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舷用力!”
…
“左舷用力!”
…
一直測試了十幾次,直到有一次,右舷拉繩的船匠中,有一個人突然高喊:“停!馬上沒有回正力了。”
這時船隻竟然保持著傾斜的狀態,微妙的平衡了下來。
“左舷用力!”
船隻被左舷的工匠合力拉正。
“這種程度的傾斜就是已經達到了船隻可以自己回正的極限了,若是再繼續傾斜,船隻就會傾覆。”造船負責人給劉信啟解釋道:“這種新式船型的回正能力比沙船和福船好太多了。”
“那就好。”劉信啟應道。
回正能力強,就表明船隻抗風浪的能力強,隻有回正能力達到一定程度,船隻才可以遠洋航行。
“接下來就是出海測試船帆和桅杆等,新船初航,危險太多,屬下建議盟主還是不要上船了。”造船負責人對劉信啟建議道。
“行,我們兩個就不給你們添亂了。你按照設計標準,一定要認真做好測試,建造出質量優良的船隻交付給水師。”劉信啟從善如流的應道。
雖然他就算跟著去、落了海也不會有生命危險,但是隻要他上到船上,就必然會跟一些警衛,負責人也要分心向他解釋測試流程,這些必定會耗費一定的時間。
選擇下午海試檢測是因為未時有漲潮,戌時有落潮。漲潮時有益於船隻出海,落潮時有益於船塢排水。因此,一天之內可以出海測試的時間是有限製的,必須在落潮前回到船塢,然後利用落潮排水,落閘、最後再用人力水泵排除殘餘的海水,對船隻進行調整。
從船廠出來之後,劉信啟沒有回蓬萊,而是前往位於紅石山旁邊的研究二院。
這個研究院是從原來的窯廠分離出來的,負責人是劉信石。
窯廠分出研究院之後,再次被拆分為了磚瓦廠、水泥廠、煉鐵廠和玻璃廠等專業工廠,裏麵的主力是普通工人。而附過卡的研究人員則被全部劃歸到了研究二院,為這些工廠提供技術支持和前置研究。
找到劉信石時,劉信石正位於玻璃研究所。
目前研究二院的水泥研究已經到達了瓶頸,鋼鐵材料工藝研究則非常耗時,所以劉信石大多都會呆在玻璃研究所。
“這是顯微鏡?”劉信啟看著劉信石正在擺弄的儀器問道。
“是的,根據您的理論,剛剛製造出來的。不過由於鏡片打磨精度不足,隻能放大二十倍,並且很模糊。”劉信石介紹道。
“製作顯微鏡對玻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你現在連無色玻璃都做不出來,造顯微鏡有些好高騖遠了。”劉信啟匹配道。
“正要給您匯報,無色玻璃已經研製出來了。”
劉信啟從身後的櫃子中取出幾片玻璃遞給劉信啟。
接在手裏一看,還真的是無色玻璃。
劉信啟拿著玻璃走到屋外,對著陽光仔細查看,玻璃中肉眼可見的雜質確實已經微乎其微,顏色非常接近無色透明了。
“你是怎麽做到的?”
