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鄂爾多斯善後問題
這種趨勢楊博也是看在心中,也成為楊博與周夢臣互信的基礎。
畢竟不管是楊博與周夢臣,他們都不是一個人。他們都要考慮背後的人。楊博數年不在朝廷,都要靠周夢臣支撐,沒有互信是完全不可能的。
如果要做到這一步,楊博與周夢臣兩派近乎合二為一了。
楊博自然要小心試探,黃河銀行的成功,讓楊博覺得,或許能夠進行下一步了,他自然立即回信,與周夢臣敲定了約會。
楊博寫了回信之後,就要麵對現實的情況。
其實,在周夢臣書信到的時候,鄂爾多斯一戰,已經打完了,正如周夢臣所想,簡直是一場武裝遊行,最終斬首三百餘級,俘獲蒙古軍民數十萬,牛羊馬匹無數。
辛愛餘部,一部分數千人在一位孛兒隻斤家族貝勒的帶領之下,毅然邁上了西征之路,出河套,向西逃竄,不知道是去西域,還是轉入青海,或者去漠北。總之,他們想要尋找一片新的棲息地,必須需要艱難的跋涉與戰爭。而剩下的兩萬多騎,直接向大明投降。
這讓楊博大喜過望之後,又有一點不知道該怎麽處置。
原因很簡單,這成建製的蒙古軍隊投降,如果不分解開來,有一點不放心,但是如果分解開來之後,這現成的戰鬥力就沒有了。
最後商議之後,上表朝廷,請朝廷決斷。
剛剛收到朝廷的決斷,讓楊博挑選精壯騎兵萬人,送往京師。重建三千營。
這裏麵主導的是豐城侯。
從這裏也看出來豐城侯的雄心壯誌。京營三大營是那三大營。就是神機營,五軍營,與三千營。
神機營在大同已經磨礪出來,作為人數最大多的火器軍隊,防守上很有心得,作為京師防禦的主力,也是能讓人放心的。而五軍營,其實就是馬芳帶來的大同騎兵一部。又從各地軍陣挑選了一些騎兵好手。馬芳調任河朔,但是跟隨他來京師的騎兵的卻沒有調走。這一部分就是五軍營了。隻是數量並不多,不超過兩萬。而三千營,在永樂時期就是韃營。是蒙古投降的騎兵組成的。
在戰術上與蒙古人一般無二。但是對大明忠心耿耿。
豐城侯一輩子的心願就是重建京營,而今雖然他重建的京營,與鼎盛時期的三大營不一樣,但是架子自然是有了,唯一欠缺的就是
三千營了。
雖然有很多蒙古部落依附朝廷,但是誰都清楚一個事實,這年頭依附大明王朝的韃子,都是在草原上混不下去的韃子。他們的戰鬥力可想而知。真正能打的韃子都不會來投靠朝廷。
在青城之戰中,土默特部的主力,更是與大同軍拚殺得血流成河。本來就沒有多少俘虜,再加上彼此血海深仇。這些蒙古降兵不能用。而今鄂爾多斯降兵卻不一樣了。
幾乎沒有與大明開打,斬首三百餘人,其實更多他們自己內訌,還有鄂爾多斯本部是被土默特欺淩吞並的,最少鄂爾多斯部對大明之間仇恨並不深。
足以編成三千營。
當然了,楊博在此之間,也要做好挑選,挑選出來真心依附朝廷,願意為朝廷效力的韃兵韃將,比如三娘的家族,他們作為跟隨楊博出征鄂爾多斯的蒙古人,又深入蒙古內部,勸說鄂爾多斯部投降,又與朝廷大員,也就是周夢臣聯姻,在大明朝廷看來,就是可以信任的蒙古人了。
所以三千營之中,三娘家族之中要站好幾個將領的。
除卻這些之外,楊博還要安排榆林鎮的一些衛所軍遷徙到鄂爾多斯駐紮,並建立新的城池,規劃版圖。總之,楊博有很多事情要忙。
他最大的難題還是缺人。
鄂爾多斯其實很大的。但是這麽大的麵積,隻有幾十萬人,而且都是蒙古人,漢人沒有多少,在善後的時候,楊博自然不能讓鄂爾多斯部都留下來原因很簡單,從周夢臣對河朔省的軍事布置來看,河套地區,也就是鄂爾多斯是作為河朔省的腹地,在黃河環抱之中,是處於絕對安全的地方,再加上鄂爾多斯水草豐盛,靠近黃河的很多地方,都能改造成為上好的良田。
