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朱瞻垠點了點頭。


    一直沉默的杏兒開了口:“法師睿智灼見,為晚輩指點迷津。此番去京城障霧重重,如履刀叢,法師的教誨我聽明白了,要想見到皇上,惟有先過僉都禦史鄧大人這一關。”


    “不錯。老衲本想在京城等候鄧大人回京,尋機麵謁。但這樣,一來會引起一些有心人的懷疑,反而打草驚蛇;二來老衲乃方外之人,萬一被庶務牽絆,反而困住殘軀,招惹不測。好在知道皇上確是以江山社稷為第一的有道明君,心中也便有底。此案若能最終呈於龍案,皇上決不會置之不理。所以老衲這才匆忙離京,隻說到蘇州寒山寺雲遊去了。”


    “俺卻聽不明白,”魏成賢嗡聲嗡氣地說道,“法師說了半天,還沒講皇帝老子究竟是啥態度。倘若能夠一竿子捅到金鑾殿,老皇帝能怎麽處理?”


    “汝等萬萬不可魯莽,不可麻痹!”定邊嚴峻地提高聲音說,“老衲適才所言,皆是有利順勢一麵,然達到遂心成事還必經重重艱阻,險惡風波,稍有不慎,如落子錯棋,全盤皆輸。那些人絕非等閑之輩,一路令人追殺,既未得汝確實死訊,便不會掉以輕心。惡人先告狀,早由陝西官衙以欽犯緝捕,也就自然奏稱汝等如何抗逆朝廷,皇上不知內情,自然讚同捕殺你們了。你們在京若有粗疏,被人認出,那就很難脫身,還言甚告他徹狀?”


    定邊又抿了一口茶,指著魏成賢接著說道:“慧明生性粗野,遇事莽撞,師傅猶恐你要生出事端。”


    “師傅放心!”魏成賢撲嗵跪下,說,“徒兒慧明替天行道,這回去南京天子腳下。一定處處留心,戒酒戒怒,一切聽從鄭哥指揮!”


    “起來吧,你有這個決心便好。老納在南京雞鳴寺已與雲素長者仔細商討,汝等見了雲素法師,自會妥善安排。在寺中萬萬不要露麵,雲素法師設法覲見僉都禦使鄧大人。”


    “晚輩謹遵法師教諭。”朱瞻垠說。“不過,都察院戒備森嚴,如何能見到鄧大人呢?”


    “當然不可擅闖都察院,那無疑自投羅網。”定邊說,“此事至關重要,你們隨機應變。所謂心無備慮。不可以應猝,以明防前,以智慮後,無事則深憂,有事則不懼。老衲也贈你每幾句簽言,曰謹慎、曰心細、曰果敢、曰應變。”


    末了,定邊取出一個小小青花瓷葫蘆。交給朱瞻垠,又仔細叮囑了一番。


    當天晚上,朱瞻垠一行三人悄悄走出明教寺,出了大東門,在東門大河邊搭上一條小船人不知鬼不覺地啟程往南京駛去。


    =======================分界線===================================


    正月十五,天氣稍微有些陰鬱,中午下了近兩個時辰的毛毛細雨還夾著一陣冰雹,到了傍晚的時候。竟然天氣放晴,西邊透露著紅色的晚霞,空氣清新,纖塵不起。


    雖然東方的天空中還集著濃雲。但絲毫不能阻擋江麵上的陣風吹來,爽人心脾。通往江邊夫子廟的小道上,一頭小毛驢歡快地踮著四蹄,項下的小鈴鐺嘎啷啷直響。驢背上騎著一位須發如白雪的老人。肩後背著一頂青皮鬥笠,身穿米黃色杭紡短衫,矯首暇觀,嘴角邊掛著愜意的微笑。


    毛驢後邊跟著個二十來歲的少年。同樣背著鬥笠,隻是臂上斜挎著個藍布包袱,時不時回頭張望似是在尋找什麽。


    不少褐衣壯漢參雜在前後左右,一眼看上去好似全無關係,但是如果有人用心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壯漢的目光始終在這老少二人身邊巡視,注意這周圍的一舉一動,生怕有什麽閃失。


