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至此時,已近一個時辰,日頭已上三杆,天氣越來越暖。
牆下黑煙滾滾,城內灰塵漫天,手雷的爆響依舊不斷,但已無方一開戰時那般緊密。
射程近至百步,炮卒的準頭足了許多,近有兩成手雷被拋上了城牆,落到了城道中。
但就如之前所見,隻要一察覺有物事落至木盾之上,盾下兵卒就會齊齊起身。手雷自然就會順勢滾落。
李彰不是沒有試著用過方形的炸藥包,但破度太斜,作用不大。
經此一次,炮營也算是受了點教訓,李彰已然開始盤算,回去後該如何改進,將手雷或炸藥包製成外麵帶刺,拋到哪就能釘到哪裏的那一種。
也有湊巧剛落到盾牆就爆炸的,威力不可謂不大。就隻有寸許厚的木盾,根本防不住激射而出的鋼珠。
可惜的是攻擊範圍太小,也就能波及到一丈左右。
那處牆頭但有驚亂,就會被伍什長鎮壓下去。所以,雖然頭都不敢露,但城上的守軍並無任何潰亂的跡像。
相反的是,元繼的信心越來越足。
此物確實厲害,但要說與天威相提並論,與笑話無異。
不見兵卒的膽氣越來越壯,早不複爆響剛起時的膽戰心驚。甚至有膽大的躍躍欲試,從城垛的孔洞中往下射著箭。
可惜足有百步,根本對魏軍造不成什麽危脅。
不過元繼並不急。‘
他堅信便是李承誌,此物得來也定是不易,不可能無窮無盡。
但等雷停之際,就是他反攻之時……
“父親,魏軍又靠前了!”
元羅驚呼了一聲,元繼連忙將他拉開,湊到了垛口的孔洞上。
百步外,炮車依舊在拋射,其後卻又有無數步卒越出炮陣,飛快的往前移動。
弓卒?
兩人一組,一人負著長弓,舉著火把。其後兩步外,另有一卒背負兩支箭囊。粗略估計,每囊應有箭三十支。
進至離城牆約有五十步,近兩千弓兵齊齊停駐,前卒將火把紮於地中,開始上弦,後卒解下箭囊,將箭支擺於前卒腳下。
元繼仔細一瞅,瞳孔微微一縮。
這是火箭……
“魏兵要放火箭,快……備水……”
聽到元繼的嘶喊,盾牆之下頓時傳出此起彼伏的厲喝聲。相距就隻有百步,炸聲雖響,但厲喝聲極大,就連李承誌與李鬆也聽的非常清楚。
李鬆眉頭緊皺,目露凶光,緊緊的盯著城牆,李承誌看了幾眼後,又輕輕一歎。
元繼連防雷的辦法都能想出來,何況火箭?
不出意外,此次李鬆依舊會無功而返。
不過此時依舊由李鬆指揮,李承誌並未剝奪其兵權。再者他本就要李鬆長個教訓,巴不得李鬆再吃他癟。
至多也就是浪費些箭支而已……
所以即便料到了後果,李承誌也選擇默不作聲。
觀望了一陣,李始賢轉了轉眼珠,悄悄的靠了上來:“看來元繼應是早有防備,火箭怕也是無用?”
他不是從城上的布置看出來的,而是從李承誌的臉上推斷出來的……
李承誌順便恭維了一句:“父親明見!”
明見個屁!
暗暗罵了一句,他又問道:“那元繼會如何防?”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若是火,用然是用水滅……”
水?
這麽簡單?
李承誌點著頭:“就是這麽簡單!”
李始賢滿臉怪異:“不是說,那火箭如附骨之蛆,水澆不滅麽?”
你見我何時說過?
便是李鬆也從未說過此言,因為他知道此種火箭雖利,但還遠未到如此程度?
李亮倒是知道李承誌新近製出了一種真遇水而不滅的火油,可惜就是量太少……
“訛傳罷了!”
李承誌樓下指了指,“之所以如此,皆是因敵於裏戰之中遭遇火箭。又因無處取水,敵兵就隻能用隨身所帶的水囊或酒澆撲。
但就如杯水車薪,反倒越澆火就越大。因此才有了附骨之蛆,水澆不滅的謠言……
但如今賊敵有城可據,取水極易。一桶不夠便取十桶,豈有澆撲不滅之理?”
