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此人頗為多智,雖說有時謀而無斷,卻並非事實如此,他表謝飛之時正是上黨張揚新死之日,那時表了謝飛進入上黨,乃是為了解除後顧之憂以全力謀取冀州。”
荀彧說著說著又提到了曹操,當時曹操也是無路可去的時候前去求助於袁紹,袁紹送了他一個東郡太守。
“如今之勢,袁紹西有謝飛南有孟德,自當可以全力對付公孫瓚,即或不能速勝也無戰敗之虞,公達當知野王鄴城之戰否?”
“略有耳聞,詳情不盡知也。”荀攸在長安消息不通暢,對這些事情隻是聽說,具體怎麽回事一概不知。
“孫堅、顏良戰於河內,兩軍久戰已成疲憊之師,徐榮趁機出洛陽背刺兩軍,若非謝飛進兵河內嚇走徐榮,孫堅、顏良等遲早為徐榮所滅;袁紹更是孤軍被困於鄴城,又是謝飛兵出太行擊退公孫瓚,斬其獨子公孫續,袁紹得以解鄴城之圍,乘勝奪回冀州大部郡縣,如今袁紹聲勢浩大,皆因謝飛所賜也。”
荀彧說道這裏停了下來,好一陣子才長歎了一聲:
“袁紹所做之事,值得一讚者不多,然而表謝飛代張揚之事,卻是著實令人刮目相看!如今謝飛與公孫瓚有殺子之仇,兩人仇怨不易輕解,而袁紹公孫瓚兩人酣戰未休,公孫瓚已是定難取勝了!”
荀攸聽了恍然大悟,他本身也是極為有智之人,當了解了事情經過後立刻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如此說來袁紹的確是頗有眼光,張揚一死若是沒有一個可靠之人占據上黨,袁紹豈敢去奪冀州?若是袁紹自己前去上黨則又困於貧瘠之地,於是索性遣曹操赴東郡,遣謝飛赴上黨,自己則全力取了冀州,真是一個好算計!”荀攸由衷地讚歎道,旋即又想起荀彧方才的話,神情又有些疑惑:
“叔父為何以為袁紹難以平定天下?”
“袁紹為人外寬內忌,賢人不能盡其用,部屬雖多卻難盡其才,雖然善謀卻大多難以決斷,空有四世三公之根基,終難成就大事。”
荀彧不緊不慢地評價了一番袁紹,拿起酒杯又輕酌了一口啤酒下去,悠悠然地看向了荀攸:
“公達,先不去說這些,公達既然已不想追隨孟德,我知公達非尋常之人也,心中可有欲隨之人乎?”
荀攸聽了臉色一暗,猶豫了半天也沒有回答,本來一門心思投奔曹操,結果路上的見聞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接下來打算投奔誰還真沒有想好。
“叔父以為當今天下,除了孟德謝飛誰可以值得輔佐?”
荀攸雖然年長,對荀彧卻是非常尊敬,一來荀彧輩分高,更重要的是荀彧之才卻是值得他尊敬。
見荀攸相問,荀彧哈哈一笑:“有一人雖未謀麵,我倒覺得此人算個英雄,若是公達心懷漢室,前去投他倒也可以。”
“哦?何人?”
“占據青州的劉備,公達可曾聽過?”
荀攸聞言微微一笑,一顆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樣。
“公達何故如此?”這下輪到荀彧有些疑惑了。
“劉備此人倒是聽說過,不瞞叔父,此次來鄄城之前,便有兩位好友邀我同去青州,我早已拒絕了此事,兩位故友自行前去了。”
“哪兩人?我可曾識得?”荀彧的好奇心起來了,現在劉備還是曹操的對手,作為曹操的首席謀士,他很想知道是誰前去幫助劉備了。
“兩人都是潁川人氏,又與我荀家相距不遠,叔父自然是認識,”荀攸放下了酒杯,抬手伸出了兩根手指,“一個是徐福,表字元直;一個是石韜,表字廣元。”
“哈哈哈,原來是他們兩個,徐福不是改了名字了嗎?”
