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的“捉摸不定潮”終於來了,這一天可不是捉摸不定了,而是確確實實的高潮來了。族本來美軍已開辟了灘頭陣地,現在又有了高潮,坦克和各種重武器源源不斷又順順當當地上了岸。作為總預備隊的陸戰6團,派了2個營在西麵又開辟了一個代號為綠灘的登陸灘頭,隨即消滅了對美軍艦隊威脅很大的日軍203毫米岸炮,現在連巡洋艦都駛進了礁湖。
在火力控製組的指揮下,艦炮的炮火越來越準確,也越發猛烈,為地麵部隊掃清道路。6團另一個營趁勢占領了貝蒂歐島東麵的一個名叫拜裏倉的很小的島礁,並設立了105毫米的火炮陣地,支援貝蒂歐島上的戰鬥。至此,美軍已完全占據了上風,
但上風歸上風,日軍的阻擊並沒有停止,那些躲在地堡裏的日軍可不興投降,不消滅他們,不算完事。動起手來,總得要死幾個人,不過比起頭天早上,被壓製在灘上堤下,連頭都不敢抬,那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現在辦法多了,75毫米的山炮也送上來了,炸藥包、火焰噴射器和山炮一起上,地堡、工事一個一個被解決。連推土機也派上了用場,那些地堡深挖在地下,不容易被美軍的炮火摧毀,好是好,凡事總有兩方麵,它的槍眼太低了,推土機一推,沙土就把槍眼堵住了,弄不好整個地堡就被活埋了,要不然遲早也會被解決。
總之,這第二天美軍雖仍有不小的傷亡,然而戰局發展順利,至日落時分,有些部隊已推進到南岸,勝利已經在握。這天還有一個大大的意外收獲:那個柴崎領著一批幕僚在轉移時,被炮火擊斃了。當晚,除了少數幾個日軍出來騷擾一下,比頭天晚上還要太平。
當初,柴崎誇口無非是仗著他的地堡工事很有特點,很堅固,不容易被摧毀,在美軍剛登灘時,的確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說到底,貝蒂歐隻是個彈丸之地,守軍再多也不到5000,等到美軍站穩了腳跟,那些龜縮在工事裏的日軍的命運已是注定,也就是坐以待斃了。
雖然殘存的工事有些還是很堅固的,火力也很猛,抵抗也十分頑強,還是能對美軍造成一些傷亡,但被滅掉是遲早的事。美軍並不傻,頭天因火炮等重武器登陸有困難,所以隻好用人來拚,現在重武器源源不斷上來了,情況大大改觀了,能不硬拚就不硬拚了。
比方說,紅一灘頭有一個巨大的地堡群,配備了兩門125毫米的火炮,多門小口徑炮,十餘挺機槍,外麵也是覆蓋鋼板和椰木,美軍就指揮驅逐艦直接用艦炮將它摧毀;潘恩棧道東側碼頭附近有一個三角形防禦工事,久攻不下,一顆迫擊炮彈擊中地堡,將它摧毀。
說是僥幸的,其實是迫擊炮連續轟擊了幾小時,成百上千顆炮彈有一顆擊中,那就是必然的了;推土機今日又露了一手身手,一鏟把一個屯兵150人的坑道給埋了;坦克也開始發揮作用,一路摧毀威脅步兵的火力點,步兵則消滅前來爆破的日軍敢死隊。
機場有一個大火力點極其難啃,3輛坦克抵近了射孔開火,因輕坦克火炮口徑隻有37毫米,威力不夠大,摧毀不了工事,美軍隻好衝上去用炸藥包、爆破筒和定向地雷爆破,將它夷為平地,因有坦克火力的掩護,大大減輕了傷亡。
