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明代農村調查
此刻周夢臣一陣失望,也不知道自己在失望什麽。
李雲珍叫門,卻見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應門。
李雲珍說道:“劉公子,令祖的情況?”
這個少年臉上頗有幾分強裝歡喜,說道:“李姑娘,”隻說了這三個字,剩下的就是一聲長歎而已。隨即岔開話題,說道:“李姑娘來了,祖父吩咐可以直接進去。請。隻是這位?”
李雲珍說道:“他是令祖讓我帶過來的。”
這個少年微微遲疑了一下,說道:“周夢臣?周飛熊?”
周夢臣聽了微微吃驚,立即說道:“賤名不足掛齒。”
這個少年比周夢臣也不過是小上一兩歲而已,此刻見了周夢臣,目光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反複打量一遍,似乎要看出這個人到底有什麽特異之處,讓祖父如此在乎,隨即說道:“請。”
周夢臣很想問到底來拜訪誰,但是主人家在場,也不好開口,隻是跟著走。
這個院落並不大。
甚至說很小,比起周家三進院子還要小不少,隻有區區一進,過了天井,就是一排房子,是主人的臥房了。周夢臣還沒有進屋,就看見屋簷下的藥罐,以及一直沒有消散的藥味。在一邊地麵上,黑色的藥渣堆在一起,看上去還很是濕潤。
似乎是剛剛換的。
隻是數量未免多了一些。
這也預示著主人家的狀況,並不是太好。
李雲珍一掀竹簾進了去了,周夢臣緊跟其後。
進去之後,就聞到一股味道,這味道很奇怪,是藥味與香味夾雜在一起的。
所謂的香味不是別的。
而是書香。
並非書真的有香,而是藏書之人為了防蟲蛀,在書中夾雜了各種防蟲蛀的香料,這種香料的味道,就被人稱為書香。
這個房間並不大,牆角之處放著一張床榻,有一個老人橫臥,而除此之外,就是密密麻麻的書架,似乎充斥著每一個角落,可見這裏的主人是一個愛書之人。
李雲珍來到床榻之前,輕聲說道:“劉爺爺。”
周夢臣也認出了這個老人,就是當然給自己提出各種問題的老人,隻是區區兩個月不見,整個人都變得衰老多了。似乎時間在他的身上,有一種加速的效果。他似乎在睡覺,也似乎沒有睡覺,聽了李雲珍的呼喊,整個人一顫,睜開了眼睛,說道:“你來了?”
李雲珍說道:“周夢臣也來。”
這個老者不是別人,正是劉老尚書。他看了一眼周夢臣,說道:“既然有客來了,扶我起來。”
劉老尚書言語之中,有一種不容拒絕的的語氣,那個少年隻能與李雲珍一起,將他從床上攙扶到一邊的書桌上坐定。
劉老尚書坐下之後,問道:“周飛熊,我聽聞你下鄉去研究我當初提出的問題?對嗎?”
周夢臣看了一眼李雲珍。他所做所
為,雖然沒有瞞人的地方,但也沒有保密。不過這老者與周夢臣的關係並不親近,想來是李雲珍告訴他的。
他對老者語氣有些不舒服,有一種長輩質問的感覺。隻是看在李雲珍的麵子上,也覺得這老人家年紀大了。尊老愛幼從來是傳統美德,他心中雖然有些不舒服,但是依然畢恭畢敬的說道:“上一次聽了老先生一番話,在下徹夜苦思,不得要領。有些問題單單憑借空想,是想不出一個所以然的,故而這才回鄉一趟,親自試試,才發現老先生所言,正是金玉良言。”
劉老尚書微微撚須說道:“有什麽心得體會,說來聽聽?”