聽到劉信啟的問題,劉信石一堆巴拉巴拉的解釋,劉信啟勉強聽懂。
【現在興漢盟的科技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了嗎?】
劉信啟心裏感慨萬分。
“繼續研究,至於顯微鏡玻璃的打磨,我也沒有好的辦法,隻能多多練習,培養技藝高超的磨鏡匠人。”
“隻能如此了。”劉信石也認同道。
“寶石商人應該有能打磨玻璃的匠人,現在興漢盟新收複了七縣之地,應該有寶石商人,你可以讓徐忠幫你打聽打聽,然後向他們學習一下打磨的技巧。”劉信啟建議道。
“這種技藝,應該屬於不傳之秘吧。”劉信石疑惑。
“這世上,什麽都有價格。這方麵徐忠有辦法,你隻要提要求,我會讓他配合你。”
“行。”
談話告一段落之後,劉信啟嚐試著使用了一下這個顯微鏡,因為有他提供的理論基礎,顯微鏡的具體結構和後世的很像,差別隻是在精度。
擰動螺絲,鏡頭僵硬的放大,還有輕微的晃動。
最後隻看到了載物台上被放大的木質紋理,沒有看到表皮細胞。
“放大到五十倍左右,就可以看到木質細胞了。既然現在顯微鏡已經研製出來了,相信你肯定很快就可以做出來放大五十倍的鏡片。”
放大五十倍隻需要十倍的物鏡和五倍的目鏡,目前已經有了五倍的物鏡和四倍的目鏡,目標不遠了。
“嗯,我也有信心,應該很快就能看到您說的細胞了。”
“使用蠶豆葉子或者其他植物的新鮮葉子,應該會更容易觀察到細胞。u看書.uukanshu.o ”劉信啟提示道。
上學的時候,觀測的是洋蔥鱗葉,細胞比較大,比較容易觀察。不過現在還沒有洋蔥,隻能選擇葉子。
看過顯微鏡後,幾人又去了鋼鐵廠,自從萊州被收複,這裏的鐵礦石就再也不缺了,煤炭也充足,進來鋼鐵產量更是大幅度增加。
“特種鋼的研製不能放鬆,對於新型高性能材料的追求應該是永無止境的。”劉信啟對劉信石說道。
“明白了,盟主。”他最近確實對新型鋼材研究有些放鬆了,因為迫切的想看到植物細胞。
“你要是忙不過來就讓別人負責,將權利下放。這次給工部分了兩百張仙符,劉智木給你分了多少?”
“五十張。”劉信石回道。
“應該夠用了吧?”劉信啟問道。
“目前夠用了,智木叔有蓬萊研究院、船廠、白石彎劉家堡等地方需要仙符,給我五十個已經是極限了。”劉信石倒是很理解劉智木。
“那你就加大研究力度。就算是水泥,也應該有適用於不同情況下的品種,比如在水下都能使用的,耐海水腐蝕的、能快速凝結的、能緩慢凝結的和高強度等,不能滿足於眼下,駐足不前。”
“屬下懈怠了。”劉信石終於認真起來。
“這就對了。”看到劉信啟聽進去了,劉信啟不再多說。
一直看到天色暗下來,方才離開研究二院,坐船連夜回了蓬萊。
…
“左舷用力!”
…
一直測試了十幾次,直到有一次,右舷拉繩的船匠中,有一個人突然高喊:“停!馬上沒有回正力了。”
這時船隻竟然保持著傾斜的狀態,微妙的平衡了下來。
“左舷用力!”
船隻被左舷的工匠合力拉正。
“這種程度的傾斜就是已經達到了船隻可以自己回正的極限了,若是再繼續傾斜,船隻就會傾覆。”造船負責人給劉信啟解釋道:“這種新式船型的回正能力比沙船和福船好太多了。”
“那就好。”劉信啟應道。
回正能力強,就表明船隻抗風浪的能力強,隻有回正能力達到一定程度,船隻才可以遠洋航行。
“接下來就是出海測試船帆和桅杆等,新船初航,危險太多,屬下建議盟主還是不要上船了。”造船負責人對劉信啟建議道。
“行,我們兩個就不給你們添亂了。你按照設計標準,一定要認真做好測試,建造出質量優良的船隻交付給水師。”劉信啟從善如流的應道。
雖然他就算跟著去、落了海也不會有生命危險,但是隻要他上到船上,就必然會跟一些警衛,負責人也要分心向他解釋測試流程,這些必定會耗費一定的時間。
選擇下午海試檢測是因為未時有漲潮,戌時有落潮。漲潮時有益於船隻出海,落潮時有益於船塢排水。因此,一天之內可以出海測試的時間是有限製的,必須在落潮前回到船塢,然後利用落潮排水,落閘、最後再用人力水泵排除殘餘的海水,對船隻進行調整。
從船廠出來之後,劉信啟沒有回蓬萊,而是前往位於紅石山旁邊的研究二院。
這個研究院是從原來的窯廠分離出來的,負責人是劉信石。
窯廠分出研究院之後,再次被拆分為了磚瓦廠、水泥廠、煉鐵廠和玻璃廠等專業工廠,裏麵的主力是普通工人。而附過卡的研究人員則被全部劃歸到了研究二院,為這些工廠提供技術支持和前置研究。
找到劉信石時,劉信石正位於玻璃研究所。
目前研究二院的水泥研究已經到達了瓶頸,鋼鐵材料工藝研究則非常耗時,所以劉信石大多都會呆在玻璃研究所。
“這是顯微鏡?”劉信啟看著劉信石正在擺弄的儀器問道。
“是的,根據您的理論,剛剛製造出來的。不過由於鏡片打磨精度不足,隻能放大二十倍,並且很模糊。”劉信石介紹道。
“製作顯微鏡對玻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你現在連無色玻璃都做不出來,造顯微鏡有些好高騖遠了。”劉信啟匹配道。
“正要給您匯報,無色玻璃已經研製出來了。”
劉信啟從身後的櫃子中取出幾片玻璃遞給劉信啟。
接在手裏一看,還真的是無色玻璃。
劉信啟拿著玻璃走到屋外,對著陽光仔細查看,玻璃中肉眼可見的雜質確實已經微乎其微,顏色非常接近無色透明了。
“你是怎麽做到的?”
