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的結果是:會。從龐煌漸漸的想把這件事往朱棣的身上牽涉開始,朱元璋就已經動了殺機,如果不趕快刹住這股苗頭,那麽這場構陷就成了一次內外勾結的謀反大案了,那個時候,無論是誰做車夫,那輛受驚的馬車都會往人多的地方軋過。
所以龐煌是自己把自己推向絕境,同時西北都司被勒令告老,接替他的,正是當年朝堂之上的葉孝天,至於什麽原因,估計除了朱元璋和楚越兩人知道之外,誰也不明白是怎麽回事,大家就是知道皇上召見楚越後,楚越向兵部主動遞交了辭呈,然後就離開京師,往杭州而去了。
楚越也沒有犯錯,在大家的眼裏不過是一個替罪羊而已,隻有這個西北都司巡撫知道,皇上是忌諱他對燕王朱棣的敵意而已,不過作為還有一年就要告老的巡撫,這個結局還算能接受,至少沒有丟掉性命的同時,還接受了皇上的另外一個任務。
當年擊敗帖木兒後,龐煌曾經去過居庸關,雖然已經距離上次作戰已經數月,但是那縈繞在居庸關上空的血腥之氣仍舊清晰可聞,這讓他心裏震撼。
雖然見慣了腥風血雨,但居庸關之戰不同,大明的十數萬將士和帖木兒的二十餘萬大軍同時埋屍於此,那是他籌謀多年的計劃,後果他能預想的到,但是卻不能承受那麽沉重的慘烈。他不明白在一些騎士小說中所描寫那殺人不眨眼的殘忍,龐煌也深知自己做不到那一步。
那時他心裏已經極度厭惡戰爭了,可是大明王朝一直在對海外擴張著,不是裁軍的時機,現在自己也累了,要歇息了,於是就將這個事情提到議程上來了。
印度已經囊括在大明的版圖之內,在此期間,朱元璋攻擊在印度半島上安插了十四個王爺。給予了他們額外的權利發展,除了軍隊之外,王府的護衛力量太小了,就藩的王爺無權過問軍事,那麽就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武裝,朱元璋又不想給這些藩王招募私兵的借口,於是有些想法就在朱元璋腦海中顯現出來。
按照大明現有的製度。地方上所擁有的六扇門力量太小了,固然是因為捕快在如今還是屬於“賤業”,嚴格規定他們的後代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以免有辱斯文。即便他們脫離捕快行業,其子孫也必須在三代以後方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
朱元璋想糾正這種思想,但是實在是太難了。一些思想已經在百姓的心中根深蒂固,不是短時間內能糾正過來的,更何況這些還隻是小事情,朱元璋沒有那個精力去天天顧及,到如今,就索性慢慢的用一直武裝兵力代替捕快,那樣比改變人們的思想應該更快一些。
楚越的任務就是在杭州成立這樣一個機構。收攏一批傷殘兵卒,在杭州試行這個政策,慢慢的培養教官類型的人才,待到一年後,皇上頒布了成立這種機構之後,估計楚越就是大明第一任捕快頭子了。
京師裏暫時穩定下來,很多躍躍欲試的大臣,都被皇上嚴厲而又令人措手不及的手段打亂了陣腳。本來想還會有一些爭議,隻要有爭議,他們就有機會將事情鬧得更大一些,牽涉的更廣一些,但是皇上卻根本不給他們爭議的時間,一句話就把禮部侍郎柳春搞定,擺明了就是要為兒子撐腰。
就算是有些不甘心。想想龐煌的下場,這些大臣們在沒有想好對策之前,不免要擔心一下自己的腦袋了。龐煌是誰,皇帝的女婿。曾經最為器重的人。
就那麽一句話就被被禁足了,說一句實話,大家還真的沒有感覺到龐煌犯的是多大的過錯,一個駙馬都尉,就算是見了軍方之人還有藩王府的人,也不至於被免除一切職司被禁足吧?想到這裏,那個還敢多說話,難道自己的底子比龐煌還要硬嗎?
大家都選擇了沉默,不過此時皇上又做了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皇上下旨,召見北平法雲寺主持智光和尚,說是聽聞智光和尚醫術高明,請其至京師為皇上診斷病情。
一個“請”字不足於令人驚訝,召見和尚隻會令道教中人如坐針氈,但是皇上卻說為自己診斷病情,這等人自曝自己有病,不免令人十分震驚起來。
半個月後,午後申時,寄居雞鳴寺的智光和尚在侍衛的引導下來到朱元璋的寢殿坤寧宮。
這位僧人走進皇帝寢宮,一眼便見到兩鬢斑白的洪武皇帝,連忙趨前說:“貧僧智光叩拜皇上!”
