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舉國一致(三)
二月二十六日,設於國防總部一幢凸形大樓內的帝國軍需部第一會議廳,舉國一致體製設立以來首次戰時經濟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在進行。
除去身為委員的財政、工商、交通、農林、科技、衛生諸大臣及所部次官外,還有十位站在帝國財富金字塔尖的工商大亨,五位國有產業監理員,以及帝國中央銀行行長、銀監會主席、內閣經濟顧問、亞太經合會主席、總參後勤處代表、國防總部軍需廳長等等,林林總總三十號人,圍著大號橢圓形會議桌鋪滿了整一圈。
委員長暨軍需部長馬豐對這番景象充滿了感情,這會令他懷念起戰前擔任總理時的美好時光――即便他離開這個位子還不到三個月。
也許兩天前其長女與皇位第二順序繼承人――武和親王劉凡的訂婚宴,多少還能慰劑一下這位任職時間僅次於已故文官領袖文易公爵的前總理大臣。
雖說內閣換了個頭,各部委實際執行機關卻基本還是他馬豐在任時的班底,既然楊正金沒把握玩大換血,由他馬豐來主持重中之重的戰時經委會也就順理成章了。
馬豐組閣之前,集團文官業已分裂為張莫兩派,軍方名義上統合在楊正金旗下,實則暗流湧動,元老之一的劉百良與一度操縱西北係的張遙前自結一黨,資曆深厚的另一元老胡克自成一派,餘者或親或疏或對立,若即若離,時聚時分,捉摸不定。馬豐不敢亂入混水,隻認定勢力最強的楊正金、張誌高二人,凡舉大事無不與二人事先會商。達成共識後方才擺上台麵,故而行事順暢無阻。且其人嚴於律己,不擺架子,不搞拉幫結派,行事認真細致,有“八麵菩薩臉坦蕩玲瓏心”之譽。
小心駛得萬年船,本是馬豐的座右銘,但戰事即開。容不得再磨蹭踟躇,趁著舉國一致體製確立的新風,一鼓作氣,快刀斬亂麻,將帝國及盟國經濟全麵納入戰時統製軌道,以期更快更深地發揮東亞聯盟各國戰爭潛力,為戰勝敵人提供充分的物質保障――這便是今天會議的主題。
總參提交的一九一五年基本軍需計劃一星期前就送到了馬豐辦公桌上。
武器裝備方麵,為裝備新建部隊、補充預計地戰鬥損失和支援盟國。需要90萬支步槍和衝鋒槍、8000挺輕重機槍、2500門大炮(包括團屬、旅屬步兵炮),4000具擲彈筒和2500門迫擊炮。
保證150個師、60個旅的6個會戰份彈藥。
海軍飛機2000架,陸軍飛機3500架,合計5500架。
戰車和裝甲汽車2500部。
汽車3萬部(其中載重汽車不少於15000部)。
火車頭500個,車皮1萬5千個。
各種鐵軌1萬公裏。
各種油料、煤炭隨需隨供。油料供應不低於300萬噸,精煤供應不低於1000萬噸。
兵員方麵,新建部隊和預計補充輪換所需的最低限額為:陸軍250萬人,海軍40萬人。
艦船方麵。仍按一九一五海軍造艦備忘錄穩步進行,當年最低限度應完成戰艦2艘、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和驅逐領艦30艘、潛艦32艘。
船舶征用方麵,除繼續征用現有的200萬噸總噸外,戰局進行中至少需追加征用120萬噸總噸。
為備參考,在秘密附件中開列了另一時空曆史中1915年參戰各國的基本軍備產量和用電腦預估的美國軍備產量:
同盟國方麵――
德國(曆史值,下同):步槍115萬5千,機槍8000,大炮炮管4000。飛機4500;
奧匈:步槍90萬,機槍2500,大炮炮管1585,飛機338;
小計:步槍205萬5千,機槍10500,大炮炮管5585,飛機4838。
協約國方麵――
法國:步槍80萬,機槍6000。炮管1200。飛機4489;
英國:步槍61萬3千,機槍6064。炮管3400,飛機4598;
e國:步槍74萬,機槍4250,炮管2106,飛機870;
美國(預估):步槍80萬,機槍8000,炮管1500,飛機3000;
