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朝邑大會


    關中鄉約在兩個人的磋商之中,漸漸成型。


    周夢臣對於關中鄉約,搞出三個版本,那就是基礎版,進階版。成熟版。按照各地情況不同,分別對待。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一方麵各地方情況不同。最簡單的情況,就是構成鄉約的人口基數不同,因為地理曆史等等原因,這種自願組成的鄉約。有的有好幾個,乃至十幾個更多個村落組成。甚至有些所謂的鄉約範圍,在清代就是一個新縣。這樣的鄉約會沒有幾個。都是因為距離縣城比較遠。先天優勢決定的。參與鄉約的百姓能超過一兩萬人之多。


    但是更多的,隻有幾個村子,乃至於一個村子構成的。最少的大體隻有幾百人而已。


    不同版本的鄉約,對應不同狀況的鄉約會。


    在同一個框架之下,做到能屈能伸。其實在成熟版之上,應該還有一個完美版,就是周夢臣心目中的鄉鎮一級別的民主政府。


    隻是受限於現實情況,而今還是水中花,鏡中月。


    做完這一件事情之後,鄉約大會。也就是朝邑大會。算是真正召開了。


    在鄉約大會之上,周夢臣主要是召集者與發起人。具體事務卻沒有怎麽介入,反而是韓邦奇與韓門弟子,忙前忙後。忙得不亦樂乎。


    其他人紛紛參與進去,組建鄉約,賑災貸款,工程撲賣。防疫等事務,一五一十的教給了各地鄉民。


    周夢臣也看出來,韓門一派,不,應該說是關學在關中的影響力了。幾乎每一個鄉約會,無論大小,都要請一個秀才,或者不是秀才的讀書人來主事,雖然未必是鄉約長,但是最少是副的。一個個被韓邦奇訓得就好像孫子一樣的。嗯,或者說,就是,這些人要麽是韓邦奇的弟子,要麽是再傳弟子,或者師兄弟的弟子。


    總之,他們在韓邦奇麵前,隻有聽話的份。


    有了這麽多關學弟子在。各鄉約會組建,與原來的鄉約會的改組,都很順利。特別是在大災之下,很多百姓都都在煎熬之中,脫離了集體都很難活下去。


    他們更需要來自鄉約會的幫助。


    所以,朝邑的大會,是一場成功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在朝邑大會之後,整個賑災場麵煥然一新。


    以前周夢臣隻能通過縣令來管理下麵的百姓,但是具體怎麽管理,縣令也沒有辦法。最多搞幾張告示,派胥吏下去通知一二。但是


    如今每一個縣都被分成了多則幾十個,少則十幾個的鄉約會。縣令隻需與下麵的鄉約會對接就行了。


    如果縣令想做什麽事情,召集各地鄉約會的頭目,在縣談談。隻能能說得通,讓各地鄉約會支持,那麽這個政策就能推行下去,但是如果有壞於本地百姓,縣令估計也是寸步難行的。


    這對官員來說,也是一柄雙刃劍。


    不過,周夢臣並不在意。畢竟,即便他什麽也不做。將來大明地方官也是這樣的。還不如看看,這種鄉約會在大明會結出什麽樣的種子。


    朝邑大會之後。周夢臣就微服參觀地方情況。


    發現鄉約會果然有用。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賑災貸款,繞管官府直接到了鄉村一級別。百姓手中有錢。自己就興起了很多工程,比如說,將村子幾條河渠修一修,再打幾口井,修繕一下房子等等。囤積一點糧食。


    看似很不起源的東西,卻能夠讓百姓熬過大災之後的一年。


    至於,周夢臣的工程分包,更是讓周夢臣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周夢臣其實也見過之前官府組織的一些工程。甚至周夢臣也督造過工程,畢竟北京外城都是周夢臣修建的。周夢臣對當時官府普遍的修建方式是很了解的。


    首先,有幾個衙役作為監工,到某一個需要服勞役的村落,拿著花名冊點人頭。不管人名對上對不上,反正該出的丁是不能少的。


    然後這幾個衙役,帶著該服役的百姓去服役的地方。


    太祖時期,是規定過的,讓百姓服役盡可能不出遠門,最好就在本縣之內。但是後來遵守的卻不大多了。


    去外地服役簡直是九死一生。人離鄉賤,實在是至理名言。在本鄉本土,百姓真有什麽需要,有時候根本不需要錢,人情來往就行了。但是去了外地,別的不說,吃口飯,喝口水都要要錢。或許有些覺得這不是很正常的。但是不能以後世的看法來這個時代。因為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之中,很多百姓很少需要錢這種東西。但是在外麵什麽都需要錢,就給他們帶來很大的負擔。


    即便是後世,想在農村搞到錢與城市搞到錢,難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在明代這種情況,隻會更加極端。


    更不要說,還有衙役的敲詐勒索。反正出外服役的百姓,不僅僅要自己帶錢,自己帶幹糧,自帶工具還有給衙役送去賄賂。如果不給的話,衙役們能生生的將人折騰死。


    用得都是合理的辦法。


    可以說,凡是這樣的勞動。看上就好像是獄警押解犯人出來工作一般,不,甚至不如這樣,畢竟即便後世的犯人大多都是吃飽。但是出去服役,很多事情,是很難保證吃飽的。


    所以,每一個服役的人都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出門服役,必定折損好幾個人。即便回來之後,也是大病一場,要好長時間才能恢複元氣。


    如果一個人連續幾年都服役,不用說了。這個人必死無疑。


    這就是大明弊政治一,賦稅輕,徭役重。


    而今卻不一樣了。


    他們承擔的工程,都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的,都是一個土木工程,比如修繕河道,修繕水渠,平整道路,修繕城牆等等。


    而今他們工程都是自己撲賣的。周夢臣確定了一個價格,然後掛上去,附近幾個村落的鄉約會就能來撲買。與拍賣一樣,就看成本了。


    在周夢臣看來,價格不高。但是對百姓來說,卻十分劃算了。


    有一句話說,就是莊稼人的力氣不值錢。


    是的,大明鄉村有很多剩餘勞動力。但是這些剩餘勞動力,根本沒有出賣的渠道。能出外打短工的人都不多。因為西北窮啊。即便去外麵打短工,也沒有那麽多人用啊。


    不要以為除外打工這種事情,隻有後世才有,其實在明清時代已經有了。不過一部分是進入城市當苦力,一部分就是在農忙時節,到底打短工。


    <a id="wzsy" href="http://m.loubiqu.net">筆趣閣</a>


    而大同興盛起來之後,立即迎來河北山西一批人來打工,也是同樣的道理。


    總體上來說,大明勞動力處於剩餘狀態。


    力氣如果能賣錢,有不知道多少人能將自己的性命都賣掉。


    總之,並不算多的銀兩。比如如果之前層層下撥的工程款,到了最底層還能有多少,真還不好說。而今卻足夠百姓滿意了。而且組織修建的工頭,都是本鄉本土的。


    不管說,本鄉本土就沒有壞人了,但是一般同鄉都是要留幾分體麵的,不敢將人往絕路裏逼,說句不可客氣話,都是一個村的,真逼急了,晚上提著菜刀殺你家去了,你又能怎麽樣啊?


    所以整體狀態與麵貌,與之前官府營造,簡直是天壤之別。


    讓周夢臣很滿意,他不知道鄉約會能維持多久,將來會不出出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最少現在運行的很好。周夢臣心中牢牢的加上一筆,準備觀察關中鄉約的推行情況,為將來總結經驗教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