聽起來,就好像是老師問學生一般。
不過,周夢臣打開了話匣子,也就沒有那麽在意了。
他在周家村之中,有很多體悟。正沒有與人說。他這些話與周大壯,程大位,乃至於周家村的人聽,他們估計也聽不懂,雙方的思維都不在一個頻率上,或許唯一能聽懂的,就是自己的弟子,程大位。
但是程大位畢竟年紀小,不能給周夢臣太多有效的反饋。
周夢臣本來想去拜訪張叔大,兩人好好商討一下,張叔大對這個話題,定然是很感興趣的,而且張叔大博覽群書,學識見識都不錯,定然能給周夢臣很多靈感。此刻想來,這個老者也不錯。
畢竟,從之前的隻言片語之中,可以看出來,這個老者也是一個行家。或許能給周夢臣完全不同的思考。
<a id="wzsy" href="https://www.yyxs.la">yyxs.la</a>
周夢臣長歎一聲,說道:“我在鄉下最大的感悟就是,其實鄉下最需要並不是什麽高科技,而是將最普通的水車普及下去。”
劉老尚書聽到“高科技”這三個字,眉頭微微一皺,他不大明白,卻沒有細問。反正聯係上下文的意思,這三個字的意思猜都能猜出來。並不影響兩人之間的談話。
周夢臣是有感而發,並沒有多在意,隻當眼前的是一個普通的老頭,最多是在水利上有所建樹的老頭而已,毫無心理負擔的繼續說道:“先人開溝壑而灌溉,估計是以神農氏為始,而用水車水排,是東漢就已經成熟的技術,可是我在周家村看到的,卻是一塌糊塗水利,也沒有什麽水車什麽的。全部是靠天收。實在是-----”
周夢臣輕輕搖頭。
正如周夢臣說的。
周夢臣在周家村這一段時間之內,雖然大多數時間都在周家村忙著,但也抽時間去周圍幾個村子看過。發現周家村並不是一個例。
這些並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甚至可以說幾千人年,先人們都寫入書籍之中的技術,很多都沒有得到應用。
這固然是湖廣這些地方,澇多旱少。
但也說明一個問題。
那就是古代的科學技術,上限很高。有很多讓現代人都感歎的技術,但是同樣下限也很低,大多數技術都是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技術擴散非常慢。就好像全國各地每個存在幾乎都有的石磨,是北魏年間的技術。千餘年來根本沒有什麽變化。
所以周夢臣在周家村的作為,其實並沒有超出這個時代。
更多將已經成熟的技術應用起來。
教會了周家村本地百姓怎麽造水車。
而這種水車,大明各地已經有了不知道多少。當然了,很多人都會造。當然了,周夢臣還是有別的貢獻的。就是出錢。
很多時候,農村的情況之所以如此淒慘,並不是沒有技術,而是缺錢。
周夢臣帶回去的用於買地的錢,花了一大半。也正是如此,周家族長才開祠堂,費了好大功夫,將各家的土地均出一塊三百畝的旱田給周夢臣的。
周夢臣一直以為他從後世帶來的科學技術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但是現實給了他重重一棒,有些問題,科技技術並不能解決,唯有錢能解決。
劉老尚書比周夢臣更清楚下麵的情況。
周夢臣僅僅是在周家村一地看過而已,當年劉老尚書臨危受命,視察河工,三個月能開十幾條渠,疏浚山東七十多條河流,不敢說腳步踏遍整個山東,但是山東西部,河南沿著黃河一帶,他都是細細勘探過的。
總體來說,情況比周夢臣看的更加嚴重。
這也是古代的生產方式有關係。
明清時代的土地製度,一直佃戶製度,也就是地主並不直接經營土地,而是將土地佃給佃戶耕種。精耕細作的情況下,每一家耕種的土地是有限的。而最簡單的水利工程都不是就如同周家村一般。
改變的都不是幾畝十幾畝的土地。最少一個村子,數千畝上萬畝的土地。
這樣的工程,根本不是佃戶們協作就能做成的。
而地主也沒有這個動力做這一件事情,因為很少有地主能有數千畝,上萬畝土地。所謂千年田,八百主。雖然每家每戶都不願意賣出土地,但是以長尺度的時間觀察,土地變動還是很頻繁的。有諸子分家,將一塊完整的土地分成很多小塊的,也有家中有人中舉人,擴張土地,等家中沒有人能繼承科舉上的成就,這些土地也就丟給別人了。
就好像周家一場大病,就不得不將土地給賣掉。
再有就是土地之中複雜關係,比如田骨田皮也就是使用權與所有權。等等這些複雜的關係,都阻礙了興建水利的行為。
這就是為什麽一定要土改的原因,如果不進行土改,將這些數百年來陳陳相因的土地關係一筆勾銷,在農村做什麽事情都是事倍功十分之一都未必有。旗幟鮮明的證明了,什麽叫做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
周夢臣將他在周家村一些經曆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還有這些感歎。
當然了,周夢臣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會交淺言深,什麽生產關係生產力雲雲,都是周夢臣內心之中腹誹,並沒有宣之於口。
劉老尚書聽了,對周夢臣又多欣賞了幾分,不過,他也調整話題農村的具體情況上談了,而是詳細說起周夢臣在水利上幾個新鮮的發明,說道:“說說你改進打井機?”