總之,第三天打得是很熱鬧,但都是消滅殘敵,並無懸念。夜幕又降臨了,島上為數不多殘敵,想必也知道,到天亮,那就是等死,不如拚死一搏,頭兩天晚上到太平,這晚上,日軍反而發動了幾次夜襲,但這為時已晚,丟了300多具屍體,隻不過把美軍多折騰了一夜。
到第四天,也就是11月23日,美軍的任務仍然是肅清殘敵,這已花不了多少力氣了。到中午,昨天登島指揮的陸戰2師師長朱利安?史密斯少將宣布美軍已全部占領貝蒂歐島。因日軍在塔拉瓦環礁上的軍事力量幾乎全部集中在貝蒂歐島,其它一些礁島上要麽隻有少量駐軍,要麽根本沒有一個日本兵,所以貝蒂歐島一占領,順手就把整個塔拉瓦占了。
美軍在吉爾伯特群島的第三個目標是位於塔拉瓦東南約150公裏的阿貝馬馬環礁。一樣的道理,日軍在整個吉爾伯特群島的主要軍事力量集中在貝蒂歐島,在阿貝馬馬島上的兵力也極其薄弱,美軍沒有大張旗鼓就全殲守敵占領了該島,整個吉爾伯特群島戰役宣告結束。
瓜島戰役之後,美軍的軍事行動主要集中在南太平洋,日本人相信這裏就是美軍的主攻方向,布幹維爾島失守後,判斷美軍下一步目標將會定在拉包爾,接著是特魯克。因此日軍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這段時間裏,調集了包括7艘巡洋艦在內的一支強大艦隊和200來架艦載機飛機,來增援拉包爾,拉包爾雖然得到加強,但其它地方的防務就出現了漏洞。
日本人這次判斷出了錯,歐內斯特?金上將,早就把主攻方向定在中太平洋,事先作了精心的準備。
雖然新喬治亞群島戰役是反攻第一戰,但在金上將的心目中,吉爾伯特群島戰役才是反攻的揭幕戰,進攻吉爾伯特群島誌在必得。美軍進攻吉爾伯特群島時,日軍在鄰近的馬紹爾群島隻有40來架飛機,而美軍一出手,光航母就來了11艘,艦載機當然少不了。
不但能在開戰前多次出動空襲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和附近的瑙魯島,還可以在吉爾伯特群島的上空攔截前來救援的日機。當日軍得知美軍進攻吉爾伯特群島時,也派過幾支艦隊前來增援,因是臨時拚湊,延誤了一些時日,那邊戰事又結束得快,得到馬金島失守的消息,想想來也無補於事,半途也就回去了。
然而塔拉瓦一戰,美軍雖取得了勝利,但美軍以絕對的優勢對付一個彈丸小島,死亡失蹤人數竟然有1700餘名,受傷2200餘人。還是落下了詬柄
尼米茲回應質疑道,即使美軍不在塔拉瓦島取得經驗,也不免要用同樣的甚至更大的代價,在其它地方去獲取。這是辯解,但也是事實,第一仗總得要打,經驗總要在實踐中獲得,事先準備應該充分,但人不是神仙,不可能樣樣都能預見到,拿破侖都會犯錯誤。
辯解歸辯解,尼米茲還是務實的,不是光說不練的。戰事一結束,中太平洋艦隊大大小小的軍官,都被請到塔拉瓦島上,去上了一場現場教育課。
非但如此,尼米茲還指示在夏威夷的卡胡拉瓦島上,完全按照貝蒂歐島的模式,建造了完備的防禦工事,然後用艦炮進行多種方式的射擊試驗,從中找出最佳的射擊方式,即采用慢速精確射擊,並發射大口徑延時引信炮彈,才能最有效地摧毀這種工事。
當然,總結的經驗不隻這一條。其它如,對潮汐的研究;通訊的完善和加強;海空對地麵部隊火力支援的協調與配合,以及登灘運輸工具車輛的質量可靠性等一係列問題都得到重視,總結了一整套的經驗。
