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鐵路構想
如果說,周夢臣僅僅是移民的話,他並不用這麽大費周則,但是周夢臣卻從這兩處看出了機會。
想要說什麽機會,就要談談大明的經濟結構了。
江南不用說了,是整個大明最富裕的地方,但是談江南富裕,就要談江南為什麽富裕,除卻其他問題不談,僅僅談一個問題,那就是交通。
大運河與長江交匯,江南一帶本身水網密集,甚至很多家庭就有自己的碼頭,通過一艘小船能夠到達任何一個府縣,這種密集到極點的交通,恐怕後世很長時間,在沒有村村通公路之前,也是做不到的。
<a href="https://m.biquge.name" id="wzsy">biquge.name</a>
更不要說,考察大明經濟就知道,大明經濟發達的地方,就是兩條線,一條是沿著長江的經濟帶,一條就是沿著運河的經濟帶。
這兩條經濟帶,都是便利的交通帶起來的。
而周夢臣在大同的時候,為什麽一心想打通西山運河,那就是讓大同水路能與運河連接,如此一來,大同也就與大明最大的市場連接起來了。
這也是大同後來發展起來一個重要的原因。
否則從大同到北京的成本,就等於從北京到江南的成本了。
大同貨物,無論在物美價廉。也不可能迅速占領市場。
而今周夢臣站在西北的角度思考。大明西北是最窮的地方,可以說窮得叮當響。除卻晉商通過鹽業,有一些富裕之外,其他地方根本沒有有錢群體,而西北的經濟崩潰,直接讓大明難以維係下去了。
但是問題來了,西北真是一無是處嗎?
未必,別的不知道,周夢臣對毛紡業下功夫之後就知道,天下最好的山羊絨就在蘭州,簡直是頂級的奢侈品,這還僅僅是一處,可見大西北並不是沒有好東西的。
但是西北物資想從西北運出來,那簡直要比印度的貨物到江南好要費勁。因為運輸問題,西北經濟很難與大明正規經濟體進行互動。甚至處於被吸血的狀態。
本來就窮,又被江南繁華地帶吸血,雙方不平衡加劇,終於有一點“崩”得一聲,分裂開來。西北民不聊生,江南鶯歌燕舞。
所以周夢臣覺得不管是為了什麽,連同西北與東南,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在周夢臣看來,其實西北是有潛力的,發展重工業的潛力,因為有大量的煤,能成為發展工業的動力,而且周夢臣也覺得,他此刻已經擺平了西北最大的商人團體,晉商,也與西北最大的學術派係,也就是關學。關係都不錯,至於能不能將為了發展工業的根基放在西北,還要在看看
。但是繼續往西北投入,卻不虧。
不管是將西北變成自己的基本盤,還是為了氣學將來與東南心學對峙,尋找盟友,都是很有必要的。
那麽最好打通的交通線,是那一條,自然是黃河。
誠然,黃河河道泥沙沉積,成為地上懸河,航運價值一年比一年降低,能到洛陽的船隻,也都是小船了,這遠遠不能與運河,。還有長江的通行能力相比。
不過,水運到底是比陸運方便太多了。
在周夢臣看來,隻要能打通兩處,就能讓黃河河道直接向西北延伸,能不能到蘭州,還不知道的。但是最少將河朔省都能通航了。
如此一來,西北的經濟就會有極大的活性,甚至以黃河為路,再次開啟西域,也不是不可能的。
至於如何打通這兩處。
周夢臣想得很簡單,那就是上鐵路。
鐵路在大同經過種種實驗之後,即便上已經成功了。試驗線已經有了。周夢臣一直想真正修建一條鐵路,讓所有人看見鐵路的功效。
隻是如果修建鐵路,周夢臣需要考慮一下的問題。
第一個,成本要低。、
原因很簡單,成本太高了,朝廷根本承受不起,絕對沒有這個錢的,周夢臣自然知道,從北京修一條戰略鐵路到青城,自然是極好的,但是太費錢。
這年頭鐵雖然生產價格降低了,但依舊是很貴,更不要說鐵路,簡直就是吃鐵怪,周夢臣還沒有計算鐵路每公裏價格,但是確定一點,那就是一定很貴。
成本要低,自然要求,周夢臣修建的鐵路要短,絕對不能長了。
第二個就是效果要好。
周夢臣修鐵路,可不是僅僅為了修一條鐵路,而是為了修更多條鐵路,甚至開啟大明的大鐵路時代,就一定要讓人看見好處才行。
這個好處是什麽?經濟上的,政治上的都要有。
這就是一個矛盾了。
既有花錢少,有要好效果。這事情並不好辦。
周夢臣看見黃河的時候,忽然覺得這其實是能兩全其美的。
周夢臣將黃河運輸為主,鐵路運輸僅僅是對黃河河道運輸的一種補充來看。潼關鐵路,與壺口鐵路,並不需要多長,隻需讓大量貨物渡過這兩處不能航行的地方就行了。
甚至周夢臣還準備了另外一個殺手鐧,那就是集裝箱。
當然了,周夢臣說的集裝箱,並
不是後世的集裝箱。而是同一個規格,能在火車與黃河河運上搞聯運的集裝箱,具體規格,還要細細調查。
但是周夢臣設想已經夠完美了。
從洛陽段,不用人力裝運,而是用蒸汽機,將集裝箱直接放在火車之上,然後火車通過潼關鐵路,在一處港口然後放在船上,如此一路向西北,雖然多了幾處裝卸,但是成本上,並不會增加太多。
隻是有些麻煩而已。
如此一來,從西北到東南的交通成本,會下降到一個讓人滿意的地步,而河朔省有了黃河的支撐,也成為了大明絕對不能放棄的國土。
原因無他,從黃河河道到寧夏,蘭州,要遠遠勝過從西安走陸路到蘭州,寧夏。如此一來,黃河河道就成為了大明西北的生命線。誰也不敢說放棄河朔省,一旦放棄河朔省,就等於讓西北交通回到原來的水平。
如果說人們沒有承受好便利,一直用古老的方式,也就算了。但是一旦嚐過甜頭之後,就定然不會放棄。
誰也不原因,再走陸路到寧夏蘭州了。
如果效果好了,那麽周夢臣在朝堂之上,就有了一個堅定支撐鐵路的集團,沿著黃河兩岸的士紳,這種關係到切實利益的時候,誰不會不支持鐵路?
