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幹旱對於蘇聯來說打擊太嚴重了,蘇聯為了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在烏克蘭地區征調了大量的糧食,使得烏克蘭這個產量大區竟然也餓死人了。俄國的統治者,不管是沙俄還是蘇聯,實際上都是一個樣的粗暴。


    至於饑荒的問題,蘇聯將矛頭指向了過去的沙俄,以及中華民國等國的幹涉軍對蘇聯的打壓。


    蘇聯政fu可不管餓死多少人,他們隻管是否威脅到了統治。經過一番的宣傳,蘇聯政fu成功將矛盾轉移到了外部。現在死不死人是次要的,統治穩固了才是最重要的。


    要穩定統治,除了內部不能亂,還要加強戰爭能力。


    蘇聯這個時候得到了羅斯柴爾德財團多的援助,獲得了不少的軍事裝備,既有飛機,也有英國人和法國人製造的戰車。


    在技術上,蘇聯也開始自主研發這些軍事裝備的技術。


    另外就是要發展重工業,這個時候把人民號召起來發展重工業才是最重要的。至於饑荒餓死人什麽的,等不幹旱了就解決了,餓死一點人也就解決了,沒多大的事情。


    托洛茨基對此很是不滿,認為蘇聯正在向墮落工人的方向發展。不過托洛茨基卻是還不敢鬧的。


    他起碼也是墮落工人國家的受益者。


    列寧和斯大林則對於這個墮落工人國家,各有不同看待。列寧這個比較傾向於托洛茨基的觀點,但是又不完全。而斯大林則是真正的以統治者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將自己與工人割裂開來看待,將工人看作是炮灰。


    蘇聯這一邊到處都是餓殍,很多蘇聯人沒能撐過去,死在了大饑荒之中。


    中華民國那邊雖然也受大幹旱影響,但是並不是所有土地都受災,北方各省有不少有足夠水利設施的土地是能旱澇保收的。加上開挖地下水的方式,中華民國這一年北方農業雖然有所減產,但是下降幅度並不是不能接受。


    南方則增加了水稻種植麵積,讓中華民國的糧食產出及時補充了上去。實際上就算是不增加產量,以中華民國庫存的那些糧食儲備也是可以撐過去的。特別是西北政fu此前有大量的糧食儲備,這些糧食儲備足夠全國吃上一個月。


    更何況中華民國在海外的經濟殖民地當中,還有暹羅大糧倉。


    暹羅人口少,土地多,還是熱帶的土地,能種植多季水稻。隻要有需求,暹羅隨時可以增加水稻產出,根本不怕糧食不夠吃。


    還有越南、高棉、印尼,也都有大量的土地。


    特別是印尼有多達9億畝的耕地資源,當前也已經開發出了一半,盡管印尼的耕地是以種植園為主,不過水稻種植麵積也不小。


    就旱災的問題,《申報》評論道:“此次旱災盡管對我們中華民國的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但是我們中華民國的農業抗災能力已經變得非常強大,就算是某地受災,其他地區也可以正常進行農業生產,隨時可以將受災所損失的那一部分的農業產出補充上去。今年南方已經增加了水稻種植麵積,另外暹羅王國方麵也增加了水稻種植麵積,以增加糧食供應。中華民國的農業開始走向全麵的多元化,不管是熱帶還是亞熱帶、寒帶,我們都有農業分布,而且建立了跨國互補機製,與各藩國建立分工型農業,使得中華民國和各藩國的農業抗災能力以成為世界第一。”


