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豐收的喜悅
豐城侯走了。
在與周夢臣將整個重建京營的計劃推敲過之後,在周夢臣明示暗示,給京營體係之中的將領,這個將領很可能就是李儒子文一場大勝之後。也與周夢臣就很多小事進行了一點溝通。
其中大同水泥廠的事情敲定了,作為豐城侯千金的嫁妝,送給了周家。一切都由周夢臣代替他兒子做主。當然了,李家還是要留人為他們三歲的大小姐操心。
有這麽豐厚的嫁妝,周夢臣也不好對兒子說是什麽了。心中暗道:“或許,兒子會喜歡富婆。”
周家的家底還是比不上豐城侯世代簪纓之家啊。
跟隨豐城侯走的還有戚繼光。戚繼光擔任京營選兵重任,並且在選兵之後,也要進行粗布的訓練,然後同五十萬兩的餉銀一並來到大同。周夢臣估計,雖然戚繼光並不是一個人走的,還帶了一批戚繼光覺得合用中下級軍官。但能將選兵,初步訓練全部搞定,也是在明年年初了。
倒是大同鎮就有四萬新兵可以用。
不過,那是遠水。
周夢臣真正要麵對的是近渴。
白登山一戰,大同正兵都被打殘了。而且秋收之後,周夢臣一算手中寬裕了。那麽擴軍,就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了。
周夢臣擊鼓聚將。
在巡撫衙門白虎節堂之上。
周夢臣在上首正坐。
楊繼盛坐在左手最上,他之後是殷正茂。之後是大同知縣,等大小官員。右手第一乃是馬芳。馬芳之後是李儒,然後麻祿等等。
文武官員坐定之後,周夢臣問道:“楊大人,秋收可是有了結果?”
楊繼盛說道:“已經有了結果,這一次秋收是兩部,一部分乃是,除卻大同懷仁兩縣之外的其他各縣的賦稅,如往年舊例,大概有四萬石上下。”
周夢臣點點頭,心中明白,這是往年成例。
整個大同府即便加上大同,懷仁兩縣,也不過五萬石上下。
至於為什麽不加上這兩縣,原因很簡單,這兩縣都是在大同鎮附近,大同縣就不用說了,就是大同府的附郭縣,屯田大部分集中在大同城,也就是大同縣的耕地幾乎全部被占去了,剩下的也少之又少了。
懷仁比大同稍稍好一點,他在大同府東南方
向,相距不遠,縣裏的好地也都在這一次屯田之中,賦稅根本就交不起,所以,楊繼盛算的時候都沒有數就進來。
楊繼盛繼續說道:“大人推行的屯田,共有二十萬頃,總計有二百五十萬石米,五十萬石番麥。以及馬草,棉花,麻,各------”
楊繼盛話還沒有說完,下麵的人都麵麵相覷,議論紛紛。將楊繼盛說話的聲音都壓了下去。
不是他們不吃驚,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居然有這麽多的收成,三百萬石糧食,聽起來,比北京太倉之中的糧食都多。豈能不讓他們高興,大同從來是貧瘠之地,何曾有這麽多糧食?
周夢臣聽了,忍不住咳嗽幾聲,這才將下麵的聲音給壓了下去。
其實這麽多糧食多嗎?
一點都不多。
二十萬頃,就是二千萬畝地,才三百萬石,平均下來,每畝都不足兩鬥的產量的。當然了,周夢臣也知道,這二十萬畝,並不是所有的土地都種糧食了,也是有相當一部分種植了經濟作物,特別是棉花。
雖然吃的很重要。但是對於大同這樣靠北的邊鎮來說,禦寒也是相當重要的。大同在韃子蹂躪之下,比一片白地也好不了多少。周夢臣總要保證每一個將士有一身棉衣吧。否則冬天就不大打仗了。
這還是最低要求。所以即便減去棉花以及其他經濟作物的種植之外,平均畝產產量也不過三五鬥上下。其中有旱災的影響,同樣也有大同土地的影響。如果大同糧食生產本來就是有劣勢的。
周夢臣對楊繼盛說道:“你繼續說。不要說有多少,直接說可以用多少?”
