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如海,晨陽似血!


    黑煙籠罩州城,遮天蔽日。


    滿山遍野都是斷肢、殘軀、腸肚、內髒、焦屍……鮮血匯流成溪,浸濕大地,然後一點一點的滲進泥土裏。空氣中到處都彌漫著毛發、肉體被燒焦的味道……


    達奚騎在馬上,一持抓韁,另一手用一塊帛巾捂著口鼻。


    他自問也算是多經陣戰,但如今日這般慘烈的戰場,還真是第一次見。


    自古以來,但凡萬人以上的大戰,十之八九都是以潰敗為結局。戰損至三成而未潰,並依然有戰力者,就可稱之為強軍。


    戰損達四成以還未潰,那就是鐵軍了。


    超過五都還沒有潰敗的戰役,自秦以來,用一巴掌就能數得過來……


    真能打到那種程度,就不是可以用‘極其慘烈’這樣的字眼來形容了,而是“慘不忍睹”才對……


    而今日呢?


    預估叛民足達五六萬眾,但俘虜竟然不足千,其餘盡皆戰死?


    恒古未有之……


    達奚捫心自問,今日這一戰若隻靠李韻的岐州兵,早潰敗了。


    而且換誰來指揮都沒用,包括奚康生。


    所以達奚從心底裏佩服李承誌:竟隻靠著兩千餘輔兵,就能力挽狂瀾?


    可見,李承誌麾下因誤中敵計而葬身火海的那四營戰卒,又該是何等精悍?


    看著站在遠處佇立不動,似是在默哀的李承誌,達奚暗暗的歎了一口氣:可惜了……


    默哀個鳥蛋!


    雖依稀可看出白甲的痕跡,但別人不清楚,李承誌還不清楚?


    這些屍體,全是叛軍假扮的!


    李承誌是在觀察痕跡,並設想萬一奚康生起了疑,要跑來看看白甲兵是不是真被燒死了,會不會看出什麽破綻。


    但眼下看來,好像問題不大。


    每一具屍體都被燒的如同焦柴,別說看出年紀和麵貌,就是想辯出男女,都得廢好一陣功夫。


    確定沒什麽遺漏,李承誌才暗鬆了一口氣。


    如今,就要看李鬆、李亮、皇甫讓等人的本事了。


    李承誌交待的是,若是無法潛出蕭關或翻過隴山,就暫且先遁入山中。


    若是能出隴山,便繼續向西北遁逃,到張掖以西後,再依弱水向北,到後世的居延澤,也就是如今的西海再做打算。


    這裏名義上雖是大魏的領土與邊境,但早被疏勒、盧水胡等匈奴的遊牧部落侵占,朝廷早已鞭長莫及。


    但對於李承誌而言,卻像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他不信在有四千白甲戰卒,一千鐵騎,五百鐵皮廂車的前提下,李鬆等人還占不下可容數千人容身的一片根據地來?


    之所以選擇這裏,是李承誌深思熟慮過的:西海又稱居延海,之所以稱海,就是因為水多。種地也罷,放牧也罷,都極其便利,而且還能種水稻。


    其次就是,那裏礦產極為豐富。


    有鹽、有硝,還有一座富鐵礦。往南百多裏的祁連山,煤銅金銀應有盡有。


    若是心再野一些,往西南三百裏就是鏡鐵山,要多少鐵礦和硫磺都能挖出來。


    李承誌之所以對西海這般熟悉,是因為這裏是他前世的老家……


    思量了一陣,李承誌才讓白甲兵開始打掃戰場。


    其實也沒什麽可以打掃的,至多也就是將那些換到屍體上的鋼甲脫下來。


    不多,也就百來具……


    看他像是緩過了神,達奚催馬走了過來。


    “李都尉,可是先命大軍搜索戰場?”


    “先等等吧!”


    李承誌搖了搖頭,又四處瞅了瞅,“大火剛起之時,那劉……嗯,那替身至多也就是雙腳剛落地,騎兵就已圍死了戰場。他除非能插上翅膀從天上飛出去,否則就定然在這方圓二三裏之內……”


    飛天?


    達奚眼睛猛的一亮:“雖不能飛天,那遁地呢?”