這些經驗在以後的多次戰役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但切實減少了大批作戰人員的傷亡,並將美軍在太平洋不斷引向勝利。為此,塔拉瓦一戰,被軍事評論家稱為“勝利的搖籃”。
然而,經驗歸經驗總結,塔拉瓦一戰的慘烈場麵還是給尼米茲和他的幕僚們留下了強烈的印象,也給反對把中太平洋作為主戰場的觀點添上了口實。
特別是麥克阿瑟,他以損失慘重的塔拉瓦一役為例,證明中太平洋的攻勢是構想低劣的冒險行動,是一次代價高昂的消耗戰。從而認定中路的進攻即浪費時間,又大量消耗海軍力量和運輸力量,甚至還可能失敗。塔拉瓦一戰讓主戰中太平洋的海軍產生困惑,甚至連尼米茲也一度動搖。
對於軍中的質疑,尼米茲可以如上那樣回應,從後來戰事的發展來看,這樣的回應,這樣的觀點還是合情合理的。但對於來自國民的責難,尼米茲就並不那麽輕鬆了,一位母親給尼米茲的信中言詞嚴厲地責備他:“你把我兒子在塔拉瓦害死了。”。
類似這樣的信件有許多,尼米茲堅持親自回複,雖然他的幕僚扣下了更多的信,但尼米茲精神不會輕鬆。在稍後的時間,也就是1943年1月份,在尼米茲召集的珍珠港會議上,麥克阿瑟的三軍代表薩瑟蘭(麥克阿瑟的參謀長)、金凱德(第7艦隊司令)和肯尼(第5航空隊司令)聯合向尼米茲提出建議,希望尼米茲在結束馬紹爾群島戰役後,放棄中太平洋的攻勢,與麥克阿瑟聯手沿新幾內亞北岸向菲律賓進攻。
鑒於塔拉瓦一戰的重大傷亡,給尼米茲的參謀人員也造成了深刻印象,他們也認為,如果拿下馬紹爾群島後,要繼續中太平洋的攻勢,那下一步就是攻打馬裏亞納群島,馬裏亞納群島離美軍岸基飛機的基地遠了點,空中打擊基本上就全依賴於艦載機了。
在塔拉瓦艦載機和岸基飛機一起上,傷亡都如此大,如果缺了岸基飛機這一半,去攻打馬裏亞納群島上有重兵把守的,比貝蒂歐島要大得多的關島、塞班島和提安尼島,勢必造成比塔拉瓦更大的傷亡和損失。
不過這時出來了一位意見不同者。
此人名叫約翰?托爾斯,是太平洋艦隊航空兵司令,也是個很有名的飛行員。海軍部副部長福雷斯特爾是一戰中的老資格海軍航空兵,他希望航空兵軍官,特別是他的心腹托爾斯將軍,在太平洋戰區能擁有更大的權力,金和尼米茲決定任命他為太平洋艦隊兼太平洋戰區副總司令。
這位即將上任的副司令在這次會議上,向尼米茲遞交了一份備忘錄,也主張繞開日軍防禦堅固的中太平洋諸島,讚同麥克阿瑟的進攻方案。
尼米茲的其他幾位得力幕僚都在此備忘錄上簽了字,就剩下尼米茲孤家寡人一個。塔拉瓦一戰帶給尼米茲的震撼確實很大,雖然事後作了總結,吸取教訓,勵誌改進,但下一仗還沒有打,究竟還是心存疑惑,精神壓力很大,對他和金上將力主的中太平洋進攻方略,在那一刻動搖了,也簽字表示了同意。
當然這份備忘錄不是正式的決議,金上將是不會同意的,尼米茲事後也後悔了。等到馬紹爾群島戰役結束,美軍付出很小的代價,打了一場漂亮仗,塔拉瓦血的經驗有了回報。尼米茲又重拾信心,先前的同意也就不認賬了,他的幕僚們當然也紛紛改口,麥克阿瑟空歡喜了一場。
哈爾西在所羅門海折騰,隻有麥克阿瑟時不時也伸一把手,好像沒別人什麽事,其實不然。