    中華民國此時的農業確實分布的極為廣泛,所以抗災自然很輕鬆,並沒有給中華民國造成太大的問題。


    這一年東北的大豆依舊正常生產,西域的棉花也在正常生產,蒙古、西域牧場也在正常運轉。


    四川、湖北、湖南、江西這幾個省的大糧倉也在正常生產。


    這個年代的災害盡管比較多,而且氣候也比較冷,但是中華民國向南擴張的幅度比較大,加上海外經濟殖民地的農業產出,足以安然度過這一年的北方大幹旱。


    在中國曆史上,北方一旦出現災荒,往往需要從南方調集糧食救急。否則北方一亂,一個王朝也就完蛋了。


    明王朝基本上就是那麽完蛋的。


    北方之所以會亂,主要還是和氣溫下降有關,氣溫平均下降一度,耕種線就向南轉移幾百公裏。


    曆史上各個時期的氣溫都不同,例如河南稱之為‘豫’,說明古時候河南是有大象生活的。說明那個時候的地球,平均溫度是比如今高得多的。


    但凡氣溫上升的時期,中國這個農耕文明都會變得十分繁榮、強大。然而一旦進入低溫時期,農業遭受慘重打擊,匪盜開始流行,暴動大量產生,也就進入衰弱期了。


    明王朝的滅亡,就是因為商品經濟的泛濫,導致江南這個糧倉的土地被大量種植經濟作物了。糧食不僅不能自給自足,反而要從湖廣獲得。運輸到北方的糧食也就少了,而且明王朝運輸糧食的方式也很坑,漕運當中每年有大量的損耗。如果是一般的年份還沒什麽問題,問題在於明末氣溫開始下降,北方農業直接就撐不住了,北方一崩潰,南方軍事有不行,最後被滿清撿了死鴨子。等於說明王朝的商品經濟不僅沒有給明王朝帶去財政收入,反而使得明王朝最後財政破產。而且泛濫的商品經濟,給滿清野豬皮和歐洲人帶去先進的生產力和各種緊缺物資。


    中華民國如今的溫度還是比較低的,這個時候南方冬天氣溫低於零度非常正常,何況是北方地區。


    這個時候的地球,還沒有從明清時期的低溫中徹底走出來,全球氣溫上升還需要一定時間。


    而隨著氣溫的不斷上升,未來西伯利亞也將不再是蠻荒之地,耕作線也將不斷的向北推移。


    北方這次幹旱,也讓中華民國加強了北方的農業灌溉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麵華北平原的工業進一步的停滯增長。


    華北平原是資源性缺水,如果要保住農業的話,工業必然不能太多,否則就會造成地下水資源透支使用。這個時候華北平原的地下水還是比較充足的,而且沒有無良化工廠向地下排汙,地下水也很幹淨,沒有被汙染。


    中華民國的工業目前也就主要集中在西域省以及南方各省,其中西域省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西北各省的工業以軍工業為主,而南方各省則以商品製造業為主。


    南方也是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也有最大的商品市場。商品製造業放在南方是最好不過的了。


    而軍工業集中在西域省和西北各省,主要是離戰場更近,而且西北各省的工業基礎也最好,配套設施也最完善。


    南方各省則是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南方本身就擅長經濟發展,加上現在有技術,有資金,經濟怎麽會發展不起來。以中國南方各省的經濟創造能力,就算是政策和技術以及資金方麵都有些困難的情況下都能艱苦發展,何況現在政策、資金、技術都具備,創造力和發展動力馬上就有了。


    南方各省逐漸成為中華民國經濟總量最高的區域,此前西北的經濟總量第一的位置已經保不住了。


    另外工業也在向東北轉移,東北地區不是那麽缺水,有足夠的工業發展潛力。另外東北在工業發展中也承擔著為朝鮮工業提供高級配套設施的任務。


    朝鮮也不缺水,工業發展潛力很大。中華民國如今那些汙染性工業,和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都在往朝鮮扔,朝鮮那邊的工業也需要一些高級的配套設施,主要就是由東北這邊的工廠為朝鮮的工廠提供設施配套。


    再則朝鮮的礦產開采出來後,很多都是運往東北冶煉。


    這個時候冶金業還沒有給朝鮮發展,鋼鐵冶煉依舊是中華民國重要的經濟支柱。東北鋼鐵基地如今發展得非常不錯。


    東北鋼鐵基地既有東北地區的鐵礦石供應,也有朝鮮茂山鐵礦的供應,以及外東北地區的鐵礦石開采出來後也會運往東北鋼鐵基地冶煉。東北的重工業產出也開始迅猛增長,速度也已經不比西域省要慢了。東北相比西域省來說,優勢在於有出海口,可以將重工業產品通過海路運往南方各省。所以東北的重工業,主要是生產民用的重工業產品。西域省則是軍工業雲集。


    這一年越南的工業發展形勢很驚人,自1917年被中華民國從法國人的武力殖民的魔爪下解放以來不過三年時間。三年時間下來,越南先是進行了土地改革,接著又進行了工商改革。


    這三年當中,中華民國為越南輸出了大量的資本。


    大量的中國資本在越南進行著各種的投資建設,如今的越南,幾乎每個越南人都不用愁工作。越南到處都是工作崗位,隻要他們肯賣力氣。


    大量的資本進入越南後,不僅帶動了越南的就業,還建設出了大量的道路、電站等工業基礎設施。


    工廠已經開始在越南大量湧現出來了,特別是越南沿海的那幾座城市。


    中華民國在越南投建的工廠,主要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例如紡織業什麽的。這一年越南對中華民國出口的紡織品、鞋襪、帽子、皮包等等大幅度增加。越南人生產出來的這些東西,原材料是從中華民國進口過去的,然後由他們進行加工,再出口到中華民國。這中間,越南人賺到了一筆辛苦錢,但是更多的人口紅利卻是被中華民國給剝削走了。


