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爾元帥在魯爾工業區繼續守下去唯一的理由就是牽製魯爾區周邊的美英軍隊,使他們不能用於戰線的其他地段。可是這些指望全部落空了,西線的防禦事實上已經基本崩潰了,戰線的好幾個地段上的德軍部隊早已經停止抵抗,放下了武器。
早在三月十九日,山地步兵將軍裏特爾;馮;亨格爾視察b集團軍時就斷定:一個令人不愉快的現象是,不管是軍事法庭還是最嚴厲的命令都沒有觸動那些已經麻木不仁、疲憊不堪的士兵。德軍中僅存的士氣迅速消失得無影無蹤,士兵們聽說又一座城市淪陷時相互慶祝已不是什麽稀罕的事了。b集團軍群的第81軍指揮官科赫林將軍後來回憶,“繼續在魯爾口袋中抵抗是一種犯罪,莫德爾的責任就是投降……隻是想到我的家庭可能麵臨報複的危險,我才沒有走出這一步。”被包圍的德軍士氣低迷,都想投降又不敢。
莫德爾元帥拒絕了手下提出的丟下部隊乘飛機撤離的建議,他麾下作戰部的一個年輕軍官京特;賴希黑爾姆上校(此公三十一歲,據說是全德國最年輕的上校,在雷馬根大橋作戰中表現優異而獲得器重)則與其他主要人物都乘飛機飛離了魯爾包圍圈,不過當時起飛的十七架飛機最終隻有三架到達了柏林南部的於特博格飛機場。放棄乘飛機突圍,莫德爾實際上已放棄了最後一線的生機,他好幾次到最前沿陣地視察,想讓敵人的子彈把自己打死,但未能如願。
莫德爾拒絕了元首僅僅出於毀滅心理發出的摧毀工業區,使敵人,同時也是德國人民不能利用該區企業的命令,他隻是下達炸毀橋梁、道路等局限於破壞與軍事有關聯的目標,遲滯盟軍前進的必要命令;莫德爾決定保護德國的工業中心,不再下令逐屋地頑抗,也沒有去執行元首“這個破壞狂”最後大發作時,所下達的那些命令。
四月十二日,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了。但對於莫德爾來說更為糟糕的消息是埃森市長尤斯特;迪爾加特將已經變成了廢墟的城市交給了美國人。僅有少量的“狼人”(盟軍對死硬的納粹狙擊手的稱呼)仍然在克虜伯兵工廠的廢墟裏絕望地抵抗著,高樓林立的工業環境為狙擊手們提供了大量的隱蔽之處。盟軍占領埃森之後,魯爾區的補結線運輸線完全被切斷了,b集團軍群控製的區域縮小到一個直徑為四十五公裏的地區。
四月十三日,設在烏帕特爾―鬆那博恩的b集團軍群總部遭到盟軍的轟炸,參謀助理格爾達;埃哈德特小姐被活生生地埋葬在一個地窖之中,她所在的那個地窖被炸彈直接命中了。連b集團軍群司令部成員中都有人在逃亡,其中就包括莫德爾的製圖員。“莫德爾元帥就像一隻被關在籠子裏的猛虎來回不停地走著,他已經手足無措了,對於他來說一切已經完了。”這一印象深深地留在莫德爾元帥身邊的參謀拉爾夫;慕寧格的記憶之中。
希特勒任命莫德爾麾下那個突圍出來的年輕上校京特;賴希海爾姆來擔任第7集團軍瓦爾特;溫克將軍(而此人則曾是古德裏安的參謀長)的參謀長。希特勒認為可以由第7集團軍(隻有一個參謀部,幾張地圖,還有二十萬“紙片上的數字大軍”)殺開一條血路(途經三百五十公裏左右)把莫德爾的b集團軍群從魯爾口袋中接應出去(還得突破蒙哥馬利和布雷德利兩個重兵集團的防區)。b集團軍群新任的參謀長卡爾;瓦格納將軍給莫德爾元帥帶來了元首的這一計劃。莫德爾元帥看完以後把它放在了一邊,並沒有把這個荒誕不經的計劃傳達給他的部隊。此時b集團軍群已經隻剩下三天的彈藥與糧食了。