此刻周夢臣一陣失望,也不知道自己在失望什麽。
李雲珍叫門,卻見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應門。
李雲珍說道:“劉公子,令祖的情況?”
這個少年臉上頗有幾分強裝歡喜,說道:“李姑娘,”隻說了這三個字,剩下的就是一聲長歎而已。隨即岔開話題,說道:“李姑娘來了,祖父吩咐可以直接進去。請。隻是這位?”
李雲珍說道:“他是令祖讓我帶過來的。”
這個少年微微遲疑了一下,說道:“周夢臣?周飛熊?”
周夢臣聽了微微吃驚,立即說道:“賤名不足掛齒。”
這個少年比周夢臣也不過是小上一兩歲而已,此刻見了周夢臣,目光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反複打量一遍,似乎要看出這個人到底有什麽特異之處,讓祖父如此在乎,隨即說道:“請。”
周夢臣很想問到底來拜訪誰,但是主人家在場,也不好開口,隻是跟著走。
這個院落並不大。
甚至說很小,比起周家三進院子還要小不少,隻有區區一進,過了天井,就是一排房子,是主人的臥房了。周夢臣還沒有進屋,就看見屋簷下的藥罐,以及一直沒有消散的藥味。在一邊地麵上,黑色的藥渣堆在一起,看上去還很是濕潤。
似乎是剛剛換的。
隻是數量未免多了一些。
這也預示著主人家的狀況,並不是太好。
李雲珍一掀竹簾進了去了,周夢臣緊跟其後。
進去之後,就聞到一股味道,這味道很奇怪,是藥味與香味夾雜在一起的。
所謂的香味不是別的。
而是書香。
並非書真的有香,而是藏書之人為了防蟲蛀,在書中夾雜了各種防蟲蛀的香料,這種香料的味道,就被人稱為書香。
這個房間並不大,牆角之處放著一張床榻,有一個老人橫臥,而除此之外,就是密密麻麻的書架,似乎充斥著每一個角落,可見這裏的主人是一個愛書之人。
李雲珍來到床榻之前,輕聲說道:“劉爺爺。”
周夢臣也認出了這個老人,就是當然給自己提出各種問題的老人,隻是區區兩個月不見,整個人都變得衰老多了。似乎時間在他的身上,有一種加速的效果。他似乎在睡覺,也似乎沒有睡覺,聽了李雲珍的呼喊,整個人一顫,睜開了眼睛,說道:“你來了?”
李雲珍說道:“周夢臣也來。”
這個老者不是別人,正是劉老尚書。他看了一眼周夢臣,說道:“既然有客來了,扶我起來。”
劉老尚書言語之中,有一種不容拒絕的的語氣,那個少年隻能與李雲珍一起,將他從床上攙扶到一邊的書桌上坐定。
劉老尚書坐下之後,問道:“周飛熊,我聽聞你下鄉去研究我當初提出的問題?對嗎?”
周夢臣看了一眼李雲珍。他所做所
為,雖然沒有瞞人的地方,但也沒有保密。不過這老者與周夢臣的關係並不親近,想來是李雲珍告訴他的。
他對老者語氣有些不舒服,有一種長輩質問的感覺。隻是看在李雲珍的麵子上,也覺得這老人家年紀大了。尊老愛幼從來是傳統美德,他心中雖然有些不舒服,但是依然畢恭畢敬的說道:“上一次聽了老先生一番話,在下徹夜苦思,不得要領。有些問題單單憑借空想,是想不出一個所以然的,故而這才回鄉一趟,親自試試,才發現老先生所言,正是金玉良言。”
劉老尚書微微撚須說道:“有什麽心得體會,說來聽聽?”
