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心急了


    就是自然環境的原因。太過薄弱的自然環境。一旦遇見旱情,很可能顆粒無收。這樣的記載在大同曆史上並不少見。殘酷生態環境,與其他因素疊加在一起。也就形成了少量好地,最多不超過十萬頃,被達官顯貴占據。朝廷在這裏占據的不過萬頃。但是其他旱田劣地,沒有完善的水利工程,百姓很難存活,自然各謀出路,逃入關內有之,逃出關外的有之,妻女成為享譽天下的大同婆娘,也有之。


    周夢臣陷入沉思之中。


    他不得不承認。如果真對大同百姓好。楊繼盛的方案是對的。


    大力增加水利工程。減少旱情對大同糧食生產的影響。這才保證大同成為塞上明珠的重要依靠。而這樣做,其實對糧食生產增幅並不是太大。正如之前說的,屯田開墾其實已經走到了盡頭。畢竟大同附近就那麽多土地,大同在冊百姓就那麽多人。


    所以楊繼盛的辦法,是增加了大同的底蘊,並不能直接增強大同的硬實力。


    周夢臣看著周圍勞作的百姓陷入沉思之中。心中暗道:“今後數年,我要提高大同的實力。那麽大同的實力到底是什麽?第一是糧。這是必然的。軍事行動需要天量的糧草。再加上安堵青城百姓,我估計要有二三百萬石糧食之多,幾乎是大同一年的糧食產量的。我本來想緊衣節食。三年結餘一年的糧食,而今看來未必了。第二就是銀兩。大兵一動,自然消耗非常多,沒有一兩百萬兩,是不可能的。其餘就是各種其他資源,比如鋼鐵。比如火藥,火器。比如水泥,等戰略物資。而今看來,這糧食安全並不穩定。本來就要增加一些投入。隻是如何做到兩全其美,一分錢花出兩分錢的作用。就不好說了。”


    周夢臣說道:“楊兄,此事關係重大。你容我細細想想。”


    楊繼盛說道:“周兄,我覺得你太急了。”


    周夢臣有些愣神說道:“我急了?”


    楊繼盛說道:“正是。複套一事,如果憑借朝廷之力,或許在二三年之內建功,但是如果想僅憑大同一鎮之力,十年休息,十年生聚以不為過?甚至這才是根本。而你心中恐怕沒有等那麽長時間吧。”


    “欲速則不達。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不可不察,你這樣的心態。實在有點-----”


    周夢臣聽了,正要開口反駁。


    但是想來想去,周夢臣不得不承認楊繼


    盛說得有道理。


    楊繼盛比周夢臣純粹。


    楊繼盛作為周夢臣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下定決心要複套。他就一心一意想複套,從來沒有在別的事情上分神,但是周夢臣卻沒有了。周夢臣與北京的政治-鬥爭牽連很多。很多事情周夢臣並不是棋手,但一定是重要的參與者。


    <a id="wzsy" href="http://m.slkslk.com">思路客</a>


    而周夢臣人生理想,也不是為了區區複套。


    複套隻是他想要達成其他目的的一個手段而已。


    周夢臣對複套是認真的。對大同百姓的感情也是真的。但是周夢臣很多事情要在複套成功之後做,甚至隻有在複套成功的基礎上,他才能做。所以。對於楊繼盛來說,複套或許是他的終極目的,對周夢臣來說,這不過是麵前一個關卡而已。


    周夢臣看見後麵,還不知道有多少關卡。但是時間不等人。


    周夢臣一輩子有多少個十年。他如果真在大同來一個十年生聚,他將來哪有時間做別的。別的不說,十年之後,估計張居正就已經攀到了入閣的門檻之上,他還在大同嗎?