有了這個基本盤,周夢臣在朝廷上發動修建鐵路的時候,也就有了底氣。
很多優勢局麵,看上去是大勢所趨,其實這種大勢,都是從一開始一點點的積累起來的。
以上種種好處,周夢臣怎麽可能不修鐵路?
隻是周夢臣也麵臨很多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鐵路雖然不夠長,但也是一個新鮮課題,不知道大同那邊能不能承受這樣的任務,第二就是攻城預算,而今他也不知道錢夠不夠,第三是,就時候工期問題。
周夢臣畢竟不是正經的陝西,山西,河南總督,他的總督僅僅是一個臨時的官銜。在賑災之後,就會去掉,周夢臣不可能在陝西待一年。
能待到什麽時候?
周夢臣估計,大概在秋收之後,周夢臣就要回京了。因為到了秋收之後,陝西的狀況應該已經恢複正常了,周夢臣這個臨時的總督,也就沒有必要了。
那麽問題來了。而今是嘉靖三十五年正月,秋收是八月。八個月的工期,能不能將鐵路修出來啊?
如果修不出來,接下來該怎麽辦?
周夢臣不在了,鐵路還能繼續修下去嗎?
如果說,周夢臣僅僅是移民的話,他並不用這麽大費周則,但是周夢臣卻從這兩處看出了機會。
想要說什麽機會,就要談談大明的經濟結構了。
江南不用說了,是整個大明最富裕的地方,但是談江南富裕,就要談江南為什麽富裕,除卻其他問題不談,僅僅談一個問題,那就是交通。
大運河與長江交匯,江南一帶本身水網密集,甚至很多家庭就有自己的碼頭,通過一艘小船能夠到達任何一個府縣,這種密集到極點的交通,恐怕後世很長時間,在沒有村村通公路之前,也是做不到的。
<a href="https://m.biquge.name" id="wzsy">biquge.name</a>
更不要說,考察大明經濟就知道,大明經濟發達的地方,就是兩條線,一條是沿著長江的經濟帶,一條就是沿著運河的經濟帶。
這兩條經濟帶,都是便利的交通帶起來的。
而周夢臣在大同的時候,為什麽一心想打通西山運河,那就是讓大同水路能與運河連接,如此一來,大同也就與大明最大的市場連接起來了。
這也是大同後來發展起來一個重要的原因。
否則從大同到北京的成本,就等於從北京到江南的成本了。
大同貨物,無論在物美價廉。也不可能迅速占領市場。
而今周夢臣站在西北的角度思考。大明西北是最窮的地方,可以說窮得叮當響。除卻晉商通過鹽業,有一些富裕之外,其他地方根本沒有有錢群體,而西北的經濟崩潰,直接讓大明難以維係下去了。
但是問題來了,西北真是一無是處嗎?
