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本文轉自吉斯,一個哲學工作者。(八度吧8du8百度搜索)


    最近因為一位好友想學《道德經》,但是我怕我講後,聽者會睡著鳥!所以我將《道德經》中膾炙人口的話抽離出來,並加入自己的理解,務求讀者能夠懂《道德經》的深刻的哲理。


    平心而論《道德經》的確是晦澀難懂,不是一般人隨便看看就能懂的,即便有白話文的解釋,看了以後還是不懂,這很正常,因為《道德經》畢竟是中國哲學最高的著作,它的作用就是用來闡述《易經》中的“道”的意義。但《道德經》並不是完全都是那麽難懂的,其實還是有很多簡單而明了的哲理,即便有很多意思已經被人誤讀了。我對《道德經》的研究不算非常深,但是也不僅僅是泛讀了,本人是哲學的狂熱愛好者(自稱哲學家),當然不會放過這麽偉大而重要的著作了。希望我對《道德經》的理解可以對大家領悟人生的意義有所幫助。


    首先聲明一點哦!《道德經》的“道德”不是我們現在人理解的道德品質哦,不是教你做好人不做壞人的書,而是一本哲學的書。“道”是這個世界的真理(哲學專業名字是“終極原理”);“德”就我的淺顯理解是:人在領悟“道”的真理以後,根據“道”的真理,來指導人們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還有就是《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老子是人的名字,不是罵人的話。


    1、道可道,非常道


    一般感性理解:“道”這個東西,如果可以用語言道出(說出),那就不是“道”了。


    我的領悟理解:以我對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通讀後的理解,“道”就是這個世界的“絕對真理”,這個“絕對真理”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隻能領悟出來。這也好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於深邃的道理的俗話“隻可會意,不可言傳”。不過大家不要擔心,因為也隻有“絕對真理”這個東西是不能說出來的,一般的道理,也就是“相對真理”,都是可以用語言形容的。教大家一招,當你有一個道理怎麽說也說不出來的時候,就可以用“道可道,非常道”來搪塞對方了,哈哈!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一般感性理解:所有人都知道“美好”的概念,之所以知道“美好”這個概念,是因為有“醜陋”這個東西;所有人都知道“善良”,是因為有“不善良”。


    我的領悟理解:這個明顯的辯證法,也是很通俗的道理,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特別是感性的事物,唯一絕對的就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


    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一般感性理解:上天是沒有仁愛的,把萬物都當成“草做的狗”。


    我的領悟理解:初次看到這句話的感覺就是上天無情無義!嗬嗬!其實是我理解的淺顯了,自從我通讀了儒家的經典以後,我發現了老子的哲學境界。儒家的仁愛是有階級的,也就是說上級對下級的愛就是仁愛,下級對上級的愛就是敬愛。老子所說的上天是最高層次的事物,也就是宇宙和自然,它對於萬物,這個萬物包括人、動物、植物等都是一樣的公平對待,沒有再把萬物分階級;“草做的狗”顯示了上天的最高層次,高到任何“大的事物”對於上天來說都是“小”的。就好像我們在飛機上往下看,不管是高樓還是操場,看上去隻不過就是一個點而已。這句話同時也直擊儒家的“軟肋”,那就是階級性。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一般感性理解:天地都是長久的存在的,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天地不為自己而“活”,所以“活”的長久。


    我的領悟理解:天長地久,我想大家已經熟的不能再熟了成語了,就是出自《道德經》。老子不僅告訴我們天長地久這個事實,還告訴我們怎麽做到“天長地久”的境界,那就是不要為自己而活,為別人而活;為別人而活不是一種痛苦,而是為了讓自己活的更好,更愉快,更幸福!為什麽呢?人隻有在得到幸福、得到關懷、得到認同時才覺得幸福,但是別人為什麽要給你這些呢?隻有是你先給別人幸福、關懷、認同時,別人為了感激你才會回饋給你這些。其實這也是“以無私成就大私”的道理了,本質上是自私,是為自己,但是自私的方式完全變了,結果是則完全不同,這就是老子的境界所在了。大家好好體會吧。


    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一般感性理解:最好的善良是像水一樣的,水有利於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我的領悟理解:水有三種“品質”,1、滋潤萬物,2、向低窪處流,3、滴水穿石。那麽最好的善良是是什麽呢?也就是:1、我為人人,人人為我;2、謙虛謹慎,不居功、不自傲;3、有堅韌的性格。就我的理解這也就是老子所說的最好的善良吧,大家好好體會吧。