李始賢滿麵愁容:“那豈不是說,真就對元繼這烏龜陣無計可施了?”
李承誌溫聲寬慰道:“父親莫慌,辦法其實還是有的?”
李始賢猛的來了精神:“何法?”
瞅了瞅李鬆,李承誌露出一絲奸笑:“父親稍後便知。”
現在說出來就不靈了,怎麽也該再刺激刺激李鬆才對。
指揮弓營的是李亮,而所謂的弓卒,其實就是兩千涇州兵,白甲舊部。
倒不是說朝廷的中軍不中用,而是之前未見過此物之利,怕驚慌失措,不小心引起事故。
不看此時的弓卒也如炮陣一般,陣型列的極疏。一是用來防備城上的弩槍、箭雨、石炮等。二則是以防誤傷。
若離的極近,但凡有一個兵卒不慎失火,絕對就會火燒連營。所以連箭囊與兵卒都離著極開,足有三四尺。且一人主射,一人專負於其後供箭。
等前卒射完擺放於腳下的箭支,差不多也已力竭,而後後卒就會接力,換由前卒供箭。
見右翼望樓堅起了李鬆的號旗,李亮一聲令喝,揮下令旗。
上千支箭就如流星,被兵卒拋射到半空,又斜斜落下。
第一輪隻是試射,故而有遠有近。一部分落到了城牆上,也有一部分飛過了城頭,落於牆道之中的並無多少。
而三輪之後,士兵才算是把握住了些準頭。一千弓卒齊齊開弓,近五六百支釘到了盾牆上。
李鬆的視線就未離開過城牆,自弓兵試射開始,他的眉頭就越緊越緊。到射到第四輪,第五輪時,整張臉都擰成了一團,就像吃了蒼蠅一樣。
他終於知道,方才說到要用火箭,郎君為何笑的那般怪異。
因為依舊作用不大。
弓兵的箭囊是特製的,箭支取出之時,纏在箭杆上的麻絲,草戎都還滴著油。這也是李承誌為何會靳令弓卒那般小心的緣故。
而這樣的箭射出去,不管釘到哪裏,都會濺出火油,所以一枝箭能燒起好大一塊。不管是鐵甲、還是人、或是馬。
若是木盾,就更輕鬆了,絕對是一燒一大片。
但詭異的是,此時的火箭釘到那木盾之上,竟然就隻箭杆有火,根本將那盾牆引不燃?
細啾了幾眼,當看到一枚手雷落到盾牆之上,木盾竟被砸出了一個坑,好似還有水花濺起時,李鬆心中一動:那木盾之上,竟釘著麻布,或是棉被?
隻要一潑水,麻布就會吸足水分,火箭落到上麵,自然也著不起來……
一瞬間,李鬆仿佛老了好幾十歲,麵容蕭索,滿目蒼桑。
以往,李承誌屢次說教,稱火藥再厲害也隻是工具、武器。若過於依賴,便會失了根本。
李鬆表麵聽從,但心中很是不以為然。
火器又非普通的刀兵,又豈是那麽容易就能想出破解之法的?
所以他一直信心百倍,以為有了炸藥,這天下再無李氏之一合之敵!
而到此時,他才明白李承誌常說的那句話,“人力有窮時,但智無止境”是何意。
元繼所用之法簡單至極,卻偏偏讓他無計可施……
李承誌麵無表情的走了過來:“如何,可有感想?”
李鬆低著頭,緩緩的單膝跪在:“仆……慚愧!”
“慚愧就對了!總比你妄自尊大、視天下英雄於無物,終有一日慘遭大敗,甚至是丟了性命的強……”
李承誌慢悠悠的吐了一口氣:“日後須時常自勉:霸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關羽氣盛,終是敗走麥城……”
聽到這兩句,李鬆如夢初醒,刹那間便是一身冷汗。
他安敢與項羽、關羽相提並論?
“罷了,起來吧……也莫要浪費箭矢了,去傳令,命弓兵盡數撤回。”
李承誌也懶的賣關子,“再令李彰,也莫要拋雷了,換成油甕……嗯,你也去,持我令信去找李亮,就稱需那種清澈如水的火油,不然憑李彰定是要不出來的?”
清澈如水的火油,豈不是還是火油?
