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盧振哭笑不得,“盧某還能有甚麽意圖?不就是因為公子和郡王爺年紀相仿麽?盧某一廂情願地認為你們二人必定談的來,所以想也沒想,就邀了公子同去,難不成我盧某對陳公子起了歹意?”
“對我倒沒歹意,你的意圖也說得冠冕堂皇,粗略一想,幾乎無懈可擊,但是――”徐馳停了下來,賣起了關子。
果然,盧振急切地問道:“但是什麽?”
“哈哈,你盧大人想過沒有?你們三人之中,品秩最低者,莫過於狄員外,六品;盧大人你本人,五品;而武王爺呢,一品呀,大人!你堂堂五品朝廷大員親自駕著馬車,領著一個六品的員外,一個一品的郡王,來到陳府,卑躬屈節的邀請我陳某去喝酒。而我陳某是個什麽人呢?無官無品,一介白衣,上溯到祖宗十八代,都是種地的――盧大人想一想,這符合常理嗎?如果你盧大人沒有別的意圖,除非你腦袋讓驢給踢了,否則你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來。所謂‘事有反常必為妖’,盧大人必有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才有了反常的舉動。”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眾人竊竊私語,竟然不由自主的點起頭來。
單綾站在一旁,不禁又驚又喜,驚的是如此淺顯明白的道理,自己竟然從沒有想到過,喜的是這混小子看似瘋瘋癲癲,實則心細如發,將來前途豈可限量?
盧振笑道:“盧某人不是說明了麽?公子與王爺年紀相仿,所以並沒有多想,順道請了公子,對於身份地位,盧某向來不大看重。”
徐馳哈哈笑道:“盧大人不要狡辯了,刺史府和翠煙樓都位於城南,而我位於城東,何來的‘順道’之說?再說了,和郡王爺年紀相仿的,大有人在,張刺史的幾位公子,還有你盧大人的公子,都與郡王爺在伯仲之間。本人記得不錯的話,你家公子好像叫盧啟明吧,生得英俊儒雅,風流倜儻,文武雙全,並且是個秀才的身份,於情於理,都輪不到我陳某人去陪郡王爺和狄員外。假設我是你盧大人,如果非要找人陪的話,我必定拉上盧啟明,讓自己的兒子和郡王爺熟絡熟絡,難道不是有所裨益嗎?”
盧振暗暗吃驚,看來得一本正經的對待了,否則的話,一不小心就會讓這小子繞進去。於是笑道:“這就更好解釋了,那日盧某陪郡王爺與狄員外郊遊踏青,不意繞到了城東,所以就有了盧某的‘卑躬屈節’之舉。盧某不拘身世,不拘地位,隻以為公子是個才華橫溢,心思坦蕩的正人君子,才有了陳府之邀。未料到盧某的無心之舉,到了公子眼中,竟成了‘卑躬屈節’,這讓人情何以堪?”
徐馳的話有道理,但盧振的心懷坦蕩就錯了麽?眾人覺得兩邊都有理,都說的通,分辨不清到底該聽哪個的,於是又將眼睛集中到徐馳的身上,看他如何反駁。
不料徐馳哈哈大笑起來:“盧大人啊盧大人,你狡辯得越久,露出的破綻就越多,你說你‘郊遊踏青,繞到了城東’,陳某記得不錯的話,盧大人到陳府時,正好是午後,即就是剛用完午飯不久,可見盧大人踏青是假,故意繞道是真,此是其一。其二,你說本公子才華橫溢、心思坦蕩,請問盧大人和我陳某很熟嗎?在此之前,盧大人與本公子隻有一麵之緣,並且也是在當天,上午認識,中午就成至交了,這說得通嗎?”
盧振一窒,但依然不動聲色,依然微笑著道:“語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陳公子非要說我抱有不可告人之目的,那盧某請問公子,我是什麽目的呢?”
“本公子當時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僅僅是懷疑,所以並沒有說破。盧大人說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記得我當時並沒有加罪於你吧,盧大人是否言過其實了?”徐馳反駁道。
盧振道:“由此一來,可見陳公子還有別的地方對盧某起了疑心,否則陳公子今日就不會指認盧某便是殺人元凶了,不如一並說出來,好讓盧某知道錯在何處。”
“好的,我會盡量滿足你――案發第四天的晚上,在刺史府‘以蛇辨凶’,盧大人還記得嗎?”
盧振道:“盧某正要相問呢,當時盧某繼劉仵作趙捕頭之後第三個進行檢查,那‘青娘子’並沒有攻擊於我,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按照陳公子的方法所進行的檢查,也足以說明盧某和凶案並無瓜葛,這又做何解釋?”
