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影《坦克大決戰》的朋友一定還記得,阿登反擊戰中,德軍的希斯上校企圖占領美軍的油庫以彌補燃料的不足。(.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但他的戰略意圖被凱利發現了,於是美軍傾倒了大量的汽油,浸泡著德國坦克,點火焚燒了納粹的坦克縱隊,保護了油庫的安全。


    雖然這部影片講述的故事是藝術加工虛構的,但是“火燒坦克”的戰例則是真實的。在突出部作戰中,美軍確實曾用火障攔截過德軍的進攻。1944年12月18日在比利時的斯塔弗洛,美軍為了阻止德國黨衛軍希特勒近衛師的進攻,用一道燃油組成的火牆瓦解了派普戰鬥群奪取盟軍油庫的企圖。


    火攻,是除坦克、坦克殲擊車、反坦克火炮等重殺傷性武器之外能夠威脅到坦克和裝甲車生存的一種致命的利器。二戰中坦克製造中陶瓷絕緣等技術還處於摸索階段。生產的工藝流程比較簡單地采用焊接、拚裝等。油箱、彈藥倉等敏感部位大量采用金屬傳熱材料。實戰中,一旦在適合的環境中,滿足某些條件,火攻這種成本相對低廉,無太多的技術含量的反坦克方式,隨時可以成為坦克的噩夢。


    蘇軍在反坦克武器匱乏的情況下大量地使用一種叫“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的簡易反坦克燃燒彈來對付肆虐的德國坦克。在保衛莫斯科和庫爾斯克戰役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炸彈的發明者其實不是蘇聯人,而是西班牙內戰時期共和軍中的礦工。不過總的來說,這種火攻效果並不太佳,因為莫洛托夫雞尾酒瓶炸彈的工作原理嚴格地來講是通過投擲到坦克車體上燃燒產生的濃煙來把坦克裏的人熏出來。一旦風向不對無疑就枉費心機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因此在當時,科技相對比較先進的德**隊很少使用火攻來對付蘇聯坦克。隻是在柏林保衛戰期間,一些預備役德國的國民自衛隊士兵在缺乏反坦克武器時,可能采用過這種燃燒瓶來火攻。


    在1948年的中國的淮海戰役中,解放軍曾經用點燃的稻草形成的火障來阻擋國民黨的坦克則是戰爭史比較奇特的現象。這裏麵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最首要的原因是解放軍缺乏反坦克兵器,隻能集思廣益地想出這樣的土辦法。其次,國民黨配備的坦克是美國援助二手的中輕型坦克或日製坦克,防護以及綜合性能比較差,機動越野,快速移動能力不強,故障率偏高,且數量有限。最後一個原因是國民黨軍隊的坦克駕駛員素質不高,沒有現代化的作戰理念,以及坦克承載的作戰任務是支援步兵,淮海戰場有海河、淮河等河流水網密布,解放軍挖掘的縱橫交錯的坑道把本來就複雜的地形地貌改變得麵目全非,坦克無法跨區域大範圍地機動。


    想要依靠大麵積的稻草地著火來阻擋坦克的前提是,稻草燃燒產生的高溫炙烤足可以引爆坦克的油箱裏的汽油。因此這種方式在歐戰中的蘇德戰場,坦克使用頻率極高的戰區,火攻卻明顯的沒有適合土壤與條件。在蘇德戰場,無論是納粹還是紅軍,都賦予裝甲兵團一定範圍內的運動戰的自由。再加上蘇聯的平原比較荒涼,冬季寒冷濕潤、風雪交加,泥濘冰凍;夏季則一馬平川,四通八達,裝甲坦克迂回機動選擇餘地比較大。在德國本土則是水網縱橫,城鎮星羅棋布,地形複雜多變,不利於建立火障。


    蘇德戰場上雙方力量對比不利於德方,用火攻見效慢,無法立杆見影地從實質上改變力量對比的差距,而德國通過用88毫米高炮平射,以及在對地攻擊機上加裝兩門加農炮攻擊蘇聯坦克等方法來豐富原有的反坦克手段,在實戰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沒有必要再舍優而求其次。


    當然火攻也並非一無是處,即使是當今軍事領域,火攻對坦克仍然能構成致命的威脅。比較令人不快的例子還是來源於中國。1989年6月4日,北京**發生部分不明真相的學生在個別別有用心的人的唆使非法聚集事件。我人民解放軍38軍的部隊奉命進京戒嚴。戒嚴部隊遭到不明真相的群眾圍堵。在敵我難分的複雜情況下,我人民解放軍忍辱負重,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個別反動分子乘機圍攻我戒嚴部隊,火燒我軍的裝甲運兵車,至少燒毀2輛以上,造成我戒嚴官兵的傷亡。


    (本文係原創撰寫,版權歸作者彭誌文所有,文中觀點係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彭氏軍史評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彭誌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彭誌文並收藏彭氏軍史評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