朱元璋聽說“智光”二字,卻是眼睛一亮,一副驚喜異常的模樣,忙探身正眼看去,說:“嗬,你就是傳言中令東宮有子嗣傳世的智光大師?如此快速趕來,一路上舟車勞頓,真是委屈大師了。”
智光忙說:“豈敢豈敢!貧僧憂心皇上聖體,一路兼程而來,能見到皇上,乃是貧僧三生有幸,怎能稱作委屈呢。”
朱元璋蒼白的臉上露出笑容。命宮內女官賜坐。打量著這位神秘的的赤腳僧人,六十多歲了,依然麵色如丹,油光可鑒,一副慈顏善目。比起自己,隻是顯得雍容肥胖些。大而方厚的嘴唇如佛祖塑像,一身黃袈裟下赤著雙足。
“陛下日理萬機,過於操勞。”智光望聞切脈之後,對皇帝病情的嚴重程度已經了然,心疾熱燥之症可謂可大可小,隻能慢慢調理,但又不直言,於是滿麵堆笑地說道:“聖上,眼下之症是心疾,暫無大妨。貧僧獻上自製丹藥六十顆,早晚各服一粒,可以舒血清心穩緩心房,抑製冷痛,夜間也自然睡得安穩了。”
“朕所患此疾已有數年,如今年紀大了,病相日漸嚴重,朕深知生死由命,皆天意也。你且直言,朕此次病疾,實在情形究竟如何?”
智光一愣,沒想到皇帝如此不忌諱發問。沉吟片刻之後,回道:“陛下偶感風寒。舊疾複發,並無新症染指,靜養數日,按時服藥,聖體自會康複的。”
“智光,你剛才說朕患之症乃是心疾,但能猜出朕目下心疾症結何在?你能道出麽?”
聽皇帝這麽一問。智光心裏並不驚慌,他此番來京師晉見皇帝,也有隨時喪命的準備,他是在賭博,拿自己的性命和佛教的前途在賭博,最大的希望也不過是能在皇帝心中投下一個陰影。撩起一陣風聲就足夠了。
不過他還是在心裏斟酌了半天,這個問題有些敏感,如果自己回答的不當,皇上會隨時找到借口誅殺自己,因為在他來之前,心裏就有一種不祥之兆,由於太子有子嗣的消息過於震撼。他已經引起了各方麵的注意,也就是說,他鋒芒太露了,已經讓太多的人感到不安。
皇上之前雖然一直在抑製佛教,但是絕對不會去注意單個和尚,現在事情搞得太大了,以至於驚動了大明每一個角落,利益涉及的人太多。自己的敵人也會越來越多,到底在天子麵前有沒有詆毀自己,誰也不知道,所以一切要看皇帝的意思了。
皇帝的病情並不算是嚴重,至少在智光的眼裏是這樣的,佛教凡是有名點的和尚,一般說都是多才多藝之人。因為他們要迎合各方麵的喜好,對於文人雅士,他們則成了儒僧,而對於百姓。他們又成了一個救苦救難的菩薩,醫道一途,更是他們的必修之課,因為那時他們裝神弄鬼的本錢。
尤其是智光對於自己的醫道十分自負,所以他能很入微的觀察到皇上的病情,但是正因為這樣,他陷入了兩難的抉擇之中。
說的嚴重了,皇上身邊的太醫們可不是鬧著玩的,被識破之後,難免會有被指責妖言惑眾、誇大其詞之嫌。但是說輕了,或者落於俗套了,難免又會被皇帝輕視,以至於喪失了今後再見到皇帝的機會。
他在北平就是這樣牽住太子朱標的心思,因為太子最憂心的事情,就是無子嗣的誕下,這是全大明的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他可以就此事裝神弄鬼,但是對於麵前的皇帝,智光真的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他非常了解皇帝的病因。要說醫道精深的太醫沒有辦法救治,那隻有一個可能,就是因為他們隻按常規地從皇帝疾病本身從表療治,而忽略或者不敢提及更重要的是療治皇帝的精神、心境。
他們隻注意到心疾的外在症狀:血脈不通,心煩意亂,心跳過速,脾氣反複無常,咽喉幹燥,經常曖氣,渾身熱燥,乃至惡心,頭痛,麵部時而蒼白,時而赤紅,常常思緒紊亂,好作幻想,夜半時分,病情加重;天將拂曉,稍為安靜,而到了中午,就感到舒服些。以此來診斷下藥,按理可見效。