坐在華盛頓辦公室內的歐內斯特?金上將雖然把太平洋艦隊都交給了尼米茲,但他並不是閑著沒事幹,他終究是個運籌帷幄的大人物,要把控全局的戰略。
在中途島戰役之前,日軍的實力達到鼎盛,坐落在新不列顛島上的那個拉包爾,讓金上將經常寢食不安。要不是在珊瑚海將日軍小挫了一下,真不知情況會變得怎麽樣,要不然,莫爾茲比肯定是保不住了,澳大利亞弄不好也成了日軍的口中之物了。
雖然美軍為此丟了一艘《列克星敦》號巨型航母,《約克城》號也被打得遍體鱗傷,保住了莫爾茲比和澳大利亞暫時無虞。有了這個結果,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後來日軍在瓜島與美軍又較勁了半年多,這半年金上將的日子也不好過,有幾次真的是把心提到嗓子眼了。這些麻煩可都是來自於這個拉包爾,說拉包爾是金上將的眼中釘,肉中刺,一點也不為過。拔掉這根釘,剔去這根刺,無疑是這位上將的一大心願。
哈爾西在所羅門海,從2月起折騰到了年底,好容易折騰到了布幹維爾島,但要想進一步拿下拉包爾並非易事。其實,金上將也清楚這一點,雖然他對拉包爾恨之切骨,但硬是要把它啃下來還得掂量掂量,就算是把它啃下來,再往上就是特魯克,這是聯合艦隊的大本營,又是一塊硬骨頭,恐怕比拉包爾還要難啃。
打仗,尤其是打這種大仗,可不能意氣用事。隻要矛頭指向日本,哪條路不行?打開地圖一看,用不著非得是軍事家才看得明白。從中太平洋,不一樣可以指向日本嗎?路程也差不多,沿途可沒有拉包爾和特魯克這樣的重鎮。拉包爾雖然可惡,但對它的包圍圈已逐漸形成,時過境遷,今非昔比,這拉包爾在小溝溝裏,已翻不起什麽大浪。
如果硬要去強攻占領它,仍要花很大力氣,也必然要造成重大傷亡,還不如圍而不打,讓它自生自滅。於是金上將改主意了,把目光轉到了中太平洋,製訂了以中太平洋為主攻方向,南太平洋為輔的進攻戰略。
在6月份,參謀長聯席會議向太平洋艦隊下達了奪取馬紹爾群島的命令。命令當然要執行,但尼米茲和他的參謀人員認為直接攻打馬紹爾群島過於冒進,建議先攻打吉爾伯特群島為妥。出席會議的將軍們被尼米茲說服,7月,命令重新下達——執行“電流”作戰計劃,以攻占吉爾伯特群島中的塔拉瓦、馬金和阿貝馬馬為作戰目標。
三個目標中,塔拉瓦為主要目標。塔拉瓦是大致一個形如直角三角形的環礁,中間是礁湖。其東麵的斜邊長約33公裏,南麵的一條直角邊長約22公裏。
這兩條邊並非是一個連續完整的珊瑚島,而是由20來個珊瑚島礁組成的,這些島礁彼此之間都隔著狹狹的水道。這三角形的左麵直角邊,雖說也是珊瑚礁構成,但是沒有另兩條邊邊發育得好,因此成了暗礁,通常不露出水麵,隻是在退潮時才會露露頭。
在這20來個島礁中,位於底邊盡西頭的一個島礁叫做貝蒂歐島(,也有譯作比托島的)。這貝蒂歐島東西長約3700米,寬為500米上下,麵積隻不過是1。18平方公裏光景。
一般來說,珊瑚島礁都是狹長形的,而且礁體堅硬,很適合建造機場,而這貝蒂歐島條件更好,日軍一占領此地,它就被相中了。到現在日軍在此地已經經營了15個月了,其防禦體係相當完備。島中部的轟炸機場是整個群島的唯一機場,島上駐有4000多日軍,都是日本海軍陸戰隊的精銳部隊,並配備有包括4門203毫米火炮在內的約50門大炮,以及14輛坦克。在塔拉瓦的其它島礁上隻有為數很少的日軍,所以進攻塔拉瓦,其實就是進攻貝蒂歐,貝蒂歐攻下了,其餘島礁就如摧枯拉朽一般,全島也就占領了。