    在老朱的堅持下,侍衛們隻好放棄了在十五樓為其安排的樓台雅間,而朱元璋的目的,隻是想重溫一下當年和皇後一起遊燈河、猜燈謎的場景,對於遠距離的海市蜃樓,一點興趣也沒有,無可奈何之下,侍衛們隻得由著皇上的性子,臨時讓諸衛換上便裝,一起往夫子廟而去。


    不斷地回頭張望,因為在路過十五樓的輕煙樓時,突然聽到從樓上傳來一陣熟悉的嘰裏咕嚕的說話聲,按照侍衛們的判斷,是棒子的口音,由於大明的文字和語言都是高麗的官方所用,所以聽到他們反而再說自己家鄉土話時十分別扭,仿佛有些不習慣一樣。


    不過這不是令人感到可疑的地方,讓侍衛們懷疑的是,在京師中,由於當時的大明十分排外,所以一般不是必要的話,外族人是不會說自己的家鄉土話,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換而言之,就是京師中無論是百姓或者是官員,基本上就沒有拿外族人當一盤菜,其中,高麗人尤其明顯。


    大家可以想想看,連一個國號都需要皇上下旨才能定下的藩屬,在京師的百姓眼裏,恐怕還不如皇上所封的藩王吧,那還叫國家嗎?


    但是聽到輕煙樓上那些棒子的說話,不但人數不少,而且其中還參雜著有漢人說話的聲音,顯得極為諂媚。以至於侍衛們雖然沒有聽懂他們在說什麽,但已經開始反感了,於是就讓侍衛悄悄的上去看看,到底是不是高麗所派的使節,或者是的話,那就搞明白接待其的是哪個禮部官員,查明之後,等回頭朝堂之上再秋後算賬。


    以這種語調和棒子說話,那不是有傷國體嗎?


    但是直覺告訴他,決計不是高麗使團,也不會有那個禮部官員會這樣說話,平日張嘴天朝上國,閉嘴禮儀之邦的那些禮教大拿們,哪個不是眼高於頂,在侍衛們的印象中,是不會這樣做的,除非是他不怕禦史們的彈劾。


    在前去探聽消息的人沒有回來之前,侍衛們的心裏一直充著疑問,所以才不斷的回頭張望。


    到達附近的時候已近傍晚。侍衛們也曾經不少次微服遊覽過這著名的十裏秦淮。看來朱元璋也一樣,兩個人這次出來,甚至連個太監也沒有帶在身邊領路,就可以看出對這附近的熟絡。


    夫子廟所處的位置是個丁字形的地段,二水夾流,舟揖塞港。石板長街上肩摩踵接,一片喧囂。這裏在蒙元占領期間遭兵火破壞十分嚴重。大明正式建都於此以後才漸漸興旺繁榮起來。短短的幾道街上不算是朝廷所建的那十餘家,竟還有茶樓酒肆六十餘家。朱元璋頭戴青皮鬥笠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東瞧西望,侍衛們緊緊貼著他。便衣的侍衛們正前後左右暗裏護衛著皇上,警視著他們身邊的每一個行人。


    擁擠的來往行人免不了推推搡搡,就有一個擔柴的被後邊的人擁得站不住腳,擔子撞到了朱元璋身上。猛一個趔趄,侍衛們慌忙伸手攙住,擔柴的連聲的表示歉意:“對不起,老人家,我不是故意的。”


    朱元璋說:“沒事沒事,人太擠了。”說罷朝右邊的一個稍開闊的地帶走去。這兒一溜排著些賣餛飩、麵條、炸油條、稀飯、包子的小食攤兒,一個吆喊的老人聲音特別宏亮:“哎!吃燒餅嘍。又黃又脆又香的燒餅呢!”


    聽出來是定遠口音,那裏也算是他起家的地方,頓覺幾分親切,走近爐子,打燒餅的正用手從爐內取出燒餅,便散出一股芝麻和燒餅的香味。見有個老人駐足,便笑道:“來一隻吧!!!”


