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確信仰的人,就好像心裏有了依靠,找到了心中的家一樣。如果不幸找錯了信仰的對象,或是找到了正確的信仰,卻不懂信仰的道理,一味地崇拜,自己迷進去了,這些就叫“迷信”。如果我們有善因緣,接上好的信仰、修行的妙法和上師,要在修行的過程中隨時檢驗自己的信仰心、虔誠心,是不是如法,是不是恰當。這也是我們學佛者的課題之一。


    信仰有所謂的正信和迷信。在正信當中,人的信仰心確實是有深淺不同的差別,這和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沒有關係,和身份高低、財富多少也沒有關係,虔誠的信仰是來自內心,是人人都可以修行的。


    我們第一個要產生出來的信仰,就是清淨的信仰,這是一般人最容易體會的。清淨的信仰,類似感恩的心,心中常常想著佛菩薩的加持力,加被著我們以及一切眾生,這樣來感覺他們的慈悲心。就像大家在廟裏或家裏,一想到觀世音菩薩,馬上就會被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所感動,一想到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誓願,就會為他的大願力感動,這就是一種清淨的信仰。


    清淨的信仰非常自然而單純,就像一個小孩很久沒有見到媽媽、當他一見到時自然發出無可言喻的歡喜心那樣,我們對佛菩薩虔誠的歡喜心也是從心中真正地自然發出來的。


    在學習佛法中,我們除了發出出離心、菩提心,對於上師、本尊、空行三根本,佛、法、僧三寶,法身、報身、化身三身的功德,常用一個清淨的信仰,去想他們的恩德,這種懷著感激發出的清淨信仰就是“淨信”。


    當我們有了清淨的信仰,還算是在第一階段,如果再進一步修行,慢慢體會到一點法味,在聽聞佛法時開始產生智慧,會知道善惡種種的取舍,對正知與正見有較深入的了解,清楚應該怎麽做好事、怎樣不去作惡,對因果非常深信之後很快樂地來聽聞佛法,常常法喜充滿,這時候產生的信仰就是進入第二階段的“樂信”了。


    清淨的信仰和樂信,是很好的信仰心態,但這兩者會隨著時間和因緣而改變或消失。如果你離開佛堂或離開上師,時間久了,或是因為你的生活、工作起了變化,你的貪嗔癡的習氣又發了,都會讓這些信仰慢慢在你心中消失或退化。


    如果我們能將前麵所講的“淨信”與“樂信”虔誠的信仰心常常在自己心中醞釀,慢慢累積,讓它們不在短暫時間內消失,同時在精進地理解佛法的義理下配合實際修行,讓它們很深地進入我們心中,就能永久地留住。所謂“永久地留住”,就是不會因為任何因緣而改變它的存在,這就是最殊勝的“勝解信”。


    人在追求信仰的時候,偶爾都會出現淨信和樂信。而我們常常會問自己:為什麽信仰不能持久呢?這是對佛法義理沒有深入理解通達,心中有所障礙的緣故。心中要釋放出障礙,才會有任運的成就。所謂心中的障礙是什麽呢?就是對三寶懷疑的心態。很多時候,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迷迷糊糊地信仰的,有的會懷疑,有的不會懷疑。如果認為信總比不信好一點的話,這種將就的心態當然稱不上勝解信了。


    勝解信是最殊勝的。淨信和樂信是勝解信的前奏曲,不是不好,而是要慢慢地讓它們變成一種不退轉的信仰,就要把這種虔誠心長時間地保留在自己的心上,多想一想佛菩薩的功德,多想一想諸佛菩薩利益眾生的方法,這樣才可以維持自己的歡喜心,來追隨佛菩薩的行誼。


    如果不是因緣福報具足的殊勝,我們可能會和佛法失之交臂,這樣我們隻能在輪回中一次次地迷失。有幸聽聞佛法對於輪回中苦的詳述,我們也能從中找到自己迷惘的因由,從而才能尋得離開迷宮的出路。但是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在佛法的修行之路上就是虔誠信。因為整個過程是需要經曆聞、思、修的,如果我們的虔誠信表現的不是正信和正念的理解,那麽僅靠迷信的方式,我們是無法走出輪回這個迷宮的。因為迷信,隻會讓我們用一時的衝動來給自己再箍上繼續輪回的緊箍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命的覺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嘎瑪仁波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嘎瑪仁波切並收藏生命的覺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