李曄在答複詔書嚴厲訓斥了李匡威和赫連鐸,雖然李曄沒出兵幫助,但這樣還是讓李克用倍感溫暖,女婿其實還是向著自己的。


    今年初,李克用派長子李落落來京朝貢。


    在李曄的指示下,朝廷隆重接待河東使團,給包括蓋寓和張承業在內的河東使者都升了官,給李克用的三個兒子也加了武散官職,連兩歲的李存勖都得了個壯武將軍,李落落更是受到了超規格對待,被皇帝在後宮設宴款待。


    與各鎮使團相比,河東格外顯眼。


    李克用很高興,逢人就說皇帝女婿對他好。


    所以得知南方五鎮相繼自立後,李克用第一個火了。


    不過,李曄不打算讓他出兵。


    他一插手,其他藩鎮也就有了幹涉的口實。


    “沒有北疆軍,朕一樣可以誅滅逆暴!”


    話音落地,李曄毅然離去,回到含元殿,叫來江方慶,李曄叮囑道:“你一向穩重小心,朕把大內三宮交給你,誰要是趁朕不在的時候,在宮裏滋事,散布妖言,你自行處置。”


    <a id="wzsy" href="http://m.slkslk.com">思路客</a>


    “如果有拿不準主意也來不及稟報朕的事,你跟淑妃商量著辦。至於外朝,你不要多管,也不要去找外臣的麻煩。”


    “唯一要格外留心的是崔胤,把他盯緊,如果他找你們的麻煩,不要跟他衝突,去找杜讓能,樞密偵緝司那邊,朕給你留了一千人,把各鎮進奏院看好,防止他們滋事。”


    “最後,高克禮被朕派去前線觀軍容了,如今顧弘文也要隨朕出征,他倆一走,有心人可能會針對,他倆的徒子徒孫你都照顧一下,沒什麽事的話,就不要讓宦官出宮了。”


    “錢的話,朕的內庫還有五十萬貫,你給各殿勻一下,保證日常開銷的同時,爭取過年的時候讓宮人們都換身新衣裳,你自己也去做幾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那兩套。”


    “對了,朕開的五家書店和平康坊的八家青樓,你照樣要嚴格查賬。另外,一定要把雷管看好,龍首原和紫金樓那邊,小心有人刺探。還有,朕住的含元殿不能放人進去。”


    “其他沒什麽了,朕走了。”


    李曄碎碎念,交代了小半炷香才離去。


    留都十萬禁軍是朝廷最後的武裝,李曄這是最極端的孤注一擲了,形勢愈發嚴峻,連福建和廣州都起了心思,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李曄也顧不得再舉行盛大的出征儀式了。


    丹鳳門,人山人海。


    顧弘文站在丹鳳樓下,遴選出來的七百精銳武宦與兩千樞密偵查緝拿司的特務,都在丹鳳右廣場集合列隊,滿朝文武數千官員,在丹鳳左廣場肅立,在靜靜的小雪中送行皇帝。


    合上麵甲,拔出天子劍,李曄就是六師元帥了。


    “擊鼓,進軍。”


    冷漠一語,李曄翻身上馬。


    鼓聲傳出,顧弘文率近衛扈從軍跟隨皇帝出發。


    禦道兩側,文武數千官員步行送君。


    出丹鳳門,再出承天門,進入承天大街。


    過承天街,出朱雀門,進入朱雀大街,再出金光門。


    “臣等恭送陛下,祝陛下旗開得勝!”