小提示:電腦訪問進手機登陸
在火力控製組的指揮下,艦炮的炮火越來越準確,也越發猛烈,為地麵部隊掃清道路。6團另一個營趁勢占領了貝蒂歐島東麵的一個名叫拜裏倉的很小的島礁,並設立了105毫米的火炮陣地,支援貝蒂歐島上的戰鬥。至此,美軍已完全占據了上風,
但上風歸上風,日軍的阻擊並沒有停止,那些躲在地堡裏的日軍可不興投降,不消滅他們,不算完事。動起手來,總得要死幾個人,不過比起頭天早上,被壓製在灘上堤下,連頭都不敢抬,那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現在辦法多了,75毫米的山炮也送上來了,炸藥包、火焰噴射器和山炮一起上,地堡、工事一個一個被解決。連推土機也派上了用場,那些地堡深挖在地下,不容易被美軍的炮火摧毀,好是好,凡事總有兩方麵,它的槍眼太低了,推土機一推,沙土就把槍眼堵住了,弄不好整個地堡就被活埋了,要不然遲早也會被解決。
總之,這第二天美軍雖仍有不小的傷亡,然而戰局發展順利,至日落時分,有些部隊已推進到南岸,勝利已經在握。這天還有一個大大的意外收獲:那個柴崎領著一批幕僚在轉移時,被炮火擊斃了。當晚,除了少數幾個日軍出來騷擾一下,比頭天晚上還要太平。
當初,柴崎誇口無非是仗著他的地堡工事很有特點,很堅固,不容易被摧毀,在美軍剛登灘時,的確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說到底,貝蒂歐隻是個彈丸之地,守軍再多也不到5000,等到美軍站穩了腳跟,那些龜縮在工事裏的日軍的命運已是注定,也就是坐以待斃了。
雖然殘存的工事有些還是很堅固的,火力也很猛,抵抗也十分頑強,還是能對美軍造成一些傷亡,但被滅掉是遲早的事。美軍並不傻,頭天因火炮等重武器登陸有困難,所以隻好用人來拚,現在重武器源源不斷上來了,情況大大改觀了,能不硬拚就不硬拚了。
比方說,紅一灘頭有一個巨大的地堡群,配備了兩門125毫米的火炮,多門小口徑炮,十餘挺機槍,外麵也是覆蓋鋼板和椰木,美軍就指揮驅逐艦直接用艦炮將它摧毀;潘恩棧道東側碼頭附近有一個三角形防禦工事,久攻不下,一顆迫擊炮彈擊中地堡,將它摧毀。
說是僥幸的,其實是迫擊炮連續轟擊了幾小時,成百上千顆炮彈有一顆擊中,那就是必然的了;推土機今日又露了一手身手,一鏟把一個屯兵150人的坑道給埋了;坦克也開始發揮作用,一路摧毀威脅步兵的火力點,步兵則消滅前來爆破的日軍敢死隊。
機場有一個大火力點極其難啃,3輛坦克抵近了射孔開火,因輕坦克火炮口徑隻有37毫米,威力不夠大,摧毀不了工事,美軍隻好衝上去用炸藥包、爆破筒和定向地雷爆破,將它夷為平地,因有坦克火力的掩護,大大減輕了傷亡。
總之,第三天打得是很熱鬧,但都是消滅殘敵,並無懸念。夜幕又降臨了,島上為數不多殘敵,想必也知道,到天亮,那就是等死,不如拚死一搏,頭兩天晚上到太平,這晚上,日軍反而發動了幾次夜襲,但這為時已晚,丟了300多具屍體,隻不過把美軍多折騰了一夜。
