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了命令,美軍開始啟動電流作戰計劃。小$%^說^族^
經過4個來月的準備,美軍開始動手了,第一步,由第5兩棲軍分兩路攻占塔拉瓦和馬金兩個島,每路作戰部隊有一個師。進攻馬金島由步兵第27師擔綱;進攻塔拉瓦(其實就是進攻貝蒂歐)由海軍陸戰隊第2師擔綱。
馬金島位於吉爾伯特群島最北端,距塔拉瓦185公裏,由若幹個島礁組成,其中最大的一個是布塔裏塔裏環礁。
日軍在馬金島的防禦主要集中在布塔裏塔裏環礁。布塔裏塔裏環礁與塔拉瓦一樣,它的邊也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北麵,幾乎都是暗礁。
20日清晨,攻占馬金島行動開始,美軍兵分兩路,一路在布塔裏塔裏環礁的西海岸登陸,一路由運輸艦從北側駛入礁湖,在環礁的內側登陸。
不管是馬金(其實就是布塔裏塔裏)還是塔拉瓦,都隻是彈丸小島,馬金島上日軍不過六、七百,塔拉瓦多一點,也不到5000。這次戰役,美軍把它看作是反攻的揭幕戰,誌在必得。
不但占領每個島都動用了一個師,而且出動了數十艘艦艇為登陸部隊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持。在瓜島作戰形勢最緊張的時候,在太平洋上美軍隻剩下了一艘《企業》號航母,雖說美國的工業能力強大,雖說造船廠在緊鑼密鼓地建造新型的埃塞克斯航母,但造航母不是包餃子,一時半會是出不出來的。
一年多捱過來了,今非昔比了,這次參戰的第5艦隊,一出手,光航母(埃塞克斯級)就是11艘,其它重要艦艇有護航航母18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14艘,各種艦艇共計220餘艘。作戰飛機約1300架,其中艦載機占了大部分,達到900餘架。
美軍登在馬金島登陸作戰的人數達到6400人,與島上守軍占有9:1的巨大優勢,對馬金島,先是艦載機,後是各種艦炮的火力準備,前後持續了2個小時,接著美軍在兩處均順利登陸。按理說,美軍要拿下全島應該是易如反掌,但情況並非如此。原來,美軍的火力雖然威猛,但這第27步兵師,原來是支守備部隊,隻是在開戰前作個一些登陸演習,真刀真槍麵對麵地幹還是頭一回,在炮火掩護下逐步推進還湊合,要是炮火支援不夠,又遇到阻擊,就停止不前了。
又派第5兩棲軍軍長上島督戰。畢竟雙方力量相差懸殊,靠著強大的火力掩護,雖然推進緩慢,到23日中午時分,終於占領了全島。
馬金島畢竟守軍少,防禦力量薄弱,雖說27師行動拖遝,好歹把馬金島拿下了,結果還差強人意。比起塔拉瓦來,那塔拉瓦是日軍在吉爾伯特群島之最重要的據點,苦心經營了15個月,不僅駐軍多,防禦工事也極其堅固,說不上是固若金湯,也夠美軍啃上一陣子的。
所以帶頭的日酋柴崎惠次少將狂妄揚言:“美國用100萬大兵,用100年時間,也攻不下塔拉瓦!”