    6、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一般感性理解:屋子堆滿了金銀玉器,就難得守住;因為太富貴而滋生驕奢之心,隻會給自己種下禍根;功業成就以後就急流勇退,這才是順乎天道的。


    我的領悟理解:“金玉滿堂”和“功成身退”這兩句成語大家都很熟悉吧,不用懷疑!依然出自《道德經》。金玉滿堂是多少人的夢想呀!功成身退是多少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呀!可以老子卻告訴我們“金玉滿堂”後,我們很難守的住,因為有人惦記你的東西;“功成”後如果你不退,就會擋著後人前進的腳步,結果自己被迫退下來,那就很難受了。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一般感性理解:繽紛的色彩讓人眼花繚亂;各種音樂使人耳朵失去分辨能力;吃多了美味使人味覺失靈


    我的領悟理解:我用很現實的眼光來理解,看太多了美女,你還有驚豔的感覺嗎?已經審美疲勞了吧;經常在迪吧這種地方娛樂,你還能欣賞真正的音樂嗎?每天在外麵吃香的喝辣的,還比不上家裏的幾個清粥小菜。大家自己慢慢體會吧!


    8、聖人為腹不為目


    一般感性理解:聖人隻為溫飽就可以了,不為眼睛看到的花花世界奔命。


    我的領悟理解:“腹”就是腹部,指滿足身體基本需求就可以了,“目”就是眼睛看到的花花世界,就是攀比心理。淺顯的理解是我們隻要滿足溫飽的生活狀態就可以了,不用追求較好的生活。嗬嗬!老子永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這麽膚淺。深刻的理解這句話要把人生分成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來看,物質需要指不要過分的追求,因為那是無止境的,因為當你拚命得到了某些物質需求的時候,就覺得沒有什麽了不起的了,隻有得到更高的物質需求的時候,才會有新鮮感,這樣就會不停的追逐物質,其實苦的還是自己!我的理解現在人隻要能夠滿足衣食住行的而沒有太大的壓力的情況下,也就可以了。具體的說:現代人在物質上有房子、有車、吃的不差、穿的不賴,而沒有什麽貸款的壓力,物質上也就可以了,不過這對於現代很多年輕人來講還是很困難的,嗬嗬!所以物質上是不能完全放棄追求的,但到了一定程度上後就不要隻追求物質享受了。精神需求才是這句話中隱含的意思,人生的精神需求無非就是自我犧牲、成就感、滿足感、被尊重等感覺,人隻有在獲得了這些感覺後才會覺得真正的幸福。那我們拚命的工作掙錢想幹一番大事業,不就是為了享受物質條件嗎?是的,當你事業成功你當然應該享受很好的物質享受,關鍵是你不能隻為了享受很好的物質而奮鬥,那樣會成為物質的奴隸,人是有精神需求的,當我們奮鬥的時候,我們想的如果是為社會做貢獻等崇高的理想,我們也可以成功的,但是不同的是我們不僅享受了很好的物質,同時也滿足了人的精神需求。最關鍵的是:人是物質的人,但人不隻是物質的人。


    9、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一般感性理解:因為你不去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與你爭。


    我的領悟理解:看到這句話是不是又犯難了,這也太簡單了,你不爭當然沒有人與你爭了呀!這有什麽哲理呀!不,有大哲理!我們看到的爭隻是形式而已,普通人也隻會在“形式”上去爭,而不會在“內容”上的爭。“形式”上的爭常常是會引起人們的窩裏鬥、惡性競爭;但是“內容”上的爭往往會勝於無形之中。我領悟總結三點:1、不要直接爭表麵利益,做好自己的事情,讓別人將你想要的給你;2、不要和別人爭,和自己爭;3、不要和對手爭,與對手合作,達到雙贏。


    1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一般感性理解:踮起腳站不穩,大跨步反而走不快。


    我的領悟理解:欲速則不達,步步為營,腳踏實地吧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般感性理解:人遵循地的法則,地遵循天的法則,天取法“道”,而道隻遵循自然的規律。


    我的領悟理解:人要遵循各種各樣的客觀規律來辦事,但是最高的境界是利用規律來做到自然而然就辦成了,而表麵上卻好像沒有做一樣的。境界呀!層次高呀!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般感性理解:了解別人隻能說明你“聰明”,了解自己說明你“智慧”。


    我的領悟理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兵家的經典,但是老子還告訴我們知道別人容易,但是知道自己其實更難,因為我們老是以為自己了解自己。


