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基爾日光(一)
北海,德國與丹麥交界的北弗裏西亞群島以西50海裏,一支陣容緊密的艦隊正迎著東方微熙的海天線小心航進。
其中一艘個頭不亞於無畏型戰列艦的平頂船“皇家方舟”號上,肅立著艦隊指揮官、英國海軍航空兵創始人霍雷斯胡德少將。
正值壯年的胡德將軍相貌堂堂,周身溢滿典型的英倫紳士氣質,一身海軍少將製服更襯出他的威挺大方――不過這與他的事業並無直接關係。
英國海軍對飛機的興趣,始於亞俄戰爭。
在東亞聯合艦隊殲滅俄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南海大海戰中,隨東亞軍出航的英國軍事觀察員親眼目睹了中國水機母艦的作業,直觀而深刻地認識到了飛機在海戰中的作用――最原始的作用,也就是偵察。
在此之前,海軍艦隊實施偵察的手段,從納爾遜時代以來從未有過根本改變――那就是艦員的肉眼加望遠鏡。
肉眼的目視距離是有限的,即便在能見度最佳時,在最高的桅頂用性能最好的雙筒望遠鏡觀察,視距也不超過四十海裏――事實上,在變幻莫測的大洋上,這樣的情況也極少發生。
以此為前提,要擴大艦隊的偵察範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派出一批偵察巡洋艦到巡邏線上進行偵察,偵察巡洋艦彼此間保持目視距離,通過接力傳遞信號的方式向司令官的旗艦提供信息。
雖然到了近世,無線電的發明減少了對視覺通信的依賴,但仍然無法解決這樣的問題:一艘單獨的艦隻不可能發現目視距離以外地任何目標。
而在南海大海中,東亞軍依靠母艦搭載的水上飛機,在敵我視距之外搶先發現俄艦隊,得以提前調整陣勢。確保一接戰就能占據有利陣位。
雙方艦隊還沒見著麵,一方就贏得了先機,不是靠偵察巡洋艦,而是得益於速度和偵察範圍遠勝於水麵艦隻的飛機。
有鑒於此,亞俄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1905年),當時的海軍大臣麥肯納授命霍雷斯胡德中校籌建第一支海軍航空部隊。
胡德找到正滿世界推銷他們飛機的萊特兄弟,訂購了第一批6架飛機,並派出三名海軍軍官到萊特兄弟公司學習飛行。
次年。有英國政府背景的肖特兄弟公司成立,以e國提供的幾架戰場上繳獲地中國飛機為藍本,開始試製比進口的萊特飛機性能更優良的肖特係列飛機。
1907年,皇家海軍擁有了第一艘載機母艦“皇家方舟”號(ark-royal),它由一艘海軍舊煤船改建而成,寬敞的停機甲板前後裝有兩台杆式旋轉吊車,航速10節,最多可搭載10架肖特s1型水上飛機。母艦的首任艦長便是剛剛提銜為上校的胡德。
胡德並未就此滿足,作為投石問路的試製品,“皇家方舟”號因速度慢、航程短、適航性差,無法跟隨艦隊出海作戰,隻能作為訓練艦使用。胡德急切盼望能建造一種速度不亞於最新型偵察巡洋艦的快速載機母艦。
