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血稅
周夢臣對他這些部下還是很了解的。的確,他們或許有忠君愛國的想法,但是最根本的想法,還是升官發財。
對於什麽大局啊?是祖製了,還有其他有的沒的。並不是太在意了。
他們一品,如果不將十三個衛所推倒重建。那麽他們最多升一個虛銜,想要帶更多的兵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而今,他們之前一個千戶,說不定就能直升指揮使了,這樣的好事,他們怎麽能夠拒絕啊?
於是,他們紛紛說道;“大人所言極是。”
麻祿說道:“大人,百姓對軍籍畏之如虎,恐怕招不滿人吧?”
周夢臣說道:“無妨,我準備暫行新條例,即在衛所為兵還是民籍。凡是為兵,不僅僅有月糧,而且分田百畝。如果退役的話,這百畝田就必須課稅,如果父子相承的話,就可以不課稅。即便戰死,也會免十八年賦稅。”
“這個待遇,所有正兵都有。不過,你們要想好了。如果要了田,餉銀就會減少。如果不要田。餉銀就會高一點。”
“而且軍官也會有專門的養廉田,具體的你們問楊大人便是了。與這個章程差不多。”
此言一出,下麵的議論紛紛,不管是文官武將都在議論。
武將想的是自己的待遇會有什麽樣的變化,自己是要餉銀,還是要土地。哎呀,好煩惱。
文官這邊卻覺得周夢臣的提議,驚世駭俗之極。這是要變更朝廷祖宗。這位周大人簡直是膽大包天。
“好了。”周夢臣說道:“關於這方麵的事情,下麵之後,自己問。自己想,而且還算擴軍的事情。各部都要抽調精兵強將,在大同城外,立十三座大營,樹旗招兵。各部都負責訓練。”
“另外楊大人,麻將軍。”
楊繼盛與麻祿起身說道:“大人。”
周夢臣說道:“你派出人手,與麻祿一起巡視十三個衛所,將所有衛所的土地都登記造冊。從此衛所的土地一律為民田。同樣要納稅。軍官與士卒一樣無二。隻要在服役的士卒,家中可以免稅。這稅嗎,比照江南官田稅。”
楊繼盛聽了,似乎有話說。但他也知道,這不是說這個的時候。說道:“是。”
周夢臣其實也知道,這個賦稅高了。
的確高了,江南官田的賦稅是多少?三成,甚至有的到五成。即便最低的三
成在這裏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周夢臣盤算過,大同最好的土地,大概有十幾萬頃沿河的土地,他不會分出去的。作為朝廷直接掌管的屯田地,甚至他還建立幾個屯田衛所,專門負責這些土地,這些土地是要供應全軍的糧食命脈,雖然產量不如南方,但是畢竟免去了轉運之苦。
這裏的土地,最多也不過畝產一石,或者一石多一點,而且一年隻能種一季。
其餘土地,周夢臣估計都在畝產七鬥,甚至七鬥都未必能維持住。即便按七鬥來算,一百畝也不過七十石,按照壯勞力日食一升,這是明朝朝廷給重勞力幹活時候每日的口糧。
十升一鬥,十鬥一石。一升大概就是小兩斤米。看起來很誇張。不過在人們沒有足夠的油水的時候。對碳水的消耗量就大增。這也算是比較正常的數字了。如此一來,一年四石糧食,就足夠一個人吃了。
七十石糧食看似夠十幾個人吃了,但是帳不能這麽算。百姓也不可能都種糧食,棉花,菜蔬,都要種的,再加上家中用度。一個人估計要十石糧食才能支撐一年。即便真有七十石糧食,也不過支撐,一個大家庭,父母兩人,兄弟數人而已。甚至沒有這麽多人,根本不足以開墾一百畝土地。如果再征三成的稅,恐怕根本不能支撐。
這其實也是周夢臣所想要的。
一方麵大同土地貧瘠,糧食產量畢竟不多。特別是周夢臣決定養十幾萬軍隊,糧食總是不夠的。另外一方麵也是他在用經濟做調節。這樣的賦稅,如果租種的話,根本不大可能有人種。畢竟這不是江南,江南官田的能租出去,是建立在江南土地平均畝產在三石,甚至個別好地能到六七石,甚至傳說有極限畝產十石的。這麽多產出,拿出還可以接受。
但是在大同,承擔賦稅之後,再承擔田租,根本不可能維持下去。
但是如果免稅的話,一家人就能活得好好的。
周夢臣的就是盡量讓這些種田的家族都願意出一個男丁在軍隊上,並且這土地不可交易,不可分割。以保證為了免稅。兵源不斷。而且在軍隊上也有月糧,幾乎就是管吃管住。隻是沒有多少餉銀而已,但是立功卻有賞銀。也算不錯了。
可以說這土地征的是血稅。
這個章程,與楊繼盛商議過,楊繼盛甚至也出了不少意見,這數值的確定,也是楊繼盛計算的。因為也隻有楊繼盛才知道百姓到底有多苦,這個數字要在
什麽位置,才能讓百姓心甘情願地為朝廷買命。
隻是楊繼盛還是不大同意這麽辦法。
