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曆史上有過三次滅佛災難,佛教僧團裏守律的僧眾愈來愈少。當時有個名為光明戒的比丘尼心想:“佛法遭受了這麽大的劫難,我身為一個女人也無能為力護持佛法,不如還俗生小孩來護持佛法。”她還俗結了兩次婚,第一次生下了無著大師,第二次生下了世親大師。
世親大師追隨喀什米爾的度尚大師(律賢大師)學習,後來成了一代律宗大師。而他的長兄無著大師到雞足山修彌勒菩薩的法門,修了六年,連吉祥的夢兆一次也未出現過。於是他有點灰心,便下山回家。歸途中,他看到有位老婆婆手上拿著一根鐵棒,用一塊柔軟的棉布在擦拭。他問老婆婆:“你磨這根鐵棒做什麽?”老婆婆回答:“我們這兒買不到針,我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無著大師心想:“世間的人為了一根針,雖然年紀那麽大了,還願意付出這麽多的努力,這是非常愚昧的事情;可他們為了世間法都有這樣的恒心,那我為了出世間的佛法才努力六年,實在是不夠。”所以無著大師又回到山上再繼續修三年。但是到了第九年,還是沒有任何感覺,他就想:“現在真的沒有辦法了,回家算了!”回家的路上,他又看到一個老人用沾濕的鷲鳥羽毛,像放風箏似的擦拭著家門前的一座高聳入雲的高山。於是他好奇地問:“老公公你在做什麽呢?”老人回答:“每天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都被這座山擋住了,我要慢慢地磨,讓山頭能低一點,這樣太陽就能快點照到我家。”無著大師說:“用羽毛擦山頭,怎麽可能會有降低高山的機會?何況你年紀這麽大了?”老人說:“沒關係。即使我無法完成,我的子子孫孫都這樣做,總有一天這座山會縮小的。”無著大師想:“世間人為了這種事都願意如此付出,那我的努力還是不夠,繼續回去修好了。”又修了三年,總共十二年的時間,還是沒有任何祥瑞的征兆,他感到心灰意冷,心想:“從此以後,無論再碰到什麽情況,也絕對不回來了。”他就真的打包行囊,踏上歸途。
歸途中臨近一個城市,突然有隻狗狂吠著,想咬他的腳。他一看,是隻下半身已經腐爛長蛆的母狗。他想:“這隻狗怎麽如此可憐?下半身都已經爛成這樣,上半身的嗔恨心還這麽強烈!”他對這隻狗產生了強烈的慈悲心,想幫它將身上的蛆移開,又想到移開的蛆放哪裏都會死掉,於是他拿了把刀,將自己的大腿肉割下,切成兩半放在地上,想把蛆放在上麵。不過,大隻的蛆用手抓還可以,小隻的用手抓恐怕會傷到它們,所以他想用舌頭舔會好一點。可腐爛化膿的母狗身上實在太臭了,他就以手捂鼻,閉上眼睛,慢慢彎下身子,低頭伸出舌頭往下舔去。奇怪的是,他的舌頭一直碰不到狗身,再往下舔時,發覺碰到的是土地。他一睜開眼睛,金光閃閃的彌勒菩薩正坐在他麵前,狗卻不見了。
無著大師一見到彌勒菩薩就說:“你的慈悲心好小!我修了十二年,你現在才出現!”彌勒菩薩說:“我的慈悲怎麽會小呢?我一直都在你身邊呀!你閉關的時候我在你周邊,但你看到的是鳥;你第一次出關下山時,看到我變成一個老婆婆;第二次下山,又看到我是個愚公;後來因為你的業障比較清淨,看到我是一隻母狗;現在因為你的慈悲,業障全部淨化了,所以看到的是我。”
無著大師不相信。彌勒菩薩就對他說:“那你將我扛在肩上,帶著我到城裏四處走走,你就會相信。”於是無著大師就背著彌勒菩薩進城四處遊走,逢人就問:“有人看到我肩膀上的彌勒菩薩嗎?”很多人隻看到他肩上空無一物,說他頭腦有問題。隻有一個老婆婆,聽見有人在叫喊,打開門看看,說:“年輕人啊,你背隻下半身都爛掉的母狗做什麽?快把它放下吧!”這也表示老婆婆的業障快清淨了,所以看得到彌勒菩薩化身的母狗。這時無著大師終於相信彌勒菩薩的話了。
後來彌勒菩薩將無著大師帶到兜率天,傳授了《現觀莊嚴論》《莊嚴經論》《寶性論》《辯法法性論》和《辯中邊論》。彌勒菩薩是未來佛,這些論真實上是經,但為了讓大家知道現在是釋迦佛的時代,要尊敬釋迦佛,所以改稱為“論”。無著大師回到人世間後便弘揚這些佛法,成為唯識宗的祖師。