1908年,同樣出於試驗性質,舊式防護巡洋艦“競技神”號拆除了後甲板地部分火炮和設施,安裝了吊杆與艦艉回收甲板。最多可搭載3架水機,皇家海軍總算擁有了第一艘能伴隨大艦隊出海作戰的飛機母艦。
改裝畢竟隻是權宜之計,隨著中國海軍新型“海鷹”級水機母艦的公開亮相,英國人感到了壓力,專門設計建造一型載機母艦的計劃提上日程。
1909年,在海軍大臣麥肯納推進下,國會一次性通過了建造3艘新型水機母艦和采購60架水上飛機的撥款案。
首艦“人馬座”號(centaur)於次年完工,續艦“堡壘”號(bulwark)和“海神之子”號(albion)到1911年相繼服役。三艦與“競技神”號一同組成第一水機母艦中隊,由胡德準將任司令官。
“人馬座”級標準排水量不過6000噸,比“皇家方舟”號要小上一圈,但由於是專門設計,又配有最新型動力裝置,航速是“方舟”地兩倍多(24節),搭載肖特s2型水機6架,其續航力和適航性足以伴隨大艦隊出海作戰。
在此期間。時任內政大臣的溫斯頓丘吉爾以不務正業的姿態在海軍內部刊物上發表了《海軍軍事飛行》一文。提出要建造一種有寬敞平坦的飛行甲板、大容量地多層機庫、動作可靠的液壓升降機以及小型化艦島的新型“飛機母艦”,並期望開發幾種航程遠、載重大的艦上飛機。“這些新型海軍飛機應當摒棄沉重的浮筒,它們將直接在寬大的飛行甲板上起降,通過升降機出入不受風浪侵擾的龐大機庫。”
這篇豆腐塊般的小文與那個時代被埋沒地種種奇思妙想一樣,並未掀起足以漫沒世界的大潮。
1911年,轉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在著名海軍元老約翰費希爾的大力支持下開始實行他的奇想,以“大型多用途航空巡洋艦”的名義向國會提請撥款,計劃首批建造3艘,並為其訂購300架新型艦載機。
1912年,“百眼巨人”級同型3艦“百眼巨人號”、“鷹號”、“大洋”號開始建造,這是一種劃時代的新型軍艦,標排高達19000噸,設計航速28節,噸位和航速與搭載8門12英寸巨炮的無敵級戰列巡洋艦相近,武備卻僅僅是12座單裝4英寸(102毫米)炮和數座聯裝機槍、機炮,事實上,它們地主要武器是飛機――偌大地雙層機庫預定搭載60到70架飛機。
母艦開建了,飛機問題卻尚未解決,肖特公司試製的重型艦上攻擊機進展緩慢,皇家飛機工廠試製地艦上戰鬥機又屢屢未能達標。就在全權負責此事的胡德準將心急如焚時,一個毛頭小夥子找上門來,自稱索普威思公司地老板,請他看看自己工廠的設計。
原來這位時年24歲的tom索普威思一年前用飛行比賽的獎金開辦了一家飛機工廠,以製造競速飛機和郵遞飛機為主業,不知從哪裏得到了海軍為飛機發愁的事情,憑借其天賦神才,一口氣搞出了三型符合軍用標準的飛機。一一親自試飛之後,便找到了胡德門上。
也正是他福星高照,胡德一眼就看中了他的設計,又找來海軍的幾位試飛員把那幾架試製機飛了個遍,試飛結果上呈海軍大臣,丘吉爾當即拍板――就用索普威思地!