李鬆有些不解,李始賢更是狐疑:“你方才不是還稱,元繼此次準備的極為準分,應是備足了水,隻憑火箭,根本破不了這盾牆?難不成,這火油另有蹊蹺?”
可不就是有蹊蹺?
反正稍後就能看到,也沒隱瞞的必要。李承誌點著頭:“這一次,才是真正的水澆不滅!”
其時就是從石油當中提取的輕火油,也就是熬煉之時,浮在最上麵的那一層。
具體成分李承誌不好判斷,但至少有汽油、煤油和柴油的成份。
這玩意就是倒進水裏都能點燃,就更不怕用水澆了。
而用來泡製火箭的,則是底層的重油,其中含有瀝青,沾上就抹不下來,所以才會傳為“附骨之蛆”那般神奇……
李鬆一聽,眼中又泛起了精光。
李承誌的臉頓時一黑:“相生相克乃是至理,有矛就定會有盾,世上豈會有無解之物?你信不信今日之後,元繼定會想出防備之法?”
李始賢迫不及待道:“連水都潑不滅,還能如何破?”
“土掩即可,父親若不信,此戰之後一試便知!”
李承誌的神情極是認真,“但想來元繼定未料到此節,一時情急,又能到哪裏挖土?”
別說元繼了,就連李鬆也沒想到。
剛剛沉寂下去的野心又活絡了幾分,李鬆恭恭敬敬的從李承誌手中接過令牌。
“傳令李彰,先拋油甕,待破其盾牆,再實實情而定。若城上仍有頑抗之敵,再以雷器轟擊也不遲……
傳令刁整,待城頭火起,便命步卒填平護城河。再傳令李亮,命涇州兩營準備雲梯、對樓,待城頭熄,便蟻附攻城……”
李鬆連聲應著,飛快的下了望樓。
李始賢早就知道,不管何日破城,這登城的首功定然是他的。心中雖然振奮,但早已不複前些時日那般激烈。
暗自咂摸了一陣,他又小聲問著李承誌:“此時想來,這水潑不滅的火油,定非你此前所稱用烈酒所製。而就連李鬆都不知此物如此厲害,可是你……留了後手?”
李承誌愣了一下,又有些哭笑不得。
他也未隱瞞:“父親多慮了,李鬆之所以不知,皆因此物難得。普天之下,就隻夏州的金明郡可產此物。且經此一役,已被我采的七七八八,怕是至少五六年,才得以再采一次,故爾李鬆才不知情,我也是能少用則少用……”
“比那火藥……還難得?”
還真就是。
火藥之中,也就硫黃需要從礦石中提煉,而且也並非多難得。至於硝,隻要有人、養馬養牛,就能源源不斷的用尿熬製出來。
<a id="wzsy" href="http://m.slkslk.com">思路客</a>
但以古代的技術,也就隻能采一下露天石油。而如今,還真就隻有金明郡有這東西。
李承誌也沒說假話:高猛足足動用了近萬民夫,已經將一座數百丈方圓的湖幾乎挖幹,他才煉堪堪煉了一千多斤輕火油。
倒是可以往下深挖,但難度幾乎呈幾何倍數增長。也就隻能讓石油慢慢往出滲,確實比火藥難得。
再者有比石油更好用的火藥,李承誌覺的沒必要舍盡求遠,所以也就不怎麽上心。要不是此次恰好在關中作戰,他都懶的去采……
看李承誌點著頭,意思並非後手,而是確實難得,所以李鬆才不知情。李始賢稍稍有些失望。
他左右一瞅,見最近的李睿也足足離著數丈,便往前一步,湊到了李承誌的耳邊:
“李鬆擅自出兵,滅杜侖部、克頭曼城之事,固然有為父之過,但也可見李鬆之野望……故而,你應未雨綢繆,防微杜漸才對。”
未雨綢繆,防微杜漸?
父親果不愧為父親,李崇對其“狡詐如狐”的評語,還真是入木三分。
該留的後手,李承誌何止留了一手。但即便是在李始賢麵前,他也肯定說半句實話。
這就叫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多謝父親提醒,兒子知道了!”