到第四天,也就是11月23日,美軍的任務仍然是肅清殘敵,這已花不了多少力氣了。到中午,昨天登島指揮的陸戰2師師長朱利安?史密斯少將宣布美軍已全部占領貝蒂歐島。因日軍在塔拉瓦環礁上的軍事力量幾乎全部集中在貝蒂歐島,其它一些礁島上要麽隻有少量駐軍,要麽根本沒有一個日本兵,所以貝蒂歐島一占領,順手就把整個塔拉瓦占了。
美軍在吉爾伯特群島的第三個目標是位於塔拉瓦東南約150公裏的阿貝馬馬環礁。一樣的道理,日軍在整個吉爾伯特群島的主要軍事力量集中在貝蒂歐島,在阿貝馬馬島上的兵力也極其薄弱,美軍沒有大張旗鼓就全殲守敵占領了該島,整個吉爾伯特群島戰役宣告結束。
瓜島戰役之後,美軍的軍事行動主要集中在南太平洋,日本人相信這裏就是美軍的主攻方向,布幹維爾島失守後,判斷美軍下一步目標將會定在拉包爾,接著是特魯克。因此日軍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這段時間裏,調集了包括7艘巡洋艦在內的一支強大艦隊和200來架艦載機飛機,來增援拉包爾,拉包爾雖然得到加強,但其它地方的防務就出現了漏洞。
日本人這次判斷出了錯,歐內斯特?金上將,早就把主攻方向定在中太平洋,事先作了精心的準備。
雖然新喬治亞群島戰役是反攻第一戰,但在金上將的心目中,吉爾伯特群島戰役才是反攻的揭幕戰,進攻吉爾伯特群島誌在必得。美軍進攻吉爾伯特群島時,日軍在鄰近的馬紹爾群島隻有40來架飛機,而美軍一出手,光航母就來了11艘,艦載機當然少不了。
不但能在開戰前多次出動空襲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和附近的瑙魯島,還可以在吉爾伯特群島的上空攔截前來救援的日機。當日軍得知美軍進攻吉爾伯特群島時,也派過幾支艦隊前來增援,因是臨時拚湊,延誤了一些時日,那邊戰事又結束得快,得到馬金島失守的消息,想想來也無補於事,半途也就回去了。
然而塔拉瓦一戰,美軍雖取得了勝利,但美軍以絕對的優勢對付一個彈丸小島,死亡失蹤人數竟然有1700餘名,受傷2200餘人。還是落下了詬柄
尼米茲回應質疑道,即使美軍不在塔拉瓦島取得經驗,也不免要用同樣的甚至更大的代價,在其它地方去獲取。這是辯解,但也是事實,第一仗總得要打,經驗總要在實踐中獲得,事先準備應該充分,但人不是神仙,不可能樣樣都能預見到,拿破侖都會犯錯誤。
辯解歸辯解,尼米茲還是務實的,不是光說不練的。戰事一結束,中太平洋艦隊大大小小的軍官,都被請到塔拉瓦島上,去上了一場現場教育課。
非但如此,尼米茲還指示在夏威夷的卡胡拉瓦島上,完全按照貝蒂歐島的模式,建造了完備的防禦工事,然後用艦炮進行多種方式的射擊試驗,從中找出最佳的射擊方式,即采用慢速精確射擊,並發射大口徑延時引信炮彈,才能最有效地摧毀這種工事。
當然,總結的經驗不隻這一條。其它如,對潮汐的研究;通訊的完善和加強;海空對地麵部隊火力支援的協調與配合,以及登灘運輸工具車輛的質量可靠性等一係列問題都得到重視,總結了一整套的經驗。
這些經驗在以後的多次戰役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但切實減少了大批作戰人員的傷亡,並將美軍在太平洋不斷引向勝利。為此,塔拉瓦一戰,被軍事評論家稱為“勝利的搖籃”。
