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陽明後學


    第二日早上,又是虎丘山下。


    數千士子已經等在這裏了。再加上外麵遠遠圍著的百姓,整個虎丘山下,聚集拉少說數萬人。甚至人還越來越多。畢竟,這年頭消息閉塞,很多消息都是在小圈子流傳。比如周夢臣要召開虎丘大會這一件事情。


    很多人很早就知道了。比如王世貞,與王世貞家族有姻親的。


    但是也有很多人,是剛剛已經開始才知道有這樣一件事了。比如蘇州百姓。


    而虎丘山本來就是百姓踏青的地方,而今又是踏青的日子。很多人其實並不關心講學講些什麽。畢竟這種關係到上層建築的事情,隻有士大夫才關心。就好像某地開了一個國策研討會,據說研究關係到未來數年的經濟政策。對圈內人來說,恨不得將耳朵扯下來,偷偷放進會場之中,想先一步知道內容。


    <a href="https://m.wucuoxs.com" id="wzsy">wucuoxs.com</a>


    而對於普通百姓,也不過是新聞三十分下麵一行滾動播報的小字而已。


    不過,國人本質是喜歡籌熱鬧的。


    如果北戴河不封鎖,那麽國家領導人開會的時候,定然有人願意去蹭熱鬧,而今就是這樣的。如果在別的城市附近,大部分百姓是沒有閑工夫去蹭熱鬧的,畢竟在古代,很多連生存都很艱難。但是這裏是蘇州。


    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


    不客氣地說,大明蘇州這個時代生活品質,都能超過後世不少貧苦地區的生活品質,更不要說蘇州百萬之眾中,衍生出來的市民階級,不少有錢有閑的。於是,周夢臣講學,有演變成廟會地風險。


    剛剛開始在場地外麵有一些叫賣的人。而今已經衍生到,各色鋪子鋪開了。估計人多的時候,能有十萬人也說不定。


    王畿是講學的行家,在王陽明在的時候,他作為王陽明的衣缽弟子之一,有些場合也是代替王陽明出現的。而王陽明不在之後,更是以王門正宗,王門弟子的座主為己任,幾十年來,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弘揚心學,可以說,不是在講學,就在奔赴講學的路上。


    與錢德洪兩個人,簡直是一靜一動,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是這樣做,也是讓他影響力巨大,王門內部分歧嚴重,但是大多數時候,他們這些恩怨,也就是他們自己知道,還有一些親傳弟子明白。更遠一些,就不大明白了。


    隻覺得龍溪先生,也就是王畿。是王


    門的代表。


    故而王畿一出現。下麵頓時安靜下來,無數學士用崇拜的目光看向王畿,讓周夢臣有些吃味。學子們對周夢臣的態度,與對王畿的態度,簡直是沒有辦法比,這讓周夢臣有些不舒服。


    不過,周夢臣剛剛出生的時候,人家王畿已經開始講學了,數十年積累的聲望,周夢臣不及也是很正常的。


    即便,周夢臣這樣做心理建設。但是不舒服依然是不舒服。甚至有一點點憂心。


    因為,周夢臣很明白,學術上的爭端,特別這種偏哲學方麵的爭端。是沒有嚴格上的誰對誰錯的。即便周夢臣這十幾年一直研究這麽對付陽明心學,但是他也明白,王陽明被人推崇是有道理的。


    所以,他在這一次講學上最大勝利,是將氣學傳播給更多,吸引更多的江南學子拜入氣學門下。而看現在的狀況,即便他能將王畿駁倒,並踩上一萬之腳,但是在人心的爭奪之上,恐怕不大可能勝過王畿。


    就在周夢臣滿心不是滋味的時候,王畿開始講學了。周夢臣立即開始認真聽講,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王畿是講學的老手了,簡直信手拈來。


    他先講王陽明的學問,王陽明的學問,其實就三個大關節。支撐起了王陽明心學的所有理論,第一是心即理。第二,知行合一,第三致良知。


    周夢臣對這些熟悉得很,熟悉到了,讓周夢臣上台去講都沒有問題的。畢竟是日日揣摩,想要攻破的學說。


    隻是周夢臣聽著聽著,有些不舒服。因為這與他學到的心學不一樣。周夢臣關注心學,自然是關注王陽明。王陽明一些文章手稿,講學的文稿,周夢臣都暗中托人找來。是有過研究的。


    但是而今,王畿講的似乎也是心學。也是王陽明的路數,但是怎麽總就得不對勁。


    隻能說周夢臣在學術情報收集上出現了失誤了。


    王陽明之學,王畿與錢德洪得傳。但是王畿與錢德洪的矛盾,在王陽明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王陽明不僅僅是一個大學者,也是一個好老師,他教授弟子,從來不硬來,而是順應弟子的習性教授。王畿天資傲人,讀書做事,一通百通,從小到大,都是那中別人家的孩子。而錢德洪為人樸質刻苦,在很多事情不夠靈活。


    兩個人的性格差別,並不妨礙兩人都可以做一個好學者。


    致良知乃是


    王陽明根本學說,也是王陽明最得意之所在,本質上,是一種自省的功夫。


    將人心與天理等同,細細思量自己的本心初心。然後反觀自己現在的想法,很多東西都是與本心不合的,然後一一反思,將這和念頭去掉。


    但是王畿某人覺得,自己一明心體,後麵的東西就自然而然的,哪裏用什麽工夫去去一克服驅除?似乎對他而言,明白了好好學習這個概念,今後定然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中間沒有過程。


    而錢德洪卻不是這樣的,他覺得,人明悟本體之後,才會明白自己做了很多違心之事,但是這些違心之事做久,都成為習慣,就難以輕易克服,要下工夫,時時刻刻的存想。才能達到良知的境界。


    於是他們去問王陽明。王陽明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王畿啊,你的說法是對的,不過,你這是上根人的教法。良知這東西,你自己本來就有,不假外求,但是這種辦法不能適合所有人的,這一點你要向你錢師兄學習的。”


    王陽明又對錢德洪說道:“錢德洪,你說得也不錯。不過,這是下根人的教法。而且也是有瓶頸的,畢竟良知人心自有,你這樣下工夫,固然進益的方法。但是有時候也難免強求了。心如太虛,何物不有,一閃而過,又有何物是太虛之障。”


    大體感覺,王畿太過聰明。對很多事情理解就有些輕浮了。或者他就是聰明如此,一念而過,就得明白。而錢德洪為如樸質,學問一步步地做下來的。又太過執著了,因為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過去的事情,本來不是什麽事情,如果時時刻刻去克製,去驅除,反而執念更深。這


    所以,王陽明讓他們兩個互相學習。一個不仗著自己的聰明,就輕視本體功夫。一個也不要過執著,過猶不及。


    但是王陽明此去,在廣西回來的路上,就病逝了。而他們這兩個弟子,非但沒有互相學習,反而相互指責,在原本的基礎上更加偏執,錢德洪隱居深山數十年,下足了苦功夫,要為心學夯實基礎,但是本質上,還是太執著了些。一點也不瀟灑。如果王陽明在的話,也未必喜歡自己最喜愛的弟子自苦如此。


    如果說錢德洪當年的毛病,發展到現在,隻是苦自己的話。而王畿的問題是,他以他強大的影響力,將整個心學都帶偏了。畢竟王畿在心學之中的地位,他講的話就是現在心學的標準。讓心學向歧路奔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