開戰前,美軍多半也風聞過柴崎的狂言,也知道打塔拉瓦恐怕要費勁一點,所以事先確實也做了不少準備,該想到的也都想到了,但還是有沒想到的。
1。知道島上守軍比較多,所以派了一個師來,知道這些日軍都是日本海軍陸戰隊的精銳部隊,所以派來的是美軍海軍陸戰隊第2師,這是經過瓜島戰役考驗的部隊,那也是美軍的精銳;
2。美軍的後勤保障不含糊。一支包含油船、供應艦、修理船、拖船、掃雷艇和彈藥船的後勤服務船隊組建起來,大量的物資,諸如食品、彈藥、醫療用品、登陸機械、通訊器材以及燃油等等,用得著的都被調集起來,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舊金山等地都有分派,並派了一位中將專門來管這件事;
3。吉爾伯特群島的諸多環礁,深處大洋之中鮮為人知(除了島上原始居民),隻是因為戰爭才闖進了人們的眼球。美軍事先也對它的水文、潮汐、地形等情況做過調查,也搜集了以前英國人繪製的海圖,派潛艇和偵察機對塔拉瓦進行了周密的偵察和拍照。這樣做確實也有好處,據此,了解到了日軍在貝蒂歐島的外側(即南岸)的布防比內側(即北岸)要更來得堅固,所以登陸時,用驅逐艦從西麵暗礁的缺口駛入塔拉瓦的礁湖,讓登陸部隊從內側登陸,以避開防禦堅固的南岸;
美軍兵分兩路同一天進攻馬金島和塔拉瓦,隻是塔拉瓦開火稍早了一點,清晨5時剛過,美軍的火力全開。
整體戰術布置和準備上看,美軍這次進攻完全稱得上是殺雞用牛刀,似乎一抬手就可以把塔拉瓦從地圖上抹去。
就連那個美軍登陸編隊司令希爾少將,在進攻前的記者招待會上,對隨軍記者就是這麽說的。看看美軍擺出的陣勢,覺得這不像是誇誇其談。
在海麵上,美軍的艦群排成了8x8平方公裏的方陣,準備在艦載機進行空襲後,再進行艦炮的火力準備,不料被日軍發現,日軍的海岸炮率先射擊,美軍隻能提前進行火力準備。
70分鍾內3000噸大大小小的炮彈雨點般傾瀉到彈丸般的貝蒂歐島上,最大的406毫米,那是戰列艦主炮的;203毫米是巡洋艦的;
最小的也有127毫米,那還比岸炮要大。艦炮剛停,200架艦載機姍姍來遲,對灘頭輪番轟炸、掃射,但是因為炮彈爆炸,島上硝煙彌漫,一片濃煙滾滾,飛行員看不清地麵目標,隻轟炸了7分鍾就草草收場了。
但美軍並不因此擔憂,他們認為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不要說區區灘頭陣地,就算是整個貝蒂歐島的防禦工事,無疑都將被摧毀,甚至都找不到一個活人了。
但美軍顯然低估了柴崎的能耐,也太高估了自己炮彈的打擊能力。日軍的地堡都深埋在地下,在地上隻探出一點點,頂上覆蓋著鋼板、椰木和珊瑚砂。
這椰木和珊瑚砂的吸收力都很強,可以大大減弱炮彈的威力。所以美軍的炮擊和空襲,看上去轟轟烈烈,其實效果很差。這好比用拳頭打跳蚤,力氣用不到要害上,這個開場沒有想到。但美軍的第一輪攻擊還是收到一點效果的:
摧毀了日軍2門203毫米的岸炮和3輛坦克那是小意思,最要緊的是摧毀了日軍的通訊係統。當第一天夜幕降臨時,白天傷亡慘重、驚魂初定的美軍好容易有了一個喘息之機。
又害怕日軍趁著夜色前來偷襲,這可是日軍的專長。美軍不知道,因為日軍的通訊係統被摧毀,躲在工事裏的日軍也不知底細,無法組織有效的夜襲,提心吊膽的美軍總算捱過了一個平靜之夜,此是後話先提。
美軍在實施艦炮火力準備的同時,掃雷艇引導著登陸艦群和驅逐艦闖進了西麵暗礁的缺口,進入了礁湖,登陸部隊分3隊從北岸登陸。