參謀長卡爾;瓦格納將軍被b集團軍群絕望的境地嚇壞了,他敦促莫德爾元帥要求最高統帥部準許他們投降,他估計由莫德爾元帥這樣忠誠的戰士提出來,最高統帥部可能會恩準的。
“我可能很難提出這樣的一種建議。”投降是一個很讓莫德爾元帥反感的主意,他拒絕了。
溫克的集團軍後來改稱為第12集團軍,好不容易才組織了兩個師的兵力向哈次山前進,但他們的彈藥、燃料嚴重不足,根本還沒到哈次山,在澤布斯特就遇上了美軍霍奇斯的第1集團軍和辛普森的第9集團軍第83師。盟軍的空中優勢太強大了,一交鋒德軍就有一萬五千人被包圍,第12集團軍立即後退到了易北河右岸再也不敢過河了。
“魯爾口袋”中的馮;梅林津少將後來回憶說,“戰鬥的最後幾天,我曾跟莫德爾元帥進行多次私人談話。他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堅強而乖僻,善於打孤注一擲的戰鬥。確實,他是因具有與眾不同的機斷行事的才能而出名的......四月間,他多次來到我們司令部,我覺得,他是在盡力尋找解決一些內部衝突的辦法。他同所有的高級指揮官一樣,已處於難以挽救的窘境。他作為一個有很高素養的軍事專家,已經看出繼續抵抗是無望的。但是,另一方麵,他又要對上級和屬下負責,要維護榮譽。德**人要以無與倫比的紀律約束自己,盡職到底。”
四月十四日,北麵的美軍第9集團軍(辛普森中將)的兩個軍和南麵的美國第1集團軍(霍奇斯中將)的兩個軍向哈根方向實施突擊,莫德爾元帥指揮的魯爾集團(第5裝甲集團軍和第15集團軍)就這樣被分割成為兩部分。
四月十五日,美軍第1集團軍把業已形成的走廊擴大,轉向東西兩側,以便縮小兩個隔離的包圍圈。遠在柏林的希特勒獲悉後,立即電令莫德爾指揮被分割的兩部分軍隊靠攏,莫德爾元帥隻瞅了一眼電文,根本就不屑去傳達這種無法執行的命令。
四月十六日淩晨四點,希特勒又給莫德爾元帥發來了要b集團軍群繼續戰鬥,殺開一條血路到柏林與元首一起保衛柏林;並且授意b集團軍群可以去老百姓那裏奪取我們所需要的力量(大概是指糧食和燃料之類的東西),可以開始強製拘押行動,包括可能的向老百姓開火等等。這樣荒唐透頂的命令b集團軍群司令的軍官直到淩晨六點才傳遞給莫德爾元帥。莫德爾的情緒失控了,他尖聲地叫罵著,揚言要把瀆職者就地槍決。不過當然最後莫德爾元帥什麽也沒有幹。也是在這一天,他麾下被美軍分割包圍較小部分的德軍東部集團實際上已經不複存在了,德軍以驚人的速度在投降,美軍在一晝夜之間就俘虜德軍達八萬之眾。
四月十七日上午,美國第18空降軍的馬修;李奇微將軍第二次派他的副官來勸降,並給莫德爾捎來了一封信。在這一封頗具騎士風度的書信中李奇微這樣寫道:“在曆史上和軍人的職業中,再沒有比美國的羅伯特;e;李將軍具有更崇高的聲譽、更顯赫的戰功和更忠於自己對國家所承擔的義務的人。......他於是選擇了體麵的投降的作法。同樣的抉擇也擺在您麵前,為了一個戰士的榮譽,為了全體德**官的聲譽,為了對您的國家的愛,為了貴國的未來,從現在起放下武器吧。您挽救下來的這些德國人將會為貴國人民重新得到(國際)地位而作出有益的貢獻,您保存下來的德國城市將對貴國人民的繁榮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參謀長卡爾;瓦格納也勸莫德爾元帥投降,莫德爾元帥拒絕了。莫德爾認為美軍會把自己轉交給俄國人的,因為曾在東線授意部下虐待俄國戰俘,他估計蘇聯人會把他絞死的。