    “怎可能?”李承誌失笑道,“至多也就是在地下藏一藏,遁不了的……”


    他舉手往四周一指:“將軍且看……為防我騎兵、車兵突然襲營,除了寨牆、拒馬之外,劉慧汪還在營寨四周挖掘了陷馬溝,且引了水……就算藏到地底下,他又能逃到哪裏去?”


    達奚恍然大悟。


    因背靠隴山,涇州的水流極多。除了最大的涇河,城南還有蒲河、菇河,城北則有紅河、黑河,以及七八條支流。


    說誇張些,找處軟地刨個坑都有可能刨出水來,可見地下水位有多高。


    從地下根本遁不出去的……


    要說這替身的逃身之計,說簡單也簡單,難的是如何才能提前識破。達奚狐疑的也是這一點,想不通李承誌為何如此篤定,認為替身沒有被燒死,而是藏到了地底下?


    “那樓跨的太快了……其實當時替身所站的望樓根本沒有著火,是突然跨塌的。隻不過將軍當時站的太近,煙火太大,沒有看清罷了……此時想來,十之八九是替身想逃,人為製造出來的假相,讓將軍誤以為他已葬身火海……


    至於我為何斷定他藏到了地下,是我事後才想到的:那虐殺我麾下數千甲卒的火陣,竟是依諸葛武候的八陣圖而造?


    先掘挖壕溝,而後又在陣溝內鋪墊幹柴、淋灑火油,火陣方成,且寬廣足有二三裏……如此大興土木,大動幹戈,多修一兩間至多丈許,用來敗後藏身的容身之所,又有多難?”


    確實不難!


    但達奚還是覺的李承誌有些武斷了。


    真要挖不出來,就隻能胡亂找具屍體拉回去湊數了……不過他還沒來得及將奚康生的暗示向李承誌點破,就是想看看,是不是真如李承誌所料,那替身未死?


    “那都尉下令吧!”達奚一指佇立城南的那三萬府軍。


    這是奚康生的部曲,剛到不久,也就個把時辰。


    說來也是可笑,這三萬兵馬緊趕慢趕,連夜跑了一百多裏路,等趕到涇州城下,仗竟然已經打完了?


    “暫時用不到,讓大軍守好四翼即可!”


    李承誌稍一沉吟,又一指州城,悵然歎道:“請將軍持鎮守令節,先隨我去一趟城下吧……”


    達奚狐疑的看了看李承誌。


    之所以去往城下,是要去給胡始昌傳令,讓其不得擅開城門,以免替身趁亂混入城中。


    但達奚不解的是,為何李承誌好似有些畏難?


    難道是為了他未授“蕭關都尉”之職,不敢去見胡始昌?


    講那門子笑話?


    根本不可能。


    莫說胡始昌包藏禍心,為了脫罪,竟想拉李承誌當墊腳石,差點讓李承誌落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


    便是拋開這一點不談,李承誌也沒有什麽不敢見胡始昌的。


    此戰之前,胡李兩家素無什麽交情不說,那李始賢,可是被胡始昌整整禁了八年的足。


    李承誌應該是恨都來不及才對?


    達奚一頭霧水的陪著李承誌走向城下……


    城牆上到處都是人。


    有兵有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黎明時,見城下突有騎兵遊戈,打的還是西路都督李韻的旗號,城上守軍便知,官兵勝了。


    猜知大局已定,胡始昌急令州兵民夫清挖門洞,準備大開城門迎接奚鎮守。


    並謀算著,見了奚康生該如何辯解,又或是走什麽門路才能脫罪。


    胡始昌還暢想著,隻要李承誌授了那蕭關都尉之職,那此次平亂自然而然就成了自己“早有先見之明”,才令胡保宗與李承誌征召兵卒,奮力平亂。


    到時論功,一個“運籌帷幄”、“勇捍危疆”的功勞是無論如何也跑不了了,自己還有何“罪名”可言?