美軍登陸的灘頭自西向東稱為紅一、紅二和紅三灘頭,任務分別交給了陸戰2團3營、2團2營和8團2營,總指揮是2團團長肖普上校。事情似乎進行得有條不紊,然而想不到的事情接連發生了。
首先,負責引導的掃雷艇,在引導的過程中,要對付日軍的岸炮,不能集中精力來標出航道,標出的航道有些偏差,這就意味著經過換乘的兩棲車群不能在預定時間到達預定地點;
其二,這些兩棲車駕駛員都係新手,技術不熟練,速度又慢了;
其三,礁湖裏那時恰恰又在刮強勁的西風。幾件事湊在一塊,兩棲車群比預定的時間足足晚了40分鍾才到達預定集合地點。並且由於行動遲緩,登陸時間被一拖再拖,推遲到9時。
按常規,在登陸前,艦載機和艦炮要轟擊灘頭進行火力壓製。美軍的艦炮,在預定時間對灘頭進行火力壓製後,就向縱深進行延伸射擊,但得知登陸時間改變,又回過頭來重新轟擊海灘,之後又再次向縱深延伸。
然而艦炮變得快還不如情況變得快。強勁的西風令這些兩棲車新手在風浪中苦苦掙紮,使登陸時間一誤再誤。一架觀察聯絡機向旗艦《馬裏蘭》號報告了這一情況。
老戰列艦《馬裏蘭》號在日軍偷襲珍珠港時被炸沉,現已被打撈上來,並被修複一新。剛剛在作火力準備時,8門主炮齊發,意欲一雪前恥,殊不知,聲勢雖大,效果欠佳,報仇不著,卻把艦上的通訊設備震壞了,為此又枉送了多少美國大兵的性命,真是冤得很。
9時,準時來的艦載機實施火力掩護後回去了,艦炮作了火力壓製後,又向縱深延伸了,灘頭上出現了長達23分鍾的火力間歇。
經過幾次反複的轟炸炮擊,對日軍的灘頭工事其實沒有造成多少破壞,最多將工事中的日軍炸得有點暈頭暈腦,這段時間足夠讓這些暈頭暈腦的日軍清醒過來,從隱蔽部迅速進入防禦工事,正好美軍的兩棲車掙紮著到了灘頭麵前,又恰好被日軍一頓迎頭痛擊,大部分兩棲車被炸得車毀人亡,隻有少數幸免,得以登上海灘。
但許多士兵因兩棲車被毀,隻能雙手舉著武器,腳下踩著尖刀山一般的珊瑚礁,涉著齊腰深的海水,艱難地往沙灘上靠,日軍的機槍,炮彈緊貼著水麵卷過來,槍炮過處,景象慘不忍睹。
可憐那些曾在瓜島經過大風大浪的陸戰隊員,此刻竟毫無還手之力,隻能聽憑宰割,竟在小溝溝裏翻了船,倒在塔拉瓦的海灘上。在紅二海灘領頭的2團2營營長艾米中校,運氣也不好,被子彈擊中,當場犧牲。
隻有為數不多的士兵冒死衝上了海灘,但也被壓製在海灘或是低矮的沙堤下,日軍的機槍子彈就在頭上幾寸的地方飛過去。日軍的地堡都深埋在地下,這樣就不容易被摧毀,但因此也有缺點,它的射孔低、射界窄,就不容易打到緊貼地麵的美軍。
雖然不十分像,有人把貝蒂歐島比喻為一隻鳥,西麵是鳥嘴。鳥嘴北麵的海灘就是紅一灘,因為最初的火力準備,摧毀了鳥嘴處的幾個工事,所以登陸相對比較順利,但這並不一定是好事。在鳥喉的凹灣處日軍的工事更堅固,在此處登陸的美軍,被這裏日軍三麵的火力所包圍,所有的兩棲車全被擊毀,人員全部戰死,在整個紅一灘登陸的2團3營剩不了幾個人。相比之下,紅三灘的情況稍微好一點,但也被壓製在海灘上不能動彈。
美軍原以為在彈丸小島貝蒂歐登陸容易得很,卻發現事出意料,非但登灘受阻,而且進攻還沒有展開,人員已傷亡20%。現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橫七豎八躺在沙灘上的傷員急待救援,躺在那裏不但得不到及時救治,而且還礙手礙腳,好容易前來增援,搶上灘頭的幾輛“謝爾曼”坦克,因灘頭到處躺著傷員,無法施展,動彈不得,反而成了日軍的靶子;區區幾輛坦克,就算沒打壞,也如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急待大規模增援。