<a id="wzsy" href="http://www.beqege.cc">beqege.cc</a>
楊繼盛說道:“而今大同縣,懷仁縣,已經十七個衛所,總共丁口在五十萬人以上,或許有些隱民,但是數量並不多,今年冬天,我準備走訪一圈,讓大同百姓重新回到朝廷治下。這地方,多為難民,按大人規定,給百姓全年口糧,並給士卒一年月糧。並百姓每人棉花五斤,士卒棉花十斤。一番計算下來。棉花一點都沒有了。糧食還剩下五十萬石。”
這一下子給了這些將領很多刺激。馬芳忍不住說道:“大人這一下子發這麽多糧食,不大好吧。我可是知道我下麵的兵是什麽樣的,給了這東西,肯定給霍霍了。留不住的。”
周夢臣說道:“這也沒有辦法。朝廷的七十一萬石糧食已經到了,再加上這五十萬石糧食,大同城中已經沒有地方了,百姓的糧食就不說的,軍中的糧食都先分給各部,你們自己想辦法儲藏。不過,醜話說到前
頭了,給下麵的,給你們。甚至該分給你們的土地,我是一點沒有打折扣。如果我查出來,誰敢喝兵血,打折扣,就是想試試我周夢臣刀不利乎?”
諸將聽了凜然從命,說道:“我等不敢。”
周夢臣也覺得,他們不敢。
如果說周夢臣剛來大同的權威是建立在殺人之上,下麵人都怕周夢臣的辣手。而對周夢臣並麽多少崇敬之意,但是而今周夢臣真的收了大同士卒與百姓之心。一方麵是周夢臣打得勝仗。
誠然,周夢臣事後自我反省。覺得這一戰各種錯漏失誤的地方,簡直是數不勝數,最後,周夢臣隻能說,是運氣占在他這一邊。但是在大同士卒與百姓心中可不是這樣。
其實一場大戰下來,即便很多參戰的士卒也是不明白戰事全貌是怎麽樣的?不知道是,周夢臣前後脫節,被人家堵住了。很多人事後分析,乃是周夢臣故意露出破綻,引韃子來攻的。
畢竟對於大同士卒來說,與韃子麵對麵廝殺,誰怕誰啊?最怕的是抓不住韃子尾巴,一個勁在屁股後麵追。吃灰都吃不上熱乎的,一不留心就被吃掉了。
所以,能讓韃子不走,留下來廝殺的辦法,就是好辦法。
於是,周夢臣種種錯漏都變成了英明神武,算無遺策。並且以身作則,以身為餌。何等大義凜然。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待遇問題。
大同士卒從嘉靖以來都是後娘養的,否則也不會一次又一次的兵變。在朝廷看來,固然是大同士卒桀驁不馴,驕兵悍將。但是真正說起來,誰好好的日子不過,要去造反啊?