聽到劉信啟的問題,劉信石一堆巴拉巴拉的解釋,劉信啟勉強聽懂。
【現在興漢盟的科技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了嗎?】
劉信啟心裏感慨萬分。
“繼續研究,至於顯微鏡玻璃的打磨,我也沒有好的辦法,隻能多多練習,培養技藝高超的磨鏡匠人。”
“隻能如此了。”劉信石也認同道。
“寶石商人應該有能打磨玻璃的匠人,現在興漢盟新收複了七縣之地,應該有寶石商人,你可以讓徐忠幫你打聽打聽,然後向他們學習一下打磨的技巧。”劉信啟建議道。
“這種技藝,應該屬於不傳之秘吧。”劉信石疑惑。
“這世上,什麽都有價格。這方麵徐忠有辦法,你隻要提要求,我會讓他配合你。”
“行。”
談話告一段落之後,劉信啟嚐試著使用了一下這個顯微鏡,因為有他提供的理論基礎,顯微鏡的具體結構和後世的很像,差別隻是在精度。
擰動螺絲,鏡頭僵硬的放大,還有輕微的晃動。
最後隻看到了載物台上被放大的木質紋理,沒有看到表皮細胞。
“放大到五十倍左右,就可以看到木質細胞了。既然現在顯微鏡已經研製出來了,相信你肯定很快就可以做出來放大五十倍的鏡片。”
放大五十倍隻需要十倍的物鏡和五倍的目鏡,目前已經有了五倍的物鏡和四倍的目鏡,目標不遠了。
“嗯,我也有信心,應該很快就能看到您說的細胞了。”
“使用蠶豆葉子或者其他植物的新鮮葉子,應該會更容易觀察到細胞。u看書.uukanshu.o ”劉信啟提示道。
上學的時候,觀測的是洋蔥鱗葉,細胞比較大,比較容易觀察。不過現在還沒有洋蔥,隻能選擇葉子。
看過顯微鏡後,幾人又去了鋼鐵廠,自從萊州被收複,這裏的鐵礦石就再也不缺了,煤炭也充足,進來鋼鐵產量更是大幅度增加。
“特種鋼的研製不能放鬆,對於新型高性能材料的追求應該是永無止境的。”劉信啟對劉信石說道。
“明白了,盟主。”他最近確實對新型鋼材研究有些放鬆了,因為迫切的想看到植物細胞。
“你要是忙不過來就讓別人負責,將權利下放。這次給工部分了兩百張仙符,劉智木給你分了多少?”
“五十張。”劉信石回道。
“應該夠用了吧?”劉信啟問道。
“目前夠用了,智木叔有蓬萊研究院、船廠、白石彎劉家堡等地方需要仙符,給我五十個已經是極限了。”劉信石倒是很理解劉智木。
“那你就加大研究力度。就算是水泥,也應該有適用於不同情況下的品種,比如在水下都能使用的,耐海水腐蝕的、能快速凝結的、能緩慢凝結的和高強度等,不能滿足於眼下,駐足不前。”
“屬下懈怠了。”劉信石終於認真起來。
“這就對了。”看到劉信啟聽進去了,劉信啟不再多說。
一直看到天色暗下來,方才離開研究二院,坐船連夜回了蓬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