這種話比較犯忌諱,若非父子,李始賢絕不會多嘴。
隻當他是真的明白了,李始賢微一頜首,又將目光挪向了城頭。
隻是數息,清水城就成了一片火海……
牆下黑煙滾滾,城內灰塵漫天,手雷的爆響依舊不斷,但已無方一開戰時那般緊密。
射程近至百步,炮卒的準頭足了許多,近有兩成手雷被拋上了城牆,落到了城道中。
但就如之前所見,隻要一察覺有物事落至木盾之上,盾下兵卒就會齊齊起身。手雷自然就會順勢滾落。
李彰不是沒有試著用過方形的炸藥包,但破度太斜,作用不大。
經此一次,炮營也算是受了點教訓,李彰已然開始盤算,回去後該如何改進,將手雷或炸藥包製成外麵帶刺,拋到哪就能釘到哪裏的那一種。
也有湊巧剛落到盾牆就爆炸的,威力不可謂不大。就隻有寸許厚的木盾,根本防不住激射而出的鋼珠。
可惜的是攻擊範圍太小,也就能波及到一丈左右。
那處牆頭但有驚亂,就會被伍什長鎮壓下去。所以,雖然頭都不敢露,但城上的守軍並無任何潰亂的跡像。
相反的是,元繼的信心越來越足。
此物確實厲害,但要說與天威相提並論,與笑話無異。
不見兵卒的膽氣越來越壯,早不複爆響剛起時的膽戰心驚。甚至有膽大的躍躍欲試,從城垛的孔洞中往下射著箭。
可惜足有百步,根本對魏軍造不成什麽危脅。
不過元繼並不急。‘
他堅信便是李承誌,此物得來也定是不易,不可能無窮無盡。
但等雷停之際,就是他反攻之時……
“父親,魏軍又靠前了!”
元羅驚呼了一聲,元繼連忙將他拉開,湊到了垛口的孔洞上。
百步外,炮車依舊在拋射,其後卻又有無數步卒越出炮陣,飛快的往前移動。
弓卒?
兩人一組,一人負著長弓,舉著火把。其後兩步外,另有一卒背負兩支箭囊。粗略估計,每囊應有箭三十支。
進至離城牆約有五十步,近兩千弓兵齊齊停駐,前卒將火把紮於地中,開始上弦,後卒解下箭囊,將箭支擺於前卒腳下。
元繼仔細一瞅,瞳孔微微一縮。
這是火箭……
“魏兵要放火箭,快……備水……”
聽到元繼的嘶喊,盾牆之下頓時傳出此起彼伏的厲喝聲。相距就隻有百步,炸聲雖響,但厲喝聲極大,就連李承誌與李鬆也聽的非常清楚。
李鬆眉頭緊皺,目露凶光,緊緊的盯著城牆,李承誌看了幾眼後,又輕輕一歎。
元繼連防雷的辦法都能想出來,何況火箭?
不出意外,此次李鬆依舊會無功而返。
不過此時依舊由李鬆指揮,李承誌並未剝奪其兵權。再者他本就要李鬆長個教訓,巴不得李鬆再吃他癟。
至多也就是浪費些箭支而已……
所以即便料到了後果,李承誌也選擇默不作聲。
觀望了一陣,李始賢轉了轉眼珠,悄悄的靠了上來:“看來元繼應是早有防備,火箭怕也是無用?”
他不是從城上的布置看出來的,而是從李承誌的臉上推斷出來的……
李承誌順便恭維了一句:“父親明見!”
明見個屁!
暗暗罵了一句,他又問道:“那元繼會如何防?”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若是火,用然是用水滅……”
水?
這麽簡單?
李承誌點著頭:“就是這麽簡單!”
李始賢滿臉怪異:“不是說,那火箭如附骨之蛆,水澆不滅麽?”
你見我何時說過?
便是李鬆也從未說過此言,因為他知道此種火箭雖利,但還遠未到如此程度?
李亮倒是知道李承誌新近製出了一種真遇水而不滅的火油,可惜就是量太少……
“訛傳罷了!”
李承誌樓下指了指,“之所以如此,皆是因敵於裏戰之中遭遇火箭。又因無處取水,敵兵就隻能用隨身所帶的水囊或酒澆撲。
但就如杯水車薪,反倒越澆火就越大。因此才有了附骨之蛆,水澆不滅的謠言……
但如今賊敵有城可據,取水極易。一桶不夠便取十桶,豈有澆撲不滅之理?”
