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道同去哪裏了?這個問題幾乎沒有人能夠解答。
就連暗示道同暫時退避的張玉賢都不知道,更不要說在京師中隻是知道了部分消息的龐煌,他怎麽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無意之舉,有時候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他絕對不會料到,自己當初布置的,自己都以為沒有什麽太大用處的棋子,現在能暗中幫了他一個忙。
廣州是一個商港,雖然大明王朝間歇性禁海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商業的發展,但是妨礙的,總是明麵上的貿易往來,卻也間接的助長了走私的風氣。這時候的走私,基本上官府都很少去管。
因為大明雖然也有水軍,但大都是內陸水軍出身,在海上航行本來就不是擅長的事情,所以大明的海上力量根本不是那麽強大,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弱,要不然按照朱元璋的脾氣,也不會隻是想著禁海,不去想著一個海島一個海島的剿匪。
而且,華夏傳統中,隻有領土他們才放在心上,至於領海之說,在儒家人的眼裏,更加是遙不可及。
這一係列的條件都證明著,隻要你出海經商不被在岸邊抓住,那就絕對不會有問題,而海上貿易的高額利潤,更加是商人們追逐的目標,為了這些,他們根本不在乎危險,何況他們更加知道怎麽去規避危險。
道同和朱亮祖的主要矛盾,其實很簡單,就是進行海上貿易的商賈,刻意的交好朱亮祖這個實際的廣東最大的軍權執掌者。而朱亮祖身為地主出身的軍閥,偏偏吃這一套。收受了這些走私商賈的錢財和物品之後,百般庇佑。然後,這些受到朱亮祖庇佑的商賈們給地方上的行政造成了很大的幹擾,直接造成了軍權維護下的商賈和地方行政的衝突。
生性耿直的道同就是這樣幾次三番的得罪朱亮祖,以至於要彈劾這個囂張跋扈,幹擾地方行政管理的朱亮祖。也導致了朱亮祖生出了殺心,要徹底毀掉道同這個四處和他作對的番禺知縣。
正因為廣州的地位,在龐煌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在當初懷柔開辦義學時,龐煌在教學的同時。著重提及了這個地方的重要性和海上貿易的前景,經過幾年下來,懷柔義學變成了現在的清華義學,又搬遷到北平城中,但是由於言傳身教,讓很多學生都對於廣東有了興趣。
原來在大家心中十分神秘而又富庶的地方到底是什麽模樣,大家都想知道,所以有不少學生南下廣東、福建、廣西等地。
而張玉賢是浙江人,家中也算的上是地方大戶。也是商賈出身,有一些家財,由於張玉賢升任一府主官,所以家族將生意也擴大到這個地方。慢慢的發展的也不錯,其中,又吸收了不少能寫會算。而且願意經商的人。
其中張家至少有三個人出自懷柔義學,其中有一個叫做史曉文的人。漸漸的嶄露了頭角,在張家頗為順風順水。特別在廣州的表現可圈可點,不但極為精通算術,而且將張家的生意從廣州開拓到福建泉州一帶,更是大力的發展海上貿易,讓張玉賢的族人獲利很大,當然讓張玉賢也得到了家族的重視。
經過仔細調查背景,這個史曉文是北平人,竟然是駙馬都尉開辦清華義學中一個被開革的學生。