    在宰相的率領下,文武百官舉酒為聖人壯行。


    接過別酒一飲而盡,李曄策馬直奔藍田,從禦馬監、紫微軍、駐京左右神策軍、神策軍京西行營、神策軍京北行營、禦林軍鎮東鎮西鎮北三大營抽調的十萬禁軍正在藍田縣待命。


    十萬禁軍分為一百都,共兩百名兵馬使,除令狐陳、張播、楊守忠原關中節度使,除劉齊、劉定、何仕武、裴進、鄭定遠、趙君肅等外戚勳貴,除李克良、李銳、李文博、李采雅、李知道等優秀宗室子弟,剩下的是武學畢業生和從六部有司與京兆府遴選出來的文官。


    定初三年冬月十二,正午時分,藍田原野。


    十萬禁軍雲集在此,黑壓壓一片,一眼望不到頭。


    抵達藍田後,李曄照例下令發放開拔餉銀。


    這次的開拔餉銀數目高到史無前例,每名士兵發放八匹絹、三十貫錢、二十斤鹽,不分是禦馬監四軍還是禦林軍三大營,也不管是紫微七軍還是左右神策軍,都一視同仁。


    四百萬軍費砸下去,軍心振奮。


    與此同時,軍中也彌漫起一股慷慨赴死的氣息。


    禁軍士兵大來自關中各地,基本上都沒去過南方,但對遙遠的南方也有所耳聞,什麽虎豹橫行,惡狼成群,蛇蟲遍地,什麽瘴氣殺人,大澤吃人,深山老林裏的妖鬼精怪更是恐怖。


    天子發的這些開拔餉,足足抵得上一年的軍餉。


    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天子要買我們的命。


    此去楚鄂,山水遙遠,前途凶險,歸期未知,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既然如此,也就沒必要把這些錢財隨身帶上了,於是不少人都開始安排後事,把開拔餉寄回家裏,算是最後奉養妻兒或孝敬父母之用,軍中連續幾日都有大批紅著眼睛甚至痛哭流涕的士兵去委托參軍寄錢,寄的時候還不忘讓參軍代寫家信,交代幾句遺言,也同樣委托參軍寄回家裏。


    “我們馬上要出關伐楚了,戰事不知要持續多久,會發生什麽意外,誰也說不準,所以我把開拔餉都寄回來了,一共是八匹絹二十斤鹽三十貫錢,如果收到了,記得回信給我。”


    “官府來送信的時候,你們別忘了說聲謝謝。”


    “一定要告訴我,官府給我們家授田的文書送到了沒有。”


    “替我問候姑姑和姐姐,特別是爺爺,他身體還硬朗罷?如果錢寄回來了,你們買隻羊給爺爺殺了吃,媳婦你一切都好罷?你要好好照顧老人,別跟老人置氣,盡量包容罷。”


    “對了,回信的時候千萬別寄錯軍營!”


    “我在右神策行營,神武都第十七隊,參軍蔡誌林收。”


    “定初三年冬月十一,見信如晤,我原在的涇原軍和其他十鎮藩兵被改編成禦林軍了,我被分在禦林軍鎮北大營橫山都第六隊,又要打仗了,不過這回是為皇帝打仗,挺好的。”


    “聽說南方很凶險,所以我把錢寄回來,如果收到,請父親回封信給我,信交給縣衙就好,寄的時候一定別弄錯了地方,我在禦林軍鎮北大營,捉生都第三隊,參軍徐少歸收。”


    一封封家信寫好,集中運送到兵部。


    兵部收到後,按照戶籍歸屬,轉送各州府。


    ……


    冬月十三淩晨,日月交替。


    “希律律!”


    一陣嘹亮嘶鳴打破寂靜,一匹烏黑健馬奔出,李曄鬼胄覆麵,身披明光十三甲,再不見絲毫淡然,唯無盡森冷,率五千虎豹鐵騎當先,拔劍暴喝道:“傳朕軍令,擊鼓出師!”


    森嚴目光所過之處,武士無不振刀肅立。


    “咚咚咚……”


    旗令打出,數以百計的壯漢開始拚命敲鼓。


    鼓聲衝霄,頃刻之間,整個藍田縣盡被鼓聲籠罩。


    鼓聲轟鳴之劇烈,竟是前所未聞。


    震耳欲聾,驚天動地!