    這就是翰林出身的好處。外臣如果沒有大功勞,一任數年。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沒有後台,三任,也就是九年熬滿資曆之後,才能升遷。但是翰林院出身,幾乎按部就班。


    號稱坐滿十年冷板凳。也僅僅十年而已。


    正因如此。周夢臣自己沒有感覺。其實他有一點點著急了。畢竟總體上來說,土默特部的實力要在大同一鎮之上。土默特的統治範圍有多大?也就是內蒙古中部,幾乎占據整個漠南蒙古。後世與河北,山西,陝西,寧夏接壤的內蒙古地區都是土默特部。而除卻這些地區之外,土默特部還有廣泛的影響力。


    當然了,辛愛屢敗,將俺答的聲望打落。而今這聲望不在了。


    但是即便這樣。這麽大地域,還有豐州灘,黃河沿岸的農業區。又有大量遊牧部落。土默特部於大明自然完全不能比。但是大同鎮卻比過土默特部。大同百姓加起來不過百萬。單單是人丁上都比不過。其餘資源上,甚至即便比農業資源。豐州灘乃至其他地方,真正開發出來,也是完勝大同鎮的。


    即便是推動工業革命,也是需要時間與沉澱的。


    這都是急不得的東西。因為著急也沒有什麽用處。


    周夢臣心中暗道:“我常要別人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到了我自己反而有些受不住了。”


    周夢臣向楊繼盛行


    禮說道:“楊兄的教誨,周某銘記心間,給我一點時間。”


    周夢臣回到了巡撫衙門。將他準備文書一項一項鋪了桌子上,靠在太師椅上,腳勾著桌子,讓椅子腿一根落地。隨著腳一勾一鬆,整個都晃晃悠悠的。


    這就是當初他讀書時候,遇見難題的做法。


    周夢臣想了好一陣子。隨即起身,將這些文書全部疊在一起,取來一個火盆。扔了進去。片刻之間。他數個月的思考都化為飛灰了。


    周夢臣心中苦笑。暗道:“早知道有今日,我當初就該去旁聽一下經濟學。”周夢臣之前的所有計劃,都建立在的糧食生產穩定上的。而今這個基礎不在了,即便周夢臣不想將銀子全部投入農業之中。這些計劃也都要推倒重建了。


    有些東西,就好像呼吸一樣存在。大家都以為常的時候,就不覺得多寶貴。而一旦失去,才知道是多麽寶貴。


    周夢臣終究不敢去賭,未來數年沒有一次大旱災。


    或者說今年的旱情會不會綿延整整一年。


    周夢臣起身徘徊,心中暗道:“或許很多東西都是有聯係,鋼鐵生產。水泥生產,乃至於火藥生產,之前都是因為戰爭拉動。或許大同需要一項大工程。”


    周夢臣之前的規劃。是大舉投入軍器監。水泥作坊。將生產出來鐵賣出去之後,收攏資金。將生產數來的水泥全部投入邊牆的修繕。畢竟一個固若金湯的邊牆,可以節省大量守邊的兵力。


    因為周夢臣也知道,大同的兵力已經到了極限了。


    十四個衛所,五萬騎兵。四萬京營。其中京營是朝廷能夠完全控製的。但是即便如此,這十幾萬大軍。已經讓朝廷對他有些敏感了。如果不是周夢臣讓李儒當大同總兵,這個數目也未必有。


    所以參與複套之戰的,也隻有這些了。


    說起來,人數並不是太多的。這也是為什麽,周夢臣想要用更多工事與火器來代替人員。就是為了能讓複套的時候,大同留守的軍隊越少,能投入戰事的軍隊也就越多。


    隻是而今看來,周夢臣的原計劃不行。不過,未必沒有辦法,將水利工程與周夢臣之前計劃結合起來。在此之前,周夢臣必須去考察一下,大同水利計劃有什麽預案。


    周夢臣之前設想截斷桑幹河水的大水庫。自然是不可能的。投入太大了。其他工程。周夢臣了解不多。但是他知道有一個地方知道。那就是大同書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