小計:步槍295萬3千,機槍24314,炮管8206,飛機12957。
此外,美國一九一四年的汽車產量即已超過100萬部,其船舶總噸位達710萬噸,僅次於英國(近2000萬噸),超過東亞聯盟全部(約580萬噸)。
預計美國的軍備生產將在1917年達到頂峰,屆時其基本軍備生產將是15年預估數字地三倍以上。
馬豐很清楚,要在軍備產絕對數方麵保持對美優勢是不可能的,畢竟有一倍以上的工業力差距,但如果不及早實現國內經濟全麵統製,恐怕連軍方一五年戰局的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絕對不可以由於“生產不足”這樣的丟臉原因影響到大本營的作戰決心。
無須在意美國如何如何,盡力把軍方需要的東西搞出來就是了,當然,與此同時也不能忘記培植國力、增強帝國持久戰爭的能力。
這種時候,經委會下屬地計劃處就忙碌起來了,從各地搜羅來的數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員,紮起堆來將總參軍需計劃的諸項數值換算成基本資源單位,比如80萬枝步槍等於多少鋼、多少煤、多少稀有金屬、多少度電、多少工時、多少產能(生產設施占用,分為輕工重工手工等幾類),等等等,一項一項理清後,統籌出一個總額,加上民生所需的基本資源數,跟當前各種資源預估產量一比較,就知道還要增加多少基本資源的生產才能滿足需要了。
問題地關鍵是,怎樣才能增加這部分基本資源的產量,又怎樣保證這部分增加的產量會真正流向軍工生產?
一群數字狂魔組成的計劃處顯然無法解決這種超出了他們能力範疇地難題。
工業整合統製,戰略物資統購統銷,股市匯市暫停交易,外匯金銀徹底凍結,銀行協作聯合,民生實行配給製、通過亞太經合會協控盟國經濟……種種措施,說起來簡單,執行起來卻是千頭萬緒,牽一發而動全身,不把各方麵的權要人物齊聚起來,開誠布公地探討一番,馬豐絕然不敢輕率冒進。
有熱情,也要有理智,可算是馬豐的一貫風格。
二月二十六日,設於國防總部一幢凸形大樓內的帝國軍需部第一會議廳,舉國一致體製設立以來首次戰時經濟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在進行。
除去身為委員的財政、工商、交通、農林、科技、衛生諸大臣及所部次官外,還有十位站在帝國財富金字塔尖的工商大亨,五位國有產業監理員,以及帝國中央銀行行長、銀監會主席、內閣經濟顧問、亞太經合會主席、總參後勤處代表、國防總部軍需廳長等等,林林總總三十號人,圍著大號橢圓形會議桌鋪滿了整一圈。
委員長暨軍需部長馬豐對這番景象充滿了感情,這會令他懷念起戰前擔任總理時的美好時光――即便他離開這個位子還不到三個月。
也許兩天前其長女與皇位第二順序繼承人――武和親王劉凡的訂婚宴,多少還能慰劑一下這位任職時間僅次於已故文官領袖文易公爵的前總理大臣。
雖說內閣換了個頭,各部委實際執行機關卻基本還是他馬豐在任時的班底,既然楊正金沒把握玩大換血,由他馬豐來主持重中之重的戰時經委會也就順理成章了。
馬豐組閣之前,集團文官業已分裂為張莫兩派,軍方名義上統合在楊正金旗下,實則暗流湧動,元老之一的劉百良與一度操縱西北係的張遙前自結一黨,資曆深厚的另一元老胡克自成一派,餘者或親或疏或對立,若即若離,時聚時分,捉摸不定。馬豐不敢亂入混水,隻認定勢力最強的楊正金、張誌高二人,凡舉大事無不與二人事先會商。達成共識後方才擺上台麵,故而行事順暢無阻。且其人嚴於律己,不擺架子,不搞拉幫結派,行事認真細致,有“八麵菩薩臉坦蕩玲瓏心”之譽。
小心駛得萬年船,本是馬豐的座右銘,但戰事即開。容不得再磨蹭踟躇,趁著舉國一致體製確立的新風,一鼓作氣,快刀斬亂麻,將帝國及盟國經濟全麵納入戰時統製軌道,以期更快更深地發揮東亞聯盟各國戰爭潛力,為戰勝敵人提供充分的物質保障――這便是今天會議的主題。
總參提交的一九一五年基本軍需計劃一星期前就送到了馬豐辦公桌上。