李始賢滿麵愁容:“那豈不是說,真就對元繼這烏龜陣無計可施了?”
李承誌溫聲寬慰道:“父親莫慌,辦法其實還是有的?”
李始賢猛的來了精神:“何法?”
瞅了瞅李鬆,李承誌露出一絲奸笑:“父親稍後便知。”
現在說出來就不靈了,怎麽也該再刺激刺激李鬆才對。
指揮弓營的是李亮,而所謂的弓卒,其實就是兩千涇州兵,白甲舊部。
倒不是說朝廷的中軍不中用,而是之前未見過此物之利,怕驚慌失措,不小心引起事故。
不看此時的弓卒也如炮陣一般,陣型列的極疏。一是用來防備城上的弩槍、箭雨、石炮等。二則是以防誤傷。
若離的極近,但凡有一個兵卒不慎失火,絕對就會火燒連營。所以連箭囊與兵卒都離著極開,足有三四尺。且一人主射,一人專負於其後供箭。
等前卒射完擺放於腳下的箭支,差不多也已力竭,而後後卒就會接力,換由前卒供箭。
見右翼望樓堅起了李鬆的號旗,李亮一聲令喝,揮下令旗。
上千支箭就如流星,被兵卒拋射到半空,又斜斜落下。
第一輪隻是試射,故而有遠有近。一部分落到了城牆上,也有一部分飛過了城頭,落於牆道之中的並無多少。
而三輪之後,士兵才算是把握住了些準頭。一千弓卒齊齊開弓,近五六百支釘到了盾牆上。
李鬆的視線就未離開過城牆,自弓兵試射開始,他的眉頭就越緊越緊。到射到第四輪,第五輪時,整張臉都擰成了一團,就像吃了蒼蠅一樣。
他終於知道,方才說到要用火箭,郎君為何笑的那般怪異。
因為依舊作用不大。
弓兵的箭囊是特製的,箭支取出之時,纏在箭杆上的麻絲,草戎都還滴著油。這也是李承誌為何會靳令弓卒那般小心的緣故。
而這樣的箭射出去,不管釘到哪裏,都會濺出火油,所以一枝箭能燒起好大一塊。不管是鐵甲、還是人、或是馬。
若是木盾,就更輕鬆了,絕對是一燒一大片。
但詭異的是,此時的火箭釘到那木盾之上,竟然就隻箭杆有火,根本將那盾牆引不燃?
細啾了幾眼,當看到一枚手雷落到盾牆之上,木盾竟被砸出了一個坑,好似還有水花濺起時,李鬆心中一動:那木盾之上,竟釘著麻布,或是棉被?
隻要一潑水,麻布就會吸足水分,火箭落到上麵,自然也著不起來……
一瞬間,李鬆仿佛老了好幾十歲,麵容蕭索,滿目蒼桑。
以往,李承誌屢次說教,稱火藥再厲害也隻是工具、武器。若過於依賴,便會失了根本。
李鬆表麵聽從,但心中很是不以為然。
火器又非普通的刀兵,又豈是那麽容易就能想出破解之法的?
所以他一直信心百倍,以為有了炸藥,這天下再無李氏之一合之敵!
而到此時,他才明白李承誌常說的那句話,“人力有窮時,但智無止境”是何意。
元繼所用之法簡單至極,卻偏偏讓他無計可施……
李承誌麵無表情的走了過來:“如何,可有感想?”
李鬆低著頭,緩緩的單膝跪在:“仆……慚愧!”
“慚愧就對了!總比你妄自尊大、視天下英雄於無物,終有一日慘遭大敗,甚至是丟了性命的強……”
李承誌慢悠悠的吐了一口氣:“日後須時常自勉:霸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關羽氣盛,終是敗走麥城……”
聽到這兩句,李鬆如夢初醒,刹那間便是一身冷汗。
他安敢與項羽、關羽相提並論?
“罷了,起來吧……也莫要浪費箭矢了,去傳令,命弓兵盡數撤回。”
李承誌也懶的賣關子,“再令李彰,也莫要拋雷了,換成油甕……嗯,你也去,持我令信去找李亮,就稱需那種清澈如水的火油,不然憑李彰定是要不出來的?”
清澈如水的火油,豈不是還是火油?