原先以為靠100多輛兩棲車來回倒騰,就可以完成登灘任務,實在是一廂情願,太樂觀了。這100多輛兩棲車被擊毀了大半,剩下的幾輛要想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是不可能的,這事隻好用登陸艇來幹了。
但登陸艇登陸要靠漲潮,水位太低登不上灘。於是事情就來了,又是一個想不到:吉爾伯特這地方的潮汐怪異得很,這是一種不規則的小潮,被叫做“捉摸不定潮”。這種潮規律雖然也有,但比較複雜:
漲潮後會停潮,然後退潮又停潮,而後再次漲潮再退潮…,還有個捉摸不定,就是有高的“捉摸不定潮”,還有低的“捉摸不定潮”。每種潮可能性各占一半,高的水位可漲到1。3米,低的水位上升不到1米。美軍事先也並非不知道,但就是沒法預測,那就賭一把,反正殺雞用牛刀,潮高潮低有什麽關係,潮高固然好,潮低又如何?想想錯了也沒什麽大不了。
正趕上低的“捉摸不定潮”,潮來得小,水位不夠高,登陸艇大都沒法靠岸,士兵被迫涉水,一批批又被屠宰在海水中。成百個大兵為此枉丟了性命,沒什麽大不了?
這裏讓這些來增援的美國大兵,在海水裏泡,是死是活,聽天由命。回頭再看岸上,危難時刻,總有人挺身而出。紅三灘的霍金斯中尉是其中代表之一,他率領34名戰士,用炸藥包、刺刀、鐵鍬艱難推進,占領了灘頭東側的一段長堤,取得了一塊彌足寶貴的場地。炮兵見狀,立即將榴彈炮拆開運上灘頭組裝起來,為部隊提供炮火支援,這對被困在海灘上的美軍士兵無異是雪中送炭,是久旱甘霖。可惜的是,霍金斯本人卻在這場戰鬥中犧牲了,為表彰他的英勇行為,後來將貝蒂歐島的機場命名為霍金斯機場。
另一個關鍵人物是肖普上校,他原是陸戰2師的作戰科長,剛在一星期前接替了在演習中受傷的2團團長。雖然他上任不久,因他參與製定了塔拉瓦的登陸計劃,對該島的地形、防禦等情況非常熟悉(對日軍防禦工事的堅固程度,或許也估計不足,但這也不能全怪他。)
因為前一陣子一片混亂,各級指揮員死的死,傷的傷,建製也被打亂。
肖普見狀,決定親自指揮全島作戰,但此時通訊兵大都傷亡,電台也毀的毀,進水的進水,一時間找不到一部能派用場的電台,和各灘頭和海上都聯係不上。
到10點半光景,總算找到了一部電台,才和各方麵聯係上了。肖普一方麵命令預備隊在紅一灘重行登陸,占領灘頭;一方麵引導艦載機和艦炮提供準確的火力支援。海空深知利害,不敢怠慢,4艘驅逐艦始終停在礁湖中,隨時待命;
艦載機也是隨叫隨到。連接紅二灘和紅三灘的一條棧道,叫做潘斯棧道,地位很重要,肖普組織力量,在32架艦載機的火力支援下,接連攻擊了幾次,總算把它奪了下來。棧橋到手,既可便利登陸物資卸載,又利於部隊隱蔽。
要火力支援的地方太多,光靠一部電台,很難應付,好在增援物資和人員在逐漸登陸,火力引導也正兒八經地由火力控製組來執行了。
這一天,艦載機前後出動了數十次,最多的一次出動了80架次。指揮得當,將士用心,支援及時,炮火準確,混亂局麵終於得到控製,美軍漸漸穩住了陣腳。至日落時分,美軍共登陸了5000人,在東西各控製了一片灘頭陣地,但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傷亡人數達到1500人,幾乎是三分之一。然而美軍的難關並沒有過去,
經過一整天的苦戰,夜幕終於降臨了。驚魂初定的美軍,個個精疲力盡,一頭栽下去就不想起來,但這可不行!