“哈哈,你問得太好了。”徐馳笑道:“‘以蛇辨凶’自始至終都是一場騙局,那蛇是人為操控的,它咬人也好,不咬人也好,完完全全取決於我旁邊這位美麗的單綾小姐。蛇咬了你,並不能說明你是嫌犯,同樣的,蛇沒咬你,也不表示你就是清白的。”
公堂外圍觀的臨海百姓中,有不少人來刺史府賀過壽,充當過嫌疑人,親身體驗過“以蛇辨凶”的整個過程,甚至還有人給陳府偷偷送過禮,當聽到徐馳自揭鍋蓋,自己承認是騙局時,頓時都有殺人的想法,這陳三太可惡了,讓自己擔驚受怕不算,還蝕了一大筆錢財。
盧振不解地說:“既然是一場騙局,並不能辨明真凶,陳公子又何以煞費苦心呢?此舉不但欺騙了臨海父老,連武郡王、張刺史、狄員外,都受你之辱,陳公子是否心安理得?是否也懷有某種不可告人之目的?”
徐馳答道:“盧大人不必明知故問,以盧大人的智商,並不難發現,‘以蛇辨凶’是假,但以此卻可以觀察每個人的不同反應,從而縮小嫌疑範圍。武郡王、張刺史、狄員外都是大人大量,是能理解與諒解的。盧大人不必挑撥離間,還是趕緊想想如何自圓其說吧。”
盧振笑道:“盧某何須自圓其說?總不能陳公子說某人有罪,某人就有罪罷?總要給人辯解的權利,否則就是一言堂、莫須有了。”
一直沒說話的武崇訓忍不住問道:“既然‘以蛇辨凶’是場騙局,說明不了問題,那你為何又懷疑到了長史大人身上呢?”
“這個好理解――首先我必須承認,盧大人非常精明,當我指名道姓驗完了劉仵作和趙捕頭之後,盧大人馬上自告奮勇的充當了第三個進行檢驗的人……”
武崇訓沒等徐馳把話說完,接著道:“那是長史大人為了協助你刑斷,故而自告奮勇,以身試毒,本王倒看不出可疑之處。”
“王爺英明――對,這確實沒有可疑之處,但王爺是否還記得,當盧大人檢驗之前,陳某問過他一句什麽話嗎?”
武崇訓道:“你問他,此前是否接觸過張家小姐?”
徐馳繼續問道:“那王爺是否記得,盧大人是怎麽回答的嗎?”
武崇訓答道:“本王記得――盧大人說,十幾年之前,刺史小姐年幼時,曾抱過她。”
徐馳點頭道:“正是盧大人的這個回答,就讓陳某產生了懷疑。”
“難道盧大人說假話了?”武崇訓疑惑地問。
“是真是假,陳某根本無從分辨,但王爺想過沒有?盧大人的這個回答,模棱兩可,可上可下,可進可退,可謂用心良苦。檢驗之後,不管是被咬還是不被咬,盧大人都可以撇得幹幹淨淨,清清爽爽。”
武崇訓略一思索,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玄機,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
徐馳進一步道:“不錯,不被咬,則萬事大吉;被咬了,他便說,十幾年前曾接觸過張麗小姐,被咬乃是情理之中。到時,你依然無法斷定盧大人是否有罪。”
武崇訓想了想,又發現了破綻,說:“陳公子不是講明了,十幾年前的接觸做不得數了麽?這樣一來,盧大人豈不是馬上就要暴露出來了麽?”
徐馳笑著解釋道:“其一,當時已是勢成騎虎,容不得他反悔;其二,縱使被咬,他必定硬是以十幾年前的接觸為借口,矢口否認;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知道他根本就不可能被咬……”
“不可能被咬?盧大人怎麽會知道呢?”武崇訓大惑不解。
“不要低估了盧大人的智商,陳某一直認為盧大人是很聰明的。當眾人對‘以蛇辨凶’深信不疑,蒙在鼓裏的時候,其實,盧大人早就猜出了陳某的真實意圖。他知道一條蛇根本不可能具有靈性,並且他還知道我陳某在使詐。盧大人心知肚明的情況下,並不說破,而是將計就計,將自己的嫌疑洗掉。”徐馳邊說邊注視著盧振。
一直沒啃聲的盧振大笑道:“公子口口聲聲說盧某人聰明,盧某的聰明肯怕不及公子萬一――公子簡直就是盧某肚中的蛔蟲,盧某的所思所想,陳公子竟然比盧某自己更為清楚。盧某‘卑躬屈節’相邀於公子,是盧某懷有不可告人之目的;盧某主動配合公子刑斷,說是盧某早就識破了原委――陳公子的高談闊論,竟然是以臆測盧某的想法為依據,豈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麽?這種主觀臆測,竟然當成了陳公子的呈堂證供,實乃可笑可歎之極。”
盧振哭笑不得,“盧某還能有甚麽意圖?不就是因為公子和郡王爺年紀相仿麽?盧某一廂情願地認為你們二人必定談的來,所以想也沒想,就邀了公子同去,難不成我盧某對陳公子起了歹意?”