一方麵這個方法對百姓來說太苦了一些,另外一個方麵就是即便是周夢臣這樣設計的,但是在楊繼盛看來,也有太多的辦法可以規避。這個辦法或許能支撐十年,或者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但是不出三代人,這個體係也必然分崩離析。就好像府兵製,衛所製一樣,要知道,衛所製剛剛開始的時候,也是非常能打的。太祖皇帝就是靠著這些兵打下天下的。
但到了宣宗皇帝時候,就已經不行了。
這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不過,對周夢臣來說,這已經足夠了。幾十年事情,科技的發展絕對不會是這個樣子。但是朝廷有錢了,還至於有這個方法。畢竟這種方法其實都是朝廷沒錢的替代政策。朝廷有錢。以大明的體量最少需要一百多萬軍隊,拿衛所兵來說,額定三百萬上下,換成募兵,一年開支三千六百萬兩。如果朝廷能拿出這個錢來,其實也是可以的。不比什麽都強。即便士卒折中一下,也是一年兩千萬兩銀子,對於而今大明朝廷來說,自然是天文數字。但是對於了解科技帶來生產力爆炸發展來說,三千六百萬兩,還真不算多。
他不需要這個辦法能用上幾十年,他隻希望這個辦法能用上十幾年,二十年上下,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去執掌天下。
周夢臣忽略了楊繼盛的表情,說道:“麻祿,你此去巡視十三個衛所,要考核衛所現存的所有軍官,如果有能力的,都可以推薦到軍中,本官說過,會一視同仁,但是如果不過不勝任,就放還為民,做一個富家翁,對誰都好。而如果不合格,還硬要用,推薦者會有連帶責任,你要想清楚了。”
<a id="wzsy" href="http://www.fqxsw.org">fqxsw.org</a>
麻祿其實就是大同本地衛所軍官的代表了,雖然他很能打的。
不過,周夢臣從頭到尾就是對衛所體製去的,並不是對衛所體製上麵依附的人。隻要願意聽從命令,適應新的生活,或者幹脆離開軍隊,周夢臣也是願意給出路,給機會的。
但是前提是不能屍餐素位。
麻祿聽了,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說道;“末將遵命。”
其實而今留任的衛所軍官多多少少都是有點本事,一點本事也沒有,並殘害士卒的軍官,都在第一輪清洗之中哢嚓掉了。這是第二輪了。他們或許不能如周夢臣血戰中曆練出來的軍官相比。但也是能勝任一些軍官的。
周夢臣對他這些部下還是很了解的。的確,他們或許有忠君愛國的想法,但是最根本的想法,還是升官發財。
對於什麽大局啊?是祖製了,還有其他有的沒的。並不是太在意了。
他們一品,如果不將十三個衛所推倒重建。那麽他們最多升一個虛銜,想要帶更多的兵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而今,他們之前一個千戶,說不定就能直升指揮使了,這樣的好事,他們怎麽能夠拒絕啊?
於是,他們紛紛說道;“大人所言極是。”
麻祿說道:“大人,百姓對軍籍畏之如虎,恐怕招不滿人吧?”
周夢臣說道:“無妨,我準備暫行新條例,即在衛所為兵還是民籍。凡是為兵,不僅僅有月糧,而且分田百畝。如果退役的話,這百畝田就必須課稅,如果父子相承的話,就可以不課稅。即便戰死,也會免十八年賦稅。”
“這個待遇,所有正兵都有。不過,你們要想好了。如果要了田,餉銀就會減少。如果不要田。餉銀就會高一點。”
“而且軍官也會有專門的養廉田,具體的你們問楊大人便是了。與這個章程差不多。”
此言一出,下麵的議論紛紛,不管是文官武將都在議論。
武將想的是自己的待遇會有什麽樣的變化,自己是要餉銀,還是要土地。哎呀,好煩惱。
文官這邊卻覺得周夢臣的提議,驚世駭俗之極。這是要變更朝廷祖宗。這位周大人簡直是膽大包天。
“好了。”周夢臣說道:“關於這方麵的事情,下麵之後,自己問。自己想,而且還算擴軍的事情。各部都要抽調精兵強將,在大同城外,立十三座大營,樹旗招兵。各部都負責訓練。”
“另外楊大人,麻將軍。”
楊繼盛與麻祿起身說道:“大人。”
周夢臣說道:“你派出人手,與麻祿一起巡視十三個衛所,將所有衛所的土地都登記造冊。從此衛所的土地一律為民田。同樣要納稅。軍官與士卒一樣無二。隻要在服役的士卒,家中可以免稅。這稅嗎,比照江南官田稅。”
楊繼盛聽了,似乎有話說。但他也知道,這不是說這個的時候。說道:“是。”
周夢臣其實也知道,這個賦稅高了。
的確高了,江南官田的賦稅是多少?三成,甚至有的到五成。即便最低的三
成在這裏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周夢臣盤算過,大同最好的土地,大概有十幾萬頃沿河的土地,他不會分出去的。作為朝廷直接掌管的屯田地,甚至他還建立幾個屯田衛所,專門負責這些土地,這些土地是要供應全軍的糧食命脈,雖然產量不如南方,但是畢竟免去了轉運之苦。