    為了安撫李承誌,也更是為了向奚康生暗示胡家與李家、以及與李承誌的關係有多親近,胡始昌竟早早就命李始賢,將家人親眷都接到了城上,並安排到了身側……


    李始賢瞪著一雙牛眼,恨不得再將脖子伸出幾十丈,好將城下那些將士挨個辯認一遍,好看清楚其中有沒有兒子的身影。


    雖然無比期盼,其實李始賢心裏也清楚,十之八九,今日是見不到李承誌了。


    想想也能知道,奚康生、李韻均至涇州,更是帶來了數萬府兵與州兵,麾下三品、四品的刺史與將軍一大堆,五六七八九品的軍將兵頭更是多如牛毛,哪裏有李承誌這個無官無職的黃口孺子的位置?


    失望之餘,心裏也隱隱擔憂起來。


    高肇動不了樹大根深的隴西李,就隻能拿祖居李氏出氣,害爺爺被關在這涇州城內整整八年。


    如今承誌聲名雀起,更立下如此大功,乍一看滔天富貴不日就至,但誰又能料定,假以時日,這不會成為隱患?


    李始賢也不知道,自己是該高興,還是該擔心的好……


    正痛並快樂著,耳邊傳來一聲低斥:“李懷德,你到底看清沒有?”


    除了夫人還能有誰?


    迎上郭玉枝憤怒的目光,李始賢頓時哭笑不得。


    女人不可理喻起來,還真是毫無道理可言。


    好端端的就發火?


    夫君我又沒比你多長兩隻眼,你都沒認出來,我到哪裏去認?


    李始賢也就是在心裏嘀咕一下,萬萬不會說出口的。


    他一指城下迎風飄展的大纛:“夫人且看:那是關中鎮守府的旗帳,想必鎮守就在左近,李都督也定然陪在左右。再看這數萬大軍林立,卻不見半個白甲士卒,想必承誌已被遣至後軍了……”


    意思是這裏哪裏有兒子的位置?


    郭玉枝神情一滯,又一聲低歎。


    她又怎會想不到?


    隻不過心裏一直想著:萬一呢?


    郭玉枝正失望著,突見一隊騎兵直往城下奔來,除了奚鎮守的大纛外,左右兩側的旗兵還各摯有兩杆牙旗。


    左側那一杆標有官職,上書:關中鎮守府從事中郎·鷹揚將軍·奚。


    另一杆卻光禿禿的,旗上無職無號,無銘無紋,隻有一個碩大的李字。


    古怪的是,還是一杆破旗?


    似是被火燒過,缺了一個大角,旗麵還有不少破洞,好似是被箭射出來的。除此外,其上血跡斑斑,已成暗紅色。


    看到這麵旗的人,無一不覺的詭異。


    數萬官兵中,竟奔出來一麵私旗?


    私旗也就罷了,你倒是換杆新的呀?


    看這上麵的血跡,分明是早就留下來,而非此戰中所濺……所以,你擺這麽一杆旗,是幾個意思?


    是想表明你打了多少仗,立了多少功?


    是這個意思吧?


    換成李承誌的話:也不知是哪個棒槌沒地方裝逼了……


    郭玉枝猛的生出了一絲希望,伸手一指,急聲說道:“看,夫君……你看?”


    李始賢抬眼一看,頓時失笑:“夫人,你先好好看看……


    不出意外,那杆印有‘鷹揚將軍·奚’的官旗,應該是奚鎮守之從侄達奚將軍的旗號,但卻是居左,反而是那杆私旗居右?可見就連達奚將軍都要遵其號令……”


    意思就是你兒子再厲害,也不可能淩駕於五品將軍之上啊。


    “再者,上次李鬆兵臨城下,摯的是一杆白幡,比這隻要鮮亮許多……此旗估計是李韻李都督的旗仗……也有可能是昨夜連番大戰,大纛、帥旗等已失陷,所以才用這杆破……嗯,用這杆戰旗臨時頂了一下……”


    “啊……這樣啊……”郭玉枝失望的應了一聲,臉上的笑容漸漸消散……


    看著那隊騎兵越近越近,城人眾人無不麵帶肅然,等到了二十丈左右,不論是官是民,不管男女老少,齊齊的拜了下去,齊聲山呼:“恭迎奚鎮守!”


    聽到呼聲,李承誌當即就停住了馬,百餘騎手齊齊一靳馬靳,分侍左右。


    李承誌往城上看了一眼,隻見密密麻麻全是人頭,又哪裏能分辯出哪個是李始賢?


    更何況,若是無人幫他指明,他根本就認不出來……


    李承誌輕輕一歎:“勞煩將軍去傳令吧!”


