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荒政


    周夢臣對太監沒有什麽想法。


    他僅僅將內廷當成一個權力機構,內廷之中的人,也是名利中人。不會因為多出一個什麽,或者少出一個什麽有所變化。而且在大明權臣與太監互相勾結。已經是大勢所趨。


    即便張居正也與馮保相互勾連。這也是後世很多人評價張居正的汙點。


    但是在周夢臣看來,不算什麽。


    太監掌控的權力太大了。在大明政治體係之中,太監是不可或缺的一足,如果僅僅在下麵當官,與太監接觸少一些,也無所謂。但是進入大明最高權力場之中,竭力排斥太監,是相當不理智的。


    藤祥未來是周夢臣在宮中的合作夥伴嗎?


    未必。


    周夢臣這一次,是賣人情給內廷勢力。而不是給藤祥。不管藤祥能不能成,成了最好,即便不成,黃錦也要承周夢臣的情。


    周夢臣與藤祥商議過後。周夢臣立即將林潤給拉住了。並封存所有卷宗。


    僅僅是封存而已。並沒有結案。


    封存代表而今不查了。不代表接下來也不查了。


    當然了,也周夢臣的能力。即便是已經結案的案子重新啟動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些麻煩。周夢臣這也是再向外表態。如果有些人不聽話,周夢臣隨時可以定向查案。


    那時候,才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不過,藤祥還是比較給力的。


    在周夢臣廢除鹽政舊規,啟動新法的時候,朝野上下,一點波瀾都沒有。


    鹽政這樣的大事,周夢臣不可能自作主張。必須上報朝廷。


    不過,有徐階在,朝野的反對者本來就不多。徐階的威望可以壓製一切,而大部分文官在其中都沒有什麽利益。畢竟這些利益被嚴黨侵占了。還有少數文官的利益,比如汪道昆。


    汪道昆家裏就是鹽商。鹽商在政治上的不安全感,讓鹽商非賣力的督促子弟讀書。而大部分鹽商子弟,都不大行。畢竟生在富貴之中,有花不玩的錢,少年時候,多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隻有少數人才能堅持下來。有所臣成就。


    比如汪道昆。


    周夢臣自然不會不給汪道昆麵子,他不僅僅給麵子,而是非常給麵子。他手中稍稍傾斜一下,就讓汪家成為鹽商之中一派的領袖。


    汪家也非常識趣,他們立即願意捐出十幾萬兩,在揚州辦一座三分書院。專門教授氣學,所有老師都是


    從大同書院與六藝書院中請來。


    這於三分之名,可不是三國。


    而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的三分。而且三分書院,更是將揚州有名的建築,三分樓納入其中。三分樓又叫三分明月樓。


    可見揚州人的自傲。人家說二分無賴在揚州。揚州人非要建三分明月樓。說明,天下三分明月夜,三分無賴在揚州。而三分明月樓。更不會孤零零的。


    而是在一座小湖邊上,周圍亭台樓閣綿延無盡。


    可謂是花園式書院。


    如此一來,氣學在江北也有了一分根基。


    就如此,一番狼狽之後。揚州城之中的新秩序也漸漸形成了。


    周夢臣也不可能長久在揚州,他準備回南京坐鎮,畢竟他將整頓軍備的事情,完全交給李遂,自己也不是很放心的。但是臨行之際。


    他帶著林潤做了最後一件事情。


    就是巡視鹽場。


    第一座鹽場,選擇的地方是周夢臣比較熟悉的地方,也就是鹽港。


    這個鹽港就是當初,大破倭寇的地方。


    隻是此刻已經沒有一點點戰鬥的痕跡了,唯有長得幾十裏的荒草,依然讓人有一種走在聊齋片場的感覺。


    不過,周夢臣身邊護衛從來沒有少過,千餘騎兵護衛,沿著數年前大軍開出的道路前進,雖然大軍從這裏麵穿行已經數年之前的事情。但是當年的道路依然留下來不少。


    畢竟大軍行軍開辟出來的道路,很多時候都是原始的道路的鼻祖。


    最明顯的就是雲滇之間的道路,他們的大路,幾乎就是當年明軍進入雲南的行軍道路。


    大軍走過之後,也有百姓來往。漸漸的就成為一條路了。


    周夢臣挖了一把土,輕輕的鬆開。用指頭沾了一些,用舌頭舔舔,然後吐掉,說道:“這裏的土地,鹽堿已經不多了。其實可以開荒種地了。”


    林潤說道:“大人的意思我明白。在所有鹽場都從煮鹽法改為曬鹽法之後,這裏所有的草蕩,我都會交給地方上。解除禁令,讓百姓開墾。按朝廷之法,三年不繳納賦稅。”


    周夢臣心中搖搖頭。暗道:“到底是剛剛從上麵下來,根本不懂世情。”


    大明開荒政策,從來是一樣的。那就是三年不交稅,三年之後,隻要在朝廷登基了這荒地都是歸個人了。但是奈何這政策早就敗壞之極了。


    一來,而今大明荒地已經很少了,大部分


    荒地都是有主的。隻是地主慌著而已。很多百姓都弄不清楚,費心開墾好幾年,卻成為了人家的佃戶了。


    二來,即便開墾出來的。在衙門落戶,卻是一道不好邁過去的坎。胥吏們上下其手,隻需動動手,這土地就是別人的了。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la">燃文</a>


    幾年辛苦毀於一旦 也沒有說理的地方。


    如果交給地方,隻有兩個結果,被當地士紳開墾出來,這些士紳一下子有了巨額的財富。另外一個結果是,這些士紳也無力開墾,或者幾方麵,利益談不攏。


    這些荒地也隻能是荒地,並永遠荒著。


    這就是北方有很多荒地的來源。


    而且周夢臣知道,這一片土地還有其他問題,第一是黃河與淮河的問題。


    看治河就知道,黃河奪淮,淮河入江是常有的事情,而導江與導海,一直是有爭議的,導江就是剛剛說的,黃河奪淮,淮河入江,從長江出海。


    而導海不是挖一條河到大海,因為在古代大部分是做不到的。他們做的是,將河水導入運河之東,大片大空地之中。就是這些草蕩之中。


    如果這裏都成為良田,到時候該怎麽辦?


    這也是為什麽在古代大部分時候,治水的人都希望是導河。畢竟黃淮的水量雖然不少。但是對長江河道,特別是下遊河道,不會有太大的衝擊。對百姓的損失比較小。但是這裏有一座揚州城。


    反正不能兩全。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鹽堿地的問題。


    這裏能夠長草,草長的還很旺盛,就知道,這裏土質鹽堿的成分已經大大減少。否則真正的鹽堿地幾乎是寸草不生的。至於這裏鹽堿的原因,與大量的水流沉在這裏有直接關係。


    而治理鹽堿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水不住的衝刷。將土地的鹽分分解掉。


    一旦動用水利。都不是一家一戶,乃至於一些士紳能夠做到的。要麽一地的士紳聯合起來,要麽就是官府來主持水利工程。


    周夢臣想得就是後者。


    他準備在這裏設幾個縣。從附近招徠流民。在官府的支持之下,大麵積開墾土地,然後將土地分給每一個人,製造一批自耕農。也就是為國家增加一些元氣。為百姓多留一些人命。


    隻是這一件事情, 不大好辦,其中有種種關隘之處。最重要的是,他如果僅僅是南京兵部尚書是做不成這一件事情的。好在,他不僅僅是南京兵部尚書,還有總督六省的名分。雖然這個總督六省的名分,已經到了末期,隨時都要交上去,而今周夢臣也不會輕易動用這上麵的權力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