    雄渾號角響徹長空,十萬禁軍誓師出關。


    灰蒙蒙的天色下,由武宦和樞密特務組成的近衛扈從軍率先追隨皇帝而去,權宦顧弘文亦披堅執銳,其後禦馬監開始出動,武士高歌,戰馬嘶鳴,馬鞭一揮,衝天煙塵順勢大起。


    鐵騎拔足,滾滾而出!


    其後,左右神策軍跟上,再後,禦林軍與紫薇軍出動。


    官牌林立,龍旗招展。


    步聲如雷,金戈相擊,鬼神喪膽,日月失色!


    得道年來八百秋,不曾飛劍取人頭。


    龍旗漫卷北風,今日長槊在手,何時鼎定吳楚?


    世界灰暗,載曜無始。


    李曄恍如不見,視若無睹,臉色如鐵,駕六龍,乘風而行,河水盡,不東流,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仙人玉女,下來翱遊,這頭盤踞在大明宮深處的惡龍,終是逆天成了氣候。


    “吾皇萬歲!”


    不知是誰,對天一聲暴喝。


    “萬歲!萬歲!萬歲!”


    十萬人用盡力氣,異口同聲先後嘶吼。


    這一聲震撼乾坤,整個大地亦為之轟然一動,十萬大軍好像一條完整有如一體的孽龍,以無邊殘暴又凶神惡煞的架勢衝將出去,長空之下,韓王世子李克良親自執掌天子聖旗。


    丈高的龍旗,就這麽迎風飛揚。


    黃旗!


    黑龍!


    隨風颯颯,一路遠去。


    史官撰錄道:“定初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浙吳楚鄂淮大亂,上執劍,胄覆麵,披明光十三甲,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諸道行營都統,將兵十萬,誓師藍田,行在襄陽,吊民伐罪,逆始喪膽。”


    十萬步騎,晝行夜伏。


    過商洛,到上津,駐十堰,訪武當山。


    之後,向穀城,直奔襄陽。


    二十五日,進抵樊城,上祀關雲長,追封武安郡公。


    “臣趙德諲,率荊襄文武請幸襄陽。”


    樊城新平小鎮,香山寺驛站。


    李曄遠遠就看到,前方有一群文官武將和士兵在等候。


    右邊以中書令、淮安郡王、荊襄節度使趙德諲為首,長子趙匡凝、次子趙匡明、長女趙立秋、小女趙一真與判官薑智興、掌書記段寒煙、推官房君慎、轉驛巡官洪遠嵩、襄陽尹蕭樹、狎牙劉文秀、都知兵馬使上官信、防將喬江春、衙內兵馬使桑野等荊襄文武分立左右。


    荊襄高層文武,全部到齊。


    官道左邊以次相劉崇望為首,在他身後是二百多名從中央各部司選調的精英官僚,有翰林學士歸黯、弘文館學士崔遠、集賢院侍讀高及深、比部主事韋莊、兵曹令史薛鑒弘等人。


    這些人將在襄陽組成行在朝廷,負責為李曄出謀劃策,裨補缺漏,核算軍功,判斷敵情,對接長安,溝通四麵行營,整理當前山川江湖軍事資料,接受各地節度使的機要文件。


    李曄到哪打仗,他們就得跟到哪。


    看到這個場景,李曄的心情很複雜,雖說趙德諲的恭順更多是為了自保,但他表現出來的姿態卻讓當初備受欺淩的李曄很感動,或許隻有這個時候,他才算是一位像樣的君王。


    五鎮相繼造反,趙德諲卻果斷與毗鄰荊襄的鄂嶽劃清了界限,不管是因為趙匡凝的勸說,還是因為形勢所迫,這個被朝野攻擊為蔡州餘孽的趙德諲能有這副表現已經很不錯了。


    李曄在往前走的時候,迎駕眾臣也在快速前進。


    及近,趙德諲開始行君臣大禮,神色莊嚴,三步一叩首,一叩又三拜,三叩九拜後,趙德諲伏惟在地,沙啞呼道:“臣趙德諲率荊襄文武百官恭迎聖駕,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與此同時,劉崇望也率行台文武迎駕。