本來一個這樣背景的人,張玉賢不該用的,因為很多人都會害怕得罪了駙馬都尉,但是張家卻不是那麽認為,他們覺得,像是有史曉文這樣背景的人,已經斷絕了仕途,而且很多商家也不敢要,肯定是走投無路才到南方的。
因為兩廣地帶,在浙江人眼裏,的確是屬於蠻夷之地,窮山惡水、潑婦刁民等等都用上也是很正常的,而史曉文這麽於才能,還來廣州發展,這本來就是當時作為一個浙江的家族想不通的事情,所以麵對這樣一個走投無路的人才。
他們權衡再三,覺得還是拉攏為家族所用比較好一點,所以很重用史曉文,不但讓他署理了張家在家族的生意,而且張玉賢還讓他進了廣州府衙,作為自己的師爺,心裏覺得如果這樣,肯定能讓這個被駙馬都尉驅逐門牆的人感激涕零,甘心為張家效死。
就是這個史曉文,在事情的發展之初,就覺察到事情的不對,史曉文不是張玉賢,因為他並不是官府中人,隻是張玉賢私人幕僚的身份,同時還署理著很多生意,各種消息,特別是街裏坊間的傳言,他比誰都清楚。
心裏馬上就感覺到有些不對,這個史曉文當初雖然是被驅逐出清華義學的北平人,但手裏卻是有著龐煌的五角硬幣,身上還算是肩負著一些責任。
麵對著這樣的一個問題,他雖然不敢隨意做主,但是作為龐煌放出去的棋子,卻是對這種事十分的敏感,知道駙馬都尉的脾氣,如果知道肯定不會置之不理,於是悄然用上了自己對張玉賢的影響力,間接幹涉了事情的進程。
用的辦法無非有兩點,其一,那些本地走私商賈對於張家的生意衝擊很大,而且本地走私商賈和朱亮祖交好,有軍方支持,張家發展的太慢,而且明顯的廣東人排外,雖然張家最近幾年發展的很快,但是如果沒有朱亮祖支持的本地商賈,那有著廣東府衙支持的張家,會發展的更快。
與其那樣,還不如利用這次道同的事情,將朱亮祖趕走,那麽本地商賈失去了軍方的支持,怎麽給張家的產業爭鬥呢?
其二,道同和張玉賢的私人關係還是不錯的,他們上下級之間的配合很好,而且張玉賢這個人雖然有用自己官職幹涉張家生意的事情,但是還算是正直和公允,官聲也不錯。而且朱亮祖這次下手也太狠了,引起了張玉賢的不滿。
在這兩種因素的幹涉下。張玉賢率先找到了道同,陳說厲害之後。勸道同暫時避讓,開始沒有想到去京師告禦狀,但是隨著朱亮祖的幹涉,三司追捕行動的升級,道同也被惹出了肝火,特別是聽說,抓住自己之後要被就地正法,那肯定忍不住,於是就準備去京師告禦狀了。
而白雲山顯露行蹤。就是在急切趕路中不小心而暴露,之前他一直在中山的好友那裏居住暫時避禍,看到躲不過去之後,就要去難記南京城了。
而就在道同躲避過追捕的人,日夜兼程往南京城趕路的時候,有一日午後申時,從溧水莊園趕回來的龐煌在太監引導下來到朱元璋居住的坤寧宮。
走進皇帝寢宮,一眼便見到朱元璋,連忙趨前說:“兒臣叩拜皇上!”
難得清閑的日子。朱元璋很意外龐煌的前來求見,最近一段時日,北方的軍報傳來的十分及時,由於有了飛舟的幫助。幾乎遼東的軍報,在第三天就能送到南京城皇帝的書案之上,比之前快捷了不知道多少。皇帝也十分的滿意。
而且,最近雖然沒有什麽戰事。但是徐達無聲中,將納哈出逼的也是十分狼狽。眼看著就要走投無路,等於說,之前在京師中商議的計策是可行的,現在就是在考慮何時出兵撕破臉的時候。
不過現在還不到最佳的進攻時間,所以無論京師中,還是遼東,都在等待著。
而如今,朱元璋正在考慮,如果遼東進展的順利,關於京師中丞相的人選,說句心裏話,對於胡惟庸現在的消極怠工,朱元璋已經不滿意到極點了。
但是龐煌的突然覲見,他還以為之前交代的事情查出了一些眉目,所以就馬上召見,但是沒有想到,卻是為了道同之事龐煌才要覲見的。
“父皇,請恕兒臣直言,最近父皇是否收到通政司遞交過來的一份奏折呢?”