聽起來,就好像是老師問學生一般。
不過,周夢臣打開了話匣子,也就沒有那麽在意了。
他在周家村之中,有很多體悟。正沒有與人說。他這些話與周大壯,程大位,乃至於周家村的人聽,他們估計也聽不懂,雙方的思維都不在一個頻率上,或許唯一能聽懂的,就是自己的弟子,程大位。
但是程大位畢竟年紀小,不能給周夢臣太多有效的反饋。
周夢臣本來想去拜訪張叔大,兩人好好商討一下,張叔大對這個話題,定然是很感興趣的,而且張叔大博覽群書,學識見識都不錯,定然能給周夢臣很多靈感。此刻想來,這個老者也不錯。
畢竟,從之前的隻言片語之中,可以看出來,這個老者也是一個行家。或許能給周夢臣完全不同的思考。
<a id="wzsy" href="https://www.yyxs.la">yyxs.la</a>
周夢臣長歎一聲,說道:“我在鄉下最大的感悟就是,其實鄉下最需要並不是什麽高科技,而是將最普通的水車普及下去。”
劉老尚書聽到“高科技”這三個字,眉頭微微一皺,他不大明白,卻沒有細問。反正聯係上下文的意思,這三個字的意思猜都能猜出來。並不影響兩人之間的談話。
周夢臣是有感而發,並沒有多在意,隻當眼前的是一個普通的老頭,最多是在水利上有所建樹的老頭而已,毫無心理負擔的繼續說道:“先人開溝壑而灌溉,估計是以神農氏為始,而用水車水排,是東漢就已經成熟的技術,可是我在周家村看到的,卻是一塌糊塗水利,也沒有什麽水車什麽的。全部是靠天收。實在是-----”
周夢臣輕輕搖頭。
正如周夢臣說的。
周夢臣在周家村這一段時間之內,雖然大多數時間都在周家村忙著,但也抽時間去周圍幾個村子看過。發現周家村並不是一個例。
這些並沒有什麽技術含量,甚至可以說幾千人年,先人們都寫入書籍之中的技術,很多都沒有得到應用。
這固然是湖廣這些地方,澇多旱少。
但也說明一個問題。
那就是古代的科學技術,上限很高。有很多讓現代人都感歎的技術,但是同樣下限也很低,大多數技術都是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技術擴散非常慢。就好像全國各地每個存在幾乎都有的石磨,是北魏年間的技術。千餘年來根本沒有什麽變化。
所以周夢臣在周家村的作為,其實並沒有超出這個時代。
更多將已經成熟的技術應用起來。
教會了周家村本地百姓怎麽造水車。
而這種水車,大明各地已經有了不知道多少。當然了,很多人都會造。當然了,周夢臣還是有別的貢獻的。就是出錢。
很多時候,農村的情況之所以如此淒慘,並不是沒有技術,而是缺錢。
周夢臣帶回去的用於買地的錢,花了一大半。也正是如此,周家族長才開祠堂,費了好大功夫,將各家的土地均出一塊三百畝的旱田給周夢臣的。
周夢臣一直以為他從後世帶來的科學技術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但是現實給了他重重一棒,有些問題,科技技術並不能解決,唯有錢能解決。
劉老尚書比周夢臣更清楚下麵的情況。
周夢臣僅僅是在周家村一地看過而已,當年劉老尚書臨危受命,視察河工,三個月能開十幾條渠,疏浚山東七十多條河流,不敢說腳步踏遍整個山東,但是山東西部,河南沿著黃河一帶,他都是細細勘探過的。
總體來說,情況比周夢臣看的更加嚴重。
這也是古代的生產方式有關係。
明清時代的土地製度,一直佃戶製度,也就是地主並不直接經營土地,而是將土地佃給佃戶耕種。精耕細作的情況下,每一家耕種的土地是有限的。而最簡單的水利工程都不是就如同周家村一般。
改變的都不是幾畝十幾畝的土地。最少一個村子,數千畝上萬畝的土地。
這樣的工程,根本不是佃戶們協作就能做成的。
而地主也沒有這個動力做這一件事情,因為很少有地主能有數千畝,上萬畝土地。所謂千年田,八百主。雖然每家每戶都不願意賣出土地,但是以長尺度的時間觀察,土地變動還是很頻繁的。有諸子分家,將一塊完整的土地分成很多小塊的,也有家中有人中舉人,擴張土地,等家中沒有人能繼承科舉上的成就,這些土地也就丟給別人了。
就好像周家一場大病,就不得不將土地給賣掉。
再有就是土地之中複雜關係,比如田骨田皮也就是使用權與所有權。等等這些複雜的關係,都阻礙了興建水利的行為。
這就是為什麽一定要土改的原因,如果不進行土改,將這些數百年來陳陳相因的土地關係一筆勾銷,在農村做什麽事情都是事倍功十分之一都未必有。旗幟鮮明的證明了,什麽叫做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
周夢臣將他在周家村一些經曆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還有這些感歎。
當然了,周夢臣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會交淺言深,什麽生產關係生產力雲雲,都是周夢臣內心之中腹誹,並沒有宣之於口。
劉老尚書聽了,對周夢臣又多欣賞了幾分,不過,他也調整話題農村的具體情況上談了,而是詳細說起周夢臣在水利上幾個新鮮的發明,說道:“說說你改進打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