“確實是改了名字,現在叫了徐庶。”
“這兩人倒是都有些交往,皆為有才之人,”荀彧聽了笑了起來,“那徐福雖是寒門出身,卻也一向是勤奮好學,又頗有些武力,劉備若是能夠重用二人,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叔父,若是心無漢室,則誰可為可投之人?”
荀攸冷不丁的一句話,讓荀彧的笑聲戛然而止。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很多人已經看出漢室將亡,就像周瑜去找魯肅借糧的時候,一見麵第一句話就是漢室完蛋了,你借我點糧食一起幹吧。
現在諸侯之間的戰爭,本質不過是奪取更大的地盤,使自己能夠在大混戰中占據先機。
麵臨這種關頭時,士人們的選擇並不多,有人選擇了避世,有人急著尋找新的大腿去抱,有人也堅持理想,試圖挽救搖搖欲墜的大漢朝廷。
而荀彧,無疑就是這種理想的堅持著。
隻不過這時,即使很多人已經判斷出漢室將亡,卻並不是每個場合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畢竟朝廷還在,這種認識雖然被很多人認可,卻還不能去大範圍去宣揚。
兩人之間的談話屬於叔父兩人比較私密的形勢探討,所以荀攸才屢屢敢於說出自己的判斷,當荀攸提出了這個問題時,荀彧立刻陷入了沉默。
以荀彧之智,豈能看不出當前的局勢,思索了好一陣子以後,才又轉頭看向了荀攸:
“若是心無漢室,則晉陽可投矣,隻是……”
“叔父請說。”見荀彧停了下來,荀攸心中有些疑問,他已經有心前往晉陽了,至於留下與否,等看完晉陽的情況再說吧。
“隻是謝飛之所為,多有悖於常理,著異服去發髻,恐為人所笑也。”
“若如叔父所說,謝飛當為今世之英雄,非常之人當行非常之事!荀攸倒是覺得此事並非什麽要緊之事,我所慮者乃是謝飛為何要殺王、郭等人。”
這個問題在荀彧這反而不是問題了,見荀攸說起誅殺王、郭等人,荀彧哈哈一笑,一臉的不屑:
“當今之世,士人若是不能隨波逐流,斧鉞加身再為平常不過了,你看這各路諸侯,都對士人百姓多有屠戮,相比之下謝飛隻是殺了些士人耳。”
荀攸點頭同意荀彧的看法,荀彧望著荀攸好一陣子,才輕歎了口氣,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荀攸在鄄城盤桓了一些日子後,在初春時節啟程前往晉陽,他心中已經明白荀彧為何歎氣了,那就是無論未來怎麽發展,謝飛都將是諸侯們一個不可不麵對的對手,自己一旦落腳晉陽,也許叔侄兩人之間,也就成了對手。
常常地吐了口氣,回望了一陣初升的驕陽,荀攸拋卻這雜念向西而去。
冬天即將過去,田野中積雪正在慢慢地消融,陽光充裕的地方已經有了一絲綠意,諸侯們那顆爭強好鬥的雄心也和野草一同複蘇過來,一個個開始收攏士卒厲兵秣馬,準備在新的一年擊潰對手。
經過兩個多月的聯絡,在荀攸動身前往晉陽不久,泰山郡太守應劭、山陽太守袁遺等人已經完成了密謀,隻待時機成熟,便與身在昌邑的陳留太守張邈合兵一處,開始驅逐曹操的行動。
經過整整一個冬天的休整,人口眾多的冀州讓袁紹迅速恢複了實力,可用之兵超過了20萬,春季剛剛到來袁紹軍便首先發難,從河內調回的顏良率大軍向公孫瓚所部盤踞的龍湊發動了進攻,而袁紹則親率大軍自平原向東進攻,直接攻入了樂陵郡。