不過,是用來養馬,還是有來種糧食,都是河朔一省的核心區域,如果這裏安置一個蒙古部落,萬一這個蒙古部落起了什麽不該有的心思,豈不是禍起蕭牆之內?讓朝廷反應不及。
當然了,全部將蒙古人遷走也不行,畢竟放馬也是需要大量蒙古人的。但是與雲中府一樣需要重視漢民與蒙古人的比例嗎,一定要讓漢人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隻是可惜,很多事情楊博都是有辦法的。但是對於人口這一件事情上,他是沒有什麽辦法的。
整個河朔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人。
有充足的人口,河朔才是大明的地盤,如果沒有充足的人口,大明對河朔充其量是武裝占領而已,等時間一長,
還是要放棄的。
但是人口不是韭菜,地裏麵一茬一茬的,人口一茬最少要十幾年生長。一時間楊博從什麽地方找人。他隻能寫信隔日家鄉父老,讓家鄉父老幫忙。
畢竟,真要說起來,整個北方,也就是山西人口密集最多。人多地少。引家鄉人來這裏屯耕,也算是造福鄉裏的好事。奈何,大明百姓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可能遷徙的。楊博也不可能對家鄉人采取什麽強硬手段。
這讓他煩惱之極。
就在他在為這一件事情煩惱的時候,周夢臣也在匯總可以遷徙百姓的名單。
周夢臣匯總方式很簡單,就是掛上一批修長城的單子,給銀子,但是要人去塞外一去就是一年。周夢臣本來沒有想過有這辦法,他想的很簡單。
無他,地震對關中生產力摧殘很大,很多人都處於生死邊緣。這種情況之下,是很容易召集百姓移民的,問題是,他的賑災效果太好。
<a id="wzsy" href="http://m.yqxsw.org">言情小說網</a>
在各鄉約會的努力之下,不敢說全部災民都處置好。但是人但凡能有一口飯吃,都不會想離開家鄉,而周夢臣布置的很多賣力氣的活,正好讓很多百姓有了喘息之機。、
周夢臣反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過,周夢臣很快就想到了這個辦法。
這也不是騙。因為周夢臣估計河朔一帶確實需要很多工程。而百姓對於離開家鄉的恐懼,讓每一個人都覺得,這種工錢都是賣命錢,但凡有一點辦法,都不會走這一條路的。
隻是,地震造成的損失是現實存在的,即便周夢臣賑災效果再好,也不能彌補地震造成的損失。不要忘記各鄉約會拿到的不是賑災款,而是貸款。
既然是貸款,就是需要還的。
所以很多家庭都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他們麵前也沒有多少路可以選。所以隻能搏一搏,而選擇這種搏一搏的人選,與周夢臣挑選移民的人選,可以說高度重疊。都是年輕力壯,都是有家有口。都是家中赤貧。等他們到了河朔,隻要待遇好,是願意留下來,甚至也願意將妻子兒女接過去的。
當然了,最好是彼此交通方便一些。
周夢臣做出初步的匯總,最少能夠從關中征召這樣的人兩到三萬,如果加上他們的家眷,大概有十幾萬之多。這些人填充河朔。雖然不夠,但也差不多了,更不要說,如果這個辦法合適,從山西,河南,還能征召更多壯丁與百姓。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這種趨勢楊博也是看在心中,也成為楊博與周夢臣互信的基礎。