小提示:電腦訪問進手機登陸
經過4個來月的準備,美軍開始動手了,第一步,由第5兩棲軍分兩路攻占塔拉瓦和馬金兩個島,每路作戰部隊有一個師。進攻馬金島由步兵第27師擔綱;進攻塔拉瓦(其實就是進攻貝蒂歐)由海軍陸戰隊第2師擔綱。
馬金島位於吉爾伯特群島最北端,距塔拉瓦185公裏,由若幹個島礁組成,其中最大的一個是布塔裏塔裏環礁。
日軍在馬金島的防禦主要集中在布塔裏塔裏環礁。布塔裏塔裏環礁與塔拉瓦一樣,它的邊也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北麵,幾乎都是暗礁。
20日清晨,攻占馬金島行動開始,美軍兵分兩路,一路在布塔裏塔裏環礁的西海岸登陸,一路由運輸艦從北側駛入礁湖,在環礁的內側登陸。
不管是馬金(其實就是布塔裏塔裏)還是塔拉瓦,都隻是彈丸小島,馬金島上日軍不過六、七百,塔拉瓦多一點,也不到5000。這次戰役,美軍把它看作是反攻的揭幕戰,誌在必得。
不但占領每個島都動用了一個師,而且出動了數十艘艦艇為登陸部隊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持。在瓜島作戰形勢最緊張的時候,在太平洋上美軍隻剩下了一艘《企業》號航母,雖說美國的工業能力強大,雖說造船廠在緊鑼密鼓地建造新型的埃塞克斯航母,但造航母不是包餃子,一時半會是出不出來的。
一年多捱過來了,今非昔比了,這次參戰的第5艦隊,一出手,光航母(埃塞克斯級)就是11艘,其它重要艦艇有護航航母18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14艘,各種艦艇共計220餘艘。作戰飛機約1300架,其中艦載機占了大部分,達到900餘架。
美軍登在馬金島登陸作戰的人數達到6400人,與島上守軍占有9:1的巨大優勢,對馬金島,先是艦載機,後是各種艦炮的火力準備,前後持續了2個小時,接著美軍在兩處均順利登陸。按理說,美軍要拿下全島應該是易如反掌,但情況並非如此。原來,美軍的火力雖然威猛,但這第27步兵師,原來是支守備部隊,隻是在開戰前作個一些登陸演習,真刀真槍麵對麵地幹還是頭一回,在炮火掩護下逐步推進還湊合,要是炮火支援不夠,又遇到阻擊,就停止不前了。
又派第5兩棲軍軍長上島督戰。畢竟雙方力量相差懸殊,靠著強大的火力掩護,雖然推進緩慢,到23日中午時分,終於占領了全島。
馬金島畢竟守軍少,防禦力量薄弱,雖說27師行動拖遝,好歹把馬金島拿下了,結果還差強人意。比起塔拉瓦來,那塔拉瓦是日軍在吉爾伯特群島之最重要的據點,苦心經營了15個月,不僅駐軍多,防禦工事也極其堅固,說不上是固若金湯,也夠美軍啃上一陣子的。
所以帶頭的日酋柴崎惠次少將狂妄揚言:“美國用100萬大兵,用100年時間,也攻不下塔拉瓦!”