平原的失守已經切斷了劉備與龍湊方向公孫瓚軍的聯係,而樂陵郡一旦失守,將切斷劉備集團與整個北方的聯係,危局麵前劉備不敢大意,主力隨即進入樂陵,袁、劉兩軍在兩郡交界處各自安營紮寨擺開了架勢,幾番交手下來形成了對峙。
留守龍湊的嚴綱則大為不妙,u看書 .ukanhu與氣勢洶洶的顏良對陣了幾次之後,連戰連敗的嚴綱被迫退入城內堅守,同時向公孫瓚告急。
而此時的公孫瓚根本沒有力量前去支援嚴綱,自從與袁紹交兵以來,由於幽州牧劉虞的反對,公孫瓚所部的糧秣難以為繼,所需糧草補給全部來自於劫掠,所到之處血流成河,其殘暴程度尤甚於黃巾,幽州一帶的百姓深惡痛絕,憤怒的劉虞屢次勸阻毫無作用,於是劉虞開始集結兵力準備攻擊公孫瓚,公孫瓚被迫率部回到薊縣對抗。
劉虞的介入立刻改變了力量平衡,原本占據優勢的公孫瓚立刻處於了劣勢,形勢向著不利於公孫瓚的方向急劇惡化。
新一年的開局明顯出乎公孫瓚的預料,看著桌案上的戰報,公孫瓚愁眉緊鎖苦思對策。
部署們麵麵相覷地坐著,誰也不敢首先開口,自從獨子公孫續陣亡之後,脾氣本來就不好的白馬將軍變得更加暴躁,軍中將士一旦衝撞了他,輕則重罰重則斬首,部屬們每每見到他都是心驚膽戰。
“嘩啦!”
正在看著戰報的公孫瓚忽然狠狠地在桌案上橫掃過去,案上的筆墨紙硯散落一地,隨即一掌用力拍在案上:
“袁紹鼠輩,竟然攻我龍湊,襲我樂陵!若是我不前去迎戰,豈不是被天下人恥笑?諸位都是我右北平棟梁,且問計將安出?”
接連詢問了幾遍以後,見諸將還是大眼瞪小眼地坐著,公孫瓚不由得心頭大恨,環視了一圈低頭不語的部屬,抬手指向了漁陽太守鄒丹:
“你!可有應對之策?”
荀彧說著說著又提到了曹操,當時曹操也是無路可去的時候前去求助於袁紹,袁紹送了他一個東郡太守。
“如今之勢,袁紹西有謝飛南有孟德,自當可以全力對付公孫瓚,即或不能速勝也無戰敗之虞,公達當知野王鄴城之戰否?”
“略有耳聞,詳情不盡知也。”荀攸在長安消息不通暢,對這些事情隻是聽說,具體怎麽回事一概不知。
“孫堅、顏良戰於河內,兩軍久戰已成疲憊之師,徐榮趁機出洛陽背刺兩軍,若非謝飛進兵河內嚇走徐榮,孫堅、顏良等遲早為徐榮所滅;袁紹更是孤軍被困於鄴城,又是謝飛兵出太行擊退公孫瓚,斬其獨子公孫續,袁紹得以解鄴城之圍,乘勝奪回冀州大部郡縣,如今袁紹聲勢浩大,皆因謝飛所賜也。”
荀彧說道這裏停了下來,好一陣子才長歎了一聲:
“袁紹所做之事,值得一讚者不多,然而表謝飛代張揚之事,卻是著實令人刮目相看!如今謝飛與公孫瓚有殺子之仇,兩人仇怨不易輕解,而袁紹公孫瓚兩人酣戰未休,公孫瓚已是定難取勝了!”
荀攸聽了恍然大悟,他本身也是極為有智之人,當了解了事情經過後立刻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如此說來袁紹的確是頗有眼光,張揚一死若是沒有一個可靠之人占據上黨,袁紹豈敢去奪冀州?若是袁紹自己前去上黨則又困於貧瘠之地,於是索性遣曹操赴東郡,遣謝飛赴上黨,自己則全力取了冀州,真是一個好算計!”荀攸由衷地讚歎道,旋即又想起荀彧方才的話,神情又有些疑惑:
“叔父為何以為袁紹難以平定天下?”