可是殊不知皇帝的疾病除了生理上的病因,操勞過度,殫精竭慮,積勞成疾;更有甚者乃是精神上的深重痼疾,憂慮積心過甚所致。
皇帝出身草莽,早年飽經風霜和腥風血雨,基本上沒有享受過安生日子,但是這一切都隨著登基而改變了,皇上登基已將近三十年的光景。很少享樂,不顧悠閑,勤政於朝。政無巨細,事必躬親,朝見群臣,批閱奏章,宵衣旰食,殫精竭慮。
雖然沒有傳言中那般辛苦,但是如今大明的疆土卻比洪武初那十餘年間廣闊了很多,隨之而來的事情肯定也很多,由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鐵打金鑄的人兒也要拖垮。皇帝還不到五十歲,病症還不嚴重,一旦五十春秋之後,體力日漸衰弱,到時候就不好辦了。
而現在隨著皇子們年齡的增大,而每一派係都對儲君之位有了深厚的興趣,都是天子的骨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皇上莫不是對此事憂心,但是智光知道,就算是,也不能說,不說還好,一說必死無疑。
朱元璋有些玩味的看著智光和尚,他十分明白此時這個和尚的為難,因為智光對於這次召見的心理準備,不過隻有半個月而已,他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揣摩自己的心思,也沒有足夠的情報來源來揣測。
如果不是自己下旨,再給智光一個膽子,估計他也不會有來京師麵聖的想法,但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是。一向力挺道教的皇上,竟然下旨讓他進京麵聖。
不過朱元璋並沒有打算今天殺智光,作為一個皇帝,不會去給一個和尚計較什麽,但是有一件事情,朱元璋始終沒有弄明白,那就是他用了什麽辦法。能讓自己有了孫子,自從得到那個消息之後,智光的一舉一動都在朝堂之上的監視之下,除了朝堂之上,孝陵衛和錦衣衛也分別派人協助了。
可以直接的說,如果智光睡覺說夢話。那麽連他所說的夢話內容也會被送到情報處進行分析整理,然後飛報皇上知曉。
但是兩三年了,愣是沒有一點跡象,智光除了讓太子朱標信仰佛教之外,任何花樣都沒有用,甚至連藥都沒有給太子開過,更是沒有說過什麽大逆不道的言語。
但凡參與調查智光的人。都暗自稱奇,對他有了敬畏之心,這一點也很讓朱元璋鬧心,沒有想到無形中卻助長了智光的些許威信。
朱元璋考慮了很久,才認為,智光和尚要不就是真的有些神通,這一點對於朱元璋來說,他根本不相信。
那麽隻有一種解釋了。那就是這和尚是個賭徒,也是個神棍。他用危言聳聽來換取三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之內他想辦法取信太子朱標,一旦太子龍登大寶,隻要尊崇佛教,自然佛祖會降下恩典的。
這是賭徒的心理,也是神棍的心理。也是智光有在三年內能獲得太子太子朱標完全信任的信心。而這一點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這一點也是最難解釋的,因為智光賭贏了,尤其是在這個隻看重結果,而不在乎過程的時代。如果朱元璋不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太子太子朱標是絕對不允許自己的父皇傷害自己的師傅的。
朱元璋這次召見,就是為了搞明白這一點,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方孝孺,方孝孺在此次的二皇子秦王朱樉涉及走私一案中,雖然不是主謀,但是他的學生們也扮演了一個不好的角色,至於和方孝孺有沒有直接關係,朱元璋不想知道,但是卻知道一個不爭的事實。