這裏的土地,最多也不過畝產一石,或者一石多一點,而且一年隻能種一季。
其餘土地,周夢臣估計都在畝產七鬥,甚至七鬥都未必能維持住。即便按七鬥來算,一百畝也不過七十石,按照壯勞力日食一升,這是明朝朝廷給重勞力幹活時候每日的口糧。
十升一鬥,十鬥一石。一升大概就是小兩斤米。看起來很誇張。不過在人們沒有足夠的油水的時候。對碳水的消耗量就大增。這也算是比較正常的數字了。如此一來,一年四石糧食,就足夠一個人吃了。
七十石糧食看似夠十幾個人吃了,但是帳不能這麽算。百姓也不可能都種糧食,棉花,菜蔬,都要種的,再加上家中用度。一個人估計要十石糧食才能支撐一年。即便真有七十石糧食,也不過支撐,一個大家庭,父母兩人,兄弟數人而已。甚至沒有這麽多人,根本不足以開墾一百畝土地。如果再征三成的稅,恐怕根本不能支撐。
這其實也是周夢臣所想要的。
一方麵大同土地貧瘠,糧食產量畢竟不多。特別是周夢臣決定養十幾萬軍隊,糧食總是不夠的。另外一方麵也是他在用經濟做調節。這樣的賦稅,如果租種的話,根本不大可能有人種。畢竟這不是江南,江南官田的能租出去,是建立在江南土地平均畝產在三石,甚至個別好地能到六七石,甚至傳說有極限畝產十石的。這麽多產出,拿出還可以接受。
但是在大同,承擔賦稅之後,再承擔田租,根本不可能維持下去。
但是如果免稅的話,一家人就能活得好好的。
周夢臣的就是盡量讓這些種田的家族都願意出一個男丁在軍隊上,並且這土地不可交易,不可分割。以保證為了免稅。兵源不斷。而且在軍隊上也有月糧,幾乎就是管吃管住。隻是沒有多少餉銀而已,但是立功卻有賞銀。也算不錯了。
可以說這土地征的是血稅。
這個章程,與楊繼盛商議過,楊繼盛甚至也出了不少意見,這數值的確定,也是楊繼盛計算的。因為也隻有楊繼盛才知道百姓到底有多苦,這個數字要在
什麽位置,才能讓百姓心甘情願地為朝廷買命。
隻是楊繼盛還是不大同意這麽辦法。
一方麵這個方法對百姓來說太苦了一些,另外一個方麵就是即便是周夢臣這樣設計的,但是在楊繼盛看來,也有太多的辦法可以規避。這個辦法或許能支撐十年,或者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但是不出三代人,這個體係也必然分崩離析。就好像府兵製,衛所製一樣,要知道,衛所製剛剛開始的時候,也是非常能打的。太祖皇帝就是靠著這些兵打下天下的。
但到了宣宗皇帝時候,就已經不行了。
這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不過,對周夢臣來說,這已經足夠了。幾十年事情,科技的發展絕對不會是這個樣子。但是朝廷有錢了,還至於有這個方法。畢竟這種方法其實都是朝廷沒錢的替代政策。朝廷有錢。以大明的體量最少需要一百多萬軍隊,拿衛所兵來說,額定三百萬上下,換成募兵,一年開支三千六百萬兩。如果朝廷能拿出這個錢來,其實也是可以的。不比什麽都強。即便士卒折中一下,也是一年兩千萬兩銀子,對於而今大明朝廷來說,自然是天文數字。但是對於了解科技帶來生產力爆炸發展來說,三千六百萬兩,還真不算多。
他不需要這個辦法能用上幾十年,他隻希望這個辦法能用上十幾年,二十年上下,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去執掌天下。
周夢臣忽略了楊繼盛的表情,說道:“麻祿,你此去巡視十三個衛所,要考核衛所現存的所有軍官,如果有能力的,都可以推薦到軍中,本官說過,會一視同仁,但是如果不過不勝任,就放還為民,做一個富家翁,對誰都好。而如果不合格,還硬要用,推薦者會有連帶責任,你要想清楚了。”
<a id="wzsy" href="http://www.fqxsw.org">fqxsw.org</a>
麻祿其實就是大同本地衛所軍官的代表了,雖然他很能打的。
不過,周夢臣從頭到尾就是對衛所體製去的,並不是對衛所體製上麵依附的人。隻要願意聽從命令,適應新的生活,或者幹脆離開軍隊,周夢臣也是願意給出路,給機會的。
但是前提是不能屍餐素位。
麻祿聽了,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說道;“末將遵命。”
其實而今留任的衛所軍官多多少少都是有點本事,一點本事也沒有,並殘害士卒的軍官,都在第一輪清洗之中哢嚓掉了。這是第二輪了。他們或許不能如周夢臣血戰中曆練出來的軍官相比。但也是能勝任一些軍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