“袁紹為人外寬內忌,賢人不能盡其用,部屬雖多卻難盡其才,雖然善謀卻大多難以決斷,空有四世三公之根基,終難成就大事。”
荀彧不緊不慢地評價了一番袁紹,拿起酒杯又輕酌了一口啤酒下去,悠悠然地看向了荀攸:
“公達,先不去說這些,公達既然已不想追隨孟德,我知公達非尋常之人也,心中可有欲隨之人乎?”
荀攸聽了臉色一暗,猶豫了半天也沒有回答,本來一門心思投奔曹操,結果路上的見聞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接下來打算投奔誰還真沒有想好。
“叔父以為當今天下,除了孟德謝飛誰可以值得輔佐?”
荀攸雖然年長,對荀彧卻是非常尊敬,一來荀彧輩分高,更重要的是荀彧之才卻是值得他尊敬。
見荀攸相問,荀彧哈哈一笑:“有一人雖未謀麵,我倒覺得此人算個英雄,若是公達心懷漢室,前去投他倒也可以。”
“哦?何人?”
“占據青州的劉備,公達可曾聽過?”
荀攸聞言微微一笑,一顆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樣。
“公達何故如此?”這下輪到荀彧有些疑惑了。
“劉備此人倒是聽說過,不瞞叔父,此次來鄄城之前,便有兩位好友邀我同去青州,我早已拒絕了此事,兩位故友自行前去了。”
“哪兩人?我可曾識得?”荀彧的好奇心起來了,現在劉備還是曹操的對手,作為曹操的首席謀士,他很想知道是誰前去幫助劉備了。
“兩人都是潁川人氏,又與我荀家相距不遠,叔父自然是認識,”荀攸放下了酒杯,抬手伸出了兩根手指,“一個是徐福,表字元直;一個是石韜,表字廣元。”
“哈哈哈,原來是他們兩個,徐福不是改了名字了嗎?”
“確實是改了名字,現在叫了徐庶。”
“這兩人倒是都有些交往,皆為有才之人,”荀彧聽了笑了起來,“那徐福雖是寒門出身,卻也一向是勤奮好學,又頗有些武力,劉備若是能夠重用二人,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叔父,若是心無漢室,則誰可為可投之人?”
荀攸冷不丁的一句話,讓荀彧的笑聲戛然而止。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很多人已經看出漢室將亡,就像周瑜去找魯肅借糧的時候,一見麵第一句話就是漢室完蛋了,你借我點糧食一起幹吧。
現在諸侯之間的戰爭,本質不過是奪取更大的地盤,使自己能夠在大混戰中占據先機。
麵臨這種關頭時,士人們的選擇並不多,有人選擇了避世,有人急著尋找新的大腿去抱,有人也堅持理想,試圖挽救搖搖欲墜的大漢朝廷。
而荀彧,無疑就是這種理想的堅持著。
隻不過這時,即使很多人已經判斷出漢室將亡,卻並不是每個場合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畢竟朝廷還在,這種認識雖然被很多人認可,卻還不能去大範圍去宣揚。
兩人之間的談話屬於叔父兩人比較私密的形勢探討,所以荀攸才屢屢敢於說出自己的判斷,當荀攸提出了這個問題時,荀彧立刻陷入了沉默。
以荀彧之智,豈能看不出當前的局勢,思索了好一陣子以後,才又轉頭看向了荀攸:
“若是心無漢室,則晉陽可投矣,隻是……”
“叔父請說。”見荀彧停了下來,荀攸心中有些疑問,他已經有心前往晉陽了,至於留下與否,等看完晉陽的情況再說吧。