佛經常常比喻產生慈悲心的強烈度,要像一位沒有雙臂的母親看到小孩子落入水中,心急如焚地想要救小孩上岸,那種急迫的心態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但是,任何修行都得一點一滴地累積。就像學走路,跌倒後要爬起來,又跌倒了,就再爬起來,一步跌倒,兩步跌倒,一再努力,才學會走路。學佛的道路上,沒有所謂的跌倒,但因不同業力的成熟,我們會麵臨一些非常大的挑戰。例如,在逆境當中,我們選擇了修學佛法,認為佛法可以帶給我們順境,因初發心的虔誠,佛法的加持力也的確帶來了很多的順境;可是在繼續修行的過程中,麵臨世間一些病痛、災難、煩惱時,對佛陀的虔誠心就打了折扣。有些人會認為,因為自己修行佛法,念佛號、念咒語,佛陀就要幫自己消除所有的一切業力和災難,讓自己長壽、無病、心想事成、一切如意。其實這是偏差的想法。
當業力淨化,這些世俗的願望不需要特別去求,它自然而然就會成熟。但是,如果修行的目的隻是為了世間法,而不是淨化自己的心靈,修行會變成在向佛陀討價還價,這種作為和虔誠心是相互抵觸的。虔誠地學佛,是為了跟隨佛陀學習解析自己的心靈,讓內在痛苦、煩惱、病痛、災難的來源消失,於是很多業障自然而然就清淨了,這才是真正究竟的方法。
如果一開始學佛,自認為是佛教徒,便拿著香到處拜佛、求佛,對佛的虔誠心還沒由衷發出來,而央求佛陀幫忙做的事情已經是一大堆了。這種修行,倒不如說我們希望的是找個傭人來服務,而不是虔誠的皈依處。在西藏,常常會把這種情形比喻為“邀請國王來掃地”。本來拜佛是做一些功德希望增長自己的福報,但每次都有求於佛陀,過度執著世間,把修行變成了用自己的虔誠請佛陀來掃地一樣。以這種求法的方式來修行,常常在修佛之前就先修成了魔性,這是不如法的。所以,學佛者一定要清楚我們的目的是解脫輪回的痛苦。
想要在輪回中獲得覺悟,是需要像佛經裏所描述“以清淨慈緣於有情,以大悲心拔除眾苦,令眾能獲安隱樂,發生淨慧,斷除煩惱”。自我還能“善解空者,心不依止世間所有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於諸苦惱不生厭患,於諸快樂不生愛著”。
世親大師追隨喀什米爾的度尚大師(律賢大師)學習,後來成了一代律宗大師。而他的長兄無著大師到雞足山修彌勒菩薩的法門,修了六年,連吉祥的夢兆一次也未出現過。於是他有點灰心,便下山回家。歸途中,他看到有位老婆婆手上拿著一根鐵棒,用一塊柔軟的棉布在擦拭。他問老婆婆:“你磨這根鐵棒做什麽?”老婆婆回答:“我們這兒買不到針,我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無著大師心想:“世間的人為了一根針,雖然年紀那麽大了,還願意付出這麽多的努力,這是非常愚昧的事情;可他們為了世間法都有這樣的恒心,那我為了出世間的佛法才努力六年,實在是不夠。”所以無著大師又回到山上再繼續修三年。但是到了第九年,還是沒有任何感覺,他就想:“現在真的沒有辦法了,回家算了!”回家的路上,他又看到一個老人用沾濕的鷲鳥羽毛,像放風箏似的擦拭著家門前的一座高聳入雲的高山。於是他好奇地問:“老公公你在做什麽呢?”老人回答:“每天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都被這座山擋住了,我要慢慢地磨,讓山頭能低一點,這樣太陽就能快點照到我家。”無著大師說:“用羽毛擦山頭,怎麽可能會有降低高山的機會?何況你年紀這麽大了?”老人說:“沒關係。即使我無法完成,我的子子孫孫都這樣做,總有一天這座山會縮小的。”無著大師想:“世間人為了這種事都願意如此付出,那我的努力還是不夠,繼續回去修好了。”又修了三年,總共十二年的時間,還是沒有任何祥瑞的征兆,他感到心灰意冷,心想:“從此以後,無論再碰到什麽情況,也絕對不回來了。”他就真的打包行囊,踏上歸途。