開戰前,美軍多半也風聞過柴崎的狂言,也知道打塔拉瓦恐怕要費勁一點,所以事先確實也做了不少準備,該想到的也都想到了,但還是有沒想到的。
1。知道島上守軍比較多,所以派了一個師來,知道這些日軍都是日本海軍陸戰隊的精銳部隊,所以派來的是美軍海軍陸戰隊第2師,這是經過瓜島戰役考驗的部隊,那也是美軍的精銳;
2。美軍的後勤保障不含糊。一支包含油船、供應艦、修理船、拖船、掃雷艇和彈藥船的後勤服務船隊組建起來,大量的物資,諸如食品、彈藥、醫療用品、登陸機械、通訊器材以及燃油等等,用得著的都被調集起來,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舊金山等地都有分派,並派了一位中將專門來管這件事;
3。吉爾伯特群島的諸多環礁,深處大洋之中鮮為人知(除了島上原始居民),隻是因為戰爭才闖進了人們的眼球。美軍事先也對它的水文、潮汐、地形等情況做過調查,也搜集了以前英國人繪製的海圖,派潛艇和偵察機對塔拉瓦進行了周密的偵察和拍照。這樣做確實也有好處,據此,了解到了日軍在貝蒂歐島的外側(即南岸)的布防比內側(即北岸)要更來得堅固,所以登陸時,用驅逐艦從西麵暗礁的缺口駛入塔拉瓦的礁湖,讓登陸部隊從內側登陸,以避開防禦堅固的南岸;
美軍兵分兩路同一天進攻馬金島和塔拉瓦,隻是塔拉瓦開火稍早了一點,清晨5時剛過,美軍的火力全開。
整體戰術布置和準備上看,美軍這次進攻完全稱得上是殺雞用牛刀,似乎一抬手就可以把塔拉瓦從地圖上抹去。
就連那個美軍登陸編隊司令希爾少將,在進攻前的記者招待會上,對隨軍記者就是這麽說的。看看美軍擺出的陣勢,覺得這不像是誇誇其談。
在海麵上,美軍的艦群排成了8x8平方公裏的方陣,準備在艦載機進行空襲後,再進行艦炮的火力準備,不料被日軍發現,日軍的海岸炮率先射擊,美軍隻能提前進行火力準備。
70分鍾內3000噸大大小小的炮彈雨點般傾瀉到彈丸般的貝蒂歐島上,最大的406毫米,那是戰列艦主炮的;203毫米是巡洋艦的;
最小的也有127毫米,那還比岸炮要大。艦炮剛停,200架艦載機姍姍來遲,對灘頭輪番轟炸、掃射,但是因為炮彈爆炸,島上硝煙彌漫,一片濃煙滾滾,飛行員看不清地麵目標,隻轟炸了7分鍾就草草收場了。
但美軍並不因此擔憂,他們認為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不要說區區灘頭陣地,就算是整個貝蒂歐島的防禦工事,無疑都將被摧毀,甚至都找不到一個活人了。
但美軍顯然低估了柴崎的能耐,也太高估了自己炮彈的打擊能力。日軍的地堡都深埋在地下,在地上隻探出一點點,頂上覆蓋著鋼板、椰木和珊瑚砂。
這椰木和珊瑚砂的吸收力都很強,可以大大減弱炮彈的威力。所以美軍的炮擊和空襲,看上去轟轟烈烈,其實效果很差。這好比用拳頭打跳蚤,力氣用不到要害上,這個開場沒有想到。但美軍的第一輪攻擊還是收到一點效果的:
摧毀了日軍2門203毫米的岸炮和3輛坦克那是小意思,最要緊的是摧毀了日軍的通訊係統。當第一天夜幕降臨時,白天傷亡慘重、驚魂初定的美軍好容易有了一個喘息之機。
又害怕日軍趁著夜色前來偷襲,這可是日軍的專長。美軍不知道,因為日軍的通訊係統被摧毀,躲在工事裏的日軍也不知底細,無法組織有效的夜襲,提心吊膽的美軍總算捱過了一個平靜之夜,此是後話先提。
美軍在實施艦炮火力準備的同時,掃雷艇引導著登陸艦群和驅逐艦闖進了西麵暗礁的缺口,進入了礁湖,登陸部隊分3隊從北岸登陸。