莫德爾讓一個德**官隨著軍使返回,給李奇微將軍捎去了口信,“受到效忠希特勒誓言的束縛,所以陸軍元帥不能投降;如果考慮接受李奇微的建議的話,元帥的名譽將被玷汙。”通過莫德爾的這一口訊我們可以看出,他並非如某些戴著有色眼睛人士所稱的那樣是一個“死硬的納粹分子”,對於希特勒乃至第三帝國的盡忠,更多的是基於軍人榮譽感來考量的,這也應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穿著納粹軍服作戰的絕大多數普魯士軍人的通病。
對於戰局全麵情況的了解,莫德爾比b集團軍群內最下級的尉官也強不到哪去。他的閉塞是受束於有一九四零年一月十三日頒布的“元首一號命令”,這道命令中規定,“任何官長不得多知份外的事情。”莫德爾不了解政治談判是否已在進行。他十分關心的是西線軍隊是否能夠作戰到底,以便保障東線袍澤的大後方,而這些東線的戰友們還在進行著殊死戰鬥,以掩護數以千百萬的計德國婦女和兒童向西轉移,以逃脫開滿懷著複仇怒火俄軍的**暨捕殺。
被分割包圍的b集團軍群不僅缺乏大炮、坦克,而且缺乏汽車、通訊工具,甚至一般最必需的供應品也沒有,b集團軍群肯定毫無出路,崩潰指日可待,抵抗完全是死路一條!莫德爾元帥作出了一個罕見的決定,他親筆簽發了就地解散b集團軍群的命令,命令中寫到年齡較大或較小的可以自行回家;允許被包圍的衛戍部隊投降;其餘官兵們則可以自行決定是繼續戰鬥,進行突圍或是投降,一切責任由他本人(即莫德爾)承擔。讓那些宣誓效忠元首的部下不必背負著軍人的誓言去白白送死。
b集團軍軍群的官方解散通知書最後寫道:莫德爾對我們說:“諸位,一切都結束了,再也沒有什麽事情可做的了,現在隨便你們從這裏去幹什麽。”
做完所能做的一切,莫德爾元帥對參謀長卡爾;瓦格納將軍說,“從曆史的角度來看,為了證實我們的行動是正確的,我們是否已做了應該做的事?”隨後,他談及到了自己個人的命運,他認為作為戰敗者自殺是一種選擇。
四月十八日,德軍完全停止了在魯爾區的抵抗,被圍西集群德軍亦被殲滅。編成二十一個師的三十一萬七千人被俘,其中有二十五個將軍和一名海軍上將,另有大約二十萬名勞工和五千六百多名盟軍戰俘被解救,美軍被德軍戰俘組成的人流所壓垮。莫德爾元帥的高級轎車梅賽德斯―奔馳轎車也被盟軍繳獲,李奇微把這部車送給了布雷德利將軍。在波格《最高統帥部》一書中寫道,魯爾工業區最後的進攻“就象和平時期用一切現代化的技術裝備進行的演習一樣。”
四月二十一日,b集團軍群覆滅後三天,莫德爾元帥帶了三名軍官和幾個士兵從拉廷根附近美軍縱隊縫隙中逃到杜伊斯堡附近一片的寂靜的森林之中。在那裏,莫德爾不願意再苟且偷生,他要求第二副官皮林(pilling)上校向他開槍,遭到拒絕。莫德爾用手槍槍套指著一棵他所選定的鬆樹,“你們把我埋在這裏。”三名軍官竭力勸阻元帥不要自殺,莫德爾不聽,他絕望地談到了對蘇聯西伯利亞勞改營的恐懼;莫德爾握著麾下軍官們的手向他們告別。最後,他說:“我從未想到自己會如此地絕望,我隻效忠於德國……”
一代名將莫德爾元帥隨即朝自己的頭部開槍,自殺身亡了。當希特勒聽到莫德爾元帥自殺殉國的消息後,沉默了許久,然後對身邊的人說,“莫德爾是我最好的陸軍元帥......既然他有勇氣結束自己的生命,我想我也可以......”[眾所周知,一個星期之後,希特勒在柏林自殺身亡,他的決定是否受到了莫德爾的影響呢?]