“什麽奏折能讓你上心,說說看。”
“是關於廣東番禺知縣道同彈劾永嘉侯朱亮祖的奏折,兒臣聽說已經到了通政司,所以冒昧的問一下,兒臣覺得這件事有些蹊蹺。”
“道同?朱亮祖?”
乍一聽這兩個人名有些熟悉,朱元璋畢竟還年輕,稍微沉思馬上就想到了前幾天,在朝會上,有奏折稱永嘉侯朱亮祖彈劾一個知縣的事情,並且在奏折上有廣東布政司的具名,馬上也覺得有些奇怪,甚至以為是龐煌將姓名說反了。
不露聲色,將談話的地點由坤寧宮改成了禦書房,朱元璋親自從通政司送來的奏折中,找出了一份被他幾乎已經忽視了的奏折,仔細的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看著看著,眉頭便皺起來了。
道同的奏折上怎麽寫的暫且不說,但憑著這件事,處處就透露著十分的古怪,道同的職位很低,和一個侯爺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卻敢於指出朱亮祖不法的事,這件事要是誣陷幾乎就是死罪了,從這個方麵,便證明了道同奏折的真實性。
朱元璋做事很雷厲風行,馬上又將侍衛召過來,去調閱朱亮祖的奏折,順便查詢關於朱亮祖送奏折的通道,他已經猜出了朱亮祖的奏折是通過軍方的專用快遞發出的,所以雖然道同奏折的日期遭遇朱亮祖奏折的日期,但是卻是先到。
證實了這件事情之後,朱元璋輕聲歎了一口氣,沒有遲疑,馬上親手寫了一份關於赦免道同的詔書,讓侍衛通過五軍都督府,用快馬送到廣東布政司昭告。
這一切的過程,都在龐煌在身邊的時候做完,花了有半個時辰左右,對於老朱處理事情的方法,他還是十分佩服的。
“龐煌,你說這件事情的疾症結何在?你能道出麽?”
龐煌聽朱元璋這麽一問,心裏並不驚慌,他此番在專門來京城晉見皇帝,幫助道同這件事尋找契機,在皇帝心中投下一個陰影,撩起一陣風聲。所以他故作詭譎地不回答皇帝的詰問。
半晌才說道:“父皇,兒臣以為症結在於‘貪。’”
朱元璋反複玩味,他是個十分精明的人。否則也做不了皇帝,於是笑道:“看來你早有準備。要不然也不會隻用一個字就概括了整個事情的過程。”
“也不盡然。”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兒臣鬥膽浪言,剛才隻說了一半。請皇上恩準兒臣說全。”
“你講!”
“其實人心基本上都是貪的,正所謂人性本善、人性本惡,這兩種說法都代表著人的貪欲,善惡本來就是一種極端的行為,兒臣記得在海外有人說過,極端的善或者是惡,從根本上都是一個錯誤,而道同之事的詳情,兒臣本身並不知道詳情。隻用一個貪,隻是一個預想,一個提及關於任期製度的引子而已。”
“噢?聽你弦外之音,朕應該用你所謂的任期製度了,但地方官吏,本來都有任期,但是朝廷之上,擅用任期製度,特別是關鍵部門。恐怕人心不古,會有人陽奉陰違,弊塞其中?朕自開國以來,嚴懲貪佞不法之徒。法紀嚴明,為甚貪佞不法之徒,殺不盡。懲不懼?”