    越南人的就業崗位非常充足也是因為當前越南的製造業發展速度極快。


    要知道輕工業這個東西,投產速度非常快的,隻要有水有電供應,交通能夠通暢,設備一來不用幾天時間就能開工。


    在越南的那些沿海港口城市,交通很是便利,水電供應設施此時也建設完成,大量的越南工人湧入了這些城市。


    越南的輕工業有龐大的市場,如今中國民族財團將沒什麽錢賺,又很辛苦的輕工業產業分包給越南生產,越南麵對的一個龐大無比的市場,光是中華民國就有五億人口。另外高棉、暹羅、印尼、波斯、阿富汗、朝鮮這些中華民國的經濟殖民地也是進口越南的輕工業產品的。


    如此龐大的市場,讓越南人的就業率直接就上去了。


    生產設備非常簡單,不需要太高級,越南有足夠的人口紅利可以剝削。當然,為了讓越南人勞動生產出更多的財富,生產工具還是要一定程度的改善一下的,所以越南的那些工廠當中,也出現了中華民國的那些先進輕工業生產設備。


    不過那些工廠都是中華民國擁有的。


    中華民國的輕工業正在大量向越南、高棉、暹羅、印尼進行轉移,不過最好還是越南。越南有足夠的人口,而且受過長期的儒家文化的影響,配套設施建設也最完全。


    這樣的輕工業轉移,用的是越南的勞動力,汙染的是越南的環境,卻是為中華民國賺錢,越南人也就是賺一點手工費。


    甚至是中華民國的那些名牌服裝、鞋帽、皮包都把廠房轉移到越南,讓越南人負責生產,然後再由中華民國貼上品牌商標,然後向世界各國進行銷售,生產成本很低,但是售價卻不低。


    另外一種就是生產成本低,售價也比較低的實惠型輕工業產品,這些產品是由中國民族財團負責出口到中國和其他經濟殖民國家的市場中銷售,對其他國家則不銷售。畢竟這些商品出口給其他國家,也賺不到幾個錢,附加值太低了。這是中華民國剝削的低附加值產品,自然不能讓歐美國家享有。


    波斯方麵的經濟這個時候也在快速的發展,波斯的經濟模式則是發展則是以石油、礦產開發為主。


    煉油業卻是放在中華民國西域省,也就是波斯邊境北部那一塊區域。


    之所以不把煉油業給波斯人發展,主要是為了進行製衡。波斯人沒有煉油能力,也就沒有和中華民國叫板的能力。原油不值錢,值錢的是汽油和柴油。所以煉油還是要由中華民國把持住。


    中華民國把石油提煉好之後,再向波斯出口煉油副產品,然後由波斯人用這些石油副產品來生產一些商品,也和越南一樣,隻是做小工。


    不過波斯的經濟是永遠比不上越南的,因為波斯畢竟是一個宗教和中華民國不相符的國家。


    中華民國不可能讓波斯發展得太好,越南雖然現在做小工,但是生產設備正在迅速更新換代,產值會變得很高。產值越高,產出越多,被剝削的也越多。但是相對的,越南人得到的也會更多。


    而在暹羅方麵,暹羅發展得很快速的主要是農業。


    暹羅的人口隻有八百多萬,人口很少。農業上到處要用人,畢竟有大量的橡膠園和種植園的存在。所以暹羅方麵的工業發展規模不大,不過速度卻是不慢。起碼有幾百萬暹羅人已經被集中到城市中了。


    羊群是集中起來才好管理的,暹羅人集中起來之後,自然也就形成了比較集中的市場,以及比較集中的勞動力。


    另外還有大量的華人、越南人、北朝鮮人來到暹羅,將漢文化大量的在暹羅境內傳播,迅速就占領了暹羅的高端文化。


    暹羅之前之所以進行排華,就是怕漢族文化占領暹羅的文化領域。然而現在,卻是不敢有任何的抵觸。


    一個人口隻有八百萬的小國,在中華民國麵前根本就是不堪一擊,此時也隻能對中華民國絕對臣服。


    大量的人口進入暹羅後,使得暹羅的人口迅速就突破了兩千萬的規模,其中主力就是華人。同時華人還帶去了越南、朝鮮狗腿。


    如今形成了很奇特的現象,基本上在外麵經商的華人,都會找幾個狗腿替他們辦事,那些越南人、朝鮮人,以及暹羅人都會過來抱大腿。


    大量漢人進入暹羅的後果就是,大量的土地被漢人所攫取。


    暹羅開始徹底的淪為中華民國的農業輸入國,每年暹羅要向中華民國輸入大量的農產品,暹羅也成為一個以發展農產品為主的國家,工業方麵主要也以發展汙染不大的產業為主,畢竟暹羅有大量的農產品要出口到中華民國,汙染是不能太嚴重的。