美軍登陸的灘頭自西向東稱為紅一、紅二和紅三灘頭,任務分別交給了陸戰2團3營、2團2營和8團2營,總指揮是2團團長肖普上校。事情似乎進行得有條不紊,然而想不到的事情接連發生了。
首先,負責引導的掃雷艇,在引導的過程中,要對付日軍的岸炮,不能集中精力來標出航道,標出的航道有些偏差,這就意味著經過換乘的兩棲車群不能在預定時間到達預定地點;
其二,這些兩棲車駕駛員都係新手,技術不熟練,速度又慢了;
其三,礁湖裏那時恰恰又在刮強勁的西風。幾件事湊在一塊,兩棲車群比預定的時間足足晚了40分鍾才到達預定集合地點。並且由於行動遲緩,登陸時間被一拖再拖,推遲到9時。
按常規,在登陸前,艦載機和艦炮要轟擊灘頭進行火力壓製。美軍的艦炮,在預定時間對灘頭進行火力壓製後,就向縱深進行延伸射擊,但得知登陸時間改變,又回過頭來重新轟擊海灘,之後又再次向縱深延伸。
然而艦炮變得快還不如情況變得快。強勁的西風令這些兩棲車新手在風浪中苦苦掙紮,使登陸時間一誤再誤。一架觀察聯絡機向旗艦《馬裏蘭》號報告了這一情況。
老戰列艦《馬裏蘭》號在日軍偷襲珍珠港時被炸沉,現已被打撈上來,並被修複一新。剛剛在作火力準備時,8門主炮齊發,意欲一雪前恥,殊不知,聲勢雖大,效果欠佳,報仇不著,卻把艦上的通訊設備震壞了,為此又枉送了多少美國大兵的性命,真是冤得很。
9時,準時來的艦載機實施火力掩護後回去了,艦炮作了火力壓製後,又向縱深延伸了,灘頭上出現了長達23分鍾的火力間歇。
經過幾次反複的轟炸炮擊,對日軍的灘頭工事其實沒有造成多少破壞,最多將工事中的日軍炸得有點暈頭暈腦,這段時間足夠讓這些暈頭暈腦的日軍清醒過來,從隱蔽部迅速進入防禦工事,正好美軍的兩棲車掙紮著到了灘頭麵前,又恰好被日軍一頓迎頭痛擊,大部分兩棲車被炸得車毀人亡,隻有少數幸免,得以登上海灘。
但許多士兵因兩棲車被毀,隻能雙手舉著武器,腳下踩著尖刀山一般的珊瑚礁,涉著齊腰深的海水,艱難地往沙灘上靠,日軍的機槍,炮彈緊貼著水麵卷過來,槍炮過處,景象慘不忍睹。
可憐那些曾在瓜島經過大風大浪的陸戰隊員,此刻竟毫無還手之力,隻能聽憑宰割,竟在小溝溝裏翻了船,倒在塔拉瓦的海灘上。在紅二海灘領頭的2團2營營長艾米中校,運氣也不好,被子彈擊中,當場犧牲。
隻有為數不多的士兵冒死衝上了海灘,但也被壓製在海灘或是低矮的沙堤下,日軍的機槍子彈就在頭上幾寸的地方飛過去。日軍的地堡都深埋在地下,這樣就不容易被摧毀,但因此也有缺點,它的射孔低、射界窄,就不容易打到緊貼地麵的美軍。
雖然不十分像,有人把貝蒂歐島比喻為一隻鳥,西麵是鳥嘴。鳥嘴北麵的海灘就是紅一灘,因為最初的火力準備,摧毀了鳥嘴處的幾個工事,所以登陸相對比較順利,但這並不一定是好事。在鳥喉的凹灣處日軍的工事更堅固,在此處登陸的美軍,被這裏日軍三麵的火力所包圍,所有的兩棲車全被擊毀,人員全部戰死,在整個紅一灘登陸的2團3營剩不了幾個人。相比之下,紅三灘的情況稍微好一點,但也被壓製在海灘上不能動彈。
美軍原以為在彈丸小島貝蒂歐登陸容易得很,卻發現事出意料,非但登灘受阻,而且進攻還沒有展開,人員已傷亡20%。現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橫七豎八躺在沙灘上的傷員急待救援,躺在那裏不但得不到及時救治,而且還礙手礙腳,好容易前來增援,搶上灘頭的幾輛“謝爾曼”坦克,因灘頭到處躺著傷員,無法施展,動彈不得,反而成了日軍的靶子;區區幾輛坦克,就算沒打壞,也如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急待大規模增援。