戰爭結束之後,莫德爾元帥的兒子漢斯;葛爾格在父親那些知情老部下的指引下找到了父親遺骸埋葬的地點,並偷偷地將遺骸運回,安葬在赫特根森林附近的德軍陣亡將士公墓。(※注解十五)莫德爾元帥長眠的地方芳草淒淒,青鬆翠柏。人們佇立墓前,憑吊緬懷這位不屈的軍人時,會不由得憶起了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一位陸軍元帥,不能成為一名俘虜,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這話是針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向蘇聯紅軍投降的保盧斯元帥。)莫德爾元帥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同璀璨星河中的其他德國名將相較,莫德爾元帥貌不驚人,樸實無華,他不像曼施坦因那樣的才華橫溢;也沒有古德裏安般的學術造詣;更不是隆美爾那樣個性鮮明,聲名遠播;還缺少著龍德施泰特那樣普魯士傳統的顯赫資曆;但是,莫德爾非常地頑強,百折不撓,他的敵人稱他“是一個極其難纏的對手”!曾經是莫德爾元帥上級的古德裏安大將非常熟悉和了解莫德爾,他在自傳中是這樣給我們描述這位英勇的元帥,“他是一個勇敢,永遠不知疲倦的軍人,他熟悉前線,經常身先士卒,深得士兵們的擁戴和信賴。懶惰無能的下屬在他這裏得不到重用。他能堅定地貫徹自己的意誌。”
古德裏安跟莫德爾雖然是老戰友,但是他們之間主要是工作關係,私人交往並不多,所以古德裏安對莫德爾的評價是令人信服的。古德裏安將軍最後說,“莫德爾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戰術家,而對於防守比攻擊還要高明,他的態度很粗魯,他的方法常不為德軍高級統帥部所接受,但是他卻深為元首所賞識,莫德爾對於希特勒的強硬態度,是任何人不敢為的,關於凡是他認為不合的命令,他都敢抗而不遵。”
=========================================================================================================
※注解十五:莫德爾不自殺可能的命運
莫德爾如果不自殺,唯一的出路就是向美軍投降。其實情況可能並沒有莫德爾自己想的那麽悲觀。我查閱了1945年10月18日,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起訴名單和起訴的事由。尤其是蘇聯方麵的起訴書中提到了,由於凱特爾、戈林、鄧尼茨、約德爾、賴謝瑙、曼施坦因以及其他許多希特勒的將軍們(如果莫德爾沒有自殺,肯定會有他的名字),在被占領的土地上幹下了不可計數的暴行,留下了斑斑的血跡。
後來1946年9月30日――10月1日的判決中,隻有戈林、裏賓特洛普、凱特爾、卡爾藤布隆、羅森堡、弗蘭克、弗裏克、施特萊切、紹克爾、約德爾、賽斯英誇特以及博爾曼(缺席)等被判出死刑;赫斯、馮克、雷德爾無期徒刑。其餘的都是有期徒刑,與莫德爾元帥情況相仿的曼施坦因元帥被判十八年徒刑(在1953年被赦免)。而莫德爾更有在魯爾解散b集團軍群這樣討好盟軍的舉動,而且李奇微這樣後來很出名的大腕在欣賞著他。莫德爾根本不可能被引渡到蘇聯去!最壞最壞的可能,就是像雷德爾海軍元帥一樣被判處無期徒刑,然後在被關押大約十年左右時被釋放。莫德爾自己把問題想得太絕望了,因此自殺實在是一種很可惜的選擇!