“陛下英明天縱,權威無上。嚴懲貪官汙吏確實史無前例。兒臣雖為皇親國戚,卻是出身鄉野之間。對父皇憐惜天下蒼生,關心百姓痛苦,懲惡揚善,光明正大,心生敬仰。今陛下垂詢,為甚貪佞不法之徒,殺不盡,懲不懼,兒臣寡聞識淺,不揣鄙陋,奏稟天子。”
朱元璋點點頭,專注傾聽。
“兒臣以為,人蓋因貪欲太盛,邪氣侵心,惡念盈胸,私室晦穢。他們惟求一己之榮華富貴,蔭蔽子孫;獨無大明之江山社稷,不忠不仁。加之彼等狼狽為奸,互相庇護,弄虛作假,蒙蔽聖聰。如同瓜蔓相連,網線相扣,故而難發陰垢。這幹人又權柄在握,彼以權庇某之貪佞,某複以權勢饋彼之貪欲,拉拉扯扯,攀來牽去,如此做法怎能鏟除貪佞?夫以貪佞之人懲貪佞之徒,譬如以己之拳擊己之軀,焉能奏效?法之不行,起於貴戚;法之阿貴,又與無法何異?檢點斯人,可謂是千人一麵,千調一腔,儼然正人君子,道貌岸然,高唱廉明,呐喊懲貪,其實是屠夫念經,賊喊捉賊。陛下聖明,燭照幽隱,果真能倡行‘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則天下貪佞之瓜蔓網絡便自然分崩離析矣。”
朱元璋聽罷,久久沉默。龐煌這些話,基本上和道同之事沒有什麽幹係,但是卻是在質疑整個大明官場的所謂風氣,大明立國十三年,要是算是他作為吳國公的時間,朱元璋本人一驚執政快二十年了,也覺得事情越來越麻煩,所以並未怪罪龐煌回話的跑題。
又問了很多事情,以至於到了傍晚吃飯時,龐煌才使然離去,問的多寡與內容,暫且誰也不知道,但是都和關於任期製度有關係,倒是把朱亮祖的事情撇在了一邊。
不過作為皇帝,在最後還是當著龐煌的麵,下旨命廣東布政使、按察使和朱亮祖攜道同彈劾的朱暹一起進京麵聖,等待查詢。
做完這一切之後,朱元璋來到禦花園,在魚池邊佇立俯視,在傍晚的斜陽下,碧清的池水中遊戈著數十條形態各異的金魚,或自由自在悠然飄行,或晃如淩空停滯泰然不動,或仰首吮吸,或俯衝池底,或嬉戲追逐,或活潑翻騰……他順著魚池繞了一圈,欣賞著魚池邊擺放的精美絕倫的盆景:古鬆、雀梅、佛肚竹、拘杞、榆樁、梅樁。
卵石徑邊盛開的牡丹、月季豔麗繁茂,香氣襲人,卻沒有引起他的注目。他在兩隻黃色彩繪龍文缸前站住,每隻缸裏栽著一株梔子花樹。茂密濃綠的枝葉撐開渾圓的華蓋,綴著數百隻嫩綠晶亮的花蕾,一個個俏格格地翹首枝頭。
朱元璋伸手摘除幾片黃葉,心中漾著甜蜜的回味。按理梔子花本是一種最普通最常見談不上是高貴的名花奇葩,可朱元璋卻對它懷有特殊的感情。每看到梔子,他便想起故鄉鳳陽,便想起童年時母親在後院裏栽種的幾株大梔子花樹。每到五月梔子花開時白花花一樹雪白,母親每天摘下來數朵,插在鬢發上,掛在帳子裏,供養在案上的瓷水瓶中,還給他用一根紅線拴著,掛在脖子上。那梔子水靈靈,純淨潔白,樸實無華,清香撲鼻……四十年過去了,情景恍如昨日,令人沉醉、迷戀、惆悵。
太監稟報鄧順公公求見,朱元璋伸手又摘去梔子叢中的兩片鏽葉,說:“叫他來吧。”
消失了很久的鄧順,不知不覺的又出現在皇宮之中,再加上之前汪廣洋之死,這一切都證明著,關於鄧順被貶的事情都是假象,這沒有什麽值得商榷的。
但是這一切誰都不知道,消息隻控製在少數人的手裏,別說胡惟庸,就算是龐煌,也隻是朦朦朧朧的猜到一些,知道的並不詳盡。
鄧順慢慢的走進禦花園,在朱元璋身邊跪下,還沒有等他稟報什麽,皇帝就開口問道:“朱昱在京師中表現怎麽樣?”(未完待續。。)
道同去哪裏了?這個問題幾乎沒有人能夠解答。