那就是方孝孺這一方之所以有這種行為,和眼前的這個和尚咄咄逼人是分不開的,他不想看到一個方正耿直的大臣做出什麽錯事,以至於晚節不保。唯一能讓方孝孺從容應對自己的下一步策略的方法,那就是替他解決麵前的這個難題。
這樣想著,朱元璋等著智光和尚的回答。
七月底,智光和尚陛辭建文皇帝之後,回到雞鳴寺,收拾了一下行裝,對寺中的僧侶說要去杭州靈隱寺雲遊,雞鳴寺本是他呆過的地方,所以雖然法難長老失蹤,也不影響寺內僧侶對他的尊重。
其實他並未去杭州,而是乘舟順長江至蕪湖過濡須水入巢湖,向合肥駛去。在離開雞鳴寺之前,吩咐寺中僧侶,如果皇上召見,就照實稟報,千萬要保留實力,不要讓皇上趁機怪罪於雞鳴寺。
巢湖水麵風平浪靜,萬頃碧波在麗日下浮光耀金,姥山如一顆蒼螺浮臥水中,高聳的銀屏山一片黛綠,嵌在蔚藍色的天際。此地青山碧水,煙波浩淼,真是一幅藏龍臥虎之地啊。
覺顯站在船頭迎著略帶腥濕的湖風,心裏回想著自己和皇帝見麵時的情景,無意中,他窺探到皇帝的眼光,那是一種嘲弄,至少在智光的眼裏是一種嘲弄。
從那一刻起,他的心就釋然了,因為智光知道,無論他怎麽回答,此時的皇帝都不會怪罪於他,因為誰也不會怪罪於一個將要死去的人。他雖然是一個和尚,但也聽說過那個貓捉老鼠的遊戲,皇帝這是在榨取他最後一滴堅持。
想到這裏,智光搖搖頭,這個皇帝依舊是愛名之人,世人皆為聲名所累,原來作為皇帝也不例外,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王者,本來可以輕易的一句話就讓自己化為煙塵,可是皇帝舍本逐末,非要打擊自己這個年幼就出家的僧侶之信仰呢?
對於這種從精神上侵占的行為,皇上倒是和佛教差不多,就是不但讓你口服,還要讓你心服。當然,並沒有在意的朱元璋也沒有從智光的嘴裏得到什麽有用的東西,除了醫道之外,智光對於任何事情都是三緘其口,不多說一個字。
倒是智光得到了一個最新的消息,那就是皇帝對他說,朝廷準備啟動一次佛道置辯,大約時間定在明年,希望智光能把握好這次機會。
皇上的態度很和藹,似乎是在為佛教擔心一般,但是智光卻是沒有一點這種感覺,他從皇上的神情中感到了疲憊,皇上這隻貓已經不想再玩下去了,想結束這場貓捉老鼠的遊戲。
所以龐煌是自己把自己推向絕境,同時西北都司被勒令告老,接替他的,正是當年朝堂之上的葉孝天,至於什麽原因,估計除了朱元璋和楚越兩人知道之外,誰也不明白是怎麽回事,大家就是知道皇上召見楚越後,楚越向兵部主動遞交了辭呈,然後就離開京師,往杭州而去了。
楚越也沒有犯錯,在大家的眼裏不過是一個替罪羊而已,隻有這個西北都司巡撫知道,皇上是忌諱他對燕王朱棣的敵意而已,不過作為還有一年就要告老的巡撫,這個結局還算能接受,至少沒有丟掉性命的同時,還接受了皇上的另外一個任務。
當年擊敗帖木兒後,龐煌曾經去過居庸關,雖然已經距離上次作戰已經數月,但是那縈繞在居庸關上空的血腥之氣仍舊清晰可聞,這讓他心裏震撼。
雖然見慣了腥風血雨,但居庸關之戰不同,大明的十數萬將士和帖木兒的二十餘萬大軍同時埋屍於此,那是他籌謀多年的計劃,後果他能預想的到,但是卻不能承受那麽沉重的慘烈。他不明白在一些騎士小說中所描寫那殺人不眨眼的殘忍,龐煌也深知自己做不到那一步。
那時他心裏已經極度厭惡戰爭了,可是大明王朝一直在對海外擴張著,不是裁軍的時機,現在自己也累了,要歇息了,於是就將這個事情提到議程上來了。
印度已經囊括在大明的版圖之內,在此期間,朱元璋攻擊在印度半島上安插了十四個王爺。給予了他們額外的權利發展,除了軍隊之外,王府的護衛力量太小了,就藩的王爺無權過問軍事,那麽就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武裝,朱元璋又不想給這些藩王招募私兵的借口,於是有些想法就在朱元璋腦海中顯現出來。