另一個方麵,莫德爾的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做人準則很讓作者感動和欽佩。
早在三月十九日,山地步兵將軍裏特爾;馮;亨格爾視察b集團軍時就斷定:一個令人不愉快的現象是,不管是軍事法庭還是最嚴厲的命令都沒有觸動那些已經麻木不仁、疲憊不堪的士兵。德軍中僅存的士氣迅速消失得無影無蹤,士兵們聽說又一座城市淪陷時相互慶祝已不是什麽稀罕的事了。b集團軍群的第81軍指揮官科赫林將軍後來回憶,“繼續在魯爾口袋中抵抗是一種犯罪,莫德爾的責任就是投降……隻是想到我的家庭可能麵臨報複的危險,我才沒有走出這一步。”被包圍的德軍士氣低迷,都想投降又不敢。
莫德爾元帥拒絕了手下提出的丟下部隊乘飛機撤離的建議,他麾下作戰部的一個年輕軍官京特;賴希黑爾姆上校(此公三十一歲,據說是全德國最年輕的上校,在雷馬根大橋作戰中表現優異而獲得器重)則與其他主要人物都乘飛機飛離了魯爾包圍圈,不過當時起飛的十七架飛機最終隻有三架到達了柏林南部的於特博格飛機場。放棄乘飛機突圍,莫德爾實際上已放棄了最後一線的生機,他好幾次到最前沿陣地視察,想讓敵人的子彈把自己打死,但未能如願。
莫德爾拒絕了元首僅僅出於毀滅心理發出的摧毀工業區,使敵人,同時也是德國人民不能利用該區企業的命令,他隻是下達炸毀橋梁、道路等局限於破壞與軍事有關聯的目標,遲滯盟軍前進的必要命令;莫德爾決定保護德國的工業中心,不再下令逐屋地頑抗,也沒有去執行元首“這個破壞狂”最後大發作時,所下達的那些命令。
四月十二日,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了。但對於莫德爾來說更為糟糕的消息是埃森市長尤斯特;迪爾加特將已經變成了廢墟的城市交給了美國人。僅有少量的“狼人”(盟軍對死硬的納粹狙擊手的稱呼)仍然在克虜伯兵工廠的廢墟裏絕望地抵抗著,高樓林立的工業環境為狙擊手們提供了大量的隱蔽之處。盟軍占領埃森之後,魯爾區的補結線運輸線完全被切斷了,b集團軍群控製的區域縮小到一個直徑為四十五公裏的地區。
四月十三日,設在烏帕特爾―鬆那博恩的b集團軍群總部遭到盟軍的轟炸,參謀助理格爾達;埃哈德特小姐被活生生地埋葬在一個地窖之中,她所在的那個地窖被炸彈直接命中了。連b集團軍群司令部成員中都有人在逃亡,其中就包括莫德爾的製圖員。“莫德爾元帥就像一隻被關在籠子裏的猛虎來回不停地走著,他已經手足無措了,對於他來說一切已經完了。”這一印象深深地留在莫德爾元帥身邊的參謀拉爾夫;慕寧格的記憶之中。
希特勒任命莫德爾麾下那個突圍出來的年輕上校京特;賴希海爾姆來擔任第7集團軍瓦爾特;溫克將軍(而此人則曾是古德裏安的參謀長)的參謀長。希特勒認為可以由第7集團軍(隻有一個參謀部,幾張地圖,還有二十萬“紙片上的數字大軍”)殺開一條血路(途經三百五十公裏左右)把莫德爾的b集團軍群從魯爾口袋中接應出去(還得突破蒙哥馬利和布雷德利兩個重兵集團的防區)。b集團軍群新任的參謀長卡爾;瓦格納將軍給莫德爾元帥帶來了元首的這一計劃。莫德爾元帥看完以後把它放在了一邊,並沒有把這個荒誕不經的計劃傳達給他的部隊。此時b集團軍群已經隻剩下三天的彈藥與糧食了。
參謀長卡爾;瓦格納將軍被b集團軍群絕望的境地嚇壞了,他敦促莫德爾元帥要求最高統帥部準許他們投降,他估計由莫德爾元帥這樣忠誠的戰士提出來,最高統帥部可能會恩準的。