“對我倒沒歹意,你的意圖也說得冠冕堂皇,粗略一想,幾乎無懈可擊,但是――”徐馳停了下來,賣起了關子。
果然,盧振急切地問道:“但是什麽?”
“哈哈,你盧大人想過沒有?你們三人之中,品秩最低者,莫過於狄員外,六品;盧大人你本人,五品;而武王爺呢,一品呀,大人!你堂堂五品朝廷大員親自駕著馬車,領著一個六品的員外,一個一品的郡王,來到陳府,卑躬屈節的邀請我陳某去喝酒。而我陳某是個什麽人呢?無官無品,一介白衣,上溯到祖宗十八代,都是種地的――盧大人想一想,這符合常理嗎?如果你盧大人沒有別的意圖,除非你腦袋讓驢給踢了,否則你不會做出這樣的舉動來。所謂‘事有反常必為妖’,盧大人必有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才有了反常的舉動。”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眾人竊竊私語,竟然不由自主的點起頭來。
單綾站在一旁,不禁又驚又喜,驚的是如此淺顯明白的道理,自己竟然從沒有想到過,喜的是這混小子看似瘋瘋癲癲,實則心細如發,將來前途豈可限量?
盧振笑道:“盧某人不是說明了麽?公子與王爺年紀相仿,所以並沒有多想,順道請了公子,對於身份地位,盧某向來不大看重。”
徐馳哈哈笑道:“盧大人不要狡辯了,刺史府和翠煙樓都位於城南,而我位於城東,何來的‘順道’之說?再說了,和郡王爺年紀相仿的,大有人在,張刺史的幾位公子,還有你盧大人的公子,都與郡王爺在伯仲之間。本人記得不錯的話,你家公子好像叫盧啟明吧,生得英俊儒雅,風流倜儻,文武雙全,並且是個秀才的身份,於情於理,都輪不到我陳某人去陪郡王爺和狄員外。假設我是你盧大人,如果非要找人陪的話,我必定拉上盧啟明,讓自己的兒子和郡王爺熟絡熟絡,難道不是有所裨益嗎?”
盧振暗暗吃驚,看來得一本正經的對待了,否則的話,一不小心就會讓這小子繞進去。於是笑道:“這就更好解釋了,那日盧某陪郡王爺與狄員外郊遊踏青,不意繞到了城東,所以就有了盧某的‘卑躬屈節’之舉。盧某不拘身世,不拘地位,隻以為公子是個才華橫溢,心思坦蕩的正人君子,才有了陳府之邀。未料到盧某的無心之舉,到了公子眼中,竟成了‘卑躬屈節’,這讓人情何以堪?”
徐馳的話有道理,但盧振的心懷坦蕩就錯了麽?眾人覺得兩邊都有理,都說的通,分辨不清到底該聽哪個的,於是又將眼睛集中到徐馳的身上,看他如何反駁。
不料徐馳哈哈大笑起來:“盧大人啊盧大人,你狡辯得越久,露出的破綻就越多,你說你‘郊遊踏青,繞到了城東’,陳某記得不錯的話,盧大人到陳府時,正好是午後,即就是剛用完午飯不久,可見盧大人踏青是假,故意繞道是真,此是其一。其二,你說本公子才華橫溢、心思坦蕩,請問盧大人和我陳某很熟嗎?在此之前,盧大人與本公子隻有一麵之緣,並且也是在當天,上午認識,中午就成至交了,這說得通嗎?”
盧振一窒,但依然不動聲色,依然微笑著道:“語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陳公子非要說我抱有不可告人之目的,那盧某請問公子,我是什麽目的呢?”
“本公子當時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僅僅是懷疑,所以並沒有說破。盧大人說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記得我當時並沒有加罪於你吧,盧大人是否言過其實了?”徐馳反駁道。
盧振道:“由此一來,可見陳公子還有別的地方對盧某起了疑心,否則陳公子今日就不會指認盧某便是殺人元凶了,不如一並說出來,好讓盧某知道錯在何處。”
“好的,我會盡量滿足你――案發第四天的晚上,在刺史府‘以蛇辨凶’,盧大人還記得嗎?”
盧振道:“盧某正要相問呢,當時盧某繼劉仵作趙捕頭之後第三個進行檢查,那‘青娘子’並沒有攻擊於我,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按照陳公子的方法所進行的檢查,也足以說明盧某和凶案並無瓜葛,這又做何解釋?”