海軍最終選擇了三型機中的兩型――“海豹崽”單座戰鬥機和“杜鵑”雙座攻擊機,並找來肖特公司和皇家飛機工廠的專家對原設計做優化修改,使之更適合艦上使用。前者裝2挺機槍。最大航程640公裏,後者裝1挺機槍,可搭載1枚1000磅(454公斤)重的18英寸(457毫米)專用空射魚雷飛行560公裏。
未入選的“駱駝”單座戰鬥機則被陸軍看中,成為開戰時陸軍航空兵最主要的製空戰鬥機。
1914年歐戰爆發前,“百眼巨人”級3艦相繼服役。編成第一航空母艦中隊,3艘“人馬座”級水機母艦編成第二航母中隊,“競技神”號和“皇家方舟”號分別單編為第三和第四航母中隊。
戰爭爆發後不久,皇家海軍又將3艘排水量1700噸、航速21節的英吉利海峽渡輪改裝為可搭載4架小型水機的“女皇”級近岸水機母艦。另將3艘3900噸、航速24節地曼島公司貨運汽船改裝為可載4架肖特s184水機的“彭米克利”級快速遠洋水機母艦。此外,一艘排水量高達18000噸、航速22節的大西洋郵輪“坎帕尼亞”號在被船廠拆成廢鋼前落入了海軍的法眼,它被拖到海軍船廠進行全麵改裝,計劃鋪設一條全通飛行甲板,肚子裏拓出一層機庫,預定搭載20架“杜鵑”攻擊機和8架“海豹崽”戰鬥機。
到多格爾沙洲之戰爆發前,“女皇”級和“彭米克利”級相繼完成改裝,在此期間。第三航母中隊的“競技神”號被德國潛艇擊沉,第二航母中隊地飛機被用於支援陸軍和轟炸德國飛艇庫,第一航母中隊則躲在不列顛西海岸苦練航空對艦攻擊。
3艘“女皇”級“女皇”號、“裏維埃拉”號和“恩加丹”號編入第三航母中隊,3艘“彭米克利”級“彭米克利”號、“曼島人”號和“文德克斯”號編入第五航母中隊,由於配屬的艦載機部隊尚未完成集訓,這六艘改裝水母無緣參與多格爾沙洲戰鬥。
1915年1月24日的多格爾沙洲戰鬥中,配屬主力部隊的胡德少將第一航母中隊首次出擊,除完成了傑利科上將指定地偵察任務外。還先後派出60多架次“杜鵑”攻擊機。將貝蒂中將戰列巡洋艦部隊打癱在海麵上的“布呂歇爾”號、“塞德利茨”號逐一送入海底,最後。從“百眼巨人”號起飛的兩架“海豹崽”戰鬥機用燃燒彈擊毀了前來探察情況的一艘德國飛艇,首開空中擊落敵飛艇之先河。
1個月後的今天,胡德麾下齊集了第一航母中隊3艦、第二航母中隊的2艘“人馬座”級、第三航母中隊的2艘“女皇”級和第五航母中隊的2艘“彭米克利”級,共9艘母艦,搭載220架艦載機,正要執行一項皇家海軍曆史上從無先例地艱巨任務――空襲基爾!
北海,德國與丹麥交界的北弗裏西亞群島以西50海裏,一支陣容緊密的艦隊正迎著東方微熙的海天線小心航進。
其中一艘個頭不亞於無畏型戰列艦的平頂船“皇家方舟”號上,肅立著艦隊指揮官、英國海軍航空兵創始人霍雷斯胡德少將。
正值壯年的胡德將軍相貌堂堂,周身溢滿典型的英倫紳士氣質,一身海軍少將製服更襯出他的威挺大方――不過這與他的事業並無直接關係。
英國海軍對飛機的興趣,始於亞俄戰爭。
在東亞聯合艦隊殲滅俄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南海大海戰中,隨東亞軍出航的英國軍事觀察員親眼目睹了中國水機母艦的作業,直觀而深刻地認識到了飛機在海戰中的作用――最原始的作用,也就是偵察。
在此之前,海軍艦隊實施偵察的手段,從納爾遜時代以來從未有過根本改變――那就是艦員的肉眼加望遠鏡。
肉眼的目視距離是有限的,即便在能見度最佳時,在最高的桅頂用性能最好的雙筒望遠鏡觀察,視距也不超過四十海裏――事實上,在變幻莫測的大洋上,這樣的情況也極少發生。
以此為前提,要擴大艦隊的偵察範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派出一批偵察巡洋艦到巡邏線上進行偵察,偵察巡洋艦彼此間保持目視距離,通過接力傳遞信號的方式向司令官的旗艦提供信息。
雖然到了近世,無線電的發明減少了對視覺通信的依賴,但仍然無法解決這樣的問題:一艘單獨的艦隻不可能發現目視距離以外地任何目標。
而在南海大海中,東亞軍依靠母艦搭載的水上飛機,在敵我視距之外搶先發現俄艦隊,得以提前調整陣勢。確保一接戰就能占據有利陣位。