按照大明現有的製度。地方上所擁有的六扇門力量太小了,固然是因為捕快在如今還是屬於“賤業”,嚴格規定他們的後代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以免有辱斯文。即便他們脫離捕快行業,其子孫也必須在三代以後方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
朱元璋想糾正這種思想,但是實在是太難了。一些思想已經在百姓的心中根深蒂固,不是短時間內能糾正過來的,更何況這些還隻是小事情,朱元璋沒有那個精力去天天顧及,到如今,就索性慢慢的用一直武裝兵力代替捕快,那樣比改變人們的思想應該更快一些。
楚越的任務就是在杭州成立這樣一個機構。收攏一批傷殘兵卒,在杭州試行這個政策,慢慢的培養教官類型的人才,待到一年後,皇上頒布了成立這種機構之後,估計楚越就是大明第一任捕快頭子了。
京師裏暫時穩定下來,很多躍躍欲試的大臣,都被皇上嚴厲而又令人措手不及的手段打亂了陣腳。本來想還會有一些爭議,隻要有爭議,他們就有機會將事情鬧得更大一些,牽涉的更廣一些,但是皇上卻根本不給他們爭議的時間,一句話就把禮部侍郎柳春搞定,擺明了就是要為兒子撐腰。
就算是有些不甘心。想想龐煌的下場,這些大臣們在沒有想好對策之前,不免要擔心一下自己的腦袋了。龐煌是誰,皇帝的女婿。曾經最為器重的人。
就那麽一句話就被被禁足了,說一句實話,大家還真的沒有感覺到龐煌犯的是多大的過錯,一個駙馬都尉,就算是見了軍方之人還有藩王府的人,也不至於被免除一切職司被禁足吧?想到這裏,那個還敢多說話,難道自己的底子比龐煌還要硬嗎?
大家都選擇了沉默,不過此時皇上又做了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皇上下旨,召見北平法雲寺主持智光和尚,說是聽聞智光和尚醫術高明,請其至京師為皇上診斷病情。
一個“請”字不足於令人驚訝,召見和尚隻會令道教中人如坐針氈,但是皇上卻說為自己診斷病情,這等人自曝自己有病,不免令人十分震驚起來。
半個月後,午後申時,寄居雞鳴寺的智光和尚在侍衛的引導下來到朱元璋的寢殿坤寧宮。
這位僧人走進皇帝寢宮,一眼便見到兩鬢斑白的洪武皇帝,連忙趨前說:“貧僧智光叩拜皇上!”
朱元璋聽說“智光”二字,卻是眼睛一亮,一副驚喜異常的模樣,忙探身正眼看去,說:“嗬,你就是傳言中令東宮有子嗣傳世的智光大師?如此快速趕來,一路上舟車勞頓,真是委屈大師了。”
智光忙說:“豈敢豈敢!貧僧憂心皇上聖體,一路兼程而來,能見到皇上,乃是貧僧三生有幸,怎能稱作委屈呢。”
朱元璋蒼白的臉上露出笑容。命宮內女官賜坐。打量著這位神秘的的赤腳僧人,六十多歲了,依然麵色如丹,油光可鑒,一副慈顏善目。比起自己,隻是顯得雍容肥胖些。大而方厚的嘴唇如佛祖塑像,一身黃袈裟下赤著雙足。
“陛下日理萬機,過於操勞。”智光望聞切脈之後,對皇帝病情的嚴重程度已經了然,心疾熱燥之症可謂可大可小,隻能慢慢調理,但又不直言,於是滿麵堆笑地說道:“聖上,眼下之症是心疾,暫無大妨。貧僧獻上自製丹藥六十顆,早晚各服一粒,可以舒血清心穩緩心房,抑製冷痛,夜間也自然睡得安穩了。”
“朕所患此疾已有數年,如今年紀大了,病相日漸嚴重,朕深知生死由命,皆天意也。你且直言,朕此次病疾,實在情形究竟如何?”
智光一愣,沒想到皇帝如此不忌諱發問。沉吟片刻之後,回道:“陛下偶感風寒。舊疾複發,並無新症染指,靜養數日,按時服藥,聖體自會康複的。”
“智光,你剛才說朕患之症乃是心疾,但能猜出朕目下心疾症結何在?你能道出麽?”