    “朕看見了,眾卿都平身。”


    李曄策馬上前,在扈從的陪伴下來到趙德諲麵前。


    取下麵胄,李曄扶起了他的雙手。


    這雙手滿是老繭,就像是一雙粗糙的鷹爪。


    至於全貌,也有些出乎預料。


    五官端正,臉上皺紋遍布,有很多道寸許刀口。


    神色祥和,少了很多身為一代蔡將的淩厲之氣,多了幾分身為使相的溫和,整個人看上去就像一位治學已久的老者,若不知底細,誰也會把他跟人間煉獄般的蔡州聯係在一起。


    也許正是這樣,他的兒子們才會攻書好文罷。


    與此同時,趙德諲和荊襄文武也在打量眼前的少年皇帝。


    說長相,皇族很少有醜的。


    李曄長得很美,符合魏晉男風審美。


    說氣質,皇帝當然不差。


    坐如山嶽巍然,站似通天長虹。


    言出湧風流雲,動則神靈隨行。


    目有精光,深邃的眼神好像平靜的湖麵,十指不規則撥動,不知道是無意識還是有意識,一身明光十三甲平添威猛,腰間黃金神劍盡顯天子威儀,左右扈從的武士宦官也是如狼似虎。


    如此看來,關於皇帝的傳言果然不假。


    一頭盤踞在大明宮深處的惡龍,一位淩雲壯誌且必將君臨天下的中興雄主。


    天授旨意,無上權柄!


    仰視罷,仰視我們的君主。


    臣服罷,臣服我們的至尊。


    盡管入城的時候極為低調,但是影響還是巨大,唐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從沒有來過襄陽,曆經兵火的襄陽以盛大的形式來歡迎皇帝的到來,看到皇帝的車駕,許多百姓潸然淚下。


    四百年劉漢,醞釀了一批又一批精漢。三百載李唐,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死忠。這不禁讓李曄想到了一個人,一個已然割據卻為了稱王而費盡心思把自己打造成李曄親兒子的人。


    盡管李曄再三叮囑不要擾民,不要發動百姓上街歡迎,但到襄陽西城門的時候,他還是被大大震撼了一把,城內城外,城上城下,沿街近十裏,站滿了自發前來迎駕的襄陽市民。


    長安百姓對他尊崇,李曄能理解成理所當然,畢竟那是首都,但襄陽百姓對他的歡迎讓他產生了一種被承認的感覺,同時也有內疚,為懿宗和僖宗感到愧疚,他倆真對不起天下人。


    走過十裏長街,李曄來到內城。


    能看出,趙德諲盡心了。


    首先,他把偏向朱溫的官員調離了襄陽。


    其次,他把自己住的郡王府收拾了出來,作為李曄的行宮。


    由此可見,趙德諲的考慮很周全。


    “郡王府狹小簡陋,望陛下恕臣接待不恭。”


    趙德諲親自把李曄一行領進王府,一邊走一邊介紹王府情況。


    “費心了,朕住王府,愛卿的家眷又居何處?”


    “臣的家眷不多,安置在別院,陛下放心住就好了。”


    安頓好皇帝一行,趙德諲辭別,李曄則吩咐了劉崇望一些事,主要是關於讓禁軍和扈從宦官接管郡王府防衛一事,其他倒也沒什麽了,帶來的十萬步騎正在樊城到襄陽之間的好地段有序紮營,行在朝廷的官員分布在郡王府內外,少數二十來人在郡王府居住辦公,其他的都在外麵租房子住。


    當然,離郡王府並不遠,如果中官傳召,半炷香人就能到,一切收拾好,洗了一把臉,李曄下令召集文武開會,把握目前各地行營的進展,熟悉叛軍當前形勢,然後商討確定進兵方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一個唐朝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野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野舞並收藏最後一個唐朝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