就連暗示道同暫時退避的張玉賢都不知道,更不要說在京師中隻是知道了部分消息的龐煌,他怎麽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無意之舉,有時候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他絕對不會料到,自己當初布置的,自己都以為沒有什麽太大用處的棋子,現在能暗中幫了他一個忙。
廣州是一個商港,雖然大明王朝間歇性禁海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商業的發展,但是妨礙的,總是明麵上的貿易往來,卻也間接的助長了走私的風氣。這時候的走私,基本上官府都很少去管。
因為大明雖然也有水軍,但大都是內陸水軍出身,在海上航行本來就不是擅長的事情,所以大明的海上力量根本不是那麽強大,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弱,要不然按照朱元璋的脾氣,也不會隻是想著禁海,不去想著一個海島一個海島的剿匪。
而且,華夏傳統中,隻有領土他們才放在心上,至於領海之說,在儒家人的眼裏,更加是遙不可及。
這一係列的條件都證明著,隻要你出海經商不被在岸邊抓住,那就絕對不會有問題,而海上貿易的高額利潤,更加是商人們追逐的目標,為了這些,他們根本不在乎危險,何況他們更加知道怎麽去規避危險。
道同和朱亮祖的主要矛盾,其實很簡單,就是進行海上貿易的商賈,刻意的交好朱亮祖這個實際的廣東最大的軍權執掌者。而朱亮祖身為地主出身的軍閥,偏偏吃這一套。收受了這些走私商賈的錢財和物品之後,百般庇佑。然後,這些受到朱亮祖庇佑的商賈們給地方上的行政造成了很大的幹擾,直接造成了軍權維護下的商賈和地方行政的衝突。
生性耿直的道同就是這樣幾次三番的得罪朱亮祖,以至於要彈劾這個囂張跋扈,幹擾地方行政管理的朱亮祖。也導致了朱亮祖生出了殺心,要徹底毀掉道同這個四處和他作對的番禺知縣。
正因為廣州的地位,在龐煌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在當初懷柔開辦義學時,龐煌在教學的同時。著重提及了這個地方的重要性和海上貿易的前景,經過幾年下來,懷柔義學變成了現在的清華義學,又搬遷到北平城中,但是由於言傳身教,讓很多學生都對於廣東有了興趣。
原來在大家心中十分神秘而又富庶的地方到底是什麽模樣,大家都想知道,所以有不少學生南下廣東、福建、廣西等地。
而張玉賢是浙江人,家中也算的上是地方大戶。也是商賈出身,有一些家財,由於張玉賢升任一府主官,所以家族將生意也擴大到這個地方。慢慢的發展的也不錯,其中,又吸收了不少能寫會算。而且願意經商的人。
其中張家至少有三個人出自懷柔義學,其中有一個叫做史曉文的人。漸漸的嶄露了頭角,在張家頗為順風順水。特別在廣州的表現可圈可點,不但極為精通算術,而且將張家的生意從廣州開拓到福建泉州一帶,更是大力的發展海上貿易,讓張玉賢的族人獲利很大,當然讓張玉賢也得到了家族的重視。
經過仔細調查背景,這個史曉文是北平人,竟然是駙馬都尉開辦清華義學中一個被開革的學生。
本來一個這樣背景的人,張玉賢不該用的,因為很多人都會害怕得罪了駙馬都尉,但是張家卻不是那麽認為,他們覺得,像是有史曉文這樣背景的人,已經斷絕了仕途,而且很多商家也不敢要,肯定是走投無路才到南方的。