未必,別的不知道,周夢臣對毛紡業下功夫之後就知道,天下最好的山羊絨就在蘭州,簡直是頂級的奢侈品,這還僅僅是一處,可見大西北並不是沒有好東西的。
但是西北物資想從西北運出來,那簡直要比印度的貨物到江南好要費勁。因為運輸問題,西北經濟很難與大明正規經濟體進行互動。甚至處於被吸血的狀態。
本來就窮,又被江南繁華地帶吸血,雙方不平衡加劇,終於有一點“崩”得一聲,分裂開來。西北民不聊生,江南鶯歌燕舞。
所以周夢臣覺得不管是為了什麽,連同西北與東南,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在周夢臣看來,其實西北是有潛力的,發展重工業的潛力,因為有大量的煤,能成為發展工業的動力,而且周夢臣也覺得,他此刻已經擺平了西北最大的商人團體,晉商,也與西北最大的學術派係,也就是關學。關係都不錯,至於能不能將為了發展工業的根基放在西北,還要在看看
。但是繼續往西北投入,卻不虧。
不管是將西北變成自己的基本盤,還是為了氣學將來與東南心學對峙,尋找盟友,都是很有必要的。
那麽最好打通的交通線,是那一條,自然是黃河。
誠然,黃河河道泥沙沉積,成為地上懸河,航運價值一年比一年降低,能到洛陽的船隻,也都是小船了,這遠遠不能與運河,。還有長江的通行能力相比。
不過,水運到底是比陸運方便太多了。
在周夢臣看來,隻要能打通兩處,就能讓黃河河道直接向西北延伸,能不能到蘭州,還不知道的。但是最少將河朔省都能通航了。
如此一來,西北的經濟就會有極大的活性,甚至以黃河為路,再次開啟西域,也不是不可能的。
至於如何打通這兩處。
周夢臣想得很簡單,那就是上鐵路。
鐵路在大同經過種種實驗之後,即便上已經成功了。試驗線已經有了。周夢臣一直想真正修建一條鐵路,讓所有人看見鐵路的功效。
隻是如果修建鐵路,周夢臣需要考慮一下的問題。
第一個,成本要低。、
原因很簡單,成本太高了,朝廷根本承受不起,絕對沒有這個錢的,周夢臣自然知道,從北京修一條戰略鐵路到青城,自然是極好的,但是太費錢。
這年頭鐵雖然生產價格降低了,但依舊是很貴,更不要說鐵路,簡直就是吃鐵怪,周夢臣還沒有計算鐵路每公裏價格,但是確定一點,那就是一定很貴。
成本要低,自然要求,周夢臣修建的鐵路要短,絕對不能長了。
第二個就是效果要好。
周夢臣修鐵路,可不是僅僅為了修一條鐵路,而是為了修更多條鐵路,甚至開啟大明的大鐵路時代,就一定要讓人看見好處才行。
這個好處是什麽?經濟上的,政治上的都要有。
這就是一個矛盾了。
既有花錢少,有要好效果。這事情並不好辦。
周夢臣看見黃河的時候,忽然覺得這其實是能兩全其美的。
周夢臣將黃河運輸為主,鐵路運輸僅僅是對黃河河道運輸的一種補充來看。潼關鐵路,與壺口鐵路,並不需要多長,隻需讓大量貨物渡過這兩處不能航行的地方就行了。
甚至周夢臣還準備了另外一個殺手鐧,那就是集裝箱。
當然了,周夢臣說的集裝箱,並
不是後世的集裝箱。而是同一個規格,能在火車與黃河河運上搞聯運的集裝箱,具體規格,還要細細調查。
但是周夢臣設想已經夠完美了。
從洛陽段,不用人力裝運,而是用蒸汽機,將集裝箱直接放在火車之上,然後火車通過潼關鐵路,在一處港口然後放在船上,如此一路向西北,雖然多了幾處裝卸,但是成本上,並不會增加太多。
隻是有些麻煩而已。
如此一來,從西北到東南的交通成本,會下降到一個讓人滿意的地步,而河朔省有了黃河的支撐,也成為了大明絕對不能放棄的國土。
原因無他,從黃河河道到寧夏,蘭州,要遠遠勝過從西安走陸路到蘭州,寧夏。如此一來,黃河河道就成為了大明西北的生命線。誰也不敢說放棄河朔省,一旦放棄河朔省,就等於讓西北交通回到原來的水平。
如果說人們沒有承受好便利,一直用古老的方式,也就算了。但是一旦嚐過甜頭之後,就定然不會放棄。
誰也不原因,再走陸路到寧夏蘭州了。
如果效果好了,那麽周夢臣在朝堂之上,就有了一個堅定支撐鐵路的集團,沿著黃河兩岸的士紳,這種關係到切實利益的時候,誰不會不支持鐵路?
有了這個基本盤,周夢臣在朝廷上發動修建鐵路的時候,也就有了底氣。
很多優勢局麵,看上去是大勢所趨,其實這種大勢,都是從一開始一點點的積累起來的。
以上種種好處,周夢臣怎麽可能不修鐵路?
隻是周夢臣也麵臨很多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鐵路雖然不夠長,但也是一個新鮮課題,不知道大同那邊能不能承受這樣的任務,第二就是攻城預算,而今他也不知道錢夠不夠,第三是,就時候工期問題。
周夢臣畢竟不是正經的陝西,山西,河南總督,他的總督僅僅是一個臨時的官銜。在賑災之後,就會去掉,周夢臣不可能在陝西待一年。
能待到什麽時候?
周夢臣估計,大概在秋收之後,周夢臣就要回京了。因為到了秋收之後,陝西的狀況應該已經恢複正常了,周夢臣這個臨時的總督,也就沒有必要了。
那麽問題來了。而今是嘉靖三十五年正月,秋收是八月。八個月的工期,能不能將鐵路修出來啊?
如果修不出來,接下來該怎麽辦?
周夢臣不在了,鐵路還能繼續修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