“我可能很難提出這樣的一種建議。”投降是一個很讓莫德爾元帥反感的主意,他拒絕了。
溫克的集團軍後來改稱為第12集團軍,好不容易才組織了兩個師的兵力向哈次山前進,但他們的彈藥、燃料嚴重不足,根本還沒到哈次山,在澤布斯特就遇上了美軍霍奇斯的第1集團軍和辛普森的第9集團軍第83師。盟軍的空中優勢太強大了,一交鋒德軍就有一萬五千人被包圍,第12集團軍立即後退到了易北河右岸再也不敢過河了。
“魯爾口袋”中的馮;梅林津少將後來回憶說,“戰鬥的最後幾天,我曾跟莫德爾元帥進行多次私人談話。他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堅強而乖僻,善於打孤注一擲的戰鬥。確實,他是因具有與眾不同的機斷行事的才能而出名的......四月間,他多次來到我們司令部,我覺得,他是在盡力尋找解決一些內部衝突的辦法。他同所有的高級指揮官一樣,已處於難以挽救的窘境。他作為一個有很高素養的軍事專家,已經看出繼續抵抗是無望的。但是,另一方麵,他又要對上級和屬下負責,要維護榮譽。德**人要以無與倫比的紀律約束自己,盡職到底。”
四月十四日,北麵的美軍第9集團軍(辛普森中將)的兩個軍和南麵的美國第1集團軍(霍奇斯中將)的兩個軍向哈根方向實施突擊,莫德爾元帥指揮的魯爾集團(第5裝甲集團軍和第15集團軍)就這樣被分割成為兩部分。
四月十五日,美軍第1集團軍把業已形成的走廊擴大,轉向東西兩側,以便縮小兩個隔離的包圍圈。遠在柏林的希特勒獲悉後,立即電令莫德爾指揮被分割的兩部分軍隊靠攏,莫德爾元帥隻瞅了一眼電文,根本就不屑去傳達這種無法執行的命令。
四月十六日淩晨四點,希特勒又給莫德爾元帥發來了要b集團軍群繼續戰鬥,殺開一條血路到柏林與元首一起保衛柏林;並且授意b集團軍群可以去老百姓那裏奪取我們所需要的力量(大概是指糧食和燃料之類的東西),可以開始強製拘押行動,包括可能的向老百姓開火等等。這樣荒唐透頂的命令b集團軍群司令的軍官直到淩晨六點才傳遞給莫德爾元帥。莫德爾的情緒失控了,他尖聲地叫罵著,揚言要把瀆職者就地槍決。不過當然最後莫德爾元帥什麽也沒有幹。也是在這一天,他麾下被美軍分割包圍較小部分的德軍東部集團實際上已經不複存在了,德軍以驚人的速度在投降,美軍在一晝夜之間就俘虜德軍達八萬之眾。
四月十七日上午,美國第18空降軍的馬修;李奇微將軍第二次派他的副官來勸降,並給莫德爾捎來了一封信。在這一封頗具騎士風度的書信中李奇微這樣寫道:“在曆史上和軍人的職業中,再沒有比美國的羅伯特;e;李將軍具有更崇高的聲譽、更顯赫的戰功和更忠於自己對國家所承擔的義務的人。......他於是選擇了體麵的投降的作法。同樣的抉擇也擺在您麵前,為了一個戰士的榮譽,為了全體德**官的聲譽,為了對您的國家的愛,為了貴國的未來,從現在起放下武器吧。您挽救下來的這些德國人將會為貴國人民重新得到(國際)地位而作出有益的貢獻,您保存下來的德國城市將對貴國人民的繁榮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參謀長卡爾;瓦格納也勸莫德爾元帥投降,莫德爾元帥拒絕了。莫德爾認為美軍會把自己轉交給俄國人的,因為曾在東線授意部下虐待俄國戰俘,他估計蘇聯人會把他絞死的。