而且大同兵變甚至是拉開了大明後期各種兵變的序幕,絕對不是一個偶然現象。
說明士卒待遇被克扣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也讓之後,明軍打仗隻能靠家丁了。
但是周夢臣到任以來,在別的方麵摳摳搜搜的,但是給士卒發餉上從來沒有短缺過,又有了而今這一次大豐收。雖然下麵人不知道,這一次到底收了多少糧食。但搶收,幾乎所有大同人都參與了,大家從各個角度都明白,這一次糧食絕對不少。
而且又聽說話,好家夥一下子多發一年的月糧。在大明多少年來,隻有欠餉的,哪裏有提前發餉的。簡直是聞所未聞。
這兩項加在一起,豈能不讓百姓與士卒心服,在加上,周夢臣在大同的殺戮,自然讓下麵人又敬有怕,不敢有一絲絲的違逆,也不敢貪汙一點點。
豐城侯走了。
在與周夢臣將整個重建京營的計劃推敲過之後,在周夢臣明示暗示,給京營體係之中的將領,這個將領很可能就是李儒子文一場大勝之後。也與周夢臣就很多小事進行了一點溝通。
其中大同水泥廠的事情敲定了,作為豐城侯千金的嫁妝,送給了周家。一切都由周夢臣代替他兒子做主。當然了,李家還是要留人為他們三歲的大小姐操心。
有這麽豐厚的嫁妝,周夢臣也不好對兒子說是什麽了。心中暗道:“或許,兒子會喜歡富婆。”
周家的家底還是比不上豐城侯世代簪纓之家啊。
跟隨豐城侯走的還有戚繼光。戚繼光擔任京營選兵重任,並且在選兵之後,也要進行粗布的訓練,然後同五十萬兩的餉銀一並來到大同。周夢臣估計,雖然戚繼光並不是一個人走的,還帶了一批戚繼光覺得合用中下級軍官。但能將選兵,初步訓練全部搞定,也是在明年年初了。
倒是大同鎮就有四萬新兵可以用。
不過,那是遠水。
周夢臣真正要麵對的是近渴。
白登山一戰,大同正兵都被打殘了。而且秋收之後,周夢臣一算手中寬裕了。那麽擴軍,就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了。
周夢臣擊鼓聚將。
在巡撫衙門白虎節堂之上。
周夢臣在上首正坐。
楊繼盛坐在左手最上,他之後是殷正茂。之後是大同知縣,等大小官員。右手第一乃是馬芳。馬芳之後是李儒,然後麻祿等等。
文武官員坐定之後,周夢臣問道:“楊大人,秋收可是有了結果?”
楊繼盛說道:“已經有了結果,這一次秋收是兩部,一部分乃是,除卻大同懷仁兩縣之外的其他各縣的賦稅,如往年舊例,大概有四萬石上下。”
周夢臣點點頭,心中明白,這是往年成例。
整個大同府即便加上大同,懷仁兩縣,也不過五萬石上下。
至於為什麽不加上這兩縣,原因很簡單,這兩縣都是在大同鎮附近,大同縣就不用說了,就是大同府的附郭縣,屯田大部分集中在大同城,也就是大同縣的耕地幾乎全部被占去了,剩下的也少之又少了。
懷仁比大同稍稍好一點,他在大同府東南方
向,相距不遠,縣裏的好地也都在這一次屯田之中,賦稅根本就交不起,所以,楊繼盛算的時候都沒有數就進來。
楊繼盛繼續說道:“大人推行的屯田,共有二十萬頃,總計有二百五十萬石米,五十萬石番麥。以及馬草,棉花,麻,各------”
楊繼盛話還沒有說完,下麵的人都麵麵相覷,議論紛紛。將楊繼盛說話的聲音都壓了下去。
不是他們不吃驚,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居然有這麽多的收成,三百萬石糧食,聽起來,比北京太倉之中的糧食都多。豈能不讓他們高興,大同從來是貧瘠之地,何曾有這麽多糧食?
周夢臣聽了,忍不住咳嗽幾聲,這才將下麵的聲音給壓了下去。
其實這麽多糧食多嗎?
一點都不多。
二十萬頃,就是二千萬畝地,才三百萬石,平均下來,每畝都不足兩鬥的產量的。當然了,周夢臣也知道,這二十萬畝,並不是所有的土地都種糧食了,也是有相當一部分種植了經濟作物,特別是棉花。
雖然吃的很重要。但是對於大同這樣靠北的邊鎮來說,禦寒也是相當重要的。大同在韃子蹂躪之下,比一片白地也好不了多少。周夢臣總要保證每一個將士有一身棉衣吧。否則冬天就不大打仗了。
這還是最低要求。所以即便減去棉花以及其他經濟作物的種植之外,平均畝產產量也不過三五鬥上下。其中有旱災的影響,同樣也有大同土地的影響。如果大同糧食生產本來就是有劣勢的。
周夢臣對楊繼盛說道:“你繼續說。不要說有多少,直接說可以用多少?”