然而,經驗歸經驗總結,塔拉瓦一戰的慘烈場麵還是給尼米茲和他的幕僚們留下了強烈的印象,也給反對把中太平洋作為主戰場的觀點添上了口實。
特別是麥克阿瑟,他以損失慘重的塔拉瓦一役為例,證明中太平洋的攻勢是構想低劣的冒險行動,是一次代價高昂的消耗戰。從而認定中路的進攻即浪費時間,又大量消耗海軍力量和運輸力量,甚至還可能失敗。塔拉瓦一戰讓主戰中太平洋的海軍產生困惑,甚至連尼米茲也一度動搖。
對於軍中的質疑,尼米茲可以如上那樣回應,從後來戰事的發展來看,這樣的回應,這樣的觀點還是合情合理的。但對於來自國民的責難,尼米茲就並不那麽輕鬆了,一位母親給尼米茲的信中言詞嚴厲地責備他:“你把我兒子在塔拉瓦害死了。”。
類似這樣的信件有許多,尼米茲堅持親自回複,雖然他的幕僚扣下了更多的信,但尼米茲精神不會輕鬆。在稍後的時間,也就是1943年1月份,在尼米茲召集的珍珠港會議上,麥克阿瑟的三軍代表薩瑟蘭(麥克阿瑟的參謀長)、金凱德(第7艦隊司令)和肯尼(第5航空隊司令)聯合向尼米茲提出建議,希望尼米茲在結束馬紹爾群島戰役後,放棄中太平洋的攻勢,與麥克阿瑟聯手沿新幾內亞北岸向菲律賓進攻。
鑒於塔拉瓦一戰的重大傷亡,給尼米茲的參謀人員也造成了深刻印象,他們也認為,如果拿下馬紹爾群島後,要繼續中太平洋的攻勢,那下一步就是攻打馬裏亞納群島,馬裏亞納群島離美軍岸基飛機的基地遠了點,空中打擊基本上就全依賴於艦載機了。
在塔拉瓦艦載機和岸基飛機一起上,傷亡都如此大,如果缺了岸基飛機這一半,去攻打馬裏亞納群島上有重兵把守的,比貝蒂歐島要大得多的關島、塞班島和提安尼島,勢必造成比塔拉瓦更大的傷亡和損失。
不過這時出來了一位意見不同者。
此人名叫約翰?托爾斯,是太平洋艦隊航空兵司令,也是個很有名的飛行員。海軍部副部長福雷斯特爾是一戰中的老資格海軍航空兵,他希望航空兵軍官,特別是他的心腹托爾斯將軍,在太平洋戰區能擁有更大的權力,金和尼米茲決定任命他為太平洋艦隊兼太平洋戰區副總司令。
這位即將上任的副司令在這次會議上,向尼米茲遞交了一份備忘錄,也主張繞開日軍防禦堅固的中太平洋諸島,讚同麥克阿瑟的進攻方案。
尼米茲的其他幾位得力幕僚都在此備忘錄上簽了字,就剩下尼米茲孤家寡人一個。塔拉瓦一戰帶給尼米茲的震撼確實很大,雖然事後作了總結,吸取教訓,勵誌改進,但下一仗還沒有打,究竟還是心存疑惑,精神壓力很大,對他和金上將力主的中太平洋進攻方略,在那一刻動搖了,也簽字表示了同意。
當然這份備忘錄不是正式的決議,金上將是不會同意的,尼米茲事後也後悔了。等到馬紹爾群島戰役結束,美軍付出很小的代價,打了一場漂亮仗,塔拉瓦血的經驗有了回報。尼米茲又重拾信心,先前的同意也就不認賬了,他的幕僚們當然也紛紛改口,麥克阿瑟空歡喜了一場。
哈爾西在所羅門海折騰,隻有麥克阿瑟時不時也伸一把手,好像沒別人什麽事,其實不然。
坐在華盛頓辦公室內的歐內斯特?金上將雖然把太平洋艦隊都交給了尼米茲,但他並不是閑著沒事幹,他終究是個運籌帷幄的大人物,要把控全局的戰略。
在中途島戰役之前,日軍的實力達到鼎盛,坐落在新不列顛島上的那個拉包爾,讓金上將經常寢食不安。要不是在珊瑚海將日軍小挫了一下,真不知情況會變得怎麽樣,要不然,莫爾茲比肯定是保不住了,澳大利亞弄不好也成了日軍的口中之物了。