    印尼則更加是一個向中華民國輸入農產品的地方了,現在的印尼就是中華民國的種植園,大量的印尼土著在華人的鐵血政策下,開始溫順的在種植園中勞動。如今印尼每年可以向中華民國輸出大量的蔗糖、可可、棕油、劍麻、茶、煙草、胡椒,以及熱帶水果、天然橡膠,以及大量的熱帶木材、植物資源。


    在印尼也有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掉,然後變成農田。


    這樣的行為太常見了,這也使得印尼的耕地麵積正在不斷的增長。


    中華民國如今每一天,都能從那些經濟殖民地中獲取到各種各樣的財富,每一天進的進出口都十分的忙碌。


    相比之下,中華民國的輕工業就業率則在一瀉萬裏,瘋狂的下降,主要就是因為輕工業大量轉移出去了。


    隨著沈凝雲統一了中華民國的軍事權力,兵權在各省軍閥接受整編後,已經被沈凝雲牢牢的抓在手中。


    此時的中華民國,真正的不分什麽西北、南方、東北,全國各省開始走向共同發展的道路。


    因為城鎮化的展開,以及產業的集約化,很多省份的人口大幅度降低,成為農業、原材料生產地。


    有些省份則因為適合產業集中發展,也適合人口集中居住,使得人口大量的集中。


    這個時候中華民國的輕工業就業大量降低後,中華民國中央政fu通過出台大量的建設項目,繼續拉升就業崗位的數量。


    另一邊,中國民族資本財團也正在不斷的增加原材料開采來增加就業。


    原材料生產和開采是中華民國的重要產業,盡管追求的是從其他國家大量獲得原材料,但是很多原材料是可以持續生產的。例如農業生產,每年可以生產大量的大豆和棉花,以及其他一些油料作物。每年中華民國的老百姓隻要開著農機在土地上一番耕作,就能獲得大量的產值。而這樣的農業確是可持續的。


    再如就是伐木業,經過人工造林和對林場進行改良、管理,伐木業也是可以持續的。


    還有漁業捕撈,通過每年休漁、限製捕撈上限,不管是淡水河、湖漁業,還是近海漁業,都是可以長期持續的。


    還有草場放牧,隻要不超過草場的承受能力,也是可以持續生產的。


    各種不是那麽重要,而且儲量又很豐富的礦產,也是可以持續的開采的。


    這些產業,都能提供不少就業崗位,不過這些就業崗位不會超過10%,其中農業人口在未來不可能超過3%,而礦業人口也不會超過7%,以後礦業主要是露天開采,不能露天開采的礦產基本上會陸續的關閉。


    更多的就業崗位,則是通過重工業製造來提供。


    冶金、煉油、機械設備製造、船舶、農機、汽車、電器等等各種各樣的重工業製造,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


    運輸、施工也將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


    此外還有服務業也將提供大量工作崗位,服務業提供的就業崗位正在迅速的增長,特別是在發展比較早的西北各省,服務業已經很繁榮了。服務業會繁榮,主要是女權的發展,大量女工被動員進工廠勞動去了,家庭主婦的減少,就需要大量的服務業人員。


    傳統的社會是男人掙錢養家,女人在家當家庭主婦。但是這對勞動力的閑置太嚴重了,中華民國如果可以把大量的婦女動員進工廠工作,那麽就可以有大量的男性勞動力投入到其他方麵的生產建設上,或者是軍事活動當中。


    要想讓婦女進工廠,就得提倡女權。


    實際上如果不用女人幹活的話,沒有什麽男人會去提倡女權的。但是工業化時代的到來,為了進一步增強生產能力和戰爭潛力,各國都咋犧牲男人的幸福,開始將婦女的權力提升上去,然後讓她們從事工業生產。


    有大量的女人從事工業生產,就能有大量的男人得以抽出手來,去從事其他的生產工作。


    至於家庭婦女所承當的工作,則交給服務行業去做,進行深度的社會分工,有分工就以為著高效率。


    就如產業分工一樣。


    現在中華民國已經有大量女工了,在中國,女性成員古代的地位實際上並不能說很低,隻是明清兩代被壓製得比較嚴重。而在一般的家庭,就女性成員勞動的現象非常普遍,中國老白想為了生存,舊社會的女人也是要做事的,所以如今中華民國在解放女性勞動力方麵還是很順利的。