聽皇帝這麽一問。智光心裏並不驚慌,他此番來京師晉見皇帝,也有隨時喪命的準備,他是在賭博,拿自己的性命和佛教的前途在賭博,最大的希望也不過是能在皇帝心中投下一個陰影。撩起一陣風聲就足夠了。
不過他還是在心裏斟酌了半天,這個問題有些敏感,如果自己回答的不當,皇上會隨時找到借口誅殺自己,因為在他來之前,心裏就有一種不祥之兆,由於太子有子嗣的消息過於震撼。他已經引起了各方麵的注意,也就是說,他鋒芒太露了,已經讓太多的人感到不安。
皇上之前雖然一直在抑製佛教,但是絕對不會去注意單個和尚,現在事情搞得太大了,以至於驚動了大明每一個角落,利益涉及的人太多。自己的敵人也會越來越多,到底在天子麵前有沒有詆毀自己,誰也不知道,所以一切要看皇帝的意思了。
皇帝的病情並不算是嚴重,至少在智光的眼裏是這樣的,佛教凡是有名點的和尚,一般說都是多才多藝之人。因為他們要迎合各方麵的喜好,對於文人雅士,他們則成了儒僧,而對於百姓。他們又成了一個救苦救難的菩薩,醫道一途,更是他們的必修之課,因為那時他們裝神弄鬼的本錢。
尤其是智光對於自己的醫道十分自負,所以他能很入微的觀察到皇上的病情,但是正因為這樣,他陷入了兩難的抉擇之中。
說的嚴重了,皇上身邊的太醫們可不是鬧著玩的,被識破之後,難免會有被指責妖言惑眾、誇大其詞之嫌。但是說輕了,或者落於俗套了,難免又會被皇帝輕視,以至於喪失了今後再見到皇帝的機會。
他在北平就是這樣牽住太子朱標的心思,因為太子最憂心的事情,就是無子嗣的誕下,這是全大明的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他可以就此事裝神弄鬼,但是對於麵前的皇帝,智光真的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他非常了解皇帝的病因。要說醫道精深的太醫沒有辦法救治,那隻有一個可能,就是因為他們隻按常規地從皇帝疾病本身從表療治,而忽略或者不敢提及更重要的是療治皇帝的精神、心境。
他們隻注意到心疾的外在症狀:血脈不通,心煩意亂,心跳過速,脾氣反複無常,咽喉幹燥,經常曖氣,渾身熱燥,乃至惡心,頭痛,麵部時而蒼白,時而赤紅,常常思緒紊亂,好作幻想,夜半時分,病情加重;天將拂曉,稍為安靜,而到了中午,就感到舒服些。以此來診斷下藥,按理可見效。
可是殊不知皇帝的疾病除了生理上的病因,操勞過度,殫精竭慮,積勞成疾;更有甚者乃是精神上的深重痼疾,憂慮積心過甚所致。
皇帝出身草莽,早年飽經風霜和腥風血雨,基本上沒有享受過安生日子,但是這一切都隨著登基而改變了,皇上登基已將近三十年的光景。很少享樂,不顧悠閑,勤政於朝。政無巨細,事必躬親,朝見群臣,批閱奏章,宵衣旰食,殫精竭慮。
雖然沒有傳言中那般辛苦,但是如今大明的疆土卻比洪武初那十餘年間廣闊了很多,隨之而來的事情肯定也很多,由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鐵打金鑄的人兒也要拖垮。皇帝還不到五十歲,病症還不嚴重,一旦五十春秋之後,體力日漸衰弱,到時候就不好辦了。
而現在隨著皇子們年齡的增大,而每一派係都對儲君之位有了深厚的興趣,都是天子的骨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皇上莫不是對此事憂心,但是智光知道,就算是,也不能說,不說還好,一說必死無疑。
朱元璋有些玩味的看著智光和尚,他十分明白此時這個和尚的為難,因為智光對於這次召見的心理準備,不過隻有半個月而已,他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揣摩自己的心思,也沒有足夠的情報來源來揣測。
如果不是自己下旨,再給智光一個膽子,估計他也不會有來京師麵聖的想法,但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是。一向力挺道教的皇上,竟然下旨讓他進京麵聖。
不過朱元璋並沒有打算今天殺智光,作為一個皇帝,不會去給一個和尚計較什麽,但是有一件事情,朱元璋始終沒有弄明白,那就是他用了什麽辦法。能讓自己有了孫子,自從得到那個消息之後,智光的一舉一動都在朝堂之上的監視之下,除了朝堂之上,孝陵衛和錦衣衛也分別派人協助了。