    達奚不解的看了他一眼:難不成是真不敢見那胡始昌?


    這不太像李承誌的秉性啊?


    一個胡始昌算得了什麽?


    別說即將成為階下囚,就算他有涇州刺史的官身傍身,難不成威勢還能比從父強盛?


    不見對上奚鎮守,不願低頭的時候,李承誌也照樣敢不低頭……


    心下狐疑著,達奚輕駕馬腹,又低喝了一聲:“走!”


    十餘衛騎摯著關中鎮守府和奚康生的大纛,跟著達奚奔向城下。


    還餘七八步,達奚停下了馬,拿出一塊足有巴掌大,金光閃耀的令牌,朝城上一舉:“胡始昌,鎮守有令,無令不得擅開城門,違者以逆賊論處:斬!”


    隨即,十數個衛騎齊聲高喝:“胡始昌,鎮守有令,無令不得擅開城門,違者以逆賊論處:斬!”


    看到那塊令牌,即便眼神再不好,大多數的人也能認出,那是皇帝欽賜奚康生的“使持節”,見此令牌,有如皇帝親臨……


    隻聽“轟隆隆”一陣,有如打雷一般,不多時,城牆上就跪倒了一大片。


    數息過後,達奚本能的覺的有些刺眼,抬頭一看,竟然還有好幾個人直挺挺的站在那裏,就像是被凍住了一樣?


    達奚眼神猛的一冷。


    見天子令節,竟有敢不跪的?


    他剛要斥喝,又聽城上一聲怒吼:“李始賢,你要做什麽?想造反不成……”


    聲音有些蒼老,應該是胡始昌在怒斥,但達奚有些奇怪的是,“李始賢”這個名字好像有些耳熟?


    正疑惑著,之前站著的那幾個又一個挨一個的跪了下去。


    最後隻剩一男一女,好似在猶豫,又好似在爭吵。


    一個美豔不可方物的婦人,正緊緊的抓著一個穿甲大漢的衣袖,在使勁的往下拽。俏臉上水光盈盈,像是已淚流滿麵。


    “李懷德,你跪啊……”郭玉枝臉上笑著,淚水卻如洪水絕堤,“跪啊……我們跪的是天子令節……”


    “眼瞎了?站在天子令節之後的,是爺爺的兒子……”


    李始賢低吼一聲,又嘟嘟囔囔的罵著,“親爺跪兒子……沒天理了?”


    說著,卻還是彎下膝蓋,往下一跪……


    隻聽“通”的一聲巨響。


    達奚嚇了一跳:隻是下跪而已,哪來這麽大的聲音?


    嗯……不對,聲音似是從身後傳來的?


    等他回頭時,卻見身邊的衛騎個個臉色怪異的在往後看。


    往後一瞅,李承誌竟直挺挺的跪在地上?


    左右那些令騎和旗兵正在無所適從,好像不知道是該跟李承誌一樣下馬跪地,還是裝做沒看到?


    達奚頓時哭笑不得。


    常聽李承誌神智天授,能常人所不能,懂常人所不懂,但一碰到一些常識,卻動不動就鬧笑話。


    就比如眼下:你持有天子令節,代表的就是天子威儀,隻有別人跪你,哪有你跪別人的道理?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info">xiaoshuting.info</a>


    正準備過去點一點他,但馬頭都還未轉過去,達奚猛的一僵,腦中閃過一道靈光。


    李始賢……


    李始賢?


    這是李承誌的親爺……


    還有那婦人,那張臉,好似是從李承誌臉上摳下來的一樣……


    達奚恍然大悟。


    怪不得你不肯接天子令節,非說如此重器,不敢授之,要讓我待持?


    原來是不想讓你父母跪你?


    早說啊……


    達奚哭笑不得,立時收了令節,又一聲冷喝:“走!”


    隨著城上眾人起身,李承誌也站了起來,朝打馬走來的達奚幽怨的瞪了一眼。


    仿佛在說:你傳令就傳令,非要搞這麽多事情,害的老子也要跟著跪?


    達奚尷尬的笑了笑:“這不是為了彰顯都尉之威儀嗎,哪知令尊令堂也在城上?你也不早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眀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眀誌並收藏大魏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