李鬆有些不解,李始賢更是狐疑:“你方才不是還稱,元繼此次準備的極為準分,應是備足了水,隻憑火箭,根本破不了這盾牆?難不成,這火油另有蹊蹺?”
可不就是有蹊蹺?
反正稍後就能看到,也沒隱瞞的必要。李承誌點著頭:“這一次,才是真正的水澆不滅!”
其時就是從石油當中提取的輕火油,也就是熬煉之時,浮在最上麵的那一層。
具體成分李承誌不好判斷,但至少有汽油、煤油和柴油的成份。
這玩意就是倒進水裏都能點燃,就更不怕用水澆了。
而用來泡製火箭的,則是底層的重油,其中含有瀝青,沾上就抹不下來,所以才會傳為“附骨之蛆”那般神奇……
李鬆一聽,眼中又泛起了精光。
李承誌的臉頓時一黑:“相生相克乃是至理,有矛就定會有盾,世上豈會有無解之物?你信不信今日之後,元繼定會想出防備之法?”
李始賢迫不及待道:“連水都潑不滅,還能如何破?”
“土掩即可,父親若不信,此戰之後一試便知!”
李承誌的神情極是認真,“但想來元繼定未料到此節,一時情急,又能到哪裏挖土?”
別說元繼了,就連李鬆也沒想到。
剛剛沉寂下去的野心又活絡了幾分,李鬆恭恭敬敬的從李承誌手中接過令牌。
“傳令李彰,先拋油甕,待破其盾牆,再實實情而定。若城上仍有頑抗之敵,再以雷器轟擊也不遲……
傳令刁整,待城頭火起,便命步卒填平護城河。再傳令李亮,命涇州兩營準備雲梯、對樓,待城頭熄,便蟻附攻城……”
李鬆連聲應著,飛快的下了望樓。
李始賢早就知道,不管何日破城,這登城的首功定然是他的。心中雖然振奮,但早已不複前些時日那般激烈。
暗自咂摸了一陣,他又小聲問著李承誌:“此時想來,這水潑不滅的火油,定非你此前所稱用烈酒所製。而就連李鬆都不知此物如此厲害,可是你……留了後手?”
李承誌愣了一下,又有些哭笑不得。
他也未隱瞞:“父親多慮了,李鬆之所以不知,皆因此物難得。普天之下,就隻夏州的金明郡可產此物。且經此一役,已被我采的七七八八,怕是至少五六年,才得以再采一次,故爾李鬆才不知情,我也是能少用則少用……”
“比那火藥……還難得?”
還真就是。
火藥之中,也就硫黃需要從礦石中提煉,而且也並非多難得。至於硝,隻要有人、養馬養牛,就能源源不斷的用尿熬製出來。
<a id="wzsy" href="http://m.slkslk.com">思路客</a>
但以古代的技術,也就隻能采一下露天石油。而如今,還真就隻有金明郡有這東西。
李承誌也沒說假話:高猛足足動用了近萬民夫,已經將一座數百丈方圓的湖幾乎挖幹,他才煉堪堪煉了一千多斤輕火油。
倒是可以往下深挖,但難度幾乎呈幾何倍數增長。也就隻能讓石油慢慢往出滲,確實比火藥難得。
再者有比石油更好用的火藥,李承誌覺的沒必要舍盡求遠,所以也就不怎麽上心。要不是此次恰好在關中作戰,他都懶的去采……
看李承誌點著頭,意思並非後手,而是確實難得,所以李鬆才不知情。李始賢稍稍有些失望。
他左右一瞅,見最近的李睿也足足離著數丈,便往前一步,湊到了李承誌的耳邊:
“李鬆擅自出兵,滅杜侖部、克頭曼城之事,固然有為父之過,但也可見李鬆之野望……故而,你應未雨綢繆,防微杜漸才對。”
未雨綢繆,防微杜漸?
父親果不愧為父親,李崇對其“狡詐如狐”的評語,還真是入木三分。
該留的後手,李承誌何止留了一手。但即便是在李始賢麵前,他也肯定說半句實話。
這就叫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多謝父親提醒,兒子知道了!”
這種話比較犯忌諱,若非父子,李始賢絕不會多嘴。
隻當他是真的明白了,李始賢微一頜首,又將目光挪向了城頭。
隻是數息,清水城就成了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