歸途中臨近一個城市,突然有隻狗狂吠著,想咬他的腳。他一看,是隻下半身已經腐爛長蛆的母狗。他想:“這隻狗怎麽如此可憐?下半身都已經爛成這樣,上半身的嗔恨心還這麽強烈!”他對這隻狗產生了強烈的慈悲心,想幫它將身上的蛆移開,又想到移開的蛆放哪裏都會死掉,於是他拿了把刀,將自己的大腿肉割下,切成兩半放在地上,想把蛆放在上麵。不過,大隻的蛆用手抓還可以,小隻的用手抓恐怕會傷到它們,所以他想用舌頭舔會好一點。可腐爛化膿的母狗身上實在太臭了,他就以手捂鼻,閉上眼睛,慢慢彎下身子,低頭伸出舌頭往下舔去。奇怪的是,他的舌頭一直碰不到狗身,再往下舔時,發覺碰到的是土地。他一睜開眼睛,金光閃閃的彌勒菩薩正坐在他麵前,狗卻不見了。
無著大師一見到彌勒菩薩就說:“你的慈悲心好小!我修了十二年,你現在才出現!”彌勒菩薩說:“我的慈悲怎麽會小呢?我一直都在你身邊呀!你閉關的時候我在你周邊,但你看到的是鳥;你第一次出關下山時,看到我變成一個老婆婆;第二次下山,又看到我是個愚公;後來因為你的業障比較清淨,看到我是一隻母狗;現在因為你的慈悲,業障全部淨化了,所以看到的是我。”
無著大師不相信。彌勒菩薩就對他說:“那你將我扛在肩上,帶著我到城裏四處走走,你就會相信。”於是無著大師就背著彌勒菩薩進城四處遊走,逢人就問:“有人看到我肩膀上的彌勒菩薩嗎?”很多人隻看到他肩上空無一物,說他頭腦有問題。隻有一個老婆婆,聽見有人在叫喊,打開門看看,說:“年輕人啊,你背隻下半身都爛掉的母狗做什麽?快把它放下吧!”這也表示老婆婆的業障快清淨了,所以看得到彌勒菩薩化身的母狗。這時無著大師終於相信彌勒菩薩的話了。
後來彌勒菩薩將無著大師帶到兜率天,傳授了《現觀莊嚴論》《莊嚴經論》《寶性論》《辯法法性論》和《辯中邊論》。彌勒菩薩是未來佛,這些論真實上是經,但為了讓大家知道現在是釋迦佛的時代,要尊敬釋迦佛,所以改稱為“論”。無著大師回到人世間後便弘揚這些佛法,成為唯識宗的祖師。
佛經常常比喻產生慈悲心的強烈度,要像一位沒有雙臂的母親看到小孩子落入水中,心急如焚地想要救小孩上岸,那種急迫的心態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但是,任何修行都得一點一滴地累積。就像學走路,跌倒後要爬起來,又跌倒了,就再爬起來,一步跌倒,兩步跌倒,一再努力,才學會走路。學佛的道路上,沒有所謂的跌倒,但因不同業力的成熟,我們會麵臨一些非常大的挑戰。例如,在逆境當中,我們選擇了修學佛法,認為佛法可以帶給我們順境,因初發心的虔誠,佛法的加持力也的確帶來了很多的順境;可是在繼續修行的過程中,麵臨世間一些病痛、災難、煩惱時,對佛陀的虔誠心就打了折扣。有些人會認為,因為自己修行佛法,念佛號、念咒語,佛陀就要幫自己消除所有的一切業力和災難,讓自己長壽、無病、心想事成、一切如意。其實這是偏差的想法。
當業力淨化,這些世俗的願望不需要特別去求,它自然而然就會成熟。但是,如果修行的目的隻是為了世間法,而不是淨化自己的心靈,修行會變成在向佛陀討價還價,這種作為和虔誠心是相互抵觸的。虔誠地學佛,是為了跟隨佛陀學習解析自己的心靈,讓內在痛苦、煩惱、病痛、災難的來源消失,於是很多業障自然而然就清淨了,這才是真正究竟的方法。
如果一開始學佛,自認為是佛教徒,便拿著香到處拜佛、求佛,對佛的虔誠心還沒由衷發出來,而央求佛陀幫忙做的事情已經是一大堆了。這種修行,倒不如說我們希望的是找個傭人來服務,而不是虔誠的皈依處。在西藏,常常會把這種情形比喻為“邀請國王來掃地”。本來拜佛是做一些功德希望增長自己的福報,但每次都有求於佛陀,過度執著世間,把修行變成了用自己的虔誠請佛陀來掃地一樣。以這種求法的方式來修行,常常在修佛之前就先修成了魔性,這是不如法的。所以,學佛者一定要清楚我們的目的是解脫輪回的痛苦。
想要在輪回中獲得覺悟,是需要像佛經裏所描述“以清淨慈緣於有情,以大悲心拔除眾苦,令眾能獲安隱樂,發生淨慧,斷除煩惱”。自我還能“善解空者,心不依止世間所有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於諸苦惱不生厭患,於諸快樂不生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