武器裝備方麵,為裝備新建部隊、補充預計地戰鬥損失和支援盟國。需要90萬支步槍和衝鋒槍、8000挺輕重機槍、2500門大炮(包括團屬、旅屬步兵炮),4000具擲彈筒和2500門迫擊炮。
保證150個師、60個旅的6個會戰份彈藥。
海軍飛機2000架,陸軍飛機3500架,合計5500架。
戰車和裝甲汽車2500部。
汽車3萬部(其中載重汽車不少於15000部)。
火車頭500個,車皮1萬5千個。
各種鐵軌1萬公裏。
各種油料、煤炭隨需隨供。油料供應不低於300萬噸,精煤供應不低於1000萬噸。
兵員方麵,新建部隊和預計補充輪換所需的最低限額為:陸軍250萬人,海軍40萬人。
艦船方麵。仍按一九一五海軍造艦備忘錄穩步進行,當年最低限度應完成戰艦2艘、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和驅逐領艦30艘、潛艦32艘。
船舶征用方麵,除繼續征用現有的200萬噸總噸外,戰局進行中至少需追加征用120萬噸總噸。
為備參考,在秘密附件中開列了另一時空曆史中1915年參戰各國的基本軍備產量和用電腦預估的美國軍備產量:
同盟國方麵――
德國(曆史值,下同):步槍115萬5千,機槍8000,大炮炮管4000。飛機4500;
奧匈:步槍90萬,機槍2500,大炮炮管1585,飛機338;
小計:步槍205萬5千,機槍10500,大炮炮管5585,飛機4838。
協約國方麵――
法國:步槍80萬,機槍6000。炮管1200。飛機4489;
英國:步槍61萬3千,機槍6064。炮管3400,飛機4598;
e國:步槍74萬,機槍4250,炮管2106,飛機870;
美國(預估):步槍80萬,機槍8000,炮管1500,飛機3000;
小計:步槍295萬3千,機槍24314,炮管8206,飛機12957。
此外,美國一九一四年的汽車產量即已超過100萬部,其船舶總噸位達710萬噸,僅次於英國(近2000萬噸),超過東亞聯盟全部(約580萬噸)。
預計美國的軍備生產將在1917年達到頂峰,屆時其基本軍備生產將是15年預估數字地三倍以上。
馬豐很清楚,要在軍備產絕對數方麵保持對美優勢是不可能的,畢竟有一倍以上的工業力差距,但如果不及早實現國內經濟全麵統製,恐怕連軍方一五年戰局的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絕對不可以由於“生產不足”這樣的丟臉原因影響到大本營的作戰決心。
無須在意美國如何如何,盡力把軍方需要的東西搞出來就是了,當然,與此同時也不能忘記培植國力、增強帝國持久戰爭的能力。
這種時候,經委會下屬地計劃處就忙碌起來了,從各地搜羅來的數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員,紮起堆來將總參軍需計劃的諸項數值換算成基本資源單位,比如80萬枝步槍等於多少鋼、多少煤、多少稀有金屬、多少度電、多少工時、多少產能(生產設施占用,分為輕工重工手工等幾類),等等等,一項一項理清後,統籌出一個總額,加上民生所需的基本資源數,跟當前各種資源預估產量一比較,就知道還要增加多少基本資源的生產才能滿足需要了。
問題地關鍵是,怎樣才能增加這部分基本資源的產量,又怎樣保證這部分增加的產量會真正流向軍工生產?
一群數字狂魔組成的計劃處顯然無法解決這種超出了他們能力範疇地難題。
工業整合統製,戰略物資統購統銷,股市匯市暫停交易,外匯金銀徹底凍結,銀行協作聯合,民生實行配給製、通過亞太經合會協控盟國經濟……種種措施,說起來簡單,執行起來卻是千頭萬緒,牽一發而動全身,不把各方麵的權要人物齊聚起來,開誠布公地探討一番,馬豐絕然不敢輕率冒進。
有熱情,也要有理智,可算是馬豐的一貫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