“隻是謝飛之所為,多有悖於常理,著異服去發髻,恐為人所笑也。”
“若如叔父所說,謝飛當為今世之英雄,非常之人當行非常之事!荀攸倒是覺得此事並非什麽要緊之事,我所慮者乃是謝飛為何要殺王、郭等人。”
這個問題在荀彧這反而不是問題了,見荀攸說起誅殺王、郭等人,荀彧哈哈一笑,一臉的不屑:
“當今之世,士人若是不能隨波逐流,斧鉞加身再為平常不過了,你看這各路諸侯,都對士人百姓多有屠戮,相比之下謝飛隻是殺了些士人耳。”
荀攸點頭同意荀彧的看法,荀彧望著荀攸好一陣子,才輕歎了口氣,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荀攸在鄄城盤桓了一些日子後,在初春時節啟程前往晉陽,他心中已經明白荀彧為何歎氣了,那就是無論未來怎麽發展,謝飛都將是諸侯們一個不可不麵對的對手,自己一旦落腳晉陽,也許叔侄兩人之間,也就成了對手。
常常地吐了口氣,回望了一陣初升的驕陽,荀攸拋卻這雜念向西而去。
冬天即將過去,田野中積雪正在慢慢地消融,陽光充裕的地方已經有了一絲綠意,諸侯們那顆爭強好鬥的雄心也和野草一同複蘇過來,一個個開始收攏士卒厲兵秣馬,準備在新的一年擊潰對手。
經過兩個多月的聯絡,在荀攸動身前往晉陽不久,泰山郡太守應劭、山陽太守袁遺等人已經完成了密謀,隻待時機成熟,便與身在昌邑的陳留太守張邈合兵一處,開始驅逐曹操的行動。
經過整整一個冬天的休整,人口眾多的冀州讓袁紹迅速恢複了實力,可用之兵超過了20萬,春季剛剛到來袁紹軍便首先發難,從河內調回的顏良率大軍向公孫瓚所部盤踞的龍湊發動了進攻,而袁紹則親率大軍自平原向東進攻,直接攻入了樂陵郡。
平原的失守已經切斷了劉備與龍湊方向公孫瓚軍的聯係,而樂陵郡一旦失守,將切斷劉備集團與整個北方的聯係,危局麵前劉備不敢大意,主力隨即進入樂陵,袁、劉兩軍在兩郡交界處各自安營紮寨擺開了架勢,幾番交手下來形成了對峙。
留守龍湊的嚴綱則大為不妙,u看書 .ukanhu與氣勢洶洶的顏良對陣了幾次之後,連戰連敗的嚴綱被迫退入城內堅守,同時向公孫瓚告急。
而此時的公孫瓚根本沒有力量前去支援嚴綱,自從與袁紹交兵以來,由於幽州牧劉虞的反對,公孫瓚所部的糧秣難以為繼,所需糧草補給全部來自於劫掠,所到之處血流成河,其殘暴程度尤甚於黃巾,幽州一帶的百姓深惡痛絕,憤怒的劉虞屢次勸阻毫無作用,於是劉虞開始集結兵力準備攻擊公孫瓚,公孫瓚被迫率部回到薊縣對抗。
劉虞的介入立刻改變了力量平衡,原本占據優勢的公孫瓚立刻處於了劣勢,形勢向著不利於公孫瓚的方向急劇惡化。
新一年的開局明顯出乎公孫瓚的預料,看著桌案上的戰報,公孫瓚愁眉緊鎖苦思對策。
部署們麵麵相覷地坐著,誰也不敢首先開口,自從獨子公孫續陣亡之後,脾氣本來就不好的白馬將軍變得更加暴躁,軍中將士一旦衝撞了他,輕則重罰重則斬首,部屬們每每見到他都是心驚膽戰。
“嘩啦!”
正在看著戰報的公孫瓚忽然狠狠地在桌案上橫掃過去,案上的筆墨紙硯散落一地,隨即一掌用力拍在案上:
“袁紹鼠輩,竟然攻我龍湊,襲我樂陵!若是我不前去迎戰,豈不是被天下人恥笑?諸位都是我右北平棟梁,且問計將安出?”
接連詢問了幾遍以後,見諸將還是大眼瞪小眼地坐著,公孫瓚不由得心頭大恨,環視了一圈低頭不語的部屬,抬手指向了漁陽太守鄒丹:
“你!可有應對之策?”