“哈哈,你問得太好了。”徐馳笑道:“‘以蛇辨凶’自始至終都是一場騙局,那蛇是人為操控的,它咬人也好,不咬人也好,完完全全取決於我旁邊這位美麗的單綾小姐。蛇咬了你,並不能說明你是嫌犯,同樣的,蛇沒咬你,也不表示你就是清白的。”
公堂外圍觀的臨海百姓中,有不少人來刺史府賀過壽,充當過嫌疑人,親身體驗過“以蛇辨凶”的整個過程,甚至還有人給陳府偷偷送過禮,當聽到徐馳自揭鍋蓋,自己承認是騙局時,頓時都有殺人的想法,這陳三太可惡了,讓自己擔驚受怕不算,還蝕了一大筆錢財。
盧振不解地說:“既然是一場騙局,並不能辨明真凶,陳公子又何以煞費苦心呢?此舉不但欺騙了臨海父老,連武郡王、張刺史、狄員外,都受你之辱,陳公子是否心安理得?是否也懷有某種不可告人之目的?”
徐馳答道:“盧大人不必明知故問,以盧大人的智商,並不難發現,‘以蛇辨凶’是假,但以此卻可以觀察每個人的不同反應,從而縮小嫌疑範圍。武郡王、張刺史、狄員外都是大人大量,是能理解與諒解的。盧大人不必挑撥離間,還是趕緊想想如何自圓其說吧。”
盧振笑道:“盧某何須自圓其說?總不能陳公子說某人有罪,某人就有罪罷?總要給人辯解的權利,否則就是一言堂、莫須有了。”
一直沒說話的武崇訓忍不住問道:“既然‘以蛇辨凶’是場騙局,說明不了問題,那你為何又懷疑到了長史大人身上呢?”
“這個好理解――首先我必須承認,盧大人非常精明,當我指名道姓驗完了劉仵作和趙捕頭之後,盧大人馬上自告奮勇的充當了第三個進行檢驗的人……”
武崇訓沒等徐馳把話說完,接著道:“那是長史大人為了協助你刑斷,故而自告奮勇,以身試毒,本王倒看不出可疑之處。”
“王爺英明――對,這確實沒有可疑之處,但王爺是否還記得,當盧大人檢驗之前,陳某問過他一句什麽話嗎?”
武崇訓道:“你問他,此前是否接觸過張家小姐?”
徐馳繼續問道:“那王爺是否記得,盧大人是怎麽回答的嗎?”
武崇訓答道:“本王記得――盧大人說,十幾年之前,刺史小姐年幼時,曾抱過她。”
徐馳點頭道:“正是盧大人的這個回答,就讓陳某產生了懷疑。”
“難道盧大人說假話了?”武崇訓疑惑地問。
“是真是假,陳某根本無從分辨,但王爺想過沒有?盧大人的這個回答,模棱兩可,可上可下,可進可退,可謂用心良苦。檢驗之後,不管是被咬還是不被咬,盧大人都可以撇得幹幹淨淨,清清爽爽。”
武崇訓略一思索,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玄機,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
徐馳進一步道:“不錯,不被咬,則萬事大吉;被咬了,他便說,十幾年前曾接觸過張麗小姐,被咬乃是情理之中。到時,你依然無法斷定盧大人是否有罪。”
武崇訓想了想,又發現了破綻,說:“陳公子不是講明了,十幾年前的接觸做不得數了麽?這樣一來,盧大人豈不是馬上就要暴露出來了麽?”
徐馳笑著解釋道:“其一,當時已是勢成騎虎,容不得他反悔;其二,縱使被咬,他必定硬是以十幾年前的接觸為借口,矢口否認;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知道他根本就不可能被咬……”
“不可能被咬?盧大人怎麽會知道呢?”武崇訓大惑不解。
“不要低估了盧大人的智商,陳某一直認為盧大人是很聰明的。當眾人對‘以蛇辨凶’深信不疑,蒙在鼓裏的時候,其實,盧大人早就猜出了陳某的真實意圖。他知道一條蛇根本不可能具有靈性,並且他還知道我陳某在使詐。盧大人心知肚明的情況下,並不說破,而是將計就計,將自己的嫌疑洗掉。”徐馳邊說邊注視著盧振。
一直沒啃聲的盧振大笑道:“公子口口聲聲說盧某人聰明,盧某的聰明肯怕不及公子萬一――公子簡直就是盧某肚中的蛔蟲,盧某的所思所想,陳公子竟然比盧某自己更為清楚。盧某‘卑躬屈節’相邀於公子,是盧某懷有不可告人之目的;盧某主動配合公子刑斷,說是盧某早就識破了原委――陳公子的高談闊論,竟然是以臆測盧某的想法為依據,豈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麽?這種主觀臆測,竟然當成了陳公子的呈堂證供,實乃可笑可歎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