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公略、伍中豪被稱為紅四軍三驍將,他首先是得到朱德的賞識,後來又被**慧眼相中,二十四歲就成為紅四軍軍長。**素以善長打運動戰而著稱,在中央蘇區時他擔任紅一軍團的司令,指揮大兵團作戰很有經驗,曾經整師整團地殲滅國民黨正規軍。他對運動戰的偏愛和造詣是公認的。他被陳誠稱為“戰爭的魔鬼”,國民黨懸賞十萬塊大洋緝拿**的首級。


    1945年9月,**到達東北指揮民主聯軍,將部隊由最初的十多萬人發展到後來的一百萬大軍。並先後擊敗國民黨的名將杜聿明、陳誠、衛立煌、鄭洞國、廖耀湘、範漢傑等人,殲敵一百多萬。遼沈戰役後,他又率領著第四野主力進入山海關,參加了平津戰役,破天津,生擒陳長捷。攻占武漢三鎮、迫降程潛、陳明仁。擊破白崇禧的桂係、殲滅宋希濂;窮追薛嶽,直下海南。“橫掃江山三千裏,氣吞萬裏猛如虎。”但其實**還是難以被稱為“最好的共軍將領”。主要有以下一些理由:


    第一,南昌起義後在向潮汕地區的轉進過程中,革命力量遭到很大的損失,時任排長(後升為連長)的**曾有臨陣脫逃的企圖,被陳賡製止[當然不是我憑空杜撰,都是依據一些與**共事的前輩的回憶錄和黨史資料,誠然,誰也不能肯定這些資料(什麽資料都是人寫出來的)百分之百的準確,但也不能一概地否定。]。在中央蘇區,麵對李德的淫威,**是執行錯誤的軍事路線“短促突擊”的戰術最得力幹將,給紅軍造成較大的損失。他不像彭德懷等人一樣勇敢地站出來反對。


    長征中的粵漢鐵路的九峰山戰鬥,**和聶榮臻就要不要奪取九峰山發生激烈的爭吵,但事實證明聶榮臻是對的,避免了一場損失慘重的戰鬥,使中央紅軍順利地突破了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當遵義會議中李德被修理後,**迅速地與他劃清了界線,聶榮臻是最早稱**為“魏延”式的人物的人。長征途中**還擅自煽動同僚,企圖撤換中央領導。反正在做人這一方麵**這人是很差勁的。


    第二,**和聶榮臻共事六年多,兩人爭論不斷。**從沒(次數很多,結果也很多了,自然就有了這種結論)贏過聶榮臻,但**又無可奈何,作為一個軍事主官總是爭不過他的副手,這是件很搞笑的事情,也說明了**的軍事思路有問題。當然不否認其中部分因素是因為**離開中**隊的時間太久,不太熟悉情況(平型關戰役後就去蘇聯療傷)。平型關大捷是由**和聶榮臻共同指揮的,具體在前敵指揮的則是旅長陳光。參加平型關戰鬥的部隊實際上就是三四三旅,陳光(陳世椿)旅的兩個主力團,即楊得誌、陳正湘指揮的六八五團與李天佑、楊勇指揮的六八六團。在**負傷到蘇聯養傷後,陳光曾代理一一五師師長將近五年的時間。陳光與**關係後來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在**最風光的日子裏,陳光將軍遭到了不公正待遇,1954年,陳光含怨去世。


    第三,**有四平之敗,1947年的四平之敗是**軍事生涯中的一個汙點。在戰前第七縱司令員鄧華將軍就提出了增加一個縱隊進攻四平的正確建議,可惜**隻增加了一個師。


    民主聯軍以三個縱隊(相當於軍)又一個獨立師及一百九十多門大炮攻擊四平,另有六個縱隊又八個獨立師阻止敵人增援。(.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卻最終沒有打下四平,成就了一個原本在國民黨軍隊中隻能算作二流的將軍陳明仁的威名。


    陳明仁最火爆是在北伐時期,抗日戰爭他在緬甸也鍍了一下金,名頭比較地響,但真正出名就是四平這次了。據說陳明仁是將凇滬會戰裏中**隊對日本人那一套又搬了出來,在路麵上灑下黃豆,衝鋒的解放軍站立不穩而跌倒,藏在天橋上的**乘機開火擊斃那些摔倒的解放軍戰士。


    付出了慘重的傷亡,結果**不但攻不下四平城,而且也抵擋不住趕來增援**的進攻,民主聯軍不得不灰溜溜地主動撤退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四平之敗成了**揮之不去的心理障礙。