莫德爾讓一個德**官隨著軍使返回,給李奇微將軍捎去了口信,“受到效忠希特勒誓言的束縛,所以陸軍元帥不能投降;如果考慮接受李奇微的建議的話,元帥的名譽將被玷汙。”通過莫德爾的這一口訊我們可以看出,他並非如某些戴著有色眼睛人士所稱的那樣是一個“死硬的納粹分子”,對於希特勒乃至第三帝國的盡忠,更多的是基於軍人榮譽感來考量的,這也應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穿著納粹軍服作戰的絕大多數普魯士軍人的通病。
對於戰局全麵情況的了解,莫德爾比b集團軍群內最下級的尉官也強不到哪去。他的閉塞是受束於有一九四零年一月十三日頒布的“元首一號命令”,這道命令中規定,“任何官長不得多知份外的事情。”莫德爾不了解政治談判是否已在進行。他十分關心的是西線軍隊是否能夠作戰到底,以便保障東線袍澤的大後方,而這些東線的戰友們還在進行著殊死戰鬥,以掩護數以千百萬的計德國婦女和兒童向西轉移,以逃脫開滿懷著複仇怒火俄軍的**暨捕殺。
被分割包圍的b集團軍群不僅缺乏大炮、坦克,而且缺乏汽車、通訊工具,甚至一般最必需的供應品也沒有,b集團軍群肯定毫無出路,崩潰指日可待,抵抗完全是死路一條!莫德爾元帥作出了一個罕見的決定,他親筆簽發了就地解散b集團軍群的命令,命令中寫到年齡較大或較小的可以自行回家;允許被包圍的衛戍部隊投降;其餘官兵們則可以自行決定是繼續戰鬥,進行突圍或是投降,一切責任由他本人(即莫德爾)承擔。讓那些宣誓效忠元首的部下不必背負著軍人的誓言去白白送死。
b集團軍軍群的官方解散通知書最後寫道:莫德爾對我們說:“諸位,一切都結束了,再也沒有什麽事情可做的了,現在隨便你們從這裏去幹什麽。”
做完所能做的一切,莫德爾元帥對參謀長卡爾;瓦格納將軍說,“從曆史的角度來看,為了證實我們的行動是正確的,我們是否已做了應該做的事?”隨後,他談及到了自己個人的命運,他認為作為戰敗者自殺是一種選擇。
四月十八日,德軍完全停止了在魯爾區的抵抗,被圍西集群德軍亦被殲滅。編成二十一個師的三十一萬七千人被俘,其中有二十五個將軍和一名海軍上將,另有大約二十萬名勞工和五千六百多名盟軍戰俘被解救,美軍被德軍戰俘組成的人流所壓垮。莫德爾元帥的高級轎車梅賽德斯―奔馳轎車也被盟軍繳獲,李奇微把這部車送給了布雷德利將軍。在波格《最高統帥部》一書中寫道,魯爾工業區最後的進攻“就象和平時期用一切現代化的技術裝備進行的演習一樣。”
四月二十一日,b集團軍群覆滅後三天,莫德爾元帥帶了三名軍官和幾個士兵從拉廷根附近美軍縱隊縫隙中逃到杜伊斯堡附近一片的寂靜的森林之中。在那裏,莫德爾不願意再苟且偷生,他要求第二副官皮林(pilling)上校向他開槍,遭到拒絕。莫德爾用手槍槍套指著一棵他所選定的鬆樹,“你們把我埋在這裏。”三名軍官竭力勸阻元帥不要自殺,莫德爾不聽,他絕望地談到了對蘇聯西伯利亞勞改營的恐懼;莫德爾握著麾下軍官們的手向他們告別。最後,他說:“我從未想到自己會如此地絕望,我隻效忠於德國……”
一代名將莫德爾元帥隨即朝自己的頭部開槍,自殺身亡了。當希特勒聽到莫德爾元帥自殺殉國的消息後,沉默了許久,然後對身邊的人說,“莫德爾是我最好的陸軍元帥......既然他有勇氣結束自己的生命,我想我也可以......”[眾所周知,一個星期之後,希特勒在柏林自殺身亡,他的決定是否受到了莫德爾的影響呢?]