雖然美軍為此丟了一艘《列克星敦》號巨型航母,《約克城》號也被打得遍體鱗傷,保住了莫爾茲比和澳大利亞暫時無虞。有了這個結果,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後來日軍在瓜島與美軍又較勁了半年多,這半年金上將的日子也不好過,有幾次真的是把心提到嗓子眼了。這些麻煩可都是來自於這個拉包爾,說拉包爾是金上將的眼中釘,肉中刺,一點也不為過。拔掉這根釘,剔去這根刺,無疑是這位上將的一大心願。
哈爾西在所羅門海,從2月起折騰到了年底,好容易折騰到了布幹維爾島,但要想進一步拿下拉包爾並非易事。其實,金上將也清楚這一點,雖然他對拉包爾恨之切骨,但硬是要把它啃下來還得掂量掂量,就算是把它啃下來,再往上就是特魯克,這是聯合艦隊的大本營,又是一塊硬骨頭,恐怕比拉包爾還要難啃。
打仗,尤其是打這種大仗,可不能意氣用事。隻要矛頭指向日本,哪條路不行?打開地圖一看,用不著非得是軍事家才看得明白。從中太平洋,不一樣可以指向日本嗎?路程也差不多,沿途可沒有拉包爾和特魯克這樣的重鎮。拉包爾雖然可惡,但對它的包圍圈已逐漸形成,時過境遷,今非昔比,這拉包爾在小溝溝裏,已翻不起什麽大浪。
如果硬要去強攻占領它,仍要花很大力氣,也必然要造成重大傷亡,還不如圍而不打,讓它自生自滅。於是金上將改主意了,把目光轉到了中太平洋,製訂了以中太平洋為主攻方向,南太平洋為輔的進攻戰略。
在6月份,參謀長聯席會議向太平洋艦隊下達了奪取馬紹爾群島的命令。命令當然要執行,但尼米茲和他的參謀人員認為直接攻打馬紹爾群島過於冒進,建議先攻打吉爾伯特群島為妥。出席會議的將軍們被尼米茲說服,7月,命令重新下達——執行“電流”作戰計劃,以攻占吉爾伯特群島中的塔拉瓦、馬金和阿貝馬馬為作戰目標。
三個目標中,塔拉瓦為主要目標。塔拉瓦是大致一個形如直角三角形的環礁,中間是礁湖。其東麵的斜邊長約33公裏,南麵的一條直角邊長約22公裏。
這兩條邊並非是一個連續完整的珊瑚島,而是由20來個珊瑚島礁組成的,這些島礁彼此之間都隔著狹狹的水道。這三角形的左麵直角邊,雖說也是珊瑚礁構成,但是沒有另兩條邊邊發育得好,因此成了暗礁,通常不露出水麵,隻是在退潮時才會露露頭。
在這20來個島礁中,位於底邊盡西頭的一個島礁叫做貝蒂歐島(,也有譯作比托島的)。這貝蒂歐島東西長約3700米,寬為500米上下,麵積隻不過是1。18平方公裏光景。
一般來說,珊瑚島礁都是狹長形的,而且礁體堅硬,很適合建造機場,而這貝蒂歐島條件更好,日軍一占領此地,它就被相中了。到現在日軍在此地已經經營了15個月了,其防禦體係相當完備。島中部的轟炸機場是整個群島的唯一機場,島上駐有4000多日軍,都是日本海軍陸戰隊的精銳部隊,並配備有包括4門203毫米火炮在內的約50門大炮,以及14輛坦克。在塔拉瓦的其它島礁上隻有為數很少的日軍,所以進攻塔拉瓦,其實就是進攻貝蒂歐,貝蒂歐攻下了,其餘島礁就如摧枯拉朽一般,全島也就占領了。
小提示:電腦訪問進手機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