畢竟不管是楊博與周夢臣,他們都不是一個人。他們都要考慮背後的人。楊博數年不在朝廷,都要靠周夢臣支撐,沒有互信是完全不可能的。
如果要做到這一步,楊博與周夢臣兩派近乎合二為一了。
楊博自然要小心試探,黃河銀行的成功,讓楊博覺得,或許能夠進行下一步了,他自然立即回信,與周夢臣敲定了約會。
楊博寫了回信之後,就要麵對現實的情況。
其實,在周夢臣書信到的時候,鄂爾多斯一戰,已經打完了,正如周夢臣所想,簡直是一場武裝遊行,最終斬首三百餘級,俘獲蒙古軍民數十萬,牛羊馬匹無數。
辛愛餘部,一部分數千人在一位孛兒隻斤家族貝勒的帶領之下,毅然邁上了西征之路,出河套,向西逃竄,不知道是去西域,還是轉入青海,或者去漠北。總之,他們想要尋找一片新的棲息地,必須需要艱難的跋涉與戰爭。而剩下的兩萬多騎,直接向大明投降。
這讓楊博大喜過望之後,又有一點不知道該怎麽處置。
原因很簡單,這成建製的蒙古軍隊投降,如果不分解開來,有一點不放心,但是如果分解開來之後,這現成的戰鬥力就沒有了。
最後商議之後,上表朝廷,請朝廷決斷。
剛剛收到朝廷的決斷,讓楊博挑選精壯騎兵萬人,送往京師。重建三千營。
這裏麵主導的是豐城侯。
從這裏也看出來豐城侯的雄心壯誌。京營三大營是那三大營。就是神機營,五軍營,與三千營。
神機營在大同已經磨礪出來,作為人數最大多的火器軍隊,防守上很有心得,作為京師防禦的主力,也是能讓人放心的。而五軍營,其實就是馬芳帶來的大同騎兵一部。又從各地軍陣挑選了一些騎兵好手。馬芳調任河朔,但是跟隨他來京師的騎兵的卻沒有調走。這一部分就是五軍營了。隻是數量並不多,不超過兩萬。而三千營,在永樂時期就是韃營。是蒙古投降的騎兵組成的。
在戰術上與蒙古人一般無二。但是對大明忠心耿耿。
豐城侯一輩子的心願就是重建京營,而今雖然他重建的京營,與鼎盛時期的三大營不一樣,但是架子自然是有了,唯一欠缺的就是
三千營了。
雖然有很多蒙古部落依附朝廷,但是誰都清楚一個事實,這年頭依附大明王朝的韃子,都是在草原上混不下去的韃子。他們的戰鬥力可想而知。真正能打的韃子都不會來投靠朝廷。
在青城之戰中,土默特部的主力,更是與大同軍拚殺得血流成河。本來就沒有多少俘虜,再加上彼此血海深仇。這些蒙古降兵不能用。而今鄂爾多斯降兵卻不一樣了。
幾乎沒有與大明開打,斬首三百餘人,其實更多他們自己內訌,還有鄂爾多斯本部是被土默特欺淩吞並的,最少鄂爾多斯部對大明之間仇恨並不深。
足以編成三千營。
當然了,楊博在此之間,也要做好挑選,挑選出來真心依附朝廷,願意為朝廷效力的韃兵韃將,比如三娘的家族,他們作為跟隨楊博出征鄂爾多斯的蒙古人,又深入蒙古內部,勸說鄂爾多斯部投降,又與朝廷大員,也就是周夢臣聯姻,在大明朝廷看來,就是可以信任的蒙古人了。
所以三千營之中,三娘家族之中要站好幾個將領的。
除卻這些之外,楊博還要安排榆林鎮的一些衛所軍遷徙到鄂爾多斯駐紮,並建立新的城池,規劃版圖。總之,楊博有很多事情要忙。
他最大的難題還是缺人。
鄂爾多斯其實很大的。但是這麽大的麵積,隻有幾十萬人,而且都是蒙古人,漢人沒有多少,在善後的時候,楊博自然不能讓鄂爾多斯部都留下來原因很簡單,從周夢臣對河朔省的軍事布置來看,河套地區,也就是鄂爾多斯是作為河朔省的腹地,在黃河環抱之中,是處於絕對安全的地方,再加上鄂爾多斯水草豐盛,靠近黃河的很多地方,都能改造成為上好的良田。