    13、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一般感性理解:戰勝別人說明你有實力,但是戰勝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我的領悟理解:能夠戰勝對手說明你有實力,但是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這個確實太難了。


    14、知足者富


    一般感性理解:知道滿足的人才會有真正的富有


    我的領悟理解:就是一點:不可貪婪。做生意也好,做人也好,你變得貪婪後,得到的東西一定是損失別人的東西,隻有雙贏才是正道。


    15、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一般感性理解:想要取得,必然先給予。


    我的領悟理解:這個就是解釋“天地不自生,故長久”的方法論了。


    16、柔弱勝剛強


    一般感性理解:柔弱勝剛強


    我的領悟理解:嗬嗬!這句話又很難理解吧!是很難,需要哲學的思維來理解,學過哲學的都知道現象與本質的區別。我先舉個例子吧:牙齒是人體最硬的骨骼,舌頭是人體最強的肌肉,他們都在嘴裏,但是人老了以後,牙齒掉光了,舌頭還在。老子說的“柔弱”其實是隻“柔”,“柔”是現象;老子所說的“剛強”其實是“剛”,“剛”也是現象;那本質是什麽呢?本質是“強”,把老子的話再整理一下:“柔強勝剛強”。再舉個例子:一個人有能力、有實力、有本事,但是咄咄逼人、盛氣淩人,這是“剛強”;但是一個人有本事,為人很謙和,就會讓人很舒服,很容易讓人從心裏佩服他,這就是“柔強”。


    17、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一般感性理解:魚不可脫離水而生存,國家的武力不可炫耀。


    我的領悟理解:事物不可失去根本,要務實,實事求是;有了本事也不要到處炫耀。


    18、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一般感性理解:大丈夫要厚道,不可刻薄、輕率;大丈夫做人實在,不要虛華。


    我的領悟理解:一句台詞:做人要厚道


    19、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一般感性理解:“道”的特點是循環往複的運動;柔和的方法才是道的方法


    我的領悟理解:這句話其實非常哲學化,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循環往複的規律,而不是一味的向前。但是這個“道”的循環指的是“發展式”的循環,而不是“停滯”、“倒退”的循環。例如: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是人類文明一直向前,但是形式上確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類的內部矛盾決定了人類一直向前發展。而人類文明的大的進步確是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下產生並發展的,這就是“弱者道之用”的含義。


    20、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一般感性理解:大的器皿要很長時間鑄成;最大的聲音,反而聽起來沒有聲響;最大的現象,反而看不到。


    我的領悟理解:要成就大事是不能急躁的,大器晚成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有時候我們習慣置身一個大事物中時反而看不到這個大事物了,例如:地球自轉是最大的地表運動,但是我們卻感覺不到。


    21、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一般感性理解:事物都有對立的兩個方麵,他們的相互衝突達到調和與相對穩定。


    我的領悟理解:這句話也比較哲學化,不過好理解一些。如果學過辯證法的人就很好理解了,這就是對立統一規律,事物都是由內部矛盾決定性質的,同時也是內部矛盾促使事物向前發展。


    22、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一般感性理解:最靈巧的人至妙無機,因此看起來笨拙;最善辯的人不言而信,因此看起來很木呐。


    我的領悟理解:道是循環的,事物的表象看來也是循環的。我們就拿“辯才”舉例:首先人如果口才不好,就隻有沉默,這是不會而沉默;再次,有句話說“雄辯是銀,沉默是金”,“沉默是金”是在“雄辯是銀”的基礎上建立的。也就是說辯才要經曆“不會的沉默”到“會的雄辯”再到“會的沉默”。而現象上就是“沉默”到“雄辯”再到“沉默”;但本質上確是“不會”到“會”再到“很會”的過程。人的技能和事物的發展到了高層次後表象上反而與最低層次相同了。


    23、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一般感性理解:學習會讓我們增加知識,修道讓我們減少心靈消極的東西。當你不停的修道不停的減少消極負麵的東西後,你就可以到達無所不為的境界了。


    我的領悟理解:這句話對我的影響很深,我就是領悟了這句話才辭掉工作,回家修道來領悟人生的意義!嗬嗬!其實我們不是因為能力差而得到的東西少,而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消極負麵的東西占據了我們的心靈空間,而我們的心靈空間確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不通過修道來清除這些東西,我們怎麽能夠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呢?