    此時剛剛天黑,禮部所派來主事燈會的官員應該還沒有過來。所以滿街遊走的行人大部分都在選擇著自己喜歡的商品,有更多人,為了迎接這通宵的盛會,紛紛趁著還未開始都找些吃食,免得一會餓了在找吃的,耽擱了觀賞燈火的機會。


    左右看了看,朱元璋笑著問道:“多少錢一隻?”


    “巧呢。一文錢三隻。”


    聽著是定遠方言,巧既是便宜、很賤的意思,朱元璋又親近了幾分,抬頭看看侍衛們。後者笑著點點頭,然後朱元璋說道:


    “給朕……咱們烘幾隻,要現出爐的。”老朱出於習慣,差點沒有說漏嘴,好在那賣燒餅的人也不疑有它,熟練的做著燒餅,好像想起了什麽,問道:


    “聽口音,老哥哥是濠州人吧,和俺還是同鄉呢。”


    “你說對了,咱就是濠州人,和孫子來京師做買賣。你幹啥從定遠幾百裏到這京城裏打燒餅?”


    “老哥哥,不瞞你說,俺們家弟兄六個都是打燒餅的,從俺爺爺那一輩起便幹這活傳下來的。一家人都在定遠縣生意不好做,去年臘月俺就試著到這來賣賣看,這不,生意挺火紅的呢。秦淮河兩岸,不少人都說俺這裏的燒餅好吃……


    他揩了揩臉上的汗水,就將幾個小麵團兒在木板鋪麵上揉幾揉,小擀麵杖兒熟練地上下一撥落,然後用小刷兒蘸上香油,在幾隻連擺著的麵胚子上一抹,灑上芝麻,便伸手抄起麵胚,放進爐膛內,忽然小聲地問朱元璋道:


    “老哥哥是濠州人,聽說馬娘娘當年買燒餅的故事麽?”


    侍衛們在旁邊把這老頭佩服的五體投地,利用名人效應打廣告的傳統,看來在明朝已經有了,但願不要說得太離譜,要知道當事人就在他的麵前,不過看到朱元璋笑眯眯的樣子,也不像是發火錢的預兆,姑且先聽聽看,其實侍衛們的骨子裏,也充斥著八卦的基因。他也想聽聽明朝的傳言和後世有什麽不同。


    “聽說過,當年推車到定遠賣貨,在宋記燒餅鋪就聽老板言過這事兒。”


    老頭子驕傲地說:“嘿嘿,這宋記燒餅鋪便是俺大哥開的,馬娘娘就是從俺大哥那裏買的燒餅呢。”


    “哦,真的?”


    朱元璋忽然對這位同鄉感到無比親切起來,其間還夾著一種莫名的惆悵。


    五十年過去了,舊日的往事一直銘刻在他清晰記憶中,並時不時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眼前。


    那時候,朱元璋剛剛娶了郭子興的義女馬秀英。因為屢立戰功,引起了郭子興兩個兒子的忌恨。於是散布流言蜚語,同時鼓動親信輪番在郭子興麵前挑唆,說朱元璋占領滁州時擄掠大批財物隱為己有,並說朱元璋暗裏招兵買馬培植親信大有反叛自立異舉。生性多疑的郭子興便將朱元璋禁在定遠行轅的一間黑屋內,而且不讓人給他吃的。


    當年的馬皇後終日以淚洗麵,她知道丈夫已有兩三天沒吃飯,怎麽受得了。於是便從附近宋記燒餅鋪買了十隻剛出爐的燒餅,因為怕被人看見,所以將滾燙的燒餅藏入懷中,急匆匆來到朱元璋囚室。馬皇後這才將燒餅從懷內取出,但胸口的皮肉已經被灼焦紅了。人高馬大的朱元璋,平時便飯量極大能吃能喝,餓了兩三天,一見燒餅,幾乎是三口一隻。狼吞虎咽一口氣吃完了。


    最後郭子興放出了朱元璋,但從此削去兵權,值宿軍營,一日三餐吃不飽。馬氏便天天去來記鋪子買燒餅,又將義父特地分配給她的一份肉脯和幹糧都省下來,自己隻吃半塊饃饃充饑,餓得眼冒金花。暗裏將食物送給丈夫……朱元璋做了皇帝後,常常當著朝廷公卿大臣的麵津津樂道此事…..。甚至給孫兒侍衛們都不知道講了多少次。