不過,是用來養馬,還是有來種糧食,都是河朔一省的核心區域,如果這裏安置一個蒙古部落,萬一這個蒙古部落起了什麽不該有的心思,豈不是禍起蕭牆之內?讓朝廷反應不及。
當然了,全部將蒙古人遷走也不行,畢竟放馬也是需要大量蒙古人的。但是與雲中府一樣需要重視漢民與蒙古人的比例嗎,一定要讓漢人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隻是可惜,很多事情楊博都是有辦法的。但是對於人口這一件事情上,他是沒有什麽辦法的。
整個河朔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人。
有充足的人口,河朔才是大明的地盤,如果沒有充足的人口,大明對河朔充其量是武裝占領而已,等時間一長,
還是要放棄的。
但是人口不是韭菜,地裏麵一茬一茬的,人口一茬最少要十幾年生長。一時間楊博從什麽地方找人。他隻能寫信隔日家鄉父老,讓家鄉父老幫忙。
畢竟,真要說起來,整個北方,也就是山西人口密集最多。人多地少。引家鄉人來這裏屯耕,也算是造福鄉裏的好事。奈何,大明百姓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可能遷徙的。楊博也不可能對家鄉人采取什麽強硬手段。
這讓他煩惱之極。
就在他在為這一件事情煩惱的時候,周夢臣也在匯總可以遷徙百姓的名單。
周夢臣匯總方式很簡單,就是掛上一批修長城的單子,給銀子,但是要人去塞外一去就是一年。周夢臣本來沒有想過有這辦法,他想的很簡單。
無他,地震對關中生產力摧殘很大,很多人都處於生死邊緣。這種情況之下,是很容易召集百姓移民的,問題是,他的賑災效果太好。
<a id="wzsy" href="http://m.yqxsw.org">言情小說網</a>
在各鄉約會的努力之下,不敢說全部災民都處置好。但是人但凡能有一口飯吃,都不會想離開家鄉,而周夢臣布置的很多賣力氣的活,正好讓很多百姓有了喘息之機。、
周夢臣反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過,周夢臣很快就想到了這個辦法。
這也不是騙。因為周夢臣估計河朔一帶確實需要很多工程。而百姓對於離開家鄉的恐懼,讓每一個人都覺得,這種工錢都是賣命錢,但凡有一點辦法,都不會走這一條路的。
隻是,地震造成的損失是現實存在的,即便周夢臣賑災效果再好,也不能彌補地震造成的損失。不要忘記各鄉約會拿到的不是賑災款,而是貸款。
既然是貸款,就是需要還的。
所以很多家庭都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他們麵前也沒有多少路可以選。所以隻能搏一搏,而選擇這種搏一搏的人選,與周夢臣挑選移民的人選,可以說高度重疊。都是年輕力壯,都是有家有口。都是家中赤貧。等他們到了河朔,隻要待遇好,是願意留下來,甚至也願意將妻子兒女接過去的。
當然了,最好是彼此交通方便一些。
周夢臣做出初步的匯總,最少能夠從關中征召這樣的人兩到三萬,如果加上他們的家眷,大概有十幾萬之多。這些人填充河朔。雖然不夠,但也差不多了,更不要說,如果這個辦法合適,從山西,河南,還能征召更多壯丁與百姓。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