    第四,在著名的遼沈會戰中,國民黨龜縮在沈陽(約三十萬)、長春(十餘萬)、錦州(十五萬)三個城市。**主張先攻長春,因為這裏的敵人最弱,隻有新6軍、第60兩個軍,其中60軍軍長曾澤生已經有意戰場起義,勝算相當大;但**從全局考慮主張先打錦州。**考慮的是求穩,有四平的陰影在作祟,目光比較地短淺,而**顯然更有戰略眼光。


    而且在最終達成共識確定先打錦州之後,**計劃是兵分兩路攻城阻援,一路主力進攻錦州;另一路阻擊廖耀湘的西進兵團。沒想到蔣介石又調來大軍從葫蘆島登陸增援錦州。因為“準備了一桌菜來了兩桌客人”,所以**又萌發了放棄進攻錦州,改打長春的計劃的念頭。如果按照**的思路先打長春,而放棄進攻錦州的話,中國革命那將是另外的一番局麵!


    後來在**強烈不滿的電文的威懾下,以及羅榮桓的堅持下,**才堅定了打錦州,虎口拔牙的決心,東北野戰軍也因此成就了蓋世奇功。但是這一插曲已經側麵反映了**軍事思路的缺陷。


    那麽第四野戰軍由山東解放區的十多萬幹部發展到後來一百萬大軍,成為解放軍裏麵最大的一個野戰軍,成為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這是不是**的功勞呢?很顯然**軍事上的成功是第四野兵員擴大的最根本原因。不過眾所周知,第四野中**主要負責軍事指揮,擴充隊伍應該是政委羅榮桓的權力範疇。


    第五,在湖南雙峰的青樹坪**敗給了“小諸葛”白崇禧。1949年9月的衡寶戰役進行到湖南雙峰的青樹坪、界嶺一帶時,第四野的146師作為第49軍的先頭部隊孤軍深入,結果中了國民黨桂係王牌第7軍三個師的埋伏。解放軍第145師作為第146師的增援部隊也遭到包圍,此役解放軍損失慘重。如果不是解放軍的前敵指揮官鍾偉這樣的性格軍官,用手槍頂住兵團副司令陳伯鈞的腦門拒絕撤退,第四野這一次就虧慘了。具體傷亡數字因國共雙方爭議太大,莫衷一是。青樹坪之戰後,**企圖在長沙和衡陽之間組織一個新的百團大戰,為此他調動正在朝廣東方向挺進的陳賡部向西北方向運動,**的命令被陳賡拒絕。最後黨中央**支持了陳賡的主張。此後陳賡還兩次拒絕了**的錯誤指揮。


    第六,**怕砸了招牌,稱病辭帥印,抗美援朝不敢應局。這個問題我在這裏多說幾句,讓大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中的來龍去脈。抗美援朝的誌願軍主力本來是東北第四野的部隊,按理說應該由**來擔任誌願軍司令員。但**的用兵比較地推崇唯火力論。他在蘇聯養病期間,順便就進修了一番,受蘇聯軍事思想影響較大,蘇軍是很重視火炮的,什麽喀秋莎之類的東東。**在蘇聯耳聞目染,對於蘇德戰爭的作戰模式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以謹戰而聞名,擅長以多打少,大兵團的運動戰。在東北作戰的勝利讓他嚐到強大火力的甜頭。在東北**的民主聯軍接收日本人的武器,蘇聯紅軍的部分裝備,是解放軍中武器裝備最優良的,火力最強大的。而解放軍的另一個重兵集團二野,劉鄧大軍在挺進大別山時就把所有的火炮(甚至輕型)都丟光了。而抗美援朝美軍無論在那個方麵都占優勢,**畏懼美軍的這種巨大優勢,擔心自己一世的英名受損,所以稱病不去。


    某些人(**的fans)以**以前的戰場上的優異表現來作為反駁理由,為**抗美援朝前夕的怯戰行為辯解是極其牽強附會的。這完全是兩回事,兩者之間根本不構成因果關係!怯戰是**不去朝鮮的重要原因(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事實就是事實。**拒絕掛帥這件事讓**非常地生氣,但又無可奈和,隻得啟任彭德懷掛帥領導誌願軍。


    其實沒有**的提攜,**是不可能爬到那麽高的位置的,按正常的晉升程序甚至可能封十大帥都不夠資格。至於後來**的謀篡實際上也不能全怪他一個人,他的手下和親人的慫恿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那麽解放軍的將領之中誰是最好的將領呢?在下的愚見是軍神劉伯承和大將粟裕才是最棒的。


    (本文係原創撰寫,版權歸作者彭誌文所有,文中觀點係個人意見,僅供參考,轉載請署名作者。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彭氏軍史評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彭誌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彭誌文並收藏彭氏軍史評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