因為兩廣地帶,在浙江人眼裏,的確是屬於蠻夷之地,窮山惡水、潑婦刁民等等都用上也是很正常的,而史曉文這麽於才能,還來廣州發展,這本來就是當時作為一個浙江的家族想不通的事情,所以麵對這樣一個走投無路的人才。
他們權衡再三,覺得還是拉攏為家族所用比較好一點,所以很重用史曉文,不但讓他署理了張家在家族的生意,而且張玉賢還讓他進了廣州府衙,作為自己的師爺,心裏覺得如果這樣,肯定能讓這個被駙馬都尉驅逐門牆的人感激涕零,甘心為張家效死。
就是這個史曉文,在事情的發展之初,就覺察到事情的不對,史曉文不是張玉賢,因為他並不是官府中人,隻是張玉賢私人幕僚的身份,同時還署理著很多生意,各種消息,特別是街裏坊間的傳言,他比誰都清楚。
心裏馬上就感覺到有些不對,這個史曉文當初雖然是被驅逐出清華義學的北平人,但手裏卻是有著龐煌的五角硬幣,身上還算是肩負著一些責任。
麵對著這樣的一個問題,他雖然不敢隨意做主,但是作為龐煌放出去的棋子,卻是對這種事十分的敏感,知道駙馬都尉的脾氣,如果知道肯定不會置之不理,於是悄然用上了自己對張玉賢的影響力,間接幹涉了事情的進程。
用的辦法無非有兩點,其一,那些本地走私商賈對於張家的生意衝擊很大,而且本地走私商賈和朱亮祖交好,有軍方支持,張家發展的太慢,而且明顯的廣東人排外,雖然張家最近幾年發展的很快,但是如果沒有朱亮祖支持的本地商賈,那有著廣東府衙支持的張家,會發展的更快。
與其那樣,還不如利用這次道同的事情,將朱亮祖趕走,那麽本地商賈失去了軍方的支持,怎麽給張家的產業爭鬥呢?
其二,道同和張玉賢的私人關係還是不錯的,他們上下級之間的配合很好,而且張玉賢這個人雖然有用自己官職幹涉張家生意的事情,但是還算是正直和公允,官聲也不錯。而且朱亮祖這次下手也太狠了,引起了張玉賢的不滿。
在這兩種因素的幹涉下。張玉賢率先找到了道同,陳說厲害之後。勸道同暫時避讓,開始沒有想到去京師告禦狀,但是隨著朱亮祖的幹涉,三司追捕行動的升級,道同也被惹出了肝火,特別是聽說,抓住自己之後要被就地正法,那肯定忍不住,於是就準備去京師告禦狀了。
而白雲山顯露行蹤。就是在急切趕路中不小心而暴露,之前他一直在中山的好友那裏居住暫時避禍,看到躲不過去之後,就要去難記南京城了。
而就在道同躲避過追捕的人,日夜兼程往南京城趕路的時候,有一日午後申時,從溧水莊園趕回來的龐煌在太監引導下來到朱元璋居住的坤寧宮。
走進皇帝寢宮,一眼便見到朱元璋,連忙趨前說:“兒臣叩拜皇上!”
難得清閑的日子。朱元璋很意外龐煌的前來求見,最近一段時日,北方的軍報傳來的十分及時,由於有了飛舟的幫助。幾乎遼東的軍報,在第三天就能送到南京城皇帝的書案之上,比之前快捷了不知道多少。皇帝也十分的滿意。
而且,最近雖然沒有什麽戰事。但是徐達無聲中,將納哈出逼的也是十分狼狽。眼看著就要走投無路,等於說,之前在京師中商議的計策是可行的,現在就是在考慮何時出兵撕破臉的時候。
不過現在還不到最佳的進攻時間,所以無論京師中,還是遼東,都在等待著。
而如今,朱元璋正在考慮,如果遼東進展的順利,關於京師中丞相的人選,說句心裏話,對於胡惟庸現在的消極怠工,朱元璋已經不滿意到極點了。
但是龐煌的突然覲見,他還以為之前交代的事情查出了一些眉目,所以就馬上召見,但是沒有想到,卻是為了道同之事龐煌才要覲見的。
“父皇,請恕兒臣直言,最近父皇是否收到通政司遞交過來的一份奏折呢?”