    24、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一般感性理解:聖人常常是沒有主觀成見的,他們以百姓的心為自己的心,總是替百姓著想


    我的領悟理解:這句話是做領導的高境界了;有些好的領導往往不在關鍵的時候發表意見,他們會讓下層的人發表意見,這是因為他們不表露自己的主觀意見,以免聽不到真話。


    2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一般感性理解:具有真知灼見的人不會到處空談理論,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的智者


    我的領悟理解:直接理解就可以了,總之理解的原則還是要把握現象與本質的區別,我們看到的現象往往不是真相。


    26、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一般感性理解:以正直的教化和無為、清淨之道去治理國家,以奇巧、詭秘的辦法去部署、指揮軍事,以不擾害人民為原則而治理天下。


    我的領悟理解:這是老子治國、用兵、平天下的戰略方針,在管理學上非常的有指導意義。


    2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一般感性理解:災禍呀,幸福依傍在它的身邊;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裏麵。誰能知道究竟是災禍還是幸福呢?


    我的領悟理解:任何事物都有兩麵,“萬物負陰而抱陽”這句話,老子在這裏舉了個例子。還有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28、治大國,若烹小鮮


    一般感性理解:治理大國,就好像做魚蝦一樣,不要隨意的翻動。


    我的領悟理解:告訴我們越是辦大事,越要謹慎行事。


    29、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一般感性理解:天下難辦的事情,一定是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天下大的事情,一定是從小事情做起


    我的領悟理解:其實表麵的理解也比較深刻了。但是我將它提煉成為方法論:1、做困難的事情,先把問題主要矛盾找到,分成一個個簡單的問題來係統解決;2、做一件大事情,先規劃好,分成小事情來係統做。


    30、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一般感性理解: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我的領悟理解:任何遠大的理想都要從眼下開始踏踏實實的做。老子告訴我,將理想化為現實的方法隻有立即實踐。


    31、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一般感性理解:做事實在謹慎,從事物的開始到結束都如此,則不會失敗。


    我的領悟理解:慎之又慎、如履薄冰。這個世界實在太多變了,當事情成功了90%的時候,其實隻成功的50%,因為最後的10%是最容易失去警覺的。


    32、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一般感性理解:聖人沒有缺點,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缺點;一般人一定有缺點,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有缺點。


    我的領悟理解:用老子自己的話理解吧:自知者明。


    33、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一般感性理解:勇氣用於逞強就不得好死;勇氣不用於逞強才是生路


    我的領悟理解:“勇”和“敢”是兩個詞,一個是真正的勇敢,另外一個就是逞強了;那麽怎麽區別逞強與勇敢呢?從目的上說:勇敢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克服困難,逞強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同而自不量力。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一般感性理解:真實的話不好聽,好聽的話不真實,行為良善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良善,真正了解的人,曉得宇宙間的大道,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廣心博騖,知識廣博的人未必對大道有真知。


    我的領悟理解:老子還是再反複強調著,我們看到的現象並不是事情的真相,要有雙智慧的眼睛去分辨才行。


    35、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一般感性理解:上天的原則是,有利於別人,而不會害人;聖人的原則就是多為別人作為,而不是去爭奪利益與私欲。


    我的領悟理解:聖人沒有私心,什麽都無所保留,他盡量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傾其所有給與別人自己反而更富有,隻有利於萬物,而不含對萬物造成的傷害,聖人順天道而行,隻是貢獻施與而不和人家爭奪,聖人能效法“利而不害”的天道,而表現“為而不爭”,結果“天下莫能與之爭”,“施者比受著有福”能不和人爭奪功名的精神,就是一種偉大的道德行為。


    36、不敢為天下先


    一般感性理解: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我的領悟理解:可不要理解為凡事唯唯諾諾,沒有創新、奮進的精神。嗬嗬!老子說的是:不敢認為自己的觀念、見解、自己的想法意見比別人的好,這是謙虛的意思。


    道德經裏的成語


    道德經裏出的成語:


    天長地久


    上善若水


    無為之治


    大巧若拙


    金玉滿堂


    功成身退


    寵辱若驚


    視而不見


    聽之不聞


    自知者明


    出生入死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以德報怨


    出自:老子《道德經》


    道德經裏的幾大: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大盈若衝,


    大辯若訥,


    大方無隅,


    大直若屈,


    大成若缺。


    本頁地址:


    <inputonclick=copytoclipboard_qq()type=buttonvalue=發給qq好友閱讀><inputonclick=copytoclipboard_ubb()type=buttonvalue=發到論壇共享閱讀>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mianhuatang.info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機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黯然瀟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黯然瀟魂並收藏神機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