<a id="wzsy" href="http://www.beqege.cc">beqege.cc</a>
楊繼盛說道:“而今大同縣,懷仁縣,已經十七個衛所,總共丁口在五十萬人以上,或許有些隱民,但是數量並不多,今年冬天,我準備走訪一圈,讓大同百姓重新回到朝廷治下。這地方,多為難民,按大人規定,給百姓全年口糧,並給士卒一年月糧。並百姓每人棉花五斤,士卒棉花十斤。一番計算下來。棉花一點都沒有了。糧食還剩下五十萬石。”
這一下子給了這些將領很多刺激。馬芳忍不住說道:“大人這一下子發這麽多糧食,不大好吧。我可是知道我下麵的兵是什麽樣的,給了這東西,肯定給霍霍了。留不住的。”
周夢臣說道:“這也沒有辦法。朝廷的七十一萬石糧食已經到了,再加上這五十萬石糧食,大同城中已經沒有地方了,百姓的糧食就不說的,軍中的糧食都先分給各部,你們自己想辦法儲藏。不過,醜話說到前
頭了,給下麵的,給你們。甚至該分給你們的土地,我是一點沒有打折扣。如果我查出來,誰敢喝兵血,打折扣,就是想試試我周夢臣刀不利乎?”
諸將聽了凜然從命,說道:“我等不敢。”
周夢臣也覺得,他們不敢。
如果說周夢臣剛來大同的權威是建立在殺人之上,下麵人都怕周夢臣的辣手。而對周夢臣並麽多少崇敬之意,但是而今周夢臣真的收了大同士卒與百姓之心。一方麵是周夢臣打得勝仗。
誠然,周夢臣事後自我反省。覺得這一戰各種錯漏失誤的地方,簡直是數不勝數,最後,周夢臣隻能說,是運氣占在他這一邊。但是在大同士卒與百姓心中可不是這樣。
其實一場大戰下來,即便很多參戰的士卒也是不明白戰事全貌是怎麽樣的?不知道是,周夢臣前後脫節,被人家堵住了。很多人事後分析,乃是周夢臣故意露出破綻,引韃子來攻的。
畢竟對於大同士卒來說,與韃子麵對麵廝殺,誰怕誰啊?最怕的是抓不住韃子尾巴,一個勁在屁股後麵追。吃灰都吃不上熱乎的,一不留心就被吃掉了。
所以,能讓韃子不走,留下來廝殺的辦法,就是好辦法。
於是,周夢臣種種錯漏都變成了英明神武,算無遺策。並且以身作則,以身為餌。何等大義凜然。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待遇問題。
大同士卒從嘉靖以來都是後娘養的,否則也不會一次又一次的兵變。在朝廷看來,固然是大同士卒桀驁不馴,驕兵悍將。但是真正說起來,誰好好的日子不過,要去造反啊?
而且大同兵變甚至是拉開了大明後期各種兵變的序幕,絕對不是一個偶然現象。
說明士卒待遇被克扣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也讓之後,明軍打仗隻能靠家丁了。
但是周夢臣到任以來,在別的方麵摳摳搜搜的,但是給士卒發餉上從來沒有短缺過,又有了而今這一次大豐收。雖然下麵人不知道,這一次到底收了多少糧食。但搶收,幾乎所有大同人都參與了,大家從各個角度都明白,這一次糧食絕對不少。
而且又聽說話,好家夥一下子多發一年的月糧。在大明多少年來,隻有欠餉的,哪裏有提前發餉的。簡直是聞所未聞。
這兩項加在一起,豈能不讓百姓與士卒心服,在加上,周夢臣在大同的殺戮,自然讓下麵人又敬有怕,不敢有一絲絲的違逆,也不敢貪汙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