戰爭結束之後,莫德爾元帥的兒子漢斯;葛爾格在父親那些知情老部下的指引下找到了父親遺骸埋葬的地點,並偷偷地將遺骸運回,安葬在赫特根森林附近的德軍陣亡將士公墓。(※注解十五)莫德爾元帥長眠的地方芳草淒淒,青鬆翠柏。人們佇立墓前,憑吊緬懷這位不屈的軍人時,會不由得憶起了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一位陸軍元帥,不能成為一名俘虜,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這話是針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向蘇聯紅軍投降的保盧斯元帥。)莫德爾元帥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同璀璨星河中的其他德國名將相較,莫德爾元帥貌不驚人,樸實無華,他不像曼施坦因那樣的才華橫溢;也沒有古德裏安般的學術造詣;更不是隆美爾那樣個性鮮明,聲名遠播;還缺少著龍德施泰特那樣普魯士傳統的顯赫資曆;但是,莫德爾非常地頑強,百折不撓,他的敵人稱他“是一個極其難纏的對手”!曾經是莫德爾元帥上級的古德裏安大將非常熟悉和了解莫德爾,他在自傳中是這樣給我們描述這位英勇的元帥,“他是一個勇敢,永遠不知疲倦的軍人,他熟悉前線,經常身先士卒,深得士兵們的擁戴和信賴。懶惰無能的下屬在他這裏得不到重用。他能堅定地貫徹自己的意誌。”
古德裏安跟莫德爾雖然是老戰友,但是他們之間主要是工作關係,私人交往並不多,所以古德裏安對莫德爾的評價是令人信服的。古德裏安將軍最後說,“莫德爾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戰術家,而對於防守比攻擊還要高明,他的態度很粗魯,他的方法常不為德軍高級統帥部所接受,但是他卻深為元首所賞識,莫德爾對於希特勒的強硬態度,是任何人不敢為的,關於凡是他認為不合的命令,他都敢抗而不遵。”
=========================================================================================================
※注解十五:莫德爾不自殺可能的命運
莫德爾如果不自殺,唯一的出路就是向美軍投降。其實情況可能並沒有莫德爾自己想的那麽悲觀。我查閱了1945年10月18日,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起訴名單和起訴的事由。尤其是蘇聯方麵的起訴書中提到了,由於凱特爾、戈林、鄧尼茨、約德爾、賴謝瑙、曼施坦因以及其他許多希特勒的將軍們(如果莫德爾沒有自殺,肯定會有他的名字),在被占領的土地上幹下了不可計數的暴行,留下了斑斑的血跡。
後來1946年9月30日――10月1日的判決中,隻有戈林、裏賓特洛普、凱特爾、卡爾藤布隆、羅森堡、弗蘭克、弗裏克、施特萊切、紹克爾、約德爾、賽斯英誇特以及博爾曼(缺席)等被判出死刑;赫斯、馮克、雷德爾無期徒刑。其餘的都是有期徒刑,與莫德爾元帥情況相仿的曼施坦因元帥被判十八年徒刑(在1953年被赦免)。而莫德爾更有在魯爾解散b集團軍群這樣討好盟軍的舉動,而且李奇微這樣後來很出名的大腕在欣賞著他。莫德爾根本不可能被引渡到蘇聯去!最壞最壞的可能,就是像雷德爾海軍元帥一樣被判處無期徒刑,然後在被關押大約十年左右時被釋放。莫德爾自己把問題想得太絕望了,因此自殺實在是一種很可惜的選擇!
另一個方麵,莫德爾的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做人準則很讓作者感動和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