    大量的女性勞動力進入了工廠,特別是西北當初幾次戰時生產動員期間,動員了大量的女工進入工廠,戰後那些女工很多都繼續到工廠上班。


    中華民國此時的女性勞動力解放程度絕對比歐美還要高,相當於中華民國不僅有最多的人口,而且有效的勞動人口數量比例也比歐美更高。這意味著,相同的人口中,中華民國有更多的勞動人口,付出更久的生產時間,生產出了更多的財富。


    生產的人多了,自然就有大量的財富可以浪費了。


    現在中華民國主要的財富浪費之處,就是農業機械化,通過中央的政策補貼,農業機械化由整個國家的民國來承擔其負擔。


    1920年,中華民國對農業機械化的政策繼續提高支持力度,使得這一年的農業機械化建設有所加快。


    不過這種建設,也不能說是浪費。或者稱之為長期的投資更為合適,農業機械化的前期需要投入高額成本,收回投資則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是最終都會收回成本的,而且提高了生產力,減少了農民數量。更重要的是,民族專注於機械設備製造,積累了更多的製造經驗。


    另外就是醫療、教育、科研、軍事等方麵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隨著沈凝雲掌握大權,中華民國算是徹底的統一了。政策上也開始走向統一,不僅是各省的統一,也是中央與地方的統一。


    軍、政、商的深度統一。


    在經濟政策上,沈凝雲依舊維持1918年製定的通過地方政fu大量借款建設基礎設施拉動經濟的政策。


    並且還將中央拉上,中央政fu隨即在1920年5月沈凝雲入主北京之後,黎元洪陸續向國會遞交了各個中央建設項目。


    這些項目都獲得了國會的表決通過。


    這些建設項目,主要就是黃淮、長江治理,以及全國的山水治理,植樹造林等等,以及對國有資產進行投資管理,並將國內一些資產收為國有。


    加上水利、道路方麵的基建投入,結果這一年中央政fu向中聯儲借款300億元,然後投入各項建設。


    同時地方政fu也對中聯儲進行了大量的借貸,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正在快速的建設。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很多地方政fu能建設的東西已經建設得差不多了,全國的道路係統進一步的完善。


    中華民國鐵路總長度也迅速上升到了18萬公裏的規模,這樣的鐵路長度已經是世界第一的水平了。


    不過美國也在大量的建設鐵路,雙方這方麵咬得很緊。


    中華民國現在將輕工業外包,並將大量婦女動員到工廠中進行工業生產,卻是有大量的勞動力可以使用、揮霍,美國在鐵路方麵的建設顯然是追不上了。


    中華民國除了鐵路,還有大量的公路,這是各國都沒有的。所以中華民國的鐵路盡管剛建設到和美國的鐵路多一點的程度,但是加上公路的話,遠比美國的運輸能力要強大,交通體係已經比美國更完善了。


    經過中央、地方政fu的大量貸款,進行各種工程建設,中華民國各省處處都是工地,整個國家到處都在大興土木。


    各種基礎設施被大量的建設了出來,特別是道路,以及水利。


    公路、鐵路到處修建,防洪大壩、水庫大量修建。在黃土高原上,則開始每年修建攔沙大壩。


    一邊大規模建設的時候,一邊也在進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


    隨著春季的結束,全國各省都在對春季種下的樹木進行管理。另外,1920年,中央政fu將不少林區都收歸為國有資產,同時對原生林進行徹底的保護,將在全國各地建設2320個國家公園。地方政fu報上來的森林公園等等,數量也達到了三千多個。


    治理山水的行動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加上中央政fu開始為財團的企業承擔研發成本,科研上也砸下了大量的錢,也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


    而教育業則是最為關鍵的,這個時候的中華民國有大量的文盲,而中華民國已經開始將低級產業外包了,對工人的要求起碼是要有一定文化了。同時工人從事的工作,也開始向更高的技術發展。


    中央也增加了教育上的投入,在全國展開大掃盲運動。這次大掃盲,基本上要求年輕人要學到一定文化。


    同時加大技術培訓規模,讓那些從事低級生產工作的工人,可以轉型為技術更高,收入更高的工種。


    等於是在不斷的提升國民生產素質,國民的生產素質提高了,一個國家才能真正的強大。如果能揮霍的勞動力僅僅是一群從事手工勞動的民工,而沒有掌握什麽工業生產的高級技術,那麽力量也是有限的。


    在中央和地方的投資下,以及財團的投資、民資的投資,中華民國在輕工業分包出去後,就業率依舊未受到多大影響,很快就調整過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戰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鈞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鈞申並收藏民國戰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