“什麽奏折能讓你上心,說說看。”
“是關於廣東番禺知縣道同彈劾永嘉侯朱亮祖的奏折,兒臣聽說已經到了通政司,所以冒昧的問一下,兒臣覺得這件事有些蹊蹺。”
“道同?朱亮祖?”
乍一聽這兩個人名有些熟悉,朱元璋畢竟還年輕,稍微沉思馬上就想到了前幾天,在朝會上,有奏折稱永嘉侯朱亮祖彈劾一個知縣的事情,並且在奏折上有廣東布政司的具名,馬上也覺得有些奇怪,甚至以為是龐煌將姓名說反了。
不露聲色,將談話的地點由坤寧宮改成了禦書房,朱元璋親自從通政司送來的奏折中,找出了一份被他幾乎已經忽視了的奏折,仔細的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看著看著,眉頭便皺起來了。
道同的奏折上怎麽寫的暫且不說,但憑著這件事,處處就透露著十分的古怪,道同的職位很低,和一個侯爺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卻敢於指出朱亮祖不法的事,這件事要是誣陷幾乎就是死罪了,從這個方麵,便證明了道同奏折的真實性。
朱元璋做事很雷厲風行,馬上又將侍衛召過來,去調閱朱亮祖的奏折,順便查詢關於朱亮祖送奏折的通道,他已經猜出了朱亮祖的奏折是通過軍方的專用快遞發出的,所以雖然道同奏折的日期遭遇朱亮祖奏折的日期,但是卻是先到。
證實了這件事情之後,朱元璋輕聲歎了一口氣,沒有遲疑,馬上親手寫了一份關於赦免道同的詔書,讓侍衛通過五軍都督府,用快馬送到廣東布政司昭告。
這一切的過程,都在龐煌在身邊的時候做完,花了有半個時辰左右,對於老朱處理事情的方法,他還是十分佩服的。
“龐煌,你說這件事情的疾症結何在?你能道出麽?”
龐煌聽朱元璋這麽一問,心裏並不驚慌,他此番在專門來京城晉見皇帝,幫助道同這件事尋找契機,在皇帝心中投下一個陰影,撩起一陣風聲。所以他故作詭譎地不回答皇帝的詰問。
半晌才說道:“父皇,兒臣以為症結在於‘貪。’”
朱元璋反複玩味,他是個十分精明的人。否則也做不了皇帝,於是笑道:“看來你早有準備。要不然也不會隻用一個字就概括了整個事情的過程。”
“也不盡然。”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兒臣鬥膽浪言,剛才隻說了一半。請皇上恩準兒臣說全。”
“你講!”
“其實人心基本上都是貪的,正所謂人性本善、人性本惡,這兩種說法都代表著人的貪欲,善惡本來就是一種極端的行為,兒臣記得在海外有人說過,極端的善或者是惡,從根本上都是一個錯誤,而道同之事的詳情,兒臣本身並不知道詳情。隻用一個貪,隻是一個預想,一個提及關於任期製度的引子而已。”
“噢?聽你弦外之音,朕應該用你所謂的任期製度了,但地方官吏,本來都有任期,但是朝廷之上,擅用任期製度,特別是關鍵部門。恐怕人心不古,會有人陽奉陰違,弊塞其中?朕自開國以來,嚴懲貪佞不法之徒。法紀嚴明,為甚貪佞不法之徒,殺不盡。懲不懼?”