雙方艦隊還沒見著麵,一方就贏得了先機,不是靠偵察巡洋艦,而是得益於速度和偵察範圍遠勝於水麵艦隻的飛機。
有鑒於此,亞俄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1905年),當時的海軍大臣麥肯納授命霍雷斯胡德中校籌建第一支海軍航空部隊。
胡德找到正滿世界推銷他們飛機的萊特兄弟,訂購了第一批6架飛機,並派出三名海軍軍官到萊特兄弟公司學習飛行。
次年。有英國政府背景的肖特兄弟公司成立,以e國提供的幾架戰場上繳獲地中國飛機為藍本,開始試製比進口的萊特飛機性能更優良的肖特係列飛機。
1907年,皇家海軍擁有了第一艘載機母艦“皇家方舟”號(ark-royal),它由一艘海軍舊煤船改建而成,寬敞的停機甲板前後裝有兩台杆式旋轉吊車,航速10節,最多可搭載10架肖特s1型水上飛機。母艦的首任艦長便是剛剛提銜為上校的胡德。
胡德並未就此滿足,作為投石問路的試製品,“皇家方舟”號因速度慢、航程短、適航性差,無法跟隨艦隊出海作戰,隻能作為訓練艦使用。胡德急切盼望能建造一種速度不亞於最新型偵察巡洋艦的快速載機母艦。
1908年,同樣出於試驗性質,舊式防護巡洋艦“競技神”號拆除了後甲板地部分火炮和設施,安裝了吊杆與艦艉回收甲板。最多可搭載3架水機,皇家海軍總算擁有了第一艘能伴隨大艦隊出海作戰的飛機母艦。
改裝畢竟隻是權宜之計,隨著中國海軍新型“海鷹”級水機母艦的公開亮相,英國人感到了壓力,專門設計建造一型載機母艦的計劃提上日程。
1909年,在海軍大臣麥肯納推進下,國會一次性通過了建造3艘新型水機母艦和采購60架水上飛機的撥款案。
首艦“人馬座”號(centaur)於次年完工,續艦“堡壘”號(bulwark)和“海神之子”號(albion)到1911年相繼服役。三艦與“競技神”號一同組成第一水機母艦中隊,由胡德準將任司令官。
“人馬座”級標準排水量不過6000噸,比“皇家方舟”號要小上一圈,但由於是專門設計,又配有最新型動力裝置,航速是“方舟”地兩倍多(24節),搭載肖特s2型水機6架,其續航力和適航性足以伴隨大艦隊出海作戰。
在此期間。時任內政大臣的溫斯頓丘吉爾以不務正業的姿態在海軍內部刊物上發表了《海軍軍事飛行》一文。提出要建造一種有寬敞平坦的飛行甲板、大容量地多層機庫、動作可靠的液壓升降機以及小型化艦島的新型“飛機母艦”,並期望開發幾種航程遠、載重大的艦上飛機。“這些新型海軍飛機應當摒棄沉重的浮筒,它們將直接在寬大的飛行甲板上起降,通過升降機出入不受風浪侵擾的龐大機庫。”
這篇豆腐塊般的小文與那個時代被埋沒地種種奇思妙想一樣,並未掀起足以漫沒世界的大潮。
1911年,轉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在著名海軍元老約翰費希爾的大力支持下開始實行他的奇想,以“大型多用途航空巡洋艦”的名義向國會提請撥款,計劃首批建造3艘,並為其訂購300架新型艦載機。
1912年,“百眼巨人”級同型3艦“百眼巨人號”、“鷹號”、“大洋”號開始建造,這是一種劃時代的新型軍艦,標排高達19000噸,設計航速28節,噸位和航速與搭載8門12英寸巨炮的無敵級戰列巡洋艦相近,武備卻僅僅是12座單裝4英寸(102毫米)炮和數座聯裝機槍、機炮,事實上,它們地主要武器是飛機――偌大地雙層機庫預定搭載60到70架飛機。
母艦開建了,飛機問題卻尚未解決,肖特公司試製的重型艦上攻擊機進展緩慢,皇家飛機工廠試製地艦上戰鬥機又屢屢未能達標。就在全權負責此事的胡德準將心急如焚時,一個毛頭小夥子找上門來,自稱索普威思公司地老板,請他看看自己工廠的設計。
原來這位時年24歲的tom索普威思一年前用飛行比賽的獎金開辦了一家飛機工廠,以製造競速飛機和郵遞飛機為主業,不知從哪裏得到了海軍為飛機發愁的事情,憑借其天賦神才,一口氣搞出了三型符合軍用標準的飛機。一一親自試飛之後,便找到了胡德門上。
也正是他福星高照,胡德一眼就看中了他的設計,又找來海軍的幾位試飛員把那幾架試製機飛了個遍,試飛結果上呈海軍大臣,丘吉爾當即拍板――就用索普威思地!