可以直接的說,如果智光睡覺說夢話。那麽連他所說的夢話內容也會被送到情報處進行分析整理,然後飛報皇上知曉。
但是兩三年了,愣是沒有一點跡象,智光除了讓太子朱標信仰佛教之外,任何花樣都沒有用,甚至連藥都沒有給太子開過,更是沒有說過什麽大逆不道的言語。
但凡參與調查智光的人。都暗自稱奇,對他有了敬畏之心,這一點也很讓朱元璋鬧心,沒有想到無形中卻助長了智光的些許威信。
朱元璋考慮了很久,才認為,智光和尚要不就是真的有些神通,這一點對於朱元璋來說,他根本不相信。
那麽隻有一種解釋了。那就是這和尚是個賭徒,也是個神棍。他用危言聳聽來換取三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之內他想辦法取信太子朱標,一旦太子龍登大寶,隻要尊崇佛教,自然佛祖會降下恩典的。
這是賭徒的心理,也是神棍的心理。也是智光有在三年內能獲得太子太子朱標完全信任的信心。而這一點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這一點也是最難解釋的,因為智光賭贏了,尤其是在這個隻看重結果,而不在乎過程的時代。如果朱元璋不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太子太子朱標是絕對不允許自己的父皇傷害自己的師傅的。
朱元璋這次召見,就是為了搞明白這一點,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方孝孺,方孝孺在此次的二皇子秦王朱樉涉及走私一案中,雖然不是主謀,但是他的學生們也扮演了一個不好的角色,至於和方孝孺有沒有直接關係,朱元璋不想知道,但是卻知道一個不爭的事實。
那就是方孝孺這一方之所以有這種行為,和眼前的這個和尚咄咄逼人是分不開的,他不想看到一個方正耿直的大臣做出什麽錯事,以至於晚節不保。唯一能讓方孝孺從容應對自己的下一步策略的方法,那就是替他解決麵前的這個難題。
這樣想著,朱元璋等著智光和尚的回答。
七月底,智光和尚陛辭建文皇帝之後,回到雞鳴寺,收拾了一下行裝,對寺中的僧侶說要去杭州靈隱寺雲遊,雞鳴寺本是他呆過的地方,所以雖然法難長老失蹤,也不影響寺內僧侶對他的尊重。
其實他並未去杭州,而是乘舟順長江至蕪湖過濡須水入巢湖,向合肥駛去。在離開雞鳴寺之前,吩咐寺中僧侶,如果皇上召見,就照實稟報,千萬要保留實力,不要讓皇上趁機怪罪於雞鳴寺。
巢湖水麵風平浪靜,萬頃碧波在麗日下浮光耀金,姥山如一顆蒼螺浮臥水中,高聳的銀屏山一片黛綠,嵌在蔚藍色的天際。此地青山碧水,煙波浩淼,真是一幅藏龍臥虎之地啊。
覺顯站在船頭迎著略帶腥濕的湖風,心裏回想著自己和皇帝見麵時的情景,無意中,他窺探到皇帝的眼光,那是一種嘲弄,至少在智光的眼裏是一種嘲弄。
從那一刻起,他的心就釋然了,因為智光知道,無論他怎麽回答,此時的皇帝都不會怪罪於他,因為誰也不會怪罪於一個將要死去的人。他雖然是一個和尚,但也聽說過那個貓捉老鼠的遊戲,皇帝這是在榨取他最後一滴堅持。
想到這裏,智光搖搖頭,這個皇帝依舊是愛名之人,世人皆為聲名所累,原來作為皇帝也不例外,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王者,本來可以輕易的一句話就讓自己化為煙塵,可是皇帝舍本逐末,非要打擊自己這個年幼就出家的僧侶之信仰呢?
對於這種從精神上侵占的行為,皇上倒是和佛教差不多,就是不但讓你口服,還要讓你心服。當然,並沒有在意的朱元璋也沒有從智光的嘴裏得到什麽有用的東西,除了醫道之外,智光對於任何事情都是三緘其口,不多說一個字。
倒是智光得到了一個最新的消息,那就是皇帝對他說,朝廷準備啟動一次佛道置辯,大約時間定在明年,希望智光能把握好這次機會。
皇上的態度很和藹,似乎是在為佛教擔心一般,但是智光卻是沒有一點這種感覺,他從皇上的神情中感到了疲憊,皇上這隻貓已經不想再玩下去了,想結束這場貓捉老鼠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