原先以為靠100多輛兩棲車來回倒騰,就可以完成登灘任務,實在是一廂情願,太樂觀了。這100多輛兩棲車被擊毀了大半,剩下的幾輛要想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是不可能的,這事隻好用登陸艇來幹了。
但登陸艇登陸要靠漲潮,水位太低登不上灘。於是事情就來了,又是一個想不到:吉爾伯特這地方的潮汐怪異得很,這是一種不規則的小潮,被叫做“捉摸不定潮”。這種潮規律雖然也有,但比較複雜:
漲潮後會停潮,然後退潮又停潮,而後再次漲潮再退潮…,還有個捉摸不定,就是有高的“捉摸不定潮”,還有低的“捉摸不定潮”。每種潮可能性各占一半,高的水位可漲到1。3米,低的水位上升不到1米。美軍事先也並非不知道,但就是沒法預測,那就賭一把,反正殺雞用牛刀,潮高潮低有什麽關係,潮高固然好,潮低又如何?想想錯了也沒什麽大不了。
正趕上低的“捉摸不定潮”,潮來得小,水位不夠高,登陸艇大都沒法靠岸,士兵被迫涉水,一批批又被屠宰在海水中。成百個大兵為此枉丟了性命,沒什麽大不了?
這裏讓這些來增援的美國大兵,在海水裏泡,是死是活,聽天由命。回頭再看岸上,危難時刻,總有人挺身而出。紅三灘的霍金斯中尉是其中代表之一,他率領34名戰士,用炸藥包、刺刀、鐵鍬艱難推進,占領了灘頭東側的一段長堤,取得了一塊彌足寶貴的場地。炮兵見狀,立即將榴彈炮拆開運上灘頭組裝起來,為部隊提供炮火支援,這對被困在海灘上的美軍士兵無異是雪中送炭,是久旱甘霖。可惜的是,霍金斯本人卻在這場戰鬥中犧牲了,為表彰他的英勇行為,後來將貝蒂歐島的機場命名為霍金斯機場。
另一個關鍵人物是肖普上校,他原是陸戰2師的作戰科長,剛在一星期前接替了在演習中受傷的2團團長。雖然他上任不久,因他參與製定了塔拉瓦的登陸計劃,對該島的地形、防禦等情況非常熟悉(對日軍防禦工事的堅固程度,或許也估計不足,但這也不能全怪他。)
因為前一陣子一片混亂,各級指揮員死的死,傷的傷,建製也被打亂。
肖普見狀,決定親自指揮全島作戰,但此時通訊兵大都傷亡,電台也毀的毀,進水的進水,一時間找不到一部能派用場的電台,和各灘頭和海上都聯係不上。
到10點半光景,總算找到了一部電台,才和各方麵聯係上了。肖普一方麵命令預備隊在紅一灘重行登陸,占領灘頭;一方麵引導艦載機和艦炮提供準確的火力支援。海空深知利害,不敢怠慢,4艘驅逐艦始終停在礁湖中,隨時待命;
艦載機也是隨叫隨到。連接紅二灘和紅三灘的一條棧道,叫做潘斯棧道,地位很重要,肖普組織力量,在32架艦載機的火力支援下,接連攻擊了幾次,總算把它奪了下來。棧橋到手,既可便利登陸物資卸載,又利於部隊隱蔽。
要火力支援的地方太多,光靠一部電台,很難應付,好在增援物資和人員在逐漸登陸,火力引導也正兒八經地由火力控製組來執行了。
這一天,艦載機前後出動了數十次,最多的一次出動了80架次。指揮得當,將士用心,支援及時,炮火準確,混亂局麵終於得到控製,美軍漸漸穩住了陣腳。至日落時分,美軍共登陸了5000人,在東西各控製了一片灘頭陣地,但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傷亡人數達到1500人,幾乎是三分之一。然而美軍的難關並沒有過去,
經過一整天的苦戰,夜幕終於降臨了。驚魂初定的美軍,個個精疲力盡,一頭栽下去就不想起來,但這可不行!
小提示:電腦訪問進手機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