海軍最終選擇了三型機中的兩型――“海豹崽”單座戰鬥機和“杜鵑”雙座攻擊機,並找來肖特公司和皇家飛機工廠的專家對原設計做優化修改,使之更適合艦上使用。前者裝2挺機槍。最大航程640公裏,後者裝1挺機槍,可搭載1枚1000磅(454公斤)重的18英寸(457毫米)專用空射魚雷飛行560公裏。
未入選的“駱駝”單座戰鬥機則被陸軍看中,成為開戰時陸軍航空兵最主要的製空戰鬥機。
1914年歐戰爆發前,“百眼巨人”級3艦相繼服役。編成第一航空母艦中隊,3艘“人馬座”級水機母艦編成第二航母中隊,“競技神”號和“皇家方舟”號分別單編為第三和第四航母中隊。
戰爭爆發後不久,皇家海軍又將3艘排水量1700噸、航速21節的英吉利海峽渡輪改裝為可搭載4架小型水機的“女皇”級近岸水機母艦。另將3艘3900噸、航速24節地曼島公司貨運汽船改裝為可載4架肖特s184水機的“彭米克利”級快速遠洋水機母艦。此外,一艘排水量高達18000噸、航速22節的大西洋郵輪“坎帕尼亞”號在被船廠拆成廢鋼前落入了海軍的法眼,它被拖到海軍船廠進行全麵改裝,計劃鋪設一條全通飛行甲板,肚子裏拓出一層機庫,預定搭載20架“杜鵑”攻擊機和8架“海豹崽”戰鬥機。
到多格爾沙洲之戰爆發前,“女皇”級和“彭米克利”級相繼完成改裝,在此期間。第三航母中隊的“競技神”號被德國潛艇擊沉,第二航母中隊地飛機被用於支援陸軍和轟炸德國飛艇庫,第一航母中隊則躲在不列顛西海岸苦練航空對艦攻擊。
3艘“女皇”級“女皇”號、“裏維埃拉”號和“恩加丹”號編入第三航母中隊,3艘“彭米克利”級“彭米克利”號、“曼島人”號和“文德克斯”號編入第五航母中隊,由於配屬的艦載機部隊尚未完成集訓,這六艘改裝水母無緣參與多格爾沙洲戰鬥。
1915年1月24日的多格爾沙洲戰鬥中,配屬主力部隊的胡德少將第一航母中隊首次出擊,除完成了傑利科上將指定地偵察任務外。還先後派出60多架次“杜鵑”攻擊機。將貝蒂中將戰列巡洋艦部隊打癱在海麵上的“布呂歇爾”號、“塞德利茨”號逐一送入海底,最後。從“百眼巨人”號起飛的兩架“海豹崽”戰鬥機用燃燒彈擊毀了前來探察情況的一艘德國飛艇,首開空中擊落敵飛艇之先河。
1個月後的今天,胡德麾下齊集了第一航母中隊3艦、第二航母中隊的2艘“人馬座”級、第三航母中隊的2艘“女皇”級和第五航母中隊的2艘“彭米克利”級,共9艘母艦,搭載220架艦載機,正要執行一項皇家海軍曆史上從無先例地艱巨任務――空襲基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