“陛下英明天縱,權威無上。嚴懲貪官汙吏確實史無前例。兒臣雖為皇親國戚,卻是出身鄉野之間。對父皇憐惜天下蒼生,關心百姓痛苦,懲惡揚善,光明正大,心生敬仰。今陛下垂詢,為甚貪佞不法之徒,殺不盡,懲不懼,兒臣寡聞識淺,不揣鄙陋,奏稟天子。”
朱元璋點點頭,專注傾聽。
“兒臣以為,人蓋因貪欲太盛,邪氣侵心,惡念盈胸,私室晦穢。他們惟求一己之榮華富貴,蔭蔽子孫;獨無大明之江山社稷,不忠不仁。加之彼等狼狽為奸,互相庇護,弄虛作假,蒙蔽聖聰。如同瓜蔓相連,網線相扣,故而難發陰垢。這幹人又權柄在握,彼以權庇某之貪佞,某複以權勢饋彼之貪欲,拉拉扯扯,攀來牽去,如此做法怎能鏟除貪佞?夫以貪佞之人懲貪佞之徒,譬如以己之拳擊己之軀,焉能奏效?法之不行,起於貴戚;法之阿貴,又與無法何異?檢點斯人,可謂是千人一麵,千調一腔,儼然正人君子,道貌岸然,高唱廉明,呐喊懲貪,其實是屠夫念經,賊喊捉賊。陛下聖明,燭照幽隱,果真能倡行‘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則天下貪佞之瓜蔓網絡便自然分崩離析矣。”
朱元璋聽罷,久久沉默。龐煌這些話,基本上和道同之事沒有什麽幹係,但是卻是在質疑整個大明官場的所謂風氣,大明立國十三年,要是算是他作為吳國公的時間,朱元璋本人一驚執政快二十年了,也覺得事情越來越麻煩,所以並未怪罪龐煌回話的跑題。
又問了很多事情,以至於到了傍晚吃飯時,龐煌才使然離去,問的多寡與內容,暫且誰也不知道,但是都和關於任期製度有關係,倒是把朱亮祖的事情撇在了一邊。
不過作為皇帝,在最後還是當著龐煌的麵,下旨命廣東布政使、按察使和朱亮祖攜道同彈劾的朱暹一起進京麵聖,等待查詢。
做完這一切之後,朱元璋來到禦花園,在魚池邊佇立俯視,在傍晚的斜陽下,碧清的池水中遊戈著數十條形態各異的金魚,或自由自在悠然飄行,或晃如淩空停滯泰然不動,或仰首吮吸,或俯衝池底,或嬉戲追逐,或活潑翻騰……他順著魚池繞了一圈,欣賞著魚池邊擺放的精美絕倫的盆景:古鬆、雀梅、佛肚竹、拘杞、榆樁、梅樁。
卵石徑邊盛開的牡丹、月季豔麗繁茂,香氣襲人,卻沒有引起他的注目。他在兩隻黃色彩繪龍文缸前站住,每隻缸裏栽著一株梔子花樹。茂密濃綠的枝葉撐開渾圓的華蓋,綴著數百隻嫩綠晶亮的花蕾,一個個俏格格地翹首枝頭。
朱元璋伸手摘除幾片黃葉,心中漾著甜蜜的回味。按理梔子花本是一種最普通最常見談不上是高貴的名花奇葩,可朱元璋卻對它懷有特殊的感情。每看到梔子,他便想起故鄉鳳陽,便想起童年時母親在後院裏栽種的幾株大梔子花樹。每到五月梔子花開時白花花一樹雪白,母親每天摘下來數朵,插在鬢發上,掛在帳子裏,供養在案上的瓷水瓶中,還給他用一根紅線拴著,掛在脖子上。那梔子水靈靈,純淨潔白,樸實無華,清香撲鼻……四十年過去了,情景恍如昨日,令人沉醉、迷戀、惆悵。
太監稟報鄧順公公求見,朱元璋伸手又摘去梔子叢中的兩片鏽葉,說:“叫他來吧。”
消失了很久的鄧順,不知不覺的又出現在皇宮之中,再加上之前汪廣洋之死,這一切都證明著,關於鄧順被貶的事情都是假象,這沒有什麽值得商榷的。
但是這一切誰都不知道,消息隻控製在少數人的手裏,別說胡惟庸,就算是龐煌,也隻是朦朦朧朧的猜到一些,知道的並不詳盡。
鄧順慢慢的走進禦花園,在朱元璋身邊跪下,還沒有等他稟報什麽,皇帝就開口問道:“朱昱在京師中表現怎麽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