    今日看到家鄉的燒餅,才又讓他記起了往事,一時間陷入了恍惚之中。


    “老哥哥……。”


    那老漢見客官坐在長條板凳上發愣,手裏拿著剛烘好的燒餅,不知道如何是好,又喊了一句,“老哥哥……這燒餅……。”


    侍衛們接過燒餅。遞給朱元璋,這才恍然,此時竟然做了一件很出乎預料的舉動,拿著滾燙的燒餅,順勢便往懷裏一塞,並用手捂著。


    驚愕地看著朱元璋奇怪的舉動,心裏也不禁為朱元璋的長情而感動。匆匆將錢丟給那老漢,抓住朱元璋的手說道:“皇……祖父,燒餅太燙……。”


    過了一會,朱元璋感歎地說道:“果然是又灼又疼。馬皇後娘當時真是受苦了。”說罷便像當年在囚室裏一樣大口大口地吃起燒餅來。


    後麵保護他們二人的便裝侍衛初見皇上的舉動,不由的一陣聳動,被錦衣衛用手勢止住,不讓他們過來,也拿了一個燒餅,陪著老朱吃了起來。


    還沒有吃完,就聽見夫子廟方向傳來一陣喧囂的鑼鼓聲,此時夜幕完全降臨,等會開始了。正在小攤上進食的眾人,也紛紛放下手中的筷子,攜帶者零食,往人群擁擠的地方而去。夫子廟一帶人湧如潮,鑼鼓喧天,其燈火之盛比白晝的亮光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老朱站起來,給賣燒餅的老漢打了個招呼,就要隨著人群而去,侍衛們皺著眉頭看著猶如錢塘江潮汐的人,擠擠擁擁多似螞蟻般的往前移動,緊跟了幾步,假意扶著老朱,附耳說道:“皇上,要不咱們現在遠處看看煙火?稍後等人少些再往裏去?”


    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身體,朱元璋似乎有點不滿意,而侍衛們也不知道他是對於阻攔的不滿,還是對於自己身體狀況的不滿,但見他沉吟了片刻,點點頭,道:“就依你吧……。”話中充滿惆悵。


    這元宵燈會,本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定都南京,為了營造盛世氛圍,竭力提倡元宵節這一盛事。此後元宵節張燈時間又延長為十夜,成為大明史無前例的的燈節。秦淮燈會在這一時期進入到發展"gaochao",朱元璋每年都花費眾多人力、物力、財力,製作相當數量的彩燈,以吸引民眾參加規模宏大的元宵燈會。


    可是正是自己的大力支持,反而使自己不能親身參與到其中,也不知道心裏是什麽滋味,反而是侍衛們看見朱元璋應允,心裏自是大喜過望,連忙向周圍侍衛示意,皇上要去臨近的望江樓休憩,侍衛得到暗示後,隨即分出幾個,前往望江樓清場而去。


    攙扶著朱元璋,觸及其手掌,便覺得一陣冰冷的刺骨,同時隱隱約約感覺到老朱的雙腿在不住的顫抖,心裏不由後悔不已。


    心裏不由的有些後悔,不過朱元璋猶自未覺,三步一回頭的看著秦淮河兩岸林立歌樓酒肆上掛著的彩燈,河房水閣爭奇鬥豔,遊艇畫防燈火通明,這在燈會的襯托下如同白晝一樣看的清楚,聽著喧天的鑼鼓聲,和遊客們不時的叫好聲,在仔細傾聽,秦淮河的畫舫中的琵琶古琴的演奏聲也時時破空而來。


    顯得是那麽的留戀,那麽的不舍,好像哪裏留著朱元璋很久之前的回憶一樣,才想起,今年已經是洪武三十一年了。要是龐煌在這兒的話,就可以推算出來,要是曆史沒有什麽改變的話,那麽今年就是朱元璋駕崩的日子,今年看來要出很多事情了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臣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受傷的害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受傷的害蟲並收藏臣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